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笔记

发布时间:2015-12-24 15:59:0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轨迹

1、引进

2、吸收

散文

现代主义散文创作,以鲁迅的《野草》为代表。

《野草》是一部象征主义的作品,用象征主义手法表现人的生存困境与两难的选择。

3、形成

1)《现代》的创刊

《无轨列车》的出现

《无轨列车》(半月刊)创刊于19289月。创刊人为:施蛰存、刘呐鸥等。

但《无轨列车》只出了8期,1928年年底就被国民党查封。

《新文艺》的出现

19299月,施蛰存、徐霞村、刘呐鸥、戴望舒等又出版了《新文艺》(月刊),但19304月又被国民党查封。在这些刊物上,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戴望舒等发表了具有现代派特色的文学作品,这样,现代派小说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已基本形成。

《现代》的出现

19325月《现代》杂志在上海创刊,创办人:施蛰存。

《现代》创刊后,施蛰存、刘呐鸥、杜衡、戴望舒、穆木天等经常给《现代》撰稿,“现代派”由此得名。

2)现代派文学

现代派小说

在小说领域把现代主义向前推进并构成独立的小说流派的,是中国的现代派小说,它的出现,说明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已经形成。 中国现代派小说主要受日本“新感觉派”小说的影响,所以又被称为“新感觉派”。

中国现代派小说是在外国现代派文学直接影响下成长起来的

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

日本的新感觉派崛起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他们以《文艺时代》为中心,形成了一个从理论主张到创作实践都全然一新的作家群。这些作家有:横光利一、川端康成、中河与一、片冈铁兵等。日本文艺批评家千叶龟雄将这些作家称为“新感觉派”。

法国未来主义流派保尔·穆杭的影响

保尔·穆杭于1928年到中国,刘呐鸥在他创刊的《无轨列车》上特意开了一个“小专号”,对他进行介绍。

对外国现代派文学技巧的成功运用

1.在快速的节奏中表现都市社会(上海)的生活。

穆时英的《上海的狐步舞》、《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以快速的节奏,蒙太奇的快闪结构,揭示了上海这个“造在地狱上的天堂”的本质特征。

2.追求主观感觉与印象,刻意翻新小说技巧。

用象征、暗示、通感等手法将人的主观感觉、印象渗入到客体的描写中,创造出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新现实”。以刘呐鸥、穆时英的小说为代表。

3.注重对人物进行心理分析和潜意识的挖掘,着力刻画人物的“两重人格”

这类作品主要受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说的影响。主要以施蛰存的《梅雨之夕》、《将军底头》(小说集),刘呐鸥的《残留》,穆时英的《白金的女体塑像》等为代表。

现代派小说的意义

1.丰富和发展了心理小说的表现技巧。

现代派运用西方心理学理论,打破传统的历史和时间顺序,采用时空交错的意识流表现手法,并把对人物心理的透视作为一种自觉的美学追求,开拓了小说表现人物心理的空间。

2.为新文学提供了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迥异的艺术表现形式。

快速的节奏,跳跃的结构 ,意识流手法,蒙太奇等突出了都市的生活、人情、世态。

对主观感觉和印象的强调,并把这种感觉和印象内化到对客体的描写之中,这样的表现手法增加了艺术形象的可感性。

3.提升了海派文学的地位

现代派小说是第二代海派,是海派中重要的一支。

现代派小说的出现,不仅表明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的引入,已越过了初期,进入了独立的地位,而且,使海派文学跃过了通俗文学的界限,攀上了先锋文学的位置。

形成情况

现代派诗歌由后期新月派与20世纪20年代末的象征诗派演变而成。

《现代》 《现代诗风》 《新诗》

现代派诗歌约在19361937年间达到了创作的极盛期。

现代派诗分为主情诗和主智诗两大类。

主情诗 戴望舒 何其芳 主智诗 卞之琳 废名

现代派诗歌

诗派的特征

施蛰存的《又关于本刊中的诗》概括了现代派诗歌的特征。

1.寻梦者和孤独者的描绘。

戴望舒: 《雨巷》、《乐园鸟》、《寻梦者》、《秋天的梦》、 《对于天的怀乡病》 《我的记忆》等。

卞之琳:《白螺壳》、《道旁》等。

何其芳:《预言》、《季候病》、《失眠夜》等。

2.注重情感传达的含蓄与暗示。

含蓄是中国诗歌的传统,但现代派诗歌的含蓄有着朦胧色彩,因而具有了现代色彩。

暗示来自于西方象征派,但现代派诗歌的暗示已没有了李金发等人的怪诞与晦涩。

戴望舒: 《秋绳》、《眼》等。 何其芳:《柏林》、《梦后》等。

卞之琳:《鱼化石》等。 废名:《飞尘》、《灯》等。 林庚:《破晓》、《夜》等。

3.哲理入诗。

在现代派诗人中,卞之琳、废名等的诗歌带有较多的思辩色彩。

卞之琳:《断章》、《寂寞》、《距离的组织》、《圆宝盒》、《鱼化石》等。

废名:《海》、《星》、《掐花》、《灯》等。

4、衰落

“现代派”文学的解体

19352月,施蛰存等人退出《现代》,“现代派小说”解体。在以后的小说领域,现代主义更多的是方法的呈现。

1937年抗战爆发后,大部分“现代派”诗人都转向描写社会现实,诗风也由现代主义转向现实主义。“现代派”诗歌也就烟消云散。

但“现代派”诗歌开创的艺术手法和风格则被40年代的“九叶诗人”继承和发展。

原因

1.文化差异

首先、 西方现代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对于西方文明的危机意识,同时又是对人类的历史感到失望的产物,现代主义往往反抗文化和存在本身。

中国现代作家也曾有过“危机意识”,但这是对传统历史文化的反叛意识,并没有堕入

彻底的悲观与虚无,而且还饶有兴趣地吸收西方现代主义所厌弃的西方文明。

其次、中国现代作家始终没有放弃对民族解放与新生的理想的追求,他们反叛传统,或反思历史,都离不开对光明的渴望。

2.时代的选择

20世纪3040年代的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尖锐,中国知识分子贯有的良知和历史使命感,都无法使他们超脱现实去探求所谓的“宇宙的哲学焦虑”,或者把民族与国家尖锐的现实问题看成是“现代人的病态”。

同时,现实主义理论家更是不断从政治的层面去分析现代主义的实质,把它视为空虚、颓废、没落的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现代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三、现代主义创作思想、手法的运用

1、曹禺的《原野》

《原野》在塑造人物上,借鉴了表现主义的表现手法来写人物的幻觉。

剧作深刻表现了仇虎复仇灵魂的复杂性。

仇虎复仇只是为了完成传统文化赋予的使命,可复仇之后,他的良知又受到煎熬并最终走向分裂。

剧作借鉴表现主义手法写了仇虎复仇之后的精神幻觉,用非写实技巧表现写实的内容,既突出了主题,又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2、钱锺书的《围城》

《围城》与现代主义的联系主要是在精神与思想意识上。

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常常揭示人与客观世界的不协调,揭示人的现实处境的荒谬和虚无。

《围城》的主题概括起来就是“人生处处是围城”,表现了人生的不可理喻与荒谬。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常常表现的是人的孤独。

萨特在剧本《禁闭》中,曾借主人公之口说出了“他人是地狱”的名言。

《围城》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精神的孤独。

夏志清曾说:“《围城》是一部探讨人的孤立和彼此无法沟通的小说。”

对人性进行深入分析与表现,是西方存在主义文学的特征。

《围城》挖掘了所谓高级知识分子人性的虚荣、空虚、虚伪、自私、冷漠等的精神弱点。

另外,《围城》的议论和理性色彩也透露出存在主义文学的特质。

3、张爱玲小说

张爱玲小说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对人物的心理刻画和小说的技巧上。

运用弗洛伊德关于人、人性、人欲的理论来表现凡人的情欲婚恋。

1)运用心理分析学说刻画人物的变态心理。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就是因性的匮乏而一步步走向变态。

(2)运用潜意识理论对人物内心活动进行挖掘。

《红玫瑰和白玫瑰》中就描写了佟振保 “本我”与“自我”的冲突;“超我”对“本我”的防范、压抑以及“本我”对“超我”的反扑等等。

蒙太奇、通感、意识流等表现手法的应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3fe2cf9580216fc710afd46.html

《中国现代文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