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14-12-27 15:01:0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谈对当前国际形势及我国周边安全问题的理解

内容摘要:关于当前国际形势,主要围绕中美关系的演变谈我国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以及在现今形势下我国因崛起而面临的挑战。此外,中东局势也是不可忽视的。步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呈现出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的局面,并将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近期,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变数与新“乱子”有所增加,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

关键词:国际形势;中国;安全环境

正文:

一、当前国际形势分析

(一)从中美关系的演变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要正确把握国际形势,必须正确认识美国。中美关系在近些年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小布什当选之前,民主党执政的8年间特别是克林顿第一任时,中美关系磕磕碰碰,到克林顿第二任,中美关系走上了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我们叫“中美致力于建立建设性的政策合作伙伴关系”。2000年前后,中美关系趋于稳定,走上逐渐平稳的轨道。

小布什2001年上台后,大幅度调整美国政策,把中国定位为一个战略竞争对手,中美关系急剧动荡。20014月份发生了中美撞机事件,中美关系跌入低谷。2005年,在小布什就任4年之后,美国不得不正视中国崛起的事实,把中国定位为利益攸关方。

美国寻求中国的战略保证,至少有三层含义:一是美国已经接受中国崛起这样一个事实,而且基本接受中国崛起不挑战美国这样一种说法。中国的发展并不意味着美国的衰落,中国的得不一定是美国的失,中美是可以并行的,中美利益不一定是冲突的;二是美国希望中国在重大的国际问题上不和美国唱对台戏;三是美国希望中国继续走多元、开放、透明的道路。中国讲的改革开放、和平发展等美国是接受的,并且希望中国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还要更加透明、开放、多元。

89年来中美关系急剧演变的背后是中美力量的消长,一方面是美国进入了战略调整期,另一方面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处在一个强劲的崛起期,或者说中国处在一个空前的战略机遇期。

(二)中国崛起带来的冲击

随着中国经济地位迅速上升,日本东亚经济主导国的地位受到冲击。从发展趋势上看,似乎中国正在逐步确立自身在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日本对这一前景并不是欣然接受,而是试图延缓这一进程,或者通过与其他国家联合的方式,制约中国影响力的上升。这就在一定时期内增大了双方发生摩擦的可能性。类似的情况,也在中印关系、中韩关系等双边关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

美国在东亚地区,存在着一个同盟体系。中国周边的日本、韩国,都是美国的盟国。此外,美国与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印度等保持着紧密的安全合作关系。特别是日美同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针对中国的。美国的战略是维持在全球事务中的领导地位,并试图排除任何一个大国对美国领导地位可能发起的挑战。因此,近来美国的战略东移,试图牵制中国崛起的意图更加明显。

不过,中国的周边环境也存在一些有利因素,首先是中国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力逐渐增大。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额巨大,是许多周边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同时,中国在周边国家的投资也在迅速增长。周边国家对中国经济影响力的扩大,持一种多少有些矛盾的心态,一方面欢迎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经济机会;另一方面,也有一些防范心理,担心从经济上受制于中国。但不管怎么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关系,是双边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稳定因素。

其次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战略意图的认知。随着中国的发展,很多周边国家对“中国威胁”感到焦虑。对此,中国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理念和政策举措来缓解这方面的焦虑,包括新安全观、和平崛起、负责任大国、建立一系列伙伴关系、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与和谐周边等等。此外,中国积极参与与周边国家的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积极推动地区机制的建立和发展。中国与邻国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也在不断加深。

(三)中东仍将长期成为热点地区

中东局势的发展关乎我们的战略利益。中国的战略机遇期是2001年“9·11”事件之后提出来的,和中东直接相关。中国在中东有重点经贸利益。中国是石油进口大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需要进口的石油越来越多。现在我国石油进口来源国基本上集中在中东,最大的石油进口来源国是沙特阿拉伯,伊朗排在第二、第三的位置。中东也是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特别是机电产品市场,经贸利益非常大。据说伊朗是中国最大的成套设备出口地。此外,中国西北地区很大的面积是穆斯林聚居区,他们信仰伊斯兰教,而伊斯兰教的核心地区、圣地都在中东地区,中东对中国的重要性是越来越大。

中东是一个双重性的十字路口。一方面是地理位置上的。中东有非常古老的民族,之所以中东持续动荡,就是因为这个地区太复杂了。二是奥斯曼帝国的历史包袱。100多年前,大清帝国和奥斯曼帝国,这两个帝国分别被称为东亚病夫和西亚病夫。三是石油。石油主要集中在波斯湾特别是波斯湾顶端非常狭窄的地方,世界五个石油储量最大的国家都集中在这里。四是阿以矛盾。阿拉伯和以色列的矛盾已经一个世纪多了,而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现在的中东局势更复杂了,这些极端政权和当地极端势力之间也有一个默契,就是不要在中东地区搞动荡。在中东主要是阿以冲突,其内部相对来讲还是有序的。

伊拉克战争把伊拉克政权结构给颠覆了。伊朗发展核就是要谋求发展核武器,这是显而易见的。伊朗发展核武器出于两个需要,一是安全需要,主要是针对来自美国的威胁。二是大国需要。伊朗大国心态非常强烈,因为他曾是波斯帝国,号称世界第五大军事强国。而要想让美国在安全上不威胁伊朗,并且承认伊朗的地区影响和大国地位都是不太可能的。

中东现在最受人瞩目的是三个危机:一是阿以危机;二是伊拉克危机,美国打完伊拉克战争以后,伊拉克始终稳定不下来;三是伊朗核危机,这个危机也是长期存在的,涉及到伊朗和美国的关系问题。

2、中国的安全环境

中国作为邻国最多国家、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下面我就《形势与政策》课上所学内容结合自己平时的关注谈谈我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认识。

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恐怖主义、宗教权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领土纠纷、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近期,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变数与新“乱子”有所增加,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等。具体的周边安全环境可大致概括如下:

首先,南亚方向酝酿重大变局。一是反恐出现反复,自基地组织首领拉丹被击毙之后,美国继续无视巴基斯坦主权,一再派无人机对巴实施“越境打恐”,而巴基斯坦塔利班为给拉丹报仇,也一再拿巴“出气”,频繁制造恐怖爆炸,致使巴安全形势不断恶化;二是阿富汗战局出现“拐点”,美国已与塔利班武装展开和谈,奥巴马总统于2011年正式宣布从阿富汗撤军,阿问题“政治解决”前景显现。

其次,东南亚方向陆海皆不平静。陆上缅甸政府军与克钦族武装在中缅边境附近交火,产生新的难民;海上“南海风云”再起、逆流汹涌。越南与菲律宾自不量力、寻衅滋事、竞相对中国发难。2012410日菲律宾在我国南海黄岩岛挑起事端,抓捕了12艘中国渔船上的中国渔民,2013326日菲律宾又单方面将南海争端提交国际海洋法法庭,美国等“域外大国”趁机介入、企图从中渔利。

再有,中美日三角出现新的互动。美、日于20116月举行“2+2”会议,明确新的“共同战略目标”,针对南海问题强调“遵循国际准则”、“航行自由”与“海洋安全”,无理要求中国“停止对他国船只采取妨碍行为”;中美关系方面,中美首次“亚太事务磋商”于2011625日在夏威夷举行,中美“高手过招”,彼此在亚太地区的“竞合博弈”逐步展开。

面对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中国应加快谋划“大周边战略”,区分陆地与海洋的不同情况,统筹各大地缘方向,针对地区热点,创新运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韬武略”,破解美国的“巧实力”及个别邻国的“小伎俩”。

在南海问题与南沙争端上,对内对外都要讲清楚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完整含义,和平发展绝不排除为捍卫自身正当利益的自卫反击,应让周边个别国家尽早“清醒”过来,打掉其幻想与错觉,以免其日后因挑衅中国被惩罚而“后悔莫及”。与此同时加快“硬实力”建设,重点提升海空远程防卫打击能力。

此外,应正视中国与东盟一些国家在南海存在的安全利益冲突。中国与邻国之间经济利益基本吻合,但安全利益则存在冲突(领土与海洋权益争端等),这些邻国因而“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在安全上利用美国“制约”中国。经济是中国的优势与“强项”,安全则是中国的劣势与“短板”,应将经济与安全联系起来,以经济手段来促进安全合作或抑制安全冲突,包括对侵犯中国权益的国家实施经济制裁、相关制裁应准确打到对方的“痛处”与要害。

针对外界对南海问题的炒作与曲解,宜适时明确界定中国在南海的维权“底线”。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参考书目:

[1]黄其淮.9·11”事件后的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J].东南亚研究,2004(05).

[2]赵来文,卢德焕,郑岩.朝鲜半岛统一问题及对中国的影响[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02).

[3]马伟涛,韩玉贵.后冷战时代中日关于朝鲜半岛安全政策的比较[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

[4]金玲,王衡.朝核危机的安全困境与中国国家利益[J].长白学刊,2004(05).

[5]张海珍.冷战后美国的东北亚区域战略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6]王传剑.美日同盟与冷战后日本的朝鲜半岛政策[J].当代亚太,2005(09).

[7]贺曙敏,庞东梅.试析冷战后美朝的安全困境[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3).

[8]杨绪盟.朝鲜半岛危机与中美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4.

[9]鞠海龙.中国走向海洋“双区双点”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4.

[10]苏俊燮.冷战以来朝鲜半岛局势的演变与驻韩美军的未来[D].复旦大学,2004.

[11]李华.朝鲜半岛安全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5.

[12]张勉励.浅析冷战结束前后的中国睦邻外交[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

[13]周邦民.美国在中国周边煽风点火意欲何为[N].世界报,2010.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5e233ee02d276a201292e45.html

《形势与政策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