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号标语之小城镇建设口号

发布时间:2019-02-08 06:11:3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小城镇建设口号

【篇一:小城镇建设交流材料()

小城镇建设交流材料

超前规划 突出特色 集镇建设迈出新步伐

中共板桥镇委员会板桥镇人民政府

20128月)

板桥镇地处云南省旅游开发区和南昆铁路沿线经济开发区及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金三角区位的叠加地带。区位优越,是罗平出入广西、贵州的主要通道,是省级现代农业型特色小镇、市级重点集镇和罗平南部三乡一镇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交通运输和进出口商品物资集散地;交通便捷,是钟山、旧屋基、长底、板桥、黔西南州三乡一镇一州的客货车辆停靠点、中转站,是通往罗平多依河、小山峡和九龙瀑布4a级风景旅游区的交通要塞,已基本形成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商贸物流旱码头格局。距罗平县城22公里,辖区面积183平方公里,9村委会,4个居委会,33个镇直单位,95个自然村,17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2909人。镇区总规划面积6.7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3.5平方公里。目前全镇城镇建设累计完成投资近10亿元,有力推进了城镇化进程。

一、立足镇情,将小城镇建设与发展趋势紧密结合

板桥镇强化小城镇、大战略的思想,把加快集镇建设列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于1999年投资12万元委托江苏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海南分院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做了

全面规划,集镇形态为一轴二片多核心式布局结构,主体框架五路、九街、六巷。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增加,原来的规划已不能适应集镇建设发展要求,镇党委、政府按照省、市、县有关城镇化发展战略要求,以全新的视角正确分析镇情,以辩证的观点看待比较优势, 2005年再次筹资30万元委托云南省规划设计院进行第二轮规划修编,规划力求以人为本,从合理开发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迹出发,突出小城镇特色风貌,使之朝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方向迈进,合理开发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优化产业结构,扩大人居环境容量,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质量。镇区性质确定为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区域经济圈的旱码头和中心城镇,以发展商贸、物流、农副产品加工为主,以发展旅游服务为辅,以县域和镇域体系规划为依据,以老镇区为依托,强调近期建设规划的实用性和完整性,注重规划的衔接,使近期和远期和谐发展,并为远景建设留有余地和弹性空间,充分发挥中心镇的作用,树立大市场的观念,做到资源的互补,促进与其它地方的交流,大力搞活市场经济,镇域空间发展以板桥镇区为经济发展中心;以国道324为主要发展轴,以花红至募补公路,舍帮歹至大鸡登公路为发展次轴,玉马、品德、金鸡、募补四个中心村为经济发展圈,形成一心三轴四圈的发展模式,实施村镇经济带动战略。现第二轮规划修编已通过评审并组织实施,核心聚集,轴间扩展,自然分隔,集约化

片区复合型的结构形态初步形成,商贸物流,山水园林集镇功能逐步显现,集镇带动作用明显增强。2012年投资50万元委托云南城镇建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对板桥镇进行规划,定位为现代农业型特色小镇,全力打造以生姜、烤烟、油菜、辣椒种植为主的特色农作物种植基地,以猪、牛、羊养殖为主的现代养殖业基地,以梨、桃、李、柿、核桃、花红、板栗为主的经济林果业种植基地,以粮食、烤烟、油菜、生姜、辣椒为主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形成商业贸易、交通运输、工业、社会服务等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努力建成西南最大的黄姜批发交易市场。

二、突出特色,将小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相得益彰

板桥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镇党委、政府按照稳粮强烟,兴姜辣,壮油畜的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思路,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带动产业升级,目前已形成了粮、烟、姜、辣、油、畜六大主导产业,其中,黄姜产业发展迅猛。近年来,板桥镇通过黄姜协会组织千家万户小生产,适应千变万化大市场,有力推动了黄姜产业的健康发展,黄姜产业已成为板桥镇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招商引资的热点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亮点,全镇小黄姜交易量逐年攀升,2010年经营额达10亿元,辖区内长期从事黄姜运输的车辆上百,营销人员上千,从业人员上万,促进镇区内的物流、信息流,实现了黄姜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板桥镇已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

小黄姜集散地。为进一步拉开集镇骨架,推进集镇中心区扩容,开拓新的集镇发展空间做好铺垫,形成对区域经济有较强辐射和带动作用的大型专业集贸、物流和商业市场,塑造了以农副产品加工、商贸、物流为龙头,社会服务为依托的规模化特色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的新型城镇,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交通运输业,使小城镇建设与产业的发展相得益彰。

三、发挥优势,将小城镇建设与区位优势交相映辉

板桥镇地处交通要道,市场辐射面广,着力发展为农贸市场和物资集散中心有其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认真总结,针对城镇建设问题作了反复的研究和思考,注重把城镇作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信息中心来统筹规划,着重突出农副产品贸易的功能,在小城镇建设发展中,提出商贸富镇的战略发展思路,重点抓了商贸市场的规划建设,现专业市场共吸纳了5000多个体工商户入场交易,商贸年交易额达10亿元,商贸富镇的发展态势已初步形成。同时,镇党委、政府提出了必须按照三新三高三结合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和拓宽城镇建设的发展进程。三新即用地管理创新,户籍制度创新,投融资体制创新;三高即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三结合即小城镇建设与县城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随着集镇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板桥镇区基础设施不断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功能不断完善,对罗平南部板桥、旧屋基、长底、

钟山三乡一镇的辐射和对产业、人口的吸纳能力明显增强,为三乡一镇一、二、三产业的集聚提供了成熟的吸纳载体,板桥镇已初步发展三乡一镇的经济文化中心、交通运输中枢、农副产品物资集散地。与此同时,东胜休闲文化广场和羊山烈士纪念园的建成既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既完善了集镇功能,又提升中心集镇品位,为板桥增添了色彩。

四、抢抓机遇,将小城镇建设与招商引资互为反哺

小集镇建设是一个投资规模较大,功能配套相对完善的一项综合性工程,板桥镇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树立让别人发财、让自己发展的意识,打破政府单一投资局限,克服等靠思想,坚持走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经营城镇的路子。一是积极协调,整合资源。通过开展土地增减挂钩资,用足用活土地增减挂钩相关政策,将节约的土地通过置换、用于房地产开发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以地生财,以财建镇,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2003年引资1000万元新修了740米的江桥街西段,2010引资2亿元建设板桥新社区,目前已竣工通过验收;二是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在规划建设中做到突出重点建设项目,突出城镇风貌,量力而行,不铺摊子,不盲目上项目;三是抓住国家重视小城镇建设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四是多渠道、多形式调动企业、老板及社会各界的积极性,投资参与并支持小城镇建设,实现共建共享;五是整合项目资金,加大各类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捆绑使用,确保各级各部门的项

【篇二:xx镇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及工作方案】

xx镇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及工作方案

一、小城镇发展概况

xx镇位于xx县城南,距205国道10公里,南北261省道纵贯全镇,东西泥团、泥新两条县级公路在镇区交汇,沿海高速路在镇区南部留有出口,交通便利,地理位臵优越。全镇耕地面积7.9万亩,人口2.66万,镇区辖泥一、泥二、泥三等6个村,常住人口4245人。

xx镇是河北省150个重点小城镇之一,近几年,一直致力加强小城镇创建:先后启动镇区四期旧改,累计投入近8000万元,拆迁长度达1000延长米,建设二层商住楼房100余栋;推进人行道硬化,镇区261省道两侧5600平米人行道实现彩砖硬化;搞好镇区绿化,主干道两侧栽植法国梧桐300余株;实施镇村改水,5个村已经完成,8个村正在推进,全镇近万村民及商户将喝上营养卫生的自来水;不断推动净化、美化等各项工作,镇区环境持续改观。尤其是2009年积极引进了投资近亿元的华夏新农泥井新市场项目,为镇区2.5万平米商业街注入活力,现容纳餐饮服务、医疗保健、商业金融等各类商贾150余户,每年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000余人,小城镇品味和综合承载力不断增强。

二、小城镇发展总体思路

为了贯彻落实《秦皇岛市落实河北省沿海地区发展规

划实施方案》(秦政【2012125号文)中对重点镇扩容升级工作的要求,我镇立足镇情,对小城镇建设进行重新谋划,确定今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按照上级文件关于对重点镇扩容升级工作要求,坚持统筹城乡、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建管并重的方针,立足镇域区位、资源、产业优势,从网、框、力(即:公路网、总框架、软实力)三个方面扎实创建,从立、建、树(即:立制度、建队伍、树新风)三个环节强化管理,持续推动小城镇建设上档升级,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小城镇综合承载及辐射带动作用,为镇域经济社会和谐跨越发展推波助力。

、小城镇建设具体规划

一)镇区近期建设规划(2012——2015年)

立足镇域区位、资源及产业优势,从网、框、力三个方面加强创建,力争在2012—2015年间建成交通便利、产业兴旺、环境靓丽、底蕴深厚的省级一流优美重点城镇。

1、镇区规模。2015年,镇区总人口为0.55万人。人均建设用地控制为130平方米,建设用地规模为40公顷,

2、培育软实力。软实力,就是核心竞争力,就是要提升小城镇的建设档次和文化品味。下一步,将围绕绿、亮、洁、蕴四个字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上档升级。

1)、绿,因地制宜,见缝插绿。一是主路全绿,在现有绿化的基础上,对镇区261线和泥团、泥新路实行全面绿化,争取绿化普及和成活率达到95%以上。二是适地增绿,灌木

与地被植物相结合,栽植于镇区公路沿线适当地段,将镇区昌乐线打造成1条园林式道路,实现景观协调和环境再造,力求镇区主干道绿化面积达到道路用地总面积的25%以上,次干道20%以上。三是广场添绿。在镇区中心设立一座休闲广场,建设成为绿意盎然、环境优美的活动场所,让村民享受和城市一样的休闲娱乐氛围,不断增强民众的生活幸福指数。四是全方位补绿,号召镇区各单位在办公场所植绿增绿,镇区村民在居住院落插绿添绿,组织镇区各村在村主副路旁栽绿铺绿,全面扩大绿地面积,使镇区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绿地率达30%以上,人均绿地7平方米以上。

2)亮,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在镇区261省道和泥团、泥新公路两侧安装路灯120盏,方便群众夜间出行,纵向拉长镇区功能。立足发展,量力而行,逐步推进镇区街面霓虹灯等亮化工程,打造明亮璀璨的现代城镇。

3)洁,统筹规划,全盘运作。

、饮水改造工程。继续推进镇区居民的饮水改造工程,饮用水源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且保证率在95%以上。

、环境卫生规划。

在镇区规划1座垃圾转运站,规模10t/d,占地0.3公顷,与周围建筑物间距不小于10米。居住建筑用地内应设臵固定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不超过70米。

镇区道路两侧设废物箱,商业性街道间隔25-50米设臵,交通干线设臵间距为50—80米,一般道路设臵间距为80—100米。

杜绝夏收、秋收期间秸秆焚烧现象,使城镇农作物秸秆焚烧和综合利用率达到100%,着力营造整洁优美的镇域环境。

4)蕴,深度挖掘,持续推进。一是在镇区信用社旧址上规划一个文化中心,结合休闲广场建设,充分挖掘镇域特色,全力增强文化底蕴,逐步形成集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文化轴心,辐射带动全镇浓郁文化氛围的日益形成。二是以泥井新市场为平台,充分发挥其区位、资源优势,深度挖掘其文化传媒作用,借力生力,借势造势,通过新市场来持续带动新城镇、新农村、新村民的不断发展进步,打响华夏〃泥井这一文化品牌。

二)镇区远期规划(2015—2020年)

1、镇区规模。2020年,镇区总人口为0.7万人。人均建设用地控制为116平方米,建设用地规模为150公顷。

2、编好公路网。拟在镇区西侧开通1条外环路,在缓解北戴河机场建设带来镇区交通压力的同时,又可以拉大镇区框架,与机场高速引线、261省道、沿海高速以及泥团、泥新等县级公路一起,织出全镇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以路畅通带动镇域大发展。

3、环境卫生规划。

1)、在镇区南部选址,建设1个垃圾填埋场,使生活及建筑垃圾均得到无害化处理,

2)、规划镇区主要街道两侧、公共设施以及市场、公园、广场等人群密集的场所宜设臵节水型公共厕所。主要道路和

繁华地段设臵间距不超过500米,一般道路设臵间距不超过800米。共规划8座公厕。

3)、规划1个污水处理厂,使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得到及时处理,排放达标率达到100%

4)、普及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沼气、电等民用能源,使民用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80%以上;

5、给水厂规划。规划在镇区建1座水厂,规模0.2万立方米/日,占地0.2公顷,并保留一定扩建能力。

6、拉大总框架。镇区向南拓展至刘坨沟,承接昌黎装饰建材城拆迁,在华夏新农市场南、沿海高速路引线北规划土地500亩,谋划建设新的县级装饰建材城,充分利用其沿海高速与261省道交错的区位优势,将其包装打造成昌黎南部装饰建材行业的一个物流重地;镇区向北延伸至赵家港沟,抓住调编机会,将261省道两侧更多地调编成建设用地,在镇区北部规划工业园区,将引进的法拉菲庄园酒业、众诚中科科技建材、奥成畜牧养殖加工和菲尔诺生态有机农业示范园4个项目规划其中,强化服务与管理,将园区培育成招商兴镇的沃土;中部在原有2.5万平米商业街的基础上,继续向东西扩充,依托区位优势,以华夏新农泥井市场为龙头,引进连锁、加盟等现代经营方式,打造商贸、物流、服务、娱乐的大型集散地,形成南城中街北园区的发展格局。

四、小城镇管理保障措施

将管理举措作为推进建设、加快发展的根本保障,从立、建、树三个环节不断强化,整合资源,统筹力量,

【篇三: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关于小城镇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校:徐州广播电视大学贾汪分校

业:农村行政管理

级:2012年秋季

名:高彬彬

号:1232004461657

201310

目录

一、 小城镇发展的现状------------------------------------3

二、 制约小城镇发展的根本原因----------------------------4

三、 小城镇发展的指导思想--------------------------------5

1、小镇建设目标的阶段性与根本性-----------------------5

2、小城镇建设的普及性与重点性-------------------------6

3、承担小城镇基础建设组织的主体性与商业性-------------7

4、小城镇产业的主导性与多样性-------------------------7

5、小城镇人口的凝聚性与政策性-------------------------9

关于小城镇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内容提要】小城镇的蓬勃兴起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小城镇人口已占全国城镇总人口的40%以上。尽管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予以解决。由于小城镇建设是复杂、系统、长远的社会性工程,所以,应当对其中一些内在的并互为联系的问题有明确的指导思路:小城镇建设的根本性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小城镇建设的普及性与重点性,承担小城镇建设的主体性组织和商业性组织,小城镇中的主导性产业与多样性产业问题,实现人口向小城镇聚集与适宜的政策,等等。对以上问题如能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并正确处理,我国的小城镇建设就会有大的发展,城镇化步伐就会大大加快。

【关 词】小城镇建设人口 产业 政策

【正文】

一、小城镇发展的现状

小城镇的蓬勃兴起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小城镇人口已占全国城镇总人口的40%以上。近10年来,小城镇共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6000多万人,占同期转移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50%.小城镇发展已成为推进中国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途径之一。迅速发展起来的小城镇,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城市与农村之间必不可少的桥梁,已经成为农村的经济、文化、教育及社会服务的中心。在东部地区,一些小城镇的经济规模已经超过了一些中、西部地区县级市甚至地级市的水平。

尽管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予以解决。一些地方把推进城镇化片面地理解为加强城镇建设,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甚至不惜举债建设大广场、大马路和标志性建筑。还有一些地方通过修编城镇规划、设置开发区,以及县改区乡改镇等,把规划区做大,把开发面积做大,以获取土地开发的短期收益。很多地方城镇规划面积的扩张速度大大快于人口城镇化的速度,有城无市的地方为数不少,没有把推进城镇化的工作重点放到如何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

城镇转移、实现农村人口城镇化上来。

一些地区把城镇化与工业化相适应的原则绝对化。简单地将城镇化等同于工业化,片面强调要在本市或本镇建多少工厂和制造业基地。反映在工作上,就是不惜代价招商引资,盲目上工业项目,但却忽视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带动、互为前提的作用。还有一些城市脱离本地实际,贪大求洋,追求高标准,试图建成国际性

经济中心、国际大都市等;只重视现代服务业,不重视那些能增加就业、吸纳农民进城的一般性服务行业的发展。

二、制约小城镇发展的根本原因

在城镇化建设上,发展小城镇的推动源应当是产业行为,即市场行为。小城镇的发展需要一定的产业来支撑,即需要产业载体,这种产业可以是第二产业,也可以是第三产业,或者二、三产业并重。但在我国不同地区小城镇的就业结构差异较大,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从事第一、二产业的人员比例不同。小城镇发展的水平,主要体现在第二产业的发展对第一产业的替代上。东部地区部分小城镇已初步完成工业化,但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水平仍很低,经济的发展水平不足以支撑小城镇的发展。

非农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小城镇是非农产业发展的物质载体,为非农产业提供场地、设施、劳动力、市场等,小城镇的发展促进了非农产业的发展。非农产业是小城镇发展的经济内容,为小城镇建设提供经济支撑力,使之规模扩大。载体与内容的发展要相适应,否则会带来诸多问题。建国初期,我国的城市发展在当时各种条件的限制下走了一条重内容轻载体的发展道路,把城市建设成为生产基地,建设了许多工厂,而忽视了生活消费,造成城市基础设施滞后,并因此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现在全国各地搞小城镇建设似乎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重载体轻内容,不少地方高标准搞基础设施建设,搞五通一平甚至七通一平,而非农产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使小城镇建设没有经济支撑。

非农产业集中效果不好。东部发达地区业已分散的乡镇企业搬迁成本太高,只好维持现状。中、西部地区则缺乏乡镇企业,许多乡镇可以说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乡镇工业,或者说还没有开始农村工业化进程,也就没有集中的对象。

三、小城镇发展的指导思想

目前,作为有战略意义的小城镇建设,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全国各

地的小城镇建设日渐升温,其成果也日益明显。但是,小城镇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长远的社会性大工程,仅仅凭热情和勇气是不够的。我认为,要高质量地建设我国的小城镇,使这项千秋大业健康发展,尽快实现农村城市化的大目标,那么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各级相关领导,就必须对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具有正确的思想。

(一)小城镇建设目标的阶段性与根本性

目标决定方向,只有目标清楚,才能产生良好的思路和正确有效的措施。这是搞好小城镇建设的首要问题。如果在这个问题上不明确,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就缺少最基本的保证。

小城镇建设的目标有阶段性与根本性之分,二者绝对不能混淆,这必须有清醒和明确的认识。所谓目标的阶段性,是指在不同的基础条件下、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小城镇各有不同的建设与发展目标。比如,有的是完成旧镇改造任务,有的是搞好几通一平,有的是建设安居工程,还有的是抓好基础建设、解决绿化环卫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小城镇建设阶段性的目标。这种阶段性的目标体现的是个性、特性与差异性,是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比较容易明确和做到的事情。

目前,最重要的是明确小城镇建设的根本性目标,这是现在的薄弱环节。所谓小城镇建设的根本性目标,就是不管哪个小城镇,不管在什么时期,也不管处于什么建设阶段,都要把吸引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作为小城镇建设的根本性目标。这种根本性目标体现的是共性和普遍性。因为世界上公认的标准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是否实现了城市化,主要是看这个国家或地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如果居住在城镇(即大中城市和小城镇)的人口达到总人口的70%,就算基本实现了城镇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指出,小城镇要适应经济发展较快的要求,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城镇建设水平,更多地吸纳农村人口。所以说,小城镇建设的目的不是做花瓶、搞摆设,根本目的是集中人口居住,最大限度地吸引农民到这里安家落户,其他一切都是为此服务的。

从我国许多地方的实际情况看,现在有一些领导特别是不少小城镇的领导对此并不明确,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三个通病:重引进工商企业,轻吸纳居民;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760dd62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b5.html

《口号标语之小城镇建设口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