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2课《礼记二则》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

发布时间:2020-02-17 13:01:0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2课

班级: 姓名:

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

《虽有佳肴》

一、《虽有嘉肴》课下注释默写:

①【

【至道】

【困】

【自反】

【教学相长】

【学学半】 。前一个“学”:

二、重点句子翻译: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4、期此之谓乎:

、理解性默写:

①、《虽有佳肴》中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佳肴”类比“至道”,说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的句子是:

②、教学相长指教和学相互促进。出自《礼记·学记》:

、课内简答题:

1、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

                                   

                                   

3、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4、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5、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谈谈“教学相长”给你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一、《虽有嘉肴》课下注释默写:

【旨】味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困】困惑。

【自反】自我反思。

【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学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同“敩”,教导。

二、重点句子翻译: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翻译: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美好可贵。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翻译:所以,学习以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翻译:知道自己的学识不足,然后就才能自我反省

4、期此之谓乎:

翻译:大概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理解性默写:

①、《虽有佳肴》中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佳肴”类比“至道”,说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的句子是: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教学相长指教和学相互促进。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课内简答题:

1、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文章运用“类比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

答: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3、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答:以类比论证的方法,从“嘉肴,弗食,不知其旨”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强调要学习,要实践。接着讲到教和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果(自反和自强),最后点明“教学相长”的观点。文章短小精悍,逻辑严密,有条有理。

4、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答:类比论证。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由“嘉肴”、“至道”作比喻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嘉肴”、“至道”,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

5、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谈谈“教学相长”给你怎样的启示?

答:答案一:教学相长原则阐述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教学本身是一个双边活动,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不可能高效迅速地获取知识,没有学生的而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便得不到施展,事倍功半。

答案二:一方面,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另一方面,“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大道之行也》习题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大道

天下为公:

【选贤与(jǔ)能】

贤: 能: 与:

【讲信修睦】 修:

【不独亲其亲】

第一个“亲”:

。第二个“亲”

【不独子其子】

。第一个“子”:

第二个“子”:

【有所终】

【有所用】

【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 。寡: 孤: 独: 。废疾: 。者

【分】

【归】

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谋闭而不兴】

【乱贼】

【作】

【外户而不闭】 外户: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4使老有所终

5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7是谓大同。

、理解性默写

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两句是

 

②、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与之相近的语句是:  

③、大道的内涵是实行民主体制、共同管理公共事务:

④、 “大同社会”是各尽所能,即:

⑤、社会”实行各取所需,即:

⑥、“大同社会”社会安定和平,即

 这是全文的总括句。    

、课内简答题:

1、 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

2、 文中所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的特征?

3、 你对文章所描写的“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大同”社会能存在吗?

4、“大同”社会与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有相似之处吗?请你对“大同”社会、“世外桃源”做出评价。

参考答案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天下为公:天下是公共的。

选贤与(jǔ)能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贤:指品德高尚。能:指才干出众。与:通“举”。

讲信修睦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修:培养。

不独亲其亲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第一个“亲”:用作动词,“以……为亲”。第二个“亲”:指父母。

不独子其子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第一个“子”:用作动词,“以……为子”。第二个“子”:指子女。

有所终能够善终。

有所用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

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废疾:有残疾而不能做事。者:……的人

职分、职守。

女子出嫁。

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财货,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自己想私藏。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力气,憎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谋闭而不兴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

乱贼指作乱害人的事。

兴起。

外户而不闭门从外面带上而不关闭。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841161633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3c.html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2课《礼记二则》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