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汾州核桃介绍

发布时间:2012-08-15 23:44:4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汾阳汾州核桃介绍

汾州核桃公司汾州核桃以个大、壳薄、肉厚、取仁容易,出仁率高、清脆可口而名扬中外。占汾阳土地面积三分之一的黄土丘陵区 7 个边山乡镇、 180 个村是汾州核桃的主产区。这里土地肥厚,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是理想的核桃林发展基地。

汾阳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从市域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提出了用 3 5 年时间,建成 40 万亩核桃林带,实现人均 1 亩核桃的宏伟目标。全市上下积极创新机制,优化核桃发展环境,充分调动广大林农栽植核桃的积极性,实现了汾州核桃大跨越。目前,全市已发展核桃经济林 40 万亩、 425 万株,初步实现了全市人均 1 亩,产区农民人均 3 亩的目标,核桃产量达到 1100 万斤,核桃产业的收入达到了 1.12 亿元,已占到产区农民年收入的 50% 以上。

2005 9 12 日,来自我国七省市的林业专家专程考察了汾阳的核桃产业,紧接着吕梁市核桃产业现场会在这里隆重召开。汾阳,这一著名的汾州核桃之乡已经成为了引人注目的一个中国品牌。

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汾州核桃的产业化发展大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近年来核桃良种苗木资源充足,桃仁价格连年上涨,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这些有利机遇,把发展核桃作为全市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重头戏来唱。编制并实施了《汾阳市干果经济林十五规划》,制定并落实了多项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汾州核桃的大发展。

一是规划到位、任务明确。全市把每年的核桃栽植任务分解到乡镇,落实到村、到户、到地块,层层签定责任状,并都有规范设计和造林技术规程,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培养典型,以点带面。

二是利用春、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进核桃林带的发展。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栽植核桃树集中连片 50 亩以上的,由市财政补贴 20 元,乡财政补贴 30 元。仅杨家庄镇去年用于扶持发展核桃林带的以工补农资金就达 7 万余元。我市还积极发动和组织财政供养人员按县(处)级 500 元、科(局)级 200 元、一般人员 100 元的额度,集资发展了夏汾高速和新 307 国道两侧 1 公里的核桃林补网工程,仅此一项栽植核桃树 3 万亩。

三是实施大工程推动核桃林带建设。在退耕还林工程中,以保证整体生态效益为前提,尽最大努力发展核桃林带,全市近 2 年已实施的 6.5 万亩退耕还林任务,其中核桃混交林就发展了 2.35 万亩。在日元贷款工程中,我们在设计中就侧重干果经济林建设,加大核桃林造林比重,拓宽工程造林范围,全市仅日元贷款造核桃林就达 3.7 万亩。

通过实施大工程和农建推动战略,依托日元贷款和退耕还林工程,五年投资 2400 万元,新发展优质核桃基地 12 万亩,其中成片林带 8 万亩,地埂栽植 4 万亩,形成了 8 个万亩连片优质核桃基地, 50 个栽植面积 500 亩的规模村, 4000 余户 10 亩以上的规模户。

发展经济林三分栽七分管。在抓好核桃的栽培,扩大栽植规模的前提下,突出抓了核桃树的综合管理,特别是低产林的改造。针对近几年连续干旱,老核桃树枯萎、死亡现象严重,新核桃树面积虽大,但重栽轻管的现象,市委、市政府确定今年为核桃综合管理年。核桃产区的乡(镇)、村都把这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广泛发动,组织和动员广大农民加强核桃树的综合管理工作,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产量,使全市的核桃在数量和质量上再上一个新台阶。还集中优势兵力组织技术人员送科技上山,分片包乡镇进行技术服务,每乡(镇)都搞了 1 —— 2 个样板林,使 10 年生以上的大树,结出了累累硕果。三泉镇义丰南、栗家庄乡南花枝等村进行千亩核桃的低产林改造,采取扩穴施肥、高接换优、病虫害防治等综合管理措施,取得明显成效。

试验推广,科学定位,推进良种化道路的进程

回顾汾州核桃的发展历程,汾州核桃真正成为汾阳边山丘陵区的主导产业,真正成为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起步于核桃良种化的试验。

汾阳市委、市政府多年来一直对核桃的科研工作给予极大支持,市林业局下设的核桃研究所、核桃良种繁育试验园、国营苗圃都是专门进行核桃研究、选育、试验、繁育、推广的专门机构,并全部是事业编制。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陆续收集了全国 22 个优良晚实、 44 个优良早实新品种,通过区域栽培试验,筛选出适合汾阳乃至全省栽培的 4 个晚实、 12 个早实核桃优良品种。特别是近年来充分挖掘汾州核桃的种植资源,把选种的重点放在抗风、抗寒、丰产、稳产的早实品种和介于早实、晚实之间的品种,彻底改变了重晚实,轻早实的历史。目前已成功选育了汾南 1 —— 5 号,汾林 1 号等 11 个优良品种。所有这些都为良种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科技人员的辛勤努力下我市培育的晋龙 1 号晚实品种获全国名特优新产品博览会金奖,晋龙 2 号获银奖,被国家林业局、中国林科院确定为北方地区推广的优良晚实新品种。晋龙 1 号、晋龙 2 号,双双荣获山西省博览会金奖。去年 4 月,被国家林业局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优良品种。

在优质核桃苗木的繁殖上,经过科研人员数十年的探索研究,成功地总结出一套苗木的嫁接技术,实现了由高成本的室内枝接到低成本的大田方块芽接,有力地保证了造林所需优质嫁接苗,加快良种化道路进程。

在核桃科研推广上,林业部门认真总结了峪道河镇马家社、向阳、褚家沟等村,对 20 年生以上大树进行炮震松土的对比试验,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科技实践证明:炮震一棵大树,松土、施肥、浇水需投入资金 20 元,当年恢复根系,第二年产量增加 30% ,第三年翻一番,五年翻两番,效益非常明显。去秋、今春全市炮震松土核桃树共 5000 余株。

在核桃良种化道路上,认真总结了山西省林业劳动模范栗家庄乡南花枝村王永晶同志对 10 年生核桃大树进行夏季高枝芽接的经验。实行夏季高枝芽接法比春季高枝枝接法投资少、工时少、效益高,树势恢复快,不伤树,成活率高。去年,在全市广泛进行了推广,大大地加快了高接换优,低产林改造的步伐。

典型引路,多元发展,推广优良核桃种植模式

发展汾州核桃是一项造福后代,萌及子孙的伟大工程。汾阳市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不断创新和完善工程管理运行模式,使全市的核桃林建设由单纯依靠行政推动逐步转向效益拉动和机制推动,逐步走上市场化、民营化、规范化的快车道,形成了国家、企业、个人一齐上,多轮驱动的良好局面,涌现出许多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核桃林建设模式。

一是地埂集约型。以发展地埂林带为主要内容的地埂经济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的一大创造,上世纪 80 年代初,山区农民就自发地在坡耕地上种植核桃,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效益,这种壁挂栽植核桃树,花椒锁边,果粮间作的地埂经济栽植模式,不仅在促进农民脱贫致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拓展了林业发展的空间,有效地处理了保护粮食生产与发展林业,大地增绿与农民增收的关系。峪道河镇的坡头、宋家庄、上张家庄、下张家庄、姜垣、圪垛等 6 个村,从上世纪 90 年代初就开始发展地埂核桃林带 1.2 万亩,共在 650 条地埂上栽植了 4.9 万株核桃树。现年产核桃 24 万斤,株均 5 斤,仅此一项为农民增收 168 万元。目前全市共发展地埂核桃 7.5 万亩。

二是高产密植型。这是近年来在开展林业产业化道路上摸索出来的一种林业集约化经营新模式。开发的形式采取园区式发展,按照现代企业理念进行管理,将林业当工业办,真正成为集核桃种植、林业科研、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绿丰园。栗家庄乡万户候村陈孝在 0.8 亩旱地上栽植了优质嫁接核桃树 80 株,第三年开始挂果,第五年生产核桃 289 斤,收入 2000 余元;今年产量达 500 斤,收入 3500 元,以此推算亩收入就是 4400 元。 2003 年他栽植的 6 亩优质核桃园,种植优质嫁接核桃树 1200 余株,现在挂果率达 98% ,单株平均挂果 15 颗,今年就产优质核桃 250 斤。栗家庄村老支书候庆丰 2000 年把 10 亩苹果园全部改为早密丰核桃园,去年产核桃 400 斤,亩均 40 斤,今年每亩产核桃 200 斤,亩收入 1600 元。连续 20 年从事核桃加工的三泉镇上庄村王慧才, 1998 年将 11 亩旱地全部定植优质核桃树,第四年开始挂果,去年亩产核桃 100 斤。今年亩均 300 斤,收入 2 万余元。在典型带动下,全市出现了 50 亩以上密植园区 100 户, 100 亩以上的 40 户,高产密植园区的面积达到近万亩。仅三泉镇上庄村近年发展 750 亩,实现了人均 2 亩核桃树。

三是连片规模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组织,依靠专业队实施集中连片、规模化造林,是汾阳推进核桃经济林建设的又一模式。杨家庄镇庄子村,共有 135 户, 520 口人。市委、市政府把该村定为汾阳市优质核桃示范基地之一,由市财政投资,采取统一打坑、统一供苗、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栽植的办法,发展成片核桃林 2000 亩,栽植核桃树 3.7 万株,全村人均核桃树 70 株,现每年可产优质核桃 8 万斤,收入 60 万元,再过 3 年可产核桃 16 万斤,人均核桃收入 2 千元。杨家庄镇田家庄村,是一个连人畜吃水都很困难的偏僻小山村,近年来,他们把全村所有的耕地和荒山全部栽植核桃,全村 72 口人,植树核桃树 1 万株,人均 138 株,去年人均产核桃 500 斤,人均收入 3000 元,五年后全村人均核桃收入至少 5000 元。

四是经济围山型。其主要特点是适应山区特色,按围山转工程的标准整地,让老百姓既有积极性,又有实效。山顶封山育林保水,山腰挖沟径流,种植核桃,使核桃栽下去有保障。既与农业配套,农、林、牧相结合,又兼顾了林农的长短效益。栗家庄乡北杨家庄村造林大户胡小交承包 4000 亩荒山,现已投资 40 余万元,按照山上防护林,山下经济林的规划,筑坝造地,栽植核桃树 210 亩。退休老干部原年明,退休后回村承包了两座荒山,把自己多年积蓄的十多万元全部用于引水上山,修筑梯田,并全部定植了核桃树。杨家庄镇裴家庄村煤矿张清林,一矿治理一山,山腰筑蓄水池,山顶栽刺槐,山沟栽核桃树,共栽植核桃树 1 万株,效果非常明显。杏花村镇三庄头村张建自,今年完成引水上山滴灌项目 200 亩,全部定植核桃树。

激活机制,龙头带动,做强核桃大产业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日臻完善,经济发展步入了以城带乡、以工哺农的新阶段, 汾州核桃产业化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为促进核桃产业化的发展,汾阳市委、市政府确立了核桃强市富民的总体目标,按照山上建基地,山下办工厂,山外拓市场,科技创高效的思路,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全力推进核桃产业化进程。一是在技术服务方面,市、乡两级成立核桃技术服务队,结合百日科技,开展送科技、送政策活动。今年,全市举办核桃树的各种技术培训班 50 余次,下发资料 2 万余份,大大提高了林业科技水平。二是在林产品加工方面,对生产终端产品、附加值高、规模大的企业,实行绿卡制。即:市内运输的原材料,只检查,不扣不罚。三是在项目扶持上给予支持,积极帮助 3 个大型核桃加工企业的深加工项目立项。四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今年,林业局先后组织龙头企业主和基地带头人参加全国的核桃研讨会,参展了数十种核桃产品,拓展了群众视野,打开了核桃市场。同时还邀请全国核桃专家来汾阳进行考查,召开核桃研讨会,为做大、做强汾州核桃这一产业献计献策。

目前,全市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经营规模的核桃加工企业有 30 户,核桃加工户 1 万余户。全市每年加工原品核桃 1.3 万吨,创汇 1000 万美元,汾阳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核桃集散地。山西省农业产业化十大旗舰型企业、全国双优创汇企业——山西特达土畜产有限公司生产的前琪牌核桃油精丸,核桃仁罐头、原品核桃等系列产品,走出国门,远销欧美十几个国家,年创汇 600 余万美元。女企业家俞翠萍创办的汾阳市裕源土特产品贸易公司,已拥有一个总部、两个加工分厂、十几个固定加工点,年产值 1400 万元。今年,她在市林业局和杨家庄镇镇政府的帮助下,采取公司 + 科研 + 农户进行产地加工的形式,开展核桃的绿色认证。栗家庄乡王志霞的新合作核桃合作社在全国建有 50 多个销售网络,年销桃仁 500 吨。

汾州核桃作为一个产业,正在全方位崛起。汾阳被国家林业局、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汾州核桃之乡,被山西省政府命名为山西省干果经济林基地示范县。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汾阳以打造中国品牌为目标,以产业协作为纽带,建立新型利益分配机制,全面优化汾州核桃的栽培、贮运、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在实施汾州核桃大市的建设中,汾阳市将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吕梁市关于全面推广核桃种植,增加农民收入的意见》精神,继续扩大核桃树种植面积,做好百里核桃林带的补网工作,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密植栽培经验,强化原品核桃的深加工,扩大附产品的加工渠道,真正把汾阳建设为全国核桃种植大市,产量大市,加工大市。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770a665caaedd3383c4d3f8.html

《汾阳汾州核桃介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