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称号

发布时间:2012-11-20 11:54:3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孔子——大成至圣先师。 2、老子——老聃(耳大)。

3、孟子——亚圣。 4、庄子——南华真人(唐玄宗封)。

5、屈原——三闾大夫(官爵)。 6、韩愈——韩昌黎,韩吏部(官至吏部侍郎)

7、苏轼——东坡居士(曾在黄州城东一坡地自耕),诗神(诗挥洒自如),苏学士(官名)。

8、王安石——半山(曾隐居江宁半山),王文公(谥号),王临川(籍贯),王荆公(爵名)。

9、李白——诗仙(雄浑奔放),青莲居士(曾住四川青莲),李谪仙(才气横谥)。

10、杜牧——杜紫薇(曾写过《紫薇花》),小杜(有别于杜甫)。

11、贺知章——诗狂(秉性放达),四明狂客,贺八(行弟),贺秘监(宫至秘书监)。

12、王维——诗佛(佛教意味),王右丞(官名)。

13、白居易——白司马(官名),诗魔(写诗刻苦),香山居士。

14、秦少游——淮海居士秦七(行第)秦学士(官名)山抹微云君(山抹微云)。

15、黄庭坚——黄八(行第),山谷道人(读于潜山县山谷寺),贫乐斋。

16、柳宗元——柳八(行第)柳河东(山西永济,地望)柳柳州(官地)。

17、李清照——易安居士(盼望生活安定,住处为易安室)。

18、司马光——司马温公(爵名),迁叟,涞水先生(籍贯)。

19、陶渊明——五柳先生(宅边五柳)靖节征士(谥号)陶彭泽(官地)。

20、陆游——龟堂病叟,陆放翁(忧世愤俗),海棠颠南(写过大量海棠诗),小李白。

21、辛弃疾——稼轩居士(重视农业,寓居江西上饶筑稼轩)。

22、杜甫——杜拾遗,杜工部(官名),诗圣(境界广阔),少陵野老,杜少陵(地望)。

23、欧阳修——一六一居士欧阳文忠(谥号),醉翁(寄情山水),欧九(行第)。

24、范仲淹——范文正(谥号),范大将军。 25、金心农——出家庵粥饭僧(个人旨趣)。

26、唐伯虎——六如居士(如幻、如梦、如泡、如影、如露、如电),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27、苏询——苏老泉。 28、陆羽——桑萱翁,倚松老人(间携经卷倚松立)。

29、杨万里——杨诚斋(斋名)。 30、姚鼐——姚惜抱、惜抱先生(斋名惜抱轩)。

31、蒲松龄——聊斋先生,柳泉 32、元稹——元九(行第),威明。

33、袁枚——随园老人,简斋。 34、苏辙——颖滨遗老,苏栾城(居住地)。

35、王昌龄——七绝圣手(善写七绝),诗家天子(音旨微茫),王龙标(曾任龙标尉)。

36、岑参——岑嘉州(地望)。 37、左光斗——左忠毅(谥号)。

38、史可法——史忠烈(谥号)。 39、李煜——李后主(五代时南唐国主)。

40、王勃——诗杰(流利婉畅)。 41、孟浩然——孟襄阳(籍贯)。

42、李渔——笠翁(渔翁常戴蓑笠)。43、关汉卿——已斋叟。

44、陈子昂——诗骨(风格高峻)。 45、贾岛——贾长江(官地),诗奴(以作诗为命)。

46、刘长卿——刘随州(地望),五言长城(擅长五言诗)。

47、贾谊——贾长沙(官地),贾太傅(官爵)。

48、孔融——孔北海(官地)。 49、李商隐——玉溪生,樊南生。

50、文天祥——文山(故乡文山山庄),履善(景仰先贤),宋瑞(此天之祥,乃宋之瑞),浮休道人、三了道人(视死如归),文丞相(官职),文信国(封号)。

51、骆宾王——骆临海(官地),算博士(诗中多用数字)。

52、岑参——岑嘉州(官地)。 53、徐光启——徐文定(谥号)。

54、诸葛亮——诸葛武侯,卧龙。 55、谢灵运——谢康乐(爵名)。

56、纪昀——纪文达(谥号)。 57、白朴——兰谷先生(明志)。

58、米芾——海岳外史(卜居海岳庵),鹿门居士,米颠(性格孤傲),襄阳漫士,米襄阳。

59、曹植——曹七步(曾七步成诗),陈思王(封陈王,谥思)。

60、王羲之——王右军(官名),澹斋。 61、柳永——柳屯田(官名),柳七(行弟)。

62、刘禹锡——刘宾客(官名),诗豪。 63、冯梦龙——顾曲散人,墨憨斋主人。

64、戴震——杲溪,皖派宗师。 65、张九龄——张曲江(籍贯)。

66、阮大铖——百子山樵。 67、朱熹——朱文公(谥号),晦庵,紫阳。

68、汤显祖——汤临川,若士,海若。 69、顾炎武——顾亭林。

70、马致远——东篱。 71、温庭筠——温钟馗上,温八叉。

72、周敦颐——濂川先生(尊称)。 73、嵇康——嵇中散(曾宫中散大夫)。

74、阮籍——阮步兵(曾为步兵校尉)。 75、王士禛——王桐花,渔洋山人。

76、谢道韫——柳絮才(未若柳絮因风起)。77、崔珏——崔鸳鸯(赋《鸳鸯诗》)。

78、归有光——震川先生(尊称)。 79、石涛——苦瓜和尚,道济,原济。

80、班超——班定远(封定远侯)。 81、谢逸——谢蝴蝶(曾作蝶诗三百首)。

82、张继——张祠部(官名)。 83、曾巩——曾文定,南丰先生(籍贯)。

84、刘传馨——爱莲居士。 85、班固——班兰台(任兰台令史)。

86、司马迁——太史公。 87、曹雪芹——芹圃、芹溪。

88、蔡邕——蔡中郎(官爵)。 89、赵孟頫——甲寅人(甲寅年生)。

90、朱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传綮,人屋,驴屋。

91、张岱——陶庵(仰慕陶渊明)。 92、吴趼人——我佛山人(曾居广东佛山)。

93、刘鹗——洪都百炼生。 94、王诩——鬼谷子(隐居清溪之鬼谷)。

95、郑板桥——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徐青藤门下走狗(徐渭别号青藤道士

96、王夫之——南岳卖姜翁,姜斋,船山先生(尊称)。

97、吴承恩——射阳山人(籍贯)。 98、罗贯中——湖海散人(籍贯)。

99、孟郊——诗囚(作诗苦心孤诣),寒酸夫子(际遇凄凉)。

100、李贺——诗鬼(诗驰骋想象),长爪郎(手指奇而长),昌谷

二、流派、合称

1东汉班氏三兄妹:班固、班超、班昭

2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3宋代三苏(苏氏三父子):苏洵、苏轼、苏辙

4诗经四家:齐之辕固生,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亨、毛苌,简称齐诗、鲁诗、韩诗、毛诗(前二者取国名,后二者取姓氏)。“鲁诗”、“齐诗”、“韩诗”三家诗和“毛诗”的合称。三家诗均为今文诗学(今文经学的一支),即用当时通行的隶书(时称今文或今字)记录,而没有先秦的古文旧本的诗学。 “毛诗”晚出,却属古文诗学:“毛诗”相传为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所传,据称其学出于孔子弟子子夏(宋以后一般认为为伪托)。

5大小谢:指的是大谢“谢灵运”和小谢“谢朓”。谢灵运,东晋人,是山水诗的开创者,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山水诗人。谢聎,南朝齐人,因与谢灵运的经历非常相似,因此被称为“小谢”,他的山水诗风格清俊秀丽。

6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及“叙事诗双璧”。后又把《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7苏李诗:苏李诗,是西汉苏武、李陵二人诗体的合称。托名西汉苏武、李陵赠答的若干首五言古诗,大多为赠答留别,怀人思归,感伤人生,情调凄怨,是一些艺术相当成熟、形式较为完整的五言古诗。

8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为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於清明诗後批云:「呜呼!古今诗人,当以老杜、山谷、后山、简斋四家,为一祖三宗,馀可预配飨者有数焉。」故一祖三宗之说,实肇始于方回。

9浙西诗派清诗流派:发端于浙西诗人朱彝尊,形成于清代中叶。重要作家有厉鹗、符曾、汪沆等。作品大多写文人的日常琐事,力求风格“幽新”,喜用僻典和代替字。

10江西诗派: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北宋后期,黄庭坚在诗坛上影响很大,追随和效法黄庭坚的诗人颇多,逐渐形成以黄庭坚为中心的诗歌流派。

诗派成员多数学杜甫,宋末方回又把杜甫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强调“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崇尚瘦硬奇拗的诗风;追求字字有出处。在创作实践中,诗派“以故为新”,重要作家的诗作风格迥异,自成一体,成为宋代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它的影响遍及整个南宋诗坛,余波一直延及近代的同光体诗人。

11永明体: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永明体”亦称“新体诗”,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这种诗体的出现,对于纠正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涩的弊病,使创作转向清新通畅起了一定的作用。对“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永明体是中国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出现的诗风。又称新体诗。当时的音韵学家周颙发现并创立以平上去入制韵的四声说,沈约等人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的声、韵、调的配合,提出了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正纽、旁纽)必须避免之说。

12四声八病:四声:指平、上、去、入四声,对于现在人来说,其调值已无从查考,只能通过韵谱来估略。根据元和韵谱和玉钥匙歌诀中的说法,推断出:平声可能是一个平调,上声是一个升调,去声是一个降调,入声是一个促调。

八病:指作五言诗时,在运用四声方面所产生的毛病。   

13苏门四学士: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黄、秦、晁、张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

14苏门六君子: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 苏门六学士是在苏门四学士之外,再加陈师道与李廌。 “四学士”指的是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也有人称为苏门六君子。

15七体:西汉枚乘的《七发》词藻繁富,多用比喻和叠字,以叙事写物为主,是一篇完整的新体赋,标志汉赋体制的正式确立。后来的《昭明文选》曾将《七激》《七依》《七辩》《七启》等单列为一种文体并称之为“七”。自此以后以七段成篇的赋成为一种专门文体,号称“七体”,各朝作家时有摹拟。

16岭南三大家:屈大均、陈恭尹和梁佩兰是清代初年岭南著名诗人,他们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被誉为“岭南三大家”。

17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的合称。前两个是儿女风情戏,后两个是社会风情剧。或许“四剧”皆有梦境,才有“临川四梦”之说,或许“四剧”本身就是其毕生心血凝聚成的人生之梦。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但历史上还有部分人认为元曲18二十五史:二十五史是中国历代官修的二十五部纪传体史书的总称。它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等二十五部史书。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前2550年),止于清朝宣统四年(1912年),用本纪、列传、表、志等统一的体裁的编写。二十五史之中,除第一部《史记》是通史之外,其余皆为断代史。

19六部:明清中央行政机构中直接对皇帝负责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及工部

20温李:晚唐诗人温庭筠和李商隐的并称。他们的诗歌风格都承受六朝余习,色彩□丽,笔调柔婉,故有此并称

21四书五经: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22六经 诗、书、礼、乐、易、春秋

23中兴四大诗人:中国南宋前期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的合称,又称南宋四大家。他们能摆脱江西诗派的牢笼,写出思想、艺术各有特色的作品,影响很大代表了宋代诗歌第二个最繁荣的时期。

25诚斋体:南宋诗人杨万里号“诚斋”,其创作平易自然、清新活泼的诗体,时人号为“诚斋体”。 “诚斋体”的特点,最突出的是善于敏锐地发现与迅速地把握自然万物和日常生活中常人难以发现的或容易忽视的富有情趣与美感的景象。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注意在景物的描写中融入自己的生活感悟以及所表达的情感。   

26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产生于西蜀,得名于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主要的词人还有孙光宪、李珣、牛希济。这一词派题材狭窄、情致单调。大都以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他们的离愁别恨。在这些词中描绘景物富丽、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由于注重锤炼文字、音韵,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对后世的文人词产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27今文学派:指的是两汉学者以儒家经典之研究而成立的一个学术传统。它在学术研究上的基本特性有三:首先,它研究的典籍虽是儒经,而表达的观念却是汉代的思潮;其次,今文学派所依据的儒学经典,是经儒生口授相传而以汉代通行的隶书体写作之书。这就预留了当以先秦古文字写作之儒经被发觉后,将出现新旧不同观点之争辩空间;第三,它在解经时的理论性格极富创造性,且充满了宗教神学的意味,这是基于两汉之际的学术风气而有的表现。

28文献中三通:指唐朝杜佑的《通典》、宋朝郑樵的《通志》、元朝马端临的《文献通考》

29十三经:儒家的十三部经书,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 、《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30四声猿:指明代徐渭的四部杂剧。它们是《渔阳弄》、《雌木兰》、《女状元》、《翠乡梦》。

31高邮二王: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世称高邮二王。王念孙有家学渊源,又与段玉裁同出戴震之门,王引之又承其父学,故传统又并称戴、段、二王。二王在古文献学上以精通小学、校勘见长,与段玉裁齐名,而比段玉裁更加严谨。

32宋四大书: 《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册府元龟》都是北宋时编写的,其中《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和《文苑英华》是宋太宗时编写完成的,而《册府元龟》则是宋真宗时完成的。故后世合称此四书为宋朝四大部书,或宋四大书。

33文章四友:在初唐诗坛上,有四个人被时人称为"文章四友",他们是: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四人的作品风格较接近,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高宗后期起,即以诗文为友,"文章四友"因此得名。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34西汉鸿文:鲁迅说:贾谊、晁错的奏疏“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七篇:“惟谊尤有文采,而沉实则稍逊,如其《治安策》、《过秦论》,与鼂错之《贤良对策》、《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35三元:陈衍通经史训诂之学,特长于诗,与郑孝胥同为闽派诗的首领人物。光绪十二年(1886)在京时,与郑孝胥标榜"同光体"。他提倡"三元"之说,即"上元开元,中元元和,下元元祐"。他认为这是古近体诗的三个演变阶段,第一个高峰在唐玄宗开元年间,第二个高峰在唐宪宗元和年间,第三个高峰在宋哲宗元祐年间。而继承"三元"的就是清代同治、光绪间的"同光体",也即他所倡导的诗风。他自己作诗,着重在学习王安石、杨万里的曲折用笔,骨力清健,与陈三立、郑孝胥、沈曾植、陈宝琛等,风格都不同。他一生宣扬"同光体"成就,对近代旧诗坛,发生过广泛影响。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e77a35977232f60ddcca123.html

《文人称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