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类读书报告

发布时间:2018-07-01 10:26:3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读书报告

——读《找回失去的“哲学自我”》

这本《找回失去的“哲学自我”》是由高清海教授所写。整本书共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传统现实与哲学,哲学与创新和人与哲学。我一向认为哲学是人类所特有的,而因为人类,哲学才会产生和发展,因此在这篇读书报告中,我将要就人与哲学关系这个问题对这本书进行一个总结和进一步的探索。

首先,人的本性。书中提到,认识“人”的方法论原则应该是:对人只能按照“人的方式”,不能运用“物种”观点去认识。关于人的本性,自哲学产生以来,一直颇有争议,归结起来无外乎“物化”与“神化”,这两种观点看似对立,实际上,这两种观点分别是从人的物质本性和精神本性来看的。但是“物化”把人归结为一个物体,这样就忽视了人的主动性以及自我创造性;“神化”则夸大了精神的作用,把人完全归为“纯粹理性”。因此要从人的“生命”入手去理解人的特异本性,即为什么人与其他生物与众不同。的确,从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人来自于自然,产生于物性,但是人是超然于物性之上。为了理解人的超然物性就需要知道能够联结物性与超然性又能区别它们的节点是什么,这个节点就是人的生命,或说是人的生存方式。人的生存方式与其他生物有相同之处,即受物种规定支配,简单来讲任何其他生物一样,需要空气、水、食物等等,但人超于其他生物的点在于,人有主动性,可以改变环境使其有利于自己,例如,谁把,发电站等等,人的“生命”也从单一的本能生命,又添加了自主生命。由此可以看出人有双重生命。这种两重性生命表明人要经历两次生成。先经历本能生命,就是为父母所生,遗传父母的基因,获得了生命,汲取父母和自然社会所给的养分。接下来就要经历自主生命,这是需要每个人自己争取和创造,接受文化,讲求“做人之道”。

以上我们可以得出关于人的本性的结论。首先人有物性同时还有超物性,其次人性既存在于个体生命之内,又超越与个体生命之外,既属个体生命的统一性,又表现为多样化的差别性。最后,人性既属前定的本质,又永远在不断生成之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的本性是复杂的,这使得我们不能再以简单的本性认识我们自己。

接下来,作者从人的本性理解哲学的本性。“哲学”与“人性”是有内在关联的。如历史,地理等学科都是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人,但是只有从哲学思维的高度才能把握人的真实本性。作者认为“哲学”是“人”的自我本性的自觉意识,当人认识到自己人的本性的时候,人会开始思考自己的存在本性,生存意义与其它存在的关系种种问题,换句话说,人们开始思考自己是什么,为什么存在,自己与其他生物、其他人、自然社会是怎样的一个关系的时候,哲学就产生了。而哲学本性也就是“人”的自我本性的自觉意识。当人类完成了自己物质的基本需要时,人类会思索自己未来的生活和道路,而这种思索往往是自由的和自觉的,因为外界无法控制和强迫,哲学也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因为不同的人思索自己的方式不同,角度也不同,所以哲学没有统一的对象,固定的性质和终极的结论。哲学也就是多样性的,多面的以及永远发展的。

随着时间的发展,人因为矛盾的不断产生和变化,要求人与哲学的概念也应不断更新。人类的前进方向是由人类自己探索的,而每个人的思维又是不同的,一个人的想法越多,思想延展的道路越多,而这种发展往往外界难以控制,所以会有正面的道路和负面的道路出现,人类也往往迷失方向。但是在人类的“自为本性”中含有自我反省的能力,人类也会审视并矫正自己走过的路。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思想会不断产生新的哲学,而这些新的哲学又会指导人类走入某条道路。例如,在书中,作者提到,由于1819世纪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兴起,人类可以更好地掌控自己前进的道路,“人是人自己的上帝”“知识就是力量”(培根)“人为自然立法”(康德)等观念也如雨后春笋般产生,因为人的壮大推动了哲学的观念,即人成为人,不是因为非人的力量,即那些自然中的物质或是不同的神和宗教,而是因为人自身的活动和力量。因此,人找到了自我的真实本性,哲学才能找到自己的理论归宿。人的观念的变革,必然会引起哲学观念的根本变革。

因为哲学与人的这种关系,作者进一步对哲学的理论品格进行阐述,即哲学之秘密在于“人”的秘密。哲学的品格特点与人性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第一,人具有两重本性而哲学也是这样。在本篇读书报告中的第一点中已经阐释了人性的物性和超物性。同样的,哲学既不是科学,也不是神学,但是哲学对于各种问题的探讨常常是超现实的,而对哲学问题的解答,又往往是科学的,所以哲学与人性是一样的,都具有物性和超物性。第二,哲学与人的关系有着其他学科与人所不具有的特殊关系。哲学既内在于人的生活,又超脱于人的生活,这是哲学所特有的理论性格。哲学看起来玄妙难懂,不想物理化学,可以直接改变人的生活;或像历史地理,直接描述和记录人的生活。但是哲学的问题都直接来源于人的现实生活,例如: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来到世界的意义是什么等等,这是人们对自己生活自觉性的一个体现,因为这种问题常常是我们自发提出来的。哲学并不提供对于具体事物和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但是它会提供对待根本问题的原则态度、理解方法和认识方法,也就是我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意境。这些观念和方法是我们在解决具体问题时的一些根本原则,因此当这些观念和方法改变时,我们基于人性的生活方式也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第三, 哲学与人性既具类性,也有个性。这是因为哲学表达的是人性的本性,这种本性本来就是所有人类所共有的东西,因此具有类性;但每个人又是不同的,所以每个人表达的人性和哲学会不同,就出现了个性。因此,若要研究人性,或是哲学,这两者是不能分开的。

作者在书中最后提到的是人是哲学的奥秘。许多人总是认为哲学是神秘的,人是要研究哲学的,但其实哲学表达的是人对自己的观点,哲学只是人们了解自己的一个媒介。各种哲学的出现,表现的实质是人们对自身不同的看法。而人们看自己不会只从单一的角度或只从小团体来看自己,而是以整个世界为对象的。所以可以说人是一个微缩的宇宙。而如果要理解人为什么是哲学的奥秘,就要理解人与哲学的“对象世界”。人是以整个世界为对象的,因为人虽然与其他生物一样都来源于自然,但是人可以通过科学等手段改变自然,不会拘泥于某种特定的自然环境,所以说人是一种世界性的存在。因此我们想要了解人,必须要要回到世界的角度来看人,而要完全了解世界,又必须要理解人的一切。哲学就是不断在从世界看人和从人的角度看世界中转换。所以说,哲学看到的“对象世界”,不是自然世界,而是人生活在的这个世界,包括社会等等。但是,人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由人开创的,所以,这个世界是具有多重性的,或说是多重世界。“哲学世界可以说是科学世界和神学世界的结合,因为它既有自然世界对人的“潜能世界”也有人们向往的“理想世界”,是自然的和属人的,潜在的和理想的,物质的和精神的,主观的和客观的,必然的和自由的等等具有两重性质结合的矛盾世界的。正是哲学的这些多重性才得以把握人在生存活动和发展活动中的多重性。因此,哲学,实际上是人以世界为中介的自我认识、自我理解、自我创造、自我实现的理论活动和理论表达。

在这一篇中,作者由浅及深,由一面到多面介绍了人与哲学的关系,我不敢说我完全理解并认同作者的每一个观点,但是,我还是从中有一些新的启迪和收获,以及对于人性与哲学有了新的认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170a72c58fb770bf78a5543.html

《哲学类读书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