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积山

发布时间:2013-05-25 18:41: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麦积山石窟

很高兴能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相聚在我们美丽的羲皇故里——天水,有句话说得好: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既然有缘相聚,就让我们彼此来认识一下吧! 我是你们本次之旅的导游员,我姓孙,你们可以叫我小孙或孙导,我将为大家竭诚服务,希望我们相处的愉快,其实旅游是件很开心的事,不必在乎其目的,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及看风景的心情,所以希望天水的好山好水能给各位带来一份好心情,今天我们要去游览的是麦积山石窟。现在距离景区还有一段路程,乘此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天水市东南45公里处的麦积山南面,周围风景秀丽,山上密布翠柏苍松,野花茂草。如果攀上山顶,极目远望,只见千山万壑,重峦叠嶂,青松似海,云雾阵阵,远景近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景,这就是被称为天水八景之首的“麦积烟雨”。在中国的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麦积山最佳。素有“小江南”、“秦地林泉之冠”之美誉。

麦积山者,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岗峦,麦积处其半,崛起一块石,高百万寻,望之团团,如农家积麦之状”因此而得名。麦积山海拔1742米,山高142米,现存佛教窟龛194个,东崖54个,西崖140个。共有塑像7200余身,壁画1300平方米,由于麦积山山体为第三纪沙砾岩,石质结构松散,不易精雕细镂,故以精美的泥塑著称于世,绝大部分泥塑彩妆,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

麦积山石窟大约创建于十六国时期后秦,历经西秦、北魏、北周、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重修与扩建,遂成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因唐代开元22天水发生的大地震,中部山崖坍塌陷落,将山崖自然分为东崖和西崖两个部分。

麦积山石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洞窟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所处位置极其惊险,洞窟“密如蜂房”,栈道“凌空飞架”,层层相叠,其惊险陡峻世所罕见,形成一个宏伟壮观的立体建筑群,游人攀登上这些蜿蜒曲折的凌空栈道,不禁惊心动魄。古人曾这样称赞这些工程:“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窟;虽自人力,疑是神功。”附近群众中还流传着“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的谚语,可见当时开凿洞窟,修建栈道工程之艰巨与宏大。

麦积山洞窟多为佛殿式而无中心柱窟,明显带有地方特色。石窟群中最宏伟最壮丽的一座建筑是4窟上的七佛龛,又称“散花楼”,位于东崖三大佛上方最高处,距地高约70米,为麦积山规模最大,位置最高的石窟,也是最辉煌壮观的殿堂式大窟。窟高15米,宽31.7米,深13米。由于唐开元22年天水发生强烈地震,前廊六根列柱及顶部平基崩塌无存仅留两侧石柱。窟内原塑一佛二弟子六菩萨或一佛八菩萨像,历经唐、宋、元、明不断修缮,造像已非初始原貌。窟外上方的崖壁上,有薄肉塑伎乐飞天五组,每组飞天四身,飞天面部和四肢肌肉等裸露的部分为浮雕,其余衣纹、裙带及披巾等是彩绘。有的手执乐器演奏,有的手捧供物飞舞,自由自在地飞旋于鲜花与祥云的虚空之中。别出心裁,独具一格的表现形式不仅轻盈优美,增加了人物的流动感,也体现了作者卓越的智慧与丰富的想象力。

为何此窟称作散花楼?据说在此散花,佛给你好运和祝福。如果登上七佛阁前廊凭栏倚立,将五彩缤纷的花瓣撒向空中,你就会看到美丽的花瓣纷纷扬扬飘落而下,奇妙的是,顷刻之间,这些纸片又争先恐后地向上飞升,升至一定高度后才慢慢地向下散落,飘向四方。这一奇观,民间流行美丽传说。故事说的是七佛阅里的七尊大佛,当年佛阁建成后,曾邀佛祖来此讲经说法,赴会听法者云集上七佛阁之下。七佛阁里修行的二十八尊飞天,见此盛况,兴奋不已。为识别赴会者们对佛的信仰是否真诚,她从空中向地上的众生散花,如果他们心诚,飘落的花雨就会飞向天际;如果花瓣落在谁的肩上, 就说明他俗缘未断,红尘未了。结果,散落的飞花久久飞舞于空际,没有一瓣落下,证实前来听法的众僧,个个诚心敬佛。久而久之,人们习惯称上七佛阁为“散花楼”。

散花楼左侧是5窟,窟形是仿木构建筑崖阁式洞窟,前有窟廊,后凿一窟二龛,中窟塑一佛二弟子四菩萨,虽经后代重修,仍保持着随唐的造像风格。中窟外两侧各开一圆拱形大龛,每龛内各塑一佛二菩萨。菩萨花萝高冠,面目端庄秀丽,胸部半袒、双臂外露、肌肤丰腴,体形婀娜多姿,后人形象地“唐代的菩萨如宫娃”,具有“丰满圆润”的艺术风格。中龛外右侧塑一天王像,身穿铠甲,两眼圆睁,神情威严,脚采在一卧着的小牛犊背上,卧牛昂首屈膝,挣扎欲起,姿态极其生动,因此也将此窟称为“牛儿堂”。民间关于小牛的传说也十分动人,相传,牛儿堂的这尊天王,本该站在他脚下的莲台上。但在窟廊上静卧的小牛犊是一头神牛,它力大无比,要是吼叫一声,就会天崩地裂,山体塌,给众生带来无穷的灾难。牛犊的这种本性引起天王的注意与提防。一天,天王发现牛犊伸长脖子,抖动四啼欲起身活动一番。天王生怕牛犊的这一举动会给众生降下大祸,为保住山体便纵身一跃,双脚稳稳踏在牛背上,牛犊几番挣扎未能跃起,一场眼看要发生的灾难免除了。直到今天,天王还踏着这头神牛,似乎还不忘保护人们的安全。美丽的传说,反映人们对安宁、和平、幸福生活的希望与祈求。

“有龛皆是佛、无壁不飞天”这是对麦积山石窟的最好描述,但由于多雨潮湿,壁画大多剥落,但仍保留北朝时期的西方净土变、涅槃变、地狱变及睒子本生、萨陲那太子舍身饲虎等本生故事画尤其是飞天,多彩多姿更具特色,有泥塑、雕刻、绘画以及薄肉塑四种形式的飞天。虽然飞天的故乡在印度,但麦积山的飞天却是中文化共同孕育的艺术结晶,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神仙融合而成的中国文化的飞天。她没有翅膀,没有羽毛,她是借助云彩而不依靠云彩,只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的美丽少女,是中国古代艺术家最具天才的杰作。

总结麦积山石窟各时期的造型像和壁画特点:除早期作品外,从北魏塑像开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视的体态,都有和蔼可亲的面容,虽是天堂的神,却像世俗的人,成为人们美好愿望的化身。从塑像的体形和服饰看,也逐渐在摆脱外来艺术的影响,体现出汉民族的特点。具体来说北魏造像秀骨清俊,睿智的微笑,暗含着对恐怖现实的蔑视,对人生荣辱的淡忘和超脱世俗之后的潇洒与轻松;西魏、北周造像的温婉和淳厚,沉醉于对现实生活的追求和对佛国世界的向往;隋唐造像丰满细腻;宋代造像衣纹写实,面貌庄重。从麦积山各时代造像可窥见当时艺匠们突破佛教的清规戒律,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主要素材,加以艺术的夸张、想象、概括、提炼而创作出来的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宗教人物形象使人感觉佛国世界的可亲可爱,从而虔诚信奉。

鉴于时间的关系我的讲解就到此,一会到了景区我再给大家做详细介绍。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5e80569168884868662d607.html

《麦积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