0405 2017秋西南大学《教育学》答案

发布时间:2017-12-01 15:46: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0405 2017秋西南大学《教育学》答案

1、( 学记 )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是我国也是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

2、衡量教育测量的质量,可以采用信度、( 效度 )、难度、区分度4个指标。

3、( 教育制度 )是根据国家性质和法律建立起来的教育机构系统和教育规范系统的总称。

4、最早提出终身教育理论的是法国成人教育专家( 保罗·郎格郎 )。

5、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

6、“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说教育具有( 长期性 )

7、在学校的正式课程中,主要有两种课程类型即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

8、(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 )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出发点。

9、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演示法或参观法 )。

10、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和( 教育 )等。

11、教育评价的类型按评价功能分为: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12、确立教育目的的原则有:( 统一性原则 )、偏移性原则、时代性原则。

13、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被称为(发现法 )。

14、中国近代以来教育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学制是(壬戌学制 ),也称六三

15、( 教学组织形式 )是关于怎样组织教学活动的问题,教学活动总是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实现的,其中的人与物的因素、时间与空间的因素的不同的组合,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学习和研究教学组织形式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16、教育目的的特点有:客观性、( 抽象性)时代性。

17、教育能力是指班主任为成功地进行教育活动必须具备的能力。包括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独立创造能力 )和实际操作能力。

18、现阶段我国的教学原则主要有:主体性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循序渐进与适度超前相结合原则、集体教学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

19、教育评价的功能有:( 诊断功能 )、指导功能、激励功能、导向功能。

20、(课程 )是对学校教育内容、标准和进程的总体安排。

21、( 赫尔巴特 )是第一个试图把教育建立为一门科学的理论家,也是最早将教育建立在心理学体系上的人。

22、校本课程亦称( 学校课程 ),是以学校为基础而开发的课程。

23、巴班斯基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出发,提出了“教学教育过程( 最优化 )”的概念。

多项选择题

24 教育评价按评价方法分为( 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 )

25、教育思想的现代化要求在教育中(树立终身教育观 全面发展教育观、现代大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教育全面效益观等思想。

26、开展主题性班级活动的原则有以几个方面:目的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计划性原则 、主动性原则、趣味性原则 )。

27 构成教育活动的要素包括( 受教者、教育者、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手段、教育环境等。

28、学校管理基本内容包括(班级与课堂管理、学校人力资源管理、 教学与科研管理、 学校资产管理)。

29、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包括德育、智育( 美育、体育 、劳动技术教育)等5个方面。

30、我国先后又建立了癸卯学制(壬戌学制、壬子癸丑学制 、辛酉学制)戊辰学制。

31、研究报告和论文的题目一般具有三个特征:(准确、 新颖 简洁 )。

32、教育评价的类型按评价范围分为( 微观教育评价、 中观教育评价 宏观教育评价 )。 

33、常用的教学方法中的讲授法包括( 讲解、讲演、讲述、 讲读 )四种方式。

34、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它包括( 师生间的人际关系、 师生间的组织关系、 师生间的情感关系、 师生间的工作关系 )。

35、结合课程管理体制的多级化趋势,我国学校课程可划分为( 地方课程 学校课程、国家课程 )36、教育的属性包括:永恒性、生产性、历史性、继承性( 长期性、 民族性 相对独立性 )

主观题

37 简述什么是课程。

参考答案:

答:“课程”作为一个教育学概念,首先涉及到对学校教育内容的组织。其次,课程也涉及到对预定的教育标准或目标、预期的教学结果的系统规定。 再次,课程还涉及到对学校教学、教育活动的总体构思和初步设计。据此,可以将课程定义为:课程是对学校教育内容、标准和进程的总体安排。其最重要的特征是“计划性”或“方案性”即给教学、教育活动提供方案。作为方案,课程是学校各类教学、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或“蓝图”,各类教学、教育活动则是课程的实施或具体执行。

38 简述教学过程的规律。

参考答案:

答:教学过程的规律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认识过程简约性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要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个体认识的过程。

2)教学与发展相统一的规律,教学与发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正是这对矛盾的存在、运动,推动了教学的发展,成为教学过程运行的原动力。我们这里所说的发展包括学生身心两方面的发展。

3)教和学相统一的规律,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种活动的有机结合,教和学是同一过程中的两个方面。教与学两种活动既是双边活动又是双向活动,还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活动,它们有区别又有联系,两种过程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4)教学要素的整体性规律,教学过程中包含有多种要素,各要素是处在持续不断的变化之中的。

39、简述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参考答案:

答:文化与教育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社会文化影响着教育。一是文化作为教育的内容,影响教育内容的状态,影响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二是文化影响教育的模式、方法与手段等,特别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其教育的内容选取、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以及采取的方法手段等都有显著差异。

其次,教育对文化的作用是巨大,既可以通过对文化的传递、发展、交流、整合,而促进文化的发展;也会因为教育不当而导致文化的扭曲、缺失,甚至中断。

40、简述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参考答案:

答:教育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与其他学科一样经历了一个由思想萌发到确立学科意识再到系统发展的较长时期,主要分作三个阶段。

<1> 前学科阶段:这一时期主要表现为经验的总结与积累。早期的教育学家根据其教育实践,从不同层面进行论述,提出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这些思想散见于哲学的、伦理的、政治的论著和学说中,尚未能构成完整的、系统的体系。

<2> 教育学学科的独立阶段:在文艺复兴运动后的近代欧洲是教育学理论产生发展和不断完成的阶段。这一阶段发展起来的教育学理论可称为经典教育学理论。

<3> 教育学的系统化阶段:19世纪以来,教育学在发展中形成了很多派别,经历了新的分化和改组出现了新的特点:表现出强烈的跨学科特点、研究的细化、研究的多元化。

41 简述潜在课程的特点。

参考答案:

答:潜在课程的特点有以下 几个方面。

1)影响因素的弥散性。潜在课程所涵盖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具体涉及学校内部正式课程之外的方方面面。

2)实施过程的潜在性。潜在课程的各种教育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是不明显的、间接的。通过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在有意无意之间接受某种影响,而且影响又是比较持久的,是潜移默化的。

3)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潜在课程中的众多教育因素再不同学生的身上产生不同的影响,学生往往按照自己的兴趣、态度、爱好和学识,自觉自愿的接受某种因素的影响。

4)学习结果的非学术性。潜在课程的学习结果更多的是兴趣动机的激发,情感意志的陶冶以及想象、直觉的发展等。这对学生的和谐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42 简述《学记》中所涉及的教育教学原则。

参考答案:

答:《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其主要教学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预防性原则:“禁于未发之谓预”,即事先估计到学生可能产生的种种不良倾向,预先采取预防措施。

2 及时施教原则:“当其可之谓时”,即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学生适时而学,教师要适时而教。否则就会“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学”。

3 循序渐进原则:“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即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

4)学习观摩原则:“相关而善之谓摩”,即学习中要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集体中学习。

5 长善救失原则:“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即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帮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6)启发诱导原则:“君子之教,喻也”,即教学要注重启发,不能让学生一味地死记硬背。

7 藏息相辅原则:“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是说既有计划的正课学习,又有课外活动和自习,有张有弛。

43 影响人的发展的特点有

参考答案:

44、《理想国》是柏拉图 的代表作

45 我国现在使用的学制是

参考答案:

46 中国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即《大学》中庸 论语 孟子

47 原始形态的教育特点是教育融合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 教育具有平等性,普及性 教育水平低

48 我国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学记》

49 中国奴隶社会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50 教育学是以研究_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为对象的一门科学

51、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育论

52 课程理论的主要流派有知识中心 社会中心 学习者中心

53 学习文化主要可分为物质文化 精神文化 制度文化

54、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孔子

55 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有梅伊曼 拉伊

56、简述现代社会教育的共同特征。

答:现代社会教育的共同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断提高普及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

第二、教育密切联系社会,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

第三、学习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

第四、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具有法制性。

第五、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化。

第六、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具有国际性。

第七、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具有科学性。依靠教育科学指导教育实践,遵循规律成为现代教育活动的基本理念。

57 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评述教育具有哪些功能。

答: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从现实看,教育之所以成为人类社会所必须的活动,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两大基本功能。

(一)教育具有影响社会发展的功能。

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依赖于两种最基本的生产,一是社会物质生产,二是人类自身的再生产,这两类生产都离不开教育。一般来说,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它是人类延续、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工具,是架在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桥梁,具有起着整个社会的不断“扩大再生产”的作用。

2)教育的社会功能还表现在沟通社会各方面、世界各国的横向联系上。

3)在阶级社会中,教育还有着有利于统治阶级地位的巩固和加强上。

(二)具有影响个体发展的功能。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诸方面都可能产生影响,从人类发展的总体来看,教育的影响是正向的,具有促进作用,从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或个体来看,教育的影响有正向的,也有负向的。教育对社会个体来说具有功利的价值。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人可以通过教育来改变自己的职业、社会地位、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

教育的两个功能具有内在的联系,并在活动中同时发挥作用。教育的社会功能通过对人的培养实现,而对人培养又必须考虑到社会的需要和可能。能使两种功能在正方向上达到协调的教育是最优的教育。能否做到这一点,与社会发展的水平密切相关,也有赖于教育系统整体结构的合理性。

58 论述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任务的基本途径,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发挥核心作用。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

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首先,以教学为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决定的,是学校与工、农、商等其他部门的根本区别之所在。其次,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它所占时间最多,工作比重最大,教学的计划性、系统性比其他途径更强,能更充分地发挥教育作用,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再次,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的特点决定的。让学生掌握间接经验是教学的特色与功能,它可以迅速、有效地将人类积累起来的文明成果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智慧,让学生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对社会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最后,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要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学校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我们必须正确理解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以教学为主,说明教学是学校教育主要的中心工作,而不是惟一的工作,学校的其它工作应围绕中心工作来组织开展。学校在保证教学的时间、秩序、质量的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其他教育途径,使多种途径协调发挥育人的功能。

59、结合实际,论述新课程的主要特征。

答:新课程不仅在目标上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即人格的健全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明确的强调,而且在课程内容的设计、课程实施方式的安排以及课程评价体系的建构方面,作了很大的调整,为新的课程目标的实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使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有了实现的基本条件和现实可能性,其主要特征有:

1)课程内容的生成性: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多方面进行了变革,随着课程制度由专注走向民主,课程内容也从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走向教师、由学科走向学生。

2)课程实施的开放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转变教学观念上有了重大突破,把教学看成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新的教学观强调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要求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加强实际运用的训练等,教学场所由课堂向课外更广阔的空间扩展。

3)课程评价的发展性:在新改革中,首先在评价的价值取向上从只考虑目标取向转变为强调过程取向。其次,评价方式的改变顺应了当前课程评价的发展方向。

4)课程资源的广泛性:课程资源的广泛性,它不仅是教材,也不仅限于学校内部,它涉及学生生活、学校、社会、自然中所有有利于课程实施、有利于达到课程标准和实现教育目的的教育资源、它弥散在学校内外的方方面面。

60 结合实际论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答: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教育本质的看法,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2)在课程方面,杜威以其经验论哲学为基础,提出了“做中学”和从经验中学习的课程理论。为了使教学适合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杜威主张教材心理化。

3)在教学方法方面,杜威非常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他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他所强调的思维方法也叫思维五步法或探究五步法。杜威所强调的从做中学的方法具有鲜明的启发教学的特点:首先,注重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其次,注重发现式的学习方法;再次,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

4)在道德教育理论方面,道德教育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杜威把学生民主素质的养成视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他主张用新个人主义替代旧个人主义,强调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一致。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杜威反对空洞的道德说教,主张道德教育必须给儿童提供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5)在教育目的方面,杜威提出教育无目的论。他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教育过程在他自身以外无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这就是杜威最著名的教育目的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b803732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1c.html

《0405 2017秋西南大学《教育学》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