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发布时间:2023-11-26 03:20:4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记得早些年有人曾忧心忡忡地说过,吴昌硕、齐白石是大写意花鸟画殿堂里最后一缕“香火”,这话虽说有点过于悲观,但却揭示了一个必须正视的现实,那就是在相当程度上,后来之人冀图在大写意花鸟画领域再有所作为,几乎成了一种奢望和妄念。尽管我们也曾经为稍后的李苦禅、潘天寿先生的大写意花鸟画所感动,但终因潘天寿先生的“一味霸悍”且又因在构图上过分刻意经营及创造时如有不满意处作挖补处理,表象上的“霸悍”却导致内在的意蕴失去了大写意花鸟画必须的率真而使得“回味”多有别扭之感。再稍后的海上朱屺瞻冀图有所突破,然依旧囿于“文人画”固态程式的羁绊,虽老笔纷披,究未打开大写意花鸟画的崭新格局。大写意花鸟画“疑无路”的无奈,却衍生了上世纪80年代延续至今的美术界出现的一个怪现象,那就是一件作品如果不“输入”一点马蒂思、莫奈的“血色素”和“植入”几张凡高、毕加索的复制表皮,其身价就注定不高贵,纯正的本民族艺术在有些人的眼里总是被视之为低贱的“血统”。又因其低贱,往往被不屑一顾。舞文弄墨不几日就毫无羞色地自诩为书画大师。中国传统的书画艺术在今天被亵渎、被践踏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国粹艺术的悲哀。与之相伴而生的则是吴冠中先生的“笔墨等于零”的出台,其实吴先生的这一提法是无可厚非的,绘画艺术的最终目的是表现――表现自然万象和自然万象对画家的启发、感受以及画家对自然万象的认识、理解,这是形而上的。笔墨只是一个载体,是微观的技法,技法是形而下的,它,不是形而上的艺术理念。高明的艺术家不会为技法所役。所谓天人合一,是一种境界。就像传统不仅仅是笔墨一样,传统最核心的问题是生活。过分地纠缠“笔墨”,疑或是潘天寿、朱屺瞻等在大写意花鸟画领域举步维艰、自始至终没能摆脱对单一的传统文人大写意花鸟画形式(构图、笔墨的“勾金填彩”,在前人开采过的“矿井”里其乐无穷,以致在追求“剩余价值”的同时置他们本身的资源宝库而不顾。要言之,潘、1
诸贤,成功在于对微观笔墨的过分考究,失败也是对微观笔墨的过分考究。这结局,与他们所崇拜的也是人们习惯上所推崇的吴昌硕别无二致。大写意文人花鸟画自扬州八怪始,匣逐渐散失了唐宋元艺术源于生活的创作理念,走上了以形而下为最高追求目际的概念化、程式化的“笔墨游戏”之略,及至吴昌硕以书法金石之气掺入,在丰富了大写意花鸟画笔墨表现形式的同时,也消弱了生活提炼以及思想、意境的表述。可以毫不讳言地说,吴昌硕笔墨的表现,是传统文人大写意花鸟画概念化、程式化的极致,“最后一缕‘香火”’不能不说是“灰飞烟灭”了。如果说“死灰复燃”的话,那就是那位“既不深谙东方美学,又不深谙西方美学,但他却是一个天生的画料”的齐白石,是他老人家在我们觉得“大失所望”的饥饿的时候给我们备上了一桌“土菜”大餐,让我们“尝”到了既熟悉又陌生的乡土(生活气息。其配料并不是那么丰富多彩,最多也就是“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应该说齐白石是一位绝顶聪明的“大厨”,就那么三家的“原材料”,经他朴实地那么几下“煎、烹、炸、炒”,再加上他老人家熟悉、我们也熟悉的一些小精灵,竟不同凡响地做出了几道家常大菜,既可以在国宴大餐上让人垂涎三尺,又可以在寻常百姓的餐桌上令人伸筷不已。法尽理无尽,理尽法又生。柳暗花明,古来就向人们昭示着这样一个法则,那就是,任何艺术形式是不可能有尽头的,“有尽头”的只是那些只知道口头上“与时俱进”而在实践上却不能坚持不懈的人的想法。易图境老人的写意花鸟画之所以在出山伊始,便以其超越古今、生辣雄浑的表现手段让同道为之倾倒,且能够独领风骚,成为继齐白石之后又一称霸画坛的巨匠,是因为易图境老人的如椽大笔践行了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概言之,“与时俱进”从来就不是一句空洞的呐喊,而是从来不曾脱离过“继往开来”。读易老之作,正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易图境老人,就这么简单。他的“厨具”好像就是齐白石曾经用过的,案头上也没有几样菜,除了“老伴种的丝瓜、南瓜”就是“父亲带我去过的荷塘”(易图境题画语。大概是生长在湘西和不曾离开过湘西的缘故,比之齐白石似乎更多了一点“原始性”,“野、辣”似乎来得更凶猛、更雄浑、更肆无忌惮,他不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13d086cbe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84.html

《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