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特色作文 实践演练篇 景物描写 动静结合 教师版

发布时间:2019-04-13 19:58:3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鲁讯小说中的景物描写

鲁迅一生创作了近三十篇小说,收录为《呐喊》《彷徨》两个集子。由于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他在小说创作中极其节省笔墨,他说: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觉得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宁可什么陪衬拖带都没有。中国旧戏上,没有背景,新年卖给孩子看的花纸上,只有主要的几个人(但现在的花纸却有背景了),我深信我的目的,这方法是适宜的,所以我不去描写风月,……”(《我怎么做起小说来》)正因为如此,他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多用白描的手法,只是三言两语的勾勒,以交代环境,推动情节的发展。如: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今天全没有月光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赵家的狗又叫起来(《狂人日记》);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孔乙己》);有一日很温和,微风拂拂的颇有夏意,阿Q却觉得寒冷起来这一夜,未庄在黑暗里有些寂静,寂静得像羲皇时候一般太平(《阿Q正传》)。但鲁迅反对的是拖带和唠叨,并非绝对地排除陪衬,有时候,他也会细致地多角度地描绘环境;而且用的都是冷色调,渲染了一种阴冷、灰暗、沉闷的气氛。

鲁迅主要生活在封建势力日趋崩溃而暂时还很强大、人民群众灾难深重而尚未普遍觉醒的历史时期,他目睹了封建礼教的吃人,看惯了人们的麻木和愚昧,他感到如同身处令人窒息的铁屋子。所以,掀翻这压抑人的铁屋,唤醒其中熟睡的人们,便成了他创作小说的目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表现上流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揭露封建主义的罪恶,反映处于经济剥削和精神奴役双重压力下的农民生活的面貌,描写激烈社会矛盾中苦苦挣扎着的知识分子的命运是他小说的内容。这些因素决定着他笔下的自然环境当然是灰暗、凄冷,给人以重压之感了。
  不过,也不能一概而论。在《故乡》和《社戏》中,作者也为我们描绘了清新明远的水乡夜色和海边西瓜地,遗憾的是它们只存在于童年的生活中,或者说只存在于的想象中,眼前的现实全然不是这样。

  

同学们在习作中经常要描写景物,有的片断练习要写景物;春游、秋游等各种游记要写景物;有的命题习作也要求描写景物。但有的同学在平时的习作中,遇到景物描写时,往往一写到春天就是春光明媚,百花齐放,鸟语花香;一写到鲜花总是张开了笑脸,风一吹,像翩翩起舞的蝴蝶,散发着阵阵清香。要么就是说空话,什么这里的景色多美啊!”“眼前的美景太迷人啦!其实,北方的三月,还看不到绿色,有的花儿并不飘香,眼前的景色到底有多美,多迷人,别人还是不知道。那么,如何写好景物呢?

一、确定顺序

如同观察一样,将景物特点转化为文字叙述时,也要注意顺序。其顺序大体有以下两种:
  1.时空顺序。景物描写类文章的常见结构形式一般根据时空顺序安排。空间顺序有由中心到四周,或由左至右、由上到下、由前至后等形式;时间顺序类的文章多为游记类文章,从到达观察的景点的时间先后不同来安排文字的组合顺序。
  2.逻辑顺序。此种顺序不常用于写景类文章中,但有时根据写作需要也采用。例如,为了描绘某景点最突出的某一景物时,就可以安排一个先整体后局部的顺序。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就有这样一段描写:“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这段描写就是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先概括整体状况,再用“单是……”凸显“泥墙根一带”景物的特点的。

二、调动多种感官

多种感官主要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感觉等,充分调动多种感官才能使笔下的景物细腻传神、感染力强。如,《春》中作者朱自清就调动了多种感官:视觉有“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听觉有“鸟儿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买弄者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嗅觉有“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泥土里酝酿”,感觉有“‘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等等。多种感官的综合运用,把春天的妩媚、柔情、生动地展现给我们。有许多中学生不知如何写景,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三、动静结合

从表面上看,动景,就是动态的景物,如:江、河、虫、鸟等。静景,就是静止的景物,如:山、川、草、木等。文章中只写静景,画面显得呆板,如:学生习作“池塘是四方形的,左半边荷叶碧绿,荷花红艳,十分美丽;右半边池水清澈见底,还可以看见许多红鲤鱼呢。池塘的四周花草树木的影子也倒映在池塘里。整个池塘,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样的画面就显得呆板。如果这样改后,效果就会明显不同。如,“池塘里的荷叶随风摆动,青蛙在荷梗间跳来跳去,小鲤鱼在水底互相追逐着,花草树木的倒影,也在水中随波荡漾,晃动着”。只有动静结合,所写景物才能浑然天成,充满生机与活力。当然,在写作中如果能寓静于动或者寓动于静,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如,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巧妙的化静景为动静“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既形象的写出了山、原的形态,又富于动感,同时把山、原人格化,含义深刻。 又如,在《海滨仲夏夜》中“这些灯光倒映在海面上,随着海水的晃动而闪烁起来,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静态的灯火写活了,写美了。

四、虚实结合

这就要求在写实的基础上发挥合理的想象。景物描写不能只是如实地绘景的形、色、动态变化,还要发挥合理的想象,把不会传言的景物写得有血有肉、活灵活现,把概念化的景物特征形象化。如《春》在绘春花时,由花香、花多联想到“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就是一种合理而大胆的想象,增强了文字的表现力和文章的文学色彩。又如《沁园春·雪》中“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充分展示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

五、情景交融

“万般景语皆情语”“情动而辞发”道明了情景交融的关系,作者总是带着主观情感去感受大自然,又是在情感的驱使下去遣词造句成文,所以写景类的文章肯定应蕴含某种情感。在写作中如何融情于景?

   融情于遣词造句的细微处,不直接表露情感。行文过程中,描绘景物特点只是写景文章的表象,更重要的是在字里行间不经意地融注作者的主观情感,让读者眼前出现的是一幕幕景物,而头脑中却充盈着由景物生发出的情感,这样的行文才是成功的。例如朱自清绘春,字字写春景却处处显爱意,即便文字中无赞美之言却让读者心头存惊羡喜爱之情,这就是将情感融于遣词造句细微处的原因。像这样写景,笔下的景物怎能不显情?文章怎能不生辉?

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选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恰当的修辞是使文字生动化、形象化的必要方法。写景物时为了把静态的景物写活、写传神,很有必要选用一些修辞。《春》中作者在描绘春花竟相争春用了拟人手法“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又用了排比列举春花的颜色“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描绘春风轻柔、温暖的特点时就用了这样的一个句子:“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本句用了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将景物特点通过感官传神地表现出来。另外,对比、对偶、反问等也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写景五要点及案例解析

一、目的明确 立意高远
    写景同记事、写人一样,也要有明确的中心,既不能随心所欲,也不能为写景而写景,否则,都是不足取的。
    写景记叙文表达中心的方式, 一般有两种:
    一是借景抒情。比如:《海上的早晨》一文,作者运用手中之笔,描绘了了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美丽、壮观的景象,并以那喷薄而出、冉冉上升的江日象征出伟大祖国蒸蒸日上,蓬勃向上的新气象,字里行间充溢着对人、对自然、对祖国热爱之情。
    二是以景明理。比如:《朝霞和日出》一文,作者以生动的笔触,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朝霞和日出的绚烂景色和生机蓬勃的气息,展示了晨光世界的多姿多彩,给人以身临其境,自然真切之感。作者由观日出,赏美景而联想到年轻人应该富有朝气、蓬勃向上。以景明理,立意高远,且顺理成章。
  确定了文章中心后,我们就应该围绕中心来选景。当然在写景的记叙文中,有时也要写到人的活动,或者交代一下事情的简单经过,这些也都是与中心密切相关的。

【例文】 海上的早晨

海上的早晨是迷人的。
  那是两年前的一个春天,我随爸爸妈妈、外公外婆等人一起到宁波去,在乘船回上海的途中,我有幸领略了海上早晨的奇观——日出。
  记得那天凌晨二点左右,兴奋的我们已睡不着觉,一块儿来到了船甲板上。这时,甲板上已零星地站了些人,和我们一样,都在等待着日出。我抬头看看天,天还是黑黑的,只有闪烁的星星和皎洁的月亮;我再低头看看大海,大海泛着微微的波浪。一阵海风吹过,夹着几丝凉意,我裹紧了一下衣服,急不可耐地问爸爸:什么时候才能看见日出啊?爸爸说:快了,再等一会儿就能看见了。
  果然,天渐渐地亮起来了,已经能隐隐约约看见那天边的云了。又过了一会儿,天边的云已清晰可见,一望无际的大海和蔚蓝色的天空连成了一片。突然,从那地平线上出现了一根红线,随着红线的扩散,又变成了一条长长的火蛇。渐渐地,天空起了变化,那无边的云彩被红光照得发紫。转眼,变成了一片灿烂的红霞,给深蓝色的海面洒下了一层碎金,随着微波漾动,闪着耀眼的光泽。
  甲板上的人越聚越多。大家神情激动,屏息凝望。我也两眼不眨地盯着天边。
  天边,云霞越来越红,水与天已连成了一片。刹那间,一轮比火更红更亮的太阳出现在地平线上。我情不自禁地喊道:
  看,太阳升起来了!
  太阳出来了!太阳出来了!宁静的甲板上顿时沸腾起来。人们纷纷举起相机,对准那冉冉上升的红日,按动了快门。
  瞬间,那只红彤彤的火球突然跃起,完全跳出了海面,发出耀眼的光芒。这时,不仅是我,还有我周围好多好多的人们,都为这美丽、壮观的景象所陶醉。又过了一会儿,阳光柔和了,发出金色的光芒,海面上金光闪闪,像珍珠,像金子,像星星……我望着天边的旭日,看着波光涟涟的海面,瞧着一张张被太阳映红的笑脸,心里充满了喜悦。
  日出给海上的早晨增添了一层迷人的色彩。她是那样的庄严、美丽,又是那样的令人陶醉和激动。
  我永远难忘那海上的早晨,难忘那海上早晨的伟大奇观,那喷薄而出、冉冉上升的红日不正象征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蓬勃向上的新气象!
【赏析】这篇习作有两点很突出。
  一是文章层次分明,日出的全过程描摹得非常细致生动。瞧,最初,水天相接之处,天是黑黑的,接着,一望无际的大海与蔚蓝色的天空连成一线,地平线上出现了“一根红线”;渐渐地,红线扩展成“火蛇”,海面洒下了金色的“碎金”;尔后,云霞越来越红,一只红球冉冉升起……整个场景渲染得如此神奇瑰丽,灿烂生辉,读来如身临其境。
  二是文章注意前后呼应。篇尾两个“难忘”,既照应了开头,又再一次点题,并以日出比喻伟大祖国蒸蒸日上,蓬勃向上,富有韵味。

【例文】                           朝霞和日出   

天亮了!东方天际露出鱼肚白的颜色。渐渐地,鱼肚白变成淡红色,好像人们喝了一点酒,脸上呈现出的红晕一样。接着,它又由淡红慢慢地变成深红,再由深红变成金黄的颜色。这时候,周围的白云,仿佛涂上了绚烂的色彩。啊!多么艳丽的朝霞!我真希望自己是一个画家,把清晨这一美丽的景色描绘出来。
  我爬上山顶凝望那遥远的天际,彩云不断地在变化:一会儿好像金苹果,一会儿又好像紫葡萄,一会儿仿佛又变成蓝宝石、珍珠、彩玉……瑰丽无比的朝霞,变化莫测。
  没有多久,火球般的红日,从东方地平线上缓缓地升起来了。霎时,远近的树木,地上的花草,青青的山,绿绿的水,都披上了霞光,充满了朝气;尤其那草木枝叶上的露珠,像镶了边的金刚钻一般,晶莹闪耀,好看极了。我第一次登山,真没有想到,日出的景色,竟是这样的美丽!
  原野的清风徐徐地吹拂着,我尽量呼吸着清晨的新鲜空气,尽情地欣赏着清晨的美景,不由喃喃地自语:大自然啊,你多么美丽!我忽然想到了朝气蓬勃这个词,大概只有身在清晨的大自然中,才能体会得到呢!因此我联想到:年轻的人们,大家应该富有朝气,蓬勃向上啊!
【点评】朝霞和日出是我们可以常常看到的有一定关联但又不能混同的两种景致。文章以生动的笔触,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朝霞和日出的绚烂的景色和生机蓬勃的气象,展示了晨光世界的多姿多彩,给人以身临其境、自然真切之感。由观日出、赏美景而联想到年轻人应该富有朝气、蓬勃向上,也显得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例文】 美丽的星空     

夏夜的星空是多么的美丽呀!那些闪烁的星星是那么平静、安详,既像一只只明亮的眼睛,又像一盏盏亮晶晶的银灯,在看着我,照着我,使我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幻想……
  白茫茫的银河,静静地躺在湛蓝的天空中,灿烂的星群在银河里闪动,像是无数漂在河上的航标灯。
  你看,靠着银河的那几颗星,多像一只在银河中展翅飞翔的天鹅,那就是天鹅座。在银河南端的那几颗星,多像一个高举双夹,翘着尾巴的大蝎子,它是有名的天蝎座。在银河左边的那几颗星,多像一把精致的大琴;在银河右边的那几颗星,多像一只要起飞的雄鹰;那颗牛郎星是多么耀眼,好像正在望着对岸的织女星,使我们不由得想起了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天空,真是一个神话般的世界。
  满天的星斗,它们尽着自己的力量,把点点滴滴的光芒融汇在一起,虽然不如太阳那么辉煌,也不如月亮那样清澈,但它们梦幻般的光也洒到了人间,把大地变成了一个奇异的世界,诱发着人们探索的欲望。
  啊,我爱夏夜的星空,因为它是那么绚丽多彩,那么美丽动人,那么富有神秘感!
【点评】作者以优美的文笔,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平静、安详、绚丽、神秘的夏夜星空图。
   作者在写星空时,先写总体景象:“像一只只明亮的眼睛”,“像一盏盏亮晶晶的银灯”,“像无数漂在河上的航标灯”。接着,抓住星空的特点,详细描绘了“天鹅座”、“天蝎座”、“牛郎织女”等星座。最后,抒发了自己热爱星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此文用词精当,比喻形象,联想丰富,值得一读。

二、仔细观察 描写具体
  观察,即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
  巴甫洛夫曾对学生说: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鲁迅先生也曾对文学青年说: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可见,观察对于写作是相当重要的。
  你想要把某一景色描绘下来,把某一物体刻画出来,就得首先对自己所描写的景物进行一番观察,就得具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学会观察的方法,养成观察的习惯。


  先请阅读下面几段作文:
  (一)我喜欢在有风的日子里看云。一朵朵云在风的吹拂下,变成了一只大螃蟹,舞着它的钳子,像是在显示自己的威武。过了一会儿,大螃蟹变成了大乌贼,它似乎盯着我,像要吃掉我,我怕极了。又过了一会儿,它散开了变成许多棉花糖,布满天空,让人看了直流口水。不远处的那一朵朵白云宛如许多石块,它的姿态各异:有的像兔子,有的像宝石,有的像元宝……(王丽敏的《云》)
  (二)各种各样的树上都开满了银白的花朵,那落了叶的树木上,挂着毛茸茸的银条儿,像白色的珊瑚。冬夏常青的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如白玉雕成的棉桃般晶莹发亮。几只麻雀在树枝上叫个不停,它们可能是在赞美雪景吧!(卢长云的《雪后》)
  两位作者能把云、雪这些自然景观描写得如此生动、具体、形象,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首要的一点,显然是作者事先的仔细观察。
  著名作家茅盾说:为初学者设想,凡技巧上诸问题(包括所谓炼字在内),固然不可不下一番功夫,但尤其不能不下一番苦功夫的,是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景物是写好写景作文的首要条件。在观察的过程当中,既要观察景物整体,又要观察它的局部,既要观察静态,又要注意观察动态。观察得全面,便于了解景物的全貌,观察得细致,才能找准景物的特点,观察得准确,才能使文章真实可信。


  对于中学生来说,应该学会以下两种观察的方法:
  (一)定点观察法。作者以一定的立足点为中心,随着角度的变换(或从东到西,或自上而下,或由远到近,或时间转移……),有秩序地进行观察。
  如:朱涛的《夕阳西下》一文,正是运用了这种方法。作者选择五层楼顶为观察点,极目眺望,夕阳西下时的光,以及云霞的色彩、形状的变化,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夕阳无限好的场景。
  (二)移步观察法。这是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它根据观察的需要,不断地改变观察的立足点,从而观察沿途的不同景物或同一景物的不同侧面。
  比如:《春天的北海》一文,由于北海公园范围大,景观多,所以作者运用了移步换景的方法。小作者沿着游览的路线,站在不同的位置上,对北海公园作了较全面、细致地观察。作者从门口——小石桥——林阴路——山顶,逐级向上,不知不觉地被大自然秀丽的景观所折服。
  观察是写作的第一基本功。观察不限于自然现象,社会上的各种现象都是我们观察的对象。观察,也不局限于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都能帮助我们认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例文】                          

我爱看云。有的同学也许会说:云有什么好看的。我并不这样认为,因为,要是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云就像一个淘气的孩子,一会儿变这,一会儿变那。
  我喜欢在晴朗的日子里看云。那时它们有的像一辆小轿车,有的像一辆公共汽车,还有的像一辆大卡车,在广阔的空中行驶着。那儿没有浑浊的废气,没有交通的堵塞,有的只是一分悠闲自在,安全畅通的感觉。

我喜欢在有风的日子里看云。一朵朵云在风的吹拂下,变成了一只大螃蟹,舞着它的钳子,像是在显示自己的威武。过了一会儿,大螃蟹变成了大乌贼,它似乎盯着我,像要吃掉我,我怕极了。又过了一会儿,它散开了,变成了许多棉花糖,布满天空,让人看了直流口水。不远处的那一朵朵白云宛如许多石块,它们姿态各异:有的像兔子,有的像宝石,有的像元宝……
  当我的双眼看得有点疲倦时,云变成一朵朵可爱的小花在天空中飘着,我真想把它们摘下,装在我的玻璃瓶中,让它们成为我最亲密的朋友,在我成功或失败的时候陪伴着我,鼓励着我。
  汪汪汪,我家的小黄狗把我从沉思中惊醒过来,我摸了摸它的头,微笑着对它说:你也想和我一起看云吗?小狗摇晃着尾巴,似乎已经同意了。这时,我仰起头一看,呀,不远处有一朵就像我家的小黄狗,真是太有趣了。
  云不仅丰富了我的生活,还让我懂得一个道理:只要做个有心人,你就会发现我们的世界里充满了乐趣。
【点评】各种景物,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各有自己的特点,要写出景物的特点,关键是要进行细致的观察。本文的小作者喜欢看云,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了云的形态千变万化的特点。
  文中小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灵活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天上富于变幻的云,使人如见其景,从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全篇段落衔接自然,语言朴实生动,情景交融。篇末,自然地点出一个道理——“只要做个有心人,你就会发现我们的世界里充满了乐趣”,以小见大,于平凡中见深意。

【例文】                           雪后 

  雪悄然无声地停止了。
  各种各样的树上都开满了银白的花朵。那落了叶的树木上,挂着毛茸茸的银条儿,像白色的珊瑚。冬夏常青的柏树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如一朵朵白玉雕成的棉桃一样晶莹发亮。几只麻雀在树枝上叫个不停,它们可能是在赞美雪景吧!
  雪,盖上了枯萎的小草,盖上了黑色的土地,给大地披上了一件洁白的礼服。踩上去,就像踩在白糖上,脚下还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你看,一只小猫跑过去,啊,雪地上立刻留下了一串串的小梅花。
  在这白茫茫的雪地上,穿着彩衣的孩子们在打雪仗、掷雪球。他们欢快地奔跑着,追逐着,像一朵朵鲜花,一团团跳跃的小火苗。有个孩子真淘气,用两只冻红的小手,摇晃着盖满雪的松树。顿时,雪像面粉似地洒下来,让人感到白蒙蒙的细雨在飘啊飘啊。飘到了那孩子的身上,把他的头发、眉毛都染成了白色,使他真像个圣诞老人。啊,其他的孩子看了多眼馋,纷纷学他的样子摇晃着树,让它把自己也变成个圣诞老人。柔和的阳光照在松树上,覆盖在它上面的雪,闪动着五颜六色的光。落下的雨丝好像一幅被编织成的彩帘。真美!真美!孩子们拍着手,高兴地叫着,跳着。
  是啊,雪多美啊!雪洁白无瑕,晶莹透明。这些天真、活泼、可爱的孩子,不正是具有雪的特点吗?

【点评】作者以雪后的景象作为描写的对象,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把看到的雪景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绚丽的北国雪景图:各种各样的树上开满了银白的花朵;落了叶的树上挂着毛茸茸的银条儿,像白色的珊瑚;柏树挂满了雪球,如一朵朵白玉雕成的棉桃一样晶莹发亮;大地披上了一件洁白的礼服,好一个洁白的世界。在描写静景的同时,作者还描写了动景:几只麻雀在树枝上叫个不停,小猫在雪地里跑,孩子们在雪地里嬉戏、追逐,写得有声有色,情趣盎然,使读者领略了北国的雪霁美景,受到美的熏陶。
  文章结尾蕴含深意,给人以启迪。

【例文】 漫天飞舞的雪花     

龙年的正月初三,天刚蒙蒙亮,我起床后照例眯缝着眼睛向窗外看去,进入眼帘的是雾蒙蒙、白茫茫的一片。我说:唉,又是讨厌的雾。站在窗前的姐姐急切地说:不是雾,是雪。好大的雪,快来看呀!”“真的?我麻利地穿上衣服,雀跃到窗前,推开窗户向外看去。
  啊,这漫天飞舞的大雪,景色太神奇了。雪花,真是千变万化的雪花呵!忽而像缕缕柳絮在微风中自由自在地飞舞着,忽而像朵朵芦花在江湖畔前拥后挤地跳荡着,忽而像万千腊梅花瓣从长空左翻右滚地降落下来。啊!莫非这就是仙女散花吗?若不然怎能这样纷纷扬扬的银花满天呢?
  漫天飞舞的大雪,虽然是铺天盖地而来,但却是那样的朴实无华。它不是那么喧喧闹闹,也不借助那霹雷闪电,而只是默默地争先恐后地降落大地。刹时间,它以自己的洁白之躯,重重叠叠地把祖国山河打扮得异常壮美。人们向远处望去,但见天连地,地连天,满眼银装素裹,江山分外妖娆;朝近处细瞧,浓浓的雪花挂满了每个枝头,枝头变得绒嘟嘟,胖乎乎,一串串的好像春天里竞相怒放的梨花。所有的草地、田野、房屋和路面都变得光闪闪、软绵绵、平坦坦的好像铺上了一层厚厚实实的鹅毛大地毯……
  漫天飞舞的大雪,你是吉祥的象征,你带给人们以无声的福音——瑞雪兆丰年!

【点评】本文着重描绘了动态中的雪景。作者用比喻准确地写出了雪花飞舞的形象:“像缕缕柳絮飞舞”、“像朵朵芦花前拥后挤地跳荡”、“像万千腊梅花瓣降落”,多美啊!真是一个银花满天的世界。
  作者在写景时加以议论,“虽然是铺天盖地而来,但却是那样朴实无华”、“只是默默地争先恐后地降落大地”、“以自己的洁白之躯,重重叠叠地把祖国山河打扮得异常壮美”。这就是雪的内在美,更加突出主题,表达了人们对雪的喜爱之情。

【例文】

这是8月的第一个傍晚。晚饭后,闷热的空气越发使人感到窒息。灼热似乎是要显示出它不可抗拒的强大力量,于是用一幅帷幕把大地严严实实地罩了起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莫名的烦躁。那幅巨大的帷幕在沉闷的空气中变深、变灰,变得更加密不透风。这是雨的前奏。
  终于,响起了雨的协奏曲,雨点卷着芳香的泥土的气息,冲进了灰色的帷幕,要把它扯个粉碎。
  但是,雨匆匆来了,又匆匆地走了,只留给我们长久的沉思。
  我对暴雨有特殊的偏爱。它来得快,去得也快,并不像三月的雨那样缠绵,羞涩,情意深长;它刚毅,豪放,甚至带着几分野性。它大方地施舍它的恩惠给人间,刹那间就冲刷一切污垢,卷走了消沉,冷漠,留给我们的是热情和奋斗的勇气。它以自己的坦诚,开朗,天真和幼稚,捧出一个美好的世界,人们的心灵在雨中得到净化。
  雨过天晴。
  天空架起了一座七色的拱桥,它在空中画出一道长长的弧线。这拱桥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彩虹。
  彩虹要算是世间最美好的东西啦,或许人们看了彩虹才会懂得的真正内涵。它几乎包罗了世间的一切色彩:有太阳的红色,有朝霞的橙色,有迎春花的黄色,有树叶的绿色,有萌动的小草的青色,有海洋的蓝色,有牵牛花的紫色。她并不艳丽,所有的颜色都是淡淡的,但谁都知道她是善良和朴实的象征。
  彩虹跨过了屋顶,跨过了柳叶,跨过了葡萄的卷须,跨过了滴水的草尖,跨过注满雨水的蓓蕾,也跨过我们的心灵。它跨过了整个世界,却又映现在我们的眼睛里,它无限大而又无限小。它虽然凝滞不动,但人们从中感到一种无时不在的生命力。
  彩虹慢慢消失了,它融化在天空中,也融化在每个孩子的心里,成为一个永远不会凝固,不会萎缩的梦。
  在广阔的天穹下,夕阳的余辉为一切镶上了金边。在这金色的世界里,瓦檐在滴水,蝈蝈在鸣叫,绿叶在向空中伸展。
【点评】本文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调,细致地描绘了彩虹出现前后的美丽景象,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彩虹的真挚感情。
  作者观察细致,想象丰富。既描绘了彩虹出现前暴雨的特征,又描绘了彩虹美丽的色彩,以及彩虹消失的过程。如写彩虹的色彩,“它几乎包罗了世间的一切色彩,有太阳的红色,有朝霞的橙色,有迎春花的黄色,有树叶的绿色,有萌动的小草的青色,有海洋的蓝色,有牵牛花的紫色。”作者用七种人们熟悉的事物来写彩虹的七色,形象逼真。
  文章结尾,蕴含深意,令人回味。

三、抓住特点 选好典型
  特点,就是一种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地方。可以这样说,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样物体。即使是非常相像的孪生姐妹,别人分辨不出,父母却决不会认错。这是因为旁人没有抓住孪生姐妹各自的特点,而生活在一起的父母对他们的细微差别非常熟悉。这些细微差别就是孪生姐妹的各自特点。世间景物林林总总,千姿百态,各以其独特的面貌相区别。我们用文字写景,就要把景物的特点描述出来,如布局、形态、色彩、声音等,只有抓住景物的特点,才能写得形象、逼真,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逯雨舸的《秋》这篇散文,正是抓住了的特点和独特之处。从时令上说,它系在大雁的翅尖袅在野菊花的幽香中;在四季之中,秋则是仪态丰满少妇,洋溢着成熟和充实,也是温柔多情母亲,它是收获的季节,又是播种的季节,它萌发出绿色的希冀结出金色的硕果”……那浓重的秋色,让作者得以惬意的慰藉!文章把写得独具特色,形象鲜明。
  那么,怎样才能抓住景物的特点呢?
  1、要善于进行比较。特点,是在相互比较中显示出来的。
  如:刘松海的《奇异的黄山》一文,正是运用比较的方法来揭示黄山云奇山异的特点。作者在写黄山时与冰雪覆盖的长白山红叶似火的香山作比较,来突出黄山的特点;在写黄山的时,作者则和马尾似的卷云山峰似的积云空中的浮云作比较,突出黄山的云的特点。
  2、要注意景物的变化。景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的。在不同的时间里,往往有不同的形态。我们注意了景物的变化,就能把握它的特点。如:孙晶晶的《海上的早晨》一文,由于作者把握了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光和色的变化,从而把日出的全过程描写得极为生动、壮观:最初,水天相接之处,天是黑黑的;接着,无际的大海与蔚蓝色的天空连成一线,地平线上出现了一根红线,渐渐地红线扩展成火蛇,海面上洒下了金色的碎金;尔后,云霞越来越红,一只红球冉冉升起……整个场景渲染得神奇瑰丽,灿烂生辉。

【例文】

当南飞的大雁把它清厉悠长的鸣声,遗留给北方广袤雄浑的山川原野时,秋天,便系在大雁的翅尖,袅在野菊花的幽香中而翩然来临了。
  倘若,春天是一位花枝招展、透着活泼纯真的少女,那么,秋天该是一位仪态丰满、端庄沉稳的少妇了。
  春天,有着少女的娇媚和稚嫩,而秋天却洋溢着少妇的成熟和充实。
  盈盈秋水,是她含情的秋波吗?悠悠远山,是她淡淡的娥眉吗?缥缈的月夜,是她朦胧的睡态吗?层林尽染,是她斑斓的梦幻吗?松软的土地,是她神奇的肌肤吗?艳艳野菊,是她恬静的笑靥吗?皎皎明月,是她未泯的童心吗?秋水长天,是她淡泊的心志吗?
  秋天是温柔的,因为她是一位母亲;秋天是多情的,因为她有那么多的产儿;秋天是秀丽的,因为她曾是如花似玉的春女;秋天又是含蓄蕴藉的,那旷野,那长烟,那黄昏的牧童,那暮色里的笛声,那溶溶月色中的阵阵馨香,那阵阵馨香中的缕缕歌音……无不如诗、如画、如歌、如梦,在你的心头萦绕,牵动你一片悠悠的远思。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那茫茫秋野,可是一片秋天的大海吗?那村村舍舍,可是散落其间的点点岛屿吗?车儿如舟,镰刀若桨,秋收哟,恰若汛期般繁忙。秋收后田野上拾谷穗的少女哟,你可是在捡拾退潮后遗落的贝壳吗?
  秋天又是播种的季节,当人们把一颗颗沉甸甸、饱盈盈的种子播进泥土的时候,也把他们那沉甸甸、饱盈盈的希望播进了这春花秋实的田野。
  呵!明年的春天,若要萌发出绿色的希冀,那末,秋天,定会结出金色的硕果……
  在我人生的秋天里,可也有这么一片浓重的秋色,让我得以惬意的慰藉吗?
【点评】本文是一篇描写秋景的散文,作者通过对“秋”的仔细观察,描绘了特有的景物和意蕴,多角度地展示出秋的特质。
  第一,作者在描写时抓住了“秋”的特点和独特之处,从时令上说,它“系在大雁的翅尖”、“袅在野菊花的幽香中”;在四季中,秋是“仪态丰满的少妇”,洋溢着“成熟和充买”,也是“温柔、多情的母亲”,它是“收获的季节”、又是“播种的季节”……那浓浓的秋色,让作者“得以惬意的慰藉”。
  第二,文章出色地运用比喻、拟人、排比、设问等手法,把自然界的秋色写得形象可人。小作者还运用对比与比较把秋的风韵凸现出来,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第三,全文语言清新、纯美,富于想象,叠字词的运用,整齐的句式,使文章充满了诗意。

 【例文】                              

天灰蒙蒙的,一片片黑色的云像绸布大罩子似的笼罩着天空。牛毛般的春雨飘洒在川医校园内。唉,这样的天气我哪有兴致赏春呢?我一个人慢慢地在赏春队伍后面走着。
  路边的小草有的是枯黄的,而有的却在春雨的沐浴下顽皮地向上冒着绿绿的小脑袋,轻轻地摆动着,似乎在唱着一支春曲。微风一吹,那黄绿相间的小草们荡起一层层微浪,令人心旷神怡。
  花儿在雨中欢笑着,一朵朵鲜花争芳斗艳地盛开着,为这雨中春色增添了无限生机。我俯下身子,一阵阵淡淡的花香飘来,我闭上眼睛轻轻地赞叹道:多美啊!我不再感到扫兴了,我被这美丽的春色感动了,情不自禁地吟起诗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我迎着春风,踏着轻轻的脚步,兴致勃勃地来到池塘边,水面波光粼粼,一层绿色的浮萍漂在清澈的水面上,一只只可爱的小青蛙在春雨中大声歌唱,歌唱这美好的春天。顽皮的春雨滴滴答答地落在水面上,好像小鱼儿吐的水泡泡,水面漾起阵阵涟漪。池塘旁边的棕树此时正精神抖擞地挺立在路边,蒲扇似的大叶子一层盖着一层,大叶子下藏着一簇簇嫩黄的果实。
  人们在这春雨中忙碌着,珍惜着大好时光。
  青的草,美丽的花,有趣的青蛙,忙碌的人们绘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卷。我久久站立在这春景之中,好像要把这美丽的景色和我融为一体。

【点评】这是一篇描写初春景象的写景文章。小作者善于观察,善于捕捉初春景物的特点,牛毛般的春雨飘洒;小草在春雨沐浴下顽皮地向上冒着绿绿的小脑袋,轻轻地摆动着;花儿在雨中欢笑,散发淡淡的花香;可爱的小青蛙在春雨中大声歌唱。这些青的草,美丽的花,有趣的青蛙,忙碌的人们,绘成了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美丽图画。
  文章语言流畅,笔调清新,词藻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例文】                          季节的色彩  

假如季节有颜色,那么春、夏、秋、冬将各是什么色彩呢?我静静地思索着。
  假如季节有颜色,那么春季便是嫩绿的。不是吗?你看,春天到了,柳树的嫩芽悄悄地从枝条上冒出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探出嫩绿的头来,静静地观看着这个春意盎然的世界。好一派生机勃勃的绿。啊!春天是希望的色彩。
  夏季又是什么颜色呢?瞧,树上那一朵朵红花跻身于繁枝绿叶间,红得那么鲜艳,那么可爱,活像一张张涨红的笑脸。花园中,美人蕉那宽厚的绿叶托着几朵红艳艳的花,亭亭玉立,说它像美人蕉,真是名副其实。啊,夏天那万紫千红的花,千姿百态。我明白了,夏天是火红色的。
  秋天与夏天相比,是另外一种色调。田里的玉米穗儿披着红缨,高粱涨红了脸,还有那躬身致谢的稻谷……都把秋天的风采显露出来了,多么迷人哪!有人说,金色是丰收的象征。是的,秋季到处洋溢着成熟的色彩。
  冬天是雪白的。莽莽大地,一片银白。那毛茸茸、亮晶晶的雪花,闪耀着细碎的银光。青松与白雪融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洁白的瑞雪图。
  啊!季节的交换,给大地披上了一层又一层五彩斑斓的新装,使大地变得多姿多彩,使人间变得富有生机。
【点评】《季节的色彩》,多美的题目。小作者的笔端蕴含着浓郁的、丰富的情感,抓住了不同季节的特点,描绘了四幅不同色彩基调的美丽图画。
  春天是嫩绿色的,充满生机,象征希望;夏天是火红色的,百花争艳,万紫千红;秋天是金色的,意味成熟,象征丰收;冬天是雪白的,银装素裹,瑞雪皑皑。
  纵观全篇,色彩艳丽,多姿多彩。作者字里行间,抒发了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例文】                           田野之秋    

秋天——一个如诗如梦的季节,我爱秋天,更爱秋天的田野。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和好友虞越一起来到广阔的田野,欣赏美丽的秋色。蔚蓝的天空中飘着轻纱似的朵朵白云,不时有几只可爱的小乌飞来飞去,唱着婉转动听的歌儿,好像在欢迎我们参观似的。我举目四望,只见一望无垠的水田、旱地,呈现出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我们俩往左边看,有一片雪白的棉花地,好像是天空中仙女撒下来的白色轻纱覆盖着大地,又好似冬天的一片白雪。走近一看,棉花叶子已枯黄,大部分的棉桃已经全开放了,露出一朵朵白云般的棉花,也有的含苞欲放,只开几条裂缝,好像在偷看这美丽的秋色,有少数还是花骨朵儿,像害羞的姑娘时时不愿露出脸儿。有几户农民趁着大好时光,背着箩筐,双手麻利地摘着棉花。人人脸上洋溢着丰收的笑意。
  往右边看,是一片金黄的稻田,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秋风习习吹来,掀起层层金浪,飘来阵阵稻谷的芳香。这良辰美景,真叫人陶醉。忽然隆隆隆的机器声传到了我们的耳边,我俩如梦方醒。朝声音的方向看去,农民伯伯把一束束谷穗放进电动打谷机里,几秒钟,那一粒粒金灿灿的谷子就脱离了稻秆,聚集到谷桶里来,一下子谷桶就满了,农民伯伯们把谷子一桶桶提起挑到晒谷场,啊!晒谷场一堆堆金黄的谷子堆成了一个个小金山。真令人心旷神怡。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我爱美丽的秋天田野,也爱这丰收的季节,但更爱那些为田野梳妆打扮,在田野上勤劳奋斗的英雄们!
【点评】这篇作文的突出特点就是层次清晰,选材正确,从左往右,描绘了一幅在水田、旱地,呈现出的那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在文中,小作者紧紧抓住了她见到的两种秋天的田野特有的景象——“一片雪白”和“一片金黄”来描写。秋天的棉田里“一片雪白”;秋天的稻田里又“一片金黄”,作者选材多么精当!同时,在写作方法上,采用了“移目换景”的方法,使田野边的秋色浑然一体。文章的最后一节,不仅与开头相呼应,同时又深化了主题,在文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词语精到  余味无穷
  文学巨匠高尔基说过: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语言是文学的基本材料,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翻开古今中外的文学典籍,哪一位文学大师不是语言大师呢?在诵读完那些脍炙人口的优美篇章之后,人们往往被其中匠心独运的词语所折服,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一字师,王安石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字的反复修改,乃至近现代如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人的原稿中,都可以凸现出锤炼词句的艰辛和重要。
  对于中学生来说,描写景物的文章最要紧的是在动词和形容词上多下功夫。这是因为,动词和形容词(还有恰当的副词),表现力最强。如果运用得好,就能把景物的动态、状况和色彩描绘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人们所熟悉的文坛典故:唐朝著名诗人贾岛推敲的故事,北宋工部尚书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字的反复斟酌,都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
  先看动词用得准确生动的。
  (1)大海是蔚蓝蔚蓝的,海浪时进时退,时高时低。海浪扑击在石头上,飞花碎玉般地乱溅开去。(龙春惠《请到天涯海角来》)
  (2)它那遒劲的枝干上,五片鲜红娇嫩的花瓣,几丝花蕊,凑成的那样小巧玲珑的花朵拥拥挤挤,在微风中轻轻地摆动,好像在热情地欢迎我们这些游客。
  例 中在字,从正面描摹出海浪扑击石头时,水珠四散飞扬之美,意境全出。
  例 字,看似不经意的一字,实际上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那树枝干上的花瓣与花蕊,完美和谐地组成一朵梅花,实在是大自然的杰作,而小作者却说是,其实是明抑暗扬,细细品味,意蕴无穷。
  再看形容词用得准确生动的。
  (1)春姑娘悄悄地、轻轻地、默默地走进校园,校园里顿时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2)凑近来一个深呼吸,啊,一股淡雅的清香扑鼻而来。
  例中的悄悄地轻轻地默默地描写出了校园早春的特点,早春的特点是什么呢?无声无息却时时伴随着你的左右。
  例淡雅抓住菊花的气味特点是含而不露,韵味十足而不大肆张扬,芳香袭人,丝丝入扣。

【例文】 荷花湖

奶奶家屋前,有一个荷花湖,每到暑假,我就到荷花湖观赏那可爱的荷花。
  阳光投射在湖面上,反射着叠叠波光,就像展开一卷斑斓的彩墨画。池中的荷花,绿叶亭亭,清淡美丽。几条活泼的小鱼从荷叶下游过,生怕打破静谧的画面。你看,湖边那婀娜多姿的垂柳,轻风一拂,更是可爱。
  再往远处看,荷花像倾在湖里的胭脂,又像落在湖上的云霞,更是别具一格。吟诵着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顿觉心旷神怡。你瞧,那荷叶上蹲着一只青蛙,它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正在为荷花湖演奏动听的交响乐。荷叶展绿叠翠,浑圆宽阔,碧盘滚珠,皎洁无瑕。在翠绿的荷叶丛中,一枝枝亭亭玉立的荷花,像一个个披着轻纱在湖上沐浴的仙女,含笑伫立,娇羞欲语,嫩蕊凝珠,盈盈欲滴,清香阵阵,沁人心脾。摘下那碧绿的荷叶,不仅可以挡风雨,还可以遮骄阳。露珠亮晶晶的,在那翠绿的荷叶上微微滚动着,闪烁着晶莹的光辉,像翡翠盘里托着珍珠一样。粉红色的莲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争先恐后地开放着,远远看去像一盏盏红灯,陪衬着那肥绿的大荷叶和那像酒盅一样的莲蓬。
  我爱清香四溢的荷花湖,更爱那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

点评】读了本文,犹如观赏了一幅幅夏日荷塘的彩墨画。作者详描细绘,先写近处的湖面、波光、荷花、绿叶、小鱼、垂柳,再写远处像胭脂、像云霞的荷花,然后又把目光移到近处,来一个大特写,细腻地描绘荷叶、荷花的颜色和情态,可以说写得淋漓尽致。在景色的描写中,小作者还做到了动静结合,既写了动景——活泼的小鱼、正在演奏动听的交响乐的青蛙;也写了静景——湖面、荷花、绿叶、垂柳、露珠,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姿,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大饱眼福。文章篇末点题,蕴含深意,耐人回味。
  全文层次清楚,结构严谨,比喻贴切,感情真挚。小作者描写词汇丰富,而且用词精当,如婀娜多姿、心旷神怡、展绿叠翠、浑圆宽阔、碧盘滚珠、皎洁无瑕、含笑伫立、娇羞欲语、嫩蕊凝珠、盈盈欲滴、沁人心脾、清香四溢等,使文章增色不少。

【例文】 迷人的小河

爷爷的家乡是个依山傍水的山村,我爱那里的一草一木,但我更爱那里的小河。
  小河真美啊!清澈、碧绿、恬静,令人神往。远看它是那样的绿,绿得像一条翡翠色的绸带;近看它是那样清,清得可以看见河底游动的鱼虾。夜晚,弯弯的月牙倒映在清澈透明的小河上,是那样的美丽,又是那样的温柔。此时的小河更显得迷人。
  春姑娘那沙沙的脚步声近了。田野上那无限明媚的春色,把小河打扮得更加娇媚。岸边的小草不知什么时候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在春风的吹拂下轻盈舞动,草地在阳光下像一块碧绿色的绒毯。孩子们在上面坐着、躺着,有的还打着滚。成群的牛羊欢快地来到河边吃草、饮水。小羊羔咩咩地在母亲身边跳跃。河两岸,一排排垂柳,长出嫩绿的枝芽。布谷鸟、喜鹊在枝头蹦跳,唱出清脆婉转的歌;垂柳的枝条伸进解冻的小河里,好似在跟小河亲切地握手。微风吹过,水面上荡起了一道道波纹,映在水里的青山绿树一会儿扩大,一会儿缩小,一会儿聚拢,一会儿散开。
  夏天,小河涨水了。火热的太阳照得小河波光粼粼,孩子们像泥鳅一样在河里穿梭往来,河面上溅出一朵朵雪白的浪花,小河两岸欢快的笑声,传遍了山村每个角落。
  秋天,小河里的鱼虾肥了,孩子们总是到河里筑坝捉鱼。每次回来,孩子们的篮子里都装满了鱼,别提他们有多高兴啦!拍着手,唱着歌。远处,金黄的稻谷也好像被这喜悦的声音所陶醉,频频点头招手。
  冬天,淘气的北风顽皮地吹着口哨来了,亮晶晶的小雪花满天开放,给小河披上了银纱,给两岸的土地盖上了厚厚的棉被,给垂柳穿上了白大衣。小河结冰了,孩子们常常到那里滑冰,抽陀螺……小河仍然充满欢笑声。
  我真爱那里的小河!
【点评】本文作者通过自己细致的观察,成功地描绘了小河迷人的美景,尽情抒发了自己的感情,表达了对大自然、对小河的热爱之情。文章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描写了小河四季不同的景色。在写景时,首先,作者灵活地运用了拟人、比喻等手法,把小河的景色写活了;其次小作者还注意了动静结合,在描写“小草、垂柳、太阳、稻谷”等静景的同时,还描写了孩子们、牛羊、鸟等动景,使文章更有声有色,情趣盎然。
  文章条理清晰、内容有详有略,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篇末既照应了开头,又再次点题。

五、线索分明,条理清晰

绚丽壮美的日出,漫天飞舞的大雪,白茫茫的浓雾,祖国秀丽的山河……神奇的大自然常常使我们惊叹,使我们激动,也令我们联想翩翩,更使我们迫切地要求吐情抒怀。写景的训练,既能提高我们观察事物的能力,又能培养我们语言的表达修养,那么如何才能写出一篇有特色的描写自然景观、名胜古迹的佳作呢?我认为很重要的是在描写景物时,要合理地安排顺序,也就是说要确定文章的一条线索,写出景物的特征。这就好比一盘散乱的珍珠只有用线穿在一起,才能成为一条闪光的珠链。具体的做法,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以观察点为线索,随着观察点的移动、立足点的转换,变化描写的景物。
  例如苏哲伦在《秋游公园山》一文中,犹如一位称职的导游,按着游览的线索,有条不紊地一个景点一个景点依次向游客详细地介绍:山坡上——山脚下——树林中——灵山塔顶上,线路叙述清楚。同时在灵山塔顶上举目眺望时,又以视线移动为线索,从南面的横阳支江写到东面的马路,最后写到北面的学校,抓住了景物特点,同时又显得层次十分清晰。
  二是以观察时间的推进、变化为线索来描写景物,表现出景物在不同时刻的不同特点。
  例如王忍同学在《秋游凤凰山》一文中,按晨曦初露太阳出来了夜幕降临时的三个不同时间,细细地描绘了秋天的凤凰山草木繁茂、美丽和生机勃勃。文章线索清楚,结构紧凑,语言优美动人。徐立人同学在《海》中,截取了早晨中午傍晚入夜四个不同时间,生动地为我们描绘了四幅不同色彩却同样闪光的海的图画。李松同学在《我爱故乡的海棠》中,则按照春天过后、六月下旬七月中旬中秋节到了的时间变化,细致入微地写出了海棠一年四季生长的形态特征。文章写得干净利落,把海棠一年四季的色彩写得绚丽多彩。
  除了上述两种写作顺序外,我们还可以以文章中心为线
  索以景物特点为线索以景物功能为线索以作者游踪为线索”……在写作中,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写作顺序,那么条理分明、层次清晰的佳作就一定能在你的笔下诞生。

【例文】  秋游公园山   

  早上,凉爽的秋风把我送进了公园山。走进大门,抬头望
  去,只见漫山坡上,青黄交错,如锦如绣,山顶上的灵山塔白墙黄瓦,在茂密的林木映衬下,构成一幅深山藏古寺的美丽图画。山脚下是一个大花坛,花坛里种了许多菊花,红黄紫灰白……五彩缤纷。园周树木成行,绿油油的树叶已经变得显红呈黄。
  我沿着山路来到树林中,黄色的落叶像地毯一样覆盖着地
  面,踩上去软绵绵的。红艳艳的大苹果像挤在一起的胖娃娃;橘子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成熟的大柿子把树枝压弯了腰。好一派迷人的秋色!
  离开树林,我沿着青石铺成的山道拾级而上,来到了灵山塔下,爬上塔顶,举目眺望,美丽的灵溪镇景尽收眼底。
  朝南望去,横阳支江像一条碧绿的带子,静静地穿过灵溪
  镇,四座拱形石桥横卧在江上,不时有一只只小船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又在江面上轻轻漂过去。
  朝东望去,一座座崭新的楼房排列得整整齐齐,犹如列队的卫士矗立在马路两边。马路上行人来来往往,汽车奔驰不息。远处,一座座高山重重叠叠,云蒸雾绕,仿佛是波涛汹涌的大海。
  朝北望去,苍南县小的育英假山耸立在学校正中;教师进修学校的琴房里,不时传来一阵阵优美动听的琴声……
  秋天的灵溪镇真美啊!

【点评】小作者由上而下,由远到近,将公园山山顶上、山脚下、树林中,灵山塔上所见的美景描绘出来了。小作者先写了在公园山大门口抬头望见的“深山藏古寺”的美丽图画,山脚下“种了许多菊花的花坛”;再看树林中,“那黄色的落叶”、“红艳艳的大苹果”、“摇动着圆圆小脸的橘子”、“成熟的大柿子”,到处呈现出一派丰收的“迷人秋色”。最后看灵山塔下,又从南、东、北三个不同的角度描绘了灵溪镇的美景。文章线索清楚,语言形象优美,是一篇不错的写景文章。

请看以下片断,想想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的。

1、夏日的中午,万里碧空上飘着朵朵白云。这些白云,有的几片连在一起,像海洋里翻滚着银色的浪花,像层峦叠嶂的远山,有时在一片银灰色的大云层上,又飘浮着一朵朵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云朵儿,就像岛屿礁石上怒放的海石花。”

2、请同学们再读以下几个片断,看看这几位作者又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的?

①“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②“远处,几棵栎树呆立不动,一群一群的羚羊和驼鸟走来走去。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向东南流去,岸边盛开着一簇簇美丽的鲜花。”

③“傍晚,青蛙‘呱呱’地叫起来,啄木鸟‘笃笃’地啄着树杆。甲虫‘嗡嗡’地叫。扬科躺在河边静静地听着。”

3、写景除了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数量、声响这些方面进行描写外,还可以从那些方面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呢?还可抓住景物的神韵、动态变化来写。

例如:

①“现在正是枝叶繁茂的时节。这棵大榕树好像在把它全部生命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②“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一、经历过这么多冬天的早晨,你有没有用心地观察过它的特色?你喜欢冬天的早晨吗?
  请以冬晨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

二、有个不满三岁的小女孩,发现了一粒圆溜而又光滑的煤渣,她说:真美!
  一个游园的小姑娘,看到盛开的鲜花如火如霞,说:真美!
  一位中学生在车里看到一位给老奶奶让座的漂亮阿姨,心里赞叹:真美!
  一位老爷爷坐在夕阳的余晖中看着草坪上嬉闹的孙子、孙女说:真美!
  请以为题写一篇作文。 

三、香港、西沙群岛、小兴安岭……这些美丽的地方多么令人神往!你去过哪此地方?请把它写下来介绍给大家好吗?让我们一同感受那里景色的优美、风土人情的别致。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07c5c28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5d.html

《初中语文 特色作文 实践演练篇 景物描写 动静结合 教师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