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出花园的文化评述

发布时间:2020-05-25 18:22: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xx传统习俗出花园

xx语言文化学院004xx

潮汕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风格独特,生活在潮汕大地的人民,深受它的陶冶。潮汕文化博大精深,既有给人以味觉享受的潮汕美食、潮汕工夫茶,也有给人以视觉享受的潮汕英歌舞及潮语小品,又有给人以听觉享受的潮剧和潮语歌曲,还有各种从古代流传至今的风俗习惯如拜老爷等。而说到潮汕传统文化习俗,除了众人熟知的拜老爷习俗外,潮汕出花园作为潮汕人为孩子告别童年举行的成人礼俗,也是潮汕文化传统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出花园是广东潮汕地区一种特有的汉族传统成人礼俗。民俗认为未曾成年的孩子一直是生活在花园里的,孩子长到十五岁(虚岁),父母和外公外婆就得择日,为孩子举行出花园仪式。这表示孩子已经长大,可以走出园,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出花园一般是在每年的农历三、五、七月尤以七月初七乞巧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为多。

出花园这一天,孩子要穿外公婆新缝的新衣,脚着外公婆新送的红木屐,要显得潇洒成熟。清早,孩子的父母便把先准备好的猪内脏,包括猪肠、肚、肝、肾、心,猪内脏煮熟后,下点糖,每样都让孩子吃一点。其寓意就是十五岁了,人必须更新内脏,抛弃肮脏的东西。早餐还有一只公鸡,出花园者要鸡头。并且,用餐时出花园者坐上正位,鸡头朝着他(她),由出花园者自吃,鸡头便成了他(她)的专利。其意义是,长大后能出人头地,兴旺发达。

接着是拜公婆,潮汕人认为,小于十五岁的孩子是生活在花园里的,由一对称为公婆母的神灵庇护着,孩子能不能长大成人,全靠这对神灵的恩赐,所以潮汕人对于祭拜公婆母向来很重视。生活在花园里的小孩子每年七月七要祭拜公婆母,以祈求健康成长;而出了花园的孩子已经不再在公婆母的掌控之中了,以后的七月七将不再祭拜公婆母了。

孩子出花园这天中午,家人还要备办丰盛的午餐并宴请亲戚好友,席间,家人、亲人向孩子祝愿,赠寄美好的愿望。午餐有鱼肉、鸡蛋,共十二道菜。青菜以厚合、青蒜、芹菜等为主,其意是吃了厚合,出花园后处处合想;青蒜,长大后能算会除,聪敏伶俐;芹,是终身勤劳。宴席上出花园者举箸之后,别人才可以吃东西,每一种食物都是这样。

出花园习俗,潮汕各地也略有不同。潮安县要用12样鲜花泡水给出花园者沐浴;要换新衣,穿红木屐,围新肚兜(肚兜里藏桂圆和顺治钱);当日要躲在房子里,不能出来见天,如果遇特殊情况要出来(比如要上学),一定要戴竹笠或帽子遮头。饶平县用榕树枝、竹枝、石榴花、桃树枝、状元竹、青草各一对合并十二样花草泡水给出花园者沐浴。有些地方女孩出花园改换吃母鸭头,表示将来能生儿育女。而在揭阳,出花园这天,孩子不能跑太远的地方,甚至不能过桥。这一天,孩子只管玩、吃,不用做任何家务活,最后一次由父母宠着。为图个好兆头,孩子说的话,提出的要求,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一般都不会被拒绝。

其实,出花园中的许多习俗仪式是有历史渊源和传说记载的。比如吃公鸡头和穿红木屐的习俗,传说来源于明嘉靖年间潮州状元林大钦。传说林大钦少时读书,买不起红鞋,便穿红木屐。一天,他放学回家,见有老者抱着一只公鸡蹲在地上,旁边还有一对红联纸,一张没有字,一张写着:

雄鸡头上髻。老者要求路过者应对,对得上可得这只公鸡,对不上者仅赔他一页对联纸。林大钦站了一阵,对曰:

牝羊颔下须。老者称赞他对得好,并将公鸡送他。回到家里,林大钦父亲将公鸡宰了,煮熟后砍了个鸡头奖励大钦,以示独占鳌头之意。后来,大钦果然得中状元,名扬天下。潮汕人认为这是个好兆头,在孩子入学时就给买双红木屐,给他抱大公鸡,孩子出花园时就给吃鸡头。

出花园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具有庄严深刻的涵义。当这一天过了之后,孩子就算已经成长了,走出了花园之门,跳出花园之墙,面临的就是外面更繁杂的世界,踏上人生新一征程。

出花园这一习俗,展现了中国传统的地方文化。从古代的成人礼沿袭至今,历史悠久,也已经是相当的少见。当然,潮汕地区的孩子现今也越来越少举行这样一种繁多复杂的形式,即使是有,它的内容也有了相对的简化,然而它代表着一个地方的一种文化,是潮汕人民世代流传下来的习俗仪式。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5a79c05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2f.html

《潮汕出花园的文化评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