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镜头塑造人物形象

发布时间:2020-01-16 00:50:1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论如何利用镜头角度成功塑造人物形象 

电影画面视觉形式的所有成分都应服从最充分地揭示所拍场面或事件的思想和内容的任务,比如它的线条结构、空间特点、影调和色彩的处理、照明的特点、光学线条乃至画面和反映在其中的空间范围的截取等。在所有这些影响着画面表现质量的因素中,拍摄角度的选择十分重要,它决定着观众观看画面主体的角度和主体在画面的方向。摄影机的拍摄角度,实际上可以看做观众的眼睛。观众视觉的垂直变化一般可有仰角、平角和俯角等。改变镜头的拍摄角度,可以使画面的构图富于造型特色,从而使观众能够感觉到影片塑造的人物形象从而在情绪上获得变化。水平角度让人物符合我们自己的愿望。仰角则与俯角相反,它会增加被摄物的高度,并且带有垂直效果。更确切地说,它能使一个矮的演员看起来较高。动作的速度感增加了,尤其是暴力镜头。仰角会捕捉一种令人困惑的感觉,并且会使环境变小,如天空或天花板都退为背景。就心理上而言,仰角会增加主体的重要性,使物体在观众前方展开,甚具威胁性,也使观众欠缺安全感并觉得被人控制。由仰角摄得的人物通常会引起恐怖、庄严及令人尊敬的感觉。所以在宣传片以及强调英雄主义的电影中,这类镜头是最常见的。 

(一) 如何利用平视镜头塑造人物形象及效果 

以平角拍摄的平视镜头的主要功能在于增进观众对画面的亲近感,感到如临其境,从而对内容产生同情和理解。这种拍摄方式在影片中最为常见。视角的水平发展包括正面、侧面和斜面三种。它们所产生的情绪效应分别是庄严、生动和主体感。 

正面对强调物体做对称性和相互间的位置关系是最合适的。有利于表现被摄对象正面特征,用正面角度拍摄人物中近景称为肖像。正面角度能表达人物的本来面貌。正面角度有利于表现景物的横线条,可以营造庄重、稳定、严肃的气氛。其缺点是缺乏立体感和空间透视感,若用的不当容易形成无主次之分,呆板无生气的画面效果。电影《奔向自由》中,两名女黑奴在逃离奴隶主庄园的途中,一人不幸为毒蛇所伤,生命垂危。影片以正面展示主人公萨拉和倚在她怀中生命垂危的女友的形象。周围是险峻的山崖和丛林,身后是蓝天和群山,整个画面的色泽古朴、沉稳,很有一股肃穆凝重的气韵,使观众产生了对人物命运深切同情的情绪。而当萨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同情黑奴的白种人的帮助下,踏上加拿大的国土时,影片从正面表现挣脱了沉重的精神与肉体上的枷锁的女主人公因获得自由而引发的舒畅、喜悦的感情,给观众以清新明丽的印象,为人物的命运而感到快慰。 

侧面主要用于表现人物的某种动势,适合于表现人物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表现运动对象的方向性,线条富于变化,多用于对话、交流、会谈、接见场合,有平等的含义。其缺点是不利于立体、空间感的表现。电影《修女传》的第一个场景是身着白衬衫,外套黑色连衣裾的少女佳比凭窗而立,动也不动地凝望着窗外,她的嘴角略显笑意,不一会,这个侧面而立的窈窕身影慢慢地转过身来,现出她的正面形象以及置于前胸的右手,将套在左手无名指上的订婚戒指取下来的特写镜头。以侧面展示人物形象有利于观众看清人物的整个形体特征:剪短了的棕色头发,紧闭着的嘴巴,微微翘起的嘴角,朴素整洁的服饰,专注刚毅的面容。所有这些构成了一位下决心告别世俗生活,到修道院过修女生活的妙龄少女的形象。在另一处描写主人公决心离开修道院,结束她的修女生活的镜头中,人物形象也是以侧面来表现的,在与神甫的交谈中,侧面的近景镜头突出了脸的前半部:眼睛,鼻与嘴和下巴。约23的脸和头部遮在黑色的头巾之中,通过眼睛与嘴巴的轻微活动,展示人物的坚定执着的神情与隐藏在她内心中强烈的矛盾心理。  

反面则给人以积极的联想和对画面的思考。同样在这部影片中,最终,当女主人公拎着一只简单的皮箱,按下了电铃,修道院院长为她将通向院外的门打开。这时的佳比,头也不回地沿着被阳光照亮的小巷向前走去,它为观众留下了无穷的思考。用背面角度拍人物,被摄人物所看到的空间和景物也是观众看到的,所以这种角度拍的画面有把观众带到场面的纪实效果,有身临其境的参与感。比如背跟拍摄记者的镜头,就有这种效果。大型纪录片《望长城》中主持人焦建成寻找陕西民歌手王向荣的段落,用了很多背跟角度拍摄记者寻找王向荣的经过,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并突出了该片跟踪纪实的风格,增强了作品表现力。  

(二)如何利用俯视镜头塑造人物形象及效果 

摄影机居高临下进行拍摄,从高山、高层建筑、飞机、气球或其它高于水平位置的地方往下看,都可以见到构成此种角度的画面。从艺术的角度上看,这可以通过物体的高度传递险峻的感觉。比如从山峰之间滑行的缆车上,从位于峰巅的城堡上俯瞰狭谷都可以给人以一种深刻的堕落感(电影《鹰飞不过的地方》)。居高临下的拍摄,还可以用于表现拍摄对象的弱小、无助、或者渺小、卑劣的形象。在影片《音乐之声》中,受到法西斯思想毒害的年轻信差劳夫到上校家送电报时,观众顺着站在台阶之上的上校的目光俯视劳夫行纳粹军礼的身影,顿觉这个人物的行为猥琐和可笑,其体形也显得渺小;而当视线从劳夫处仰视上校时,后者不但显得形体魁伟,气宇轩昂,而且显示出他那对法西斯分子不屑一顾的鲜明的态度。在《辛德勒的名单》中,导演史皮尔伯格将主角辛德勒安排于街区高层建筑的屋顶处,让观众通过辛德勒的视点记录纳粹分子虐杀残害犹太人的罪恶场面。俯视镜头在此处的运用,不但扩大了对罪行的视察范围,充分暴露法西斯的种族灭绝的罪恶,而且也表现了貌似强大的屠夫,实则是渺小丑恶的人类败类。 

1、俯视角度镜头摄影时,地面上树立的高景物、站立人物都有一种斜向汇聚的效果 ,用来展示景物全貌,表现视野开阔的景物,强化环境空问的概念 ,同时使得人物与环境浑然一体如象《千里走单骑》影片中,用俯视角度镜头拍摄了杨杨和高田先生在石头村前景区迷路时的片断。这时的俯视角度镜头被赋予了独特的象征意义和表达人物景物的艺术效果。俯视角度摄影时,对人和物产生极强的被压缩感,是人和物的体形发生形变.常用来在现遭受危险、威胁或压抑低的空间气氛,还可以表现人物悲惨、渺小、绝望的命运处境,也可以表达导演的一种主观的态度。如《东京审判》影片中自杀未遂的日本人。逐渐拉开的俯视角度镜头真切的表达出日本人被压抑、绝望的情调 。还有一种“扣拍镜头”是俯视角度镜头以垂 直高度状态拍摄的镜头,它竖向后对人和物压缩感特别强烈,画面造型非常别致,环境空间布局别具一格。《春节晚会》歌舞片中运用较多。《魁影奇侠》美国影片中,贪婪邪恶的蒙古之王的一次出场,运用扣拍镜头,身着规则图案的 蒙古之王身形基本淹没,整体上展示出一个特别标准的具中国传统文化色彩与美感的十字架 ,压抑窒息的气氛赫然显现;而后升降镜头随即拉远。镜头开始复杂运动,高视角度的扣拍 镜头慢慢转化成平视拍 镜头 、仰视拍镜头、景别逐渐变化到远景 ,人物形象的邪恶与恐怖得到了巧妙的塑造。不过 ,扣拍镜头塑像虽然好看 ,但导演刻意为之的意图非常明显。如果我们将俯视镜头和仰视镜头综合运用,会达到褒贬明显、对比强烈的艺术效果。革命战争题材片子使用较广泛,如《刘胡兰》影片中,女英雄刘胡兰临危不惧、壮烈牺牲的镜头多用仰视角度拍摄,而渺小猥琐、惊慌失措的敌人则用俯视角度镜头。 

2、俯角度(俯摄)的造型效果及功用 

(1)有利于表现对象的立体感。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关键是表现其多面关系。平面拍摄可以表现物体的正面侧面二个面,俯角拍摄可以表现正、侧、顶三个面,从而增强了物体的立体感。  

(2)俯角可以增强平面景物的线条透视。俯角度离镜头近的景物降底,远处景物升高,从而展示了视野,增加了空间深度。比如列队行进、车队的奔驰、草原的羊群以及展示纵横线条的场景,大多采用俯角拍摄,其目的在于表现多景次的地面景物。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就是这个道理。  

(3)俯角可以渲染情绪。造成压抑的气氛。根据规定情景和人物的情绪,采用俯角处理 ,能使地面扩大,人物变小,还可以使人物压缩变形,产生萎缩、矮低的视觉效果,造成一 种情绪上的压迫感。如,《阳光灿烂的日子》马小军孤独地漂在游泳池的镜头。 

4)俯角度用于拍摄人物,可以美化人物面部特征,也可以丑化人物的形象。如果标准镜头 ,稍俯的角度,可使圆脸,高颧骨,胖脸型,得到适当拉长和校正,在肖像摄像中经常用这 种角度稍许改变人物的脸型。 

5)俯角度(俯摄)经常用于交待地理位置。在拍摄战斗场面第一个镜头常常是用大俯角拍摄远景画面,用来确定敌我双方地理位置及双方的运动方向。  

(三)如何利用仰视镜头塑造人物形象及效果 

这种使摄影机置于低处向上拍摄的技巧所产生的画面可以使人物形象显得威武、崇高,同时还能加大画面内容的含量,收到舒展、开阔的效果。在一些表现历史建筑,如宫殿、庙宇,帝王将相等历史人物的电影中普遍得到运用,它与别的艺术表现手法一道,体现了某种典雅、豪华与崇高的片场美学风韵。 

(1)仰摄前景升高、后景降低,有时后景被前景所遮挡看不到后景。如果前景是主体,仰角有实出主体形象的作用。在外景用仰角拍摄以天空做背景可以净化背景,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 

(2)仰摄垂直线条的景物,线条向上汇聚,有夸张被摄对象高度的作用,从而产生高大、挺拔、雄伟、壮观的视觉效果。 

(3)由于仰摄能形成高大挺拔、雄伟的视觉效果,因此仰摄经常带有褒意,往往用赞颂、敬仰英雄人物。比如,电视连续剧《长征》,红军抢渡泸定桥后,领袖们在泸定桥上指点江山的镜头。但是,俯摄、仰摄的贬褒含义和感情色彩不是绝对的,在运用时不能做为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文革时期在电影界流传的“敌俯我仰”的固定模式是完全错误的。影片《瓦尔特保卫萨拉内窝》表现英雄人物的牺牲,就是利用大俯角度来表现的,在赞颂英雄之死的同时,表现了人民对英雄的悼念。  

(4)仰摄拍摄人物既能夸张人物形体及面部特征,又能校正人物面部缺陷。比如身材矮小的可以显得高些,消瘦的脸可以显得胖一些;对于脸颊宽的脸型,如采用仰角会使两颊更宽大,从而夸大面部缺陷,所以脸颊较宽的人物不宜采用仰角度。  

(5)用仰角拍摄跳跃的腾空的动作,能夸张跳跃的高度。  

(6)仰角拍摄时,摄像机的光轴和水平线形成向上倾斜的夹角,镜头到人物头部(或其它物体顶部)和脚部的距离,产生远近不等的差别,影像将产生明显的透视变形现象,近而产生人眼不常见的奇形效果。比如《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马小军上跳水台就是用大仰角度相摄的异常的影像形态。深刻地展示了当时马小军内心情绪。 

大俯大仰角度表现的是人眼不常见的视点,其影像往往是变形的,故称大俯、大仰角度为两个特殊角度。稍俯、稍仰角度则是常用角度。大俯、大仰角度如果和镜头的焦距、拍摄距离结合起来,变形效果将更加明显。 

在具体运用中,仰视镜头常用来表示对英雄人物的歌颂,烘托一种悲壮和崇高的艺术氛围。用这种方法拍摄时,近景物像高立于地平 线,物像的体积有一程度的放大,可以使主体显得高大、强悍、雄伟、威严、使观众对物像生仰视、赞颂、敬畏、或恐惧的心理反应。如像《开国大典》等影片中,现天安门雄伟高大的镜头,都是仰视角度拍摄的。影片《少林寺》中次出现仰视角度镜头,一方面勾勒武侠英雄高大的形象,来展示英威武、大义凛然的气概,另一方面描摹邪侠小人狰狞恐怖面貌,凸现鄙可耻。有时候,仰视角度镜头可以模拟剧中某个主人公的特定视角,代表观众的视线 ,传达特殊的观众情绪效果。《城南旧事》影片中全都用稍稍仰拍的镜头,惟妙惟肖的模仿剧中主人公英子的视角,契影片成长回忆的叙述角度。特殊场合,仰视角度镜头还可以模拟动的视角,如《猫狗大战》、《精灵鼠小弟》、《神犬巴迪》美国影片仰视角镜头用来代表猫、狗、鼠的视线,产生独特的人格化、喜剧化效果。 

从目前来看,不少的影视作品中都塑造了相当复杂的人物形象,因此更要注意利用镜头角度的变化,来刻画人物不同的性格方面,尤其是注意剖析观众的心理,实现成功的人物塑造。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9f7cf836f1aff00bfd51e38.html

《如何利用镜头塑造人物形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