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理论依据语文

发布时间:2020-04-05 07:06:0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 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建议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四)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关于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的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

语文教学论

教学原则

通用教学原则

(一)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三)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四)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性相结合原则

(五)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

(六)学思结合的原则

(七)精讲多练的原则

语文教学原则

1、文道统一的原则;

2、听说读写互相促进的原则;

3、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4、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原则;

5、课内外语文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目标理论

1.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系统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3. 行为目标

4.表现性目标

5.生成性目标

6.“三维教学目标:

教学的基本过程

感知性教段——理解性教段——实践性教段

理论依据:心理学——知、情、意、行统一发展规律

哲学——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论到实践的认识规律

常用的语文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述法、讲解法、讲评法、串讲法、评点法);2、诵读法;3、导读法;4、提问法;5、讨论法 6、点拨法;7、图表法;8、演示法;9、参观法;10、练习法;12、情境式教学法(情景);13、探究法;14、发现法,又称问题教学法;15、欣赏式教学法;16、活动式教学法;17、对话式教学法.

阅读教学新理念

1.阅读对话理念

2.自主阅读理念

3.多元化解读理念(个性阅读,感受性阅读)

4.整体感知理念

5.课外阅读理念

阅读教学方式

多角度阅读——看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同一个人也会对一个问题产生不同的观点。

分层次阅读——阅读过程是一步步发展提高的过程,阅读过程的每一步都表明阅读的一种认识、一种水平、一种思维状况。美国教育家史密斯设计的分层阅读教学模式(认知性阅读-理解性阅读-评价性阅读-创造性阅读)

活动式教学——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复习式导入;解题式导入;提问式导入;比较式导入;直观式导入;故事式导入;悬念式导入;背景式导入;联系式导入;名言式导入;音乐式导入;

图画式导入。

问题设计:从记忆角度设计;从理解角度设计;从应用角度设计;从情感角度设计;从评价角度设计;从想象角度设计。

练习设计:

1、阅读训练设计(默读、朗读、分读、齐读、分段读、分角色读等)

2、写作训练设计(仿写、扩写、缩写、改写、继写读后感等)

3、听说训练设计(提问、讨论、辩论等)

4、思维训练设计(发现、探究等)

5、自学训练设计(摘录、归纳、答题等)

板书设计:

1、综合式——包含文章结构、情节、人物、写法、评述等。

2、提纲式——文章结构、或情节、或人物之要点。

段落提纲 情节提纲 人物分析提纲 景物描写提纲

3、比较式——将课文中内在因素加以比较。

4、摘要式——抓住课文中关键的字、词、句,精要地显示课文内容。

5、图示式——以多种线条配合一定的文字,或勾勒情节,或表示人物关系,或反映时空变化。

6、表格式——运用列表、揭示课文思想内容

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实践,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21世纪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5.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6.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7.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9.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10.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1.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c1c90bc7f1922791688e868.html

《说课理论依据语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