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唐代《华严石经》病害分析探讨

发布时间:2019-08-06 20:23:3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馆藏唐代《华严石经》病害分析探讨
作者:周永丽 连颖俊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年第15

         要:太原市晋祠博物馆馆藏唐代《华严石经》是首尾完整的八十卷《大方广佛华严经》方柱型石刻群,镌刻于武周称帝晚期(约700—704),原藏于古城晋阳西一千米的风峪沟风洞之内。碑文中蕴含丰富的佛学经典、武周历史、武周造字等佛学、历史信息,是唐初石经碑刻的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艺术价值。由于镌刻年代久远,传承经历复杂,《华严石经》残损程度严重,故对其进行有效的病害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晋祠;《华严石经》;残损;病害;风化

        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研究是博物馆日常工作的重点,是对文物本体的高度认知,是做好科学文物保护工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太原市晋祠博物馆藏有大量的碑碣石刻,其碑文内容体裁多样,种类繁多。出于保护和研究的需要,多年来我们对馆藏文物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其中对《华严石经》病害做了前期研究与探讨工作。

        1 《华严石经》简介

        《大方广佛华严经》,简称《华严经》,是释迦摩尼成佛后宣讲的第一部经典,大约在公元24世纪中期,如来觉悟后,第一次在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诸位菩萨宣讲的内证法门,是构成华严宗哲理、学说的核心。

        圣历二年(699),武周则天皇帝在神都洛阳请于阗国实叉难陀等高僧大德翻译完成八十卷《华严经》,第二年即开始在北都晋阳(今山西太原)镌刻。晋祠现藏《大方广佛华严石经》碑刻135通,是首尾完整的八十卷《大方广佛华严经》方柱型石刻群,原藏于古城晋阳西一千米的风峪沟风洞之内,1940年移入晋祠保存,现陈列于晋祠奉圣寺碑廊。

        2 《华严石经》研究保护历程

        自《华严石经》移入馆内保存至今,几代晋祠文博工作者对《华严石经》的研究与传承保护工作累代相续。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44851df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da.html

《馆藏唐代《华严石经》病害分析探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