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的小艇实录及评析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威尼斯的小艇》课堂实录及反思

执教:卫广周 班级:南街学校五三班 实录及评析:琚卫锋 师:以和学生谈旅游导入。
师:好,那我们下面看大屏幕,来一个名胜竞猜,看谁能猜正确。
生:进行名胜竞猜。学生集体回答时有唱答案的现象,经老师提醒以后学生改了过来。【这种做法是许多老师都经常使用的,本人就曾用过,效果很好,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然是竞猜答案就不能让学生知道答案,我注意到当图片出示的时候,景观的名字有的是随着出现的,这样学生就失去猜的兴趣了。要注意细节。】
师:咱们这节课就学习一篇与威尼斯有关的课文叫—— 生:《威尼斯的小艇》。
师:老师写课题的时候,同学们一起跟着写,行吗? 生:行。
(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有于永正老师的风范。】
师:(老师写到“艇”字的时候停下来。)艇字的舟字旁怎样写?大家给我说笔顺,我来写。(学生说笔顺,老师写,当写到舟字旁的第五笔时,有的学生说是横,有的学生说是提)。
师:到底是横还是提,大家看看书。(学生看书后,多数学生说是提,仍有学生说是横。)
师:咱们书中的印刷体看得不是很清楚,应该是提。而且这个提超不超边横折钩这个竖? 生:没有
(当写到第七笔的时候,学生认为的笔画是横折折撇。老师最后提醒学生应该是先写撇。)【“艇”字是书写的难点,老师很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字来指导书写,有眼光!很注意书写的细节,对学生正确书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每个易错字都能这样认真指导,学生就不会写错字了。】 师:来,再来齐读一遍课题。(生齐读)
师:接下来,我想挑一个同学读一读,看谁的声音最美。(挑学生读。) 师:接下来同学们看着课题能提出问题吗?


(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
师:这么多同学都能提出问题,真了不起!那位满头大汗的男生。 生:威尼斯的样子。
师:是提问题,要问个问题。你把你刚才说的话变成问题就可以了。 生: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样子的?(师板书:样子?) 师:同老师想的问题是一样的,你是老师的知己。 (老师接着挑学生回答。)
生:威尼斯的小艇有什么作用?(师板书:作用?) 师:这个问题更进一层了。 生:威尼斯的小艇有什么特点?
师:我们把它归结为写“样子”这一类吧!样子里边有什么特点,行吗? 生:船夫的技术高超吗?

师:我再给你加一点:船夫驾驶——
(生接:小艇的技术高超吗?)【对课题质疑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提高阅读效率。做法很值得学习。教师在这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对学生的提问进行归纳、归类,防止学生的问题散、乱。】
师:同学们,你们要比我们那里的学生聪明,你们提的问题都比他们提的有价值,而且提的特别好。那么接下来,这些问题先放到这,咱们第一遍读课文,要做到哪些要求? 生一:要一字一句地读。 师:要一字一句地读,是吧? 生二:要标上自然段。
师:那我们接下来以三人为一个小组,每人读一个或几个自然段,把课文轮流读一遍。【对于初读,我们常用的方法是让学生自读。可卫老师却让学生小组轮流读,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吗?这个问题我们在议课时也提了出来。卫老师的回答是:自读时即使出现了问题自己也并不一定能够发现,而轮流读就可以了。如果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效率是不是会更高些?】 (学生读课文,老师行间巡视)
师:我发现咱们班的同学们还有一个优点,我在下边转的时候有一个同学问我一个字的读音,那下边呢,我把这个字找给大家,看一下谁能回答。是在153页第五自然段:商人什么了大包的货物?(多数学生认为读二声。)

师:你们查查字典,看到底是一声还是二声?
(学生查字典后老师挑学生回答)【卫老师让学生查字典根据意思选读音的做法很好。按我平时的做法,直接告诉学生在这里读什么就行了。可学生记忆不深刻。而在查、比的过程中,学生记忆会比较深刻。如果卫老师在这里让学生多读两遍,再强化一下,下面也许就不会再出错了。】
生:读二声。读二声的时候它的意思是:两层的衣物,夹裤,夹被。师:那放在课文中能解释通顺吗?商人啥了大包的货物?(生有说二声的,也有说一声的。)
师:那咱们看看咱们穿的衣服里有没有两层衣物的?(老师观察后发现学生没有穿这个夹衣的。)咱们夏天穿的衣服大多都是一层,咱们这里,咱们到秋天时穿的校服,有的校服外边有一层——,(生接:里边也有一层。)像这样的衣服叫夹衣,“夹”读二声的时候指的是这样一个意思。那么文中什么了大包的货物?(生大多还是读二声。) 师:是商人穿了两层的衣服吗? 生:不是。应该读一声。 师:为什么? 生读字典中的意思。
师:把书或字典当作货物,学着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
大家来把这句话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确。(生读。)
师:在这之前,还有一位同学问我,是在154页第六自然段的第三行,传来一片什么笑?(生齐读出“哗”的正确读音。)对,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这“哗”还可以组什么词?(生:喧哗)好,我们把这句话读一下,要注意把读准确。(学生读)(读完后老师让学生在书上标出哗的声调。)
师:(点课件,出示了威尼斯的介绍,实际上这里对威尼斯的介绍应该放在欣赏完威尼斯的照片之后就进行,但当时老师把忘了,所以放在这儿介绍了。)这里是对威尼斯的介绍,自己读一读。(学生读) 师:读过之后,你觉得威尼斯是个什么样的城市? 生一:小岛非常多的城市。 生二:水上世界。 生三:桥很多。 生四:旅游胜地。

生五:空气新鲜的地方,因为没有汽车,很环保。 师:你真热爱环境啊!
生六:威尼斯就好像人间仙境一样。
师:那我们下边就到威尼斯这个人间仙境的地方去看一看。【斜字体部分放在出示课题质疑之后更合理。】刚才读过之后,还有一些生字要求大家认一认的。大家自己先试着读一遍。(学生读。)
师:声音太动听了,接下来谁愿意自己站起来读一读,单独站起来读一读,不敢挑战吗?(很少的人愿意起来读那这样,大家做个准备,咱们三个人轮流读一下。(学生三人一小组读。)好,现在谁敢了?(有很多学生举起了手。)现在举手的人多了。(挑一生读,学生把“交叉”读错了,老师让其连读三遍。) 师:(又挑生读)声音动听,还读得正确。【蓝字标出的这部分我觉得应该和前面多音字的学习连起来,这样才有整体感。理解内容的环节也能够很好地衔接。】这个我觉得大多数同学都读会了,那么接下来我们来处理我们提出的问题吧?看看小艇的样子是什么样的。那同学们看看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是写小艇的样子的?(生:第二自然段)
师:谁愿意站起来给大家读第二自然段。(一生读。) 师:声音多洪亮啊,我只看见咱们班同学的优点了。 (再挑生读)。
师:我发现那位同学在读的时候,其他同学都是在侧耳倾听,多好的学习习惯啊!那么接下来,我不让你读了,你发现一下,在这个自然段中讲了小艇的哪些特点?

生: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
师:板书“又窄又深”(让学生跟自己一起书写,提醒学生写好 “窄”字)“又窄又深”这是它的特点。而且这里还运用了一个比喻,叫什么呀?(生:有点像独木舟)[这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有很多人争论?但我认为比较可靠的说法还是一面的说法:http://www.pep.com.cn/xiaoyu/jiaoshi/tbjx/xy_jcdy/xydy5/201008/t20100818_663773.htm
师:(边板书边问)什么叫“有点像”?(生:像)意思也是“像” 师:有点像—— 生:独木舟。

师:板书“独木舟”,问:老师产生了一个问题,你们能猜到是什么吗?(生小声猜测:什么是独木舟)。
师:这个独木舟老师不理解,你们知道吗? 生一:一个人驾驶的小船。 师:对了,独木舟就是很小的船。 生二:特别小,还是用竹子做的。 师:你说的可能是竹筏吧!
师:咱们根据它的名字来猜测一下。【当学生回答偏离正确答案时教师能够及时引导,但是还应该再明确一些,如根据字意去想。】
生三:用木头做的非常小的舟。师:越来越接近正确答案了。师:接着看小艇的第二个特点。
(一生读描写小艇第三个特点的句子。)
师:你们读这个句子,看能不能读出特点来。生:读“轻快灵活”(没有读出感觉来。)
师:不够轻快,再读。 生:再读,效果好了些。
师:(板书“仿佛、水蛇”),老师在板书水蛇的时候,又想到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是什么吗?【这里老师如果问:水蛇有什么特点呢?它和小艇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呢?就不会出现下面学生说水蛇是两栖动物后教师无从回答的现象。】
生:水蛇是什么?
生一:水蛇就是生活在水里面,它不能上岸,如果一上岸,它就不能呼吸。 接着又有两位同学介绍水蛇。
师:咱们来学一学,如果把你的胳膊当作水蛇的话,怎么游啊?【做作来理解更直观形象,也是学生很喜欢的方法。赞!】 (学生做动作,表示出轻松灵活) 师:还有特点吗?
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 (师板书:向上翘 新月)
师:你们做个动作表示向上翘,让老师看看。(学生做动作) 什么是新月呢?


生一:小小的月亮。
生二:非常地亮,像新的一样。 生三:刚出来的月亮,非常地亮。
师:(画个圆圆的十五的月亮)这个比喻还恰当不恰当? 生:不恰当
师:可见“新月”不是非常亮的,像新的一样的月亮。 生:弯弯的月亮。
(师介绍新月在文中的意思)【关于“新月”这个比喻的处理,依以往的经验,让学生一画,就立刻明白了,不必画个圆的再画个弯的,绕个大弯子。】
【上面环节教师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抓住比喻理解小艇的三个特点,同时渗透一些写作知识。亮点是写作训练点抓得很独特。但也出现了比较散乱的感觉。
我对这一节的设计:
1、小艇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
2、交流:窄、深、轻快灵活。一定表扬那些能找够出三个特点的同学,说明他们的思维更全面。
3、创设情景:小马虎读课文: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仿佛田沟里的水蛇,行动轻快灵活,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调换顺序,体会比喻要抓特点事间的联系。你认为还可以用什么比喻?师生共读。】
师:你看作者多么会写啊!他用一些比喻句把小艇的特点写得特别形象。人家写得这么好,我现在先不让你写,看咱们能不能读好。 生:能 (生一读)
师:老师觉得你把“新月”读得特别好,把新月那种弯弯的样子读了出来,那么你能把这个又窄又深的特点读出来吗? (生一读,读得不是很好) 师:他读得还不够窄不够深。 (生二读,比上一位同学读得好。)
师:下边咱们集体来一下,加上动作来读一读,能加上动作要加上动作,集体来做一下。(生齐读)
师范读引导学生读好“又窄又深”“轻快灵活”。
师:大家读好了,我这里又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个“仿佛”是什么意思?

生:像,好像
师:我把仿佛改成“好像”可不可以? 生一:不可以,改以后语句不通顺。 师读后告诉同学们应该是通顺的。 师:我们整体读以后就会马上想到答案了。
生:“仿佛”和“好像”的意思不相同。 “仿佛”是“像,像极了”,而“好像”是表示猜测。
师:大家说,好像在这里是不是表示猜测呀? (生有的认为是表示猜测,有的认为不是)
师:“好像”有的时候是表示猜测的意思,但是在这里,它与仿佛的意思就相近,“仿佛田沟里的水蛇”,就是“好像田沟里的水蛇”。咱们在平时的时候有的时候比喻句不也说:天上的月亮好像一个大玉盘。(接下来的一句话,自己在录像中听不清声音了,这是自己说话存在的的一个重大缺陷。)在这,老师也想告诉大家,在这“好像”也是和“仿佛”的意思是一样的,那么究竟在哪呢?我给大家提示一下。
师:(在大屏幕上圈出几个“像”字。)如果你再整个读一读,你会发现什么?如果这样写的话,给人一种什么感觉?【卫老师这里对教材的处理很有新意,抓住几个同意词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富有变化,对写作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写作训练点抓得很独特,显示出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利用能力。赞!】 生一:变成了排比句。 生二:没有新意。 师:为什么没有新意呢? 生二:都是“像”。 生三:觉得非常贫乏。 生四:不新鲜。
师:我觉得就是这个意思,你想:如果让你一天三顿吃米饭,你什么感觉?【卫老师这个比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很亲切,生动形象又准确,让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连用三个“像”字的不恰当,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而富有变化。赞!】 生:吃腻了。

师:如果都是这么多的“像”,就没有变化,就是大家说的没有新意。你看,同样一个意思,作者用了不同的词把它表达了出来,这样我们读起来就显得生动有变化。现在我们看一下第四自然段,有同样的用法,同样是表示船的速度快的,但用的语言却不一样。你们在第四自然段中找一找,哪些句子是表示船快的?【从下段教学可以看出这是对上一节写作训练的深入。想起常老师曾经教导过的一句话:好的教学设计要用到极致,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广周老师无疑是很明白这句话的含义的。】 (学生在书上划,老师巡视。) (学生站起来都说出了正确的答案。)
师:同样一个意思,作者用了不同的语言来描述,这样使咱们的句子比较生动,富有变化。同学们以后能不能学习他的这种写法呀? 生:能。
师:我们以后写作文的时候,要学习作者的这种写法。同学们,刚才大家答应能了,那我想让大家看一种景物,学着试试用作者这种方法不重复一些词语,然后再运用上一些修辞手法来写一种景物。是什么景物呢? 师:(课件出示瀑布图片。)这是什么? 生:瀑布。
师:你们能想起一些比喻吗?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你们还能想到它像什么? 生一:像箭。
师:你为什么把瀑布比作箭呢?
生一:它的速度非常快,而且头有点儿尖。
师:他抓住了瀑布的特点。一是速度——(生:快)。二是有的水流前边——(生:尖)人家把它比作箭,很好。在这句话中有瀑布的特点,有比喻的修辞。 生二:急躁的小孩。
师:你为什么把它比作急躁的小孩? 生二:因为瀑布流的速度非常快。
师:像一位急躁的孩子一样,是吗?太了不起了,同学们,我都没有想到。 生三:像一群受惊的野马。
师:为什么把它比作一群受惊的野马?

生:因为瀑布的水流下降的速度非常快,而且气势也非常大。 生:像个剪不断的布。
师:是呀,像个剪不断的白布。那么咱们再从声音方面想出一些比喻句,从那么高的地方下来。还有谁没有发言的? 生:像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师:伟大的比喻句。
生:像很多汽车在按喇叭。【此处应该正确引导一下。】 生:像咆哮一样。 师:像一群什么在咆哮? 生:狮子
师:对,就像一群狮子在咆哮。【因为有前面的铺垫,学生此时的发言非常精彩。如果能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会更好。】
师:咱们不能一个一个挑同学们来说,那咱们下边呢写一下,不论多少都行。如果用上了几个比喻的修辞,比喻词可不要重复啊。你要是能写出来,你就是马克吐温了,伟大的作家。大家开始吧! (学生写话,老师巡视指导。)
师:如果附近几个同学都写完了,临近的几个人交流一下。 (写完的学生交流。)
师:大家说,这个小艇这么好,下一节课的时候,我们就该干啥了?我们就可乘着小艇去体验体验船夫的驾驶技术了。
(师生问好下课。)【如果渗透先总后分这种段式结构的写作方法,学生写出的话就不会散。】
卫锋总评:
广周老师的课,给人的感觉是真实、朴实,有个性。
说它真实这是节没有丝毫作秀成分的课,平时该怎样上就怎样上,读错了就一起探讨,有问题就一同去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把每节家常课都上得像优质课,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
说它朴实是因为卫老师的设计初看似乎并不引人注意,但是细细琢磨,里面却蕴含了卫老师的精巧设计,他对教材的处理特别有特点,尤其是渗透写作训练的着眼点与众不同,这是一种大道至简的最高境界。所以说这是节有个性的课。

不当之处,敬请卫老师批评指导。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4ba5a185a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61.html

《威尼斯的小艇实录及评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