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清明》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4-11 12:02:3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三单元

第9课 《古诗三首》之《清明》教学设计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3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认识“魂”字,重点指导书写“魂”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是左窄右宽。正确读写“牧童、遥指”词语,并注意“遥指”的“遥”。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及收集相关资料完成对诗歌的理解,能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描述的场景,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播放课件(课文配套光盘中的图片+民乐《春天》)教师朗读《清明》。并请学生评价这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

学生:欣赏图片、音乐及教师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多媒体展示课文对本诗的评价。

“纷纷”(“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

比较:

纷纷之雪──大

纷纷之雨──细

揭示了诗歌形象春雨的特色

比较:

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

夏雨:“如倾如注”

秋雨:“淅淅沥沥”

“行人”“断魂”:

通过品味这两个词语,作者体会了诗歌的"情":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已逝亲人之际,可自己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愁绪。

学生齐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默读古诗,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多媒体出示“欲、魂、借、酒、牧”5个生字,老师讲解“欲”字与“浴”区别来记,“酒”和“洒”区别来记。

书写指导:

“魂”左部小而偏上,右部上紧下放。

易错提示:

“酒”的右部为“酉”,不是“西”。

清明:我国传统节日,有扫墓、踏青等习俗。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课的这首古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

明确:清明节。

2.结合日常生活,谈谈自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明确: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除了本篇课文提到的清明节,还有元宵节、端午、中秋等我们耳熟能详的节日。传统节日由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而成,每一个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而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我们还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古代劳动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传统节日寄托着中华民族共同的美好的情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请班上同学介绍清明节。

明确:清明节在仲春(即春节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与暮春(春天的最后一段时间,指农历三月)之交,也就是每年的4月4日到6日之间。清明节既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清明节期间,人们踏青出游、祭祖扫墓、缅怀先人。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意思。

明确:清明的时候,下起了纷纷的春雨,路上的行人心失魂落魄,心情愁闷。

5.说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的妙处在哪里。

明确:清明时节,细雨霏霏。漫天纷纷而下的细雨,给出行的人们增添了不便,在走走停停中增添了不少愁绪。这句诗用语简练,画面生动,既交代了环境,也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6.你觉得诗中的行人心情怎样?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明确:路上行人失魂落魄,心情很愁闷,从“欲断魂”这个词可以看出。

7.从诗文前两句,你能品读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明确:清明时节,人们都去祭祖踏青,可在这亲情色彩浓郁的日子,诗人却独身在外,又被纷纷而下的雨水淋湿了,无处躲避,内心愁闷。

8.用自己的话说说“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意思。

明确:请问牧童,哪里有可以歇歇脚的酒家?牧童指了指杏花林后面的小村庄。

9.诗人为什么要向牧童询问酒家呢?

明确:因为诗人独身在外,又被雨淋湿了,无处躲雨,心情愁闷,于是想找个酒家,一来可以歇歇脚,二来可以饮点酒,驱春寒,借酒驱散心中的烦闷。

10.你觉得最后两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为什么?

明确:“遥”。牧童以行动代替语言,用比回答还要明确的手势,指向了远处,让人仿佛看到了杏花林后面的小村庄,让愁闷的诗人有了祈盼而变得振作起来。

四、分组活动,构图绘画

学生:分四个小组活动讨论,根据自己的想象,给《清明》这首诗配一幅插图。教师:做适当的优劣点评。

五、小结

《清明》一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描绘了一幅清明烟雨图,表达了诗人孤身在外的愁苦和望见酒家想借酒浇愁的期望,进而重新振作起来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

雨纷纷

触景伤怀

欲断魂 排解愁烦

清明

问酒家 振作精神

借酒消愁

杏花村

word/media/image1.gif

课后反思:

这首诗与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有关。课前我调查了学生,学生对清明节的习俗知道很少,甚至部分学生不知道。所以我在本节课开头设计了清明节的由来和相关习俗。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习俗文化。在教学诗意时,我结合制作的课件,让学生看到春天花红柳绿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在教学诗意时,鼓励学生质疑。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学诗意。在学习古诗后,我让学生跟着视频资料读,学生积极性较高,效果很好。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6655e85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1e.html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清明》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