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家庭教育家长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9-24 20:24:3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自考本科

毕业设计(论文)

目: 家长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业: 学前教育

名: 高锦

指导教师:

院系站点: 荆州教育学院

湖北省自学考试委员会、长江大学



自考本科毕业论文评审表

学生姓名: 专业: 题目:

指导教师

姓名

职称职务

工作单位

指导教师评语:

成绩: 指导教师 (签章)

答辩委员会意见:

答辩委员会主任 (签章)

答辩成绩:

盖章



1

关键词 1

一、家长教养方式类型 1

(一)权威型教养方式 2

(二)专断型教养方式 2

(三)放纵型教养方式 2

(四)忽视型教养方式 3

二、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发展的意义 3

三、不同家庭的教育方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4

(一)溺爱型 4

(二)专制型 4

(三)放任型 5

(四)民主型 5

四、家庭中如何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6

1、提高家长社会化教育的意识 6

3、言传身教、树立榜样 6

4、赏识得当、奖惩分明 6

5、家园合作 6

五、父母教养方式建议 7

(一)坚持家庭教育的原则 7

(二)家庭教育切记误区 8

参考文献 9

10

家长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摘 要】儿童的发展开始于家庭,儿童在生命最初始阶段的人际交往、社会规范认知、社会角色扮演等,都是由家庭提供的,家庭是儿童生活生长最基本最主要的环境。

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都影响着儿童个性与发展。家庭对幼儿心理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家长的价值取向对幼儿的发展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扮演中关键性的角色,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儿童的发展,不良的教养方式,则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学前儿童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多个关键期中,其发展与父母的养育、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词】学前儿童 家长教养方式 儿童发展

一、家长教养方式类型

一般来说,可以把父母教养方式归纳为两个维度:其一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情感态度,即接受拒绝维度;其二是父母对孩子有要求和控制程度,即控制容许维度。

在情感维度的接受端,家长以积极肯定、耐心的态度对待孩子,尽可能满足孩子的各项要求;在情感的拒绝端,家长常以排斥的态度对待孩子,对他们不闻不问。

在要求与控制维度的控制端,家长为孩子制订了较高的标准,并要求他们努力达到这些要求;在要求与控制维度的容许端,家长宽容放任对孩子缺乏管教。

根据这两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四种教养方式:权威型、专断型、放纵型和忽视型。不同的教养方式无疑会对孩子的发展和个性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综上所述,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将社会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态度体系及社会道德规范传递给儿童的方式。教养方式有下列类型:

1、权威型教养方式——父母树立权威,对孩子理解、尊重,与孩子经常交流及给予帮助的一种教养方式。

2、专断型教养方式——父母要求子女绝对服从自己,对子女所有行为都加以保护监督的一种教养方式。

3、放纵型教养方式——父母对子女抱以积极肯定的态度,但缺乏控制的一种教养方式。

4、忽视型教养方式——父母对子女缺少爱的情感和积极反应,又缺少行为要求和控制的一种教养方式。

(一)权威型教养方式

这是一种理性且民主的教养方式。权威型的父母认为自己在孩子心目中应该有权威。但这种权威来自父母对孩子的理解与尊重,来自他们与孩子的经常交流及对孩子的帮助。父母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对待儿童,及时热情地对儿童的需要、行为做出反应,尊重并鼓励儿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同时他们对儿童有较高的要求,对儿童不同的行为表现奖惩分明。

这种高控制且在情感上偏于接纳和温暖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许多积极影响。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独立性较强,善于自我控制的解决问题,自尊感和自信心较强,喜欢与人交往,对人友好。

(二)专断型教养方式

专断型父母则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自己,希望子女按照他们为其设计的发展蓝图去成长,希望对孩子的所有行为都加以保护监督。这一类也属于高控制型教养方式,但在情感方面与权威型父母有显著的差异。这类父母常以冷漠、忽视的态度对待儿童,他们很少考虑儿童自身的要求与意愿。对儿童违反规则的行为表示愤怒,甚至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

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学前期儿童常常表现出焦虑、退缩和不快乐。他们在与同伴交往中遇到挫折时,易产生敌对反应。在青少年时期,在专断型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儿童与权威型相比,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性都比较差。但有时他们在校的学习表现比放纵型和忽视型下的学生好,而且在校期间的反社会行为也较少。

(三)放纵型教养方式

这类父母和权威型父母一样对儿童抱以积极肯定的情感,但缺乏控制。父母放任儿童自己做决定,即使他们还不具有这种能力,例如,任由儿童自己安排饮食起居,纵容儿童贪玩、看电视。父母很少向孩子提出要求,如不要求他们做家务事也不要求他们学习良好的行为举止;对儿童违反规则的行为采取忽视或接受的态度,很少发怒或训斥儿童。

这样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大多很不成熟,他们随意发挥自己,往往具有较强的冲动性和攻击性,而且缺乏责任感,合作性差,很少为别人考虑,自信心不足。

(四)忽视型教养方式

这类父母对孩子既缺乏爱的情感和积极反应,又缺少行为方面的要求和控制,因此亲子间的互动很少。他们对儿童缺乏最基本的关注,对儿童的行为缺乏反馈,且容易流露厌烦、不愿搭理的态度。如果儿童提出诸如物质等方面易于满足的要求,父母可能会对此做出应答;然而对于那些耗费时间和精力的长期目标,如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恰当的社会性行为等,这些父母很少去完成。

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与放纵型教养方式下的儿童一样,具有较强攻击性,很少替别人考虑,对人缺乏热情与关心,这类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更有可能出现不良行为问题。

二、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发展的意义

孩子的发展离不开家庭、幼儿园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但家庭作为儿童的第一场所,家庭环境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而家庭教养方式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形成良好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家长教养方式不同孩子发展也会不同。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父母对幼儿的态度为幼儿对社会的态度奠定了基础,由此我们得知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对幼儿发展的引导,为今后孩子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幼儿期是孩子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在这段时间的经历和体验,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发展状况,将影响其一生,他们将来能否适应社会,能否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能否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时期的生活经验和教育。父母教养方式比较集中的反应了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也是其教育观念的反映。

父母教养方式:父母通过教养孩子的活动,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幼儿社会性:幼儿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教角色,获得社会性需要、态度、价值,发展社会行为,并以独特的社会个性与人交往,相互影响,适应周围环境,由自然人发展成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幼儿心理特征。

三、不同家庭的教育方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不同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对幼儿今后的发展的影响不同,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利于幼儿的发展,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则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的发展起到阻碍的作用。

(一)溺爱型

有的父母过分地爱孩子,娇生惯养是最常见的一种错误的家庭教养方式。对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对孩子的干涉过多,这也不允许去那也不允许做,束缚了孩子的思想,限制了孩子的活动。所以孩子表现的常常怯弱,生活能力和学习能力都不是很好,对事物缺乏兴趣。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父母对子女的爱不够,子女就会感到痛苦,但过份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对小孩百依百顺,任凭其呼风唤雨,对于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和行为也不加以制止,孩子长年累月处于这样一种说一不二的核心位置,有错误也不能纠正,不合理的欲望常常在无原则的,纵容下得到满足,因而使得孩子养成了任性、不讲道理的个性,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得到强化。

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幼儿行为表现是自我控制能力差,常以哭闹等方式寻求当时的满足,缺乏自信、毅力和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冲动性和攻击性,不会考虑他人的感受。

(二)专制型

专制型是教育方式也属于高控制教育方式,专制型这类型的父母对幼儿时常表现出缺乏热情的,否定的情感反应,很少考虑幼儿的愿望和要求,父母会无条件的要求幼儿遵循自己的规则做事,对幼儿违反规则的行为又表示不满,甚至采用严厉的惩罚措施。

专制型的父母要求幼儿绝对的服从自己,孩子的自由是有限制的,父母希望子女按照他们为其设计好的发展蓝图去成长,希望关注幼儿的一切行为,行动都加以保护监督,父母采取专制型的教养方式,往往的出与“为孩子好”的目的,对孩子过多干涉,过分保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成长在这种教育环境下的幼儿常常容易形成自卑、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的人格特征,由于从小缺乏关爱,未从父母那儿得到温情,造成幼儿不懂得如何恰当表达自己的情绪想法,长此以往,将会与家长关系疏远,产生叛逆心理。

(三)放任型

放纵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权威型教育方式的父母一样对幼儿充满积极肯定的情感,但是缺乏控制。表现于家长对孩子既不关心也不提出要求,这种家长对幼儿是拒绝的,对孩子的需求也不做出及时的反应,更谈不上情感上的支持,他们很少和孩子交流沟通,对儿童缺乏管教,听之任之。此种类型下的幼儿常有冲动的攻击性和以自我为中心,有冷漠、叛逆、攻击、自卑、自我控制能力弱、独立性差的行为倾向。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很少替别人考虑,对人缺乏热情与关心。

这种放纵型家庭教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发展,但由于家长对幼儿缺乏基本的关注,亲子之间交往很少,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家长与幼儿间情感疏离,家庭产生隔阂。

(四)民主型

民主型父母不任意打骂孩子,对孩子的行为更多的是加以分析与引导,对于孩子在成长或学习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更多的是采取帮助与鼓励的方法,并合理地应用奖励与处罚的手段,使孩子从父母的行为与教育中获得知识,明白事理。在这种家庭氛围中,家长对幼儿是理解与尊重的,他们会与幼儿心贴心的交流及给幼儿自由的成长的空间。

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从小被尊重,又不乏父母的引导和要求,往往成为最独立而有自信的人。父母能够平等地对待、尊重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给孩子贴心的帮助,对子女的需要及时做出反应,让子女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四、家庭中如何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的发展水平的不同直接影响家庭教育方式选择出现差异,因此,父母要正确对待幼儿的发展水平,通过建立健康的家庭教育方式来改善幼儿发展的现状。

1、提高家长社会化教育的意识

自觉以社会代表的身份对孩子实施正确的教育。

2、建立民主化的家庭

孩子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父母应把孩子摆在平等的地位上,听取孩子的意见,使孩子敢于在父母面前说出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同时又让孩子克制住自己,尊敬父母和长辈并对幼儿宽容民主的引导,可以积极地促进儿童内部控制力的发展及认知能力的提高。

3、言传身教、树立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为人父母者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建设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教养态度要严而不、威而不猛,态度言论前后一致,使他们从小就人自己身上习得尊重人、关心人、团结人、体谅人等优良品质。

4、赏识得当、奖惩分明

欣赏、鼓励像阳光空气一样不可缺少,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要学会欣赏和鼓励,要善于发现自己孩子的闪光点,经常对他们的优势和长处进行称赞,并鼓励他们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作为家长应及时进行肯定和表扬,帮助她逐步

树立起积极的自我概念,让她相信自己是有能力、有希望的,但是一味的正面赞赏是极不可取的。当孩子犯错误后,必须及时进行正确、客观的批评指正,耐心、细致做好疏导工作,让他们明白错在何处,知错能改,在体验中成长。

5、家园合作

交往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只有通过交往,人们才能互相交流信息和感情,协调彼此之间关系,达到共同活动的目的,我们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家园互动活动,帮助、指导、支持、配合家长,共同提高教养方式,通过家园学习活动增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情感交流,拉近了家园、家长与孩子的距离,帮助家长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使家长能正确理解自己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加深了对孩子发展水平和自身教育行为的认识,从而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养方式,转变自己的教育观,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实现家庭教育中新的教育观念与行为的相互渗透、有机融合。

作为孩子,他们需要的是快乐的童年,儿作为家长,我们更看重他们辉煌的未来,我们应从各方面来引导和培养孩子,所以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将成为全社会关心的问题,只要我们父母和教师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交往的机会,使用正确有效的教养方式,相信孩子们会健康地成长起来,成为社会人,完成社会化,担负起明天的重任!

五、父母教养方式建议

(一)坚持家庭教育的原则

1、一致性原则。指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家庭、社会、学校之间要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决不能各行其是、唱对台戏,或是前后矛盾、出尔反尔。

2、两不原则。指再穷不能穷孩子,再富不能富孩子。

3、三为主原则。一是以正面教育为主。父母要鼓励孩子,给他正面积极的教育,切忌给孩子头目中灌输恐怖、迷信之类的东西。二是以赏识教育为主。对孩子的奖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方法,本质在于善待生命、尊重生命。采用赏识教育,如给孩子一个拥抱,亲亲孩子的脸。当然不是容忍每一个错误,也不是溺爱,而是发现他们的长处,挖出他们的潜能,引导他们走向成功。三是以细节教育为主。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在学习和游戏过程中,善于捕捉具有教育意义的细节,及时对孩子进行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说理性的教育。让孩子在玩和学习过程中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教育,快乐地收获了知识。

当然,适当的反面教育、计划教育和批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也是必要的。

4、四尊重原则。一是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好规律,遵守好这些规律,实现教育能取得佳效。二是尊重孩子的权利。要相信自己的色孩子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小天地,不能把孩子当成自己的财产,孩子有平等交流、玩等的权利。三是尊重家庭成员的意见。温馨和睦的家庭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在教育孩子方面,要尊重每一位家庭成员的意见,形成教育孩子的孩子的合力。

一些重要问题上,可事先达成一致,避免当孩子的面唱反台戏。四是尊重家庭教育的特点。要取得家庭教育的成功,必须了解和掌握家庭教育的特点,采取适用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5、全面发展原则。指在培养孩子的德、智、体、美和劳动技能这五方面全面发展,不可偏废。德育在儿童个性和谐发展中应居首位;美育是教孩子从周围世界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体育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劳育是培养孩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态度、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使儿童获得工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智育必须全面发展,防止偏科。个性的全面发展,是各方面都达到基本素质,并能相互促进,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人的优势。

(二)家庭教育切记误区

1、心理误区。由于我们未完成的梦想或由于社会压力逐渐加大,我们希望从孩子身上得到补偿,希望越大,那么我们的孩子压力越大。压力超出负荷,造成的后果不仅是身体,还有心理和社会的不适。我们不

可以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加给孩子。

2、教育误区。知心姐姐卢勤把溺爱归纳为三种类型:代替型、看管型、满足型,即鸡妈妈似的溺爱。爱,不能只是看管、代替和满足,我们的孩子还需要放开,如果说孩子是风筝的话,父母应是那根风筝线,起着引导、鼓励、再鼓励,并把握好度的作用。让他们去实践,有一天他们会创造比我们更强的未来。

3、形象误区。言教也要身教,父母的形象本身就是孩子的榜样。要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做好自己。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播撒一粒种子,生长出来的的确还是瓜和豆,关键在于他们有什么作用。

4、行为误区。耳濡目染,定型思维,驱之不去。父母的行为,每天都影响着孩子的感受,影响着他的思维意识、价值观念、习俗好恶、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的形成及其心理健康。父母要以身作则,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培养他们成为明天社会所需要的一代。

5、语言误区。家庭教育是靠家庭语言来完成的,父母的语言是孩子成长的营养,爱的语言多了,有一天会有爱的成果收获。肯定的语言,是孩子成长的信息,让他们相信自己,才会有迈出前脚的一步。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陈鹤琴.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M].北京市: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3]徐云.儿童早期教育与训练[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4]郑晓边.心理变态与健康[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

[5]卢勤.好父母好孩子[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5

[6]宋宁.班级心理教育手册:幼儿版[M].太原:希望出版社,2009

[7]杨浩然.家庭教育的金钥匙[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

[8]李丹.学校心理卫生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9]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

本论文的完成,得益于张晶老师传授的知识,使本人有了完成论文所要求的知识积累,更得益于张晶老师从选题的确定、论文资料的收集、论文框架的确定、开题报告准备及论文初稿与定稿中对字句的斟酌倾注的大量心血,在此对张晶老师表示感谢。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bf7f147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29.html

《[论文]家庭教育家长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