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精品学案:一花一叶总关情·写景抒情散文阅读 人教版最新

发布时间:2019-05-29 00:56:0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学案 一花一叶总关情——写景

抒情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题。(分)

陌上花开缓缓归

①阳春三月,风和日暖;信步城外,看阡陌之上杨柳依依,野花绚烂,身心不由得清爽而浪漫“三月风情陌上花”,古远的诗句似乎随风从天边飘来,从历史的深处飘来,拂过阡陌,袭上心头。诗是属于清乾嘉诗人赵翼的,可昂首远望,眼前的陌上风情却是不折不扣的现代,由眼帘入心扉。

②漫步陌上,心情是诗意的那种,优雅而散淡,不忍匆促,只因陌上花开;花是自然的那种,朴素而恬淡,不落尘俗。“三月风情陌上花”,是花在其中生命得以璀璨,人在其中心情得以畅然的一种意境。这意境,枝繁叶茂,从古代长到现代,不枯不衰;又如水,岁岁年年,流淌在阡陌之上,不知迷醉过古今多少王公贵族、粉黛佳丽、骚人墨客、凡男俗女。三月陌上花,让人爱让人痴,恍惚人的骨头都沉淀了花的影子、花的风韵。

③陌上花开,如果没有了从俗累的生活中走出来,悄然伫立阡陌并为陌上风情所陶醉的人,那么花开也寂寞,风情也苍白。于是,一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不知被多少人吟诵了多少遍。人归缓缓,那花便有了灵性,便开得执著,陌上风情也被撩拨得浓郁而热烈。

④那是春天里一幅最美妙的图画:在粉黛佳丽的簇拥下,一位美若天仙、仪态雍容的贵夫人款摆腰肢走在一千多年前的江南临安的阡陌上。其时陌上花团锦簇,杨柳轻摇,蝶飞蜂舞,三月风情旖旎之至。这时,一骑快马打陌头杨柳的绿阴中飘然而来,驿者翻身下马,气喘吁吁中把一封书信递给夫人。夫人展开一看,不禁满面春色。原来,吴越王钱镠身在王宫大殿却惦记着远在临安陌上的爱妃,嘱她只管怜花惜柳,消受春色,不必急着回宫,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钱镠,这位在五代十国的夹缝中占了十二州江山的吴越国王,不提他江山坐得如何,只是这一番对爱妃的体贴、对春色的倾心之情就足以让后人击掌了。缓缓归,缓缓归。多么柔情的一句话,游移在古籍史册中,艳称千古。

⑤只是再柔情、再体贴的话,也难以使国家逃脱倾覆的厄运。怜美惜春的柔情敌不过剑戟弓弩的无情。从此,陌上花开依旧,只是钱镠烟逝,爱妃云去,只有“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这一句话化作一个美丽的故事,游荡在临安的陌上,等待后人的凭吊。终于在吴越国“国除”的百十来年后的一个秋天,诗人东坡来到了临安。历史似乎特意安排东坡在秋天踏上临

安的陌上。陌上春天花开,秋天亦花开,只是春天的骨子里透出的是柔情,而秋天的骨子里透出的却是萧瑟。于是在秋天的陌上花开中,东坡怅对古人,一番凭吊,三首《陌上花》于胸中郁结,一吐为快。“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若为留得堂堂去,且更从教缓缓归”……诗人一唱三叹中,浸染着人事盛衰的感慨。陌上花,就这样开在历史的车辙中,栉风沐雨,浸透艳丽与沧桑,令人唏嘘不已。

⑥漫步陌上,尽管不能如吴越王妃那样一路招摇地走在陌上花丛中,也不能像东坡那样怀一颗忧伤之心吟出千古不泯的诗句,不过,这并不妨碍我把钱镠与王妃的“缓缓归”当做人类面对大自然所共有的心境去感怀,当然,东坡透过陌上花开而生发的历史感悟更以一种强劲的力量震撼着我的心灵。

⑦我几乎要拜倒在陌上花的面前了。我突然觉得这一束束、一丛丛开了又落、落了又开的陌上花,简直就是为了人类的历史与文化而开而落。我不敢说我可以触摸历史与文化,但我可以深情地抚摸陌上这些娇嫩而又顽强的花朵。陌上花开缓缓归,这不仅仅意味着悠闲、诗意,而更大的意义在于,让我们的心灵在恬静的陌上花开中恬静如花,回归自然,回归人类的历史与文化。

⑧缓缓归,缓缓归。披一袭“三月风情”,再采一束“陌上花”,缓缓归。

⑨缓缓归矣,我心已是陌上花开。

(选自《散文选刊》,有改动)

. 第③段说:“人归缓缓,那花便有了灵性,便开得执著,陌上风情也被撩拨得浓郁而热烈。”对这句话你如何理解?(分)

答案 人脱离俗累,心态从容,用陶醉欣赏的心情去看花,才能感到花是具有灵性富有生机的,看花才是有情趣的事情。(答不出原因此题不得分)

.在不同的历史情境中,同是陌上花开,各人的感受不尽相同。钱镠与苏东坡的感受有何不同?(分)

答案 钱镠:对爱妃体贴、对春色倾心的情感。苏东坡: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感悟。

. 第⑤段说:“陌上花,就这样开在历史的车辙中,栉风沐雨,浸透艳丽与沧桑,令人唏嘘不已。”请回答:

()陌上花,明明开在陌上,为什么说它“就这样开在历史的车辙中”?为什么“令人唏嘘不已”?

(分)

答案 ()这是作者细细品味历史和现实后产生的感悟:陌上花是历史与文化的见证与载体。(意思相当即可)()作者在追思吴越王与爱妃的故事、咀嚼东坡的诗句后,产生了岁月无情、世事沧桑的

感慨。

()“艳丽”与“沧桑”的含义各是什么?

(分)。

答案 “艳丽”是指与陌上花有关的许多故事的美丽、情感的动人;“沧桑”是指世事的更替、朝代的变迁。

. 文章第⑦段说“我几乎要拜倒在陌上花的面前了”,文章最后又说“我心已是陌上花开”,作者有哪些感悟?请用简要明白的语言分点陈述。()

答案 ()自然是人类历史与文化的见证和载体。()人类可以通过接触自然来感悟人类的历史与

文化。

()自然给予人类心灵以慰藉与陶冶。

()心灵要回归自然、回归人类的历史与文化。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分)

野花为谁而开

曾纪鑫

①一行人走在初秋寂寞而蜿蜒的天柱山山道上,没有风声、虫声、鸟叫,静谧笼罩山野。我们也沉默着,静静地感受着周围的一切。空谷足音清晰地回荡袅绕,别有一番情趣与韵味。

②突然,我见到了道旁的一朵野花,不觉一声惊叫,赶忙跑了过去,蹲下身子认真地观赏起来。这是一朵叫不上名字的深蓝色小花,它开在一根长长的细茎顶端。四周是草丛、树木、藤蔓,就只有这么一朵盛开的野花卓然独立,是那么热烈蓬勃、生动可爱,充分展示着生命的灿烂。特别是它的深蓝色彩,恰如头顶湛蓝的秋空,高远而深邃,神秘而肃穆,令人心旌摇荡,神思翩跹……

③这时,一声叫喊将我从欣赏与陶醉中拉回现实,挚友邓君正站在前面向我招手。抬眼望去,大家已然走出好远。我瞧瞧野花,舍不得就此撇开离去,便狠狠心,将那细茎掐断,如获至宝般地拿在手中,跑步赶上前行的队伍。

④邓君见了野花,情不自禁地赞叹它的艳丽,同时惋惜它的就此夭折,声讨我对它的“专政”与 “暴行”。我分辩说,野花得感谢我才是,它寂寞地开着,又将寂寞地凋谢,是我发现了它的美丽,其生命之价值才得以实现。说着,猛然想起陆游词作《卜算子·咏梅》,不觉吟诵道:“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又将野花凑近鼻端,深深地吸了一口。一股淡雅的馨香顿时充盈胸腹,于是,不由得反问自己,难道没有我的发现,野花的存在便真的失去意义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我没有见到之前,它已经展开花瓣存在着,显示出生命的圆满;我的发现反而使它惨遭“厄运”,只落得个“身首异地”的下场。从这一角度来看,是我斩断了它的生命之源,使它的价值化为乌有……

⑤就这么一朵野花,不觉使我心思烦乱,理不出个明晰的头绪来。它开在深山野地,没有同伴,没有竞争,自然也就没了嫉妒与恭维。那么,它到底为谁而开放呢?既不为人类,也不为同伴,难道为那些野花树木、藤蔓岩石、秋虫小鸟、野兔猴子,抑或秋云、风雨吗?显然都不是!它盛开着,孤孤单单、寂寂寞寞,却又旺盛饱满、热热闹闹,真可谓蓬蓬勃勃、轰轰烈烈了。不在乎环境,不在乎观众,不在乎对象,作为一种生命,它曾经生存过,

怒放过,辉煌过,既不为别人,也不为自己。没有强迫,没有诱惑,自自然然孕育,自自然然盛开,又将自自然然凋零。一切顺乎自然,圆融而完满。这,难道不是一种天地之大道,一种永恒的呈示么?由此观之,生命的意义,正在于生命本身,在于生命那展开的过程之中。

⑥于是,不禁想到了一则佛教故事。传说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说法时,一言不发,只用一只手拈起一朵鲜花微笑。弟子们顿时寂然,用心揣摩他的用意,但都不甚明了,只有弟子迦叶心领神会,突然破颜微笑。于是,释迦牟尼便将心印法门传给了迦叶。这一法门,有别于正统佛教,它微妙无相,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传至我国,后来发展蔓延为影响深远的中华禅宗,演奏出无数缤纷灿烂的千古绝唱。

⑦谁说释迦牟尼当时拈着的那朵鲜花,不就是一朵艳丽无比的野花呢?不就是那释迦牟尼和迦叶的微

笑呢?

. 第①自然段写出了天柱山山野的什么特征?作者是怎样来描写的?(分)

答案 静谧。(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作者先用“没有风声、虫声、鸟叫”正面描写出山野幽静的特点,同时以声衬静,用空谷足音反衬出山野静谧的特征。(分)

.如何理解作者引用陆游词作《卜算子·咏梅》的作用?(分)

答案 ①从结构上看,引用陆词承上启下,是行文思路的一大转折。②从内容上看,作者对野花价值的认识由浅入深,获得生命意义真正的感悟。③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第④自然段画线的句子中两个“价值”的含义相同吗?为什么?(分)

答案 不同。第一个“价值”是指“我”所认为的野花的价值,即将它的美丽展现给世人,让世人赞美。第二个“价值”指野花的价值在于它本身,在于其生命展开过程。

.第⑦自然段作者把“微笑”和“野花”相联系,

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谈谈一个人在生命过程中应持

什么态度。(分)

答案 ①拥有一颗平常心,不贪不求,没有非分之念。②乐观向上,朝气蓬勃。③豁达、坦然、自然、超然物外。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分)

梅花几度梦里寻

王本道

中国人对于梅花普遍怀有一种特殊的爱恋之情。

应该说,没有哪一种花像梅花这样享受着众口一辞

的好评。其实,就梅的形象来看,若是在花中“选

美”,她是无论如何难当花魁的。那薄如蝉翼的花

瓣,稀疏的花蕊,淡淡的清香,在众香国里,绝对

难以招人眼目。历览前贤崇尚梅的缘由,加之几次

充当梅客的感悟,我想,千百年来,梅之所以让人

欣赏、赞誉、咏叹,多半是源于她的品格。因此,

“品逸如梅”常常被用作是对一个人品行的赞誉抑

或是自励的标准。宋代林和靖老先生生性奇俊,超

凡脱俗,终生不愿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直在杭

州孤山过着隐居生活,平生植梅放鹤,人称“梅妻

鹤子”,也历来被传为佳话。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得宠,说来说去,还是文人的

笔力所致。中国的文人往往自诩以天下为己任,而

文人们的际遇又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特别是那些

刚正耿直的正人君子和贤达官宦,往往怀才不遇,

或是屡遭贬谪,尽尝阶下之苦。而梅花的韵致高

格、清雅幽香便往往被他们寄寓远大的志向,比拟

自己的意志和胸怀。如陆游的诗“向来冰雪凝严

地,力斡春回竟是谁?”王冕也有诗云:“不要人

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正是这些古仁人的

生花妙笔,给梅赋予了淡泊迷人又孤高桀骜的个

性,且广为传播。

从拟人的角度看,造物也实在是委屈了梅的。二

十四番花信风,梅信属第一,节气恰恰是在“苦寒”

之时。尽管生不逢时,命运不济,而梅却我行我

素,不屈不挠,在苦寒之中“寂寞开无主”,显现

着既勇敢叛逆又悲壮凄楚的色彩。正是梅的这种秉

性,才使她在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大千世界中非

但未被挤出局,反而被文人们升华到“岁寒三友”、

花中“四君子”的位置。作为一名忠诚的“梅

客”,我委实在梅的品行中,汲取了太多太多的教

益。每次赏梅归来,时常夙夜忧叹:苦寒之于梅,

确属命运的不公,世道的不公。而梅呢,却无怨无

悔地傲雪凌霜,年年岁岁按季奉献出自己的幽香。

在遇到了挫折,遭到了磨难,碰到了不公之时,我

常在梦乡里看到那千树万树的梅花。

佛家曾有“一切有情,众生平等”之说。其实人

生一世与世上其他生灵的一生就其过程来讲,并无

二致。人若托生是国色天香,魏紫姚黄,时时遭人

羡慕当然是大好事。但世事往往不尽如人意,在这

个世界之上,高官厚禄的幸运者终归是极少数,多

数人不论从事什么职业,努力的结果充其量只是小

康而已。我当然不喜欢贫穷,现今社会,一个终身

怀有衣食之忧的人是很难成就事业的。但是我也从

不企盼锦衣玉食,大富大贵,凭组织的培养,个人

的努力,能有一份自己力所能及又喜欢做的事情,

并在生活上衣食无忧就已足矣。想那冷峻的梅,若

真的给它换一个温室环境,怕还真是难以承受呢。

梅是在苦寒的背景之下,扎根,生长,开花的,也

恰恰是这苦寒,才使它蓄满了成长的动力。苦寒之

于梅,何尝不是一份财富呢?人的一生也同样,心

想事成,万事顺遂,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苦

难同样是人生的必含内容。一个人通过承受苦难而

获得的精神价值,同样是一笔特殊的财富,它来之

不易,自然也不会轻易丧失。梅是在病态的环境

中,在不公正的待遇中散放幽香的。是否要改变这

种生存环境,纠正这种不公,讨还个正确的说法

呢?这也许是永远做不到的事情。对此,梅采取的

是默默承受的态度,正是这种承受,才使得她在万

花丛中始终能独树一帜!人若失去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和达观的心态,还会有生存的信念吗?

(选自《人民日报》,略有改动)

. 文章第一段写宋代林和靖老先生的独特个性及其植梅放鹤的情趣,其用意是什么?(分)

答案 “品逸如梅”,林和靖老先生生性奇俊,超凡脱俗,如一树傲然的梅花,独树众香国。他又喜爱梅,人品衬梅品,为后文颂梅张本(或作铺垫)。(意思对即可)

. “我委实在梅的品行中,汲取了太多太多的教益”,从文中看,作者汲取了哪些教益?(分)

答案 ()梅花无怨无悔傲雪凌霜的品格,给我战胜挫折、摆脱磨难与不幸的勇气(信念)。

()一个人通过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是一笔特殊的财富,且不会轻易丧失。

()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人应当具备承受的能力和

达观的心态,进而产生坚强生存的信念。(答出两

点得分)

.作者说“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得宠,说来说去,还

是文人的笔力所致”的依据是什么?请根据第二段

文意,分条列举回答。(分)

答案 ()中国的文人往往自诩为以天下为己任,

自视甚高,而梅花的韵致高格、清雅幽香与他们寄

寓的志向一致,因而大加赞赏。

()文人中的那些正人君子、贤达官宦,往往怀才

不遇,或是屡遭贬谪,处境危恶,而梅花盛开于恶

劣环境之中,清香如故,两者暗合,因此,古仁人

常以生花妙笔,用梅花比拟自己的意志和胸怀。

()中国文人将自身淡泊、孤高的个性赋予了梅,

因而着笔渲染且广为传播。

. 作者引用佛家语“一切有情,众生平等”是为

了表达怎样的观点?结合本文,谈谈自己对这一观

点的认识。(分)

答案 ()人生一世与世上其他生灵的一生就其过

程来讲,并无二致。

()示例:世界上的众多生灵没有选择生存环境的

权利,有的是国色天香,魏紫姚黄,让人羡慕,但

也有的如梅花一样,生存在恶劣的环境中,难以招

人眼目。人的一生同样如此,得高官厚禄者少,平

平淡淡者多,但我们不能一味地怨天尤人,应当怀

有一颗平常心,做力所能及的事,知足常乐。即使

面对生活逆境,也应当如梅花一样勇于面对,勇于

承受,永远不失生活的信念。(只要切合要求,言

之成理即可)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分)

杏花春雨江南

王清铭

看过徐悲鸿先生的自题联“白马秋风塞上,杏花

春雨江南”,印象特别深刻,每个人都有侠骨柔情

的一面,骑白马驰骋在秋风萧瑟的辽阔塞上,马蹄

得得,强劲的风刮动鬣鬃一般的头发,心头的豪情

也随之猎猎作响。突然马一声长嘶,一个阳刚的形象镌刻在后人瞩望的视野。

画家吴冠中先生把这一句改为“骏马秋风冀北”,意境相似,后一句则完整保留。画家李可染更是以“杏花春雨江南”为题,画了一幅水墨画。在很多人的心中,江南是故乡,是心灵的家园,也是感情的寄托。台湾作家余光中先生在《听听那冷雨》中就这样写道:“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江南是一种时光无法磨灭的诗意,一种藏在心灵角落的柔情,是长期缠绕在思念之中的情结。我很有兴趣地查阅了“杏花春雨江南”的出处,它最早出现在元代诗人虞集《风入松·寄柯敬仲》,画家柯敬仲要回江南,虞集写词相送:“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词翰兼美,一时争相传刻,流传遍海内。特别是结拍处“杏花春雨江南”,入画入书或入印,还被人织成锦帕,为时所贵。由此可见,这句词曾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

如果再往前到宋代,写杏花和江南雨的诗词非常多。陈与义写“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曾经得到宋高宗的激赏。诗人客居他乡,在

诗歌的平仄中消磨时光,在淅沥的雨声中,杏花突然开放了,粉红腮颊,仿佛想念中伊人的脸庞,那押了韵的思念被雨声一遍又一遍地洗濯,诗人的心中布满了水意,那场春雨来自心头,仿佛就在他的眼眶里下着。

江南是美丽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江南又是忧伤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或许是因美丽而忧伤,或是因忧伤而美丽?如果再往前到唐代,我们会遇上落魄的杜牧,沿着牧童手的指向,我们会在细雨霏霏的杏花村,端起盛满感伤的酒杯,与他隔着一千多年碰响这水底的火焰。

我很奇怪,杏花开放带来的是热闹的春意,宋祁就

写过“红杏枝头春意闹”,但我们想到江南就想到

柔情的雨,想到春雨就想到了在雨中开放和飘零的

杏花。或许,杏花春雨江南是一个缠绵的梦境,或

是一种难以愈合的伤痛。或许,人生多苦难,生命

的本质就是忧伤的,在我们远离故乡,或者感觉光

阴悄然远逝,我们的心头就有杏花开放,就有江南

雨犹如唐诗宋词一样,在我们梦的边缘平平仄仄地

滴落,淋湿了我们押韵的心情。

生命不可缺少诗意。我们也不难明白,春节晚会上

那个《小城雨巷》的舞蹈为什么会引起那么多现代

人的情感共鸣。人们并不是真的要撑着油纸伞,独

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去寻找“一个

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样的诗意和浪漫

在现代生活中早已消逝,但并没有隔断现代人的向

往。人们是怀旧的,也向往过上一种诗意的生活,

这是日渐丰富的物质生活所无法弥补的心灵空缺。

人们对杏花春雨江南的向往和怀恋,也是同样的

情愫。

余光中先生说:“无论工业如何发达,一时似乎

还废不了雨伞。只要雨不倾盆,风不横吹,撑一把

伞在雨中仍不失古典的韵味。”在杏花春雨的江

南,也许我们不需要一把油纸伞,嗅着杏花的幽

香,走在江南的雨里,被雨淋湿,也不失一种幸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分)

.“杏花春雨江南”是一种时光无法磨灭的诗

意,它缠绕过落魄的杜牧、客居他乡的陈与义

与写词赠友的虞集,也让现代人十分向往。

.文中运用了许多引用、比拟等手法,典雅地表

现了“杏花春雨江南”的诗意内涵,丰富了文

章的内容,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作者通过对“杏花”“雨”等意象的着力描

写,渲染了江南美丽而忧伤的特质,展现了江

南的不同风貌,表达了作者对故土深深的喜爱

和眷恋之情。

.人们对“杏花春雨江南”的向往,是一种怀旧

的情愫,它既是对古典意蕴的怀恋,又包含着

对现代生活失去传统诗意的感慨。

.文章的结尾通过对江南春雨的直接描写,进一

步表现了作者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到的被雨淋湿

的幸福感,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来源:学科网]

解析 项“着力描写”“表达作者对故土深深的

喜爱和眷恋之情”有误。项“对江南春雨的直接

描写”有误,表现“被雨淋湿的幸福感”有误,

应是表现对传统诗意生活的向往。答对一项得

分,答对两项得满分。

答案

.文章以“杏花春雨江南”为题,却在开头描写了一幅“白马秋风塞上”的图景,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分)

答案 与下文形成对比,引出下文对“杏花春雨江南”的柔婉之美及其深厚的情感内涵和文化底蕴的挖掘(或答:引出下文对“杏花春雨江南”的传统诗意生活的挖掘),格调上一阳刚一阴柔,相映成趣,共同体现了藏在我国古典文化中的诗意之美。

. 沈从文曾说:“遗憾是历史进步身后的影子。”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杏花春雨江南”也终将成为一种遗憾,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分)

答案 示例:不同意。历史的前进固然不可逆转,但未必一定伴随着遗憾。生活的诗意和浪漫是藏在心灵角落的,无法磨灭的一种情结、一种向往。随着传统文化的弘扬、文化生活的丰富,“杏花春雨江南”的诗意生活会传承在我们的心里,我们发现的眼睛里。

同意。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日益加快,“诗意和浪漫在现代生活中早已消逝”,留给人们的只是向往和怀旧,春晚《小城雨巷》的舞蹈引起那么多现代人的情感共鸣就是例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已无心也无暇顾及这种农业社会的诗意生活了,因此,“杏花春雨江南”必将成为一种遗憾。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分)

田园哪有风光美

刘红旗

()一次聚会上,惟一来自农村的我突然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一大群我深深仰望的城里人纷纷问我,农村的空气有多新鲜,农村的天空有多湛蓝,农村的野菜有多淳香,甚至有人想去租种一片土地……他们对农村的田园生活“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的神情明明白白地写在了脸上。

()一心向往都市生活的我被一群生活在都市的人向往着,我仿佛是从桃花源走出的那个渔人。

()而我这人偏偏心笨嘴拙,直来直去实打实一句:你们有谁愿意去农村住一辈子?像是给本已熊熊燃烧的火焰泼了一盆冷水,众人面面相觑,最终长吁短叹,短暂的小憩尚可,长期的居住不行。

()对田园生活的倾心,不过是对令人身心疲惫的都市生活的一种厌倦和回避的自然流露,而绝不是否定与放弃!正如农村的新鲜空气、湛蓝天空和淳香野菜是植根于落后贫穷和苦难的土壤,都市里的紧张浮躁和喧嚣的背后链接的是便利繁华和舒适,忙碌和辛苦是享受和挥霍的成本也是代价,追名逐利是过程也是结果,他们当然不会为了一片蓝天几缕白云小桥流水斜风细雨一时冲动而拒绝荣华富贵和车水马龙。

()可以想象的是,如果能把这些蓝天白云青山

绿水带到城里去,他们绝不会俯首屈身长途颠簸到乡

下来,哪怕只是片刻的停留,这种判断远远不似在鱼

和熊掌之间进行的选择那样艰难。这简直是一定的,

因此我也暗自庆幸,这些东西不会被都市掠夺走,真

是我们农村的一大幸事。古时有个笑话,媒婆为一家

女儿寻找婆家,一个小伙子貌美而家贫,另一个则是

家富而面丑,这小姐羞羞答答地说,那就白天去富

家吃饭,晚上在穷家睡觉吧。

()都市人何尝不是如此,一方面拥有现代化的

各种先进设施,穷奢极欲,一方面心里却又梦想占

有农村的恬淡和宁静。两者都是所欲,于是陷入又

一轮的不能兼得的遗憾和迷茫,徒增烦恼。

()原来,貌似放松身心的优雅活动的深处,

隐藏着的竟是都市人的贪婪,所谓纵情自然愉悦山

水,也不过是做一次心情的奖赏和刷新,为进入下

一轮争名夺利的熙熙攘攘所做的刻意调整和精心

准备。

()在大自然的青山秀水面前,你突然感到的美

不胜收心驰神往,其实这是一种心境,为环境所转换

的最原始最本能的审美体验,山水云烟花草树木,

不过是激活你内心美感的那只鼠标轻轻的点击,是

唤起你内心情趣的那声悄悄的暗示。是先有你放松的心才有山水的美丽,而非是因为山水的美丽才有你心灵的放松。真正美丽的是你的心灵,而非山山水水本身。明代有一位文化大师王阳明说过:“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设若在此时此地,你接到上司下达任务的电话,或是收到下属汇报工作的请示,这些公务的纷争一旦侵入你的心里,山水便非山水,风光亦无风光了。

()田园哪有风光美?美其实就在你的心里。

()苏东坡在被贬黄州期间,写过一则小品《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只要有一颗坡老般的“闲”心,则夜夜有月明,处处有松柏!又何须苦苦寻觅到农村到田园到山山到水水?

(选自《散文百家》,个别地方略有改动)

. 在第()段画横线的句子中,作者自比从桃花源走出的渔人,结合上下文来看,他们有哪些相似之处?(分)

答案 ①两人都从神奇美好的境界走出,两人都是人们羡慕的对象。

②两人都了解神奇美好世界的情况,都给人们带来了美好世界的信息。

③渔人从安乐幸福的桃花源走出,作者则从恬淡宁静的农村走出,两人都是从理想世界进入到现实世界。(共分。答出一点给分,答出两点即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为什么城里人向往田园生活却不能舍弃城市生活?(分)

答案 ①对田园生活的倾心,不过是对令人身心疲惫的都市生活的一种厌倦和回避,而不是对都市生活的否定与放弃。(客观)

②农村虽然风光宜人但贫穷落后,城市虽然拥挤喧嚣却繁华舒适,城市的诱惑让人难以拒绝。(客观)

③他们欲望太多,贪得无厌,只想得到,不想失去,所以患得患失,无法舍弃城市生活。(主观)(共分,答出一点给分,意思对即可。)

.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应当如何理解?()

答案 ①只有放松心灵,才能感受到山水的美。

②没有名利纷争,山水才能触动你的心灵,唤起你的审美体验。(共分。答出一点给分,意思对

即可。)

.文章最后引用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有何作用?(分)

答案 ①以东坡夜游的独特感受来证明“美自心生”的观点。②以东坡的闲适情趣与城里人的心浮气躁作对比,强调有“闲”心才能发现处处风光。(分。答出一点给分,意思对即可。)

散文阅读技法指导(一)

.了解文体,把握特点

散文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

裁,专指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

记人、叙事、写景、状物、说理的短小精悍的文

章。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说理散文

三大类。其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具体

体现在:()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

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

来;()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

熔为一炉;()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行文

自由,结构灵活。

写景抒情散文的特点

()作者借助某一景物抒写个人的人生感悟、对

社会的思考理解等。

()结构上通常由景而始,然后由景及事,然后

由景及理及情,最后落脚点在于理和情。

()选材上比较自由,看似信马由缰,实则为中

心服务;表达上熔描写、记叙、议论、抒情于一

炉,前者是为后者服务,主题的理解要从议论抒

情句段入手。

.分析内容,把握主旨

()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

键词语等,从中概括文章主题,如《陌上花开缓

缓归》中文末第⑦段末句,告诉我们“让我们的

心灵回归自然,回归人类的历史与文化”。

()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

务的,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作者的观点、态度、情

感。如《陌上花开缓缓归》一文,写了钱镠王与

苏东坡两个材料,我们从中看到了什么呢?文章

第⑥段总结作者的情感观点:回归自然,享受自

然;在自然中感悟历史与文化。

返回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下面是板报网为大家分享的有关激励人的名言,激励人心的句子,希望能够在大家的生活学习工作中起到鼓励的作用。不要心存侥幸,避免贪婪的心作怪,这会令你思考发生短路。如果你不是步步踏实,学习确是件困难的事,但不怕不会,就怕不学,有谁生下来就是文学家,任何一件事情都要经历一个过程,学习同样如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但如果不经历这样的磨练,学习就失去了意义。 沙漠里的脚印很快就消逝了。一支支奋进歌却在跋涉者的心中长久激荡。 我长大有写东西我们无能为力于是最后躲避最后的最后面对也只能面对,因为我们要活着。活着就不能被打败。这个季节梧桐大片大片的飘落花渐渐的凋零,没有声音。好象在编织着一个诱人的梦。也许是金榜题名的美梦啊,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f470344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de.html

《201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精品学案:一花一叶总关情·写景抒情散文阅读 人教版最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