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文言文

发布时间:2019-03-05 00:38:0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大学语文

1文学常识填空。2背诵 诗词。3简答两题。4论述(作文)

文学常识题填空

1.《兰亭集序》作者王羲之,有书圣之称。王羲之321-379,一作303-361,又作307—365),子逸少,东普书法家与文学家,出身于掌权的大世家,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书法备精诸体,而又以行书见长,对后世影响极大。

2.《问心雕龙.知音》被后人誉为“体大思精”之作,作者刘 勰,字彦和。

3.《楚辞.渔父》 作者,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4.《史记.刺客列传》作者,司马迁,《史记》是最早的纪传体通史。

5.《世说新语.任诞》作者刘义庆。这篇文章反映了王徽之的精神风貌与审美情趣。其中以王徽之雪夜访戴故事尤为脍炙人口。《世说新语》或称为“志人小说”或称为“轶事小说”,以记录人物言行为主,文字风格简洁含蓄。

6.《长恨歌》作者,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有“诗魔之称。

7.《无题二首》(其一)作者,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诗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有《李义山诗集》。

8.《不亦快哉》作者,金圣叹。明末清初人,名,采。字,若采。著有“六才子书”:《离骚》,《庄子》,《史记》,《西厢记》,《水浒传》,杜诗。

9.《临江仙》(夜归临皋)作者苏轼。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10.《老将行》作者王维,盛唐著名诗人,有“诗佛”之称。

11.《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作者,杜甫,字,子美。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与李白并称“李杜”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因此被人称为“诗圣,诗风,沉郁顿挫。

12.晏殊,字同叔。诗词多写离愁别恨,温润秀洁,吟弄风月,风流蕴藉,颇有意味深长者。

重点理解内容,主题思想,意思,深入理解简答

1.《庄子.秋水》第一段: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于是乎黄河神河伯自己十分欣喜,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顺着流水往东走,到了渤海,脸朝东望去,看不到水边。于是乎河伯才收起(改变)了欣喜的脸色,抬头看着渤海神若叹息道: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即是说的我呀。并且我曾经听到有人小看孔仲尼的见闻、轻视伯夷的义行,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的大海难以穷尽,我如果不到您的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

第二段:渤海神若说: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关于大道理的问题,是由于他的眼界受着所受教育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流出来,向大海观看,才知道你的浅陋,这就可以与你谈论大道理了。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了。万千条江河归向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它不满盈;尾闾排泄它,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它不虚空;春天、秋天它没有变化,洪水、大旱它不知道。这表明它的容量超过长江、黄河的容量,不可计数。但是我未曾藉此自我夸耀,因为自以为列身于天地之间,从那里汲取阴阳之气,我在天地里面,犹如小石小木在大山上一样,正存有自己所见很少的想法,又怎么会自我夸耀呢?计算一下四海在天地间,不象小洞在巨大的水泽里吗?计算一下中原在天下,不象梯米在大仓里吗?称事物的数量叫做,人类只是占其中的一类;人类遍布天下,谷物所生长的地方,车船所通达的地方都有人,令人只是占其中的一千;这表明人与万物相比,不象毫毛的末梢在马体上吗?五帝所连续统治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担忧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贤人所劳碌的,全不过如此而已。伯夷以辞让君王位置而博得名声,孔子以谈论天下而显示渊博,他们这样自我夸耀,不正象你刚才自我夸耀河水之多一样吗?

第三段 河神说:这样,那么我把天地看作是最大,把毫毛之末看作是最小,可以吗?”

第四段:海神回答:不可以。万物的量是不可穷尽的,时间的推移是没有止境的,得与失的禀分没有不变的常规,事物的终结和起始也没有定因。所以具有大智的人观察事物从不局限于一隅,因而体积小却不看作就是少,体积大却不看作就是多,这是因为知道事物的量是不可穷尽的;证验并明察古往今来的各种情况,因而寿命久远却不感到厌倦,生命只在近前却不会企求寿延,这是因为知道时间的推移是没有止境的;洞悉事物有盈有虚的规律,因而有所得却不欢欣喜悦,有所失也不悔恨忧愁,这是因为知道得与失的禀分是没有定规的; 明了生与死之间犹如一条没有阻隔的平坦大道,因而生于世间不会倍加欢喜,死离人世不觉祸患加身,这是因为知道终了和起始是不会一成不变的。算算人所懂得的知识,远远不如他所不知道的东西多,他生存的时间,也远远不如他不在人世的时间长;用极为有限的智慧去探究没有穷尽的境域,所以内心迷乱而必然不能有所得!由此看来,又怎么知道毫毛的末端就可以判定是最为细小的限度呢?又怎么知道天与地就可以看作是最大的境域呢?”

第一段写河伯望洋兴叹,自识其丑。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河水暴涨的景象,河伯沾沾自喜。

第二层次:展现北海的浩瀚景象,突出河伯自知丑陋。

第二段写北海若以自然之广大、宇宙之无穷开导河伯。

第一层次:人的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第二层次:与天地、阴阳相比,大海也微不足道,所以不敢自满。

第三层次:阐发世间万物的大小都是相对而言的道理。

第四层次:对伯夷、仲尼自多的嘲笑。

【题解】

《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

【主旨】

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它的客观思想意义在于人的认识既然是有限的,人们就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满自足,而应不断开阔眼界,不停止学习

【艺术特色】

1、庄子散文善于运用寓言来进行说理。

2、文章开头有一段景物描写,这有两个作用:

一是从河伯初见河水上涨的壮观景象,到看到大海苍茫无垠的气象,形象渲染主旨,表现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而客观世界是无限的;

二是用河景与海景这样具体的景物互相比照,来衬托河伯与北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

3、庄子散文善于援譬设喻。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曲士不可以语于道比喻人的认识不可能超越其生存活动的客观环境,因而是有限的,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等几个比喻,说明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十分有限,因而应该不断开拓自己视野。
4、本文采用逐层推进式论证方法。

由小及大,由河伯至大海;再由大至小,说明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通过层层比较得出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的道理。文章运用排比与反诘两种修辞手法,使说理极有气势。

思考与练习

1. 你认为这种对话体在说理时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不足?

对话体多通过两个人物的问答和辩论来阐述道理,善于将不同思想的碰撞或逻辑思辨的过程有机地呈现出来,其语言也容易具有生动、活泼和个性化的特点。其不足之处是思路和逻辑有时不够严谨。

2. 在阐述哲理时,本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指出来,并说明其效果如何。

拟人、比喻、对比、排偶,说理形象而有力。

3. 本文中有若干语句,在后世化为人们习用的成语,请指出来。

望洋兴叹 贻笑大方

坐井观天 太仓稊米

2.《论语.先进》详见导读。其主要内容是记述孔子诱导学生畅谈个人志向及孔子对学生的评价。子路坦荡但出言不谦让(因为他回答孔子时是轻率的没有重视);冉有和公西华是一路货色都表里不一(他们见孔子批评子路的出言不一就说没有什么很大的抱负但同时直接表现出他两没追求);曾皙很善良很懂事也很有才华(曾皙回答孔子的都是现在生活上的如何潇洒、意思表达出只要把握好现在、从别人回答时曾皙在弹琴表现出曾皙有点孤傲同时却以超越了其他三人的才华)

3.《礼记.大学》三纲领:明明德 亲民 止于善

八条目:格物 致知 正心 诚意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二,诗歌

4.《蝶恋花》1,遣词造句时分考究,例如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作用。,“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2,埋怨明月的名句: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诗经 秦风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鹭为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无题二首(其一)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江,为谁流下潇湘去?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60d4c68227916888586d743.html

《大学文言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