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简史

发布时间:2012-02-23 22:28:2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基辅罗斯(9-12世纪初)

    公元9世纪,东斯拉夫人在第聂伯河中游建立了早期的国家,取名为基辅罗斯基辅罗斯团结了东斯拉夫及非斯拉夫的若干部落,逐渐壮大。这些部落在政治上的联合,促成了他们的整合。基辅罗斯存在了300余年(9-12世纪)。在基辅罗斯形成了统一的古罗斯部族。

    公元988-989年,弗拉基米尔·斯维亚托斯拉维奇大公把希腊正教定为国教。这一重大的决策遭到人民和多神教祭司们的竭力反对,但对国家、封建制度,及其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形成影响颇大。

    根据编年史记载,瓦兰部落统领留里克应伊尔门湖的斯拉夫人邀请,偕其兄弟西涅乌斯和特鲁沃尔同来诺夫哥罗德任大公。他是俄罗斯第一个王朝留里克王朝的奠基人。留里克王朝先后有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大公、莫斯科大公以及俄国沙皇(9世纪末一16世纪),该王朝的末代沙皇为费多尔·伊万诺维奇。

    基辅罗斯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国家,地理位置极其重要。12世纪初以前,罗斯指基辅罗斯的疆域。

    1132年,基辅罗斯陷人封建割据,分裂为莫斯科公国、基辅公国、诺夫哥罗德等十几个小公国。

12世纪中叶,政治、文化生活的中心开始从基辅北移至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尔大公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约1111-1174)在这里起了关键性作用。

    12世纪始,在俄罗斯大地上先后建立了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利公国、诺夫哥罗德封建共和国等。

    12-13世纪的罗斯指古罗斯各领地和公国。从13世纪起,相继出现了白俄罗斯、小俄罗斯等名称。以后,罗斯固定指古代罗斯国家的东北部,后来的“俄罗斯”是从罗斯这个概念衍生出来的(详见“俄罗斯民族的形成及其性格特征”)。

二、蒙古鞑靼人统治时期(1243-1480

    1237-1238年间,成吉思汗之孙拔都率领蒙古鞑靼人军队大举进犯罗斯,莫斯科、梁赞、苏兹达利、弗拉基米尔、特维尔等城市在他们的猛攻之下相继陷落。1240年秋,基辅沦陷0 1240715日,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大公率领的罗斯军队在涅瓦河击溃了瑞典军队,保证了罗斯与瑞典的边境在蒙古鞑靼人人侵时的安全,史称这场战争为涅瓦河激战。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也因指挥英明、晓勇善战而得“涅夫斯基,”(意为“涅瓦河的”)的美名。124245日,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率部同日耳曼的十字军骑士在楚德湖的冰上激战,全歼敌人,从此“冰上大战”名垂史册。罗斯的大军击退了瑞典和德国的人侵,但不敌蒙古鞑靼人的铁骑。1242年,以拔都为首的蒙古鞑靼人征服了罗斯各公国,建立了金帐汗国(Золотая Орда)

    蒙古鞑靼人统治罗斯长达240年之久。俄罗斯人虽几经反抗,但都不敌外族人侵者。频仍的战乱使东欧平原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土地荒芜。

三、莫斯科公国塑吐卫里兰乙

    1147年,弗拉基米尔大公尤里·多尔戈鲁基为莫斯科城奠基。在蒙古鞑靼人统治时期,远离蒙古统治中心的莫斯科公国偏压安一隅,又得交通和商业之利,遂逐渐强盛起来,成为东北罗斯的墓中心和反抗蒙古鞑靼人的中流低柱。从14世纪始,它逐一兼并其性他公国。1380年夏末,莫斯科公国的德米特里率军南下,与金帐汗国的可汗马马伊在顿河附近的库利科沃决战。这场血战以俄罗食斯军队取得胜利而告终。从此库利科沃会战和这场大战的指挥者产德米特里·顿斯科伊(意为“顿河的”)大公的名字载人了俄罗斯史册。

    1462年起,伊凡三世成为莫斯科大公。1480年夏季,金帐汗国阿赫马特汗因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拒绝纳贡而举兵讨伐莫斯科公国。两军在莫斯科公国的边境乌格拉河驻军对垒,最后阿赫马特决定撤军,伊凡三世未损一兵一卒,不战而胜,终于彻底挣脱了蒙古鞑靼人的侄桔。此役史称“乌格拉河对峙”。莫斯科公国在推翻外来统治之后,接连吞并其他公国(包括普季夫利、切尔尼戈夫、库尔斯克等)。伊凡三世借诺夫哥罗德与天主教结盟为由向反莫斯科公国联盟宣战。此时作为首都的莫斯科的居民已逾10万。从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莫斯科大公国又兼并了原古罗斯国领土上各封建公国(雅拉斯拉夫、诺夫哥罗德、特维尔、梁赞等),建立了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的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伊凡三世因此获翻全罗斯”大公的尊称。据史籍记载,15世纪末.出现了新的国家名称Русь。从此以后,“Российский”表示国家所属的,“Росский”表示当时的部族所属的。伊凡三世在位近43年,莫斯科公国的版图扩大了4倍。

    1505年,伊凡三世之子瓦西里三世继位,继续奉行扩张政策。1533年,伊凡四世(即伊凡雷帝)即位,继承“全罗斯”大公之称,是年三岁,由母后摄政。1547年亲政,自封“沙皇”,成为俄罗斯第一个沙皇(沙皇是1547-1721年间俄罗斯国君的正式称号,“沙”由罗马皇帝的头衔拉丁文“恺撒”一词转音而来)。伊凡雷帝为对付图谋叛变的封建主,在1565-1572年间实行沙皇特辖制,大肆镇压图谋不轨者并没收他们的土地,同时建立沙皇特辖区,在那里驻扎军队并设国家机关。16世纪中叶,沙皇征服了伏尔加河中下游流域(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伊凡雷帝统治罗斯达51年之久,在此期间,他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专制制度,对外拓展疆域,扩大版图,改国名“罗斯”为“俄罗斯”。1581年,以叶尔马克为首的哥萨克队伍开始越过乌拉尔山脉,向东开拓。1639年,他率部已达西伯利亚东部的鄂霍茨克海岸,同时进人我国的黑龙江流域。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使沙俄在西伯利亚东部南下的势头受阻,转而开始北上。18世纪初,沙俄跨越白令海峡登上北美大陆。克柳切夫斯基指出:“在我们这里,随着领土的扩大与人民外部力量的壮大,人民的内部自由却在不断缩小。”

    1584年,伊凡雷帝去世,他八岁的皇太子德米特里在乌格利奇市遇害。1598年,外戚贵族波利斯·戈东诺夫乘机篡权,自封沙皇。这意味着统治罗斯700余年的留里克王朝寿终正寝。

    1605年,戈东诺夫碎死,俄罗斯进人史称的“混乱时代”(16世纪末一17世纪初)。是年,伪德米特里一世偕越为皇。1601年,他在波兰自称是伊凡雷帝之子德米特里,1604年率波兰-泣陶宛军队越过罗斯边境,得到市民、哥萨克和农民的拥戴而自立为皇,后被贵族所杀。1607年,又有一人自称是死里逃生的德米特里一世,再次偕越为皇,这就是伪德米特里二世。他于1608-1609年间在莫斯科附近修筑图希诺营寨,妄图从此地出发去攻打首都,但遭失败。之后,他逃到卡卢加并在那里被杀。他在俄国历史上以“图希诺贼”的称号遗臭万年。

    1612年,下诺夫哥罗德的工商居民米宁和公爵波扎尔斯基率领民兵把波兰侵略军赶出莫斯科,“混乱时代”才告结束。

    1613年,俄国的一个贵族家族,安德烈·科贝拉的后裔,米哈伊尔·费多罗维奇·罗曼诺夫受到贵族的拥戴被选为沙皇,执政30余年。由他开始的俄罗斯第二个王朝罗曼诺夫王朝统治俄国近300年。它的末代皇帝是尼古拉二世,被1917年的二月革命所推翻。

    17世纪中叶,沙皇阿列克赛·米哈伊洛维奇在位时,俄国牧首尼康进行宗教改革,引起教会的分裂。他提出“教权高于皇权”,企图插手国家的内外事务,结果同沙皇决裂,后被教会会议免去牧首之职,遭流放。

    16-17世纪,俄罗斯国家成为多民族国家: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各族先后被兼并。

    17-18世纪,囚封建农奴制度剥削的加剧.俄罗斯大地上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其中最有影响的当推1606-1607年伊凡.博洛特尼科夫领导的农民起义和1670-1671年斯捷潘·拉辛的率众举事。

    17世纪初,俄罗斯打败了波兰一立陶宛和瑞典的进犯。

    17世纪中叶,乌克兰遭俄罗斯的兼并。

四、俄罗斯帝国(1912-1917)

    彼得一世(1672-1725),史称彼得大帝,于1682年(是年十岁)即位,1689年亲政.1721年,定国号为“俄罗斯帝国”,简称俄国,也称沙俄帝国。俄罗斯帝国是实行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сословный строй)的多民族国家。彼得大帝弃沙皇的称号,自称皇帝,成为俄罗斯第一个皇帝。在他执政时期采取了许多重大的改革措施:设立参政院、主管各个部门的院(代替原来的衙门)及国家高级监察和侦察机构等。他下令让教会隶属国家管辖。他把全国划分为省;学习并引进西欧国家的先进技术以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在工商业方面,实行重商政策,开办手工工场、造船厂、冶金工厂、矿业,建造码头,开凿运河等。他缔造了海军和正规陆军,亲自率领大军南征北战。他巩固了贵族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在他的倡议下,俄国大兴办学之风,建立了科学院,推广市民体字母(гражданмкий шрифт)。他的改革甚至涉及到俄罗斯人的服饰和风俗习惯。他的所作所为一方面促进了国家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因在改革过程中强化专制制度和加重对百姓的压迫而使百姓怨声载道。1707-1709年间.以布拉温为首的农民终于在不堪忍受的重负下举事起义。1700-1721年的俄国与瑞典之间的北方战争使俄罗斯夺得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1703年,在大片沼泽地上建立了圣彼得堡。在南部,彼得大帝攻占了扼亚速海和里海门户的亚速堡和巴库。1712年,彼得大帝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到圣彼得堡,从此圣彼得堡逐渐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762年,叶卡捷琳娜借近卫军之力推翻彼得三世登上皇帝的宝座。叶卡捷琳娜二世(1729-1786)本是德国公主,名为索菲娅·弗列杰里卡·奥古斯塔,后嫁给彼得三世。她即位后,规定贵族各阶层的特权。在位时,她大大巩固了俄罗斯的专制制度,加紧对农民的压迫。因此普加乔夫揭竿起义,酿成大规模的农民战争(1773-1775)。叶卡捷琳娜执政期间,连年征战,不断扩张,征服的领土有:黑海北部沿岸地区、克里米亚、北高加索、西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的土地(这三部分原属波兰一立陶宛王国)。这个时期,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政治和军事活动家,如:苏沃洛夫、乌沙科夫、鲁缅采夫、波将金等。

    亚历山大一世执政时期,俄并吞了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占领了哈萨克大部。

    尼古拉一世在位期间出兵占领了亚美尼亚大部,基本上完成了对南高加索的武力征服,并在19世纪60年代完全控制了哈萨克。

    18251214日,一批贵族出身的爱国志士在彼得堡的参政院广场集会,要求沙皇改变专制政体,实行立宪,废除农奴制志尼古拉一世下令镇压,这些贵族或被绞死,或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或被充军到高加索。起义虽然失败,但动摇了农奴制的根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十二月党人起义”。18532月,尼古拉一世因内政和外交均告失败而服毒自杀。他的长子亚历山大二世即位。1861219日,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宣言和法令。‘

    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进入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十二月党人起义标志着俄国革命运动的开始,这一运动经历了三个阶段:1861年前的贵族阶段,1895年以前的平民阶段,1917年以前的无产阶级阶段。1853-1856年,俄罗斯帝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败落,加剧了封建农奴制度的危机,出现了1859-1861年的革命形势;1861年俄罗斯宣布废除农奴制,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850年,俄罗斯已有2800家工业企业,80万工人。改革的不彻底性和工人运动的兴起,引发了70年代末一80年代初的革命形势。

    亚历山大二世对外继续扩张,从我国东北部和西北部割走了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在1865-1876年问征服和并吞了中亚的浩罕、布哈拉、希瓦三个汗国。

    1812年,俄罗斯帝国率全体人民大败拿破仑。沙皇的胜利激发了爱国主义热情,但未能拯救病人膏育的封建主义。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俄国崭露头角。

    1881年即位的亚历山大三世占领土库曼,彻底完成了沙俄在中亚的扩张。俄罗斯成为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

    列宁指出,俄国“专制制度的全部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掠夺各地方、各区域、各民族的土地的历史”(《列宁全集》第16卷第229页,人民出版社,1988)。这一论断真是一针见血。

    1883年,俄国出现了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组织“劳动解放社”、布拉戈耶夫小组。189410月,亚历山大三世去世,他的长子尼古拉二世即位。他是罗曼诺夫王朝的末代沙皇,也是俄罗斯的最后一位皇帝。

    19世纪末,俄罗斯进人帝国主义阶段,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登上历史舞台。20世纪初,世界革命运动中心转移到俄国。俄国建立了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

    1904年,日俄战争的失败使俄国陷人严重危机。

    1905122日,星期天,10余万工人在彼得堡举行和平请愿,遭到沙皇军队的残酷镇压,死伤6000余人,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流血星期日”。之后,起义此起彼伏,罢工接连不断。

    1905-1907年的革命是帝国主义时代的第一次人民革命,是十月革命的“总排练”。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俄国也卷人其中。俄军屡战屡败,伤亡惨重。前线吃紧,后方经济崩溃,食品匾乏,民怨沸腾。1917年初,全国罢工和示威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要和平、要面包、要自由的口号声震耳欲聋。

    19173月(俄历2月),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举行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取得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成立了以李沃夫为首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出现了工农苏维埃和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第二次俄国革命推翻了专制制度,并为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时代创造了条件。

五、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和苏联(1917-1991

    1917117日(俄历1025日),俄国工人阶级联合贫苦农民、水兵和士兵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领导下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完成了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同日,宣告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成立。这就是十月革命(因在俄历的十月发生,故名)。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罗斯各地先后成立苏维埃自治共和国或自治省加人俄罗斯联邦。19183月,俄罗斯联邦的首都由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1918-1920年,14个帝国主义国家对苏维埃俄国进行武装干涉,企图把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扼杀在摇篮里。由列宁领导的红军在全体劳动人民的支持下,歼灭了白军和外国武装干涉者。在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的年代里,俄罗斯联邦领导了各苏维埃共和国的军事政治联盟。1918-1920年间,新生的国家为防止经济崩溃并赢得国内战争,动员和集中一切人力和物力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военный коммунизм)。自1921年始,苏联开始全面恢复国民经济,开展社会主义建设。1921年,国内战争以苏维埃国家的胜利告终,全国转到新经济政策(нэп),开始全面恢复国民经济,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实施全国电气化。

    19221230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同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和高加索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包括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一起签署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条约》,结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简称苏联(СССР)。之后,哈萨克、乌兹别克、土库曼、塔吉克、吉尔吉斯相继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加人苏联。1940年,苏联从罗马尼亚手中收回比萨拉比亚,成立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收人苏联。同年,苏联进人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三国建立苏维埃政权,也收人苏联。至此,苏联成为一个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世界第一大国。其领土有2240.3万平方公里,人口2亿8862万(1990年)。

    1924121日,列宁逝世,斯大林继任苏联领导人的职务。他统治这个国家近30年。史称“斯大林时代”。斯大林即位之初,百废待兴。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开始社会主义建设,推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9244月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又提前于1937年完成。1936年苏联通过了它的第一部宪法。这一切大大地加强了苏联的综合国力。但在30年代,斯大林犯下了不少错误,其中肃反扩大化的影响尤其深远。

    1941622日,星期日,德国法西斯于清晨悍然大举进犯苏联。战事进人1942年,俄罗斯联邦的部分领土被德国法西斯占领。1945430日.苏军攻占柏林,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战后,佩琴加地区、东普鲁士的一部分、南萨哈林(库页岛)、千岛群岛并人俄罗斯联邦。1944年,图瓦人民共和国加人俄罗斯联邦。

    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取得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世界的总格局。苏联的国际地位和威信空前提高。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结束了苏联在国际社会上“孤军奋战”的局面,从而产生了社会主义阵营。

    战后,苏联百业齐举,经济复苏,进人了飞速发展的阶段。1950年,苏联的第四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每年工业的平均增长率竟达22%-23%。尤其令人注目的是,1949年苏联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美国垄断核武器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在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形成了一个中央高度集权的国家管理体制,与其相适应的是社会的特权阶层和官僚集团。这对以后的苏联管理体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535月,斯大林病故。同年9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中央全会上当选为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上台后,在苏共二十大作秘密报告,大肆批评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为冤假错案平反。1958年,他兼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他集党政大权于一身后,大刀阔斧地对传统管理模式进行改革。1957年,苏联研制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地球人造卫星上天。1961年,第一个载人宇宙飞船升空.世界上第一个进人太空的宇航员尤·加加林名垂青史。

    19641014日,赫鲁晓夫因内外政策的严重失误而下台。他的外交政策在古巴导弹危机时碰壁,他的国内政策在开垦荒地上失败。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中苏关系出现裂痕并开始恶化。1964年,苏联进人以苏共第一书记(1966年起为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为代表的时代。勃列日涅夫当政时代,苏联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终于成为与美国平起平坐的超级大国。勃列日涅夫对外推行勃列日涅夫主义:1968年出兵捷克斯洛伐克,制造布拉格事件;在中国的珍宝岛制造事端;197912月又派兵进人阿富汗。与此同时,国内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更加保守和僵化,使苏联陷人“停滞”(застой)时期。1979年,他兼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他作为一个管理方面的平庸之辈在后期已无所作为。1982年,勃列日涅夫去世后,安德罗波夫和切尔年科似走马灯一般在苏共中央总书记的宝座上分别坐了一年左右,就相继谢世了。

    1985年,54岁的少壮派戈尔巴乔夫终于人主克里姆林宫。他摆出一副改革派的架势,准备对苏联的体制动大手术。他倡导的“新思维”(Новое мышление)、“民主化”(демократизация)、“公开性”(гласность)风行一时。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声势很大,但收效甚微,而且愈改愈乱。19903月,在他的主持下,苏联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修改苏联宪法第六条,取消了“苏联共产党是苏联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指导力量,是苏联政治体制以及一切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的核心”这一条文。同年7月,苏共二十八大赞同放弃苏共的“政治领导地位”,同意实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在这以后,戈尔巴乔夫仍是苏共中央总书记。经苏共提名,他又当选为改制后的苏联第一任、也是最后一任总统。

    19905月,在俄罗斯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叶利钦当选为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随后,俄罗斯人民代表大会发表了俄罗斯主权宣言,同联盟中央分庭抗礼。

    1991317日,苏联就“是否保留和革新联盟”问题举行全民公决。在投票者中76.4环赞成保留联盟。是年6月,叶利钦当选为俄罗斯联邦第一任总统。

    19918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等八人趁总统戈尔巴乔夫在克里米亚度假之机,成立紧急状态委员会,发表《告苏联人民书》,宣布由亚纳耶夫代行总统职责,在苏联部分地区实行紧急状态。但这个委员会仅三天就告夭折。

    19911218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舒什凯维奇和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在白俄罗斯布列斯特近郊别洛维日森林的别墅里会晤签署协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并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Содружество независимых государств,СНГ),简称独联体(СНГ),世称“别洛维日条约”。1221日,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以外)领导人在哈萨克首都阿拉木图会晤,决定中亚五国、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摩尔达维亚“与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平等并以共同创始国的身分”加人独联体;会上正式宣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地位由俄罗斯联邦继承。25日,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通过决议,把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正式更名为俄罗斯联邦,简称俄罗斯。

六、俄罗斯联邦(1991—

     俄罗斯联邦成立至今已10年。这十年可以说年年都是多事之秋。

     俄联邦成立伊始,即1992年,走马上阵的代总理盖达尔在经济上改弦更张,推行“休克疗法”,希望在最短的时间里把经济搞上去,与世界接轨。但事与愿违,这一不切合实际的做法把俄罗斯推到经济崩溃的边缘,弄得民怨沸腾。而民主派的各种势力却争权于朝,争利于市,置老百姓的利益于不顾。199212月,叶利钦总统不得不免去盖达尔的职务,任命主管能源工业的切尔诺梅尔金为总理。新总理一改原来“休克疗法”的激进政策,采取稳健务实的措施,政府终于得以控制局势。不过新一轮的政治较量又拉开了序幕。

    1993年,以叶利钦总统为一方,以议会(当时是人民代表大会和最高苏维埃主席哈斯布拉托夫)和副总统鲁茨科伊为另一方,就俄罗斯应实行总统制还是议会制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针锋相对的论战,矛盾终于达到白热化程度,双方相互对峙,势不两立.剑拔弩张。91日,总统发布命令,解除鲁茨科伊副总统和政府第一副总理的职务。921日,总统下令解散苏维埃,并确定在这一年的1211日和12日选举新议会的两院,在这以前总统对全国实行直接管理。最高苏维埃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便在白宫召开紧急会议,根据宪法法院作出的结论,宣称总统的行动是一次国家政变,并根据宪法的有关条例通过了一项撤消叶利钦总统职务的决定。据此,副总统鲁茨科伊宣誓就任俄联邦总统。这样“双重政权”的局面形成了。此时,控制着军队、内务部队和国家安全部队的叶利钦,派兵包围白宫,切断了那里的通讯线路和水电供应,并发出最后通碟,要求白宫里的所有人员在两天之内离开白宫。各方试图进行调解,但均告无效。102日,在莫斯科斯摩棱斯克广场发生了流血冲突,支持立法机关的群众从十月广场冲向白宫,解除军队对它的包围。群众在哈斯布拉托夫和鲁茨科伊的号召下,冲击了市政府,还准备向克里姆林宫进发。傍晚,事态向奥斯坦金诺电视中心附近蔓延。叶利钦总统当即宣布莫斯科进人紧急状态。46时许,部队开始进攻白宫,9时,坦克炮击白宫,到17时.整个战斗宣告结束。以哈斯布拉托夫和鲁茨科伊为首的立法机关派遭逮捕,并银档人狱。19931212日,俄罗斯联邦的宪法经全民公决获得通过,在俄罗斯联邦实行总统制得到新宪法的认可。1993年年底,议会选举如期举行。新议会名为联邦会议,分上下两院,上院名为联邦委员会,下院名为国家杜马。上院第一届议长是弗·舒梅科,下院第一任主席是伊·雷布金。

    1994年总算是平平静静的一年,但还没有熬到年底,车臣战事又起。俄联邦中央政府决定解决车臣问题,派兵进驻车臣。车臣共和国不肯臣服,双方便兵戎相见。

    1995年下半年,各派政治力量为议会选举而角逐政坛。是年年底,议会选举揭晓,俄共成为下院的第一大党。第二届下院主席由俄共的格·谢列兹尼奥夫当选。之后,各联邦主体选举自己的长官,又由这些长官组成上院。上院的第二任主席为叶·斯特罗耶夫。

    1996年上半年,各派政治力量又倾注全力投人总统选举。全国由11位候选人欲问鼎总统宝座,第一轮投票均未过半数。第二轮在叶利钦和俄共的久加诺夫之间作出抉择。投票结果,叶利钦得以连任。切尔诺梅尔金受命重新组阁。新政府虽面临众多的巨大困难,但连任多年的切尔诺梅尔金终归是轻车熟路。1997年是在比较平静的氛围中渡过的,国民经济呈现出“大病初愈”之势。

    但好景不长,1998323日,叶利钦总统突然发布命令解散以切尔诺梅尔金为首的政府,提名时年35岁的俄政府燃料能源部部长谢·基里延科担任总理,国家杜马经三次投票表决才通过对基里延科的总理任命。从此俄罗斯进人了总理频繁更迭的时代。切氏的下台导致金融动荡、股市狂跌。5月初,以基里延科为总理的新班子刚搭成,新的金融危机再度席卷俄罗斯。这场危机又引发了经济危机,进而导致政治危机。国家杜马决定以弹劫总统来与叶利钦较劲。是年823日,叶利钦罢免总理宝座尚未坐热的基里延科并解散政府,提名切尔诺梅尔金任总理,但遭杜马否决,总统再次提名,杜马再次否决。910日,叶利钦改提外长普里马科夫担任总理,杜马第三次以压倒多数通过这一提名。1999512日,以普里马科夫为首的内阁又遭总统解散,由时年47岁的第一副总理兼内务部长斯捷帕申任代总理。对总理更迭习以为常的政坛很快认可了新总理。519日,杜马以绝对多数的赞成票批准斯捷帕申为新总理。然而,斯捷帕中也不过是走马灯上一个来去匆匆的人物而已.他在位不足3个月,于89日又被撤职。接替他的是俄联邦安全局局长、安全会议秘书普京。在同一天叶利钦颁布命令,宣布19991219日为下届国家杜马的选举日。总统对普京的提名在杜马第一轮投票时即获通过。新总理普京与其前任的不同之处在于,他被叶利钦确认为下一届总统竞选的候选人。普京上任后以解决车臣问题为首要任务。他顶住了内外的压力,重创了车臣的武装恐怖分子,因此威信大增。但车臣问题的彻底解决尚需时日。

    19991219日,议会下院如期进行选举,以俄共为首的六大政党进人国家杜马(详见“俄罗斯联邦的政治体制”。

    是年岁末,1231日,叶利钦出人意料地宣布辞职,任命总理普京为代总统。20001112时,普京从叶利钦手中接过“核按钮”,正式就任代总统之职。根据宪法,总统辞职任命代总统后必须在三个月内选举新总统。经上院批准,原定6月的总统大选提前到326日举行。这一次参选的候选人比上一次多一位,达到12人,但到最后阶段,一位候选人退出竞选,仍有11人角逐总统宝座。326日,总统选举如期举行,普京以52. 52%的票数,一举当选。这次大选被认为是“无选择的选举”。57日中午,他在大克里姆林宫的安德烈大厅宣誓就职。他接过了象征总统权力的“祖国功勋”一级勋章,在就职演说中表示,他将团结全体俄罗斯人民,把俄罗斯建设成自由、繁荣、富强和文明的国家。在宣誓仪式结束后,立即宣布任命政府第一副总理卡西亚诺夫为政府代总理。10日,普京致函国家杜马主席,提名卡西亚诺夫为新总理人选,请求杜马予以批准。17日,国家杜马以325票赞成、55票反对和15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对卡西亚诺夫的总理提名。作为“技术型”干部的卡西亚诺夫在很短的时间里组成了新政府。总统撤销了4个联邦部和9个联邦部门,其中包括独联体事务部、科学技术部、贸易部和经济部;此外对5个部进行了改组,即体育和旅游部改为国家体育和旅游委员会,联邦和民族事务部改为联邦事务及民族和移民政策部,国有资产部改为资产关系部,燃料和动力部改为动力部,农业和食品部改为农业部。与上届政府相比,新政府不再设第一副总理,并减少两名副总理,成立了两个新部:负责工业政策制定、国防订货以及武器出口等工作的工业和科技部,负责墓础设施发展、经济预测、完善市场关系和调整内外贸易政策的经济发展和贸易部。这样,新总统领导新总理和新政府踏上了荆棘丛生的重振俄罗斯雄风之途。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481c054f01dc281e53af05b.html

《俄罗斯简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