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古诗鉴赏训练专题教案

发布时间:2020-02-16 12:08:1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训练一 梳理概括内容

练前提醒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文签:五律+兄弟情深

送柳秀才往连州[注]看弟

马 戴

离人非逆旅,有弟谪连州。

楚雨沾猿暮,湘云拂雁秋。

蒹葭行广泽,星月棹寒流。

何处江关锁,风涛阻客愁。

 连州:位于广东清远。

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诗。此诗意在表达送别友人的不舍之情以及对友人的担忧之情。首联中的“离人”与题目呼应,点出送别之意,同时点明离别不是因为自己的人生处境艰难,而是要去连州看望被贬谪的弟弟。开篇为全诗奠定了悲伤凄婉的感情基调。颔联、颈联中,诗人运用虚笔,想象友人此行的路途遥远和行路的艰难。诗人选取了“楚雨”“湘云”“猿”“雁”“蒹葭”“星月”等江南典型意象,调用了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营造了凄清的氛围,将自己的愁苦之情寓于萧瑟清冷的景物之中,不言情,而情溢于篇。尾联中的“愁”是诗歌的诗眼,总括全诗。

1.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选取典型景物(意象),选取了“楚雨”“湘云”“猿”“雁”“蒹葭”“星月”等景物(意象)。②视听结合,“雨”“云”“蒹葭”“星月”是视觉形象,“猿”指猿啼,是听觉形象。③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将愁苦之情寓于萧瑟清冷的景物之中。④想象(虚写)别后情景。⑤俯仰结合,“云”“雁”为仰,“蒹葭”“寒流”为俯。(每点1分。只答手法不结合诗句简析不得分)

解析 解答此题要注意题干要求的赏析范围。诗歌写景的艺术手法可从意象的选取、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以及景与情的关系等角度回答。答题时注意既要点明艺术手法,还要能够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该手法是如何运用的。

2.联系全诗,概括“客愁”的原因。(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弟弟遭贬;②路途遥远;③行路艰难;④惜别友人。(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解答此题,要在读懂全诗的基础上,准确理解诗歌的情感内容。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歌描写的意境和营造的氛围上,可以体会出诗中充溢着与友人离别而不舍之愁;“离人非逆旅,有弟谪连州”表现了对弟弟遭贬之愁;“蒹葭行广泽,星月棹寒流”写行路披星戴月,写出了路途遥远;“何处江关锁,风涛阻客愁”,写尽了行路艰难。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文签:七律+惜春

曲江二首(其一)

杜 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①翡翠:翡翠鸟。②麒麟:石麒麟墓饰。

鉴赏 首联开篇语奇而意远,虽然看似突兀,但通篇主旨是惜春,所以起处正合情合理。历尽漫长的严冬,好不容易盼到春暖花开,自是十分珍惜。然而,“一片花飞”已透露了春天开始消逝的消息;“风飘万点”正是残春景象,诗人如何不满腹怨愁!

颔联句法新奇绝妙,诗意在每一句的前五字其实已道出,而耐人寻味的亮点,却恰恰在貌似无意的末二字。前两联三次写到花,而意不重。第一句写初飞,第二句写乱飞,第三句写飞将尽。面对这个过程,诗人的愁绪也逐步升级,故借酒以消愁。

颈联以景物写人事,寄寓感慨之意。经过“安史之乱”,曲江昔日的盛况一去难返,呈现出荒凉、寂寞的景象。“小堂巢翡翠”言其经过离乱,寂寞无主。“高冢卧麒麟”突出人生之短暂、死亡之冷酷。

尾联两句,诗人触景伤情,发出无限的感慨。万物兴废本是自然之理,帝王宫苑也不免变成高冢荒坟,又哪来永久的功名富贵?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浮名所束,还是享受人生的快乐吧!

3.请分析前三句(“一片……经眼”)是如何层层渲染“伤多”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开头借“一片花飞”暗示春天开始消逝,诗人因此伤感;②接着借“风飘万点”的情景,表达诗人的满腹愁怀;③最后描写春花“欲尽”,诗人只得“且看”,诗人的愁绪无以复加。(每点2分)

解析 分析诗人的情感,要注意诗人选取的意象和表达的意境,可以从诗句中的“一片”“万点”“欲尽”着手分析,根据落花数量的变化来层层分析诗人是如何“伤多”的。

4.尾联中的“行乐”在诗中具体指什么?诗人“行乐”的原因有哪些?请具体说明。(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酒入唇”(或“喝酒”,1分)。(2)百花凋零,春光逝去,令人发愁;景象残败,昔盛今衰,令人感伤;浮名无用,羁绊自身,令人难受。(要点:惜春伤春、忧时伤世、看透浮名)(原因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4分)

解析 解答此题,要注意根据诗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作答。“行乐”在诗中具体是指“莫厌伤多酒入唇”中的“酒入唇”。“行乐”的原因:首联写百花凋零之景,春光逝去,令人发愁,这是其一;眼前尽是春景残败的景象,令人伤感,这是其二;“何用浮名绊此身”,浮名无用,羁绊自身,令人难受,这是其三。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文签:宋词+家愁国忧

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史达祖

西风来劝凉云去,天东放开金镜。照野霜凝,入河桂湿,一一冰壶相映。殊方路永,更分破秋光,尽成悲镜。有客踌躇,古庭空自吊孤影。

江南朋旧在许,也能怜天际,诗思谁领?梦断刀头,书开虿尾,别有相思随定。忧心耿耿。对风鹊残枝,露蛩荒井。斟酌,九秋宫殿冷。

 ①开禧元年(1205),史达祖随宋朝派赴金国贺金主生辰的使节北行,六月离开临安,八月中秋到达真定(今河北正定),夜宿馆驿中。②刀头:刀头有环,古人将其谐音为“还”。③虿(chài)尾:笔法劲锐。

鉴赏 上片开篇便描绘了中秋佳节的美丽景致。一个“劝”,一个“放”,使得原本静止的景色有了感情和动作,显得生动有趣。“照野霜凝”取自李白的《静夜思》,此处运用典故,抒发作者的思乡之情。接着由描写月色转为抒情,作者看到如此美景,想到自己在异国他乡独过佳节,再美的月色,在作者眼中也都成了悲景。最后作者看着月下自己空荡孤寂的影子,不禁感到悲凉和惆怅。

下片进一步写作者心中所思,具体写作者愁苦的原因。首先由孤单的自己想到那些不在身边的朋友,想象他们看着这天边明月,或许也会想起在外的自己,但身在故乡的朋友们却未必能够体会作者在异国他乡的思乡愁意。“诗思谁领?”运用反问,更加凸显了作者的无奈。接着借用“刀头”,暗示自己现在还乡只是不能实现的梦想,因此只能将自己的心中所思通过书信传回家乡。然后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使残缺破败的景象更显凄苦寒凉。之后又化用杜甫《月》中的诗句,明写月中嫦娥,实写北宋宫殿清冷如月宫,亡国的痛楚、思乡的悲伤,在最后一句再次升华,情感丰富而有感染力。

5.请赏析上片中“西风来劝凉云去……一一冰壶相映”几句写景的艺术手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劝”“放开”将西风和夜空人格化,化静为动,写出了中秋夜晚云破月来、天地澄明的景象。②用“金镜”“霜”“冰壶”比喻空中的圆月和皎洁的月光。③把月光照耀四野想象为凝霜,由月亮倒映水面,想象月宫中的桂树被河水浸湿,生动有趣。④以美景写哀情,倍增凄切。(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上片中前五句写景的艺术手法,回答时不能脱离限定词句的范围。赏析诗词写景的艺术手法时,要抓住词句中写景的关键字词和意象,具体分析其运用的表达手法,“劝”“放开”的主语分别是“西风”“天东”,明显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金镜”“霜”“冰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而由月光写到“霜”则运用了想象的手法。此外,还可以从景与情的关系考虑,这两句词描绘了生动美丽的中秋景致,抒发的却是孤独思乡之情,以美景写哀情。

6.概括作者“古庭空自吊孤影”的原因。(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中秋佳节,身在“异国”,归日无期;②触景伤情,思念江南的亲朋故旧;③忧心国事,对时局倍感无力。(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5分)

解析 回答本题,要抓住题干关键词,联系全词进行分析。“空自吊孤影”表现了作者孤独惆怅的心境,究其原因:首先,由词的题目及注释可知,“中秋宿真定驿”即中秋之夜作者夜宿真定驿,说明他在佳节期间仍身在异地;再由“梦断刀头”可知,作者认为自己回乡还只是梦想。其次,佳节美景缺人共赏,“江南朋旧在许”直接抒发了作者对亲朋好友的怀念。最后,尾句“九秋宫殿冷”寓意深刻,实写北宋宫殿清冷如月宫,作者心忧国事却无能为力。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文签:宋词+安贫乐道

卜算子·芍药打团红

洪咨夔

芍药打团红,萱草成窝绿。帘卷疏风燕子归,依旧卢仝[注]屋。 贫放生疏,闲到青奴熟。扫地焚香伴老仙,人胜连环玉。

 卢仝:唐代诗人,相传家境贫困,仅破屋数间。

鉴赏 上片开头两句“芍药打团红,萱草成窝绿”描绘了春季的美景,景色让人陶醉。萱草,也称忘忧草。后两句由远及近,帘卷微风,燕子归来,多么令人陶醉啊,可是作者仍然住在破屋里,表现了作者对贫困生活不以为意、安贫乐道,为下片抒情蓄势。下片通过一系列典型细节,以“贫”“闲”道出了作者贫穷而且悠闲的现实,因为无事可做,连粗陋的食物也懒得收拾,乐得逍遥自在,并无一点悲苦之情。“扫地焚香”体现了作者情趣高雅,“人胜连环玉”,体现了作者十分满足,自得其乐。

7.简要赏析上片的表达效果。(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色彩渲染,动静结合;②描写的美景与作者住的茅屋形成对比,突出作者的清贫;③为下文作者叙写生活情形做铺垫。(每点2分)

解析 上片前两句浓墨重彩、工笔细描,用多种色彩着力渲染芍药盛开、萱草碧绿的美景。“帘卷疏风燕子归”写出了风卷门帘、燕子归来的动作,“依旧卢仝屋”是静止的景物,动静结合,以美景反衬自己清贫的现实,为下文介绍自己的生活场景做了充分的铺垫,更凸显出自己安贫乐道、品行高洁的操守。

8.根据下片,简要概括作者的生活状况。(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贫困、清闲、自得其乐。(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5分)

解析 由“依旧卢仝屋”“贫放生疏”可知,作者的居住条件差、生活贫困。“闲到”句,表明床上的青奴好像都热熟了,表现了作者清闲、无事可做。“扫地焚香”“人胜连环玉”说明作者生活情趣高雅、容易满足,作者很喜欢这样的生活,自得其乐。

训练二 分析概括思想感情

练前提醒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文签:七律+家国情怀

寄杜位

杜 甫

近闻宽法离新州,相见怀归尚百忧。

逐客虽皆万里去,悲君已是十年流。

干戈况复尘随眼,鬓发还应雪满头。

玉垒题书心绪乱,何时更得曲江游。

 ①杜位:杜甫族弟。②新州:属唐代岭南道。③玉垒:玉垒山,位于成都附近。④曲江:唐代长安名胜。杜位京中有宅,近曲江。

鉴赏 首联写出了诗人心中的喜悦,同时又为杜位感到担忧。颔联中,诗人设身处地地替杜位考虑,“悲君已是十年流”,流放十年该有多少烦忧啊。颈联“干戈”“雪满头”,国家动乱,个人年华老去,白发苍苍。写出了满目的战争风尘,杜位的满头鬓发应如雪斑白。以“干戈”代战争,以“雪”喻白发,想象杜位贬归途中的情形,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以及对杜位的同情。尾联视角转到自己身上,诗人在这玉垒山写此信时心绪纷乱,何时才能一同赏游曲江的美丽。“何时更得曲江游”,只有国家安定之后,民众才能自由行动,寄托了诗人对杜位的祝福、对兄弟聚首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想象。

1.请简要赏析诗歌的颈联。(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干戈”代战争,以“雪”喻白发,运用虚写,想象杜位贬归途中的情形,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以及对杜位的同情。

解析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发比作白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发之多,表达了诗人对年华易逝、时光飞快的伤感。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用“干戈”指代“战争”,突出国家战争频发,诗人为国担忧。运用想象,诗人想象流放归来的杜位还是满头白发的样子,寄托了诗人对杜位深深的同情。

2.“何时更得曲江游”一句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愿望?(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战乱平息,国家太平;②回到长安,兄弟聚首;③生活安宁,重游胜景。(每点2分)

解析 本诗为杜位到远方为官而作,离开新州是叙事,“尚百忧”是设身处地的担忧,“逐客虽皆万里去,悲君已是十年流”,想到漂泊已经很久了,十分想见到杜位。颈联写国家动乱,诗人渴望见到太平的那一天。年华老去,今后不一定能再次相见了。结尾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到长安得到重用,过上安宁、兄弟重游的美好生活。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文签:七律+乡情友情

送客还江东

韩 翃

还家不落春风后,数日应沽越人酒。

池畔花深斗鸭栏,桥边雨洗藏鸦柳。

遥怜内舍著新衣,复向邻家醉落晖。

把手闲歌香橘下,空山一望鹧鸪[注]飞。

 鹧鸪:鸟名。《异物记》曰:“其志怀南,不北徂也。”《本草纲目》记其鸣曰:“行不得也哥哥。”

鉴赏 本诗是首送别诗。首联两句,通过“不落”“数日”写出了友人归家的速度之快。颔联两句,通过对“池畔花”“鸭栏”“桥边雨”“鸦柳”等意象的描写,勾画出一幅春景图,同时,运用“斗”“藏”两个动词,化静为动,写出了友人愉快的心情。颈联两句,写出了友人在室内穿着新衣,然后在邻居家喝醉的情形,突出了居家之乐、人情之美。尾联两句,“把手闲歌香橘下”中的“闲”字,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归乡生活的美好祝愿;“空山”一句,一个“空”字,写出了诗人送走友人后,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自己不能归乡的惆怅。

3.诗人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友人还乡的欢愉之情的?请根据前三联简要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归家之速;美景衬托;居家之乐;人情之美。

解析 作答时,可从环境描写、人物心情、所见的人事等方面分析概括。“还家不落春风后”写出了归家之速;“池畔花深斗鸭栏,桥边雨洗藏鸦柳”主要写家乡美景,衬托还乡的欢愉之情;“数日应沽越人酒”“遥怜内舍著新衣,复向邻家醉落晖”主要从居家之乐、人情之美等方面来写还乡的欢愉之情。

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对友人欢愉生活的期待和祝愿;暗寓自己归乡不得的怅惘之情。

解析 根据标题“送客还江东”及“把手闲歌香橘下”可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欢愉生活的期待和祝愿;根据“空山一望鹧鸪飞”可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自己归乡不得的怅惘之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文签:宋词+送友伤己

醉落魄·席上呈元素[注]

苏 轼

分携如昨。人生到处萍飘泊。偶然相聚还离索。多病多愁,须信从来错。 尊前一笑休辞却。天涯同是伤沦落。故山犹负平生约。西望峨嵋,长羡归飞鹤。

 元素:杨元素,苏轼的同乡和故友。

鉴赏 词一开头,就点明离别,并交织着对往事的回忆。“分携”写出了临别依依、难舍难分的感情。回忆旧日的分离,则是为了强化当前的别情,所以很自然地引发了人生感慨,推出当前的送别之事。“离索”虽然是指当前的离别,却蕴蓄着一种深沉的感情,也与开头的“分携”相照应。紧接着,词人又与自己的身世联系起来,抒写了更深一层的感慨。

过片两句写别筵情景,词人故作达观,劝友人樽前对饮,并用天涯沦落的共同遭遇来打动对方。“天涯”“沦落”夸大其词地写仕途飘荡的身世,对仕途的厌倦与对故乡的怀念纠缠在一起。末三句抒发归隐故乡的意愿,“犹”“长”二字便写出了一种长久的期待与内心的渴望。词人把“峨嵋”作为故乡及其美景的代表,从反面运用“化鹤归辽”的神话故事,以“西望峨嵋”“长羡归飞鹤”的艺术形象,表达了归隐的意愿以及对故乡的深情。

这首赠别词在思想内容方面,一是强化了身世感慨,二是牵动了故乡情结。全词表现的是客中送客的黯然情怀,但取境阔大,声调嘹亮,故情虽抑郁而不萎靡,构成了独特之情味。

5.请根据上片,简要概括词人“愁”的原因。(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与友人别离;②飘泊不定;③身体多病;④离群索居(或“孤独”)。

解析 解答时,按照题干指向,抓住上片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分析推断,如“分携”,表明朋友分别;“萍飘泊”,说明飘泊在外,没有固定居所;“离索”,说明离群索居的孤独;“多病”,表明身体多病。最后分条陈述即可。

6.下片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尊前一笑”展现了词人面对离愁的豁达;②“天涯”“伤沦落”抒发了词人内心的飘泊之悲;③“同是”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劝慰之意;④“故山”“负平生约”暗含词人的思乡之情以及不能归乡的无奈;⑤“长羡归飞鹤”显露了词人向往归隐之心。(每点2分,答对三点,意思对即可。答对情感,不作分析,得3分)

解析 解答时认真研读作品,抓住内容进行分析。如“尊前一笑”,明明要分别了还笑,展现了词人的豁达;“天涯”写出了飘泊之苦;“故山”即故乡,表达思乡之情;“归飞鹤”即“回巢的鹤”,隐含回家、归隐之意。最后分条陈述即可。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文签:七律+迎春

正月二十一日病后,述古[注]邀往城外寻春

苏 轼

屋上山禽苦唤人,槛前冰沼忽生鳞。

老来厌逐红裙醉,病起空惊白发新。

卧听使君鸣鼓角,试呼稚子整冠巾。

曲栏幽榭终寒窘,一看郊原浩荡春。

 述古:杭州知州陈襄,字述古。

鉴赏 “病后”是诗人的状态,“邀往城外寻春”是诗人病后应友人之邀前往城外寻春,表达了诗人的情怀。首联选取了富有季候特征的“山禽”“冰沼”,“苦唤人”“忽生鳞”写出了山禽声声鸣叫和结着冰的池塘水面泛起波纹,点明了早春时节,扣住标题中的“春”。颔联写诗人年老了讨厌歌舞宴饮的生活,病后吃惊地发现自己又生了新的白发。写出了诗人自己年老多病,扣住标题中的“病后”。颈联写诗人躺在床上听到友人邀约的消息,试着呼唤幼子整理冠巾,扣住标题中的“邀”,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尾联将“曲栏幽榭”与“一看郊原”对比,反衬出城外春光的蓬勃浩荡,照应标题中的“城外寻春”。

7.请简要分析本诗的构思脉络。(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首联点明早春时节;(1分)②颔联写自己病后的状态;(1分)③颈联写友人相邀,自己欣然应约,同去寻春;(2分)④尾联写寻春的结果,用城内“曲栏幽榭”的“寒窘”反衬城外春光的蓬勃浩荡。(2分)

解析 诗歌首联写景,“山禽苦唤人”“冰沼忽生鳞”点明了早春时节。颔联写事,“老来”“病起”写自己的状态。颈联写事,“试呼稚子整冠巾”,写自己应友人之邀去寻春的迫切。尾联写景,将“曲栏幽榭”与“一看郊原”进行对比,反衬出城外春光的蓬勃浩荡。

8.概括本诗的情感内涵。(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对时光流逝、年老多病的感叹;②对友人相邀寻春的高兴、喜悦;③对郊原浩荡春色的喜爱;④病后,在郊原春色的感动之下,内心的开朗和豁达。(每点1分,答出四点给5分)

解析 注意诗歌写景抒情、写事抒怀的特点。颔联“老来”“病起”“白发”,突出了诗人年老多病的感叹。颈联“卧听”“试呼”,表达了诗人应友人之邀寻春的喜悦之情。尾联“浩荡”传达出诗人对郊原春色的喜爱之情。再知人论世,联系诗人的经历和人生态度,结合本诗的题目理解诗人开朗和豁达的心境。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文签:七律+淡泊名利

利州南渡

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①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不得志。②范蠡:春秋时楚人,助越王灭吴,后因越王难共安乐乘舟离去。③五湖烟水:据《吴越春秋》称,范蠡功成身退,乘扁舟出入三江五湖,没人知道他最终到哪里去了。④忘机:忘却俗念。

鉴赏 诗人来到嘉陵江畔,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开阔清澄的江面,波光粼粼,夕阳映照在水中,闪烁不定;起伏弯曲的江岛和岸上青翠的山岚在斜晖的笼罩下,一片苍茫。这一联写江景,交代了行程的地点和时间:日暮时江边渡口。因为诗写的就是渡江情景,所以首联从此着笔,起得非常自然。颔联紧承上联,写人马急欲渡江的情形:渡船正浮江而去,人渡马也渡,船到江心,马儿扬鬃长鸣,好像声音出于波浪之上;未渡的人(包括诗人自己)在岸边的柳荫下歇息,等待着渡船从彼岸返回。这两联所写景物都是诗人待渡时岸边所见,由远而近,由江中而岸上,由静而动,井然有序。

接下来,颈联写渡江,船过沙滩,惊散了草丛中成群的鸥鸟;回望岸上,江田万顷,一只白鹭在自由自在地飞翔。这一联巧用数量词,不但属对工稳,而且深化了诗境。群鸥栖息沙草之间,可见天时向晚,飞鸟归巢,所以万顷江田之上只有一鹭飞翔。这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强烈地渲染了江边的清旷和寂静。

前面三联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利州南渡图,对于糊口四方、疲于奔走的诗人来说,蓦然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不能不触景生情,遐想联翩。所以尾联偶然兴起了欲学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这两句的言外之意是自己便有淡泊遗世、忘却机心之志,也没有人能够理会。

9.诗句中虽未出现“渡”,实则每联都与“渡”有关,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首联写渡江美景,颔联写急渡情形,颈联写船渡惊鸟,尾联写人们难以理解渡水忘机的范蠡。

10.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对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赞许(欣赏、羡慕等);②自己也像范蠡一样淡泊遗世却不为人理解的落寞;③诗人失意后的无奈;④暗指范蠡归隐是因与越王勾践不能共安乐;⑤也暗含对越王勾践的不满。

训练三 赏析佳句

练前提醒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文签:五律+羁旅思乡

江 月

杜 甫

江月光于水,高楼思杀人。

天边长作客,老去一沾巾。

玉露团清影,银河没半轮。

谁家挑锦字,灭烛翠眉颦。

鉴赏 前四句写诗人羁旅他乡的愁绪,属自叙的内容。江月漾光于水上,诗人高楼一望,顿觉身寂影孤,愁思逼人。诗人远在天边,长时间离开家乡,久居在外。看着逐渐老去的身影,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想着自己是否会客死他乡,眼泪不觉地湿了衣襟。颈联写月影沉沉,引出下文。尾联写思妇的月夜之悲,收束全篇。露水在月光的折射之下,显得晶莹剔透,呈现出一片清影。月亮半掩在如天河般的云层之中。虽然夜已深了,但仍有织锦回文、思念远人的妇人并未休息,吹灭蜡烛,蹙眉赏月。通过“眉颦”,写出了妇人忧愁的神态,暗示了其愁思与诗人相同。诗人站在思妇的角度写自己的念远怀乡,思乡之情更加真挚感人。

1.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先从“江月”起笔,交代望月的地点,点明触发愁情的起因。接着写愁的原因,久客他乡,至老未还。然后写月景,为笔墨转向另一空间的思妇做准备。最后设想思妇月夜所为,收束全篇,表达望月怀远之情。

解析 诗歌首联写高楼赏月,引出孤寂愁绪;颔联写久居他乡,感叹年老体弱以至落泪;颈联写月影;尾联通过“挑”“灭”“眉颦”写思妇月夜下的行为。诗人先由周边环境引出情感,再解说原因,最后以月下思妇作结。

2.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想象月亮之下,有思妇与自己一同愁思,表达思乡念远之情。②“谁家”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怀乡者的范围,使感情更加蕴藉深沉。③借用苏蕙织锦的故事,暗示思妇和离人之间的情感。④“灭烛翠眉颦”暗示望月怀远,扣合诗旨,感情深挚又含而不露。(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 尾联中,诗人发挥想象,描写思妇的行为,表达思乡念远之情;“谁家”扩大了望月怀乡者的范围,使思乡之情更加真挚动人;化用典故,用苏蕙为在异乡变心的丈夫写就凄婉哀痛的情诗、织成锦绣回文图的故事,写思妇与游人之间的情感;“灭烛翠眉颦”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深化了诗歌的主旨。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文签:宋词+隐逸生活

渔家傲

谢 逸

秋水无痕清见底,蓼花汀上西风起。一叶小舟烟雾里,兰棹舣,柳条带雨穿双鲤。 自叹直钩无处使,笛声吹彻云山翠。脍落霜刀红缕细,新酒美,醉来独枕莎衣睡。

鉴赏 本词描写的是一位独来独往、自由自在的渔翁,隐蕴着词人对淡泊宁静的隐逸生活的向往。

词上片写景,下片在景中插入渔翁,抒发情致。开篇两句淡淡着笔,轻轻点染,将秋日小河的景色描绘得如画般迷人,充满了诗情画意。秋景中,“一叶小舟”的出现,为渔翁的出场做好了铺垫,而“一叶小舟”又自然和谐地融入了这一派秋景之中,浑然无间,令人叹服。“兰棹舣,柳条带雨穿双鲤”紧承上句,呼应“一叶小舟”,写渔翁垂钓归来靠岸泊船时的情景。“双鲤”是渔翁垂钓的成果,但渔翁本人此时仍未出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以呼之欲出却又难觅其迹的神秘感,为下文渔翁的出场渲染了气氛。

下片突兀而出,直叙渔翁的自叹。由于渔翁不趋时尚,朴直浑厚,仍旧用“直钩”钓鱼,所以感到所获不丰。接着笔锋一转,从笛声的悠扬中顿现渔翁豁达的心境,何必为此等小事耿耿于怀,自寻烦恼呢?后三句写渔翁享用鲜美的鱼肉,畅饮美酒,枕蓑衣而眠,自得其乐,突出了他豪迈豁达的胸襟,同时也表现了隐逸生活的闲适与安逸。

全词轻快活泼,画面生动,清秀典雅,极富情致,颇有隐逸之风。词中之渔翁,正是词人自己真实的写照!

3.围绕渔事,词人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先是垂钓时,秋日小河的景色如画般迷人,充满了诗情画意,是对秋日美景的欣赏、赞美之情。②后写渔翁垂钓的成果展示,写垂钓的欣喜之情。③由于渔翁不趋时尚,朴直浑厚,仍旧用“直钩”钓鱼,所以感到所获不丰。接着笔锋一转,从笛声的悠扬和鱼肉的精细中顿现渔翁豁达的心境,何必为此等小事耿耿于怀,自寻烦恼呢?④最后写渔翁畅饮美酒,枕蓑衣而眠,自得其乐,突出了他豪迈豁达的胸襟,同时也表现了隐逸生活的闲适与安逸。

解析 前两句借景抒情,以自然景物“秋水”“蓼花”“汀”“西风”勾画出清新的秋景图,词人的心境如同秋水般“无痕清见底”,抒发了词人对眼前美景的喜爱之情。“一叶小舟”并未直接引出人物,为后文渔翁的出场做了铺垫,从“一叶小舟”与“穿双鲤”可以看出词人驾舟垂钓有所收获的欣喜之情。“自叹”直叙渔翁即词人的叹息,用直钩钓鱼,收获终究是很少的。但叹完便吹起笛子,不再计较收获的多少,索性把钓来的鱼做成美食,品尝美酒,醉了就枕着蓑衣睡去。这样闲适自在的生活,反映了词人隐逸的生活态度,也表现了他豪迈豁达的胸襟。

4.请赏析词句“笛声吹彻云山翠”的表达效果。(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句意是:渔翁吹起了笛子,笛声悠扬,响彻空山,声遏行云。这里运用了夸张和视听结合的手法,以声衬静,写出了笛声的优美,山谷的幽静,描写了渔翁的悠闲自得,抒发了词人的隐逸之乐。

解析 “笛声”是听觉描写,“云山翠”是视觉描写,以“吹彻”来夸张地描写“笛声”之大,反衬出“云山”的幽静。词人寓情于景,将自己的隐逸之乐、悠闲之情通过笛声缓缓流露出来。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文签:宋词+盛衰无常

思佳客·题周草窗《武林旧事》

张 炎

梦里瞢腾说梦华,莺莺燕燕已天涯。蕉中覆处应无鹿,汉上从来不见花。 今古事,古今嗟,西湖流水响琵琶。铜驼烟雨栖芳草,休向江南问故家。

 ①周草窗:张炎好友。《武林旧事》:周草窗在宋亡后所写的一本笔记,记载了南宋百余年间临安的风土人情。②《列子·周穆王》载,郑人击毙一头鹿,藏到蕉叶下,后来去找却忘记了地方,以为是一场梦。③《韩诗外传》载,周人在汉上与二神女交谈,神女解佩赠珠而去,不料刚走数步,珠与二神女皆不见踪影。

鉴赏 这首词围绕临安(今杭州)、西湖来写。上片说临安盛景都成梦影。“梦里瞢腾”二句,引用典故、化用诗句。“梦华”引用《列子》黄帝梦游华胥国的典故,一个“梦”字表现了感慨之深、回思之痛。“莺莺燕燕”化用苏轼“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这里代指歌姬舞伎,说往日的歌姬舞伎都已散走天涯。次二句“蕉中覆处”引用典故。此二句对偶工整、意理深含,不论是“蕉中无鹿”,还是“汉上无花”,都说明书中所记临安的“梦华”,实质上就如同“痴梦”“空华”。淡淡四句,情意无穷,感伤至深。

下片以兴亡盛衰无常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国仇家恨的痛楚。“今古事”三句,承接上片言古今兴衰,古今都难以摆脱,只能哀叹世事的无常,如西湖流水演奏的琵琶曲。“铜驼烟雨栖芳草,休向江南问故家”,抒发人世难料,不要问家乡变迁,人生巨变的感慨。

5.有学者认为该词“平淡中见出悲愤”,请结合上片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上片先从平常的梦境写起,(1分)再用平淡的语言写当年莺歌燕舞的繁华远去,(1分)最后化用典故,(1分)表达出临安昔日盛景不再之悲(1分)和国家破亡之痛。(1分)

解析 起笔写梦,一个普通的“梦”字表现出感慨之深、回思之痛。然后写往日的歌姬舞伎都已散走天涯,书中所记临安的“梦华”,实质上就如同“痴梦”“空华”。淡淡四句,情意无穷,感伤至深。写法上,这些句子都用典。

6.简要赏析“铜驼烟雨栖芳草”和“休向江南问故家”两句的表达效果。(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铜驼烟雨栖芳草”句,借景抒情,(1分)借宫前铜驼栖于芳草中的凄凉之境,(1分)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感慨。(1分)②“休向江南问故家”句,直抒胸臆,(1分)以不要再到江南寻找自己家乡的劝告,(1分)表达出对故土、故国的眷恋。(1分)

解析 “铜驼烟雨栖芳草”,用典,西晋索靖手指洛阳宫门前的铜驼,感叹天下将要动乱。这是作者的感慨,应是借景抒情。“休向江南问故家”意为不要面对江南询问家乡故园的情况,这是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文签:宋词+闺怨

风入松

田中行

一宵风雨送春归。绿暗红稀。画楼尽日凭阑意,与谁同捻花枝。门外蔷薇开也,枝头梅子酸时。 玉人应是数归期。翠敛愁眉。塞鸿不到双鱼远,恨楼前、流水难西。新恨欲题红叶,东风满院花飞。

鉴赏 这是一首闺怨词。词的上片写出了抒情主人公的惜春与怀人之情。首句为全词定下了伤感的基调,一番风雨又送春光归去。“绿暗红稀”,“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暗”形容雨后的叶子颜色绿得更深,枝叶繁茂;“稀”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红稀”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暗”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语言极富概括性。此时整天独自在画楼凭栏举目,同谁一起采摘花枝?门外的蔷薇花盛开,正是枝头黄梅变酸之时。词的下片“数归期”“翠敛愁眉”传达出抒情主人公思念远人而远人却无归期的愁情。“塞鸿”“双鱼”用典,“不到”“远”直写远方之人音讯渺茫的怅惘。“恨楼前、流水难西”写尽抒情主人公因思念而反常的心理。尾句一个“欲”字,欲题而未题,细腻地传达出主人公想要表达思念却又无从说起的惆怅。以“东风满院花飞”照应“春归”,寓情于景,描写落花纷纷的景象,抒发了主人公对春天消逝、青春空老的无奈。

7.“画楼尽日凭阑意”,主人公画楼凭栏有哪些情意?试结合全词加以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风雨春归的痛苦。②思念远人的孤独(或“音讯渺茫的怅惘”)。③时光流逝的无奈。(每点2分)

解析 “绿暗红稀”“东风满院花飞”写尽一番风雨又送春光归去的惜春之情;“玉人应是数归期。翠敛愁眉。塞鸿不到双鱼远”传达出思念远人的孤独或音讯渺茫的怅惘;“东风满院花飞”,暗示抒情主人公对春天消逝、青春空老的无奈。

8.赏析尾句“新恨欲题红叶,东风满院花飞”的表达效果。(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东风满院花飞”照应“春归”;(1分)“新恨欲题红叶,东风满院花飞”一句寓情于景,描写落花纷纷的景象,抒发主人公对春天消逝、青春空老的无奈;(2分)一个“欲”字,欲题而未题,细腻地传达出主人公想要表达思念却又无从说起的惆怅。(2分)(第三点答成“直抒胸臆”或“虚实相生”给1分)

解析 诗歌鉴赏可从意象的选取、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炼字以及表情达意等角度回答。答题时要注意既要点明艺术手法,还要能够结合词句具体分析该手法是如何体现的。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文签:七律+送别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注]

岑 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碛(qì)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附近)。这首诗是岑参在武威送李副使前往安西时所作。

鉴赏 这首送别诗,既不写饯行的歌舞盛宴,也不写分别时的难舍离情。诗人只是以知己的身份说话行事,祝酒劝饮,然而字里行间却使人感到一股激情在荡漾。

李副使将离武威,远赴碛西,因而诗的开头两句即点明时令,以李副使出塞途中必经的火山、赤亭这段最艰苦的旅程开篇。“火山五月人行少”,诗人早有吟咏,况六月酷暑。诗人不从饯行话别落笔,而以火山、赤亭起句,创设一个特殊的背景,烘托出李副使不畏艰苦、毅然应命前行的豪迈气概,而一路珍重的送别之意也暗含其中了。三、四两句在写法上作一转折,明写李副使不平凡的经历,激励其一往无前:“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这里“岂能”故作反问,暗示出李副使长期驰骋沙场,早已把乡愁置于脑后了。“岂能愁见轮台月”,是盛唐时代人们积极进取精神的反映,是盛唐之音中一个昂扬的音节。五、六两句是招呼、劝说的口气,挽留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诗人越过一般送别诗多诉依依不舍之情的藩篱,直接提出此次西行“击胡”的使命,化惆怅为豪放,在送别的诗题下开拓了新的意境。诗末两句直抒胸臆,更是气贯长虹:“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只向”,语气恭敬而坚决。这既可看作是岑参勉励李副使立功扬名,创造英雄业绩,又是自己的理想和壮志。这两句显示出诗人的英雄豪气,将诗情推向了高潮。

这首诗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并且突破了一般送别诗的窠臼,被称为送别诗的“另类佳作”。其口语化的诗歌语言,产生了亲切洒脱的效果;悠扬流美的声调,也传达出奔放明快的诗意;自由活泼的韵律和跌宕有致的节奏,显示出一种豪迈的气势,传达出火一般的激情,给远行者以极大的鼓舞力量。

9.与王维的《使至塞上》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王诗是实写,本诗是虚写。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诗人亲眼所见,而是在送别友人时的想象;从首联的“应更热”和颔联的“知君”“岂能”这些词语,也可看出是诗人的想象之景。

10.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直抒胸臆,通过“只向”“真是”等词语,抒发了劝勉友人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也显示出诗人的英雄豪气,将诗情推向高潮。

训练四 分析诗句和意象作用

练前提醒

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文签:五律+边地奇景

过蛮洞

宋之问

越岭千重合,蛮溪十里斜。

竹迷樵子径,萍匝钓人家。

林暗交枫叶,园香覆橘花。

谁怜在荒外,孤赏足云霞。

阅读文签:五律+江天丽景

江行

司空图

地阔分吴塞,枫高映楚天。

曲塘春尽雨,方响夜深船。

行纪添新梦,羁愁甚往年。

何时京洛路,马上见人烟。

 ①本诗作于宋之问贬任泷州(今广东省罗定市)参军时。②司空图左迁为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洛阳,本诗作于其由宣州赴洛阳任职途中。

鉴赏 《过蛮洞》一诗写出了山岭重叠缭绕、溪水绵延横斜的壮丽景观和蛮洞的奇异景色。虽景致壮美、瑰丽,但诗人仍因被贬而兴致不高,为无人可怜而哀叹,只能在孤寂愁苦中自我慰藉。《江行》一诗远近结合,由低到高地写出了吴楚间辽阔的地域、高远的天空与枫树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象,以乐景衬哀情,从反面衬托夜雨行船的渺小,进而表现诗人内心的惶恐、无助之情。

1.两首诗首联所绘之景都具有怎样的特点?它们的作用有何不同?(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壮阔奇丽。(2分)《过蛮洞》一诗描写山岭重叠缭绕、溪水绵延横斜的壮丽景色,为下文进一步写过蛮洞所见的瑰丽景象做铺垫;(2分)《江行》一诗描写吴楚间辽阔的地域、高远的天空与火红的枫树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象,反衬下文冒雨江舟夜行所流露出来的凄惶、无助之情。(2分)

解析 作答本题时,应在读懂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对两首诗进行比较阅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二者的共同特点。此两首诗描写的均为宏大辽阔的景物,其特点是壮阔奇丽。再结合诗歌的主旨和诗人的情感分析可知,《过蛮洞》一诗首联的作用是为下文做铺垫,而《江行》一诗则是为了反衬下文的凄惶、无助之情。

2.《过蛮洞》一诗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被贬无人怜的怨苦悲叹;②偏处荒外的孤寂失落;③独赏异景的自我慰藉。(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5分)

解析 解答本题时,可结合行旅诗常见的典型情感,联系诗歌主旨,结合诗中具体语句或标志性词语进行分析。本诗写于诗人被贬期间,尾联“谁怜在荒外”表现了诗人被贬谪而无人怜爱的苦痛;“越岭千重合,蛮溪十里斜”写出了诗人身处荒野的孤寂;“孤赏足云霞”表达了诗人独自一人欣赏这异景的自我劝慰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文签:七律+访仙问道

宿上清宫[注]

陆 游

永夜寥寥憩上清,下听万壑度松声。

星辰顿觉去人近,风雨何曾败月明。

早岁文辞妨至道,中年忧患博虚名。

一庵傥许西峰住,常就巢仙问养生。

 上清宫:四川青城山上的道观。

鉴赏 本诗是宋朝著名文学家陆游的代表作品之一。诗的前四句通过描写夜的寂静和月明,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颈联写诗人联想到早岁和中年的遭遇,心境为之一转,生出止息之心;尾联写诗人渴望通过访仙问道来平息自己的情绪。本诗融情入景,婉转流畅,情深意切。

3.简要赏析颔联的表现手法和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衬托。(1分)以感到星辰靠人近,写青城山上上清宫的高;(2分)以风雨不掩明月,反衬月光的皎洁;(2分)为下文诗人的抒怀做铺垫。(1分)

解析 诗人感到星辰越来越近,即使是风雨都不能阻挡月光。衬托出上清宫的高和月光的皎洁,融情于景,为下文表达情感做铺垫。

4.结合全诗看,诗人的心境有怎样的变化?(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先是以松涛反衬上清宫的宁静,星近月明,诗人内心宁静平和;(2分)触景感怀,联想到早岁和中年的遭际,诗人在修道之地不由得生止息之心,流露出渴望回归宁静,访仙问道的情怀。(3分)

解析 首联通过描写环境的清幽,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平和。颔联运用衬托手法,融情于景。颈联联想自己早岁和中年的遭际,在修道之地不由得生出止息之心,流露出渴望回归宁静,访仙问道的情怀。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文签:五律+临别期望

送黎六郎赴阳翟少府

韦应物

试吏向嵩阳,春山踯躅芳。

腰垂新绶色,衣满旧芸香

乔树别时绿,客程关外长。

只应传善政,日夕慰高堂。

 ①踯躅:杜鹃花的别名,又名映山红。②芸香:书香。芸草香味能杀死书虫,读书人就把其夹在书中,时间久了书也有了这种味道。

鉴赏 从题目看,这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首联中的“试吏”即出任官吏,表明黎六郎刚刚被任命为阳翟少府。“春山踯躅芳”点明送别季节,以漫山遍野开放杜鹃花这一乐景衬托黎六郎赴任时的喜悦之情。颔联“腰垂新绶”“衣满”“芸香”,是对黎六郎赴任时的状貌的描写,说明他并没有因为做官而忘了读书。“乔树别时绿”照应了题目中的“送”字,同时写出了为黎六郎送行时的自然环境。“客程关外长”写朋友赴任路途遥远,隐含牵挂之意。尾联写希望朋友有好的政绩以慰高堂,表明了作者的希望。

5.请简析首联的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交代送别黎六郎的原因。②点明黎六郎赴任时的季节。③以漫山遍野开放杜鹃花这一乐景衬托黎六郎赴任时的喜悦之情。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准确理解这两句诗的含意,“试吏向嵩阳,春山踯躅芳”意思是黎六郎要到嵩阳做官,送别时春天的山上杜鹃花正漫山遍野开放。“试吏”点明送别原因,“春山”点明送别时间,“踯躅芳”表现人物的心情是喜悦的。

6.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对朋友的祝贺与赞美之情。“腰垂新绶色”写朋友新官赴任,字里行间透露出欣慰之意。②对朋友的依依惜别和关怀之情。“客程关外长”写朋友赴任路途遥远,隐含牵挂之意。③对朋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勉励之情。尾联写希望朋友有好的政绩以慰高堂,表明了作者的希望。(每点2分)

解析 从题目中的“送”字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客程关外长”体现了作者对朋友的依依惜别和关怀之情。从“试吏向嵩阳,春山踯躅芳”“腰垂新绶色,衣满旧芸香”可以看出作者对朋友的祝贺与赞美之情。从尾联“传善政”可以看出作者希望朋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里有勉励之意。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文签:七绝+伤春

绝句[注]

杜 甫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此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761),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鉴赏 这是一首绝句,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即唐肃宗上元二年。杜甫草堂坐落在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景色秀美,然而饱尝乱离之苦的诗人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尽管眼前繁花似锦,家国的愁思却依然萦绕心头。首句诗人以“肠断”直抒忧伤之情。第二句中的“立芳洲”,写出了诗人在芳洲之上徘徊不去,无所适从的心境。第三、四句中柳絮随风飞舞,落花逐水漂流,诗人将“柳絮”和“桃花”人格化了,将其视为一群势利的小人,它们对春天的流逝无动于衷,只知道乘风乱舞,随波逐流。其中,“颠狂”“轻薄”“随”“逐”四个词表明了诗人对柳絮和桃花的态度,寄托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深刻不满和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

7.本诗写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忧国忧民,忧春去(感到时光飞逝);②无所适从,徘徊立于芳洲上。(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5分)

解析 解答此题时先要读懂诗歌,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和创作背景来分析诗人形象。“肠断”二字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忧伤之情;“立芳洲”则通过诗人的动作,刻画出其彷徨的心境。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尚未平定之时,国家仍动荡不安,饱尝乱离之苦的诗人,却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尽管眼前繁花似锦,家国的愁思依然萦绕心头。

8.诗中“柳絮”“桃花”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柳絮”“桃花”为暮春典型意象,诗人借景抒情,表达春尽之时的伤心断肠之情。②运用拟人手法,以“柳絮随风”“桃花逐水”而去的无情,反衬诗人的有情、多情。③以物喻人,诗人以“颠狂柳絮”和“轻薄桃花”比喻随波逐流的势利小人,表达了自己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忧国忧民之情。(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解答此题要在读懂全诗的基础上,准确理解诗歌的情感内容。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一切景语皆情语。“柳絮”“桃花”是暮春的特有景色,在诗人笔下,“柳絮”和“桃花”人格化,像一群势利的小人,它们对春天的流逝,丝毫无动于衷,只知道乘风乱舞,随波逐流。这也正是诗人痛苦的原因,寄托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深刻不满和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86d5c3246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ca.html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古诗鉴赏训练专题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