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1-09 23:43: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和孩子一起“看”故事


绘本,因为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而被大家普遍关注。在绘本绚烂的画面、诱人的情节、美好的情感中,我们除了让孩子获得他们可以和需要的学习内容之外,最本质的愿望是他们能够爱上阅读。我曾分别在小、中、大三个年龄的孩子中做过这样的事:同样的语气、同样的动作、同一本书“谁要看书?谁要听故事?”,结果,所有的孩子都蜂拥过来。我看到:在没有太多压力的前提下,几乎所有的孩子是喜欢看书听故事的。
哦!孩子原本是喜欢看书的。
因为他们还小,所看到的世界少,书本中的世界对他们而言,无疑是新奇的世界;因为他们小,所经历的事情少,书本中的事件对他们而言,无疑是从未有过的经历。
瞧,孩子原本都有爱上阅读的基础呢!
可是,我们却看到,在许多早期阅读的教学活动中,孩子凭着抽象的情感谈着空洞的话题,孩子盯着自己的焦点思绪却“被”想着。渐渐地,一些孩子开始不耐烦地卷着书角、走神地咬着书页;渐渐地,一些孩子成了高歌猛进的“只讲”人才。
显然这不是早期阅读想要的结果。
怎么会这样?我们的早期阅读教学实践到底有哪些误解?
误解1:有效阅读就是将看懂的说出来绘本故事,有比较精美的语言。所以,我们总期待在阅读中,孩子可以将看懂的说出来,孩子可以学习
看的技能的同时,学习说的技能,我们在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同时,学习语言。
而现实中,会读的人不一定会说,会说的人不一定会读。
已故著名表演艺术家赵丽蓉,无论是演说还是谈心,总能把话说得妥帖而直达听者的心坎里,可她却不识字。已故数学家陈景润,开展那么艰深的数学研究的他应该是读万卷书了,可他却不会上课教学。
可见,会读与会说,不是必然的关系。所以,阅读活动不一定是语言活动。
当然,我们可以在阅读活动中,丰富孩子的语言,培养孩子的表达力,但非功能性的语言练习,很容易使孩子在趣味索然中远离阅读。
误解2:绘本阅读就是看图讲述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通过对绘本画面的解读,诸如对符号与语言、情节与情景、思想与精神、规则与规律的理解,来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这种对画面的解读,如同以前语言教学中的看图讲述。一般地,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都会运用看图讲述的形式。
一次观摩阅读教学。
老师翻开第一页:“看,这是哪里?有谁?在干什么?”孩子怀着好奇和对故事的向往,踊跃地观察着、讲述着。
老师翻开第二页:“看看,大老虎在干什么?小老鼠在干什么?”孩子依然想象着图画事件的发生。
老师又往后翻一页:“大老虎和小老鼠发生什么事了?为什么?”
…………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46ab2cd4b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5d.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