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工作室方案设计1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设计师工作室方案设计
一、设计任务及成果要求 1、设计任务
本次设计拟选址某市艺术创意园内(见地形图,AB地块任选其一),建筑面积不超过2350m(可在±10%以内变动)。建筑层数为低层。 任务内容如下:
21)机构负责人办公室 1间(套间) 30~50m
22)设计办公室 2~3 20m
23)行政人员办公 1 15m 24)公共办公区(拟使用人数为10人) 60~100 m
25)会议室 1 20~30m 6)展示空间(可用于作品及材料等展示)面积自定,可结合其他空间设计 7)辅助用房:如洗手间、茶水间、库房等 8)其余交通、接待、交流等空间可自行设计
9)设计应包含周边场地的设计(含绿化景观、道路、铺地等)

2、设计要求
1)设计应充分尊重并结合场地条件,呈现场地特质,并提供舒适的办公和交流空间; 2)方案构思整体性强,空间表达清晰明了,造型新颖而有特色; 3)材料与结构形式不限。

3、成绩评定
1)方案构思的整体性和新颖性; 2)场地分析与利用构思; 3)空间表达的清晰性; 4)设计深度;
4)图面整体效果;图纸表达是否规范、清晰。

二、总成果要求
1、场地及环境分析
2、设计过程及成果分析(包含特色空间分析) 3、技术图纸部分内容:
1)总平面图 13001500 2)平面图(注意首层平面需包括周边环境设计与表达)1:100
3)立面图 2(要求表达建筑色彩、质感、肌理以及阴影等) 1:100 4)剖面图 1-2 1:100
5)重要节点大样示意图 表达重要节点的建造关系,表达形式不限,(如:轴测/模型等) 比例自定;
6)主要透视图,透视或轴测形式不限,需适当配景表达环境和氛围,不小于A4大小。 7)设计说明、透视图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4、图纸规格:A1图幅;表现形式不限。

三、参考书目

1
1. []赫次伯格 著,《建筑学教程:设计原理》,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2. []迈克尔·布劳恩 著,《建筑的思考:设计的过程和预期洞察力》,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11 3. []凯文·林奇,《总体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 []保罗·拉索. 《图解思考:建筑表现技法》.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5. 程大锦 . 《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第二版). 天津大学出版社 6. []黄喆昊, 《建筑名作细部设计与分析1/2/3.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1. 学习与研究教育学的意义:
A.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B 育决策与教育改革需要教育理论的指导 C 习教育学是成为合格教诗的必要前提 D.学习教育学有助于成为好家长 2. 学校产生于奴隶制社会。
3.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A. 生产性 B. 普及性 C. 教育形式与手段的多样性 D. 科学性 4.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
5. 教育方针: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行动指针。 6. 教育方针的核心:教育目的。 7. 素质教育:73 96-97 241 8. 坚持人的全面发展:
A
德育:首要位置
B 育:核心地位 C D
美育
9. 学制:(学校教育制度),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及其规则系统 10. 我国学校教育从类型上分为:普通教育、职业教育 11. 中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趋势:
A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联系更为密切 B 制的弹性化、开放性的特征日趋明显 C 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
D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一体化趋势日益增强 E 现代学制逐渐向终身化方向发展
12. 《教育规划纲要》2010年)A. 进一步强调了素质教育的战略意义,B. 指出“坚持以
2
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C. 并为此提出了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和坚持全面发展的基本策略。
13. 《教育规划纲要》 A. 明确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教育公共政策的基石,B. 提出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教育差距、提供基本均等的教育公共服务等一系列具体目标和措施。
1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101 15. 学生的本质属性:(汇成一句话)
A
发展
a. 具有发展潜能的人 b. 具有发展需要的人 B
a. 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b. 在学校参加规范学习的人 c. 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的人 C
a. 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b. 具有独特精神世界的人
16. 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
A
生存权
B 保护权 C 展权 D
参与权
E 受尊重的权利 17. 教师劳动的特点:
A
劳动对象上的特点——复杂性
B 动手段上的特点——示范性 C 动过程上的特点——长期性 D
劳动性质上的特点——创造性
E 劳动形态和劳动成果上的特点——个体性与集体性

3
18. 教师专业知识:
A
教育科学知识
B 科知识
C 科教学知识(最核心) D
通识性知识
19. 教师专业能力:
A
教学技巧
B 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检查评价能力) C 往能力 D
组织与管理能力
E 自我反思与教育研究能力
20.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各门课程的目的目标,教学内容范围,实施原则及方式,结果标准及其结构的指导性文件。 21. 课程的类型:
以课程影响形式为标准划分:显性课程、隐性课程、悬空课程。 A. 显性课程:指学校情景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B. 隐性课程:其表现方式诸如教材隐含的文化偏见,师生关系和校园文化等。 C. 悬空课程:指学校课程中所缺乏的、“应有”而“实无”的、“应教”而“未教”的课程。
22. 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教学
A. 是由教学在教育过程的地位和不可替代性决定的 B. 是由课程实施的目的和学生发展的复杂性决定的 C. 是由课程实施的不确定性和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决定的 23. 教学原则:
A.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B.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 直观性原则 D. 启发性原则 E. 循序渐进原则 F. 巩固性原则

4
G. 因材施教原则
24. 中小学的基础教学方法及其运用
A. 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P193
B. 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P197 25.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班级授课制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A
备课
B 学计划(3种)
a. 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b. 单元(或课题)计划 c. 课时计划(教案) C
基本要求: a. 目标明确 b. 内容正确 c. 结构合理 d. 方法恰当 e. 积极性高 f. 语言精湛 g. 板书有序 h. 从容自如
26. 学校德育的目的与功能P211213
学校德育最基本、有效的途径:学科教学 27. 德育的内容与原则
A. 文明习惯与行为规范教育 B. 道德品质教育
C. 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精神 D. 集体主义教育 E. 家庭美德教育 F. 民主与法制教育 G. 理想教育与世界观教育

5
28. 学校德育创新内容与基本原则
A. 诚信教育 B. 感恩教育 C. 生命教育
29. 德育过程中学生品德形成的基本规律
A. 学生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构成 B. 学生品德在活动与交往中形成
C. 学生品德在其品德内部矛盾转化过程中形成 D. 学生品德在提高自我教育能力过程中形成 E. 德育过程是学生品德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30. 我国学校德育常用的方法
A. 说理教育法 B. 榜样示范法 C. 实际锻炼法 D. 情感陶冶法 E. 生活指导法 F. 品德评价法 31. 德育途径
A. 学科教学 B. 社会实践活动 C. 课外与校外活动
D. 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活动 E. 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治学习 F. 班主任工作 32. 学生评价:A.
是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B. 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素质、情感态度等的发展过程和状况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C. 是学校教育评价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实际操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33. 学生评价的原则
A.教育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B. 从当前学生评价改
6
革的形势来看,学生评价除了遵循教育评价一般要求外,C. 更应该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为基本指向,遵循发展性,多元化,全面性,差异性等原则。 A.发展性原则 B.多元化原则 C.全面性原则 D.差异性原则 E.明确性原则 F.过程性原则
7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0ee1467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d3.html

《设计师工作室方案设计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