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广州天字码头为例 探究津渡文化资源及其旅游开发

发布时间:2016-12-0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要:津渡文化是广州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以码头为载体的津渡文化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变迁过程,广州天字码头即为其中的典型代表;广州市民对天字码头具有不同的文化记忆,可以利用这种记忆实施旅游开发,并通过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旅游休闲区、开展节庆活动等途径实施旅游开发。 关键词:津渡 天字码头 旅游开发 1.问题的提出 “津渡”ferry)是指渡口、渡河以及从事渡船行业的渡夫的结合体,是水路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津渡文化是指与津渡有关的文化综合体,它包括码头、运输船只等有形的物质,以及人们在利用津渡过程中产生的行为、记忆及其他的表现物。由于珠江中穿广州市区,以水运和码头为主要内容的津渡文化成为广州城市文化资源的重要内容。天字码头是广州历史最悠久的码头之一,位于广州旧城区中心的沿江路中段,是广州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广州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但其文化保护和开发问题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2.广州市民记忆中的天字码头 2.1天字码头是广州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 天字码头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天字码头始建于明代后期,有近300年的历史,清代成为“官用码头”,供众多军政要员、达官贵人使用。1838年,林则徐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到广州上任,从天字码头上岸,在大佛寺内设禁烟局,后从这里前往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被皇帝免职,充军伊犁,离开广州时也经由天字码头离开。另外,在广州的对外贸易中,天字码头也是外商汇集之地,故有“广州第一码头”之称。繁忙的码头,以及码头周边成千上万的疍民船只等景观要素一起构成了旧中国广州珠江风光的缩影。 天字码头见证了中国革命的重要过程。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在天字码头以身殉国。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经常利用天字码头外出;1912年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从南京南下沿途考察回到广州,也经天字码头上岸。孙中山在后来的革命活动中,也多次从天字码头登舰往返广州。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住在广州文德路附近,从天字码头乘船到黄埔军校成为主要的交通方式。因此,天字码头在一定程度上也见证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过程。 天字码头见证了岭南文化的发展。明代的天字码头除了货运功能外,也是客运码头,明代著名理学家陈白沙就是经广州天字码头前往北京的,在陈白沙的岭南心学走出岭南、影响中原的文化传播过程中,天字码头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也丰富了广州城市文化的内涵。 2 . 2广州市民记忆中的天字码头 由于水网分割南北不同的城市区域,早在明清时期,沟通河南河北两岸的船渡是广州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曾在广州城市交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建国以前,渡轮航线比现在还多,而且其中不少是疍民的运输艇,码头两边江面上停泊的疍民住家船和江面来往穿梭的船只构成了旧时的津渡景象,并成为一些西方学者描述广州的重要内容。建国初期,珠江沿岸的公交车仍然很不方便,乘船成为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天字码头曾经是广州船舶的中心地点及通往珠江三角洲各地航运的总站,在珠江三角洲及广州市民出行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广州很多古码头已经不复存在,而天字码头一直沿用至今,成为广州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笔者201234月的实地调查发现,在广州市民的记忆中,码头工作人员及广州老年人对码头历史印象最深的就是被称作官用码头,码头是木桩作基的木板平台,建国后是钢筋结构平台;以前停靠的木船每船最多能载三十人,后来慢慢过渡到水泥船、钢壳船,轮渡票价非常优惠,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市民出行。目前的天字码头以经营珠江日夜游为主,超过一半的游客通过珠江游才了解天字码头,超过90%的游客认为保护天字码头非常重要,
说明珠江游在某种程度上扩大了天字码头的知名度。而在本地居民的调查中,有超过一半的八零后广州年轻市民并不了解天字码头的历史,天字码头在广州年轻一代中的记忆已经渐渐淡化。 3.广州天字码头的变化发展3.1天字码头的发展现状 天字码头的景观现状。目前的天字码头位于繁华的北京路步行街南面,由侯船大楼、码头泊位及其附属建筑组成。候船大楼并非历史建筑,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楼高两层,属钢筋结构,整体布局对称,屋顶用黄色琉璃瓦镶边,承重的十多根红色大柱间隔分布,突出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特色;2000年重新装修时大门两侧增加了镶有林则徐和孙中山的浮雕,码头对面是休闲街心公园,码头旁边有介绍天字码头的石碑。在停靠的船只景观方面,建国前以木船为主,后来逐渐过渡到水泥船、钢壳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桥梁的修建和路上交通的发展,天字码头转变为以经营珠江日夜游为主的旅游码头,目前停靠的是豪华客轮、游艇。 天字码头的轮渡业务现状。天字码头目前是旅游与轮渡功能并存,轮渡仅剩两条航线,一条开往珠江南岸的中山大学南校区码头,一条开往珠江南岸的纺织路码头,节假日增开到莲花山、黄埔军校的航线。天字码头轮渡客运属于政府补贴的项目,虽然价格低廉,但随着陆上交通的发展,轮渡不再是广州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天字码头的旅游开发现状。珠江广州城区河段长达70多公里,前航道已经被开发成为旅游航道,以珠江游产品为主,天字码头是珠江夜游的两大起止点之一。以珠江夜游为代表的水文化旅游产品已经成为广州的一张旅游名片,但是,天字码头的文化内涵的挖掘并没有得到重视,作为广州津渡文化的代表,其配套设施方面有待改善。在广州的博物馆及其文化活动中,对天字码头文化内涵的宣传甚少。 3.2天字码头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与周边旅游景点缺乏联动,配套设施不足。目前,天字码头周边旅游资源并没有被很好地利用,停车不便、休闲设施不完备。同时,码头周边缺乏特色的滨水空间,与黄埔军校、南海神庙等周边景点缺乏联动。天字码头的旅游配套设施不健全,如缺乏码头文化事件展示空间,垃圾桶设置偏少,游客随地乱扔垃圾的现象严重。 商业化影响码头文化的原真性。天字码头临近繁华的北京路步行街,商业氛围浓郁,码头的休闲和历史真实性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天字码头的商业化侵蚀现象较为严重,不利于广州城市文化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另外,广州城市规划政策对天字码头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码头是市中心的“景观节点”,拥有几百年历史的天字码头曾一度计划被迁移到大沙头附近新建的港湾广场。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市民听到天字码头搬迁的消息后大部分表现出惋惜的心态,但从文化保护的角度开展实际行动的市民并不多。 4.天字码头旅游开发建议 “水文化”是广州城市文化之魂,从津渡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角度看,挖掘天字码头的文化旅游资源价值,以天字码头为依托,打造具有广州特色的水文化旅游景观带,就是天字码头的文化回归。 4.1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码头更多的文化旅游主题 天字码头是广州城市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在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背景下,必须挖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借助林则徐、孙中山等革命人士经天字码头的活动记载,充分挖掘天字码头的历史故事,为游客构架起文化交融的桥梁,让游客更加了解天字码头的历史文化价值。另外,疍民是广州历史时期一个独特的水上族群,在广州水上运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曾是天字码头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挖掘疍民的住家船、咸水歌、摆渡等历史记忆,丰富天字码头的文化内涵。
通过建立博物馆、雕像、主题宣传栏等形式,结合广州疍民等水上文化的特点,向游客
介绍天字码头的历史背景,使天字码头所见证过的广州历史得以重现。借助电影、动漫等现代化媒体展示手段,模拟历史时期天字码头的繁盛情景,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更多游客真正对天字码头的历史产生兴趣。还可以利用天字码头作为接送官员专用码头的历史,修建相应的主题展览区,重现广州的风云变化轨迹,让更多游客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游客深入了解广州的历史文化底蕴,亲身感受广州城市发展的变化。 4 . 2利用周边资源,建立多功能旅游休闲区 码头历来都是商贾往来、商业繁荣的集散之地,其商业文化和商业延伸的宗教、建筑、艺术等文化均具有极强的包容性、流动性和多样化特征,这些围绕着商业的文化特征不仅仅是一个码头的缘起,更是其繁荣发展的灵魂所在。因此,码头资源的开发,必然与休闲生活紧密结合。广州最繁荣的商业步行街北京路与天字码头相连,由于交通等方面的限制,北京路的繁荣景象并没有延伸到天字码头。通过在天字码头修建多功能的旅游休闲区,延长北京路步行街至码头广场,吸引北京路的人流量到码头,以分散北京路拥挤的人流量,既可以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也提高了码头的利用率。 4.3巩固已有旅游产品,创新旅游产品的内涵 珠江夜游是天字码头的主要旅游产品。随着广州新电视塔等城市新景观的建成使用,尤其是在广州成功举办2010年亚运会后,珠江游等产品受到外地游客的欢迎。但是,随着游客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珠江游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因此,需要开发新的旅游产品。针对珠江污染严重日将好转的治理实际,通过开发水下环保活动体验、小型游艇等产品,展示广州污水治理的成果,满足各种游客的需求。另外,天字码头可以加强与其他景区或码头的合作,充分利用广州特色的节庆活动资源。如在每年黄埔区“波罗诞”千年庙会活动中,开通“天字码头—南海神庙——中大码头——黄埔军校”游轮旅游专线,让游客更全面了解岭南文化,创新旅游产品的形式,提高天字码头的吸引力。 尽管津渡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现实意义,但受人文、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如何对津渡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如何扩大宣传力度,把天字码头打造为水文化旅游品牌,如何以码头为载体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产等成为下一步亟待研究的课题。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43ec9ca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70.html

《以广州天字码头为例 探究津渡文化资源及其旅游开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