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曹伯启《子规》鉴赏

发布时间:2014-09-16 20:11:2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曹伯启《子规》鉴赏
新高考新视野
2013-10-15 2242

[]曹伯启《子规》鉴赏

子规 
[]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鉴赏
    首联点出这个传说。点明在暮春初夏,子规哀叫了。
    颔联写出听了杜宇的哀啼后,两种人有反应一者为贪夫,一者为远客。远客听到后哀怨、愁思不已,这是对应杜宇传说中的第二点。
    贪夫是什么?词典上很清楚,就是貪婪的人,贪婪的人听到以后是什么感受,一个是、一个是低首。低首是什么?词典上有恭順貌”“羞愧貌”“折服貌”“佩服几个义项。对应杜宇传说第一点,杜宇禅让隐居,那贪婪的人还不羞愧死么?但是他们是羞愧,是倦听(厭於聽聞),说他们空佩服也行,总之他们是不会放弃追名逐利的。
    颈联景物烘托就不说了。
    尾联催归催得谁归去,那就是照应颔联了。你杜鹃鸟儿在那儿叫,叫声里不断催促人们。但是贪夫不会被催去归隐。催远客回家,但远客想归去却不能够。只有乡郊的人们被你催促着去忙农事了,而这正是扣杜宇传说中的第三点。
    总结一下,这首诗主要点哪里是在写思乡之情?这分明就在咏子规。尽管其中暗含对贪夫无厌的讽刺,对远客不得归愁思的同情,以及对农人趁时耕种的称赞。但是主要还是一种感叹之情,是听到子规啼鸣,想到杜宇传说,联系人们的表现,从而表达对现实的一种感叹。侧重点并不是思乡之情,这是非常明朗的。






四川省2013年高考语文命题研讨会发言稿(略稿)                         
                                 四川省XX中学  XX
    总的来看,2012年四川高考语文试卷是一套成功的语文试卷。
在这里我想首先简单谈谈我对2012年四川高高语文试卷诗歌鉴赏的一点疑惑和浅薄的见解。
    诗歌鉴赏第二小问分析情感,鉴赏意象的答案有这么两个要点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归人,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但是,反观原诗颔联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贪夫远客两个形象是明显的对举,答案将贪夫远客同释为离家之人,令人费解。该诗运用了同学们都很熟悉的望帝啼鹃的典故,这个典故有这么三层意思
    1.杜宇将自己的君位禅让给了从楚地逃亡而来、治水有功的鳖灵,自己隐居。
    2.杜宇在隐居死后灵魂不灭,化作杜鹃,为何哀声啼叫说法很多,有一种说法是鳖灵继位后骄奢淫逸、贪婪无比,杜宇悔恨死而化鸟,日日悲啼。总之该典故是人们用以表达表达哀怨、愁思、思乡之情的。
    3.杜鹃每逢农历三月始悲啼,以叫声催促蜀人趁农时播种。
    听了子规的哀啼后,颔联描写了两种人有反应一者为贪夫,一者为远客。远客听到后哀怨、愁思不已,这是对应杜宇传说中的第二点。
    “贪夫一词在各历史文献和字典中都解释为贪婪的人 (《汉书》 伯夷 之风者,贪夫廉,懦夫有立志,宋文莹 《玉壶清话》 “功名者,贪夫之钓饵,刘基《饮泉亭记》见贪夫,疾之如讎,清朝查慎行《眉公旧韵》未应泽畔少清流,却与贪夫供匕箸)客居他乡之人和贪婪的人听到以后是什么感受,一个是、一个是低首“ 低首词典上有恭順貌”“羞愧貌”“折服貌”“佩服几个义项。但是贪夫是羞愧,是倦听(厌于听闻)。这两句大致表意就是(听闻子规的悲啼)贪夫听出了羞愧听出了厌倦了,远客听出了悲伤,听出了共鸣。这对应杜宇传说第一点。
    尾联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正好照应颔联了。子规不住啼叫归去,叫声不断催促人们,有催远客回家,更有催贪夫归家会楚地之意,但远客想归去却不能够,贪夫固然不肯离去。只有乡郊的人们被你催促着去忙农事了,而这正是扣杜宇传说中的第三点。
    总之我浅薄地认为,该诗有思乡之意,但更似有对贪夫无厌的讽刺之意。该诗似乎重在咏子规,咏悲情。
即使命题者确认为贪夫也是离家之人,也应在试卷中加以注解,毕竟贪夫和远客两个形象差别太大,学生很难将其视为相同意思形象。在阅卷中也的确体现出这一点,几乎没有学生,将贪夫视为远客之人。诗歌鉴赏主要考查学生多个角度,多层面理解鉴赏诗歌的能力,对于某些对内容理解有帮助又不作为直接考点的字词,特别是在理解上有争议的字词不如在试卷中加以注解。只有读懂了大意才谈得上鉴赏,而读不懂诗歌大意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现实难题。
 
    我想谈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有关在新课标指引下,四川省2013年试题命题中的名著探究题
    从最近省内兄弟学校及省内名校出的模拟题看,都有名著探究一题,次几乎都是笔答题。这是否将成为明年高考的一种模式?名著探究题怎么考?如果考,可不可以仅限于考名著名家常识,不考名著探究笔答题?像我们这种偏远市县的农村中学,由于经济原因,由于学校馆藏名著有限的原因,学生整个求学阶段名著阅读量几乎等于零。如果要考,可否明确划定范围,或限于书本已学的名著选段或名篇内容?如果考察探究性题目,可否探究大部分学生较熟悉的现实社会、历史、文化现象,这样同样可以达到考查学生探究能力目标。况且还有大量复读生存在,名著探究题对他们来说名难度就更大了,毕竟应届生教材还有名著导读一栏。
 
    第三个问题就是文言断句,就其他省市来看,文言断句分值三分四分五分不等,断句点多达6810处,在紧张的评卷过程中,评卷老师几乎不可能一处一处去判定停顿是否正确,这将不可避免会造成判分误差,造成评分不公。文言断句,可不可以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或者不考这个题。文言翻译实质已经间接考到了文言断句。如果要考,可以将文言翻译题择其一句不予标点,让考生翻译,从译文中考查学生的断句情况,一举两得。
    第四、希望尽快拿出2013年高考考试说明。
    第五、尽快明确2013年高考必背篇目。
   此为粗陋浅薄之意见,见谅,谢谢                                          
                                          20121014日速笔
1016日发言时,临场增加内容
在这里,我想谈谈与本次研讨会无关的事——高考阅卷中的作文阅卷情况
1、控制阅卷速度,有的教师判定一篇作文分数,时间不过10秒钟。
2、恶性评分情况多,我在仲裁时发现的三评分最高与最低分数相差42分。
3、仲裁过程中,发现数量不少的、字数严重不足的文章,得分居然在40几分,还有白卷得分的情况!
4、作文分数过于集中,40——49分近48万份,考生不到52万人。
5、作文高分太少,50分以上不到2300人。59分,两篇;58分,两篇;578篇;5632篇。
6、将作文阅卷量与阅卷收入紧密挂钩,而不强调质量,并且组织者一味催促求快,简直岂有此理!误尽苍生!
提出建议
1、延长阅卷时间。
2、严审阅卷教师资格。(会议中有个地区的代表说,有数学教师参与了语文阅卷,真是让人惊诧,惊悚莫名。)
3、增加阅卷人数
4、设法严控打保守分数。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21b958d80eb6294dd886c6d.html

《[元]曹伯启《子规》鉴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