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含布线)设计方案、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18-04-27 09:12:5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1章

1.1 中心机房设备系统设计方案

1.1.1 项目总述

1.1.1.1 项目范围

机房是本库信息化网络中心和数据中心,同时也是智能仓储相关子系统的控制中心,通过综合管理平台汇聚出入库系统、智能控制柜、智能气象子系统、温湿度监控子系统、智能监控子系统、智能通风子系统、智能温控子系统,实现统一监管、协同工作。打破过去各设备独立运行、相互隔离、信息孤岛的局面。使用标准网络和服务器机柜;使用机架式路由器、交换机、网络安全设备、服务器、KVM等专业设备;将机房照明用电和设备用电分开,并配备小型UPS不间断电源;在房间内做抗静电地板的敷设、机房配电的防雷及等电位接地,机房内空调的安装,UPS供电等统一设计考虑。消防器材以灭火器为主要设备。

1.1.1.2 建设等级

按照《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总体机房建设等级确定为C,既能提高机房可靠性,又能满足机房建设经济性、实用性的需求

1.1.2 设计原则

机房是数据信息计算、交换和存储的中心。它应具备丰富的带宽资源、安全可靠的机房设施、高水平的网络管理完备的增值服务。因此机房的设计必须满足当前各项需求,又需要满足面向未来快速增长的发展需求,因此必须是高质量的、灵活的、开放的。根据我公司对机房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经验,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局机房建设的需求,对机房进行了设计,在设计时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安全可靠性

高可靠性是机房运营成功的关键,也是机房用户选择机房的基本原则。因此决不能出现单点故障,要对机房的布局、结构设计、设备选型、日常维护等各个方面进行可靠性的设计和建设。在关键设备采用硬件备份、冗余等可靠性技术的基础上,采用相关的软件技术提供较强的管理机制、控制手段和事故监控与安全保密等技术措施提高机房的安全性。针对机房的网络方案,其可靠性设计包括:链路冗余、关键设备冗余和重要业务模块冗余。

可扩展性

机房方案设计中,每个层次的设计所采用的设备本身都应具有极高的端口密度,为机房的扩展奠定基础。在Internet互联层、核心层、分布层的设备都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EDC网络的发展进行灵活扩展。功能的可扩展性是机房随着发展提供增值业务的基础。实现负载均衡、动态内容复制、MPLS VPNVLAN等功能,为机房增值业务的扩展提供基础。

标准化

在中心机房系统结构设计时,基于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包括各种建筑、机房设计标准,电力电气保障标准以及计算机局域网、广域网标准,坚持统一规范的原则,从而为未来的业务发展、设备增容奠定基础。

灵活性

模块化设计,可根据机房不同需求进行取舍,特别是后台管理平台设计思想,使得机房可实现对于不同用户的定制服务,如在后台管理平台中的用户数据备份中心、机房客户中心、机房维护中心,使得机房用户可以方便地进行对其应用的控制与更新。

可管理性

在建设机房时,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管理的任务必定会日益繁重。所以在机房的设计中,必须建立一套全面、完善的管理和监控系统。

节能减排

采用高效率UPS节能空调及统一的智能管理系统等业界先进技术方案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最大限度地降低机房运营成本。

1.1.3 设计依据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计算机机房场地通用规范》(GB2887-2000

《计算机机房活动地板的技术要求》(GB6650-86

《计算机站场地安全技术》(GB9361-88

《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SJ/T3003-93

《通信机房静电防护通则》(GB7450-87

《防静电贴面板通用规范》(SJ/T11236-01

《防静电活动地板通用规范》(SJ/T10796-0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不间断电源设备》

《不间断电源技术性能标定方法和试验要求》(现行国际电工标准)

《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JGJ/T16-9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公安会议电视系统技术规范》(GA/T265-2000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计规范》(GB/50313-2000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

《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A/T368-200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则》(GB7450-87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

Tele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Standard for Data Centers》(TIA-942

Data Center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Best Practices》(BICSI002-2010

1.1.4 设计需求

设计主要内容包括:

机房平面布局设计

机房装饰结构设计

机房机柜系统设计

机房配电系统设计

机房空调系统设计

机房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1.1.5 机房平面布局设计

对于机房的设计,重点保障机房的环境参数指标符合国际标准,机房布局设计满足安全等级的要求,以及合理布置安装机房内各个配套功能设施,减少各系统之间的干扰,协调各系统的穿插和尽量做到各系统的完美组合。

平面布局设计需考虑机房各专业及使用部门需求,一个好的格局设计将体现机房各专业建设经验与客户需求的完美结合,因此本次机房平面布局设计应具备如下特点:

人员通道和设备通道设置合理方便;

机柜、空调、UPS、电池等设备设计专用散力支架,建筑结构满足机房相应承重要求;

机柜、空调、UPS、电池等设备的摆放科学,各系统之间相辅相成,充分利用空间。

1.1.6 机房装饰结构设计

机房装饰系统分为地面部分、顶面部分、墙面部分、隔断部分及门窗部分。

1.1.6.1 地面部分

根据《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第6.4.4条:主机房地面设计应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当铺设防静电活动地板时,活动地板的高度应根据电缆布线和空调送风要求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活动地板下的空间只作为电缆布线使用时,地板高度不宜小于200mm;活动地板下的地面和四壁装饰,可采用水泥砂浆抹灰;地面材料应平整、耐磨。

楼板或地面应采取保温、防潮措施,地面垫层宜配筋,维护结构宜采取防结露措施。

机房工程的技术施工中,机房地面工程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机房地板一般采用抗静电活动地板。活动地板具有可拆卸的特点,因此,所有设备的导线电缆的连接、管道的连接及检修更换都很方便。

根据要求,机房全区域均采用600x600x35mm的全钢无边抗静电地板装饰,静态载荷可达400公斤。

在安装地板之前,将地板下处理干净,刷上防尘漆以后铺设保温层。在机房入口用全钢抗静电地板铺设台阶方便人员出入。

1.1.6.2 顶面部分

依据《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第6.4.3条:主机房内墙壁和顶棚的装修应满足使用功能要求,表面应平整、光滑、不起尘、避免眩光,并应减少凹凸面。结合此特点,本项目选用600×600mm方型铝合金微孔板吊顶。

铝合金微孔方板

产品描述

方型微孔铝天花吊顶系统以高等级铝合金为主要材料,面板均采用平整拉伸和模压成形等加工工艺处理成型,具有加工精度高、外形稳定,表面平整度高等特点。

产品特点

方型微孔铝天花具有平整无痕,拼接无缝的特点,同时具有阻燃、防腐、防潮功能,结构轻巧,拆装方便,品质优良、经久耐用、高贵典雅。同时还有完美的吸音效果

优点

方形铝扣板备有多种结构(暗架与明架)和款式可供选择在设计结构,色彩表现,使用功能等各方面都能达到唯美的平衡,其在尽情发挥设计师所长的同时,能臻至完美地表达设计师的设计意念,助其完成新颖别致,充满时尚味道架构布局,还能充分体现现代建筑的完整。

1.1.6.3 墙面部分

依据《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第6.4.2条:主机房室内装修,应选用气密性好、不起尘、易清洁、符合环保要求、在温度和湿度变化作用下变形小、具有表面静电耗散性能的材料,不得使用强吸湿性材料及未经表面改性处理的高分子绝缘材料作为面层。

机房内墙装修的目的是保护墙体材料,保证室内使用条件,创造一个舒适、美观而整洁的环境。内墙的装饰效果是由质感、线条和色彩三个因素构成。

所有墙面以及柱面均采用砂纸打磨,然后粉刷乳胶漆2遍,以达防尘、易清洁等作用。

为了保证机房内设备的安全,所有本机房与外界连接的墙体的缝隙区(天花上或地板下)管线槽接口处均以防火泥堵塞,以防止虫、鼠进入机房。

1.1.6.4 门窗部分

门:根据消防规范要求及机房标准要求,走廊主入口大门采用防盗门;机房区主入口采用甲级钢质防火门规格为:1500x2100mm

甲级钢制防火门(双开门)

1.1.7 机房配电系统设计

机房供配电系统是整个机房的基础系统工程,其供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要求极高。供配电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在线扩展性是本次项目的重点。计算机系统和通讯系统配电都必须经过UPS电源。配电线缆、配电柜及相应的电路,都以满足用电峰值为其设计负荷。强弱电分离,机房的强电和弱电线缆应分别走各自线槽。

计算机供电电源质量根据国标GB50174-2008中标准要求,稳态电压偏移范围为:380V/220V±3%,稳态频率偏移范围为50 Hz±0.5,输入电压波形失真度不大于5%,允许断电持续时间为0-4 ms,不间断电源系统输入端THDI含量小于15%

机房总功率

机房内设备负载主要包括动力设备(空调、新风机等)、IT设备(机柜内设备)和其他(插座、照明等)

动力设备: 1台工业空调。 3kW

IT设备:2kW

其他:1kW

合计:6kW,考虑20%冗余,机房总功率约7kW

1.1.7.1 UPS电源系统设计

容量

选配UPS过程中考虑容量问题时,列举决定容量大小的相关因素,并具体说明各因素与容量的具体关系。

确定UPS容量大小应参考因素主要有:实际负载容量、负载的类型、容量使用率、环境条件、UPS的类型及实际负载能力、潜在扩容需求等。实际应用中应考虑:

UPS容量计算方法及说明

负载容量的确定

a) 列出UPS所要保护的设备清单。

b) 每一设备的铭牌或说明书上均标有额定功率或额定电压电流。将其折算成视在功率S

word/media/image3.gif

i. 标明额定功率的可以直接采用

ii. 标明额定电压电流的,VA=V值×A值,通常V值取220

iii. K1为负载匹配系数,阻性负载的K1=0.7,感性负载的K1=0.3,容性负载的K1=1

c) 计算所有负载总和 ΣS=S1+S2+……+Sn Sn即各设备功率,单位VA

确定UPS的功率容量PUPS

PUPS=word/media/image4.gif

其中,K2为容量使用率,取值0.6~0.8

K3为环境系数,与温度、海拔有关,一般情况下取值1

K4UPS负载系数,工频机取1,高频机取0.9

K5为扩容系数,根据用户需要确定,一般可取值0.6~0.8,如不考虑扩容则取值1

UPS后备电池选型及设计

蓄电池是UPS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UPS系统的可靠程度。但很少关注蓄电池配置问题,正确的选择UPS后备电池容量,对UPS系统的正常运行也是至关重要的。电池容量选择过大造成投资的浪费,容量选择偏小不仅不能满足UPS后备时间,造成安全事故,还因电池放电倍率太大,严重影响电池使用性能和寿命。

根据YD/T799-2002标准定义,蓄电池容量(AH)是指在标准环境温度下(25),电池在给定时间指点终止电压时(1.80V),可提供的恒定电流(0.1C10)A与持续放电时间(10h)H的乘积(I*T)。确定了UPS和蓄电池的品牌和UPS系统的后备时间,我们可以根据蓄电池的放电性能参数,通过功率法,估算法以及电源法等计算方法来计算确定蓄电池的型号和容量。在UPS系统中,市电正常时,市电为能量源,UPS为能量转换设备,蓄电池为能量储存,后接负荷为能量消耗源,市电出现问题时,蓄电池作为能量源,UPS为能量转换设备,后接负荷仍为消耗源。

UPS蓄电池容量计算

η效率(一般取0.80.85

注:电池容量是按照有功功率计算的。

具体设计

针对本项目我公司对UPS系统设计如下

容量计算

本项目UPS主要供给1个设备机柜(设计负载2KW)总负载为2KW

设计选用容量为3KVA UPS

1.1.7.2 配电柜

配电柜技术特点

UPS、动力配电柜主要由输入空开、输出空开和电参数测量器件、指示器件、电缆、铜排、柜体等组成。配电柜系统符合IEC 60950-1GB7251.1。电气和机构设计统一采用模块化原理,全部选用标准元件和标准组件,具有如下特点:

人员和设备最佳的安全防护;

设备运行高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紧凑、节省空间的设计;

全面、智能的电源管理。

配电柜技术要求

电气性能要求

满足输入电压380/400/415VAC;频率:50Hz/60Hz 匹配大部分区域供电制式

机柜结构要求

机柜表面喷粉厚度不小于60μm,采用黑色砂纹工艺,满足防腐、防锈、防火、光洁、色泽均匀、无流挂、不露底、无起泡、无裂。

机柜表面涂层可满足不低于GB/T4054-1983中规定外观等级的二级要求。

A级优质碳素冷轧钢板和无锌花热镀锌钢板。

机柜所有面板可支持单独拆卸和拼装功能。

机柜应具有中性线排和保护接地排,两者应单独设置。

机柜内部配线应布局整齐合理,在接线端口处不应露出裸露的导体,保证使用安全。

正面开门,前后维护。

整体要求

定制,配电柜内部主开关、断路器均选用“施耐德”品牌。

铜排:柜体母线应采用高电导率纯铜导体,机架内所有一、二次连接铜母排、铜导线均从正规厂购买,为优质电解铜生产而成,铜排纯度大于99.9%

安规要求

绝缘电阻

机柜内各带电回路(该回路不直接接地)对地(或柜体)绝缘电阻应≥10500V兆欧表测量1min后读数)。

绝缘强度

机柜内各带电回路对地(或柜体)以及两个非电气连接的带电回路之间,应能承受2500V50Hz正弦试验电压1min,不出现击穿或飞弧现象,漏电流≤10mA

保护接地装置与箱体的接地螺钉之间的连接电阻值≤0.1Ω。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按GB/T3797-1997中的规定

1.1.7.3 电源系统防雷

雷电对设备的破坏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直击雷的破坏,即雷电直击在建筑物或设备上,使其发热燃烧和机械劈裂破坏;第二类是感应雷的破坏,即雷电的第二次作用。强大的雷电磁场产生的电磁效应和静电效应使金属构件和电气线路产生高至数十万伏的感应电压,危机建筑物、设备甚至人身安全。

直接雷的防护应该同过建筑物顶端的避雷设施进行防护,而感应雷一般会使用以下三条途径入侵电子设备及计算机系统:

雷电的地电位反击电压通过接地体入侵。

由交流供电电源线路入侵。

由通信信号线路入侵。

防雷接地在雷击的情况下,会有很大的电流通过流入大地,雷电流的幅值一般在数kA 至数百kA ,接地极及其附近的大地电位将产生瞬时高电位。如果在防雷接地极较近处有其它接地系统的接地极(接入端),就会产生干扰。所以,防雷接地与其它接地应严格分开,并保持一定的的距离,一般需大于20m。在雷电频繁区域,应装设浪涌电压吸收装置。本项目中,为防止感应雷、侧击雷沿电源线进入机房损坏机房内的重要设备,在电源配电柜电源进线处和PDU柜中安装浪涌保护器。

防浪涌系统设计应采用三级防雷措施:

第一级电源防雷:在市电进线柜上并联安装一套一级电源防雷模块,用于整体电源第一级的雷电初级保护,最小通流容量不小于80KA,用于机房整体雷电防护。

第二级电源防雷:在机房的配电间的UPS输入配电柜上各配置一套二级电源防雷模块,最小通流容量不小于60KA,用于机房整体雷电防护。

第三级电源防雷:在机房的机房精密列头柜上各配置一套级电源防雷模块,最小通流容量不小于20KA,用于主机房机柜的雷电防护,并且使用独立的计算机接地体(<1欧姆)

防雷器配置方案图:

防雷器配置方案

此外,机房内部的防雷保护系统的参数选择应和精密机房大楼配电系统的参数相匹配。建筑等电位接地点在楼内,具体接地电阻待测,如不满足要求需考虑做独立接地。

1.1.8 机房接地系统

计算机接地系统是为了消除公共阻抗的耦合,防止寄生电容耦合的干扰,保护设备和人身的安全,保证计算机系统稳定可靠的运行的重要手段。如果接地与屏蔽正确的结合起来,那么在抗干扰设计上是最简便、最经济而且是效果最显著的一种手段。因此,为了能保证计算机系统安全、稳定、可靠的运行,保证设备、人身的安全,针对不同类型计算机的不同要求,应设计出适当形式的接地系统。

根据GB50174-2008规定,电子计算机机房接地装置的设置应满足人身的安全及电子计算机正常运行和系统设备的安全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和《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的有关规定。

保护性接地(防雷接地、防电击接地、防静电接地、屏蔽接地等)和功能性接地(交流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信号接地等)宜公用一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应该按其中最小值确定。

本次方案中接地系统应当包括所有的保护性接地和功能性接地。

直流工作地

直流工作接地采用SM型混合型等电位连接,此方式是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的组合,可以同时满足高频和低频信号接地的要求。具体做法为设置一个等电位联结网格,易满足高频信号接地要求;再以单点接地方式连接到同一接地装置,以满足低频信号的接地要求。

交流工作地

交流电用电设备按规定在工作时要进行工作接地,即交流电三相五线制中的中性线直接接入大地。中性点接地后,当交流电某一相线接地时,由于此时中性点接地电阻只有几欧姆,故接地电流就成为数值很大的单相短路电流。此时相应的保护设备能迅速地切断电源,从而保护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计算机系统交流工作地的实施,可按计算机系统和机房配套设施两种情况来考虑。如打印机、扫描仪、磁带机等,其中性点用绝缘导线串联起来,接到配电柜的中线上,然后通过接地母线将其接地;机房配套设施如空调中的压缩机、新风机组、稳压器、UPS 等设备的中性点应各自独立按电气规范的规定接地。

安全保护接地

安全保护接地就是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或机架通过接地装置与大地直接连接起来,其目的是防止因绝缘损坏或其他原因使设备金属外壳带电而造成触电的危险。

安装好安全保护接地后,由于安全保护接地线电阻远远小于人体电阻,设备金属外壳或机架的漏电被直接引入大地,人体接触带电金属外壳后不会有触电的危险。

以上三种数据机房接地应达到以下标准:

计算机直流工作接地电阻的大小、接法以及诸地之间的关系,应依据不同计算机系统的要求而定。一般采用高标准要求该电阻应不大于1欧姆。

交流工作地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欧姆,使用部分国际上较先进的设备时(部分大型设备要求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应参照设备说明,按最高标准设计;

安全保护地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欧姆;

因此,本项目使用0.1*50mm的截面铜排敷设在活动地板下,依据计算机设备布局,纵横组成网格状,网格网眼尺寸与防静电地板尺寸一致,交叉点焊接在一起,配有专用接地端子,用编织软铜线以最短的长度与计算机设备就近相连。

计算机直流地需用接地干线引下至接地端子箱。

交流保护接地采用电缆中的PE线,每个强电插座的PE孔均需同PE线可靠连接。

机房安全保护接地将机房内所有计算机系统设备的金属机壳用数根绝缘导线连接至机柜,并就近接入系统的安全保护接地线上。

机房接地系统不是独立的系统,必须要与建筑物的防雷与接地系统形成一个整体。

防雷接地已在上一节中描述,本部分仅描述建筑物共用接地系统。

共用接地系统是由接地装置(基础地或环形接地体)和等电位连接网络组成。采用共用接地系统的目的是达到均压、等电位以减小各种接地设备之间、不同系统之间的电位差。其接地电阻因采取了等电位连接,所以要按所有接入设备中要求接地电阻的最小值决定。

根据GB50174-2008中的相关规定,等电位联结带、接地线和等电位连接导体的材料和最小截面积必须达到以下标准:

防静电保护

容易产生静电的活动地板、饰面金属塑板墙、不锈钢玻璃隔墙均采用导线布成泄漏网,支线导体与地板支腿螺栓紧密连接,支线作成网格状;不锈钢玻璃隔墙的金属框架同样用静电泄漏支线连接,并且每一连续金属框架的静电泄漏支线连接点不少于两处。

除以上规范要求外,本项目设计中在各机房入口处皆设置静电泄露铜排,减少人员携带的静电,保证人员和设备安全。

按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对接地的要求,保护性接地和功能性接地宜共用一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应按其中最小值确定。工程地线利用大楼联合地线,其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Ω。机房需分别布放地线,防静电活动地板、走线架等金属外壳、各新增设备机壳等均需接保护地线。

工程采用M型等电位网络。机房内采用M 型等电位连接网络时, 应使用截面积应不小于40mm 2、厚度不小于3mm 的扁铜, 在机房防静电地板下沿机架四周明敷, 根据设备数量及布置情况来决定等电位连接网络敷设成环状或网状。具体见下图:

为便于接地系统的统一管理,机房接地系统采用联合接地方式,利用大楼承重柱内专用接地钢筋引出联合接地点,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在机房内四周设置30mm×3mm的紫铜排,机房内机柜底座互相连接,并与机房四周的接地扁钢或接地铜排可靠连接(连接2处以上),以此建立机房等电位接地网,与联合接地点一点接地。所有功能接地均就近接入等电位接地网。

1.1.9 机房空调系统设计

主机房设计1台制冷量7.5KW的空调,

空调系统要求

依据标准,对空调系统架构要求如下表所示:

室内环境要求如下表所示:

主机房的空气含尘浓度,在静态条件下测试,每升空气中大于或等于0.5um的尘粒数应少于18000粒;

主机房应维持正压。主机房与其他房间、走廊的压差不宜小于5Pa,与室外静压差不宜小于10Pa

空调系统的新风量应取下列两项中的最大值:

按工作人员计算,每人40m3/h

维持室内正压所需风量。

1.1.10 机房消防系统

根据机房规范标准要求,机房内存放有重要的服务器、网络设备、UPS配电、及机房内其他重要设备,因此需要采用一套独立的灭火系统。本项目消防系统采用配置手持式干粉灭火器方式。

1.2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王磊)

1.2.1 楼内综合布线方案

为使库区的信息化建设有效支撑本次项目,需要对整个建筑实施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化系统的基础。

1.2.1.1 需求分析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网络综合布线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根据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要求,网络建设布线必须按照设计标准(SP-2840国际综合布线标准,EIA/TIA569电信服务商业布线标准)进行,达到1000M以太网距离要求。

1.2.1.2 综合布线项目要求 

基本情况:整个局域网采用以太网技术,主干带宽达1000Mbps1000Mbps到桌面。 

满足各项业务的需求,且兼顾未来长远的发展;    

符合当前信息传输的要求,并考虑未来发展的需求;    

布线系统遵从国际(ISO/IEC 11801)标准和邮电部、建设部标准,布线系统采用国际标准建议的星型拓扑结构; 

布线系统支持语音、图像、数据等综合信息的高质量传输,并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厂家的电脑及网络产品;    

布线的信息出口采用国际标准的RJ45插座,统一线路规格和设备接口,使任意信息点都能接插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如电脑、打印机、网络终端、电话机、传真机等,以支持语音、图像、数据等信息及多媒体信息的传输;

采用目前流行,具有一定先进技术的六类系列产品。 

易于管理。面板、配线架有明显标识,机房线路管理、维护方便。

1.2.1.3 项目设计目标 

兼容性:综合布线是完全独立的而与应用系统相对无关,可以适用于多种应用系统。 

开放性:系统应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符合多种国际上现行的标准,对多数著名厂商的产品都是开放的,并支持所有通信协议。 

灵活性:系统应采用标准的传输线缆和相关连接硬件,模快化设计,所有通道都是通用的。所有设备的开通及更改均不需改变布线线路,并可灵活多变组网。 

可靠性:系统应采用高品质的材料和组合压接的方式构成一套高标准的信息传输通道,每条通道都要采用专用仪器测试链路阻抗及衰减率,以保证其电气性能。应用系统应采用点到点端接,任何一条链路故障均不影响其它链路的运行,从而保证整个系统的可靠运行。 

先进性:系统布线方式合理。所有布线均应采用世界上最新通信标准,并为同时传输多路实时多媒体信息提供足够的余量。 

经济性:统一考虑闭路电视系统、网络系统、通信系统和视频点播系统,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管理。避免重复劳动和设备占用。 

可维护性:系统设计应科学合理,做到维护简单、方便。故障影响范围尽可能小。

1.2.1.4 综合布线系统整体设计 

1.2.1.4.1 综合布线系统分析 

综合布线是一个模块化的、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是智能建筑的“信息高速公路”。它既能使语音、数据、图象设备和交换设备与其它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也能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相连接。

1.2.1.4.2 综合布线的特点 

综合布线是一套标准的配线系统,综合了所有的语音、数据、图像与监控等设备。

综合布线对不同厂家的语音、数据设备均可兼容,且使用相同的电缆与配线架、相同的插头和模块插孔。 

综合布线采用模块化设计,所有的接插件都是积木标准件,易于扩充及重新配置。

综合布线系统采用高品质的标准材料,以组合压接的方式构成一套高标准通道,所有器件均通过ULCSRATM认证。 

综合布线系统属于一次性投资的项目。

1.2.1.4.3 布线系统的结构 

综合布线采用星型拓扑结构。该结构下的每个分支子系统都是相对独立的单元,对每个分支子系统的改动都不影响其它子系统,只要改变节点连接方式就可使综合布线在星型、总线形、环型、树型等结构之间进行转换。 

综合布线采用模块化的结构。按每个模块的作用,可把它划分成6个部分,如图所示。这6个部分可以概括成“一间、二区、三个子系统”,即:

设备间

工作区 

管理区 

水平子系统 

干线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 

这六个部分中的每一个都相互独立,可以单独设计,单独施工。更改其中一个子系统时,均不会影响其它子系统

1.2.1.5 综合布线系统详细设计

1.2.1.5.1 工作区子系统 

包括所有用户实际使用区域。按需共设10-20信息点,每组信息点设计1个网信息点。为满足办公环境信息高速传输具体情况,数据点采用六类非屏蔽信息模块,使用国标防尘墙上型插座面板。

1.2.1.5.2 水平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是由建筑物各管理间至各工作区之间的电缆构成。为了满足高速率数据传输,数据、语音传输选用六类非屏蔽四对双绞线。

1.2.1.5.3 管理子系统 

垂直干线子系统由连接设备间与各层管理间的干线构成。其任务是将各楼层管理间的信息,传递到设备间并送至最终接口。垂直干线的设计必须满足用户当前的需求,同时又能适合用户今后的要求。为达此目的,我们采用4对非屏蔽电缆,支持语音信息的传输

1.2.1.5.4 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子系统是整个布线系统的中心单元,计算机中心设在机房。实现每层楼汇接来的电缆的最终管理。

1.2.2 库区综合布线设计方案

施工路由的选择,是整个智能化粮库建设的关键部分,库区线路的路由选择主要由地下管井(污水井、暖气井、排水沟或预留管道)、架空敷设、软土路面开槽敷设管路、硬化路面开槽敷设管路及其它方式组成。

1、地下管井

在库区存在地下管井(如污水井、暖气井、排水沟等)并且能够畅通的情况下,要优先考虑地下管井。该路由为第一选择方案,选择该方案进行管线敷设时,管线必须套管且固定,个别污水井、暖气井由于空间有限,可以不套管,但必须使用挂钩固定。强电走地下管井,要满足用电规范,确保用电安全。

地下管井施工时,可以使用鼓风机吹风进井换气,防止人员窒息。

2、架空敷设

架空敷设适应部分风力较小、气候稳定的库区。

由于库区作业车辆高度较高,在敷设架空路由时,需考虑到架空路由的高度以及平直等因素,应与库区充分沟通。

3、软土路面开槽及恢复

在库区周界以及绿化带等区域宜采用软土路面开槽的路由敷设方式。

4、硬化路面开槽及恢复

由于硬化路面开槽及恢复工作难度大、对库区原有路面破坏性强、对库区正常生产作业有一定的影响,只有在其他路由选择行不通的情况下,才可考虑硬化路面开槽敷设管路,尽量选择距离短、破坏性小、对库区作业影响小的区域进行硬化路面开槽。

个别库区不允许硬土破路,可采用备选方式机器顶管来实现。

5、其它方式

在以上路由均不理想的情况下,可与库区协商,在库区同意的前提下,可通过仓与仓之间开孔穿管方式进行光纤(主干、分支)敷设,但要对开孔位置进行充分密封,先注入泡沫胶或防火泥填充,最后用腻子抹平,做好充分的气密性防护。

对于已进行光纤敷设的库区,可协商使用其多余光缆的剩余芯数。

过墙孔套管,过仓管接头内外都封胶,防止熏蒸气体泄漏。

1.3 实施方案

1.3.1 机房建设实施方案

1.3.1.1 顶面施工

1.3.1.1.1 施工准备

作业条件

安装完顶棚内的各种管线及设备,确定好灯位、通风口及各种照明孔口的位置。

顶棚罩面板安装前,应作完墙、地湿作业工程项目。

搭好顶棚施工操作平台架子。

轻钢骨架顶棚在大面积施工前,应做样板间,对顶棚的起拱度、灯槽、窗帘盒、通风口等处进行构造处理,经鉴定后再大面积施工。

材质准备

铝合金方板板材、龙骨、吊杆等。

施工机具

冲击钻、无齿锯、钢锯、射钉枪、刨子、螺丝刀、吊线锤、角尺、锤子、水平尺、白线、墨斗等。

1.3.1.1.2 质量要求

根据吊顶的设计标高在四周墙上弹线,其水平允许偏差为±5mm。

周墙角用塑料顶角线扣实,对缝严密,与墙四周严密,缝隙均匀。 

工程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颜色以及基层构造,固定方法应符合设计及有关规范要求。

面板与龙骨应连接紧密,表面应平整,不得有污染、拆裂、缺棱掉角、锤伤等缺陷。接缝应均匀,色泽一致。吊顶面板施工刷涂料,质量应符合墙面涂料质量要求。

1.3.1.1.3 工艺流程

基层弹线→安装吊杆→安装主龙骨→安装边龙骨→安装次龙骨→安装铝合金方板→饰面清理→分项、检验批验收

1.3.1.1.4 施工工艺

弹线:根据楼层标高水平线,按照设计标高,沿墙四周弹顶棚标高水平线,并找出房间中心点,并沿顶棚的标高水平线,以房间中心点为中心在墙上画好龙骨分档位置线。

安装主龙骨吊杆:在弹好顶棚标高水平线及龙骨位置线后,确定吊杆下端头的标高,安装预先加工好的吊杆,吊杆安装用φ8膨胀螺栓固定在顶棚上。吊杆选用φ8圆钢,吊筋间距控制在1200mm范围内。

安装主龙骨:主龙骨一般选用C38轻钢龙骨,间距控制在1200mm范围内。安装时采用与主龙骨配套的吊件与吊杆连接。

安装边龙骨:按天花净高要求在墙四周用水泥钉固定25×25mm烤漆龙骨,水泥钉间距不大于300mm

安装次龙骨:根据铝扣板的规格尺寸,安装与板配套的次龙骨,次龙骨通过吊挂件吊挂在主龙骨上。当次龙骨长度需多根延续接长时,用次龙骨连接件,在吊挂次龙骨的同时,将相对端头相连接,并先调直后固定。

安装金属板:铝扣板安装时在装配面积的中间位置垂直次龙骨方向拉一条基准线,对齐基准线向两边安装。安装时,轻拿轻放,必须顺着翻边部位顺序将方板两边轻压,卡进龙骨后再推紧。

清理:铝扣板安装完后,需用布把板面全部擦拭干净,不得有污物及手印等。

吊顶工程验收时应检查下列文件和记录:

吊顶工程的施工图、设计说明及其他设计文件;

材料的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进场验收记录和复验报告;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施工记录。

1.3.1.1.5 成品保护

轻钢骨架、罩面板及其他吊顶材料在入场存放、使用过程中应严格管理,保证不变形、不受潮、不生锈。

装修吊顶用吊杆严禁挪做机电管道、线路吊挂用、机电管道、线路如与吊顶吊杆位置矛盾,须经过项目技术人员同意后更改,不得随意改变、挪动吊杆。

吊顶龙骨上禁止铺设机电管道、线路。

轻钢骨架及罩面板安装应注意保护顶棚内各种管线,轻钢骨架的吊杆、龙骨不准固定在通风管道及其他设备件上。

为了保护成品,罩面板安装必须在棚内管道试水、保温等一切工序全部验收后进行。

设专人负责成品保护工作,发现有保护设施损坏的,要及时恢复。

工序交接全部采用书面形式由双方签字认可,由下道工序作业人员和成品保护负责人同时签字确认,并保存工序交接书面材料,下道工序作业人员对防止成品的污染、损坏或丢失负直接责任,成品保护专人对成品保护负监督、检查责任。

1.3.1.1.6 安全措施

现场临时水电设专人管理,防止长明灯、长流水。用水、用电分开计量,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到节能效果并逐步改进。

工人操作地点和周围必须清洁整齐,做到活完脚下清,工完场地清,制定严格的成品保护措施。

持证上岗制:特殊工种必须持有在有效期内的上岗操作证,严禁无证上岗。

中小型机具必须经检验合格,履行验收手续后方可使用。同时应由专门人员使用操作并负责维修保养。必须建立中小型机具的安全操作制度,并将安全操作制度牌挂在机具旁明显处。

中小型机具的安全防护装置必须保持齐全、完好、灵敏有效。

使用人字梯攀高作业时只准一人使用,禁止同时两人作业。

1.3.1.2 墙面施工

1.3.1.2.1 作业条件

墙面应基本干燥,基层含水率不大于10%

抹灰作业全部完成,过墙管道、洞口、阴阳角等处应提前抹灰找平修整,并充分干燥。

门窗玻璃安装完毕,湿作业的地面施工完毕,管道设备试压完毕。

冬期要求在采暖条件下进行,环境温度不低于5

1.3.1.2.2 操作工艺

工艺流程:

清理墙面修补墙面刮腻子刷第一遍乳胶漆刷第二遍乳胶漆刷第三遍乳胶漆

清理墙面:

将墙面起皮及松动处清除干净,并用水泥砂浆补抹,将残留灰渣铲干净,然后将墙面扫净。

修补墙面:

用水石膏将墙面磕碰处及坑洼缝隙等处找平,干燥后用砂纸凸出处磨掉,将浮尘扫净。

刮腻子:

刮腻子遍数可由墙面平整程度决定,一般情况为三遍,厨房、厕所、浴室用聚醋酸乙烯乳液:水泥:=1:5:1耐水性腻子。第一遍用胶皮刮板横向满刮,一刮板紧接着一刮板,接头不得留槎,每刮一刮板最后收头要干净利落。干燥后磨砂纸,将浮腻子及斑迹磨光,再将墙面清扫干净。第二遍用胶皮刮板竖向满刮,所用材料及方法同第一遍腻子,干燥后砂纸磨平并清扫干净。第三遍用胶皮刮板找补腻子或用钢片刮板满刮腻子,将墙面刮平刮光,干燥后用细砂纸磨平磨光,不得遗漏或将腻子磨穿。

刷第一遍乳胶漆:

涂刷顺序是先刷顶板后刷墙面,墙面是先上后下。先将墙面清扫干净,用布将墙面粉尘擦掉。乳胶漆用排笔涂刷,使用新排笔时,将排笔上的浮毛和不牢固的毛理掉。乳胶漆使用前应搅拌均匀,适当加水稀释,防止头遍漆刷不开。干燥后复补腻子,再干燥后用砂纸磨光,清扫干净。

刷第二遍乳胶漆:

操作要求同第一遍,使用前充分搅拌,如不很稠,不宜加水,以防透底。漆膜干燥后,用细砂纸将墙面小疙瘩和排笔毛打磨掉,磨光滑后清扫干净。

刷第三遍乳胶漆:

做法同第二遍乳胶漆。由于乳胶漆膜干燥较快,应连续迅速操作,涂刷时从一头开始,逐渐刷向另一头,要上下顺刷互相衔接,后一排笔紧接前一排笔,避免出现干燥后接头。

1.3.1.2.3 质量标准

保证项目:材料品种、颜色应符合设计和选定样品要求,严禁脱皮、漏刷、透底。

基本项目:属中级油漆基本项目标准。

透底、流坠、皱皮:大面无,小面明显处无。

光亮和光滑:光亮和光滑均匀一致。

装饰线:分色线平直,偏差不大于1mm(5m线检查,不足5m拉通线检查)

颜色刷纹:颜色一致,无明显刷纹。

1.3.1.2.4 成品保护

涂料墙面未干前室内不得清刷地面,以免粉尘沾污墙面,漆面干燥后不得挨近墙面泼水,以免泥水沾污。

涂料墙面完工后要妥善保护,不得磕碰损坏。

涂刷墙面时,不得污染地面、门窗、玻璃等已完工程。

1.3.1.3 地面施工

刷防尘涂料、铺保温棉、防静电地板施工:

1.3.1.3.1 材料要求

主要包括防火涂料、防火涂料、保温棉及防静电地板块、钢支撑、钢横梁。要求依据设计要求确定的敷设高度,选用与之相应的钢支撑。地板的品牌、质量必须符合要求,并具有相应的检测报告、出厂合格证。

1.3.1.3.2 主要施工机具

云石锯、曲线锯、射钉枪、钳子、螺丝刀、扳子、水泡水平仪、吸板器、钢卷尺、弹线墨盒、线、吸尘器、扫帚、墩布清洗剂等。

1.3.1.3.3 施工程序

放线→清理原地面→刷防尘漆→固定支角座→铺保温棉→安装地板横梁→调平→安装地板。

1.3.1.3.4 施工要点

首先按照设计图纸要求,事先把要铺设活动地板的基层做好(是水泥地面),基层表面应平整、光洁、不起尘,含水率不大于8%。安装前应清扫干净,在其面上刷防尘漆。

安装活动地板面层,必须待室内各项工程完工和超过地板面承载的设备进入房间预定位置之后,方可进行,不得交叉施工;也不得在房间内加工。相邻房间内部也应全部完工。

架设活动地板面层前,要检查核对地面面层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将室内四周的墙划出面层标高控制水平线。

大面积架设前,应先放出施工大样,并做样板间,经质检部门鉴定合格后方可组织并按样板间标准要求施工。

找中、套方、分格、定位、弹线:

根据房间平面尺寸和设备布置等情况,按活动地板模数选择板块铺设方向,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如室内无控制柜等设备,平面尺寸又符合板块模数时,宜由内向外铺设。如室内平面尺寸不符合板块模数时,应把室内2个方向平面中心线找出来。看两面尺寸相差多少,若相差的不明显宜由外向内铺设;如相差较大时,宜进行对称对格,幅度内向外铺设。如室内有控制柜等设备要留洞口时,其铺设方向和先后顺序应综合考虑选定。

根据上述选铺方法确定之后,就要进行找中、套方、分格、定位、弹线工作。既要把面层分格线弹划在室内四周墙面上(又叫面板位置控制线,便于施工操作控制用),又要把分格线弹在基层上面,而且要尺寸正确、上下交圈对口,形成方格网并标明设备预留部位(此时应插入铺设活动地板下的管线要注意避开已弹好标志的支架座)。

安装固定可调支架和行条:

首先要事先检查复核原室内四周墙面上弹划出的标高控制线,按选定的铺设方向和顺序确定铺设基准点,然后按基层已弹好和标出的位置在方格网交点处安放可调支座,架上横梁转动支座螺杆,先用小线和水平尺调整支座面高度至全室等高,待所有钢支柱和横梁构成框架一体后,应用水平仪抄平,钢支柱底座与底层面之间的空隙应灌注环氧树脂连接牢固。

铺设活动地板面层:

首先检查活动地板面层下铺设的电缆、管线,确保无误后才能铺设活动地板面层。

1.3.1.3.5 主要技术保证措施

地面刷防火漆干后再做PE保温棉。铺装抗静电地板,应先放线规方,再行铺装

材质不符合要求:一定要把住活动地板等配套系列材质和技术性能入场关,必须符合设计、现行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规定。要有产品出厂合格证,必要时要做复试。大面积施工前应进行试铺工作。

面层高低不平:要严格控制好楼地面面层标高,尤其是房间与门口、走道和不同颜色、不同材料之间交接处的标高能交圈对口。

交叉施工相互影响:在整个活动地板铺设过程中,要抓好以下两个关键环节和工序:一是当第二道操作工艺完成(即把基层弹好方格网)后,应及时插入铺设活动地板下的电缆、管线工作。这样既避免不应有的返工,同时又保证支架不被碰撞造成松动。二是当第三道操作工艺完成后,第四道操作工艺开始铺设活动地板面层之前,一定要检查面层下铺设的电缆、管线确保无误后,才铺设活动地板面层,以避免不应有返工。

缝隙不均匀:要注意面层缝格排列整齐,特别要注意不同颜色的电缆、管线设备沟槽处面层的平直对称排列和缝隙均匀一致。

表面不洁净:要重视对已铺设好的面层调整板块水平度和表面的清擦工作,确保表面平整洁净,色泽一致,周边顺直。

1.3.1.3.6 材料质量标准

全钢抗静电地板表面平整、色泽一致,无表面气泡、掉边现象;

合格证及材料检验报告齐全。

1.3.1.3.7 工艺要求及优良标准

地面水平控制线必须准确,误差<±2mm/2m;周边角钢支架须经除去锈斑、尘土、油渍、焊渣等杂物后涂刷红丹防锈漆(银粉漆),安装必须牢固;地板金属支架和抗静电活动地板,安装必须牢固,调整水平,保证四角接触处平整、严密,不得采用加垫的方法。地面不平整度<2mm/2m;相邻板块间接缝宽度<0.3mm,邻边高差<1mm;板块间的板缝直线度<0.5‰;活动地板排列整齐,行走时无声响、摆动。

1.3.1.4 配电箱、柜安装施工

确定位置→固定安装→线路连接→仪表测量→空载试验现场调试

1.3.1.4.1 材料要求

根据设计要求选用成套配电柜,有产品合格证。其他材料完好无损,保证质量。

1.3.1.4.2 主要机具

主要机具:台钻、电锤、手电钻、砂轮切割机、角向磨光机、电焊机、钢锯、扳手、克丝钳、水平仪、兆欧表、万用表、钢卷尺、塞尺、线坠等。

1.3.1.4.3 作业条件

地面装饰完毕,门窗安装齐全,符合设计要求。

1.3.1.4.4 操作工艺

安装要求→地面装饰完毕→检查配电柜→安装→调试

配电柜布置应安全可靠、使用经济,并便于操作、维修,测量、接线。配电柜安装前应检查型号、配件是否正确齐全,应符合设计要求。柜内配线无接头,排列整齐,编号清晰,不伤线芯。多股软铜线压接时应挂锡,柜内开关启闭灵活,接线紧密并标有控制回路及容量。安装完毕后进行通电前的检查,绝缘摇测确认无误后按照调试程序逐一送电至用电设备。

基础型钢安装

按图纸要求预制加工基础型钢架,并刷好防锈漆,用膨胀螺栓固定在所安装位置的混凝土楼面上,用水平尺找正。在基础型钢内预留出接地扁钢端子。配电柜安装后,用接地线与柜内接地排连接好。

柜(盘)稳装

按施工图纸的布置,按顺序将柜体放在基础型钢上,找平、找正,柜体与基础型钢固定,柜体与柜体、柜体与侧挡板均用镀锌螺丝连接。

二次线连接

按原理图逐台检查柜上全部电气元件是否相符,其额定电压和控制操作电源电压必须一致。按图敷设柜与柜之间、柜与现场操作按钮之间的控制连接线,控制线校线后,将每根芯线连接在端子板上,一般一个端子压一根线,最多不能超过两根,多股线应刷锡,不准有断股。

试验调整

将所有的接线端子螺丝再紧一次,用500V摇表在端子处测试各回路绝缘电阻,其值必须大于0.5mΩ。将正式电源进线电缆拆掉,接上临时电源,按图纸要求,分别模拟试验控制、连锁、操作、继电保护和信号动作,正确无误,可靠灵敏,完成后拆除临时电源,将被拆除的正式电源复位。

送电运行验收

在安装作业全部完毕,质量检查部门检查全部合格后,按程序送电。测量三相电压是否正常,空载运行24h,若无异常现象,办理验收手续。

1.3.1.4.5 质量要求

配电柜的型号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柜内配线连接紧密,相序排列对称,母线的色标均匀,二次接线准确,固定牢靠,引入引出线路整齐。

1.3.1.4.6 成品保护

配电柜安装完毕应保持清洁,关好柜门,防止设备损坏丢失。

1.3.1.4.7 注意问题

配电柜安装的平直度不超过允许偏差,配线按要求排列整齐,地线位置明显,母线相序正确。

1.3.1.4.8 主要技术保证措施

所有电气元件、电线等均应有厂家、厂址、电话及合格证、说明、技术参数等资料;电气元件与配电箱体固定处应做绝缘处理,固定螺栓应加弹簧垫圈;箱内走线做到横平竖直、层次分明、相色清晰、线号清楚,以便于维修检查和现场安装连线。

配电柜、照明配电箱(盘)安装所用的电器设备和导线、端子等器材产品,必须是经过有产品生产许可证厂家的合格产品。产品的型号、规格和安装质量必须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配电箱安装牢固,垂直度、平整度合格。箱体开孔与导管管径匹配、无气割开孔。暗装配电箱与墙面贴紧。表面油漆完好,无污染。

配电箱柜内电器安装整齐牢固。配线正确,接线端子固定牢固。强弱电端子隔离布置。照明配电箱(盘)内,分别设N线PE线汇流排,N线和PE线经汇流排配出。母线镀层完整,紧固螺栓直径、数量、搭接面符合要求。

开关、电器、电缆应按规范标识正确、清晰、齐全。箱、柜内电器安装系统图图例与箱柜内电器安装一致。绘图正确、清晰、整齐、适用。

导线按相序及用途分色一致,接线不用开口鼻子。线鼻子根部用热塑封或绝缘包扎,颜色与所分色一致,包扎整齐、美观。

箱柜内导线按回路分束绑扎,导线应留有余量。

1.3.1.5 金属线槽施工

地面配电工程分为UPS供电系统及市电供电系统,干路采用金属线槽,各支路采用镀锌钢管穿线敷设。

1.3.1.5.1 施工工艺

放线→固定支架→安装金属线槽→安装穿线管→安装墙壁插座和地面插座→穿线→测试

1.3.1.5.2 金属线槽的施工

现场条件具备施工以后,应按设计要求、图纸中线缆走向及数量确定每一走向线槽的宽度,线槽要坚固,不能松动,线槽配线按照<<电气设计说明>>中电缆桥架配线细则进行施工。

1.3.1.5.3 线槽的敷设位置

总平面布置应尽量做到距离最短,经济合理,安全运行,并应满足施工安装、维修的要求。

1.3.1.5.4 线槽安装注意事项

线槽安装所需的支架和附件应有满足安装强度、钢度要求。连接板、连接螺栓和隔板的厚度与线槽整体结构强度一致,连接板、连接螺栓镀锌后表面钝化处理,镀层厚度≥10μm,表面不得有起皮、剥落、起泡、划伤等缺陷。

线槽安装所需的立柱、托臂、支架和吊杆及线槽连接件、弯头等附件不得自己在现场加工,应根据现场条件,画出图纸,由专业制造厂家制造。

线槽连接板的螺栓应紧固,螺母应位于电缆桥架的外侧,桥架接口应平直,盖板齐全、平整、无翘角。

由线槽引出的配管应使用钢管,应用开孔器开孔,开孔应切口整齐,管、孔径吻合,严禁用气、电焊割孔。钢管与线槽连接时,应使用管接头固定。

当直线段线槽超过30m,应有伸缩缝,其连接宜采用伸缩连接板(伸缩板);

线槽转弯处应采用成品配件。若空间位置有限,成品配件无法使用时,自制的线槽转弯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该桥架的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线槽系统应具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并接地,做法是沿桥架全长敷设一根BV-6mm2铜芯线作专用接地,每段电缆桥架应至少有一点与接地干线可靠连接,接地螺栓处应加设防松垫圈。固定电缆桥架的支架也应可靠接地。

1.3.1.5.5 质量要求

线槽应固定牢靠,横平竖直,布置合理,盖板无翅角,接口严密整齐,转角、丁子连接、转弯连接正确严密,桥架内外无污染。

线缆敷设,排列整齐,标志牌设置正确。为此电缆施工前须将电缆先排列好,划出排列图表,按图表进行施工。

1.3.1.6 电气导管施工

1.3.1.6.1 材料要求

钢管壁厚均匀,无劈裂沙眼现象。管箍使用钢丝管箍,丝口不乱,锁母护口。石板、钢材、螺栓等其他材料完整无损,并有产品合格证。

1.3.1.6.2 主要机具

煨管器、套丝板、手锤、线坠、度尺、粉线袋及手钻、射钉枪等。

1.3.1.6.3 作业条件

土建内装修浆活完成后进行明配管。

1.3.1.6.4 操作工艺

根据设计要求加工支架、吊架、抱箍等铁件以及各种盒箱煨弯。首先根据图纸测出盒箱的位置,同时确定支架、吊架的具体位置用膨胀螺丝固定。切管套丝先将管长一端的螺丝拧进一半,然后将管敷设在管槽内,逐个拧牢。煨弯时保证弯曲半径大于60°,最后焊接跨接线长不小于跨接线截面的6倍,焊缝均匀牢固,焊接处刷防锈漆。

管内穿线

相线、中性线及保护地线的颜色应加以区分,用淡蓝色导线为中性线,用黄绿色相间的导线为保护地线。

穿带线:带线一般采用铁丝,将其头部弯成不封口的圆圈穿入管内。在管路较长或较弯较多时,可以在敷设管路同时将带线一并穿入,穿线受阻时,应用两根带线在管路两端同时搅动,使两根铁丝的端头互相钩绞在一起,然后将带线拉出。

穿线前,钢管口上应装上护口。管路较长、弯曲较多、穿线困难时,可往管内吹入适量的滑石粉润滑。两人穿线时,应配合协调好,一拉一送。

500V兆欧表对线路的干线盒支线的绝缘摇测。在电气器具、设备未安装接线前摇测一次,在其安装接线后送电前再摇测一次,确认绝缘摇测无误后再进行送电试运行。

1.3.1.6.5 质量标准

导线间的绝缘电阻大于0.5MΩ,管路配管敷设整齐美观、牢固可靠、接地可靠。

1.3.1.6.6 成品保护

配管完毕后,对成品采取保护措施。

1.3.1.6.7 注意问题

煨弯处不要凹扁过大,弯曲半径要符合技术要求,盒箱支架要牢固,管路畅通,无毛刺及焊口,严禁漏刷等。

1.3.1.7 电缆、电线放线施工

1.3.1.7.1 线缆接线施工注意事项

配电柜、电控箱、线槽施工完毕,现场清洁后,可进行线缆敷设,在线缆敷设的过程中应如下施工:

清点线缆到货型号、数量、规格是否符合要求,数量是否满足需要。线缆质量是否合格。敷设前应按设计和实际路径计算。每根线缆的长度合理安排,应尽力减少线缆接头。线缆在终端头与接头附近留有备用长度。线缆敷设时应排列整齐。。

1.3.1.7.2 线缆接线施工工艺

按图施工,接线正确。导线与电气元件间连接均应牢固可靠。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其回路编号,编号正确,字迹清晰且不易脱色。配线应整齐、清晰、美观,导线绝缘应良好,无损伤。二次回路接地应设专用螺栓。

引入盘、柜的电缆应排列整齐,编号清晰,避免交叉,并应固定牢固,不得使所接的端子排受到机械压力,铠装电缆在进入盘、柜后,应将钢带切断,切断处的端部应扎紧,并应将钢带接地;盘柜内的电缆芯线,应按垂直或水平有规律地配置,不得任意歪斜,交叉连接,备用芯线长度应留有适当余量。

1.3.1.7.3 主要技术保证措施

地面线槽及钢管铺设应避开网络布线,如平行铺设间距应大与300mm;线槽与钢管、金属盒与钢管间应用铜芯线搪锡螺栓固定;穿线处必须搪锡,用防水胶布和绝缘胶布双重包扎;配电系统安装完后,应送电测试。

1.3.1.7.4 敷设前有关工作

电缆线路安装应按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

电缆运输与保管:在运输装载过程中,不应使电缆及电缆盘受到损伤。严禁将电缆盘由车上直接推下,电缆盘下不应平放运输、平放贮存。运输或滚动电缆盘前,必须保证电缆盘牢固电缆绕紧。

电缆及附件到达后,应按下列要求及时进行检查:

项目的合格证和技术文件应齐全。

电缆型号、规格、长度应符合订货要求,附件应齐全。电缆外观不应受损。

电缆封端应严密。

电缆及有关材料如不立即安装,应集中分类存放,并标明型号、电压、规格、长度。电缆盘之间应有通道。电缆在保管期间,应保证完好。

1.3.1.7.5 电缆敷设要求

一般规定

电缆敷设前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

电缆通道畅通,排水良好,金属部份的防腐层完整。

电缆型号、电压、规格应符合设计。

电缆外观应无损伤,绝缘良好。当对电缆的密封有怀疑时,应进行潮湿判断。

电缆放线架应放置稳妥,钢轴的强度和长度应与电缆盘重量和宽度相配合。

敷设前应按设计和实际路径计算每根电缆长度,合理安排每盘电缆,减少电缆接头。

在带电区域内敷设电缆,应有可靠的安全措施。

电缆敷设时,不应损坏电缆沟、电缆井和人井的防水层。

三相四线制系统中应采用四芯电力电缆,不应采用三芯电缆另加一根单芯电缆或以导线、电缆金属护套作中性线。

并联使用的电力电缆其长度、型号、规格宜相同。

电力电缆在终端与接头附近宜留有备用长度。

电缆各支持点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

电缆的最少弯曲半径应按电缆型式决定。一般多芯控制电缆需10D(电缆外径)。橡皮绝缘电力电缆:无铅包、钢铠护套10D,裸铅包护套15D,钢铠护套20D,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10D。交联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15D

电缆敷设时,电缆应从盘上端引出,不应使电缆在有支架上及地面上摩擦拖拉。电缆上不得有铠装压扁,电缆绞拧、护套折裂等未消除的机械损伤。

电力电缆接头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并列敷设的电缆,其接头的位置宜相互错开。

电缆明敷时接头,应用托板托置固定。

直埋电缆接头盒外面应有防止机械损伤的保护盒。

电缆敷设时应排列整齐,不宜交叉,加以固定,并及时装设标志牌。

标志牌装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有电缆终端头、电缆接头、拐弯处、夹层内、竖井的两端、人井内等地方,电缆上应装设标志牌。

标志牌上应注明线路编号。当无编号时,应写明电缆型号、规格及起迄地点。并联使用的电缆应有顺序号。标志牌的字迹应清晰不易脱落。

标志牌规格宜统一。标志牌应能防腐蚀,挂装应牢固。

电缆的固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在下列地方应将电缆加以固定。垂直敷设或超过45C倾斜敷设的电缆的每个支架上及桥架上每隔2m处。水平设的电缆,在电缆首末两端及转弯、电缆接头的两端处,当电缆间距有要求时,每隔510m处。单芯电缆的固定应符合设计要求。交流系统的单芯电缆或分相后的分相铅套电缆的固定夹具不应构成闭合磁路。裸铅套电缆的固定处,应加软衬垫保护。护层有绝缘要求的电缆,在固定处应加绝缘衬垫。

电缆的排列应符合下列要求:

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不应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

高压低压电力电缆,强电、弱电控制电缆应按顺序分层配置,一般情况宜由上而下配置。

并列敷设的电力电缆,其相互间的净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

电缆在支架上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控制电缆在普通支架上不宜超过一层。桥架上不宜超过三层。交流三芯电力电缆,在普通的支吊架上不宜超过一层,桥架上不宜超过二层。交流单芯电力电缆,应布置在同侧支架上,当按紧贴的正三角形排列时,应每隔一米用绑带扎牢。

电缆的防火与阻燃:

对易受外部影响着火的电缆密集场所或可能着火蔓延而酿成严重事故的电缆回路,必须按设计要求的防火阻燃措施施工。

在电缆穿过竖井、墙壁、楼板或进入电气盘、柜的孔洞处,用防火堵料密实封堵。施工中对重要的电缆沟,要求分段或用软质耐火材料设置阻火墙。

对重要回路的电缆,可单独敷设于专门的沟道中或耐火封闭槽盒内,或对其施加防火涂料,防火包带。

在电力电缆接头两侧及相邻电缆23m长的区段施加防火涂料或防火包带,需采用耐火或阻燃型电缆,并设置报警和灭火装置。

阻火燃料必须经过技术或项目鉴定,在使用时,应按设计要求和材料使用工艺提出施工措施。

1.3.1.8 插座、开关安装施工

1.3.1.8.1 施工程序

放线→打眼固定钢管→墙壁上预埋盒→穿线→接头→安装插座→调试

1.3.1.8.2 材料要求

各型开关:规格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

各型插座、规格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

塑料()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塑料(台)板应平整,无弯翘变形等现象,并有产品合格证。

 其他材料:金属膨胀螺栓、塑料胀管、镀锌木螺丝、镀锌机螺丝、木砖等。

1.3.1.8.3 主要机具

 红铅笔、卷尺、水平尺、线坠、绝缘手套、工具袋、高凳等。

手锤、錾子、剥线钳、尖嘴钳、扎锥、丝锥、套管、电钻、电锤、钻头、射钉枪等。

1.3.1.8.4 作业条件

各种管路、盒子已经敷设完毕。盒子收口平整。

线路的导线已穿完,并已做完绝缘摇测。

墙面的浆活、油漆及壁纸等内装修工作均已完成。

1.3.1.8.5 操作工艺

工艺流程:清理→结线→安装

清理:

用錾子轻轻地将盒子内残存的灰块剔掉,同时将其它杂物一并清出盒外,再用湿布将盒内灰尘擦净。

结线、一般结线规定:

开关结线

同一场所的开关切断位置一致,且操作灵活,接点接触可靠。

电器,灯具的相线应经开关控制。多联开关不允许拱头连接,应采用LC型压接帽压接帽压接总头后,再进行分支连接。

交、直流或不同电压的插座安装在同一场所时,应有明显区别,且其插庆与插座配套,均不能互相代用。

插座箱多个插座导线连接时,不允许拱头连接,应采用LC型压接帽压接总头后,再进行分支线连接。

安装开关、插座准备

先将盒内甩出的导线留出维修长度,削出线芯,注意不要碰伤线芯。将导线按顺时针方向盘绕在开关,插座对应的接线柱上,然后旋紧压头。如果是独芯导线,也可将线芯直接插入接线孔内,再用顶丝将其压紧。注意线芯不得外露。

开关、插座安装:

一般安装规定

开关安装规定:开关距地面的高度为1.4m,距门口为150-200mm;开关不得置于单扇门后。暗装开关的面板应端正、严密并与墙面平;开关位置应与灯位相对应,同一室内开关方向应一致;成排安装的开关高度应一致,高低差不大于2mm

插座安装规定:

暗装和工业用插座距地面不应低于30cm; 同一室内安装的插座高低差不应大于5mm;成排安装的插座高低差不应大于2mm;暗装的插座应有专用盒,盖板应端正严密并与墙面平;落地插座应有保护盖板;

暗装开关、插座按接线要求,

将盒内甩出的导线与开关、插座的面板连接好,将开关或插座推入盒内,对正盒眼,用机螺丝固定牢固。固定时要使面板端正,并与墙面平齐。

1.3.1.8.6 质量标准

保证项目

插座连接的保护接地线措施及相线与中性线的连接导线位置必须符合施工验收规范有关规定。

插座使用的漏电开关动作应灵敏可靠。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

基本项目:

开关、插座的安装位置正确。盒子内清洁,无杂物,表面清洁、不变形,盖板紧贴建筑物的表面。

开关切断相线。导线进入器具处绝缘良好,不伤线芯。插座的接地线单独敷设。

检验方法:观察和通电检查

允许偏差项目

明开关,插座的底板和暗装开关、插座的面板并列安装时,开关,

插座的高度差允许为0.5mm

同一场所的高度差为5mm

 面板的垂直允许偏差0.5mm

检验方法:吊线、尺量检查。

1.3.1.8.7 成品保护

安装开关、插座时不得碰坏墙面,要保持墙面的清洁。

开关、插座安装完毕后,不得再次进行喷浆,以保持面板的清洁。

其它工种在施工时,不要碰坏和碰歪开关、插座。

1.3.1.8.8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开关、插座的面板不平整,与建筑物表面之间有缝隙,应调整面板后再拧紧固定螺丝,使其紧贴建筑物表面。

开关未断相线,插座的相线、零线及地线压接混乱,应按要求进行改正。

多灯房间开关与控制灯具顺序不对应。在接线时应仔细分清各路灯具的导线,依次压接,并保证开关方向一致。

固定面板的螺丝不统一(有一字和十字螺丝)。为了美观,应选用统一的螺丝。

同一房间的开关、插座的安装高度这差超出允许偏差范围,应及时更正。

铁管进盒护口脱落或遗漏。安装开关、插座接线时,应注意把护口带好。

开关、插座面板已经上好,但盒子过深(大于2.5cm,未加套盒处理,应及时补上。

开关、插销箱内拱头接线,应改为鸡爪接导线总头,再分支导线接各开关或插座端头。或者采用LC安全型压线帽压接总头后,再分支进行导线连接。

1.3.1.8.9 主要技术保证措施

在墙壁下方,在不防碍地板腿铺设的情况下铺设钢管,然后固定在离地板面300mm处在插座盒的下沿,预埋插座盒。地面钢管与插座盒的连接可用钢管煨弯,也可用金属软管,两者中间必须放盒。最后穿线,线接头处必须搪锡,用防水胶布和绝缘胶布双重绝缘包扎,最后各接线盒盖上面板,安上插座,送电调试。UPS插座的电源接在配电柜的UPS电源上,其施工工艺和程序与市电插座相同。

1.3.1.9 防雷接地安装施工

1.3.1.9.1 保护接地系统

材料要求:主要材料有扁钢、角钢、圆钢、紫铜带、线缆、绝缘棒,降阻剂等材料,应有材质检验证明及产品合格证书。主要辅料:螺栓、垫圈、弹簧垫圈、卡子等,均为镀锌件。另外还有点焊条、氧气、沥青漆、防腐漆、银粉等。

主要机具:手锤、钢锯、铁锹、大锤、电锤、电钻、电焊机、导链等。

在机房区的防静电地板下设一个等电位均压带,材料为3*30mm的铜带,沿机房区围护墙内侧用直径20的绝缘棒架高80mm环形敷设,再用50*0.1mm铜箔组成600*600mm的网格,环形均压带上就近端接所有金属顶棚、龙骨、墙面及设备的金属外壳、金属管线,用6平方的阻燃线作为连线。环形均压带分别取临近建筑物混凝土柱内主竖向钢筋一处,用等电位棒连接,接线端子排引出一条35平方的阻燃线缆接至本楼层综合接地端子。

交流接地和安全保护接地分别从楼层配电间引入即可,而直流接地须单独一根接地引线引至大楼的综合接地网上。这样各种地就有同样的电位,在发生雷击时,不会发生雷电反击而损坏设备。只要接地电阻小于1Ω,就可保证接地线间不产生电位差、不相互干扰。这是目前工程上最常见的做法。

1.3.1.9.2 安全保护地

安全保护地是指机房内所有机器设备的外壳以及电动机、空调机等辅助设备的机体(外壳)与地之间做良好的接地,用6平方的阻燃线连接后,接至均压带。当机房内各类电器设备的绝缘体损坏时,将会对设备和操作及维修人员的安全构成威胁。所以设备的外壳可靠接地是安全用电的保障。

1.3.1.9.3 交流工作地

在电力系统中运行需要的接地(如中性点接地),应不大于4欧姆。与变压器或发电机直接接地的中性点连接的中性线称零线;将零线上的一点或多点与地再次做电气连接称重复接地。交流工作地是中性点可靠地接地。当中性点不接地时,若一相碰地而人又触及另一相时,人体所受到的接触电压将超过相电压,而当中性点接地时,且中性点的接地电阻很小,则人体受到电压相当于相电压;同时若中性点不接地时,由于中性点对地的杂散抗阻很大,因此接地电流很小;相应的保护设备不能迅速切断电源,对人及设备产生危害;反之则行。

所有交流设备,其中性点通过绝缘电缆单独接入配电柜,中线接入接地母排。

1.3.1.9.4 等电位接地

在机房区的防静电地板下设一个等电位均压带,材料为4*40mm的铜带,沿机房区围护墙内侧用直径20的绝缘棒架高80mm环形敷设,再用50*0.1mm铜箔组成600*600mm的网格,环形均压带上就近端接所有金属顶棚、龙骨、墙面及设备的金属外壳、金属管线,用6平方的阻燃线作为连线。环形均压带分别取临近建筑物混凝土柱内主竖向钢筋一处,用等电位棒连接,接线端子排引出一条35平方的阻燃线缆接至本楼层综合接地端子。

1.3.1.9.5 防静电接地系统

防静电地板的支架每10平米面积取一块地板下的4个支架,用4平方的阻燃线环形连接后,接至均压带。

1.3.1.9.6 电源的防雷接地系统

由于机房设备的特殊要求,为了进一步消除雷电的残压,在机房配电箱总进线空气开关后端安装一套优质的电源二级防过压防雷器。

防雷保护器必须通过接地端以尽可能短的路径接地,并要求主机房内所有设备采用单点接地法,即所有地线全部接到直流接地网上。

设备安装时,应与大楼的外墙及柱子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信号防雷器连接必须与数据进线方向一致。

1.3.1.10 UPS安装施工

1.3.1.10.1 施工要点 

UPS放置于用户设备附近的水平地面上。 

UPS的后面板及侧板应与墙壁或相邻设备间保持200mm以上的距离,同时请勿用物品遮盖前面板的进风口,以免阻碍UPS风机排气孔的排气,造成UPS内部温度升高,影响UPS的寿命。 

保持UPS安装环境的通风良好,避免安装在过热或湿度过高的环境中,远离水、可燃性气体或腐蚀剂,远离发热源,避免阳光直射,尽量保持进/出风口无灰尘。 

避免在有粉尘、挥发性气体、盐份过高,有腐蚀性物质的环境中使用。 

 即使在关机状态UPS内也有可能有危险电压,非专业人员不可打开机壳,否则会有触电危险。 

三相市电输入火线上须安装大于250A三极联动断路器,以便紧急情况时能迅速切断电源,使用三极联动断路器时,零线与UPS的输入零线端子直接连接,不可通过断路器。 

为防止UPS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移动,使用前务必将可调地脚旋下,使设备位置固定。 

UPS可用于阻容性(如计算机)阻性和微感性负载,不宜用于纯感性和纯容性负载(如电动机、空调和复印机等),而且也不能接半波整流型负载。 

UPS的输出应通过开关配电柜分配到负载,以减小某个负载对其它负载的供电影响。 

采用正确的配电方式,保证UPS及用房设备的安全。 

1.3.1.10.2 安装前的设备检验 

施工前应对所安装的设备外观、型号规格、数量、标志、标签、产品合格证、产地证明、说明书、技术文件资料进行检验,检验设备是否选用厂家原装产品。 

1.3.1.10.3 安装步骤 

UPS放置在指定位置,铺设UPS系统输入、输出连接线,由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监督确认输入、输出线序是否正确,线缆连接是否牢固;   

组装电池柜,组装新电池组,电池组按照UPS产品要求进行连接,连接完毕后由工程技术人员监督复查连接情况,连接完成后,测量整组电池电压是否达到要求值; 

 连接MCCBUPS主机的电池连线,接线完毕后由厂家工程师进行新UPS系统的开机、调试、校正、测试工作,测试正常后再进行市电断电模拟和恢复检测; 

 初次送电前的检查,在系统各项电气性能全部符合规范要求,安全措施齐全,各用电装置处于断开状态的情况下。

1.3.1.11 空调系统安装施工

1.3.1.11.1 机组安装位置确定原则

机房设计图纸有标明的,按设计图纸执行,若设计图纸无标明,与业主按下列原则协商确定。

室外、室内机组的连接管距离要尽量短。

机组安装应预留修空间,机组的左侧、右侧及前方应有864mm的操作空间,地板下送风的室内机尽量布置在机房的中心而不是周边区,各室内机组之间不要靠的太近。

风冷式冷凝器放在室外最安全且容易维修的地方(避免放在公共通道和积水积雪的地方)。

风冷式冷凝器应安装在清洁空气区,远离可能污染盘管的污染区,特别是油烟、粉尘区,远离障碍物1m以上。

风冷式冷凝器(包括乙二醇溶液冷凝冷却器)应远离热源。

1.3.1.11.2 工艺管道安装总体要求

符合各工种国家规范。

管道布置整齐美观,横平坚直(坡度要求除外)。

管道固定牢靠,若管道振动较大,应用减振支座固定。

除铜管外,其余管道外表面刷不同油漆,以区别各工种管道

永久性隐蔽管道应与业主验收签字后再封闭覆盖物。

管道穿墙必须加护套,安装完毕必须用密封胶可靠密封穿墙孔洞。

管道应尽量减少弯头等局部阻力损失,以最短的距离连接。

在活动地板下布置管路,其管路走向与气流方向平行,尽量减少下送风气流阻力

1.3.1.11.3 空调机组开箱验收规范

必须在业主代表、供应商代表共同在场方可开始验收(声明不参与除外)。

按照设备清单检查外装上空调机组、附件型号、台数是否相符。

小心撬开空调机包装木框、不得损伤空调机外表,注意保留外包塑塑料薄膜。

取出随机资料袋,按照装箱清单清点空调机及附件、随机技术资料、备用零件等是否相符。安装期间随机资料应妥善保管。

外观检查:检查空调机外观和各种标识。

内部检查:

打开机壳检查空调机检查机组零件是否和技术资料相符。

检查连接铜管是否用泄漏现象。

检查空气换热器翅片是否划伤,压瘪等,换热器铜管是否有明显的小孔等。

转动风机皮带,检查是否灵活。

检查其他零部件。

检查完毕,重新固定外壳,并填写空调机开箱验收检查表。

1.3.1.11.4 空调室内机、室外机安装规范

严格按照安装图位置放线、定位。

空调机组找平:用水平尺找平,垂直偏差、水平偏差小于等于1mm

固定牢靠,若安装在可调活动地板上,在机组下面必须安装一个支架,并且支架应能承受空调机组的荷载。

室内机组下面应加垫木或厚度不小于10mm的橡胶板(专用减震橡胶板)减震,若随机技术文件另有要求按照随机技术文件安装。

室外机要用不锈钢膨胀螺栓固定,并且必须加弹簧垫片。

1.3.1.11.5 制冷剂管道安装规范

材料:进口的紫铜管。

管径:一般按机器接口确定。

制冷剂管道的吹洗脱脂:

脱脂清洗剂:乙醚,纯度要求:化学纯。

压力吹洗气体:氮气,出气压力:0.6Mpa,要求:纯净。

操作步骤:用干净布沾乙醚,来回捅铜管,再用压力氮气吹洗,如此反复1-3次。

制冷剂管道均用铜管焊接。

制冷剂管道的弯管、存油弯、反向弯操作:

弯曲管道必须用专用弯管器操作,禁止用手直接弯曲。

垂直立管高度一般不能超过12m,若超过12m,应在每隔12处的气管中设置一个存油弯,存油弯的曲率半径不小于管道直径的1.5倍。存油弯优先选用专用存油弯配件。

在风冷式冷凝器的出入口的水平管段上应设置向上的反向弯,高度为190mm,以防止停机时制冷剂倒流,优先选用专用方向弯配件。

制冷剂管道除与机组连接接口外,中途一般不得有接口。特别是无法维修的地方。

1.3.1.11.6 室内机组冷凝排水管、活动地板夹层排水管的安装

材料:国标镀锌焊接用钢管。

管径、管道安装其他细节:按安装图执行。

管道保温:排水管必须保温,保温材料:制冷剂管道专用保温管套。

机组冷凝水出口必须设存水弯、放气口。

管道切断阀门;铜球阀。

管道连接形式:丝扣连接,密封材料用:聚四氟乙稀密封带。

管道最低点设紧急泻水阀。

要接到地漏,不得直接插到公共下水道,应保证下水道的水不会倒流回机器内。

排水坡度:大于5‰。

1.3.1.11.7 铜管焊接工艺规范

应采用硬钎焊工艺

焊料:优先按随机技术资料执行,无要求时,采用进口铜磷焊料。

焊药:优先按随机技术资料执行,无要求时,采用进口活性化熔剂。

火焰种类:中性焰。

气瓶调整压力:氧气:0.15-0.2MPa,乙炔:0.01-0.02Mpa

插焊的深度和间隙:

铜管焊接工艺要求:

铜管焊接前气瓶、焊枪、减压阀、气管安全检查。

铜管焊接前的清洁处理:焊接前用干布擦试(必要时沾少许酒精),保证焊接的铜管接头清洁光亮,不可有油污、涂料,氧化层等。

铜管焊接加热应均匀。

铜管焊接完毕后要清理表面氧化层。

铜管焊接外观检查:焊缝焊料不得有堆积,开裂,粗糙、气泡、气孔等现象。

1.3.1.11.8 电气线路安装规范

在空调机组2.5M范围内设手动断路器一个,作为总电源开关。

专线供给空调机组,不得和机房设备、耗电量大的设备共用一路电源。

电气安装符合国家电气安装规范。

控制线路和动力电源线分开铺设,不得共用同一条护套管。

控制线路采用随机电线。

动力电源线材料:优先按随机技术资料进行,无要求时,选择VVVLV型电力电缆。

动力电源线线径:优先按随机技术资料执行,无要求时,按下表选择:

电源护套管材料:薄壁电线管,管径按安装图执行。

1.3.1.11.9 冷剂充注、排空操作

制冷剂充注:机房空调本身充注有R22制冷剂,管道连接后,按照随机技术文件开启相关阀门即可。

当制冷剂管道超过12M且低压运行压力小于0.3Mpa(冬天)或0.4Mpa(夏天)时,应向系统内补充制冷剂,外加制冷剂采用进口制冷剂。

充注制冷剂的同时,应对系统进行冲洗排污排空,方法按照随机技术资料执行。

1.3.1.11.10 制冷剂管道气密型试验和检漏

外观检漏:检查铜管焊接处是否有渗漏油迹。

检漏仪检漏:用专用的电子检漏检验。

压力检漏:制冷剂充注完成后,保压12小时,记录保压前后空调机组制冷剂压力变化情况,压力差在排除气候温度影响外,压力降理论上应为0MPa

1.3.1.11.11 空调机组开机调试规范

调试前重新检查空调机的安装是否正确。

检查制冷剂管道切断阀是否打开,检查加湿器供水管路是否畅通,水压是否足够。

检查排水管路是否畅通。

电源端子固定是否牢靠。

切断全部到环境控制单元去的电源。

将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安装在插座上。

合上电源,检查电源电压波动是否超过10%

合上线路总开关,检查变压器TsT115上的次级电压是否符合随机技术文件。

按下ON按钮,风机启动运转,ON指示灯亮。室外冷凝器同时工作,3min后压缩机启动。

定好温度、湿度值和灵敏度,报警参数及其他控制功能。

进入试运行阶段,制冷剂参考压力为:

制冷剂蒸发温度:+5

低压压力:0.493MPa

风冷式冷凝器制冷剂冷凝温度:50

高压压力:1.88MPa

1.3.1.12 楼内综合布线施工

1.3.1.12.1 机柜到位

将机柜摆放到图纸指定的位置,调整机柜的平衡,使机柜两底角之间的高差不超过3mm。如果是多个机柜并排安装,还需要将机柜全部摆放带同一直线上,调整完毕后用螺栓将相邻的机柜锁成一体。

1.3.1.12.2 安装配线架

在机柜内指定位置装上配线架的空架。根据图纸先将机柜自带的螺丝底座锁在指定位置(每个配线架4个),然后用螺丝将配线架固定在螺丝底座上。

1.3.1.12.3 穿线

在桥架施工完毕后穿线。将双绞线从图纸上的各个信息点位置,沿着桥架敷设到网络机柜,两端均预留一定长度的工程预留。双绞线的预留数量为:墙面面板端为出86型底盒后0.5m,配线架端为出配线架端口后0.5m,通常在配线架端采用固定长度预留的方式,以减少施工难度。

1.3.1.12.4 端接模块

在确认每根线都没有穿错后,分别在面板端和配线架端将模块端接到双绞线上,然后装入面板和配线架。

1.3.1.12.5 性能自测试

使用综合布线系统现场测试仪器(如:Fluke DTX-1800测试仪等等)进行性能检测,当测试仪显示“通过”字样时测试合格。所有线全部测试合格后自测试结束。

1.3.2 库区综合管线施工

1.3.2.1 路由施工

1.3.2.1.1 硬土破路施工标准

库区主要通道路面基本实现全部硬化,对于该路面通过破路、暗埋钢管通信管道的方式进行敷设,施工工艺标准如下:

1、硬化路面地埋管材统一用国标热镀锌钢管;

2、热镀锌钢管的材质、规格等与设计一致;

3、热镀锌钢管的接续通常采用管箍法、套丝、套扣等方式,必须保证接头间的密封,防止进水全部管材连接处(含管件本身),必须刷防锈漆处理;

4、硬化路面破路宽度为30-50cm,最小埋深≥0.5m或垫层以下,下方有预埋管路的按库区要求实施;

5、硬化路面破路应采用切割机进行切割,切割深度不小于10cm,切割位置应预弹基准线后再进行切割作业,切割线应平直,尽量选取伸缩缝的一侧切割,基层回填并夯实。混凝土标号应高于原路面1个标号;

6、需根据现场情况或距离或转弯处做手井(内径600圆形或500x500方形井,深不小于600mm,高寒地区深不小于700mm)。所有96芯以上的主缆均在汇聚处做手井,光缆应预留3圈光缆(直径400-450mm,在手井处应逐根做3圈的线缆预留(直径400-450mm,并挂线标牌或明确线缆标识。

7、硬土敷管至地上视频箱部分:

(1)需要经过承重路面进行的硬土破路工作,应采用50MM镀锌钢管进行敷设,在地下至墙上的转弯处用弯头做变径处理并做好密封,使管材垂直紧贴墙壁固定。

或地下到墙上转弯处等径管材引出,在离地面20cm处安装同管材的接线盒(具体规格见接线盒使用说明,但盒体深度应视现场情况而定制),最后从接线盒处做变径处理。

(2)沿仓房一侧向仓壁进行硬土敷设时,如无需过车,可采用PVC或镀锌钢管敷设,在地下至墙上的转弯处使用专用弯头,使PVC管或镀锌钢管垂直紧贴墙壁固定,视频箱与PVC管用锁母固定并用PVC胶密封。

硬土破路施工图片如下:

硬土破路恢复图片如下:

1.3.2.1.2 软土破路施工标准

库区周界部分路面基本为软土路基(非承重路面),采用PVC 管材进行敷设,安装工艺标准如下:

1、软土地埋管材采用PVC管。破路宽度为30-50cm,最小埋深≥0.5m;

2、PVC管的材质、规格等与设计一致;

3、所有穿线管不应有变形和裂缝,其内部应干净、无毛刺

4、穿线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线缆的最小弯曲半径

5、所有穿线管弯管时,应使用专用弯头或专用弯管器进行冷弯

6、所有穿线管安装应横平竖直,固定牢固,成排穿线管应排列整齐,间距均匀

7、软土路面恢复时需在底部垫一层砂与PVC管找平后,在管材上面要敷设砖块,砖块贴合摆放,不能空出明显距离,砖块方向与管材方向垂直;

8、软土路面恢复时应高出地面,以避免软土沉降,高出路面部分必须平整,高度统一,不能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

9、软土路面回填后应在管线上方用专用标记石进行线缆走向标记。标记石(尺寸为100*100*500mm)应为规则的长方体切割石块或混凝土砌块(或道路用成品标志桩,规格不低于以上尺寸),不得凹凸不平,标记石露出地面部分高度不低于15CM;

10、需根据现场情况或距离或转弯处做手井(内径600圆形或500x500方形井,深不小于600mm,高寒地区深不小于700mm)。在手井处应逐根做3圈的线缆预留(直径400-450mm,并挂线标牌或明确线缆标识;

11、软土敷管至地上视频箱部分,在地下至墙上的转弯处用弯头做变径处理,使管材垂直紧贴墙壁固定,并做好密封。

或地下到墙上转弯处等径管材引出,在离地面20cm处安装同管材的接线盒,最后从接线盒处做变径处理。

12、视频箱与PVC管用锁母固定并用PVC胶密封。

软土破路施工图片如下:

软土破路标记石图片如下:

1.3.2.1.3 地下管井、排水沟施工标准

库区地下管井、排水沟可以借助敷设光纤时(220V强电不推荐使用该方案),安装工艺标准如下:

1、地下管井、露天排水沟统一使用JDG管或镀锌钢管敷设并沿排水沟侧壁固定;

2、翻板的排水沟统一使用JDG管或镀锌钢管敷设并用挂钩在排水沟侧壁上方固定;

3、固定井口的管井因不能放下线管,应在井壁上方安装挂钩固定;

4、沿排水沟排水井敷设管线根据现场线缆数量选用25mm、32mmJDG管或50mm镀锌钢管。

施工图片如下:

1.3.2.1.4 架空光缆施工标准

架设架空光缆时,应控制架空高度,高度要高于运粮车的满载时的最高位置,同时不影响库区日常登高作业等工作的正常运行,安装工艺标准如下:

1、架空钢缆统一用直径6mm热镀锌架空钢缆;同时视线缆悬挂数量选择直径6mm以上热镀锌架空钢缆;

2、吊挂式架空光缆的布放应通过滑轮牵引,布放过程中不允许出现过度弯曲;

3、根据光缆外径选用合适挂钩,挂钩的卡挂间距为50±3cm,电杆两侧的第一只挂钩各距电杆25±2cm。卡挂在吊线上的搭扣方向应一致,挂钩托板齐全;

4、架空光缆敷设后应平直、无扭转、无机械损伤;

5、架空拐弯处有光纤预留,原则上盘3-5圈,并挂光纤标牌;

6、架空钢缆必须在同一高度,保持横平竖直,禁止出现斜拉线现象;

7、架空钢缆沿着仓房墙壁铺设时,建议沿着仓房的顶部檐下铺设;

8、架空钢缆需要沿墙壁敷设时,建议使用专用配件进行安装,如:7字支架,过度夹板等,材料必须为热镀锌材质。

架空光缆施工图片如下:

1.3.2.1.5 隐蔽验收

所有涉及隐蔽施工的工作,均要第一时间做好隐蔽验收,并及时拍照留证(软土、硬土隐蔽验收至少需要各3张),需分别拍摄管线敷设完成、盖砖(或垫沙)完成和恢复后的三种状态,所有管线在隐蔽之前应由库区人员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隐蔽。

隐蔽验收将作为工程验收的重要部分内容,应注意资料存档。

1.3.2.1.6 手井
1.3.2.1.6.1 手井尺寸及设置说明

需根据现场情况或距离或转弯处做手井(内径600圆形或500x500方形井,深不小于600mm)。其中所有96芯以上的主缆均在汇聚处做手井。

1.3.2.1.6.2 井盖材质

1、材质为铸铁井盖;

2、库区主要承重路面要求必须使用承重40吨或以上规格的圆形重型井盖,非承重路面采用20吨或以上方形或圆形井盖;

3、井盖形状必须与管井的形状一致,严禁方形井使用圆形井盖等类似情况。

井盖图片如下:

1.3.2.1.6.3 手井制作说明

手井内部侧壁抹灰处理,底部不要抹灰以便从底部渗水,过线孔需补灰处理,手井补灰需完整。过线管不要过低过高,井底需清理垃圾,井内无需填满沙子。

在手井处应逐根做3圈的线缆预留(直径400-450mm,并挂线标牌或明确线缆标识,如下所示:

1.3.2.2 管线施工

1.3.2.2.1 PVC管施工标准

1、本工程主要选择25mm、32mm种规格的PVC管(壁厚1.6mm或1.6mm以上)

2、PVC管的材质、规格等与设计一致;

3、仓内、仓外PVC管安装需统一采用不锈钢马鞍卡或不锈钢元宝卡或不锈钢抱卡固定,按间距不大于1.5米安装一个管卡,在拐弯处或者盒接分线处按间距不大于0.5米安装一个不锈钢马鞍卡;管卡安装必须均匀工整牢固可靠,必须使用优质膨胀螺栓进行固定,严禁使用钢钉固定;

4、所有穿线管安装应横平竖直,固定牢固,成排穿线管应排列整齐,间距均匀

5、穿线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线缆的最小弯曲半径

6、穿管线缆为电源线、网线时,所有弯头或管接处必须刷密封胶,不能存在缝隙;

7、穿管线缆为光纤时,所有拐弯处应使用长弯头或专用弯管器进行冷弯(不可使用直角弯头),所有转弯或管接处必须刷密封胶,不能存在缝隙;

8、管材与管件接统一使用PVC胶;

9、仓外PVC管建议统一使用32mm规格

PVC管施工图片如下:

1.3.2.2.2 PE管施工标准

1、本工程主要选择50mm规格的给水用PE管(壁厚4.6mm或以上),仅供软土破路地埋使用;

2、PE管的材质、规格等与设计一致;

3、管道基础要求平整并有足够的强度,开挖管沟须防止扰动基底原状土壤。人工开挖管槽时,要求沟槽底部平整、密实,无尖锐物体。沟底可以有起伏,但必须平滑地支撑管材,若有超挖时,必须回填夯实;

4、PE管的连接主要有热熔连接、电熔连接、法兰连接等方式;

5、穿线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线缆的最小弯曲半径

1.3.2.2.3 PPR管施工标准

1、本工程主要选择75mm规格的冷热水用PPR管(壁厚4.6mm或以上),仅供软土破路地埋使用;

2、PPR管的材质、规格等与设计一致;

3、铺设管道的沟底应平整,不得有突出的尖硬物体。必要时可铺沙垫层。埋地管回填,管周回填土不得夹杂硬物直接与管壁接触。应先用沙土回填至管顶上侧300mm处,经夯实后可回填原土;

4、PPR管的连接采用热熔连接、电熔连接方式;

5、穿线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线缆的最小弯曲半径

6、手井内的套管内应注入5cm密封胶封堵严密。

1.3.2.2.4 桥架施工标准

1、排列整齐横平竖直,牢固可靠,严禁使用电、气焊为桥架焊接;

2、电缆桥架在切割或钻孔时,应平整无毛头,并做防锈处理;

3、电缆桥架的支撑间距,按图纸有关规定施工。支撑及固定材料的材质,机械强度及耐腐蚀能力应遵照有关说明选料施工;

4、电缆桥架应依据图纸设计高度架设,应整齐,美观,稳固;

5、仓顶女儿墙桥架安装位置应离仓顶面20cm以上,为以后安装隔热板预留空间;

6、电缆桥架内部必须强、弱电互相隔离;

7、电缆桥架的接地线采用镀锌扁钢焊接或铜网线并入配电柜接地端子,每段桥架必须用铜网线连接;

8、电缆桥架直线段每超过30m应有伸缩缝,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该桥架上的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的最大者;

9、桥架用304或201不锈钢膨胀螺丝贴墙面安装,每根桥架两端和中间有固定孔位,打膨胀镙钩固定;

10、桥架内的固定孔位使用膨胀钩固定,膨胀钩只固定桥架外,还起到外挂电缆的作用,使桥架不承担电缆的重量,保证长年使用后不会变形。

1.3.2.2.5 网线施工标准

网线采用非屏蔽超五类网线或非屏蔽室外超五类网线,网线使用距离最大不能超过90米。线缆布放必须平直,施工当中不能存在螺旋死弯,尽量不经过强电线路,防止发生串扰情况。

所有水晶头(原装安普超五类水晶头)必须由项目经理、技术工程师或技术过硬的相关人员负责压制,压制完成后需严格测试。

水晶头压制统一采用EIA/TIA 568B标准,网线护套必须压制在水晶头卡口内,不可脱落。严禁按照平行线的方法压制。

1.3.2.2.6 电源线施工标准

前端摄像机电源线采用国标RVV3*1.0规格敷设,其中采用220V供电时最大距离为200米,采用24V/12V供电时最大距离为100米。

超过上述距离的视现场情况使用ZR-RVV3*2.5或ZR-RVV3*4阻燃线缆。

仓内严禁敷设220V电源线缆。

1.3.2.2.7 管接头及孔洞处密封标准

1、仓内、仓外的管线连接处必须全部刷胶以密封;

2、仓外摄像机防水盒及摄像机支架进线位置,均需刷胶密封;

3、为防止仓内熏蒸时气体进入管线腐蚀设备,需在仓内摄像机支架管线出线端打入5CM玻璃胶,在视频箱管线出线端打入5CM玻璃胶,以达到封堵目的;

4、仓内至仓外、仓与仓之间的孔洞处必须使用玻璃胶或泡沫填充,外露面采用防水腻子进行修补密封处理,尽量恢复墙体原色。

图片如下: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387306d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0e.html

《机房(含布线)设计方案、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