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队伍建设

发布时间:2011-10-19 11:50:1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关于全市应急队伍建设情况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应急队伍建设,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的统一部署,整合资源、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切实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工作。特别是727日全省基层应急队伍建设推进会后,我市认真贯彻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加大工作落实力度,加快推进全市应急队伍建设。

(一)统筹规划全市应急队伍体系。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我市制定出台了《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全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对全市应急队伍体系建设作了统一规划,提出用两年时间,全面建成市级及基层应急队伍体系的目标。具体建设内容为:一是建成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及开发区(工业园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二是全面加强市、县(区)防汛抗旱、危险化学品(矿山)、气象和地质灾害、公共卫生、水上搜救、公用事业保障、森林消防、重大动物疫情、突发事件信息员等重点领域的专业应急队伍建设;三是重点企业单独建立或联合建立相应行业和领域的专项应急队伍;四是进一步规范应急志愿服务,壮大应急志愿者队伍。

(二)进一步细化应急队伍建设目标责任。为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组建工作,市政府下发了《全省基层应急队伍建设推进会精神及我市贯彻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各类应急队伍建设的责任单位、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一是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县(区)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分别由市、县(区)政府负责组建,具体由市、县(区)应急办和消防支(大)队牵头,会相关部门落实,今年10月底前完成挂牌组建工作。二是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综合应急救援队分别由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负责组建,今年11月底前完成挂牌组建工作。三是市、县(区)专业应急救援队由各主管部门牵头,涉及相关部门和单位做好协助工作,20116月底前完成挂牌组建工作。四是加强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发挥共青团、红十字会、行业协会、民间组织的作用,从广大青年中招募具有一技之长或相关经验的志愿者,逐步壮大志愿者应急队伍。五是建立企业专项应急队伍。经济信息化、环保、安监等相关主管部门负责引导、指导和督促重点企业单独建立或联合建立相应行业和领域的专项应急队伍。

(三)研究落实应急队伍建设保障措施。为保障应急队伍的建设、管理和运行,市政府明确了应急队伍建设的基本政策,要求相关部门细化内容,出台专项配套措施。一是加快制定装备建设标准和装备配备。目前,正在研究制定《福泉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建设标准》,统计装备设备缺配情况,将按照标准逐步配齐配足,进一步提升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装备水平;督促县(区)严格执行《江苏省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标准(试行)》,加快制定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及各专业应急队伍的建设标准,推进应急队伍装备的标准化建设。二是落实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经费。市政府明确要求将各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应急队伍建设和工作经费,从2011年起正常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2010年应急队伍筹建(装备添置)和工作经费,由市、县(区)财政部门会有关部门测算后提出具体方案报本级政府批准后追加列支,确保应急队伍基地建设、装备配备、应急演练、应急救援、教育培训等费用。三是积极研究相关保障政策。市政府已责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交通运输、公安交巡警等有关部门,对应急救援队员医疗、工伤、抚恤、保险等保障措施,应急车辆执行应急救援任务时免交过桥过路费,以及应急车辆执行应急救援任务时轻微违规免予处罚等制定政策规定并推动落实;同时,明确我市应急队伍实施跨区域、跨行业、跨单位抢险救援时所造成的装备、设备、器材和物资的损坏、损耗及所付出的人力资源,由突发事件所在地政府或单位给予必要的补偿。四是完善应急队伍运行机制。重点是建立健全应急队伍管理、指挥、调用、协作、培训、演练等制度,建立应急队伍和装备统一调度、快速运送的工作机制。

(四)重点推进综合性应急队伍建设。我市将市级、县(区)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列为今年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任务。一是筹备建设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市政府多次召集市应急办、公安消防、财政等部门会办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建设问题,力求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好,及早挂牌成立。目前,已初步制订了《福泉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组建方案》、《福泉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队员及专家分部门构成》、《福泉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装备配备标准》和《福泉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联动单位装备配备标准》,从领导机构、队伍组成、工作职责、队伍管理、调用指挥、工作保障及装备配备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和量化标准,确保今年10月底前完成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挂牌组建工作。二是推进县(区)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建设。各县(区)根据市政府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按照《江苏省县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标准(试行)》,加快推进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建设。目前,泗阳县、宿豫区已基本完成相关筹备工作;沭阳县、泗洪县、宿城区初步制订了组建方案,相关工作正在推进中。三是积极督促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综合应急救援队建设。宿迁经济开发区、市湖滨新城、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已初步制订了综合应急救援队建设方案。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组建工作也已经启动。

下一步,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在做好市级应急队伍组建工作的同时,加强对县(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工作的督查、指导和协调,确保全市应急队伍建设如期完成挂牌组建工作。同时,逐步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应急队伍装备水平,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不断提高各级应急队伍的作战能力。

二、关于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各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应急管理水平,为有效防范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下面,根据这次督查工作要求,我重点就应急管理组织体制、应急值守工作、信息管理和报送机制、突发事件评估分析、预警分析研判制度、应急平台建设等作简要汇报。

(一)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组织体制。今年2月份,我市下发了《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福泉市应急管理委员会的通知》,明确了市应急委的工作职责、工作机构,以及办事机构的设置和职责要求。在3月份机构改革中,在市政府办公室内设机构中新增应急协调处,并规定应急协调处和总值班室的业务工作由市应急办管理,承担应急办的工作职能。各县(区)、乡镇(街道)也均成立了应急管理委员会,设立应急办或应急协调科为办事机构,明确专(兼)职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制逐步完善。

(二)不断强化应急值守等基础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各级政府应急办事机构、重点部门和单位实行24小时应急值守,保持24小时电话畅通,制定了值班制度、领导带班制度、交接班制度、信息报告制度、应急协调处置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配备了必要的办公设备,做到定人、定岗、定责,坚持做好日常值班、节假日值守、重大活动或敏感时期的应急工作。进一步规范突发事件信息接收、报送和管理工作,遇有较大级以上或敏感性突发事件,由基层政府和单位逐层上报市委、市政府,能做到信息及时上报、及时组织处置。同时,市政府经常组织对各县区、各部门日常和节假日值班工作进行抽查,通报人员在岗和制度执行情况,确保应急值守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三)建立健全突发事件信息管理和报送机制。在信息报送和管理工作方面,我市建立和完善了五项机制:一是建立信息报送机制。制定印发了《福泉市突发事件和应急管理信息报送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信息报送范围、内容、方式和具体要求。对县区、部门上报的突发事件信息和应急管理工作信息,以《专报信息》形式报送相关市领导阅批;对发生的较大级以上或敏感性突发事件信息,经相关市领导审阅同意后上报省政府。二是建立信息通报机制。市政府对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信息报送情况及采用情况,实行每月一通报、季度阶段通报、年度总结通报。三是建立信息汇总机制。坚持每月对县区、部门信息报送情况及批示情况进行汇总、建档,将各类突发事件相关内容及处置情况以《福泉市突发事件大事记》形式记录并分送相关市领导。四是建立信息考核机制。市政府办公室修订了《福泉市政务信息工作分档考核评比奖励办法》,把突发事件信息和应急管理工作信息纳入政务信息一并考核。五是建立政府办公室系统内部信息处理机制。制定了《福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突发事件信息处理办法》,明确政府办公室内部工作人员处理信息的方式、要求及责任等,进一步规范办公室内部处理突发事件信息的工作程序。

(四)积极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针对近年来突发事件发生情况,积极开展总结评估工作,采取年度总结、半年分析、个案剖析等方式,对突发事件发生和处置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分析预测突发事件发生趋势,并提出应对工作措施和建议,为进一步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一是坚持做好年度突发事件总结评估。自2007年以来,我市连续三年开展突发事件总结评估工作,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行业的专家,对全年突发事件发生情况进行评析,结合本地实际和外围环境,研究突发事件发生趋势和应对策略,并形成工作报告。二是积极开展半年突发事件总结分析。各级政府应急办事机构、各专业应急处置办公室坚持每年作中期总结评估报告,对当年上半年突发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总结,对下半年突发事件发生趋势进行分析,进一步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开展对突发事件典型案例评估分析。采取单位自评、交叉互评、专家点评等方式,对一些突发事件典型案例进行评估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进一步提升突发事件应对水平和处置能力。

(五)加强突发事件预警分析研判工作。按照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原则,利用现有应急力量和监测平台,不断加强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分析研判工作。一是加大对各类风险隐患的排查、整改和管理力度。每年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全面掌握各类风险隐患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控制和消除措施,确保风险隐患处于可控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目前,市各有关部门已完成企业安全隐患、地质灾害隐患、河湖堤坝风险隐患、环境重点污染源、重要传染病传染源等风险隐患的调查、建档工作,建立了部分领域的风险隐患数据库。二是加强对风险隐患的分析研判工作。目前,我市设立了医疗救治、疫情处置、防暴、化学危险品、机械、压力容器、计算机、刑侦、火灾、道路交通、水上交通、食品安全、环境处置等专家库,建立了专家咨询制度。今年56月份,我市发生市区恒佳花园小区地裂、宿豫区陆桥小区地下水沉降、宿豫区来龙镇地表水变黄等异常情况,市地震局及时联系省地震局有关专家到现场研判分析,排除地震前兆的可能,迅速消除了部分居民恐慌心理。下一步市政府将进一步整合、充实各类专家,进一步完善专家联系、咨询、会商制度,切实发挥专家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作用。三是做好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市、县区政府建立了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对各类风险隐患的预警信息,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做好应急防范工作;对涉及广大群众安全的预警信息,第一时间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渠道予以发布。同时在城市公共场所、繁华街道、交通要道口等场所设立电子屏幕,不断拓宽信息发布渠道,及时准确发布各类预警信息。

(六)着力推进应急平台体系建设。一是建立了省市政府值班室应急平台互联互通系统。根据省政府统一部署,市财政拨款40多万元,建设省市政府值班室视频会议系统、IP电话通信系统和图像监控系统。2009年底建成了省市政府总值班室视频会议系统、IP电话通信系统,今年8月初完成了省市值班室图像监控系统建设,初步实现市政府总值班室与省应急平台的业务系统连通。二是做好市应急指挥中心和市应急平台筹建工作。目前,我市在即将建设的市档案综合楼中,规划1000平方米面积用于市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建设资金已经市政府主要领导批准列入2011年度财政预算。三是推进部门应急平台建设。加强市公安局、环保局、水务局、卫生局、地震局等部门监测系统的改造升级,加大对重要领域、隐患环节、异常情况、易发事故的监测力度,提高突发事件预测预警和联动处置能力。

2010年,我市应急管理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为目标,创新应急管理模式,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我市应急管理水平。

一、2010年应急管理工作情况

(一)创新应急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根据市政府第二次常务会议精神,为整合资源,提高快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市政府办公厅应急管理办公室与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合署办公,组成新建制的市政府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公安局,由公安局一名副局长兼任应急办主任。应急办新组建后,重新修订了《应急办职能职责》、《应急办工作人员职能职责》、《x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程序》等规章制度,进一步理顺工作关系,明确职能职责,有序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三区及各委办局、企事业单位按照各自实际设立应急办,明确了分管领导,配备了专兼职人员。

现应急管理委员会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总指挥部下设3个综合办公室(即综合、新闻和气象办公室)、24个专项应急指挥部(包括防汛抗旱、地震灾害、地质灾害、农业灾害、动物疫情等,指挥长分别由各分管副市长担任)、2个应急协调领导小组(民用航空和铁路运输突发事件)、1支综合救援队伍,初步形成了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二)规范信息报告制度,完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

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和省对信息工作的要求,应急办切实加强应急信息工作,建立规范的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机制:一是制定《应急工作手册》,从接警到善后处理各项程序都做出了明确规范,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报告流程、应急分级响应流程、应急处置流程、市直有关部门应急工作职责及各类突发性事件的分级标准等内容,确保各类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处置。二是根据自治区政府在满洲里召开的全区应急信息报告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制度的通知》,要求特别重大、重大和较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各区人民政府、市府有关部门必须在1小时内向市政府报告,一般性突发事件也要在事发后24小时内书面报告市政府应急办。三是加强预警信息发布。充分利用公安局信息情报资源,按事件类型和级别,建立了重大公共事件信息报告组,利用短信或电话在第一时间上报政府有关领导,为减少损失消除影响、快速有效处置各类应急事件提供支持。今年共报出安全生产事故信息5条,交通事故信息9条,气象预警3条,群体性上访事件15条,有害化学品泄漏1条,协同有关部门排除道路安全隐患1起。共编发应急信息21期。四是实行了应急管理工作责任制,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的实绩考核内容,以“一案三制”为核心,以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和基层应急队伍建设为重点,对各区、各有关部门的应急工作特别是应急救援工作进行考核评价。

()加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综合应急救援能力

应急队伍建设是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是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力量。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0959号)的精神。一是组建成立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综合应急救援支队依托公安消防部队,由公安、消防、安监、地震、环保、土地、建设等部门组成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主要承担除火灾扑救任务外还包括危险化学品泄漏、道路交通事故、地震及次生灾害、建筑坍塌事故、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空难事故、爆炸及恐怖事件、群众遇险事件等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抢险救援任务。同时要求各区在街道、乡镇组织义务救援队伍,主要吸收民兵、预备役人员、保安员、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等有相关救援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团市委组织各类志愿者组织建立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二是根据我市化工企业布局相对集中的实际,在四个工业园区建立4个特勤消防站,定员、定岗、配备救援设备,为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救援保障。三是补充和完善应急救援专家组成员,修订应急救援专家管理办法,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专业咨询和技术支持。逐步形成我市完整的应急救援体系。

()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应急预案的全覆盖

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2009底我市下发了通知,今年交通、气象、林业、水务、卫生、银行、铁路、机场等30个市直部门和有关企业重新修订了应急预案,各区、镇、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厂矿、学校等基层单位都编制相关预案。今年政府批准实施应急预案2个。目前我市共有市级预案92个,其中总体预案1个,区总体应急预案3个,专项应急预案24个,部门应急预案48个,工业园区、重点企业应急预案20个,保障方案6个,覆盖全市的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形成。

()积极开展应急知识培训,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教育

一是市民政、地震、安监、教育、公安、卫生、农业、食品药品监管等有关部门广泛开展社区减灾、安全生产、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学校师生紧急疏散、传染病防控、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有效增强了社会公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避险自救技能。二是认真组织应急业务培训。积极参加自治区组织的应急管理培训班,努力提高各级应急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今年由市安监局组织开展一期应急知识专题培训,培训班邀请我国知名应急专家讲授,市各委办局、各大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及应急工作人员参加了培训。三是组织编写《X市市民应急知识手册》,汇集各种预防灾害、自救互救方面的知识,提高市民自防、自救、自保的能力。四是积极开展应急救援实战演练。1031日,在机场举办了大型综合应急救援演练,公安、消防、武警、机场、供水、供电、医疗救护等单位积极配合,演练取得圆满成功。一些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也经常开展自救、避险等演练活动。

()、深入开展应急管理工作调研,积极组织筹建应急管理和指挥调度平台

为学习先进地区应急管理经验,提高我市应急管理水平,6月中旬,由市政府和新组建的应急办相关同志组成考察组,对山东聊城、日照,江苏南京、扬州,安徽的合肥的应急工作进行了考察,提出我市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9月,市应急办对我市的应急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调研。

为进一步整合资源,应急办正积极筹划建设两个“平台”,一是依托政府内网建设“应急管理工作平台”;二是在公安局110接处警指挥调度系统的基础上,搭建市政府“应急指挥调度平台”,现已形成初步建设方案。

二、存在的问题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的应急管理工作正积极向前推进,努力探索适合实际的工作管理模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望还有很大差距,工作上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全方位、全覆盖的应急管理体系尚未建立,部门之间、条块之间以及预防与处置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应急救援的基础条件薄弱,救援资金、物资和装备不足,应急救援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应急管理能力有待提高、经验尚需积累。应急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的专业知识培训;应急救援队伍演练、应急宣传教育相对滞后,社会公众危机意识不强,自救互救能力较低,亟待建立规范、协调、有序的应急管理长效机制。

三、2011年我市应急管理工作要点

2011年,我市应急管理工作将进一步以“一案三制”(机制、体制和法制)为核心,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着力建设“应急管理工作平台”和“应急指挥调度平台”,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监测预警体系、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和物资保障体系,努力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一)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按照省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认真组织开展应急预案评估工作,修订完善总体预案,加强预案间的衔接,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制定预案管理办法,规范预案的编制、修订和执行工作,指导基层组织和单位编制修订应急预案,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要制定应急演练指南,定期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预案演练,以锻炼队伍,提高应对突发事件水平。

(二)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应急管理工作体制

按照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总体要求,进一步理顺政府和职能部门及专业应急指挥机构之间的职责关系,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应急机构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作用,建立各成员单位间的联动机制。积极推进应急管理工作常态化,完善应急决策机制,推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例会制度;加强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建设,特别是基层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要充实专职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工作制度,理顺工作关系,做到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四落实。

(三)完善信息报告机制和共享机制

健全信息报告工作制度,不断拓宽信息报告渠道,加强信息筛选审核,提高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确保信息不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各区、各部门要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时效和质量,统一应急信息报告口径;健立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机制,加强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舆情分析,健全对相关信息的核实、审查和管理制度。按照及时主动、公开透明的原则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充分发挥主流新闻媒体的作用,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四)加快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平台”和“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建设

依托政府专网建设“应急管理工作平台”实现市政府应急办与各区应急办以及公安、消防、气象、卫生等承担应急任务的部门联网运行,开展日常管理工作。在公安现有的110接处警指挥调度系统基础上,搭建市应急指挥中心。建成应急信息管理与辅助决策、图像监控、基础数据库共享、实时信息接报和移动指挥等系统,形成贯通市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应急平台的全市应急管理枢纽平台,实现值守应急、信息汇总、事态跟踪、决策会商和调度指挥等功能。

(五)加强应急综合和专业救援队伍建设

根据《关于应急救援管理办法的通知》精神,以公安消防队伍以及其他优势专业队伍为依托,组建全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三区政府相应成立应急救援大队。针对我市产业特点,按照“企业投入与政府投入相结合”的原则,加快我市特勤消防站的建设和专业人员的培训。实现各类应急队伍及救援装备统一调度、快速运送、合理调配、密切协作机制,形成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合力。制定紧急情况下社会物资、运输工具等的征用和补偿办法。

(六)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按照“能安置、能生活、能保障、能指挥”的要求,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合理规划避难场所,并充分利用现有的人防工程、公园广场、空旷绿地,通过改造和功能拓展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对已确定的公园、休闲广场、绿地等避难场所,设立醒目标识,并逐步建设完善应急供水、应急供电、应急厕所等配套设施,同时在较宽阔的避难场所设立应急棚宿区和应急停机坪。

(七)建立应急信息资源库,加大应急管理培训和宣传教育力度

建立《市应急救援队伍及装备信息库》、《市应急救援专家信息库》和《市应急物资储备数据库》;各区人民政府、民政、安监、建委、环保、水务、农牧、林业、地震、消防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做好现有应急救援队伍和装备、应急物资储备及突发公共事件风险隐患数据的统计工作。拓宽应急管理培训途径,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应急管理知识的培训;编印《市公众应急知识手册》和《市应急管理工作手册》;加大应急管理法规和避险逃生知识的宣传力度,在电视台、报纸、政府网络等媒体开辟《应急管理与避险逃生知识》栏目,广泛宣传普及应急管理法规政策和应急知识,提高公众自救互救技能。

(八)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督查考核机制

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考核办法,加大考核力度。应急管理考核工作以市政府《关于依法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为主要内容,结合日常督查掌握的情况,重点考核应急管理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加强督查和调研,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措施,切实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75d043083c4bb4cf7ecd1f2.html

《应急队伍建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