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电信诈骗事件引发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10-24 01:26: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大学生电信诈骗事件引发的思考
作者:李璐璐 张建萌
来源:《现代交际》2017年第11

        摘要:近两年,接连发生大学生因电信诈骗致死的事件,在这几起事件中,大学生由于思想单纯,涉世不深,缺乏社会经验,屡屡上当受骗。通过这几起事件,一方面透露出严重的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更令人深思。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大学生电信受骗致死的原因,从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四个方面出发,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电信诈骗 心理承受能力

        中图分类号:D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1-0145-02

        2016821日,山东大学生徐玉玉接到某诈骗电话后,将原本要交学费的9900元转给了骗子,徐玉玉和父亲去派出所报案回来的途中心脏骤停,抢救无效死亡,去世时18岁;2016823日,山东大二学生宋振宁,同样在遭遇电信诈骗后,伤心欲绝,心脏骤停,死亡时20岁。对于各大媒体和报纸报道的关于准大学生受骗的现象,一些人表示,目前社会上存在诸多诈骗的蛀虫,他们利用非法的手段损害公众,而当代大学生涉世未深,缺乏社会经验,深受其害,甚至葬送了自己的花季。我们在痛斥社会险恶的同时更为大学生年轻生命的陨落感到惋惜,又不禁反思作为受过素质教育的大学生,在身心与精神上为何如此不堪一击。

        一、准大学生受骗致死悲剧发生的原因

        (一)社会层面

        大数据时代下,相关责任部门监管的缺失和不作为,导致学生信息泄露问题严重。网络运营商、电信企业以及各种信息汇集的源头,例如学校、银行、网络等,都是可能发生信息泄露损害学生利益的地方。目前,我国在隐私保护方面相对滞后,对于个人信息安全还没有立法保障,如手机软件是否涉及侵犯隐私或个人信息,没有明确判断标准。[1]从学校到教育部,从入学学籍到毕业信息,从校园卡到银行卡,包括各种网络虚拟信息、通信等,作为在校大学生,每个人都是集信息于一身。一方面,相关的责任部门与学校负责部门联系不密切,没有彻底地深入学校调查研究,对于学生易泄露信息的区域把握不清,更是缺少严密的监管,造成前期的预防工作缺乏整体的规划布局。另一方面,对于信息泄露问题的处理往往集中于事件发生后,对于案件的侦破力度不够,时间拖延,不能安抚人心,给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公众带来不安的情绪,让已经伤痕累累的身心再次面临精神的崩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abad7f7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12.html

《大学生电信诈骗事件引发的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