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暑假新八年级第6讲-《短文两篇》+山水小品文阅读-教案

发布时间:2020-07-15 15:21:5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暑假新初二辅导讲义

学员姓名: 学科教师:

级:八年级 辅导科目:语文

授课日期

A / B / C / D / E / F

《短文两篇》+山水小品文阅读

学习目标

1、了解一些文学文化知识,积累《短文两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自然景观特点,感受自然之美。

3、把握山水小品文的阅读角度和思路。

教学内容

一、上次课后巩固作业复习:

《三峡》《与朱元思书》复习巩固

二、预习作业: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道出了其壮观豪放的气魄;杜甫笔下的泰山“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突出了其雄伟神奇的景观;郦道元笔下的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尽现了其雄奇险拔的奇景……

想一想:你还能记得哪些描绘祖国山水的诗文?

一、《答谢中书书》复习巩固

【知识梳理】

作者简介

文学常识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吴均的《与顾章节》《与朱元思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都属于此类。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文言归纳

四时俱备(时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晓雾将歇(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夕日欲颓(颓 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委靡)

古来共谈(谈 古义:称赞 今义:谈论)

夕日颓(将要)   实是之仙都(欲界,指人间)

 

 

五色交辉 (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夕日颓(将要)   实是之仙都(欲界,指人间)

 

 

五色交辉 (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问题探究

1、山川之美,在诗人陶弘景的笔下是怎样的情景?(引原句)

参考答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作者是怎样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引原句

参考答案: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的秀美景色?

参考答案:从形态、色彩、声音三个方面描摹其美景的。

4、陶弘景怎样赞赏谢灵运山水的成就?(引原句)

参考答案: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

参考答案: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6、“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参考答案: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

巩固练习

1、填空题

1.文学常识填空 

《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

2.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 

四时俱备(     )  ②雾将歇(     )    ③夕日欲(     )

 ④沉鳞竞跃( )  ⑤无与为乐者( )  ⑥未复有能其奇者( ) 

3.解释下列各组一词多义现象 

(1)欲:夕日欲颓(     )  实是欲界之仙都(     ) 欲穷其林(     ) 

(2)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念无与为乐者(      ) 

相与步中庭(      )   选贤与能(      ) 

二、课文理解题

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新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的静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的动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的江南山水画的赞美之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的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1、陶弘景;华阳隐居;信 2.①四季 ②早晨 ③坠落 ④潜游在水中的鱼 ⑤考虑、想到 ⑥参与,这里指欣赏  3、(1)将要;欲望;想要(2)参与,这里指欣赏;和,连词;通“举”,推荐,选拔                 

二、理解题: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静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动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实是欲界之仙都。 

5、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6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

情。

二、《记承天寺夜游》复习巩固

【知识梳理】

作者简介

文言归纳

与:相与步于中庭。(跟,向。介词)   念无与为乐者。(和,连词。)  

 遂:遂至承天寺。(于是)    遂迷,不复得路(终于)《桃花源记  

 至:遂至承天寺。 (到)    寡助之至。 (极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寻:寻张怀民。(寻找)    未果,寻病终。(不久)《桃花源记》  

 空: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旷澄澈)    空谷传响。(空荡荡的)《三峡

但:古义:只是,只不过;    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耳: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而已”“罢了    今义:名词,耳朵。  

 闲人:古义: 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光景之人;    今义与事无关的人  

户:古义:多指门;    今义:住户、人家  

 念: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纪念,思念 ,读   

盖: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    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中庭:古义:院子里;    今义:庭子中间。

相与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

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介宾短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定语后置)   

省略句   解衣欲睡:(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省略主语)   

判断句   盖竹柏影也:大概是竹子跟柏树的影子吧(起判断作用)

问题探究

1、本文的构思角度是( B

A、托物言志 B、即景生情 C、类比象征 D、以物喻人

2、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无与为乐者(思念) B.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睡觉) D.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A.本文写在作者贬官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4、本文最后一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说说句中的“闲”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这个“闲”字的含义有哪几点?

参考答案:

“闲”字是本文的文眼,“闲人”是本文的点睛之笔。“闲”人含义是:①反映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②表达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③慨叹世人忙于名利而无闲顾及良辰美景。

巩固练习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全承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行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文中画线处应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翻译下列句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怀民亦未寝”中“寝”的读音是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_中有这个字,就作这个意思讲。

5.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2.月光 竹柏影 比喻3.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一样清闲而有雅趣的人。 4.qǐn 友好亲睡觉,废寝忘食等。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例题精讲】

1: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①晓雾将 ( ) ②月色入 ( )

如积水空明 ( ) 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

10.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之:山川之美 甚矣,汝之不惠

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

C.与: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 寻病终

1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填空。

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__________,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__________。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__________”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__________”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参考答案:

9.①消散(或“消歇”“散去”)②门 ③院子(或“庭院”)④只是(或“只”)(2分,每对一处给0.5分)

10. B (2分)

11. ①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表达与此相近即可)②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表达与此相近即可)(“盖”是发语词,可译为“原来是”,也可以不译出,直接翻译出“也”字判断句也可)(2分,每对一小题给1分)

12.①描写 议论(答“抒情”也可)(1分,每对一处给0.5分)②闲 仙 (1分,每对一处给0.5分) 以上共8分

例2: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乙)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 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 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 ④罴(pí):棕熊。

5.解释加点词。(4分)

(1)五色( ) (2)俱备( )

(3)其奇者( ) (4)寻山口西道二百步( )

6.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回答问题。(6分)

①《答谢中书书》__________这个字高度概括山川景色的特点,《钴鉧潭西小丘记》__________这个词简洁概括石头的特点。(2分)

②两篇文章写景的时候运用了不同的手法,甲文动静结合,乙文妙用比喻,请分别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5.(4分)(1)交相辉映 (2)四季 (3) 参与,这里指欣赏 (4)向西北,朝西北

6.(1)(3分)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水中的鱼竞相跳出水面。(2)(3分)鱼梁的上面有个小山丘,生长着竹子树木。

7.(6分)(1)异 奇状(2)甲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到动,描绘出一幅秀美、富有生机的山川图;乙文“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把向下的岩石比作牛马饮于溪,生动形象写出岩石的奇形怪状。(或“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把向上的岩石比作熊罴之登于山,生动形象写出岩石的奇形怪状。)

三、山水小品文阅读

【知识梳理】

定义

古代山水小品文是我国旅游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旅游文学的滥觞。古代山水小品文是以轻快的笔调描述山水名胜,借助景物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记叙文。

文章特征

(一)写景状物,栩栩如生

我国地大物博,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数不胜数,这为历代文人提供了绝好的写作对象。秀丽的景象加上文人卓越的才华,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化瑰宝。

(二)融情于景,动人心弦

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优秀的山水小品文,都是字字扣着情来描写的。写景是山水小品文的载体,抒情是文章的灵魂。在写景中借景抒情才能体现作者的写作主旨。融情与景,用景物来抒写心绪,也算是山水小品文的另一番景致吧。

(三)托物言志,含蓄隽永

有人说,中外山水小品文最重要的不同在于,中国文人写景,不象外国文人习惯与到自然中寻找自我,相反的喜欢将景物的特点投射到自身,因而崇拜山的沉稳,水的轻灵,大地的浑厚,天空的辽远,从而在中国的山水小品文中,有相当数量的文章,在描写美丽景色的同时,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学。这无疑给山水小品文增加了许多魅力。

(四)语言优美,妙笔生花

在以上这些特点之外,山水小品文诸多的语言特色也是必须提及的。如果小品文是曼妙的女子,其描写的景色就是她国色天香的姣好面容,抒发的浓情就是她风姿绰约的美丽姿态,蕴涵的哲理就是她呵气成兰的优雅气质,那么优美的语言就是她恰如其分的表现伊人的得体服饰。

这其中包含准确到位的用词、变化多样的句式、不一而足的修辞手法、朗朗上口的音韵绝律。

阅读方法

中国古代,山水小品文作品很多。山水游记在介绍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知识中给人以美的享受,抒写人对自然的审美感受,具有浓厚的抒情成分。

(一)把握写景、抒情和议论的关系。

山水小品文因体裁本身的特点,写景状物是必不可少的。但无论哪篇山水游记,都不是纯粹地停留在写景上。作家游览山川景物、名胜古迹,往往是有感而发,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审美趣味寄寓其中。所谓“言为心声”,“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写景与抒情在山水小品文作品中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通过议论句,寄托作者的政治抱负或借景说理,也是山水小品文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所以这些作品中的议论句也是我们在阅读、分析时应着重理解的。山水小品文中的议论往往起到画龙点睛,揭示主题或深化主题的作用,也可用来抒发感情。

山水小品文作品中,景、情、议是有机统一的。景与情往往融合在一起,情有时也通过议来抒发。景与议的关系则是:先写景,后议论(较多见);先议论后写景;夹叙夹议。当然,有些山水小品文作品也完全不用议论。

(二)把握写实与写虚的关系。

记叙的真实性、具体性是山水小品文的基本特色。它所记叙、描写的名胜古迹、山川大泽、人情风物基本上可以考证。人们在阅读这些作品时,会留下真实、可信和深刻的印象。

但我们在阅读古代山水小品文作品时,除了理解其写实特色的一面,还应把握其写虚的一面。无论作家如何忠实于现实的自然,只要他的作品还能称为文学作品,就会含有或多或少的写虚的一面。山水小品文作品也不例外地运用想象来写虚景。

山水小品文中的“景”既是现实之景,又是作者心中之景,是作者创造的艺术之景。阅读时,惟有充分展开想象,对作品中所绘之景,所叙之事,所状之物进行再补充、再创造,才能使这些作品常读常新、获得裨益。

【例题精讲】

1.

晚游六桥待月记

袁宏道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kuì)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wán)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yě)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chōng)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

俗士道哉?

2.

记游白水岩

苏轼

绍圣元年十二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山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以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涯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俯仰度数谷。至江 ,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矣。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能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①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②缒:欤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其源殆可以    北,有悬水百仞    

折处为潭       影颓然   

12.选择与“循山东”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3分)

A.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 B.学不思则罔

C.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D.朝往,暮而归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14.对选文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选文虽短,却将父子两人一整天的游览活动具体而真切地呈现在了读者眼前。

B.选文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顺序,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C.选文善于抓住特征写景,“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八字,江水湍急、澄澈之态尽出。

D.苏轼又被贬惠州后写了本文,含蓄表达了奇山异水也排遣不了自己内心郁闷之情。

参考答案:

11.(4分) ⑴使……熟(煮熟)  ⑵稍微  ⑶就  ⑷ 看(回看)

(3分) D 13.(2分) 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 14.(3分) C

【巩固练习】

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潴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鰿,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至是,悉出。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其何虫也。予 既爱 兹 水 之 清 又 爱 其 出 之 不 穷 而 能 使 群 动 咸 来 依 有 君 子 之 德 焉。

(选自刘基《活水源记》)

注释:罅(xià)缝隙。浸:渐渐地。潴(zhū):水停积。 若耶之溪:若耶溪,在浙江绍兴市南,在若耶山下。秘书卿:秘书监的长官。鰿鱼:即“鲫鱼”。

9.下列给选段中画线句所加标点的一项是( )(2分)

A.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

B.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

C.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

D.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

10.下列加点字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旁出四小池 仅有敌船火所焚 (《观潮》)

B. 又东北入湖 皆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C.故秘书卿白野公来游 人过,然后能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之曰活水源 不能其一处也 (《口技》)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

译文:                                       

“诸水族皆隐不出”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作者喜欢活水源的理由是                                          

                        (3分)

参考答案:

9. C.(2分)10.C.(3分)

11. (2分)它刚形成小渠时,水深不到一尺(1分),而且清澈地可以照人(1分)。

12. (3分)(予)早春来时方甚寒(1分);这里的泉水清澈,源源不断(1分),而且还能使各种动物来依附它,具有君子的品德。(1分)

译文:

有泉水在此,泉水开始从石头缝里流出来,细细流淌,冬天温暖,夏天冰凉;流成一个小渠,冬夏季节都不干涸。小渠满了之后向西南流去,贴着沙土地前行,旁边形成四个小池塘,向东流直到山脚下,水聚集成大池塘,又向东灌注到若耶溪中,向东北进入镜湖。刚形成小渠时,水深不到一尺,而且清澈地可以照人,俯视泉水薄崖石上的松竹花草都在水底下。所以秘书卿(官职名)白野公经常来游玩,整天坐在水旁,给这泉水起名叫做活水源。泉水中产石蟹,铜钱大小。也有小鲭鱼,颜色纯黑,生活在石头洞穴里,水鼠经常来吃他们。我早春来到这里,当时天气还很寒冷,各类水族动物都隐藏不出来,到现在才全部出现。又有四五条虫子,都如小手指般大小,形状好像半莲子,整天在水面上旋转着前进,太阳照在它们的背上,颜色就像紫水晶,不知是什么虫。

我既喜欢这里泉水的清澈,又喜欢它的源源不断,而且还能使各种动物来依附它,具有君子的品德。

检测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7分)

云阳洞北小刚记

赵垣

①自云阳洞口行四十步,得小港。港之上芳树丛生,凉樾低荫。沿港而西,竹篱映水,古屋参差。时疏雨乍过,新笋解,蔷薇盛开,人语不传。惟闻山鸟唤晴,草蛙鸣动而已。

②村之侧有山,山有石峰如覆钟。垒石其上,若棋居然,俗名棋盘山。其峰盖庆忌塔,之址也。

③峰之阳不散步,下视悬崖百尺,石壁绕池,壁如玦,池如镜,如奁初启然。遂徇崖而下,水坐。坐甫定,忽有声自壁内出,各肖其人之声。同游人相顾错愕。始知陆士云所记小语小隐,疾语疾应,哗然呼啸,答响满野,惊疑景况,语极真也。随山东折,即港之。土阜隆然起者为金祝墓。其庙在港南小流水桥上。

④呜呼,昔年血战之地,今日徒见山高水深,惟留此丛祠,报赛奔走。野老村童,其亦知勤事之酬耶?而返。

(选自《晚清文选》,有删改)

【注】①解箨(tuò):脱壳。②庆忌塔:塔名。③奁(lián):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④金祝:宋朝抗金英雄金胜、祝威的合称。金兵攻打杭州时,两人串军民拼死抵抗,因寡不敌众,英勇就义。⑤报赛:祭祀。⑥勤事:尽职。

8.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2分)

其 亦 知 勤 事 之 酬 耶

9.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自云阳洞口行四十步 ( ) (2)水坐 ( )

(3)即港之 ( ) (4)而返 ( )

10.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其峰盖庆忌塔,之址也。

译文:                                         

11.文章第③段分别从 角度写出了小港景色 的特点。(4分)

1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说说这段文字与上文最后一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参考答案:

8.其/亦知/勤事之酬耶(2分,每处1分)

9.(1)向北 (2)靠近 (3)水的北面 (4)叹气(每个1分)

10.这山峰大概是庆忌塔的旧址。(3分)

11.视角 听觉 高峻 空旷(每空1分)

12.《小石潭记》中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作者被贬后凄凉抑郁的心情;(2分)本文表现了作者的故国之思,抒发了物是人非,壮志难酬的感慨。(2分)

检测2:阅读下面文章, 回答问题。

游大林寺

白居易

余与河南元集虚①辈(中考原题为“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②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③,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惟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④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⑤,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⑥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⑦一世界者。因口号⑧绝句云:

人间四月芳菲尽⑨,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⑩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⑾三人姓名诗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日:“此地实匡庐⑿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⒀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⒁今垂⒂二十年,寂寞无继者。嗟呼,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序。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白居易及其作品选》

[注释]①元集虚:唐代隐士,隐居庐山,善文会乐,与向居易交情甚好。②历:经过。③穷远:十分僻远。④于是:在这里。⑤华:同“花”,此作动词,开花。⑥聚落:村落,村庄。⑦别造:别外来到。造,到访。⑧口号:随口吟诗。⑨芳菲:花草,此处泛指百花。⑩长恨:常恨。(11)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分别指唐代比部郎中萧存、户部郎中魏弘简、右补阙李渤三人。李渤,苏轼《石钟山记》一文中曾提及。(12)匡庐:庐山。相传周朝时有匡氏七兄弟隐居庐山,故有此说。(13)曾:还。(14)迨:至,到。(15)垂:将近。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A.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B.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C.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D.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        ) (2)(          )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12.用自己的话说说白居易一行游大林寺的行踪。(2分)

                                                  

                                            

13.大林寺景色优美却游人甚少,其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

                                                  

                                            

参考答案:

9.B(2分)此句意思为:此处实为庐山第一胜境。匡(kuāng)庐的意思为:指江西的庐山。相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这里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应选B

1 0.(1)开花(1分) (2)到(或“往”)(1分)(1)华在初中文言文中不常见哟,《淮南子·时则训》的“桃李始华”肯定想不到,但想到一个成语:华而不实了吗?华而不实:华:通花,开花;实:果实,结果。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也指表面上很有学问,实际腹中空空的人。。

(2)造饮辄尽。——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此中“造”译文为:到,往。

1 1.寺院周围多是清澈的溪流,苍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清瘦的竹子。环:环绕,围绕,这应是一个得分点,句意也是一分吧。清、苍、短、瘦用组词法去组词,同现代汉语没有太大的区别,瘦要注意翻译。

12.白居易一行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了东林、西林二寺,到达化城寺,在峰顶上稍事休息,便登上香炉峰,住在大林寺。(2分)自遗爱草堂历②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将此句翻译一遍就可以了。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庐山西北麓的东林寺和西林寺,来到上化城寺,在讲经台峰顶休息后,登上香炉峰,投宿于大林寺。

1 3.(1)大林穷远;(2)名利之诱人也如此!(2分)此题不难,失分的原因就是有的考生只写了一点,

此次中考文言文总体不难,去做一下延伸习题吧,这是一期杂志上的,我把它挑出来,供同学们参考。

参考译文:

我同河南府元集虚等好友一道,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庐山西北麓的东林寺和西林寺,来到上化城寺,在讲经台峰顶休息后,登上香炉峰,投宿于大林寺。大林寺十分偏僻,人迹罕至。寺的周围溪水清澈,岩石苍黑,青松矮短,翠竹修长。寺里只有木制的房屋和器用,寺僧都是海东人。这里山势高峻,地形深幽,因而季节变换非常缓慢。在这里,初夏时节却如山外的正月二月天气。山中桃树刚刚开花,山涧绿草还很短浅,人事景致,风情物候,跟寺外的平地村落一点不同。刚到这里,就如同来到了另一个神奇世界。于是随口吟出绝句一首: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不久,我们环顾大林寺的屋壁,只见屋壁上有萧存、魏弘简、李渤三人题写的诗句。为此,我和元集虚等人无不感叹,并说:“此处实为庐山第一胜境,从交通大道走到僻远的大林寺,还不到半天的路程。自萧、魏、李这三人游览人林寺后,到现在将近二十年了,冷落萧条,再没有知名人士承袭他们游览题诗的雅事了。唉,功名利禄对人们的诱惑竟然到了这种地步啊!”

[赏析]

这是唐代人诗人白居易在被贬为江西江州司马后,同好友元集虚等十余人一起游览江西庐山大林寺时所写的一篇记游散文,几乎马他写<琵琶行》同时。作品以游踪为线索,重点描绘了大林寺独特的景致:粗笔勾勒“清流苍石,短松瘦竹”,细笔刻画“山桃始华,涧草犹短”;用“山高地深,时节绝晚”写出其总体特征;用“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突出其地域特色。接下来的一首七绝,作者以奇妙之笔抒写情致,把诗人游赏的感受写得淋漓尽致:你看,在平地桃花已凋落的季节,山寺的桃花却开得异常繁盛。看到花落,我常常怨恨春天归去没处寻找,谁知它竟然转到这人林寺中来了!欣喜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文章最后笔锋一转,发出感叹:如此胜境,又临近人路,竟然人迹罕至,可见世人是多么热衷于追名逐利而无暇欣赏美景啊!读到此处,人们才知本文旨意。

【闯关一】

游东坡

陆游

十九日早,游东坡。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一龟头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堂东大柳,传以为公手植。正南有桥,榜曰“小桥”,以“莫忘小桥流水”之句得名。其下初无渠涧,遇雨则有涓流耳。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东一井曰“暗井”,取苏公诗中“走报暗井出”之句。泉寒熨齿,但不甚甘。又有“四望亭”,正与雪堂相直。在高阜上,览观江山,为一郡之最。

(节选自《入蜀记》)

【注释】东坡:苏轼被贬黄州时,开辟了一处荒地,名为东坡。龟头:形容垄头昂起,上建小亭,有如龟头。筇杖:竹枝。雪堂:苏轼在东坡建筇室时,天下大雪,于是在堂壁绘雪,题堂名为“雪堂”。

14.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1)自州门而东( ) (2)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 )

(3)亭下面南一堂颇雄( ) (4)为一郡之最( )

15.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3处)(3分)

堂 中 有 苏 公 像 乌 帽 紫 裘 横 按 筇 杖 是 为 雪 堂。

16.下列表示与文中画波浪线句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那上面有一座木桥,已经很旧了,还有一间破败的小屋,很不如人意。

B.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扩建成木桥,还在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C.那上面原先有一座木桥,桥上有一间小屋,现在已经破败,很不如人意。

D.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又在旁边建了一座小桥,还在小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17.根据选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4分)

陆游游东坡,从居士亭开始,以“ ”为游览中心,踏访有纪念意义的景物,一直到“四望亭”,仿佛跟随苏轼的足迹而行。一路走来,他感慨良多,写下这篇游记,字里行间蕴含着对苏轼的 之情。

参考答案:

14.(4)(1)向东走(2)空而开阔(3)面向 (4)是15. (3)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

16. (3分)B17.(4分)(1)雪堂(2)仰慕

【闯关二】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8~12题。(14分)

题断桥春望

〔明〕李流芳

往时至湖上,从断桥一望,便魂消欲绝!还谓所知:湖之潋滟熹微,大约如晨光之着树,明月之入庐。盖山水相映发,他处即有,澄波巨浸不及也。壬子正月以访旧重至湖上辄独往断桥,徘徊终日。翌日为杨谶西题扇曰:

十里西湖意,都来在断桥。

寒生梅萼小,春入柳丝娇。

乍见应疑梦,重来不待招。

故人知我否?吟望正萧条。

又明日,作此图。小春四日,同子阳、子与夜话偶题。

(选自《西湖卧游图题跋》)

[注释]①映发:辉映。 ②澄波巨浸:水波清澈的大湖。 ③杨谶西:人名,后文子阳、子与也是人名。

8.用“/”划出下面句子的。(2分)

壬子正月以访旧重至湖上辄独往断桥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便魂消欲( ) (2)澄波巨浸不也( )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湖之潋滟熹微,大约如晨光之着树,明月之入庐。

                                        

11.试赏析诗句中“春入柳丝娇”的“娇”字的妙处。(3分)

                                        

12. 文中说“往时至湖上,从断桥一望.便魂消欲绝”,正对应诗中“

”(填原句。描绘西湖风景,文侧重表现了 之美,诗抓住了 之美和 之美。(4分)

参考答案:

8.(2分)壬子正月/以访旧重至湖上/辄独往断桥 (一处1分,每多划一处扣1分)

9.(2分)(1)消失(或:断) (2)赶得上、比得上(一题1分)

10.(3分)湖上水波荡漾,天色微明(1分),仿佛清晨的阳光照耀在树上(1分),皎洁的月光照进房屋里(1分)。

11.(3分)“娇”字既表现了初春柳丝的柔嫩(1分),又将柳丝人格化,使人感到柳丝好像娇弱的孩子或娇媚的少女(1分),读来生动、亲切(1分)。

12.(4分)十里西湖意 都来在断桥(1分);水(或:湖、波)、梅、柳(每空1分)

【闯关三】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11题。(15分)

【甲】 初晴游沧浪亭

北宋 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乙】

韬光纪幽

西湖之山凡三面,西山最佳;据西山之佳惟四寺,灵隐为最胜;领灵隐之胜有五亭,韬光为最幽。韬光在寺后之北高峰下,其始由西北隅上山,路险峻,曲折行,两旁皆岩崖斗绝,数里中连属不断。嘉树美竹森其上,兔丝女萝蔓延而罗生,枝荫交加,苍翠蒙密,日光漏木叶下,莹净如琉璃可爱。禽鸟闻人声近,辄飞鸣翔舞,若报客状。峰回路转,客或先后行相失,望见树隙中微有人影,往往遥相呼应,遇会心处,则倚树而息,藉草而坐,悠然遐想者久之,起而行,行而止,犹徘徊不忍

(【明】史鉴《西村十记·韬光纪幽》节选)

①兔丝女萝:植物名。

6.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1)曲折行( 2兔丝女萝之蔓延而罗生

3)犹徘徊不忍

7.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 环西湖之山/凡三面 B. 韬光在寺后/北高峰

C. /会心处 D. 悠然遐想者/久之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禽鸟闻人声近,辄飞鸣翔舞,若报客状。

                                        

9.【甲】诗【乙】文各记一亭,沧浪亭“ ”,韬光亭“ ”(用诗文中关键词填空),都抒发了作者在自然山水面前闲适愉悦、流连忘返的心情,这与吴均在《与朱元思书》的所写的“ ”一样。(3分)

10.赏析下面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

娇云浓暖阴晴

                                         

11. 【甲】诗和【乙】文中都描写了“鸟鸣”,有何共同的作用?(2分)

                                         

参考答案:

6.(3分)(1)像蛇一样 (2)类 (3)离开(每空1分)

7.(2分)B

8.(3分)禽鸟听见人的声音近了,就边飞边叫,边飞边舞,好像报告客人到了的样子。

9.(3分)静 幽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0.(2分)句中的“弄”字,具有拟人化的特点,十分精当地描绘出和风轻拂,娇云漂浮,丽日隐现的天气特征,相当传神。

11.(2分)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鸟鸣来侧面衬托出环境的幽静,表现出作者悠闲喜悦之情。

译文:总共有三面围绕西湖的山,其中西山最好;占据西山的佳处只有四个寺,灵隐寺是其中最好的;统率灵隐寺的优美景色有五个亭子,韬光亭是最幽静的。韬光亭在韬光寺后面的北高峰下,我们开始从西北角上山,路很险峻,曲折得像蛇在爬行,两边都是山峰悬崖,陡峭隔绝,几里路上连续不断。美好的树和美丽的竹子在这里长得很茂盛,兔丝女萝之类的植物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延伸,并且分散地生长,树阴交叠,绿色密密地遮掩着,太阳光从树叶下面泄露下来,莹洁干净像琉璃一样召人喜爱。禽鸟听见人的声音近了,就边飞边叫,边飞边舞,好像报告客人到了的样子。山峰回环,路跟着转弯,有的游客有先有后走散了,看见树的缝隙中隐约有人影,常常远远地相互呼叫和应答,遇到称心的地方,就靠着树休息,垫着草坐下,悠悠地遐想很久很久,再起身行走,走了一段又停止,还是犹豫着舍不得离开。

【闯关四】

游狼山记

张裕钊

  山多古松桂,桧柏数百株。倚山为寺,寺错树间。最上为支云塔,危踞山颠,万景毕内。迤下若萃景楼及准提、福慧诸庵,亦绝幽迥。……时秋殷中,海气正白,怒涛西上,皓若素霓,灭没隐见。余与莼斋顾而乐之。

昔阮籍遭晋室之乱,作《咏怀诗》以见志,登广武山,叹悼时之无人。今余与莼斋幸值兹世,寇乱殄息,区内亡事,蕃夷绝域……

余又益槁枯朽钝,为时屏弃。独思遗外身世,捐去万事,徜徉于兹山之上。荫茂树而撷涧芳,临望山海,慨然凭吊千载之兴亡。在挟书册,右持酒杯,啸歌偃仰,以终其身。人世是非理乱,天地四时变移,眇若坠叶与飘风,于先生乎何有哉?归书而为之记。

注释①内:同“纳” 。 ②殷:正,中:同“仲”。 ③寇乱:指太平天国革命。殄息:灭绝,平息。殄,灭绝。④身世:此指所处的尘世。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踞山颠( ) 区内事( )

而乐之( ) 时屏弃( )

10请选出下列加点虚词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3分)

荫茂树撷涧芳 先生乎何有哉

A B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

作《咏怀诗》见志 叹悼时无人

C D

忘怀得失,此自终 妾美我者,畏我也

11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2分)

怒涛西上,皓若素霓,灭没隐见。

译文:                    

12请根据要求填空。(3分)

同是山水游记,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借小石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来表达 心情;欧阳修则借“醉能同其乐”表达自己 的政治理想;张裕钊在这篇游记中则借用“ ”表明自己藏身山水、超然脱俗的理想。

参考答案:

9.危:高 亡:通“无”没有 顾:看 为:被

10.A

11.澎湃的波涛向西奔腾,好似素白的虹霓,时隐时现。(扣“西”、“素”、“没”即可)

12.自己郁郁不得志痛苦。(意对即可)

与民同乐或乐民之乐 (意对即可)

独思遗外身世,捐去万事,徜徉于兹山之上或在挟书册,右持酒杯,啸歌偃仰,以终其身。

下节课主题:《唐诗五首》+ 习作:景物描写

想一想:看到上述图片,你想到了哪些诗句,这些诗有什么共同点吗?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7913d43ef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b9.html

《人教部编版暑假新八年级第6讲-《短文两篇》+山水小品文阅读-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