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 爱莲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发布时间:2020-09-05 22:06:0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爱莲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了解“说”的特点。②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熟读成诵。掌握“蕃”“染”“植”“鲜”等重要文言词的意义,辨识“之”的一词多义。(这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能力目标:①分析文章所展现的莲花的高洁品格,理解作者的思想与情感。(因为新课标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要求。)    ②学习课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3、德育目标: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

二、学情分析

学生处于七年级下学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有一点自己的学习方法,能根据课文注释和词典辨别大部分文言字词的读音和含义,通过小组讨论,能解决部分疑难字词和文章大意。但深入分析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学生还有难度,需要小组讨论,还需教师点拨。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分析文章所展现的莲花的高洁品格,理解作者的志向。

2、学习课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运用“菊”和“牡丹”的衬托作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1、通过一张莲花的图片,让学生说有关莲花的诗词或名言。

2、教师:莲花多么受人们的喜爱啊,北宋时期有位哲学家叫周敦颐,他也是对莲花喜爱有加,因此写下了流传至今的名篇《爱莲说》,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周敦颐笔下的莲花吧!

(二)作者简介: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因世居濂溪,被称为濂溪先生。周敦颐非常博学,人品很高,心胸磊落,为官清正,深得民心,为百姓所爱戴,他曾带领属下在官署的一侧挖池种莲,后人称为“爱莲池”,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深感官场的黑暗,深爱莲花的高洁,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三)解题

1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2、理解课题。“谈谈喜爱莲花的感想。”“谈谈喜爱莲花的道理。”

(四)自由朗读

目的: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语感。

1、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得舒缓一些注意抑扬顿挫,要有高低起伏读出感情

2、展示朗读,其他学生纠错。

3、教师示范朗读。

4、小组内练习朗读,比比流利、熟练。

(五)翻译

目的: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理解基本内容。

1、小组内一人一句翻译全文,并找出容易理解错误的字词。

2、小组示范翻译全文。

3、老师提醒容易理解错误的字词。

(六)赏析

目的:1、分析文章所展现的莲花的高洁品格,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寓意。2、学习课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这是本课的重难点。

1、自由朗读全文,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语句。

2、思考讨论: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莲花的哪些特点?

3周敦颐仅仅是为了写莲花而写莲花吗?(引出托物言志的手法)

4、学习运用“托物言志”写法:联系自己的志取和追求,说说你喜欢的事物,并用一句话概括原因。 例子:我喜爱青松,因为它坚强不屈,不畏严寒。

5、作者爱莲,仅仅写莲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呢?这两者分别有何特征?(引出衬托这一写法)

五、总结:周敦颐既不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着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让我们带着对莲的赞美之情再次齐读课文,向周敦颐似的君子致敬!

六、作业:

1、任选一种自己喜爱植物,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2、课外阅读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

《爱莲说》学情分析

本文可读性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诵读作为本课教学的最重要环节,指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和切实掌握诵读文言文的三种方法:一是疏解文意的读法,旨在初步读懂文章,领会文章中词语、句、段的含义,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二是谁究文理的读法,旨在读出词语、句、段间的逻辑停顿和逻辑重音,恰当地表达文脉的贯通和层次,要求读得流畅,语气、重音、停顿和速度得当;三是品味意境的读法,旨在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要求读得铿锵悦耳,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从教学对象看,他们理性分析能力弱,但感性认识及模仿能力强。因此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由浅入深,高视角、低起点,以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

《爱莲说》效果分析

通过朗读他们能很快发现短文的独特之处,进而得到阅读的快感激发学习的乐趣。教师应该从这点出发,应培养学生对文言的兴趣。至于对课文有疑问的地方,一开始,学生可能确实想不到。选入课本的文章,都是典范文章,哪里敢怀疑?老师可以启发,作者所处的年代,距离现在近一千年,难道到了现在,大家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发生变化,还完全同作者的观点一样?这几句话激起了同学们的不满,于是立刻有人反驳:陶渊明反对追求富贵,我认为不对,追求富贵有什么不好,难道应该追求贫困?在文章的结构上,有的同学提出:作者三次写到三种花,前两次的顺序都是牡丹,而到了第三次,却变成了牡丹。因此,应该把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调到文章最后。

不仅把老师该教的知识自己学习了,掌握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能真正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去发现问题,去决定吸取或舍弃。这堂课也使我认识到,只有老师为学生服务,才是教学思想根本的转变。采用了这种方法,不仅使学生成绩得到提高,而且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爱莲说》教材分析

1、教材的主要内容和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讲课的篇目是《爱莲说》,本文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爱莲说》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名文,他以具有高尚的品格的自比,委婉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宝贵的世风,表明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直到今天仍有其借鉴意义。

2、关于教材难点和重点:《爱莲说》的重点在,难点是爱莲的因由。《爱莲说》写是实,写是虚,以实托物,以虚言志,爱莲的因由自然成为本文的难点。 确定教学重点为: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并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辨析莲花与君子的相似之处,教学难点为:理解运用牡丹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爱莲说》小测试题   姓名:            分数: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意思。(2)

  可爱者甚蕃 (        )    晋陶渊明独爱菊(      )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陶后鲜有闻(     

解释

水陆草木之花 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无丝竹之乱耳之:               何陋之有  之: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三.按课文填空。

1、《爱莲说》选自《         》,作者        ,是      时著名的        .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      为莲的总陪衬,以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             .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的原因是:                             

四.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1、《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2.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3、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答:                                                                      

                                                                      

4独爱莲独爱菊两个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5、《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6、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答案:

《爱莲说》小测试题   姓名:            分数: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意思。(2)

   可爱者甚蕃 (        ) 晋陶渊明独爱菊( 唯独  )世人甚爱牡丹(  很,非常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    )(被污染  )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美丽而不庄重)亭亭净植(树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亲近而不庄重       陶后鲜有闻(  解释

水陆草木之花 之:  助词,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无丝竹之乱耳之: 助词,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何陋之有  之: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三.按课文填空。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是 北宋     时著名的  哲学家      .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 爱莲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  草木之花    为莲的总陪衬,以  菊花      牡丹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隐逸者        富贵者   君子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莲,花之君子者也。                    

8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的原因是: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9、《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_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0、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_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__

四.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1. 《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2.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作者用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3、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答: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

4独爱莲独爱菊两个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避世的生活态度,而是勇敢地面对现实。

 

《爱莲说》课后反思

这堂课,学生学得轻松自如,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不仅把老师该教的知识自己学习了,掌握了, 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能真正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去发现问题,去决定吸取或舍弃.这堂课也使我认识到,只有老师为学生服务,才是教学思想根本的转变。.以前的课堂教学,老师教,学生学,老师是课堂的主体 ,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走,光记笔记都来不及,哪里还有什么主动性 哪里还有什么发现 ?有了这样的尝试,其他的课文,我也适当采用了这种方法,不仅使学生成绩得到提高,而且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bb3f610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cf.html

《初中语文 - 爱莲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