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论善世--伪造人生

发布时间:2010-08-18 18:37:5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老子论""--""造人生

传说中,初生的狮子是不嗜血的,而后在它第一次偿到鲜血的味道时,便一发不可收拾变成了嗜血的野兽。人类在经历生命的旅途中,就象初生的狮子,在尝到了现实当中的辛甜苦辣之后,便会恢复失道的本性。一直以来,社会文明始终以""为道德标准。至于善所表达的是什么?其所指的是一种建立于人类观念中的"牺己行为"。以"理性利他"为原则。""作为人的主导思想,是经过人类长期以来的发展继而演化出来的一套行为准则。那么这种"准则"是否便是"道德的体现"?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而它的答案却是,现实所认定的""。充其量也只是"伪善"

论及此处,则必须先明白道所主导的思想。世人皆称老子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甚至是军事家。对这些尊称个人认为老子的态度大概是毫不在乎的。所谓当局者迷,在社会体系这么个大染缸,老子作为一个真正的"局外人",并不因世俗的习性以至人云亦云使得自己埋没于其中,而是本着一颗"真心实性"处其正道。以老子的观点来看世界,所谓""亦即是真理的境界,真理是独一无二的,但却似真非真,亦存亦失。其性质是广泛而不定的,然而万川总归奔大海。除了"失道所为",一切的归属都是道的境界。此处类似于佛家"非有非无""静极生妄"的观点。而老子对道的追求,假设一,二,三,是各自不同的"真理",是存在于某种特定时期的,三者都具备了真伪的特性,因此只能看它与什么摆在一起。比如说一跟二比起来,一是伪,二是正。但二与三比起来,二又是伪而三是正。这是不定的,真假好坏存失可以说只是某个时期所显现的取向。所谓"高楼平地起"。因此也可引申出。""是有层次性的。以""的境界来笼统概括,人之所能恢复的便是把这个""的层次一级一级的回复它(或者说舍弃它)。比如:人目前的状况,已经到达""的层次,那么比起负一,正一则是真理。但人们并不能向后看,而是向前看。我们到达了一的境界,一的正理性特质也就消失了,二才是我们应该重新开始的。以此类推,直到其理致“无理”时,才是""的境界。当达到"无理"的境界,也就接近于佛家所说的"非有,非无"的境界。所谓“无理”所指并不是说没有理,而是指真理已经变成我们心中每个人习以为常的本性,每个人所做所为都是按其真理的属性而行,如果到达如此境界,这个真理的区分也就不存在了,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发自真心而为之。这就是“无理”。在<道经>中老子更是一再的突出的"以无为而无不为"。这也是老子"无理"思想中的一部分。至于老子思想的个人修养方面,运用道的立身处世,也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功成,事遂,身退,天之道也。”以此也就不得不引申出"道为"的另一个原则,以其"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下仁为之而有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襄臂而扔之。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这几句话作为<道德经>下篇的开头,在老子的观点看来。一个真正具备道德的人,是自然而然的兼具道德的品性。而不以德之所为而自居的。是以"不德而有德。所谓"不德",不是指没有道德。而是不为""的观念而执着。一个真正有德之人,即使其行为是符合于""的,他也不会认为自己是做了一件""事而去执着于事实的区分,因为在有""的人眼中,"德之所为"是自然而然的一件事,就象人必须吃饭一样,并不会为了突出吃饭这件事而去判定吃饭究竟是好的还是坏的。至于"下德"的人,则指自认为兼具了道德,时常认为自己做的是好事,自居行善之人,或者为了某种心理需求与目的而为善,实际上这并不是真正的道德。社会上不乏有些人"为善",虽然时时引领着自己为善,实质上他只被社会观点冠上"好人"的帽子而害怕自己失去道德面孔,让人或自尊判定是一个"无德"的人。事实上这只是一种"自重心"的托付。象这一些人实际都是"无德"的体现。(反观目前的社会,好人好事还有颁奖呢。也有些人行善,结果让人误会,自己恼羞成怒,反而丢一句"好心被雷劈"。自认为自己是做好事不该受到如此对待。)

以老子的观点,德的体现其本质仍然是"失道"的产物。然而""又是""的体现。也是道的属性。所谓"",可以把他理解为最完美的一面。它本身便具备着"道德""仁慈"等。因为失去了这个""。有了"无德"的出现,才会有了""的珍贵与向往。(就象人类一样,假设人类所有人都是"雌雄同体",那又何来"男女"之分呢?因为缺陷,才有优良的观点)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因为失去了""才有""的体现,而后失去""才会有""的行为。以至于无""才显现出""的珍贵。直到最后都失去了才会有""的诞生。因而""的维持。其实只是"虚伪"的另一面。所谓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由此可知,当一个世界若是需要以""来维持的话,那么其所失衡的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反观目前社会,其失衡程度已经到了一个以法在某些时候都无以有效震慑局面的情况。这不得不令人感叹。若是人类连""都失去,剩下的是不是只有如"野兽"般的行为。

虽然我不是一个"信主"的人,但是根据<旧约>的记载,拉开整个人类繁衍序幕的中心点。实际上与老子的观点是类似的。当上帝创造了亚当与夏娃之后,曾经告诫他们绝对不可以偷吃智慧树上的果实。其原因在于己于当人们吃了之后,便会有了分辨好坏的能力,这意味着人类的灵魂再也无法得到安宁。可悲的是亚当与夏娃仍然偷吃了禁果,因此他们开始懂得了羞耻之心,有了分辨的能力。最后惹怒上帝而被赶出伊甸园,为他们的行为赎罪。

<旧约><老子>所说的虽然是完全不同的事,但他们所表达的皆是同样的。假设亚当与夏娃在未吃禁果之前一切是最美好的,也就是老子所说的""。然而在他们偷吃禁果之后便'失道"了。因此人有了分辨能力,有了价值观的不同,所以人类便在这失道的世界中摸索。越来越迷惘。虽然人类努力的渴望追求"完美"。但所追求的在本质上已经改变了,再也无法挽回了。就如佛家所说。如果以那世俗之心求解脱,将永远无法觉悟。所谓:若以身色见我,不可见如来。

谈完老子便可以继续说现世。现世怎么样?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价值取向。价值观引导着人的一切。并且随着人类认知与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可以说,人生的经历造就一个人的价值观。而个体的道德观也会随着改变。个人的道德遍有如一个水坝。它可以蓄水防洪,但也可能被冲跨成灾。当个体意识无法抵御诱惑继而失去原则时,道德底线就会消失。至于被冲垮的人,善性会第一时间消失,而人性会慢慢的被侵蚀。以至越陷越深。直到罪恶感与良心通通不存在。而个体所仅有的,只有那价值取向所引领的欲望。其实许多人的道德行为已经变成这种欲望所引领的行为。反观其相对面,其实我们有时候看到一些为了满足欲望而犯罪的人,很多人都会认为他们罪大恶极。其实他们并非真的"罪恶"。因为有"伪善"那自然少不了"伪恶"。如果你问我,世界上什么才是"真的",那么我可以告诉你,目前的状况没人可以做到"真的"。而剩余下的,也许可以用<红楼梦>的一句经典偈子:

真作假时假亦真,假作真时真亦假。

对于人性的存在,我不认为人性真实的存在着,因为人性的根本就是靠外因所堆积起来的。而不是发自真心自然而然的。在社会中,无论你成为一个什么人,都是由生命经历注定的,一个人为善。并不是说就真的善,只不过是他的命运给了他足够的条件,让他能够成为一个善人。而坏的人,也是因为他的生命环境,让他不得不沦为一个罪人。因此,没有人是真的善,也没有真的恶。一切都是是看环境的改变,它给你了什么样的条件,你就成为什么样的人。这种细微的变化是不知不觉的。因此我并不相信人类的本性。但我相信人类有着"真性"。人类的本性中,无论是好是坏,一切都是被"外因"所蒙蔽,皆不是"真性"所表达的。而个体为善的行为。只不过是追""。人类社会为什么所有的主导思想都需要以善心为主流?这是因为人性本来就没有""。如果人性中有"善良"的因子存在,那现实当中根本不需要这些以善为主题的组织和观念。真正的善,是自然而然的存在。而不是需要文化的陶冶。世人的教诲的。时下的社会,所谓""者与"恶者",充其量只是"伪者"。成为什么样伪者,仍然是人生遭遇与环境造就出来的结果。而不是人类的真性。这让我想起一则报道。前一阵子砍死母亲的那位王姓朋友,在这里,我忠心称他一声朋友。很多人批判他,说他如何的罪大恶极。其中究竟有几个人以此而看到自己?要知道这位朋友会到今天这种地步,完全是生命经历的环境造就的。如果换成是别人,你我都好。我们在那种环境中长大。你就跟他一样。是一样的人。你也会有他的思想,他的行为。这一切,只因为命运是不同的。有些人,或骂或惋惜。事实上我们谁都没这个资格。要知道我们只不过是运气好,而没有面临过他所处的环境。因此比他幸福。

坦白说:这个社会很是让人痛。如果深入去看社会的每一件事,一切都会变得虚伪。那些:好人好事!假的!为国为民!假的。正义秉然!还是假的。只不过这种假,在这种社会是一个境界比较高的层次。

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余却有余。

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d04762de2bd960590c677ed.html

《老子论善世--伪造人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