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之节日、节气、年龄、称谓

发布时间:2019-06-25 20:28: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习俗礼仪——节日

(1)春节 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 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在采用公历纪元后称春节。古代"春节" 春季为同义词。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舞龙是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 狮源于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被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2)元宵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为农历正月十五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这天晚上称为“元宵" “元夜”。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着吃、蒸着吃。

(3)寒食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第105天或106,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之。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子推便隐居山中。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子推抱不出面被烧死。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已过失的谴责。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4)清明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阳历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作诗的。

(5)端午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 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忠而被黜,投江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悼念他。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 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6)七夕 农历七月七日。七月七日的晚间是牛郎织女相会之夜,人间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陈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如杜牧的《七夕》诗。

(7)中秋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农 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人人心。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历代诗人以中秋为题材作诗的很多,中秋节的主要俗有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8重阳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易经》将“九” 定为阳数,两九相重,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 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如唐人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

(9)冬至 就是冬至节。冬至前一日称为小至。古人把冬至看成节气的起点,叫作“冬至一阳生”。如 杜甫小至:“冬至阳生春又来。”

(10)祭灶 即民间的“小年”。 每年阴历腊月二十三日成二十四日(北方二十三,南方二十)。人们用送灶君升天,谓之送灶:除夕夜又接回来,谓之迎灶。均不参加。俗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11)除夕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成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新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聚吃“年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聊天喝酒,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 "守岁”。 点时,众人争相奔出,在庭前拢火燃烧,(古称" 庭燎”取其兴旺之意),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食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 竹声中一岁除的景象。

节气

(6)二十四节气 古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的规律,把365日平分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等十四个节气以反映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季节的经验总结,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贡献很大。二十四节气系统是我国旧历特有的重 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和顺序是:

正月 立春雨水 二月 惊蛰春分 三月 清明 谷雨

四月 立夏小满 五月 芒种夏至 六月 小暑大暑

七月 立秋 处暑 八月 白露 秋分 九月 寒露 霜降

十月 立冬小雪 十一月 大雪冬至 十二月 小寒 大寒

为了方便记忆,人们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年龄的称谓

word/media/image1.gif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孩子头上垂下的头发)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儿童(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 ,故称"总角")

豆蔻女子十三四岁(豆蔻是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女时代为“豆蔻年华")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的总角解散,扎成)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到壮年,故称“弱冠" )

而立是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是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知命是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

( mào)(dié)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谦称 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①愚,谦称自己不聪明。,谦称自己学识浅薄。,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意思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②古代 帝王的自谦辞有孤(小国之君) (少德之人)、不谷(不善)。③古代官吏的自谦辞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④读书人的自谦辞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 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⑤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辞。 “家是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辞,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⑥其他自谦辞有:因为古人坐席时 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定身份的人的自谦, 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谢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抽等:女子自称: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君。

敬称 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

①对帝王的教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 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是用""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②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③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④对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 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 (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仁,表示敬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⑤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论语》“子路从而后,遇丈人”。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⑥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 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 为先妣或先慈,称已经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❽ 对尊长者或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 先生、大人等。⑨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对品 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ec3e5ab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19.html

《传统文化之节日、节气、年龄、称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