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与文化之漫谈

发布时间:2018-10-02 19:09:5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思想与文化之漫谈

芸浦潇\文

国学发展之泛谈中华思想源头来于易经之学,形成于春秋战国,自此之后中华思想在不断的回顾,并没有真正的创新,更无反叛,或无另立新说。秦汉至今,中国没有出现全新的思想家,多因受孔子的毒害较深,犹如孔子提倡:“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意思就是只对前人的思想进行记载与解说,而不另立新说,这个观点中断了中国文化以后的创新,但是也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儒家在不断的对儒学经典进行一代又一代的阐述与解说,道家如此,佛家亦是如此。孔子之前,中国已经存有百家争鸣,前后出现了大批的思想家,儒家有孔子、孟子与荀子,代表作《论语》、《孟子》、《荀子》。道家有杨朱、老子与庄子,代表作《道德经》、《庄子》。墨家有墨子,代表作《墨子》。法家有韩非、商鞅与李斯,代表作《韩非子》。名家有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代表作《公孙龙子》。阴阳家有邹衍,代表作《邹子》。谋略家有鬼谷子,代表作《鬼谷子》。纵横家有苏秦、张仪。兵家有孙子、孙膑 、庞涓,代表作《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杂家有吕不韦,代表作《吕氏春秋》,另外还有农家、小说家、医家、史学家等。同时还有一大批无法归类的伟大思想家与哲学家。更早的学说还有《易经》,黄帝学说等一大批前古的思想与理论,但多是失传,更多的大家、著作遗失的比存在的多,流传至今的只是冰山一角。 自孔子以后中国所有的思想家、哲学家,都是在不断的回顾前人的思想与理论,在此基础上缝缝补补,其实孔子也是在回顾前人的思想。汉朝的经学家,开始对儒家经典即儒学十三经,进行了自己的解读与阐述,代表人物董仲舒、贾逵、许慎、马融、服虔、卢植、何休、郑玄、王充等,同时王允是中国第一个直接写无神论文章的奇儒,南朝的范缜亦是无神论者的杰出人物,战国的荀子、韩非,汉代的张衡,晋朝的孙盛,唐代的刘禹锡、柳宗元等都是无神论者,可见中国的“上帝”之死早于西方数千年。魏晋玄学家,开始对儒家以外的百家经典进行自己的解读与阐述,代表人物何晏、王弼、阮籍、嵇康、裴頠、向秀、郭象等。宋朝理学家,开始把儒学融入了佛家与道家的心学,代表人物邵雍、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等,程朱理学成就最高、影响最大,其次是陆九渊的心学,即理学,心学属理学分支,理学更广,重在融入心学,取佛道及众家之所长,注入儒家。其他朝代基本上都是在照搬前人的思想,或做些不足一提的小修改,唐朝韩愈与柳宗元为代表,极力提倡提高儒学的地位,降低佛教的地位,自从佛教东汉末年引进中原,魏晋快速起步,到了唐朝达到鼎盛,唐历代皇帝极其喜爱佛教,所以使得儒家思想下滑,因此大唐没有出现儒家的革新与发扬人物,只是大力的发展了文学。宋朝儒家思想得到了极力发展,多受宋太祖赵匡胤的恩泽,宋太祖登基后,下了一个国规,以后历朝历代,不准杀害文人,可以贬官与放逐,所以为宋朝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一个机会,由于大宋的重文轻武国略,使得思想得到大力发展,军事薄弱,几百年都在受外族欺辱,宋朝不光出现了一批理学家,像王安石、李觏、叶适等思想家,有些墨家功力主义的味道,以叶适为代表而形成了永嘉学派,即功利学派,与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被称为南宋三大学派。明朝的王守仁是明朝儒家思想的一个亮点,可以独成一家,心学的集大成者,与孔子、孟子、朱熹被称为孔、孟、朱、王,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明清之际,也出现一些创新力不足的儒学大家,代表人物有王廷相、李贽、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颜元等,直到现代新儒八大家熊十力、梁漱溟、张君劢、冯友兰、方东美、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此后儒学大师彻底断裂,但在此后也零零碎碎的出现一些国学大师,如季羡林、南怀瑾、张岱年等,直到当代中国已经无真正的国学大师,多了些为了赚钱而浅学国学的假大师,自从五四以后的国学大家,多数都融入了西学。 述而不作与国学正宗 “述而不作”开始使得百家经典变的更丰富了起来,因为后人不创立新说,只是苦苦的对前人的经典,进行深度与广度的阐述与解说,大力的发扬。后来的述作多是在古人学说上,进行自己的理解与扩展,扩展扩展就开始脱离了正宗,此正宗就是古人的原说或原意,后来多是变成了自己的意思,或者为了奉承朝廷,故意曲解原著之意,满足自己的私利。古之经典,一百个人眼里有一百种看法与理解,犹如老子的道德经。 《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仅此句让各界不同立场的学者争论不朽,从春秋到秦汉,再到唐宋,直到如今,不同立场有不同的解释。哲学家认为,道德经是一种哲学的思考,道是一种规律,规律组成一种物性,然后万物都是由此组成,这也是中国最早讨论世界本体论的一个论点。

科学家认为,道德经是一种自然科学的思考,物体由分子组成 ,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组成,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组成,质子与中子由夸克组成,由此推下去,最后世界万物都是由一种元素构成。倒推回来,就成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就是组成世界万物的一种元素,有科学说这种元素是一种极小极小的粒子,也有科学家说这种元素,就是一种能量。道是一种规律,规律组成一种物性,或者任何物性背后都有一种规律,道是根本,一是第一层表象 ,二组成了世界的多元性。政治学家认为道德经具有很强的政治学的意义,犹如文景之治时,汉朝提倡老子的观点,无为而治。因为此观点,汉武帝和奶奶窦太后产生了一种学风的战争,结果是一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占去了上风,成为了官学,从此儒家昌盛,道家并行,墨家中落,汉末佛教入汉,成了儒释道三教并行。心学家认为,道德经是一种心学的思考,一切都顺其自然,不必刻意,或有专家认为“道”是内心的刑法,或良心,或内心的规则,或做事底线。数理学家认为,道德经具有极强的数理思辨的特点。社会学家,认为道德经具有很强的社会学意义。所以不同的大家,对道德经都有不同的看法,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世界上任何的道理与观点都是相通的,只要我们考虑的全面,从任何的角度去解读一种理论与思想,都是正确的,因为世界上所有的理论与思想,都是从一个点出发的,然后不断的在辐射,把辐射的重点连接在一起就是一个封闭的圆形,这个圆形,一直在围绕一个点在展开着,所以任何的理论与思想,都是一家,都是一个根源,所以说万家思想都是同源。道德经的各种解释,几千年被铺天盖地的展开,有许多种不同的解释,或许老子在提出这个观点的时候,出发点就是其中的一个,或许老子在写道德经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这么多意思,只是随心而写,被后人赋予了很多的东西。就像一篇文章,作者写的时候根本没有这么多含义,而是随心所写,老师们会赋予他们很多的东西,比如文章结构布局,段意,中心思想,意向等,然后讲解给学生听,其实没有一样是作者自己的本意。 匡扶正宗好与不好 有些大家,在不断的想把国学的扭曲扶正,所谓国学扭曲,就是后人对古代经典进行解说,而不是原作者的本意,扶正就是恢复作者的本意。现在能看到的哲学经典,都是后来人的译本,原本多是遗失。所以恢复原著作与作者的愿意,很难完成,完成是否有意义,或者怎么能完全的恢复原意。其实任何著作都无法恢复作者写作时的原意,一是任何的著作都无法恢复原本的意思,就像一个作者写了一本书,过了很多年,他会对以前的观点进行修改,也就是说原著作者自己都不知道对与错,三十岁作的东西,五十岁多会删去或修改,但是五十岁的创新能力远不如三十岁,所以不改不对,改了也不对。所以作者的原著作,晚年时候的作者都无法还原写作时候的意思,或者不想还原以前的意义。二是除了作者以外,所有的解释者,对任何书的阐述与解释,都会无缘无故的注入自己的理解,这原本就是在偏离原作者的思想,一句话,一本书,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因为任何人的教育背景,生活环境,思考方式,知识体系都不一样,所以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意思与解释,其实任何的解释在更深层次上都是一个根源,都是一样。匡扶正宗不见得好,一是原作者的意思难道就正确无误么?不见得,二是一部经典的著作,他的价值不仅在于原来的价值,而是能开启后来人的新知,在此基础上能创立更多更好的新学说,犹如康德看了卢梭的《爱弥儿》,更深层次感悟批判主义,尼采看了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后来写出了伟大的《权利的意志》。其实花很大的力气去恢复作者的本意,意义不大,重要的是,用古代的经典解决眼下社会问题,才是正道,所以孔子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就具有了自己的价值,孔子的这句话,如果说成“即述即作,即信即疑”更好,中国文化将会更伟大。有位朋友正在用汉语的特色与古意,去解读古代经典的原意,这种方法很好,但是并不能恢复作者的本意,因为任何一本著作都有字面意思,与作者内心的本意,著作真正的意思是作者内心的意思,而不是字面意思,所以用古汉字解读古代经典,只能展示字面意思。其实要想了解古典著作的内在涵义,比如从文字出发,一是汉字的多义,一个字或词,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意思,二是古代与现代的同一个字,多表示不是一个意思,三是古代没有词,都是一个字一个意思,但现在是一个词一个意思。四是古代汉字,字字都有哲学与数理含义。所以专研古汉语,对了解古之经典是具有很高的价值与意义。然后通过解读经典的字面意思,然后揣摩作者的内心的意思,但最终是无法全面的获得作者的原意,只是一种揣摩之意,成了解读者的自己之意。 对古代经典进行解说也好,扶正也好,创新也罢,都是为了更好的解决现实问题,都是为了促进民族或世界哲学、思想、文化更好的发展,否则一切都是徒劳,或者是阻碍。回顾是为了更好的前进,创新是为了更快的进步。很多对前人思想的解读,其实都是后人自己强加上去的意思,能解决现实问题就好,其他都不重要,如果解决不了现实的问题,一切的争辩都毫无意义。 中国文化之影响 中国文化对世界贡献最大的是人学,人学有三,一是对内心的认识,即心学。一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即社会学。一是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即科学。印度擅长自我世界的研究,成了心学,后来中国佛教发扬了印度的心学,成为了汉传佛学与藏传佛学,道教也具有很强的心学。中国擅长人与人之间的研究,成了社会学,西方擅长人与自然的研究,成了科学。中国人擅长心学与社会学,而不擅长科学。 世界现存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 西方文明、 斯拉夫文明、 拉美文明、非洲文明,以后能解决世界问题或对世界影响最大的文明,是中华文明,最能解决世界文化的中国文化,最大作用的是佛教,其次是道教,再次是儒家,佛道之功在于心学,儒家之功在于社会学,现实社会,人多是喜欢佛家的悟心学,喜欢道家的养生学,喜欢儒家的礼学。可惜墨家在汉朝中落,现存文字与学说很少,多是遗失,如果墨家一直延续,那么中国的文化就完美了,因为墨家提倡功利主义与效用主义,可见中国两三千年前的墨家思想与现在西方的价值观所吻合,要是墨家不消失,中国的科学及经济,将会是世界的领导者,或者中国将会把科学的发展提前一两千年。其实中国发展科学要比西方发展科学简单,因为中国没有上帝,发展科学不存在离经叛道的问题,可惜的是中国没有抓住发展科学的机会,但是中国也没有在科学上沉默,多发展了社会科学,如四大发明、药学典籍、病学典籍、算术学、农业专著、水利专著等,惋惜的是没有在自然科学有更深的进步与发现。无论如何,中国文化最终是解决世界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冲突的根源。中国文化拯救世界文化,在于提升世界精神层面,让精神文化提高于物质文化,否则世界精神文化依然持续糜烂。

思想之辩思后来人,通过解读前人的思想与著作去解决当代的社会问题,只是把前人的东西当做是一个影子,把这个影子当做出发点,然后不断的扩展,最后都不是前人的东西,只是有一点点影子而已,任何影子都可以相同,就是说任何理论都有很大重叠的部分,所以一种理论怎么解释都对,怎么解释都错,因为没有对错,只有合适与不合适。比如一个丑女人,你不愿意娶她当老婆,会有人娶她做老婆,也就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小圈子,走出一个圈子就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东西,只有在某个时段或空间内,最合适的东西。

犹如老子写道德经的时候,意思很简单,却被后人越诠释越深奥,越解释越复杂,就像任何婴儿随口说了一句话,让一个学者,都能写出几本著作出来。一个字能解说成一个词,一个词能解说成一句话,一句话能解说成一篇文章,一篇文章能解说成一本书,一本书能解说成无数本书。所以世间很多的书或学说都有所重合,或者说所有的理论与思想都有所相连,起源于一个观点,归于一个观点。 中国文化产品为什么做的这么烂,就是因为金钱价值太高了,搞坏了文化本身的价值,所有的文化公司,大多数都是丧失良心的小人,做文化最起码的东西就是要具有良心。一个真正的文化人,不是为了金钱而去学习与专研文化,而是为了一种爱好、使命与责任。现在世界的价值都倾向物质上面去了,精神与思想层面在淡薄,如果中国文化从物质方面去解读,或者是为了物质获取而去做中国的文化事业,将是对伟大文化的一种侮辱,因为中国文化的伟大在于轻物质重精神,中国文化的伟大,被一群小人给搞面目全非,犹如一个被强奸的老太太。

中国古典文化,具有更好的心里学的内容,或称为中国才是心里学的鼻祖,犹如有人说中国的心理学治疗不需要工具,只需要感悟。特别反感中国心理咨询考试,考个试,甚至是买个证,然后就可以做心里咨询了,只读几本心理学著作就可以做心里咨询,这也太可笑了。真正的心理咨询大师,是需要天分的,不是读几本书就可以了,因为这是极需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一个不能完全走进患者心里的咨询师,都是不合格的,真正的心里咨询师,不仅能全面的走进患者的内心,更能为这个扭曲的内心找到一个合理的纠正方案,让患者走向健康,世界心里学发展,应该重视中国心学。中国近代,没有出现发展中华文化的真正人才,是国家的悲哀,民族的不幸。

中国儒家的思想,贡献不仅在于孔子,更多的还有其他,只是没有被发现,犹如孔子编著的儒家经典,都是前人的思想与学说,孔子原创的只有《论语》,论语里的学说多是孔子对前任思想的感悟,《论语》的真正作者是孔子的后辈,所以论语也不全是孔子的意思了,中国有更多的学说与思想有待发现、开发与发扬。

古代很多大师,都没有著书留下来,所以被遗忘了,但是著书的反倒不是学说的最高水平,没有著书的,反倒是悟道之高,就像老子就不愿意著书,《道德经》还是他对别人口述,被偷偷记载下来的,所以《道德经》字字千金,道德经被记载的时候已经被注入记载者的理解与解读了,已经不是原著,或不完全是老子的意思,后来中国流传的道德经是这个版本的多代的译本。中国很多的圣人,都不喜欢写书,这是一种遗憾,但是圣人不留言,再不去授业解惑 他们的感悟除了对自己内心有修炼,别的就没有价值了,所以还是著些书好,有些朝代不敢著书,不然很容易丢弃性命,文字狱来了,思想、文化、艺术就堕落了,或是毁坏以前数千年积累的好思想与言说。思想自由了,精神独立了,一批一批的思想大家就出现了,这是一个永恒的定律。封建体制社会,真的与好的思想与学说,多被遗失。后人对前人的解释,反映人性的东西,皇帝不一定喜欢,所以多出了假的学说,去愚弄百姓,便于皇权的统治,所以很多古代的哲学家,思想家都是虚假的,为了获取个一官半职,违背良知,所以真正的思想家是具有良知的,是纯真与纯粹的。虚假的学说,不仅需要删除,更需要批判与谩骂。只有精神独立,思想自由,才有好的思想。

更有价值的事,不是去对前人的思想进行诠释与解释,而是去不断的推翻前人的东西,或者通过对前人思想的理解,具有新的创新与创造。我喜欢读经典,更喜欢专研经典,而不是为了发扬,而是去更好的推翻,创立新的东西,特别的不喜欢任何言论与书籍左右自己的思想,但是喜欢取长补短,去伪纯真。真正的教育体系,不是孔子那样的顺从的体系,而是一种叛逆的体系,一种对自我的叛逆,一种是对假东西旧东西的叛逆。人的自我在进步,思想在进步,文化在进步,一切都在往前走着。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058845e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a0.html

《思想与文化之漫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