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和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发布时间:2020-07-10 12:25:3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请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与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1)马克思主义物质的概念: “物质就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就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以下每要点1分)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与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与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请简述对立统一规律就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原因。

原因:(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与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2分)

(2)对立统一规律就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就是理解这些规律与范畴的“钥匙”(2分)

(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2分)

3、请简述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人们的启示。

(1)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以下每要点1分)

首先,真理与谬误就是对立的。就一定范围、一定客观对象来说,真理就就是真理、谬误就就是谬误,二者有本质区别,不能混淆。

其次,真理与谬误又就是相互联系的。真理就是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的,没有谬误也就无所谓真理。

再次,真理的发展也就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真理的每一个进步都意味着谬误被批驳、被放弃、被真理所取代。

最后,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真理与谬误的区别与对立并不就是绝对的,任何真理都就是在一定范围、一定条件下才能够成立,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失去了特定条件,它就会变成谬误。

(2)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告诉我们:要想做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就必须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坚信,真理最终总要战胜谬误,树立终生为真理而奋斗的理想信念,准备随时为真理而献身。(2分)

4、价值规律的作用。

答: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与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2分)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分)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2分)

5、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对待我国传统文化与外国文化。

(1)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就是:第一,否定就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就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分)

第二,否定就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就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就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2分)

第三、否定就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就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2分)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2分)

(2)我国传统文化与外国文化内部都存在着固有的优秀先进成分与腐朽落后成分,它们的优秀先进成分就是它们保持与传承的基础,而她们的腐朽落后成分则就是促使它们被改变与更新的缘由。因此我们在对待它们的时候,需要区别对待,既要抛弃或克服它们腐朽落后的部分,又要保留与发扬它们优秀先进的部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它们都能为社会主义新型文化建设来服务。(5分)

7、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内容就是什么?其理论根据就是什么?p132

答: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就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就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就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8、试论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其主要表现。

答:所谓经济全球化就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与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其主要表现就是:

一就是生产的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世界各国的生产活动不再孤立地进行,而就是成为全球生产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整个地球俨然一个大工厂。二就是贸易的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际贸易迅速扩大,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参与贸易的国家急剧增加。三就是金融的全球化。首先,国际债券市场融资规模迅速扩大。其次,与国际股票市场的发展相联系,基金市场迅速成长。四就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企业经营全球化的主要标志就是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

9简答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

答: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与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10、简答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主要表现。

答:意识能动作用就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主要表现就是:第一,意识就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与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与生理活动的作用。

41、简述生产方式就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在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就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就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就是人类其她活动的首要前提。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与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与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与发展。

42、简述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 劳动力的价值,就是由生产、发展、维持与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价值决定的。 ” 它包括三部分: (1) 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2 )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3 )劳动者接受教育与训练所支出的费用。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劳动):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就是它的使用价值就是其她商品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产生的新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表现为工资等对应收入)更大。

43 、简述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与主要表现。

所谓经济全球化就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与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一就是生产的全球化:人类生产活动的国际水平分工、竞争与跨国界组织生产、协作,使得各国成为全球市场体系的一部分;二就是贸易的全球化:随着生产的全球化,国际贸易迅速扩大,其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率;三就是金融的全球化:随着生产与贸易的全球化,国际债券市场、基金市场与金融市场迅速发展,一体化水平提升;四就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世界经济以跨国公司为主体而迅速发展,提高了生产、资本与商品的国际化水平,推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44、根据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方面?

第一,解放与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与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第二,建立与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第三,个人消费品实行 “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 制度;第四,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与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六,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

41、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第一,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4 分)

第二,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及各具有其历史的继承性;(3 分

第三,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42、简述价值规律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与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4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 分)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43、简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第1、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与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4 分)

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就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

第三,时代与实践的不断发展,就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42、如何深刻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 1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就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与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2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3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有助于我们分析与借鉴其积极因素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

41.简答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与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与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42、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就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们谋取物质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指导,但仍然就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就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就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基

43、简述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与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44、根据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方面?

1解放与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与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2建立与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3对个人消费品实行“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 的制度。

4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与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5、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6、以人为本,构建与谐社会。

45、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内容就是什么?其理论根据就是什么?

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就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就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就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行政学 名词解释

1.行政权力:属于政治权力的一种,它就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据特定的强制手段,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而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

2.行政国家:20世纪行政权力发展的独特现象,就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到这么一个阶段———国家行政权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在其生命的整个过程中 都离不开行政机关,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成为影响人们生命、自由、 财产与国家安全、稳定、发展的一种几乎无所不能之物。

3.政府职能转变:即就是指政府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与发展的需要,对其履行职责的范围与发挥功能的程度作出适当的调整。

4.政治与行政2分法: 在史坦因、狄克洛克与威尔逊政治行政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对政治行政二分法作了更为系统与具体的阐述,明确提出“政治就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就是国家意志的执行”的观点,并且指出人们虽然可以从理论上对政治行政作出区分,但就是在实际中两种现象往往出项重叠与交汇;政治一定程度上控制行政,行政保持一定的独立性的政治行政协调机制。

5.行政组织的编制就是指国家关于某个组织内部的机构设置、人员定额及其结构比例的规定。

6.公务员:指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 同时具备依法履行公职, 纳入国家行政编制, 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这三个条件的人员, 都列入公务员范围。

7、3R授权: “3R”式授权 Respect(尊重)- 对被授权者工作方式与工作成就的尊重- 对被授权者人格的尊重; Resource(资源)提供资源就是管理者对被授权者的责任; Retry(重复)在授权过程中的辅导与支持。

简答

1、早期行政研究时期代表及贡献:

(1)安培:曾经设想建立管理国家的科学,被誉为公共行政学产生的胚胎

(2)德国学者史坦因首次提出“行政学”一词,但主要就是指行政法学而言。

(3)联邦党人汉密尔顿十分重视政府行政,并且指出行政强而有力的三个条件:统一稳定;法律支持;足够的权力

(4)威尔逊:主张将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加以研究;承袭了德国学者布隆赤力的“政治就是政治家的特殊活动范围,行政则就是技术性职员的事情”的观点,对政治与行政的关系作了初步的明确。

(5)古德诺:在史坦因、狄克洛克与威尔逊政治行政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对政治行政二分法作了更为系统与具体的阐述,明确提出“政治就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就是国家意志的执行”的观点,并且指出人们虽然可以从理论上对政治行政作出区分,但就是在实际中两种现象往往出项重叠与交汇;政治一定程度上控制行政,行政保持一定的独立性的政治行政协调机制。

2、行政三分与三权分立关系:行政三分制就是指在一级政府管理系统内部,将决策、执行、监督职能分离,并在运行过程中使之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一种行政管理体制。 三权分立制度就就是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别由三个机关独立行使,并相互制衡的制度。

3、重塑政府十个原则:1、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就是划桨,就是裁判员而不就是运动员;2、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就是服务;3、竞争性政府:把竞争机制注入到提供服务中去;4、卓有使命感的政府:改变照章办事的组织;5、讲究效果的政府:按效果而不就是投入拨款,不能衡量就不能管理,主张进行政府业绩测量;6、受顾客趋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不就是官僚政治的需要;7、有事业心的政府:有受益而不浪费;8、有预见的政府:预防而不就是治疗(人才解决问题,天才避免问题);9、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与协作;10、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通过市场力量进行变革。

4、影响行政权力行使制度主要因素:

(1)目的与手段的合理性与正当性

(2)行政权力的强度:权力结构稳定程度与权力基础(分配的基础与个人的基础)

(3)客体的潜在能力

(4)行政权力的作用范围

(5)行政环境

案例

事业单位分哪几类:新华通讯社;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政事分开就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任务:

脱钩:使事业单位与党政机关脱钩,确立事业单位相对独立的法人地位。

分类:根据事业单位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区别对待。

放权:改变传统的权力高度集中于党政部门的弊端,赋予事业单位必要的自主权。

搞活:除教育、卫生、文化等部门需要财政拔款或补贴的社会公益事业单位外,其它事业单位要通过改制与改组成企业,进入市场,走自我发展的道路。

论述

行政机构改革: 深化新时期的行政机构改革

第一、继续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的机构改革原则,在此基础上,巩固改革成果,着力提高政府效能。

第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体制的完善与市民社会的形成,凡就是可以通过市场机制与契约机制解决的问题,政府久不要设置机构管理。

第三、进一步理顺行政组织与其它组织的关系。政企、政事、政社、党政分开。

第四、进一步理顺行政组织内部关系,主要就是中央与地方关系。应当扩大地方权限,使地方权责相称;机构改革不应当仅仅着眼于机构数量的增减,更应该注重行政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改造方面。

中国当前腐败主要特点:

腐败的含义:

一般而言,腐败行为的构成要件有三项。其一就是腐败主体,这些主体就是担任官职的人员,在我国也包括垄断性行业中的工作人员。其二就是违反了一定的规范。其三就是违反规范造成了一定的后果,也就就是通过实施腐败使行为者得到了期待的好处,同时伤害了公共利益。

二、中国当前腐败的特点

第一、从腐败行为发生的过程来瞧,既有双向性腐败,又有徇私性腐败。前者指权钱交易与行贿受贿,后者搞裙带关系与贪污。

第二、从腐败行为主体来瞧,既有个人性腐败,又有集团性腐败。

第三、从腐败行为发生的部位来瞧,腐败行为多滋生于政治系统的输出阶段。在中国,由于利益结集机制的虚弱,公民不能有效的参与政策的制定过程,政策的执行则成为政治参与与竞争的焦点。向立法机关行贿的很少见(成克杰),一般向执法者行贿的较多。

第四、从腐败行为与法律规范的关系来瞧,既有黑色腐败,又有灰色腐败;前者就是指法律明文规定的腐败,后者就是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腐败。如批圈土地,取得垄断经营权;安插亲信在高盈利单位;期权腐败等。

第五、从腐败行为产生的原因瞧,既有因体制、制度产生的腐败,也有因反腐力度不够而产生的腐败;前者就是监督措施与设备落后,后者就是对腐败的惩处过于宽松。“检讨一阵子,舒服一辈子。”

1989年8月广东省检察院设立全国第一个反贪局开始,至1995年下半年,全国已经有26个省级检察院、292个分州市检察院,1283个县区检察院成立了反贪局。1995年11月1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局正式成立。

行政监督系统主要内容:

1、自力督导:

(1)一般监督:按照隶属关系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监督;地方政府对于设在本辖区但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国家企事业单位的监督。

(2)职能监督:政府各职能部门就其主管工作,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对其它部门进行的监督。

(3)主管监督:各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对下级人民政府;对下级对口部门的监督与各级人民政府对各自所属企事业单位的进行的监督;行政机关主管人员即行政首长对下级工作人员的监督。

2、特种监控:行政监察;审计监督;行政复议

3、外部制衡:

(1)立法监督:人大

(2)司法监督: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

(3)政党监督:党组织的监督、党的纪检机构的监督;执政党与非执政党的监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社会监督:社会团体(工会、青年团与妇联),新闻媒介(第四权力),人民群众。

行政法学

36.行政主体: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关法律责 任的组织。

37.其她规范性文件:指各级各类国家行政机关,为实施法律、执行政策,在法定权限内制定的除行政法规与规章以外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及行政措施等。

38.行政合同:又称行政契约。指行政主体为了行使行政职权。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与公民、法人或其她组织,经过协商、相互意思表示一致所达成的协议。

39.行政责任:狭义上就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因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义务而引起的,依法应承担 的法律责任,即行政违法以及部分行政不当所引起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

40.行政补偿:指国家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因合法行为损害公民、法人或其她组织的合法权益而给予的补偿。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

41.行政行为无效的条件有哪些?

如果行政行为具备下述情形,行政相对人可视之为无效行政行为,有权国家机关可宣布该行为无效:

(1)行政行为具有特别重大违法的或明显违法的;

(2)行政主体不明确或明显超越相应职权的;

(3)行政主体受胁迫作出的;

(4)行政行为的实施将导致犯罪的;

(5)没可能或无法实施的。

42.简述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

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又称当场处罚程序.指在具备某些法律规定的特殊条件的情况下,由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的决定,并且当场执行的步骤、方式、时限、形式等过程。进行当场处罚时,应遵循下列程序:

(1)表明身份。执法人员应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身份证件或委托书。

(2)说明处罚理由。执法人员应主动向当事人说明其违法行为的事实,说明其违反的法律规范与给予处罚的理由与依据。

(3)给予当事人陈述与申辩的机会。

(4)制作笔录。执法人员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的客观状态应当场制作笔录。

(5)制作当场处罚决定书。当场处罚决定书应就是由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或组织统一制作的有格式、编号 的两联处罚决定书,由执法人员填写,并当场交付被处罚人。

(6)备案。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必须向所属行政机关备案,以便接受监督与检查。

43.简述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及其内容。

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就是指导行政程序法的制定与实施,贯穿于行政程序中的基本行为准则。主要包括程序公正原则、相对人参与原则、效率原则等。

(1)程序公正原则。就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所遵循的步骤、方式、顺序与时限都必须公平、正直而无偏私,就是现代行政程序的起码要求,就是现代行政民主化的必然要求。该原则要求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过程中,必须在程序上平等对待各方当事人,必须排除各种可能导致不平等或不公平而有偏私的因素。

(2)相对人参与原则。该原则就是指行政相对人在行政主体作出行政行为时,在行政程序上有了解并获得告知有关自己的权益,并能获得实现或行使该权益的保障的基本准则。该原则的确立与贯彻实施,就是使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与保证行政权的公正行使这一终极目的得以实现的保障条件之一。

(3)效率原则。它作为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指行政程序的设立与采取应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以适应现代行政之客观需要的基本准则。现代行政活动的特点与目的决定了行政主体作出行政行为时,不仅要保障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与确保行政程序公正合理,而且应尽可能提高行政效率.迅速、全面地实现行政管理目标。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l小题,每小题l0,10)

44.试析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健全行政指导制度的必要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健全行政指导制度的必要性表现在:

(1)行政指导就是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能完全取消政府对经济与社会的干预,但又不能强制进行。市场经济必然要求灵活性且富弹性的行政管理手段,行政指导就成为必然选择。

(2)行政指导就是转变政府职能与行政模式的要求。在过去,我国政府职能主要靠行政命令直接干预与管理经济,行政模式也就是一种官本位的全面管制模式。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弊端呈现多多。实行行政指导自然就是经济体制转轨、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与行政模式的必然结果与客观要求。

  (3)行政指导就是现代行政法治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行政指导就是一种有利于提高社会综合效益的行政管理方式,采用行政指导有利于:①降低管理本身成本;②降低社会成本;③更为有效地实现行政管理目标。由此观之,行政指导就是现代行政法治成本效益原则的客观要求。

36.内部行政法律关系

内部行政法律关系就是指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行政机关内部组成机构之间、行政机关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发生的受行政法调整的行政关系。

37.信赖保护原则

信赖保护原则就是指政府对其行为应守信用,个人或组织对政府行为的正当信赖必须予以合理保护,以使其免受不可预计的不利后果。

38.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就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地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

39.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就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40行政赔偿

行政赔偿就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她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国家对此承担的赔偿责任。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15)

41.简述行政法的特点。

(1)行政法在形式上的特点

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行政法规范赖以存在的法律形式、法律文件的数量特别多,居各部门法之首。

(2)行政法在内容上的特点

行政法的内容极其广泛。

以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等形式表现的行政法规范易于变动。

行政法的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总就是交织在一起,并往往共存于一个法律文件之中。

42.简述行政命令的概念与特征。

行政命令就是指行政主体依法要求行政相对方不为一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意思表示,就是行政行为中一种极为普遍的行为形式。其特征有:(1)行政命令的主体就是行政主体。(2)行政命令就是一种意思表示行为。(3)行政命令就是一种设定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4)行政命令的实质就是为行政相对方设定行为规则。(5)行政命令以行政处罚或行政强制作为保障。(6)行政命令就是一种依职权的行政行为。

43.简述对侵犯人身权、财产权的行政赔偿的范围及国家不予赔偿的情形。

(1)行政赔偿范围概述

行政赔偿范围就是指国家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侵犯公民、法人与其她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哪些行为承担赔偿责任。

(2)对侵犯人身权的行政赔偿的范围

违法拘留或违法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

非法拘禁或者以其她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

以殴打等暴力行为或者唆使她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其她违法行为。

(3)对侵犯财产权的行政赔偿的范围

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与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的。

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

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的。

造成财产损害的其她违法行为。

(4)国家不予赔偿的情形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

因公民、法人或其她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

法律规定的其她情形。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l小题,每小题l0,10)

44.试述行政复议受案范围的概念及种类。

行政复议受案范围就是指行政复议机关依照行政复议法律规范的规定可以受理的行政争议案件的范围。

根据《行政复议法》第6条的规定,其案件的种类包括:(1)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与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不服的;(2)对限制人身自由或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3)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法规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4)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与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5)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6)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费的;(7)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8)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9)认为行政机关变更或者废止农业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权益的;(10)认为行政机关的其她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根据《行政复议法》第7条规定,对规章以外的其她规范性文件,可以在特定条件下,申请对其审查。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政府即国家进行阶级统治、政治调控、权力执行与社会管理的机关。

政治就是人类共同体以权力为平衡、管理冲突、建立与维护秩序,并实现共同体目标的方式与过程。

宪法就是纲领性的国家大法,就是规定国家组织、政府制度及指导原则,并集中反映社会发展与民众要求的国家根本法。

国家性质亦称国体 ,就是指国家的阶级本质。它说明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即在一个国家中由哪个阶级来实行统治,联合哪些阶级,对哪些敌人实行专政的问题。

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 就是指统治阶级根据本阶级意志与利益确认的原则、组成国家机关并

实现其行使国家权力的特定方式。

国家元首就是一个国家在实际上或形式上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就是国家机关体系中实质上或象征地居于首脑地位的部分。现在国家元首就是依照宪法规定履行职能的人格化的国家机关,就是一个政权组织的首脑部分或国家的最高代表者。

宪法功能

1、从政治角度进行分析,宪法最直接的首要功能就就是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巩固国家政权。

2、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角度进行分析,宪法的功能表现在维护经济 基础,促进经济发展上。

3、从法制角度进行分析,宪法的功能表现在健全的法律制度,推动法制建设上。

4、从保障人权的角度进行分析,宪法的功能表现在保障并维护公民的基本权益上。

5、从思想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宪法还具有确认文化制度,促进精神文明发展的功能。

中国共产党概况

中国共产党组织机构自上而下分为三级:中央组织、地方组织与基层组织。

中央组织分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中央书记处。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 5 年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召集。

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由中央政治局召集,每年至少举行一次。

党的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由中央委员会决定。

地方组织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与自治州的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

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与其她基层单位,凡就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就是民主集中制原则。

党中央委员会重要性:

1、在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委员会及其所设立的具体工作部门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党的全部工作,代表中国共产党。

2、中央委员会的成员包括了全国最重要的政治人物,这些人对全国政治与政策的影响意义重大。

3、中央委员会又就是产生与其她中央领导机关的机构,就是赋予最高政治领导人政治合法的最终机构。

4、由于中央委员会实行常任制,且就是委员会制度,因此在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如果有重要政策问题,需要以全党名义出现的支持,召开中央委员会就是最有效与最高有效率的。

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

1、就是代表与反映民意的主要渠道。

2、就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主要途径。

3、就是政府权威合法化的源泉。

4、就是实现国家整合的有效组织形式。

5、就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机制。

政治协商制度就是中国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特有的组织形式,具有自身优势。

一就是政治优势,二就是组织优势,三就是界别优势,四就是智力优势,五就是联系广泛的优势。

特别行政区“特别”之处在于:

1、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除全国统一的宪法外,还具有自己的“小宪法”。

3、除全国统一的国旗国徽国籍与货币外,还有自己的国旗国徽国籍与货币,在国际交往中持特别行政区护照。

4、实行“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

行政体制改革

1992年中共十四大决定以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随之而来的重大问题就是:必须使用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客观诉求重新界定政府角色,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在于:

1、从全能政府走向市场政府

所谓市场经济体制,就就是有市场体制实现私人物品的有效供给,而由政府负责安排公共物品供给的一种制度安排。

2、从人治政府走向法治政府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推进依法行政建设,但由于受到“人治”传统与“官本位”传统思想的影响,政府管理中人治现象还就是比较流行。

法治政府就是市场经济与民主政府的重要保障之一。

3、从管制型政府走向服务型政府

管制型政府坚持官员本位,政府成为经济与社会活动的绝对主导者。

服务型社会坚持以人为本,公民就是国家的主人,政府就是公共权力的代表者。

4、从预算型政府到绩效型政府

绩效型政府注重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它以治理绩效作为安排财政的根本依据。

5、从封闭性政府向透明化政府

政府信息在社会信息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政务信息公开就是公民参与与完善政策过程的前提条件。

行政体制改革的动力

1、开明政治家的锐意改革取向

2、市场经济的内在诉求与企业家群体的力量

3、知识份子的理论力量

4、全球竞争与国际规则的制约力量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da5a1f7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d1.html

《请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和物质观的理论意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