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卓读书心得

发布时间:2012-09-04 11:28:3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走进片刻小憩的心灵乐园

------与名家一起走进《最美的散文》

 当你久处于城市的喧嚣繁杂,长期面对学习和工作的压力时,你总会感觉身心疲惫。如果此时,你能捧起一本散文,沏上一杯清茶,静静地赏读几页,与众多散文名家做心与心的交流:在优雅温馨的艺术享受中体味人生的哲理、感悟生活的真谛、陶冶性情、舒畅胸怀。这样你一定能缓解身心的疲惫,从中感受一番别样的快意和乐趣。。。。。。所以阅读散文要用心来读,用心来体会。当你的心和作者的心达到真正相接的一刻,你才算是真正地透过散文那五彩缤纷的,体会到它那凝而不散的。此时你所体会到的就是散文灵魂的真善美,那就是作者通过散文表达出的内心深处的宁静的思索:那就是能带你通向更远的有着万千风景的世界的道路;那就是可以让你的心灵进入片刻小憩的心灵乐园。------摘自《前言》。

 也许,我正是那个久处于城市的喧嚣繁杂,感觉身心疲惫的那个人。有幸在这个悠闲地假期,每天给父母掂量着一日三餐,便对着满眼的绿意,品茗上一杯清茶,捧起一本散文,这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

最美的散文?题目就很谄媚。以周树人开篇,五十几位作家,百来篇作品,每个作家都有几句话的介绍,每篇文章都有两三百字的赏析对于我这个久没有好好读过书的人来说,把它当做中学教材了,让自己当一回中学生,充实充实脑子的确是不错的。既捡起了那久违的记忆,又陶冶了性情、舒畅了胸怀。

 

 一:走进季羡林的《幽静悲剧》、《黄昏》。

先选择季羡林的文章读,是因为在新闻里见到了他的音容笑貌。他离我们而去了,虽然他本身就离我很远,但是还是忍不住看有关他的专题节目,忍不住先看他的《幽静悲剧》和《黄昏》。

 茫茫燕园中,只剩下了幽径的这一棵藤萝了。它成了燕园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唯一的一点安慰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每次走在它下面,闻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其中情味,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世界上像我这样没有出息的人,大概是不多的。古藤的哭泣声恐怕只有我一个能听到。在浩茫无际的大千世界上,在林林总总的植物中,燕园的这一棵古藤,实在渺小得不能再渺小了。你倘若问一个燕园中人,绝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绝不会有任何人关心它的死亡的,绝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的。偏偏出了我这样一个人,偏偏让我住到这个地方,偏偏让我天天走这一条幽径,偏偏又发生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悲剧;所有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压到了我的身上。我自己的性格制造成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奈何,奈何!

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摘自《幽静悲剧》

 有感:人类就非得一定是万物的统治者么?人难道就不能与万物和谐相处吗?这样的问题一直在我的脑海中盘旋着……

作者反复表示自己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感情太多,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般闲愁”。这种自责之词其实暗含谴责,锋芒指向那些无情无义的毁灭美得“愚泯”,含泪的抒发之中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在结尾作者发出了这样的誓言:“我自己的性格制造称的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且将“永远永远的背下去”。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倔强的老人,勇敢的承担起一个神会的重任,矢志不渝的维护真、善、美,这怎能不令我们肃然起敬!

 仿佛一点也不多,一点也不少,优美的轻适的阒静软软地黏黏地浓浓地压在人们的心头,灰的天空像一张薄暮;树木,房屋,烟纹,云缕,都像一张张的剪影,静静地贴在这幕上。这里,那里,点缀着晚霞的紫曛和小星的冷光。。。。。。黄昏真像一首诗,一支歌,一篇童话;像一片月明楼上传来的悠扬的笛声,一声缭绕在长空里亮唳的鹤鸣;像陈了几十年的绍酒;像一切美到说不出来的东西。说不出来,只能去看;看之不足,只能意会;意会之不足,只能赞叹。。。。。。黄昏从哪里来的呢?”从北方遥远的地方“蜕化出来么?”“蜕化出来了,却又扩散开去。漫过了大平原,大草原,留下了一层阴影;漫过了大森林,留下了一片阴郁的黑暗;漫过了小溪,把深灰的暮色溶入铮枞的水声里,水面在阒静里透着微明;漫过了山顶,留给它们星光和月的光;漫过了小村,留下了苍茫的暮烟......给每个墙角扯下了一片,给每个蜘蛛网网住了 吧。。。。。。。黄昏是神秘的。只要人们能多活下去一天,在这一天的末尾,他们便有个黄昏。”“这黄昏,像一个春宵的轻梦,不知在什么时候漫了来,在他们心上一掠,又不知在什么时候走了。”“黄昏走到哪里去了呢?”“到非洲森林里去了。再到,再到哪里,谁知道呢? ------摘自《黄昏》

 有感:《黄昏》,作者写于193414日。我被大家的文字所感动,震撼。。。。。。一是黄昏的恬静之美。黄昏是安静、恬适、谧淡的。二是黄昏的淒清之美黄昏是凄爽、淒亮、凄秀的。三是黄昏的动感之美。黄昏是流动、游动、走动的。四是黄昏的神秘之美。黄昏是神妙、神奇、神韵的。

 

二:走进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

 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下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雨气空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林沐浴之后特有的腥气,也许那竟是蚯蚓和蜗牛的腥气吧,毕竟是惊蛰了啊。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紧,那腥气。。。。。。雨来了,最轻的敲打乐敲打这城市。苍茫的屋顶,远远近近,一张张敲过去,古老的琴,那细细密密的节奏,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滴滴点点滴滴,似幻似真,若孩时在摇篮里,一曲耳熟的童谣摇摇欲睡,母亲吟哦鼻音与喉音。或是在江南的泽国水乡,一大筐绿油油的桑叶被噬于千百头蚕,细细琐琐屑屑,口器与口器咀咀嚼嚼。雨来了,雨来的时候瓦这幺说,一片瓦说千亿片瓦说,说轻轻地奏吧沉沉地弹,徐徐地叩吧挞挞地敲,间间歇歇敲一个雨季,即兴演奏从惊蛰到清明,在零落的坟上冷冷奏挽歌,一片瓦吟千亿片瓦吟。

  在旧式的古屋里听雨,听四月,霏霏不绝的黄梅雨,朝夕不断,旬月绵延,湿黏黏的苔藓从石阶下一直侵到舌底,心底。到七月,听台风台雨在古屋顶一夜盲奏,千层海底的热浪沸沸被狂风挟持,掀翻整个太平洋只为向他的矮屋檐重重压下,整个海在他的蝎壳上哗哗泻过。不然便是雷雨夜,白烟一般的纱帐里听羯鼓一通又一通,滔天的暴雨滂滂沛沛扑来,强劲的电琵琶忐忐忑忑忐忑忑,弹动屋瓦的惊悸腾腾。欲掀起。不然便是斜斜的西北雨斜斜刷在窗玻璃上,鞭在墙上打在阔大的芭蕉叶上,一阵寒潮泻过,秋意便弥漫旧式的庭院了。。。。。摘自《听听那冷雨》

 有感:浓浓的乡思,淡淡的乡愁,拨动着读者的心弦。他的散文《听听那冷雨》抒写的是深深的思乡情绪,这种乡情主要是通过雨声的描写流淌而出的,借冷雨抒情,将自己身处台湾,不能回大陆团聚的思乡情绪娓娓倾诉,但另一方面这种乡情也表现在他在文中化用的诗词里面,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趣在被赋予生命的冷雨中表现得更淋漓尽致。

雨的世界迷迷蒙蒙如同梦境,作者便可以神驰意往、思绪翻飞,自由书写情感:雨丝绵绵可喻情思绵绵,冷雨凄楚可喻思乡之切、思而不见之凄然。文章通篇扣住一个“雨”字泼墨写去。如人还潮汐逐层推进,一唱三叹,痛快淋漓的一吐积聚了二十余年的思乡之情。

先写了雨来之前的春寒,再写中文方块字的鱼,接下来该写雨了,作者却对雨不做直接描写。作者告诉人们“雨可以嗅嗅、闻闻、舔舔、听听、看看。。。。。。最动人心扉的是听雨。。。。。。苍茫的屋顶,远远近近,一张张敲过去,古老的琴,那细细密密的节奏,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滴滴点点滴滴,似幻似真,若孩时在摇篮里,一曲耳熟的童谣摇摇欲睡,母亲吟哦鼻音与喉音。或是在江南的泽国水乡,一大筐绿油油的桑叶被噬于千百头蚕,细细琐琐屑屑,口器与口器咀咀嚼嚼。。。。。。

东北的今天也下雨了,我也和作者一起听起了雨,但是我远没有那么深邃。可能源自我没有那许多的“愁”字吧。望着远处山间的迷蒙,看着院落里雨中泛黄的李子树,还是小小果实的葡萄架,这可是老爸的劳动果实啊,泛在心底的是快乐,满足和幸福。

 

三:走进铁凝的《草戒指》

 了解铁凝是因为我家有一套她的丛书,那是03年一个朋友送的。砖红色的书皮,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共9本。《永远有多远》、《有客来兮》《会走路的梦》《大浴女》。。。。。。这些都是我以往看过的,也从她的散文中了解了她的生平,因酷爱文学,放弃留城、参军,自愿赴河北博野县农村插队,也就给了她太多的生活素材同年《会飞的镰刀》被收入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儿童文学集。这个小说是铁凝高中时的一篇作文,后被认为是其小说处女作

今天在这本散文集里看到了她的《草戒指》,5年前我在《会走路的梦》中看到的,时过五年,有太多的不一样,今天再读这篇散文,好像心境也不同了,感悟也不同了。

 初长成的少女不再理会这狗尾巴草,她们也编戒指,拿麦秆。麦收过后,遍地都是这耀眼的麦秆。麦秆的正道是被当地人用来编草帽辫的,常说"一顶草帽三丈三",说的即是缝制一顶草帽所需草帽辫的长度。那时的乡村,各式的会议真多。姑娘们总是这些会议热烈的响应者,或许只有会议才是她们自由交际的好去处。那机会,村里的男青年自然也不愿错过。姑娘们刻意打扮过自己,胳肢窝里夹着一束束金黄的麦秆。但她们大都不是匆匆赶制草帽辫儿,在众目睽睽之下,她们编制的便是这草戒指,麦秆在手上跳跃,手下花样翻新:菱形花结的,字花结的,扭结而成的""……编完,套上手指,把手伸出来,或互相夸奖,或互相贬低。这伸出去的手,这夸奖,这贬低,也许只为着对不远处那些男青年的提醒。于是无缘无故的笑声响起来,引出主持会议者的大声呵斥。但笑声总会再起的,因为姑娘们手上总有翻新的花样,不远处总有蹲着站着的男青年。。。。。。她们依然愿意当着男人的面伸出一只戴着草戒指的手。却原来,草是可以代替真金的,真金实在代替不了草。精密天平可以称出一只真金戒指的分量,哪里又有能够称出草戒指真正分量的衡具呢?却原来,延续着女孩子丝丝真心的并不是黄金,而是草。在池泽夫人的茶道中,我越发觉出眼前这束狗尾巴草的可贵了。难道它不可以替代茶道中的鲜花吗?它替代着鲜花,你只觉得眼前的一切更神圣,因为这世上实在没有一种东西来替代草了。一定是全世界的女人都看重了草吧,草才不可被替代了。

 有感:《草戒指》用朴实淡雅的文字叙写了冀中平原上的女孩子们用狗尾巴草、麦秆编就草戒指,而其直接原因并非是经济的贫瘠和文化生活的单调,而是那里的人们对土地天真无暇、朴素的爱。

这小小的狗尾巴草啊,曾给那些朴实的家乡人带来过多少欢乐!

  而这一切,都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久到现在的小孩儿早已认不出什么叫做狗尾巴草,那些依旧疯长在小路边、山坡上、田野边上的狗尾巴草,大片大片地在风里寂寞地摇摆着,而它们的势力范围也更大了,田野一块接着一块被荒芜。因为,那些曾经用狗尾巴草编制蛐蛐笼子的小男孩和用狗尾巴草编制花环的小女孩早已老到干不动活了,而他们的子孙则怀着美好的憧憬,到那片没有狗尾巴草的世界里打拼去了。于是,满山遍野的狗尾巴草便顺理成章、理直气壮地扩展着它们的领地。

现在看看孩子们手里拿的是结构复杂的电动玩具,精致的毛绒玩具,他们不知道那长着毛茸茸的穗子的草,除了挡路还能干什么 。再者,那些戴着各种叮当响的饰品的女孩子们,谁还会用这随处可见的狗尾巴草编个戒指戴在小手指上呢?

却原来,草是可以代替真金的,真金实在代替不了草。……却原来延续着这女孩子丝丝真心的永远是这狗尾巴草编就的戒指……”可是,铁凝你又是否知道,却原来,狗尾巴草戒指也是可以被代替的。

我能从文中理会到铁凝的心思,“其实只要有一份情,无论是什么廉价的东西都价值连城了吧。”可是,铁凝,现在又怎能说延续着女孩子丝丝真心的并不是黄金,而是草。。。。。。是进步还是可悲哦!

 

四:走进鲁迅的《秋夜》

 近期,鲁迅先生的文章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篇目减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一场关于鲁迅是否过时的争论迅速升温。且不管什么鲁迅先生文章的遭遇是否反映出当前语文教育的困境,也不管他是不是一个普通的教学事件。我在最美的散文中读到了他的《秋夜》。

 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了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但是,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陕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鬼陕眼的天空越加非常之蓝,不安了,仿佛想离去人间,避开枣树,只将月亮剩下。然而月亮也暗暗地躲到东边去了。而一无所有的干子,却仍然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地1 着许多蛊惑的眼睛。。。。。。 我打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摘自《秋夜》

  感悟:经典是时间淘洗后留存的精品,它们是人性的画像,是人性的注解。经典的意义在于常读常新,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它们依然是读书人书架上不变的风景。在转瞬即变的时空里,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经典是打败了时间的文字、声音和表情。那些坦诚的语句,那些无畏的呐喊,那些人类精神的思考,唤醒了我们曾经的期望,鼓起现在的勇气,不再虚空浮华、怀疑未来。这些智者的身影和流传以久的词句,净化了我们的心灵,震撼了我们的灵魂,使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可以错过但不会被磨灭的,什么是瞬间即逝却又是最宝贵的。

《秋夜》巧妙地将哲理隐藏在充满诗意的抒发中。鲁迅笔下的天空、月亮、星星、恶鸟、枣树、小粉红花、小青虫等都是自然景物,又都不完全是自然界中的景物本身,而是人格化了的,无不闪烁着思想和哲理的光芒,或激起人们的憎恶,或唤起人们的同情,或启迪人们去思考。作者对这些具有象征意味形象的抒情,创造了一种隐含哲理思索的诗的意境。 《秋夜》在语言运用上也比较适应象征主义表现手法的需要。为了使语言更加符合人格化了的自然景物的特征,鲁迅特意选择了许多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的语言,能够构成画面,能够产生音响。读后掩卷,那〖目夹〗着冷眼、洒满繁霜的夜空;那窘得发白的圆满的月亮;那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的枣树;那冻得红惨惨的瑟缩着作梦的小粉红花;那撞在玻璃灯罩上丁咚作响的小青虫……都还在眼前活动着,仿佛触手可得。

枣树又要做小粉红花的梦,鲁迅渴望爱情。看那老在白纸罩上的小青虫,头大尾小,向日葵似的,只有半粒小麦那么大,遍身的颜色苍翠得可爱,可怜,鲁迅对小青虫充满了怜惜和爱意,这种感觉是爱情产生后的感觉。可是小青虫了,怜惜感觉出了却没有看到希望,他看到的是小青虫的死亡,看到的仅仅是无希望的爱情。他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他敬佩为爱而牺牲性命的英雄,看到了他们不可能的前途,是充满悲剧色彩的爱情。其原因之一是鲁迅是受封建婚姻约束的,有名份上的妻子,二是鲁迅与许广平年龄上的差别使鲁迅认为不可能,三是鲁迅的身体状况差又受人冷漠,其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鲁迅我以为这火是真的,而未必是真的,许广平没有说过,鲁迅没有说过,他有的只是一种感觉。 

《秋夜》是鲁迅的一篇爱情散文诗,是在语言中和写作时间上可以感觉到的,他是鲁迅心灵中的隐秘。

鲁迅的作品的确是难懂的,寓意太深,只读文字又怎能看到那么多他的心思?要不是读更多他人的赏析,我又怎能悟出那么多?叹自己的浅薄。。。。。。

 

 小结:五十三位名家,一百余部作品,这个假期是充实的,其实读书是很快乐的,陶冶了性情、舒畅了胸怀,可以让自己进入片刻小憩的心灵乐园。

宋卓 写于2009年暑假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290bed749649b6648d74719.html

《宋卓读书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