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宋朝的常识

发布时间:2019-01-22 11:33:0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些宋朝的常识

1.辣椒: 辣椒原产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把辣椒带回欧洲,并由此传播到世界其他地方。于明代传入中国。性味辛,热。阴虚火旺及患咳嗽、目疾者忌服 换言之,辣椒这种东西在北宋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更别说许多含有辣椒的菜色:诸如麻辣烫、水煮肉、水煮鱼、毛血旺等等。因此……请表再让那两位品尝辣味菜肴了~那个时代这类食品还只存在于传说中……

2.活字印刷: 宋朝是雕版印刷事业的全盛时期。雕版印刷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存在明显缺点。第一,刻版费时费工费料,第二,大批书版存放不便,第三,有错字不容易更正。直到北宋平民发明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改进雕版印刷这些缺点。然而虽然北宋就有活字印刷,推广却不是在这个时候。换言之,那个时候大部分书还是雕版印刷得来的。

3.青花瓷: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器,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鼎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种。也就是说,宋朝那个时候,青花瓷是极其稀少且与后世的青花瓷不甚相同的物种。因此家中装点,是很难找到诸如青花瓷瓶”“青花花瓶之类的现在常见的古物的!

4.北宋军事: 北宋军队编制之两司三衙:两司既殿前司和侍卫司,是皇帝近卫军的统帅部门,很精锐,从来不上战场。两司加上殿前军,就是三衙。宋皇帝还是担心侍卫司的权利过大,于是又把侍卫司分成了步军和马军两司。宋的地方武官是三年一调,长期互相轮换。(可见小龙童鞋还是很谨慎的)

北宋军队编制之枢密院:宋军的统帅机关乃是枢密院,号称西府,与中书省的东府对应,最高长官是文官,不允许武将担任。狄青曾经出任此职,但是不久就遭到弹劾,因为不合祖制。这个统帅机关的主主管叫枢密使,但是好玩儿的是,枢密院虽是掌管着兵马的调动权,却没有一兵一卒可调。那么兵马掌管在哪个机构手中呢?是两司三衙。

在宋代三省六部里,即便是兵部,也只能是个军事方面的文档记录和文件起草机构,军事是皇帝说了算,枢密院相当于近现代的军令部。(所以事实上兵部权利并不大啊!中央集权还是在某只龙手里)

军队分禁兵、厢兵、乡兵和边境地区的蕃兵。禁兵是主力,最多时达百万以上。关于宋的地方武装,厢军的指挥也叫统制,这个地方武将调动的制度,完善于王安石的更戌法,后来还被老毛发展成了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制。再向是中书省主管,辅佐皇帝处理事务,有一定的裁决权。宰相通过手上的人事权来调节军事事物或枢密院事物,而不能干涉具体的部门事务。军事决策是朝议决定的,也就是说,所有大臣都可以参与讨论,但最终决定权在皇帝那。

宋代以中书省为重,那是行政的最高机构。行政跟军事两方面的职能是严格分离的。中书省为重没错,但并不等于什么都能管,特别是军事。将帅无权决定自己需要多少军队,朝议就已经定了有谁带兵系带多少兵,这些都是皇帝自己和大臣们商议过后决定的,不容更改。高级军官、将帅一级官,朝廷是花钱养着的,没有战事的时候就赋闲在家,不能统领军队,更不允许私蓄兵丁。到朝议后决定派出某位大将了,比如杨业,那么杨业才拿着皇帝给的半块兵符去枢密院合符后由枢密院开证明,并证明需要调动多少军队。然后杨业拿着证明和完整兵符去太尉府要兵。太尉是禁军的最高日常管理者,太尉有权决定给将帅派哪支部队去,将帅无权自己选择自己想调读的军队。

5.陷空岛: 白五爷所住的地方其实一直有些模糊,因此只能靠着推测。首先是通过《七侠五义》的描述,猫大人是到了杭州在碰到双侠丁兆惠,说明陷空岛的位置应该是在南方浙江省。其次丁兆惠是松江府人氏,以芦花荡为界,荡南是陷空岛,如果以现在的松江位置来看,位于上海南部,那么再往南就是舟山群岛。而在浙江省,除了舟山群岛和宁波以外,没有地方会有那么多岛了~~~呵呵~~所以推测陷空岛是舟山群岛上的某个岛~

6.宋朝司法: 宋朝的司法制度,实际上是三级三审制。宋朝的基层司法审判机关设在县一级,由其知县负责。但县级司法机关只能处理杖刑以下的刑事案件;徒以上的,知县搜集证据,并对案件审理明白,然后上送州里,这称叫结解。县知事对于刑事案件,原则上应亲自审理。县属镇岩官员,只能处理轻微刑事案件,以笞为限,应处杖以上的案犯,即送县讯办,不得自行决断。杖以下的刑事案件,由县判决执行,知县署名。县狱只羁押未决犯,已决犯笞、杖罪的行刑后即释放,徒以上的犯均要上解州里,故不羁押已决犯。因此很多电视里的县令都在法场监斩,实在是很让人OTL啊!

州一级司法机构,包括府、军,在宋朝司法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埋廷也特别重视。除知州事外还特设有通判作为各州的副长官。全州行政、司法公事都须经过通判签署(当时叫签议连书),方得施行;否则,无效。同时,朝廷又直接选派幕职官,比如判官、推官等佐理知州,处理全州行政、司法事务。 

凡属处徒以上的案件,均需送到州里处理,州可以判决执行徒以上直至死刑的案件。

7.州的审判程序:州的审判程序,大致分为推鞫,检断和勘结三个阶段:所谓推鞫,就是巡检、捕获犯人,或者由县衙解送人犯到州后,先由司理参军审讯,传集人证,搜集证据。——也就是猫大人的工作。

所谓检断,即检法议罪的简称,就是由司法参军,根据已经得到和查证落实的犯罪事实,检出适当适用的相应法规,评议确定应当判处的罪名和刑罚。——也就是公孙先生的任务 

所谓勘结,就是由朝廷选派的幕职官,即判官或推官,根据审理所得到的案情事实际和检出备齐的有关法规,进一步分析研究案情,或者视需重新直接审讯犯人,就定罪量刑作成判稿,报请行政长官知州签发。 

最后,由知州根据判稿决定判词,并签署判决,对外发布公告周知,有所趋避。——这个毋庸置疑,就是包大人的职责了~

8.死刑案件: 死刑案件,事关人命,宋朝在司法制度上的作有特殊规定。因而,知州在审判死刑案件的过程中,如果认为某案有法重情轻,情重法轻,事有可疑,理有可悯等特殊情事时,知州就应将全部案卷送请朝廷裁判,这叫奏谳。凡奏谳的案件,都要由大理寺详断。当然,犯罪事实明白,证据充分,定案准确,适用法律也没有疑义,罪犯本人又已经认罪的,当然就没有奏谳的必要了。(审不清楚的案件没看几件上交大理寺的,倒是有不少上交到包青天这里来呀!)《宋会要》刑法四的规定:凡应奏谳而不奏谳,或者不应奏谳而奏谳的,知州都要受一定的处分。这样就可以防止地方官吏在办案上的专断或者推诿。 

宋朝对死刑案件还规定有翻异制度,即准许呼冤。凡已经判决尚未执行的死刑案件,罪犯本人和他的家属都可以鸣冤,这在当时称作翻异。刑律规定,案件一经翻异,司法机关便需再审理一次,这称为复推。(这种情况包青天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9.大宋律例: 很多电视剧之中都能见到这四个字,但是事实上,历史上是没有所谓《大宋律例》这套书的,宋朝没有像唐、明清那样的律典名称,这是一个特例,宋朝只有相当于唐律的《宋刑统》。 由于在宋朝和唐朝之间有了一个混乱的五代十国,所以宋朝继承的法律名称没有沿用唐律,而是沿用了后周的刑统名称,结果就有了特殊的《宋刑统》。后来,由大理寺刻板印刷发行全国,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刻板印行的法典。因此,表再提起大宋律例了啊!~那东西历史上根本没有……

10.宋朝的司法机构:宋朝的司法机构,也是按照中央集权建立起来的。宋朝把全国分为诸路,每路都设有转运判官,是朝廷特命的路一级常设官员,其主要任务是协助转运使管理刑事和民事审判事官。宋制地方原则上只分两级,一般由各级行政长官即地方政府首脑兼理司法。县级司法审判事务由县长官知县事全权职掌,并且以亲自参与审判案件为原则。县以下的镇岩官员,无权审理案件;其社首、甲首也只能在州县官员的监督下,处理一些轻微的刑事案件。可见,县为宋朝司法机构的基层单位。州级(与州同级的机构还有府、军)司法审判事务由州的长官即知州事、知府事和军监掌管。进行为了控制司法和监督地方官吏,在各州特设通判,作为州的副长官。全州的行政公事都须经过通判,才得施行。同时,朝廷还选派幕职官员,如判官、推官等,以佐理知州,处理全州的行政和司法事务。其掌管检法议罪的,有司法参军;掌管调查审讯的,有司理参军。因开封府在京师,在司法官员的设置上有些特殊的规定,实际上不同于其他州、府。开封府除设府尹一人外,还设有判官、推官四人,分日轮流审判案件。另设左右军巡使判官二人,分掌京城地方一切案件的审讯;左右厢公事干当官四人,分管检查侦讯和处理轻微事件。此外还设有司录参军一人,处理户口婚姻等纠纷。——所以,开封府那个地方官员其实是很多的,并不仅仅是包策展(可以再加上白)四大门柱这几个人而已啊!

11.宋仁宗: 本名赵受益,立为皇太子时更名赵祯,庙号仁宗,谥号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庙号和谥号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千万不要弄混了!!)。1018年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1023年即帝位,时年13岁。1063年病死开封,享年54岁。在位四十一年。在位时年号依次为:

  天圣 1023—1032   明道 1032—1033   景佑 1034—1038   宝元 1038—1040   康定 1040—1041   庆历 1041—1048   皇佑 1049—1054   至和 1054—1056   嘉佑 1056—1063

12.果子: 在宋朝,果子和果指的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为现在广义上的水果,而果子指的却是点心之类的东西,所以茶余饭后,一写到端上些果子之类的句子,指的不是水果,而是饭后甜点,也就是糕点。

13.宋朝经济: 在许多人看来宋朝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王朝之一了,但事实上,宋朝汴都数百万户,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宋神宗时全国年铸币506万贯,而唐朝极盛的玄宗朝年铸币32万贯。由此可见,宋的人其实是很有钱的,甚至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富有的朝代,就算是盛唐也比不过。

14.宋朝的俸禄制度: 宋代俸禄包括正俸(钱)、禄粟(米)、职钱、公用钱、职田、茶汤钱、给卷(差旅费)、厨料、薪炭等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名目,大多均以钱支付。还有谦人(仆役)、衣料(官员使唤之仆役,每人每年粮食折钱3000文,绸绢每匹折钱一贯,布每匹350文,绵每两40文等)等等,不一一列举。此外朝廷还时常给予赏赐。宋初基本沿袭后周之制,采用俸户制。太宗初年废俸户制,本官月俸给1/3钱,2/3实物。初期俸禄较低,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首次大幅度加薪,仁宗嘉佑年间正式制定禄令,如规定宰相、枢密使月俸料300贯,春、冬衣服各赐绫20匹、绢30匹、冬棉100两,每月禄粟各100石,谦人衣粮各70人,每月薪(柴草)1200束,每年炭1600秤,盐7石等。元丰改制,调整了官阶与俸禄,又有增加。 

 15.钱币换算:  一般的朝代,一两白银兑等于一贯铜钱,三百千(三百贯)就是300两银子。《宋史 食货志》及《续资治通鉴》均提到自真宗朝开始因白银存量偏少不足以赶上经济的发展,银价不断上涨,基本上是2000个以上的铜钱当银一两。

具体算法是:根据《宋史 食货志》提到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和《宋史 职官志》每斗(米)折钱三十文的记载,姑且以2000个铜钱折银一两计算,太平时期米价是1600-300钱。1两基本上可以买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计算,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924—1848元;(一说宋石为96斤,就相当于1两银子672-1344元)。 米的价格按现在的每斤约1.75元人民币计算(一般1.5~2元,取中间值) 这也算回答了上面13里的一些东西

16.展昭的俸禄: 事实上因为御前四品带刀护卫这个职位本身属于清朝的缘故,再加上小生本身比较懒散,所以一直没计算过展昭具体的俸禄。然而通过上面几点应该不难看出,猫大人的俸禄绝对不会太少。包大人更不必说了。虽然开封府廉洁,然而毕竟是宋朝的官员,猫大人再穷俸禄也是足够他一个人使用的……

17.酒: 宋朝的宫廷酒也叫内中酒,宫廷酒有:蒲中酒,苏合香酒,鹿头酒,蔷薇露酒和流香酒,长春法酒……不过这些不是重点,重点是关于常用的女儿红”“花雕”“竹叶青之类的。事实上女儿红和花雕还有状元红都是同一种酒,也就是绍兴黄酒。因为各自典故不同,所以名称也不同。

18.陷空岛与开封府的距离: 这个……还是去查北宋地图来的保险一些。小生粗略的查过,因为地理知识实在匮乏,所以还请达人来解惑。然而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这两个地方之间绝对不是一天就能够到达的,除非那两位驾的是筋斗云……呃,飞机也成……

整理资料中,楼上的大人您说的没错,在为皇帝其实可以称年号的,但是写文用这个依旧很别扭,另外,也有官家,圣上等称呼。建议用官家,可以查到宋朝这个称谓比较普遍,唐代则多称呼圣人。也有因为宗教原因称呼真人的。

顺便讲一点称呼的误区,夫妻之间的相公娘子之类,在唐宋两朝,是不合理的。 

基本上,男子和女子打招呼,不管是否相识,一律可以称为娘子,年轻一点的可以称呼为小娘子。这里娘子并非老婆含义,各位可以大胆使 用。在唐宋两代,只有粗人才会以为娘子单指自己妻子的。(江湖人士估计大多都是这般)相公也不建议使用,因为涉及官位。官人比较普遍,另外文人家庭多会称 呼外子,官宦家则多称呼老爷。不过卢大嫂自然还是叫一声当家的 

至于郎君,由于年长的人也可以以此称呼小辈,所以视情况而定。基本比较开放的外族较普遍。我也做些补充,话说中国的这几个朝代,我最喜欢的就是宋朝!!

两宋的商业,空前繁荣。(白五爷就是此时发家致富的...开玩笑,开玩笑(*^__^*) 

在宋代店铺已经可以随处开设,买卖时间也一改日中为市的限制,早晚都可以经营,注意:市和坊是在这个时候打破的!

出现瓦子,也就是所谓的娱乐场所。虽然在当时也使用金属货币,但在北宋,益州富商已开始发行交子。这是世界最早的纸币!

宋还与辽夏金的边境地区设榷场进行双边贸易。(ps:我对辽夏很有怨念....

还有还有,商税是政府的重要财源。

同意LS亲,宋朝确实很富,尤其是老百姓富,国家财政就一般了,所谓藏富于民嘛,否则娱乐业也不会这么发达。另外,宋朝的开国皇帝由于是兵变黄袍加身上台 的,所以一直心有余悸,实行的兵役制度如上书生所说,导致兵无常将,帅无常兵,军事在历朝中算是最弱的,与辽夏以及后来的金的边境战役中屡屡打败仗。这也 是我最纠结的一点,每次看到有亲写昭和小白去边境的段落,我这个难过啊,因为我觉得如果尊重事实,那基本是有去无回的,胜仗的可能性很小的,悲剧的可能大 大的。21楼,不管展大人是不是木有御前四品带刀护卫可做,反正他是皇帝御口亲封的御猫

PS:这御猫不是叫叫就好的,皇帝给了封号,这是年年要给钱的(呃,当然不是猫猫掏钱给皇帝,而是皇上要拿钱给猫猫)。

回来,另外,猫猫在包大人手底下做事,也是个公务员来着,参看书生列的第七条,那个才是猫猫的工作职责,当然,平时还有保护包大人的义务。(虽然 宋时很少听说有官员被刺杀,我知道的比较有名的只有王安石的儿子王雱在对付政敌,行征诛之术时用过刺杀的手段,别的,好象没有怎么听说过了。所以,开 封府不至于夜夜闹刺客吧,要不要人睡了。)

呃,又说远了,继续回来。因此,我们的展御猫,基本类似于公安局刑侦科的科长,他,是不会去巡大街的。有巡逻警在负责这事儿呢,猫猫,乃就别去抢人饭碗了。

综上所述,21楼这位亲,你手执护照,签证,快马加鞭赶到汴京城的时候,如果运气好,没跑错年代,应该可能也许可以看到五鼠闹东京,但想看到猫猫 巡街,那是不太可能的。当然,如果你说的猫是指那种毛茸茸,软呼呼,长长胡子会喵喵叫,四爪着地尾巴老长的小动物的话。

宋人也有小姐的称呼,但决不是指富贵之家的女儿,如《夷坚三志己·傅九林小姐》说傅九与散乐林小姐绸缪,类似于今之三陪女郎。即使是富贵 之家的女儿,则称小娘子或女娘子,见《夷坚支戊·任道元》和《鄂国金佗续编》卷二七。《金明池吴清逢爱爱》不论是说唐崔护故事,还是说宋吴清与卢爱爱的故 事,都称小娘子。《福禄寿三星度世》有一段对话:小人是江州赵安抚老爷的家人,今有小衙内患病,日久不痊,奉台旨,请教小娘子乘轿就行。除了 不像宋人语言,其他如安抚衙内” (后世称公子)、台旨 “小娘子等全属宋人语汇。漆侠先生已经引用了《古今小说·金玉奴棒打薄情 郎》中宋代乞丐的组织,此处作一点补充。小说中有无为军司户淮西转运使,都是宋朝的官名,无为军又是专属宋朝的地名。但小说中淮西转运使 许德厚厚待金玉奴,教手下男女都称他小姐小姐的称呼疑为后人窜改。妇女缠足一般都认为主要是宋代兴起的陋习,可参见由张邦炜先生执笔的《辽宋西 夏金社会生活史》第六章妇女四、时尚。他认为,缠足在宋代仅限于供人观赏型妇女,还不像元代以后那样普遍当时缠足的妇女主要是宫人、妾媵、家妓和 歌女

因此诸如丁月华丁小姐某某家的某某小姐在宋相关的文中还是少提起好些……之前查过,似乎只有宋朝这个词汇是含有侮辱性意思的 其实宋尤其是北宋,小姐就是指花楼的娼(暗说,不知道男倌叫啥,清才有小倌相姑之说吧) 如果说到丁月华,可以丁氏三女”“丁家小娘子代替

(好别扭,但当时女子闺名不常说。因为有唐,所以宋女子地位很低)

在北宋,开封是叫东京的 汴梁是元明时代才开始叫的

关于棉花: 北宋时,棉花在两广和福建普遍种植,南宋是推广到长江流域。当时南方种植的棉花是从东南亚一代传入的木棉,结桃多,产量高。福建一代有木棉收千株,八口不忧贫的说法。棉花逐渐成为两宋时期重要的经济作物,这为棉纺织业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上面可见,小白家在浙江,考虑到路途,运费等,是不太可能以棉为原料加工的。

而宋代的丝织业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江浙和四川仍然是重要的丝织业中心,技术成熟,生产水平高。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与此同时,棉纺织业在南宋后期迅速兴起。当时已经有一套擀、弹、纺、织的棉纺织工具。 因此,如果说小白家业以纺织业为主,那么丝织业应为最佳。

如果白少真的追猫疯了,当真八百里加急的那么跑死马,最快也要将近两天整啊

(应该是比两天多,因为我用比例尺量的时候,量的不太准,而且,取得点是浙江距离开封府最近的点,意思就是,我用的根本就不是真正的陷空岛测的) 后来某雪用了经纬度来测量,结果是一天多20小时左右....

所以,如果宋代真的有飞机,书生你那条是一定成立的!

据载,南北朝的北周宣帝,在洛阳招摇过市,亲自乘御驿马,日行300里。看来,唐朝的最紧急通讯要求日行500里,那无疑用的马是御马级别,难怪如此神速。唐代的尺合现在0.303米,一里合454.2米,就是用现在的眼光看来,八百里加急快得不能再快,也要两天时间。而某雪刚才所用的八百里加急是真正的八百里 所以,各位大人们,把刚才某雪算的日子翻倍吧

宋朝官服问题,三品以上着紫,五品以上着朱,七品以上着绿,九品以上青色.

八贤王,叫赵元俨,封泾王,不是赵德芳啊.他们隔代了.....

诗词的引用,北宋前期,文风基本承袭前唐,看得最多的苏轼的词,那是两代皇帝以后....

想引用词的亲,用一用晏殊或欧阳修吧,柳七也行,正当时呢.

原著就算了,反正是清代产物,不过话说回来,偶看昭白同人,最大怨念不是松江与东京距离问题,而是猫大人巡街,四品啊,天天巡街!!OMG,盛富的大宋王朝,用四品巡街,真够威的!

军事问题,北宋虽弱,但周边关系并不是糟糕非常的,其实,宋仁宗时期与辽的关系算是平静的,有檀渊之盟为基础,边塞守卫乃是杨家后人杨小令公杨文 广,虽然1038年李元昊反宋,韩琦与范仲淹意见不一致大败,但其后大战只持续了3年有余,而且韩琦是立了大功的,否则没可能一直受宠到神宗时期.

包拯是文官,他有心与武将结交,也不可能横手插进军事问题,狄青,杨家,,,....许多名将与他关系不错,但是偶一看到文文里出现展将军,白将军,头就开始犯晕.....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276f31d5f0e7cd184253674.html

《一些宋朝的常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