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时事漫画(上)

发布时间:2013-09-18 12:40:1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3年时事漫画

天外来客威胁地球

2013/03/12 00:00:00 来源: 作者:

分享到:MSN开心网人人网豆瓣新浪微博搜狐微博腾讯微博更多本文导读:   陨石雨袭击俄罗斯引担忧——

  前不久,一颗陨石在俄罗斯中部城市车里雅宾斯克坠落,由此引发的“陨石雨”导致超过1200名当地居民受伤。惊心动魄的陨石撞击场景,再次引发人们对“天外杀手”的关注和担忧。

  1 当地时间215日上午9点,在俄罗斯欧亚交界的乌拉尔山南侧车里雅宾斯克市,天空开始隆隆作响,一道刺眼的光芒拖着浓烟形成的尾巴划过天际,片刻之后,传来了巨大的爆炸声,一股令人难以置信的冲击力震碎了建筑物的窗户。据当地目击者称,当时的闪光比太阳还明亮,建筑物炫目的影子从地面迅速掠过,好似科幻大片里世界末日的场景,让在场的人发出了恐慌的惊叹。

  2 人们迅速得知这是遭到了来自天外陨石的撞击,撞击产生的音爆和冲击波震坏了一部分建筑和玻璃,有1200人受伤。根据事后科学家的分析,此次撞击的陨石是一块直径大约15米、重7000多吨的岩石。它以6万多公里的时速撞向地球,陨石穿过大气层,被分解成很多小碎块,在触地时引发了爆炸,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0颗广岛原子弹。

  3 就在撞击不久,一颗大小相当于半个足球场的小行星在距离地球2.7万公里的太空同地球擦肩而过。这个距离只有月球到地球距离的1/15,甚至比一些人造卫星的距离还近。科学家估计,这个直径50米的物体所蕴含的爆炸能量是撞击俄罗斯乌拉尔地区陨石的1000倍。如果这颗小行星撞击地球,将会在地球上抹去和伦敦面积相当的城市。不过,科学家表示这颗小行星和袭击乌拉尔的陨石没有关系,它们之间相隔至少50万公里。

  4 接踵而来的天体撞击地球或擦肩而过,让人们再次担忧来自天外的威胁。其实,陨石撞击地球是常有的事。在宇宙空间飘荡有许多小行星和彗星遗留的碎块,其中一些会被遗留在地球轨道上,当地球运行到这个区域时,这些碎块受地球吸引进入大气层,其中大部分被烧毁,残存的一些碎块(陨石)就会掉在地面上。因此,科学家们推测,小规模的陨石撞击每年发生510次。它们中的大多数在进入大气层后就烧毁了。而像这次俄罗斯上空爆炸的较大陨石比较少见,但仍然大约每5年会遭遇一次。这些陨石多数落在了无人区,不会伤到人。

  5 90%以上的陨石以石质为主,和地球岩石非常相似,一般较难辨别,因此,陨石的搜寻也非常困难。这次俄罗斯遭遇的陨石雨,虽然其最初的体积并不小,但经过大气层的燃烧、解体和爆炸,要搜寻其碎片已经很不容易,许多当地居民称捡到了陨石碎片,但科学家认为这些碎片几乎都是普通的石头。

  6 陨石按其成分大致可分石陨石、铁陨石、石铁陨石3大类。石陨石的平均密度较小,主要成分是硅酸盐;铁陨石的密度较大,主要由铁、镍组成;石铁陨石密度则介于两者之间。除了上述三类陨石外,还有第四类陨石——冰,其外表与普通冰区别不大,落地后很快融化,故比较难以搜寻,直至1958年才被确证。陨石的大小和形状各异。目前世界上找到的最大的陨石是我国吉林的“吉林五号陨石”,重1770公斤。它是在197638日,随陨石雨降落的,落地时砸入地下6.5米,在地面留下了直径2米的椭圆形坑。当时的陨石雨降在了吉林省吉林市附近4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

  7 陨石是小行星或彗星分裂后产生的碎块,它在太空飘荡几十亿年基本不变,不像地球上的岩石受侵蚀和火山爆发的影响,因此它携带了许多宇宙的原始信息,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例如,通过对陨石中各种元素含量的测定,可以推算出陨石的年龄,从而了解太阳系的形成或者早期的宇宙。有科学家还在一些陨石中找到了水和多种有机物,为“地球上的生命是由陨石带来的种子演化而来”这一生命起源的假说提供了一个依据。

  8 有些陨石还带有地球罕有的元素或贵金属,因此,这些陨石可能很珍贵,每克售价高达几百甚至上千美元。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很注意对陨石的搜寻,每当有陨石坠落,科学家们和寻宝人就会飞奔前去寻找。在一些国家有专门搜寻陨石的发烧友,他们常年追寻陨石坠落的痕迹,人们形象地称他们为“陨石猎人”。

  9 虽然陨石落向世界各处,但它们大多不是沉入海底,就是掉在荒无人烟的野外,被不停变动的地貌所掩埋,或者和地表的岩石混杂在一起。地球上寻找陨石的最佳地点是南极洲,由于南极覆盖着常年不化的白色冰雪,暗色的岩石很容易辨认。南极的干燥环境和极度低温,让陨石能够很好地保存而不会风化。因此,南极是陨石的富集地,世界上90%的陨石都是在南极找到的。就在前不久,一支欧洲探险队在南极冰原找到了一块从未被人手接触过,重达18公斤的纯净陨石,极具科学价值。

  10 陨石的科学价值毋庸置疑,但如果它的体积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给地球带来灾难。科学家经过测算认为,直径在几十米左右的陨石可以摧毁成百平方公里的区域。1908630日凌晨,一颗直径约50米的陨石在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古斯地区上空爆炸,夷平了几百平方公里的森林。如果是更大的小行星,将会给整个地球带来灾难。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约10千米、质量为100亿吨的小行星撞到现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东北沿岸地区,撞击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爆炸威力的50亿倍,造成当时全球的生态灾难,称霸世界的恐龙也因此灭绝。

  11 根据历史记录和科学测算,小天体与地球相撞只是时间问题。直径10千米的小天体平均每隔1亿年会与地球相撞一次,直径1千米的小天体撞击概率是10万年一次,直径100米的撞击概率是每1万年一次。面对来自太空的威胁,科学家提出了多种建议。首先是建立早期预警系统,提早发现飞向地球的不速之客。同时向其发射核弹,将其炸成碎块,降低其威力;或者将火箭发射到小行星表面,利用火箭推动它偏离运行轨道。不过,所有的方法现都停留在理论设想阶段,是否可行,还需要将来的实践来检验。

“东京审判”制裁日本战犯

2013/03/26 00:00:00 来源: 作者:

分享到:MSN开心网人人网豆瓣新浪微博搜狐微博腾讯微博更多本文导读:   安挑战历史

  质疑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近日,日本首相安晋三对当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制裁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战犯的审判(也称东京审判)提出质疑。媒体称,安这一表态,将招致中、韩以及当年遭受日本侵略的亚洲邻国不满和谴责。

  1 194578日,美、苏、英、中四国先后在德国柏林西南波茨坦举行会议,讨论了结束对日作战的条件和有关对德、日战后处置的方针,并在会后发表了《波茨坦会议议定书》以及《波茨坦公告》。其中包括设立军事法庭审判战犯的条款。战胜国将成立国际军事法庭,对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日甲级战犯进行审判。

  2 起初,在如何处置德、日战犯问题上同盟国内部曾有过争论。苏联人认为,所有穿过纳粹制服的德国人都应该枪毙,至少应该让他们到西伯利亚服苦役。至于党卫军,也许活埋是个更好的方式。甚至连法治传统悠久的英国也建议把第三帝国的主要战犯不经审判就处死,因为这些人在策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就给自己签发了有罪判决书并送达了死刑执行令。

  3 但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罗伯特·杰克逊坚持必须举行一次公开、公平、公正的审判,他说:“如果你们认为在战胜者未经审判的情况下可以任意处死一个人的话,那么,法庭和审判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人们将对法律丧失信仰和尊重,因为法庭建立的目的就是要让人服罪。”同盟国最终采纳了他的主张,历史上第一个国际法庭也随之诞生。

  4 根据将战犯押往犯罪地点,由受害国根据国内法审判的原则,盟国分别在欧洲和远东成立了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前者位于德国东南部城市纽伦堡,后者则是在日本的东京。纽伦堡是德国纳粹党人的精神大本营,也是德国纳粹运动的发源地。在这里,希特勒宣布了他臭名昭著的《种族法》,犹太人因此被系统杀戮。在这里清算纳粹暴行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而东京则是日本的首都,军国主义政府在这里策划发动了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无疑是日本军国主义大本营。

  5 纽伦堡国际法庭于194511月开庭,法庭由美、苏、英、法四国各指派一名法官组成,对包括赫尔曼·戈林在内的24名纳粹德国首要战犯提出起诉。经过216次开庭,于1946101日,法庭作出宣判,其中12人被判绞刑,其他人则分别判处无期和有期徒刑。在被起诉的组织和团体中,党卫军、盖世太保以及纳粹党元首兵团被宣布为犯罪组织。此后,纽伦堡国际法庭又对在纳粹德国政治、经济和军事机构中身居要职的177名被告进行了12项后续审判。这些被告分别被判处死刑和有期徒刑。

  6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于1946119日在日本东京成立,法庭由中国、苏联、美国、英国、法国、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菲律宾等11个国家派出的法官组成,代表中国的法官为梅汝璈先生。审判于194653日正式进行。法庭对东条英机、垣征四郎、广田弘毅等28名日本甲级战犯提出起诉。所谓甲级战犯,专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A级战犯。他们被指控“作为领袖、组织者、鼓动者策划、执行发动侵略战争或违反国际条约之战争。”甲级战犯主要为掌握决策权力的军队或政府中的高层。

  7 开庭后,检察官历数了日本战犯在侵略战争中的犯罪事实。但这些战犯并不甘心认罪。在侵华战争中曾担任“中国派遣军”参谋长;策划、制造“九一八事变”的垣征四郎,虽知自己罪行累累,但还是抵赖说九一八事变是偶然发生的事件;伪满洲国的成立是出于东北人民的民意等。中国检察官举出了日本外务省秘密文件所载垣策划成立伪“满洲国”等证据;伪“满洲国”皇帝溥仪也连续出庭8天,详述垣等的相关罪行和证据。垣窘态毕露,哑口无言。

  8 对南京大屠杀负有最高直接责任的是侵华日军大将松井石根。为了证实日军在南京的暴行,中国检察官助理特地与两名美国人赴南京实地取证,收集到大量证据,并找到多名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目击者以及几位美籍医生等证人。检察官向法庭提供的证人证词和其他证据材料堆起来有一尺多高。松井石根刚开始也是百般抵赖,但很快被检察官驳得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9 19481112日,在历时两年半、818次开庭、出庭证人达1198名、受理证据在4300件以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作出判决。判决书指出:日本暴行的证据为数众多,其中主要暴行有:对中国平民进行屠杀,仅以“南京大屠杀”为例,被杀人数就达30万人,除此之外,日军奸淫烧杀,劫掠财物,无恶不作;在东南亚的马来亚、泰国、荷属苏门答腊、爪哇等100多个地方实施了大规模屠杀,其暴行骇人听闻;日军在其铁蹄所及之处,对被拘禁的俘虏与平民实施了惨无人道的酷刑;用活人作解剖实验等暴行。

  10 判决书长达1212页。在28个被告中,最终有25名被告被判有罪,其中东条英机、垣征四郎等7名甲级战犯被判处绞刑,并于当年1223日实施绞刑;其他18人分别被判处终身监禁或有期徒刑。

  11 纽伦堡和东京审判(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不仅代表国际正义对法西斯邪恶势力进行审判,还在概念上将“侵略和反侵略战争”的区别具体化。在国际法的高度上确定了侵略战争是犯罪这一人类共识。其中东京审判揭露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罪行,惩罚了日本战犯,因而受到当时世界舆论的普遍欢迎。东京审判的各项记录和判决书等文件,具有不可动摇的权威性,它本身就是日本法西斯所犯种种罪行的铁证。日本政府在1951年就已明确接受了东京审判的结果。安挑战历史问题,只会引起中、韩、东南亚等亚洲邻国不满和谴责。

世界名城这样治污

2013/04/09 00:00:00 来源: 作者:

分享到:MSN开心网人人网豆瓣新浪微博搜狐微博腾讯微博更多本文导读:   城市化遭遇污染困境

  立法规应对多管齐下——

  去冬今春以来,中国很多城市遭遇严重雾困扰,引发人们对城市环境污染的担忧。发达国家在过去工业化、城市化时期也曾遭遇同样的环境污染问题,洛杉矶的“杀人尘”、伦敦雾、米兰的空气污染,都曾闻名于世。经过治理,这些城市如今已重现碧水蓝天,他们的污染治理经验能为中国城市发展提供警醒和借鉴。

  1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37月,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多次遭到“袭击”,它并非炸弹,而是烟雾。数千人出现咳嗽、流泪、打喷嚏的症状,严重者眼睛刺痛、呼吸不适,甚至头晕恶心。一时间谣言疯传:日本人针对洛杉矶发动了“毒气攻击”。然而实际上,“袭击”并非来自外敌,而是来自当地的“烟雾”。此后,洛杉矶经常在夏季出现烟雾围困,成为美国最早陷入空气污染的“雾都”之一。

  2

  20世纪初的美国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增长。地处西部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发展尤为迅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洛杉矶进一步成为美国石油化工、海洋、飞机制造业、军事工业以及商业、金融业中心之一。著名的电影业中心好莱坞和美国第一个“迪斯尼乐园”也都建在了这里,城区不断向四周扩展,洛杉矶成为美国的特大城市之一。

  3

  40年代的洛杉矶就已经拥有250万辆汽车,每天消耗大量汽油,排出几千吨的碳氢化合物,同时还有炼油厂排放的燃烧烟雾。1943年发生的烟雾污染仅仅是一个开始,此后,洛杉矶烟雾更加肆虐,以致在其城市周边海拔2000米的高山上的大片松林枯死,柑橘减产。据当地的一些老人回忆说,有些刚到洛杉矶生活了数月的人甚至不知道几英里外有座高山。

  4

  不止是洛杉矶,美国多个城市和工业地区在那时都曾发生过重大空气污染事件,不少人因此罹患疾病甚至死亡,洛杉矶不过是其中比较严重的地区。烟雾事件后,美国政府开始采取相应措施,洛杉矶市也很快成立委员会。最初所有人都将“毒气”的产生归罪于工厂排放,有工厂被迫关闭,然而情况并未好转。后来发现,洛杉矶烟雾属于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汽车排放的废气构成。

  5

  由此,洛杉矶开始了一场漫长的治理污染之战。1955年,美国出台了《空气污染控制法》,1963年又通过了《洁净空气法》。此后几十年间,该法案又经过数次修改,加强了对汽车排放尾气的控制。洛杉矶市要求出售的汽车须是“清洁的”。洛杉矶是美国第一个强制要求在燃料泵上装配过滤器的地区。政府还通过低息贷款等方式鼓励人们使用清洁燃料汽车,同时还鼓励人们少开车,用增加停车收费,鼓励多人合乘一辆汽车等方式减少汽车行驶量。

  6

  到上世纪90年代,美国又将粗、细颗粒物分别监测,并设立了专门针对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 2.5)的新标准,因为PM 2.5属于可吸入肺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尤其大。这些措施在实行了几十年后,已初见成效,虽然现在的洛杉矶仍是美国空气质量最差的地区,但其污染颗粒物全年平均值已达标。

  7

  迄今,全世界最著名的“毒雾事件”是来自“雾都”伦敦。1952125日,英国首都伦敦连日寂静无风,煤炭燃烧产生的粉尘、有毒气体和污染物在上空蓄积,引发大雾天气,整座城市弥漫着浓烈的“臭鸡蛋”气味。人们走在街头,甚至低头看不见自己的双脚。不久,许多市民感到了呼吸困难、眼睛刺痛,出现哮喘、咳嗽等症状的病人明显增多。此后三天,伦敦市死亡人数达4000人。之后的两个月内,又有近8000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

  8

  “毒雾事件”震惊整个英国。从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开始,英国在蒸汽机和煤炭的支撑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造出大量的财富,率先实现工业化。但林立的工厂和一根根烟囱排出的大量粉尘也慢慢给英国的城市盖上了一个个罩子,从伦敦到曼彻斯特的上空都弥漫着一层灰暗的雾。呛鼻的浓雾让更多人意识到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健康才是国家实力的重要指标。

  9

  英国人痛下决心,整治环境。1956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清洁空气法案》。该法案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工业企业必须建造更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污染气体;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冬季采取集中供暖。这个法案是英国环保史上的里程碑,它第一次以立法的形式对家庭和工厂排放的废气进行控制。此后,英国政府又先后颁布了多项环保法令。到了上世纪80年代,伦敦的雾日已由每年几十天减少到了5天。

  10

  在南欧,2011109日,意大利最发达的城市米兰全面禁止机动车行驶,长达10小时,因为空气污染实在太严重了。米兰位于意大利北部,是意大利第一大都市、欧洲四大经济中心之一,公认为欧洲时尚之都,但同时也是欧洲空气质量最差的城市之一。米兰空气污染主要来自两个源头,首先是汽车尾气排放量惊人,其次是米兰的工业排放。

  11

  针对空气污染指数常年居高不下,米兰市政府在2007年颁布机动车行驶禁令,规定每立方米空气污染物连续12天超过50毫克时,就要禁止机动车上路。此次禁车,正是因为米兰的污染指数已经连续12天超标。除公交汽车外,所有机动车在当天8时至18时之间禁止上路。此外,米兰还进一步施行了机动车拥堵费政策。收费根据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制定,费用为2欧元至10欧元不等(约合人民币17元至85)。这些措施虽然比较严厉,但确实在短期内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小疫苗改变大世界

2013/04/30 00:00:00 来源: 作者:

分享到:MSN开心网人人网豆瓣新浪微博搜狐微博腾讯微博更多本文导读:   疾病也能控制

  人类不再听天由命——

  针对近期在我国华东出现的H7N9禽流感疫情,北京亦庄一家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日前成功研制出H7N9疫苗的两种关键蛋白,虽然这两种蛋白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疫苗,但为研制成功疫苗奠定了关键一步。

  1

  目前对H7N9禽流感患者的救治较为有效的药物是“达菲”,它是由一家瑞士药品公司研制生产,于1999年上市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可以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而是目前治疗流感的最常用药物之一,也是公认的抗禽流感药物,不仅对H7N9病毒有效,同时也是治疗甲型H1N1流感最有效的药物之一。

  2

  虽然如此,传染病专家从临床实践总结,达菲在患者发病36小时之内用药最有效,超过这个时限,尤其是超过48小时后,使用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很大一部分不治而亡的患者,就是因为没有被及时发现而耽误了治疗。由于目前H7N9禽流感的死亡率仍然高于其他流感,因此,许多人寄望H7N9禽流感疫苗能早日研制出来。

  3

  对于今天的人来说,疫苗是对抗各种传染性疾病的保护伞。传染病一直是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它是伴随人类文明进程而来的。早期人类是依靠狩猎和采集谋生,那时人口稀少,每个群体只有几十或上百人,群体之间很少来往,因而不大可能发生大规模传染病或流行病。后来出现了农耕文明,开始有了定居点,人群聚集逐渐扩大。

  4

  人类开始将动物驯化成家养畜禽。随着人和畜禽的接触越来越密切,这些动物身上的各种细菌、病毒便传到人身上来,这样,各种流行性传染病开始出现。在医学还不够发达的古代,这些传染病总是周期性暴发,夺去成千上万的生命。虽然在早期医学出现后,人们探索了一些治疗方法,但依然无法有效遏制各种传染病,尤其是那些来势汹汹的烈性传染病。

  5

  在历史上人类遭遇过的各种传染病中,天花、鼠疫、霍乱以及流感等都属于烈性传染病,它们传播速度快,发病急,难于控制。这其中天花是最古老、肆虐人类时间最长的疾病。它曾经反复流行于全世界,人感染天花后,大多数会迅速发病死亡,侥幸存活的也会被严重毁容,面对这样的瘟疫,当时的人们只能听天由命。

  6

  18世纪,天花再次蔓延欧洲。一名叫琴纳的英国乡村医生注意到一个现象,在天花肆虐时只有农场挤奶的女工可以幸免。于是他对挤奶女工进行调查,了解到,这些挤奶女工在挤牛奶时,无意间都接触过患天花的奶牛的脓浆,使她们的手上长出了小脓疱,身体也略感不适,但很快脓疱就消失了,身体也恢复正常。琴纳从调查研究中认识到,牛痘和天花十分相似,人体中产生的抗牛痘能力也能够预防天花。根据这一推断,琴纳先在动物身上作了试验,取得了预期效果。

  7

  接着,他又在自己的儿子身上作试验。结果儿子不仅没有染上天花,连稍为不适的现象也没出现,琴纳成功了。起初,人们对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效果还有所怀疑甚至反对,后来,在无数次实践面前,一切怀疑和反对都被粉碎,很快在英国推广。在短期内,英国天花的死亡率降低了三分之二。此后这一方法在欧洲迅速推广,取得了同样的效果。为了彻底根绝天花,欧洲许多国家制定法律,实行儿童免费接种牛痘。

  8

  琴纳发明接种牛痘法不仅战胜了天花,还成功地开辟了免疫学。他研制的人类历史上第一种疫苗,成为医学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为人类征服其它危险疾病指明了道路:控制传染性疾病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预防,接种疫苗是最行之有效的措施。

  9

  后来,预防不同传染病的新疫苗逐一出现,1881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发明了预防炭疽病的疫苗,1885年又研制成功了预防狂犬病的疫苗。进入20世纪,又相继出现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疫苗、麻疹疫苗、脑炎疫苗、儿童结核病的卡介苗、乙肝疫苗以及各种抗流感疫苗等。目前在全世界,这些疫苗大多在儿童时期接种,可以让人从小就具备抵御各种疾病的能力。

  10

  由于有了疫苗,许多长期蹂躏人类的致命疾病被控制或被消灭。例如狂犬病,人被狂犬咬伤后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是百分之百。狂犬疫苗出现之后,只要及时注射狂犬疫苗,便会免于发病。19791026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人类历史上最后一名天花病人,一位来自非洲索马里的牧民,在1977年被治愈了。从此,地球上,再也没有发现天花病。

  11

  今天,当一种新的流行病出现后,除了使用现有的药物进行治疗外,科学家将主要精力更多放在研制相应的疫苗上,疫苗已经成为控制和战胜各种疾病的主要武器。目前用于人类疾病防治的疫苗已有20多种,传统疫苗主要以灭活疫苗为主,新型疫苗则以基因疫苗为主。随着基因研究的进步,未来的疫苗将不仅仅针对传染病,还有可能出现各种非传染病疫苗,甚至癌症疫苗。随着基因技术的进步,相信这一天终将会到来。

什么是“米兰达权利”

2013/05/14 00:00:00 来源: 作者:

分享到:MSN开心网人人网豆瓣新浪微博搜狐微博腾讯微博更多本文导读:   突审爆炸案嫌犯引关注

  程序正义避免冤假错案——

  最近,美国警方抓获了制造波士顿爆炸案的嫌犯,并迅速对其进行了审问。因为嫌犯在与警方对峙中身受重伤,因此如何审讯在美国引发争论,焦点主要涉及“米兰达权利”问题。那么,何谓“米兰达权利”,它又是怎么来的呢?

  1

  我们在观看美国或香港的警匪片时,经常看到一个情节,警察逮捕犯罪嫌疑人后会宣读一段话:“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将作为呈堂证供(法庭证据)……”这段话表达的就是“米兰达权利”,也叫“米兰达告诫”。根据美国法律,每一名警察在逮捕犯罪嫌疑人后都必须对其宣读“米兰达告诫”。它的形成,源于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一个案件。

  2

  196333日,美国亚利桑那州菲尼克斯市18岁的女孩芭芭拉,在下晚班回家的路上遭一名男子绑架、强奸。10天后,警方逮捕23岁无业青年恩纳斯托·米兰达,芭芭拉在警局里指认出米兰达就是那名侵害自己的歹徒。警方立即展开审讯,两小时后米兰达承认罪行并在供词上签字。地方法院依据这份供词判处米兰达有期徒刑20年。

  3

  米兰达不服判决,理由是他不知道美国宪法第5条修正案赋予他的“沉默权利”。这条修正案是这样规定的:无论何人,不得在任何刑事案件中被迫自证其罪。无论是在警察局还是法庭上,任何人都有权保持沉默。同时,宪法第6条修正案规定:犯罪嫌疑人在法庭受审时,有权请律师帮助为其辩护。这个宪法修正案已经在美国存在将近200年。而米兰达是个街头混混儿,压根儿就不知道宪法第5条修正案是什么。

  4

  当初主审法官为米兰达指定的辩护律师年龄很大,并且缺乏刑事案辩护经验,虽指出米兰达的供词属于被迫自证其罪,违反宪法第5条修正案,但并没有说服法庭。米兰达不服判决,最终将案件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1966年,最高法院以五票对四票裁决此前对米兰达的审判无效。随后,首席大法官沃伦亲自撰写法院判决书,向全美警务和执法官员详细规定审讯犯罪嫌犯时所必须遵守的程序和规则。

  5

  沃伦提出:实施逮捕和审讯嫌犯时,警方应及时向其宣读下列提醒和告诫:一、你有权保持沉默,你对任何一个警察所说的一切都将可能被作为对你不利的证据。 二、你有权利在接受警察询问之前委托律师,律师可以陪伴你接受询问的全过程。三、如果你付不起律师费,只要你同意,在所有询问之前将免费为你提供一名律师。四、如果你不愿意回答问题,可以在任何时间终止谈话。五、如果你希望跟你的律师谈话,你可以在任何时候停止回答问题。这些被统称为“米兰达告诫”。

  6

  沃伦是资深检察官,在分析和讨论案情时,他根据自己长期担任基层检察官的经历,说服其他几名大法官同意他的观点。沃伦认为,只有实行“米兰达告诫”,才能有效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权利。“米兰达权利”出台后,美国警察怨声载道。警察们好不容易抓住嫌犯,还要宣读大段的“米兰达告诫”。后来,警方干脆把“米兰达告诫”印制成卡片发给每一名警官,让他们办案时照本宣科读一遍。

  7

  根据美国司法部统计,“米兰达权利”出台后,美国的破案率降低了十个百分点左右,但因警方刑讯逼供而造成的冤假错案也因此大大减少。至于米兰达,他的案子被发回重审后,尽管之前的“证言”不作为证据使用,但最终还是因其他证据而被判有罪。有意思的是,1972年,米兰达获假释出狱,4年后,他在酒吧的一次斗殴事件中被刺身亡。警察逮捕了一名嫌犯,在传达“米兰达权利”后,嫌犯选择保持沉默,警察无法得到其他有力证据,最终没有人被起诉。

  8

  “米兰达权利”是根据美国宪法而制定的原则,因此在美国有着很高地位,很难被轻易改变。1997年,一名叫狄克森的人因抢劫银行被捕。在地方法庭受审时,狄克森要求法庭不予采用他在警察局所作的口供,理由是他没有听到“米兰达告诫”。地方法庭表示认可。但美国巡回上诉法院否定了地方法院的判决,认为被告的口供是自愿的,符合相关法律规定。鉴于这是对“米兰达权利”的一次正面挑战,最后经过反复的法律诉讼,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推翻了巡回上诉法院的判决,认为“米兰达权利”是一个宪法性规则,高于国会制定的法律,不能被推翻。

  9

  米兰达规则的确立,体现了程序正义的价值,也体现了保障被告人人权的原则,其中“沉默权”是核心,在嫌犯没有被告知“米兰达告诫”的情况下,警方所获得的口供都是非法和无效的。这样就迫使控方在刑事诉讼中放弃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口供的依赖。从而减少和避免刑讯逼供、诱供或惧于强权的假供。

  10

  法国19世纪著名哲学家皮埃尔·勒鲁曾说,“平等创造了司法和构成了司法”。然而,在现实的刑事诉讼中,诉讼双方往往是不平等的,特别是对穷人和文化程度不高或者说法律知识欠缺的弱势群体来说,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权利是什么,“米兰达权利”的适用,使他们首先可以避免作出对自己不利的行为,说出对自己不利的话。他可以保持沉默,等到有律师提供法律帮助的时候再决定自己该做什么,该说什么。从而使诉讼双方达到平衡,在程序上保障了他们的诉讼权益。

  11

  不过,“米兰达权利”并非牢不可破,后来“米兰达权利”中增加了“公共安全例外”原则,也就是说,在紧急情况下,基于公共安全利益的考虑要高于一切。“9·11”事件后,美国政府加强了对恐怖主义的打击,一些反恐措施中已经限制甚至中止恐怖分子嫌疑人获得律师帮助的权利。另外,为了避免审讯恐怖分子嫌疑人时受到“米兰达权利”制约,美国方面干脆将一些嫌犯秘密引渡到美国本土以外进行审讯,从而免于违反美国的宪法和法律。目前,世界上采用英美法系的地区基本都吸纳了“米兰达权利”的精神。在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刑事诉讼法中也有类似的规定。

各国争相发展隐形无人机

2013/05/28 00:00:00 来源: 作者:

分享到:MSN开心网人人网豆瓣新浪微博搜狐微博腾讯微博更多本文导读:   体现综合高技术

  未来空战新武器——

  近日,美国海军首次从航母上弹射起飞了一架隐形无人机。无独有偶,一些媒体也报道了被称为“利剑”的中国首款隐形无人机于近日完成了地面滑行测试的消息。军事专家认为,当今世界航空装备正向无人化、隐形化、智能化和精准化的趋势发展,隐形无人机俱乐部成为一个门槛较高的技术大国的“会所”。

  1

  世界上第一架无人机出现在上世纪20年代的英国,1927年,第一架无人机在英国海军“堡垒”号军舰上成功地进行了试飞。该机载有113公斤炸弹,以每小时322公里的速度飞行了480公里。“喉”式无人机的问世在当时的世界上曾引起极大的轰动。后来,英国皇家空军又研制了几种不同用途的无人机,其中有用陀螺仪控制的空中靶机,有用无线电控制、可投放鱼雷的无人机,甚至还开始研制无人驾驶的攻击机。

  2

  起初,无人机主要被当做靶机用来训练,随着无人机技术的逐步成熟,无人机被逐渐运用到战争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使用过携带重型炸弹的活塞式发动机无人机对日军目标进行轰炸。为了避免人员伤亡,美军曾打算将报废的B17B24轰炸机改装成携带炸弹的遥控轰炸机。驾驶员先驾驶这种遥控轰炸机至海边,然后跳伞脱身,遥控轰炸机则在无线电的遥控下继续飞行,直至对目标进行攻击。可惜由于所需经费巨大,再加上操纵技术过于复杂,美军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一研制计划。

  3

  二战结束后,随着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无人机也逐渐步入其鼎盛时期。无人机最出色的表现是在上世纪的阿以冲突。1982年,以色列与叙利亚在贝卡谷地爆发冲突,以色列的无人机参加了这次战斗。它们首先模拟以军喷气式战斗机的电子图像,飞临叙军地空导弹阵地上空,诱使叙军“萨姆-6”导弹的制导雷达开机。无人机立即把截获的无线电信号传给早已等候在空中的以色列预警机,预警机再把这一信息传给以色列“鬼怪”式战斗机。“鬼怪”便沿着叙军导弹制导雷达的波束,发射反雷达导弹,准确无误地摧毁了“萨姆-6”的制导雷达,使敌“萨姆-6”顿时变成“瞎子”。

  4

  与此同时,以色列无人机继续使用这一方法摧毁叙军以及导弹阵地,结束了“萨姆-6”的时代。此后,无人机备受瞩目。时至今日,世界上研制生产的各类无人机已达近百种,并且还有一些新型号正在研制之中。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驾驶技术和遥控遥测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无人机中的应用,以及随着对无人机战术研究的深入,无人机在军事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被誉为“空中多面手”、“空中骄子”。

  5

  今天的无人机用途广泛,除了用于侦察监视、骗敌诱饵外,还可以承担对地攻击、通讯中继以及救灾航拍等工作。1995年,美国洛马公司研制出世界上第一种隐身无人机――“蒂尔”。该机外形奇特,机翼硕大,机身扁平,有头无尾。之所以采用这种奇特的外形,主要是为了减小雷达反射截面积,以增强隐身性能。所谓雷达反射截面积是指:目标被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射中时,其反射电磁波能量的程度。反射电磁波能量越小,雷达就越不易探测到目标。

  6

  隐形无人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减小反射电磁波能量,首先是使用复合材料制造机身。由于金属材料反射电磁波能量大,因此,隐形无人机机身都是由非金属材料(如碳)和绝缘材料(如环氧树脂)等复合材料构成,其反射电磁波能量要比金属材料低得多。由于无人机的机体要比有人机小得多,因此,大量使用复合材料更容易。

  7

  其次,机身要避免出现垂直面,外形要光洁平滑,因为机身的凹凸越多,反射的电磁波越大。同时,为了更好地“隐形”,飞机的起落架、携带的武器要隐藏在机身内,喷气发动机的进气口和喷气口(喷气口有红外辐射)等也要作遮蔽隐形设计,以免被远红外雷达探测。由于这些隐形要求,目前各类隐形无人机无一例外都没有传统飞机的垂直尾翼,外形扁平,就像一块飞翔的铁片。

  8

  伊朗曾在近日公布了自己的号称隐形无人机的照片,美国媒体对其冷嘲热讽,原因是这款隐形无人机有着高高竖起的垂直尾翼,暴露在外的起落架、悬挂的导弹、摄像机、传感器以及螺旋桨推进器等,这些显眼的装置会让敌方雷达轻易地探测到它,因此美国并不承认它是隐形无人机。

  9

  隐形飞机的设计制造,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科技水平和制造能力,因为除了隐形材料和隐形设计外,隐形飞机的电子控制系统、卫星导航技术也是其能否准确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而其制造的难度更是远远超过传统飞机。比如,隐形机外层复合材料接口之间的缝隙,要比头发丝还要细,这是目前世界公认的难题;又如,由于隐形无人机没有垂直尾翼,控制飞机转向非常困难,只能依靠电传操纵系统,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术。

  10

  美国无疑是隐形无人机的领跑者,它是目前唯一实现将隐形无人机应用到实战的国家,在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以及击毙拉登的行动中,美国隐形无人机都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这次美国首次从航空母舰上发射X-47B隐形无人飞机,被认为是在无人机使用方面迈出重要一步。专家们指出,X-47B的航程相当于F-35战机航程的两倍,航程为2000海里,可以携带两枚精确制导导弹,能够为海军提供长程打击和完成侦察任务。美国的航母因此可以撤退到距离海岸足够远的地方,以躲避中程导弹的打击,这无疑可以增加美国海军的行动能力。

  11

  除美国外,现阶段,法、英、俄等技术强国均在紧锣密鼓研发与试飞隐形无人机。其中法国已经试飞成功自己的隐形无人机,英国和俄罗斯也会很快研制出自己的隐形无人机。中国近些年来一直非常重视隐形无人机的研制,相关媒体报道中国首款隐形无人机进行测试的消息,说明我国在相关设计、复合材料、工艺制造、电控以及卫星导航系统方面已经迈过了一个较高的技术门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国自己的隐形无人机也会飞上蓝天。

瑞典骚乱折射移民之痛

2013/06/11 00:00:00 来源: 作者:

分享到:MSN开心网人人网豆瓣新浪微博搜狐微博腾讯微博更多本文导读:   北欧模式引来大批移民

  福利下降加深族群矛盾——

  近日,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胡斯比区发生了骚乱,这个区的居民中80%是移民和移民二代。骚乱持续近十天,烧汽车、砸商店、斗警察……一片硝烟战火。一向以和平稳定著称的瑞典出现如此景象,让全世界震惊,它折射了瑞典乃至欧洲的移民之痛。

  1

  瑞典地处北欧,经济高度发达,实行广泛的社会福利政策。从医疗保障、失业救济、养老保险,到义务教育,几乎囊括了所有方面,是世界上福利最高的国家之一。瑞典周边的北欧国家也建立了类似的福利制度,高福利加上低犯罪率,让“北欧模式”成为世界各国大为赞赏的典范,北欧也因此成为热门的移民地区。其中,瑞典更是最受欢迎的移民国家。

  2

  近几十年来,在欧洲国家中,瑞典的经济发展一直比较平稳健康。其国内的许多行业,尤其是瑞典当地人不爱干的较脏、较累的工作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同时,瑞典的国土面积是44万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我国四川省面积),人口只有940万,地广人稀,劳动人口相对较少。这些原因造成瑞典对外来移民的依赖非常强,瑞典因此一直奉行较宽松的移民政策。

  3

  瑞典的国民素质普遍较高,崇尚自由主义。他们推崇男女平等,提倡多元文化,瑞典人一般不在公开场合谈论移民问题,即使在一般的朋友聚会上,也极少有瑞典人会提到类似于 “老黑”、“老外”等有歧视色彩的词语,否则会被别人看成“种族主义”或是“纳粹主义”。 瑞典人还认为发达国家有义务去帮助那些低发展国家。因此,相较加拿大或者澳洲这些只允许技术移民或投资移民的国家来说,瑞典移民的主要群体是难民。

  4

  这些难民大多是以政治避难或战争避难的身份进入瑞典,瑞典也乐于接收,瑞典因此有“世界难民之母”之称。自上世纪70年代始,世界上哪个地方有战争,哪个地方的难民就会大量移民瑞典。例如前几年的索马里内战、伊拉克战争等,都造成大量难民流落海外,瑞典接收了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最近的一次是在中东“阿拉伯之春”的动荡时期,瑞典总共接收了两千多名来自利比亚的难民。其接收数量超过了英法这样的欧洲大国。

  5

  除此之外,近十年来欧盟不断东扩,来自东欧的移民也大量增加。欧洲债务危机后,很多遭受失业打击的南欧人也来到经济状况相对较好的瑞典找工作。这样,移民在瑞典总人口的比例持续增加。根据相关数据,目前瑞典900多万人口中,有100万是移民或移民后裔。移民给瑞典带来了廉价劳动力,但同时也给瑞典带来了福利开支过于庞大,以及移民就业等社会问题。

  6

  根据规定,难民进入瑞典后享受政府的一切福利和补贴,政府给每个难民每月发保障金约合2万元人民币,而且免税,这相当于每月工资3万元的工人税后的收入(瑞典人的平均工资约合税前28千元人民币)。而且,如果孩子是在移民之前出生,政府还会补助约25万元人民币。同时,在学车、住房等各个方面提供帮助以及优厚待遇。很多难民会为自己的亲戚申请来瑞典的签证以及国籍,于是,更多的移民进入瑞典。

  7

  由于这些难民大都来自战乱的贫穷国家,受教育程度低,缺乏生存技能,加上语言不通以及文化背景等问题让他们很难融入当地社会,找一份像样的工作尤其是白领工作更是不容易,他们只能去干当地人不爱干的体力活。久而久之,他们就有了自己的聚居区,社会族群隔离问题便显出来。以本次骚乱的胡斯比区来说,其失业率高于全国平均数两倍,由于缺乏与外界的联系,其居民的抱怨往往被主流社会忽略。

  8

  欧洲债务危机以来,各国都在削减开支,经济状况一直较好的瑞典也很难独善其身。其庞大的移民福利开支也变得捉襟见肘,许多瑞典人开始抱怨移民占用了大量社会资源,瑞典政界也有政党主张削减移民的福利开支。瑞典政府被迫实施紧缩措施,首先被削减的就是失业补助和医保津贴,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就是失业的移民。长期的失业、被歧视让移民聚居区的不满情绪一触即发。

  9

  瑞典的骚乱由移民问题引发,其实在欧洲,尤其是西欧国家,移民问题始终是一个挥之不去的社会问题。二战结束后,欧洲国家出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招募了大量外籍工人。这一代移民为了养家糊口,高高兴兴地干苦力,与当地人相安无事。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都在当地扎下了根,娶妻生子,有了移民二代。加上新移民,欧洲的移民人口逐渐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在欧盟3.8亿人口中,外来移民达1300多万,其中德国的移民是750万,占人口总数的8.9%;法国为500万,占人口总数的6.3%;英国的移民也有近750万。

  10

  过多的外来移民给所在国的社会福利、社会治安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大量成长起来的移民二代,出生在当地,能熟练地讲当地语言,大多受过基础教育,但仍很难得到一份像样的工作,多数人还是干当地人不愿干的脏活、累活,有的甚至长期失业。他们强烈感到社会的不公平,于是暴力就成为他们发泄不满的手段。在英国和法国的移民聚集区,近年来都发生过严重的骚乱,其主力就是移民二代。

  11

  此外,当地人出生率降到历史最低点,而外来移民的出生率较高,占欧洲人口的比例也越来越大。这引起当地人的不安和恐惧。有人担心,不久的将来,外来移民人数会超过当地人口,长此以往,西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将会有所改变。因此,近年来欧洲右翼政党抓住选民的这种心理,高举“反移民”大旗,推崇种族主义,在政坛上异军突起。面对日益壮大的移民大军,欧洲各国采取种种措施,鼓励移民接受西方的价值观,促进移民融入欧洲现代社会。但从效果看,各国政府推行的融合政策并不成功。

面向未来的空间站

2013/06/25 00:00:00 来源: 作者:

分享到:MSN开心网人人网豆瓣新浪微博搜狐微博腾讯微博更多本文导读:   探索太空

  体现国家综合科技实力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号飞船于北京时间6111738分成功发射升空,并于131318分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这是天宫一号自发射入以来,第5次与神舟飞船成功实现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向建设空间站目标迈出的坚实一步。

  1

  交会对接是载人航天的三大基本技术之一,掌握这项技术是建设空间站的前提条件。空间站又称航天站、太空站、轨道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空间站分为单一式和组合式两种。单一式空间站可由航天运载器一次发射入轨,组合式空间站则由航天运载器分批将组件送入轨道,在太空组装而成。

  2

  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率先实现了阿波罗登月计划。苏联不甘示弱,着手实施向太空发射人类首座空间站计划。1971419日,礼炮1号空间站在苏联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其空间站由轨道舱、服务舱和对接舱组成,总长约12.5米,总重约18.5吨。站上装有各种科学实验设备,将在太空运行6个月。礼炮1号空间站进入轨道后与随后升空的联盟号载人飞船对接,有3名航天员进站内生活工作近24天。但是,在这3名航天员乘联盟号飞船返回地球过程中,由于座舱漏气减压,不幸全部遇难。礼炮1号完成使命后于同年1011日在太平洋上空坠毁。

  3

  此后,苏联又发射了礼炮2号空间站,但它在进入太空后由于自行解体而失败。虽然如此,苏联继续发射了礼炮345号空间站均获成功,航天员在站内工作,完成多项科学实验。由于这5座空间站体积小,因此只能与一艘飞船对接,站上所携带的食品、氧气、燃料等储备也有限,在太空寿命都不长。1977929日,苏联发射了礼炮6号空间站,其体积要大些了,还增加了一个对接口,除接待联盟号载人飞船外,还可与货运飞船对接,用以补给宇航员生活所需的名种用品。也有人称它为第二代空间站。

  4

  礼炮6号空间站在太空飞行近5年,被礼炮7号空间站代替。航天员在这两座站上先后创造了237天长期生活记录和首位女航天员出舱作业的记录。1986220日,苏联和平号空间站发射升空。它是人类首个可长期居住的空间研究中心,同时也是第三代空间站。最先发射升空的是和平号核心舱,它提供基本的服务、航天员居住、生保、电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5

  和平号空间站采用多模块组装设计,共有6个对接口,可同时与多个舱段对接。经过数年多个模块在轨道上组装,1996426日和平号与最后一个舱体完成对接,形成了全长87米,质量达175吨的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原设计寿命5年,但到1996年全部组装完成时已在轨工作了10年多。其间除俄罗斯的航天员外,还接待了其他国家的航天员,并先后与美国发现号、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完成了在轨对接。

  6

  和平号空间站是苏联时期发射的,苏联解体后归属了俄罗斯。其在轨期间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由于设备老化,维修维护开支巨大,加之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经济困难,资金匮乏,因此,从1999828日起,和平号进入无人自动飞行状态。两年以后,和平号空间站坠入地球大气层,碎片落入南太平洋海域中,完成其历史使命。

  7

  和平号是载人空间站研制与运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人类在和平号计划中所掌握的太空舱建造、发射、对接技术,太空行走技术,太空生命保障技术以及航天医学、天体物理学等经验,对后来国际空间站计划以及未来登陆月球、火星的规划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体现了苏联强大的航天技术实力。

  8

  在与苏联的航天竞争中,美国把重点放在了阿波罗登月以及后来的航天飞机的研制与开发上。在空间站方面,它只是在1973年发射成功一座叫天空实验室的空间站,但其体积和在轨时间都无法与和平号空间站相比。由于与苏联空间站存在一定差距,1983年,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首先提出建立国际空间站设想,即在国际合作的基础上建造大型载人空间站。以美国和苏联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欧洲等16个国家参与研制。

  9

  经过近十余年的研究与探索,国际空间站于1993年完成设计,其设计寿命为1015年,19981120日,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组件——曙光号功能货舱发射成功,国际空间站正式进入初期装配阶段。到2006年,国际空间站完成全部装配。其总质量约423吨、长108米,运行轨道高度为397公里,可搭载6人,是有史以来规模最为庞大、设施最为先进的空间站,总耗资1000亿美元。

  10

  国际空间站为人类提供了一个长期在太空轨道上进行对地观测的机会,它比遥感卫星更优越。当地球上发生地震、海啸或火山喷发时,在站上的航天员可以及时调整遥感器,以获得最佳观测效果。空间站上的微重力条件非常有利于生命科学的研究,可提高对人脑、神经、骨骼及肌肉等方面的研究水平,同时还能促进材料科学的研究与应用。国际空间站的建成和应用,也是向着建造太空工厂、太空发电站,进行太空旅游,建立永久性居住区等载人航天的远期目标接近了一步。

  11

  国际空间站体积庞大,为保证其稳定在太空轨道上,空间站必须以恒定的速度运行。但地球轨道并非绝对真空,空气粒子等仍将逐渐阻挡和降低空间站的时速。因此,宇航员必须周期性地添加推进燃料,以动力抵消空间站的轨道阻力。有人担心,一旦其寿命终结,坠落进入地球大气层时,不会像其他小型物体一样被完全烧毁。不过科学家认为,剩余的残骸不会对地面上的人类构成威胁,与其他大大小小的退休航天器一样,结束使命的空间站有着统一的最终归宿——坠落在浩瀚而人迹罕至的南太平洋。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17912d9c8d376eeaeaa3174.html

《2013年时事漫画(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