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园

发布时间:2013-06-25 17:01:2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园林设计实习报告 

 1

 

安宁-楠园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121223 

实习地点:昆明-安宁 百花公园-楠园   

一、 楠园简介 

    楠园因为园中厅亭阁及家具全用楠木,且植楠林,故名楠园。

它的设计者乃上海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是我国著名古建筑古园林专家,

以“一丝柳,一寸柔情”的诗情画意引起画界瞩目。

1978年,他将苏州园林局部模制,输出至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即明轩,开了中国园林文化建筑对外输出的先河。 

安宁楠园,具有苏州古典园林风格,不少外国人到过楠园

多部电影电视在楠园拍摄外景。 

“自然”是楠园的一大特色,

花草、杨柳达到了“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楠园内外多处植竹,匠心独运。“室雅无须大,花香不在多”,

“室雅无须大,花香不在多”,楠园不大,是 “小而精”的杰作。 

1991年冬,云南安宁楠园竣工。陈

从周自评说“纽约的明轩,是有所新意的模仿

;豫园东部是有所寓新的续笔,而安宁的楠园,则是平地起家,独自设计的,

是我国园林理论的具体体现。  

二、 实习主要过程 

实习于20121223日早上10点在安宁百花公园开始,

由老师带领进入楠园,经老师精心讲解指明实习方向和内容,再由同学们自

行深入园中各处进行实践参观,并从中得到实际的经验 ,通过理论联系实

际,巩固所学知识,了解园中与专业知识紧密相关的细节、处理手法及空间

布局等,自行参观部分,我们小组结合老师的介绍和书上的知识对园中洞门

做出了一定层面上的分析观察,以求在现实与理论之间找到一定的审美理论依据,

为中国传统和现代风景园林景观的营造,新的审美意境的培养,以及营造景观方法提供参考。  

三、实习主要内容 

楠园入口甚是有趣,由经一处山石攀登而上,未入其中,已经是妙趣横生。——题记。 

              

(一)、第一站——从厅堂到最主景 

楠园前身是私家园林,来到大门前,抬头望去,

匾额上正正写着“楠园”两个历经沧桑还依旧迷人的大字,顿时一股古典的雅致气息扑面而来。

从大门进去,是一厅堂,即待客集会之所,这在整个建筑体量上是楠园的主要建筑之一。

纵观全园可知,

厅堂位臵确定后,全园景色布臵才能依次衍生变化并造出各种各样的园景。这也让我明白了以前绘画

老师总是强调构图布局时先确定大建筑的原理。 由厅堂左边狭小昏暗的走廊走过去,真的有一种

紧迫感,我加快脚步走过去,忽然间眼前开阔明朗,百闻不如一见,此处小中见大的手法的确让我的

心理活动在一瞬间产生了强烈的变化。再经过一道圆拱门,来到

了全园最主景,此为一处理池叠山所

组成的山水景观,只可惜今天天气特别阴冷,若能有一缕阳光,此以水池为中心,山石环绕、小桥流

水、亭廊点缀的美景处于阳光中,光影多变,将会产生景色变幻无穷的效果。 由圆形门洞出来,往

左绕,一条卵石铺地的小径引导我们走向一处洞门,洞门开在假山石身上,与东吴小筑不同,此处利

用小亭点缀的手法稍作变更,博园中的东吴小筑

是在假山石上布臵一亭,而此处则是把亭子从山上

挪到山石的一侧,苏州园林网

师园也是把亭子布臵在一侧,但网师园采用了太湖石造景,而此处则是运用了本地的石材,与本土文化相结合,

但相同之处是都起到了点睛、点景之用。亭子前后栽植数株红枫,可惜我们来得稍晚,错过了红枫的胜景,今天

枫叶已枯,显得有点萧条。 

            

(二)第二站——从春风秋月馆到曲廊月亭 

经过山洞

,再稍往前走几步,便是楠园另一主要的木结构的古建筑,此乃唐代建——春风秋月馆,它主要采用珍贵的苏

州楠木建造而成,楠木之珍贵,缘于木质坚硬耐腐,寿命长,用途广。此古建筑采用了叠梁式(也即抬梁式),

叠梁式就是在屋基础上立柱,柱上支梁,梁上放瓜柱(短柱),其上再臵短

梁,如此层叠而上,在最上层的梁中

间放脊瓜柱,在各层梁端架设檩条。可能是因为此古建筑比起苏州园林里头的建筑已经是做了一定的结构上的简

化了,所以结构比较简单,

我并没有在其结构上找到了所谓的脊瓜柱。总结一下,春风秋月馆的传力路线大概如

此:屋面落重由瓦——望砖(望板)——————柱——基础。 

经过此次楠园的实习,我比以往了

解了更

多的木结构古建筑的细部处理和承重原理,这对以后古建筑的手绘等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看完唐代古建筑,我

们往右边的小路进入园中的单廊,此廊道显然经过精心塑造,让人感觉幽深灵动,曲曲折折,将园景连通一气,

细心的游者可以发现,园内的走廊,看似平坦,其实起伏,各扇窗子,其型各异,无一雷同。通过分隔墙上的各式

空窗、花窗让游人移步换景,仔细品味四周景色。它既可使游人与烈日下免暴晒之苦,又可使游人在风雨中不遭吹

淋之罪。此单廊在庭

边,通过空窗对视成景,可观赏庭中景色,又扩大了园林空间。另外,廊墙(分隔墙)上有一

碑石,看着碑文领略楠园历史文化,还可以欣赏书法字画,快哉! 说到廊让我想起桥,在假山石门洞前方有一条

石板桥,水几乎盖过桥面,让人犹如有一种从水面掠过的奇特感受,不但增添了景色,也颇增游客雅兴,美哉!    

在单廊间有一南方亭——月亭,与假山石旁的小亭遥相呼应,其造型高而陡,小巧雅逸、富有灵气,板栗色偏红的

万片和左边的唐代建筑以及单廊协调统一、具有相当规整的气势。 

廊桥绕着中心景池布臵,漫步在廊间,看池中

朱鱼藻、岸边花石相衬,听亭中几位老人抚琴唱曲,让我十分陶醉,纵使寒风刺骨也在所不惜了。池中的喷泉今

天没有喷、正好与楠园冬天的这份宁静相宜。 

      

(三)第三站——“雨打芭蕉”的馆别院 

其实除了主景区,楠园还有更多看点。在廊和分隔墙的背后暗藏异景,

一株花满枝头的樱花“出墙来”,吸引着我们的视线,走到廊的尽头,发现隐蔽的入口就像找到了宝藏,我奋不顾身

的冲了进去,咔嚓咔嚓就拍下来几张美不胜收的经典作品。这里便是传说中的书房馆斋?环境相当静谧清幽,很有讲

究地避开了园中的主游览路线。 

馆供宴客之用,与厅堂稍有区别;斋供读书,建筑样式简朴,却让人感觉很清新,

附以若干小院,庭院间用方形、圆形、六角形、花瓶形、梅花形等门洞连接起来。庭中多处采用裂纹碎拼铺地,其铺

装技术十分娴熟、工艺性很好,老师讲解时说过古代没有水泥,常采用煮糊了的糯米连接缝隙,经久不变、很牢固。

(四)、综合分析部分   

1)满足看与被看的关系 

从某一角度上讲,当我们驻足园林中的某一建筑(比如亭)中看园中其它景色时,

要针

对不同的建筑特点有所侧重地满足看与被看的要求。不仅要考虑从此处看别处的角度,还要酝酿在我们看到的景点反

过来看我们所在之处的感觉,做到顾全大局,统筹兼顾,但两者间也并非全然是等量齐观的体现在每一座建筑之

中。

这在楠园中的具体体现,从被欣赏的角度讲,如廊中的六角亭,当我们站在老年活动中心前的平台看时它似一朵出水

的荷花起着点景之用,当我站在廊的一端望去,它又给人一种方向感和归宿感。而当我置身亭中环看四周时它又仿佛

统帅着园中的一切,把多处美景尽收

眼底。 

   又如在春风秋月馆(老年活动中心)看假山上的门洞和对岸山石

花木掩饰的小路时感觉对面和侧面的空间狭窄而富有情调,而反过来在对面和侧面看春风秋月馆的空间则开阔明亮具

备恢宏气势。 2)空间布局手法 

    古典园林中以空间对比的手法运用最普遍,形式多样富有层次变化,将

有明显差异的两个空间毗邻安排,以便突出各自特点,例如,大小悬殊的两个空间连接,当由小空间入到大空间时,由

于小空间的对比衬托会使大空间给人更大的感觉,为了小中见大多用欲扬先顿的方法来组织空间序列,即在进入园内

主要景区空间之前,有意识的安排若干小空间,这样可以借助两者的对比而突出远内的主要景点。例如园中的入口

处就采用了一定的空间对比,先从百花公园的一条栽满垂丝海棠的小径旁引出一条狭长的石阶小路,只能一人通过,

往上走便是楠园大门,进门后引入眼帘的是比较开敞的厅堂,一窄一阔让人内心有一种收缩感。(3)藏而不露的含蓄韵味 

    

为忌浅陋而求得意境的深邃,则每每采用欲显而藏的手法,把某些精彩的景观或藏于偏僻幽深处,或阴影山石树梢间,即

都极力避免开门见山、一览无余。 一切艺术作品最终都是要诉诸于表现的,但如何表现却大有讲究,不外乎有两种倾

:一是率直的,无保留的和盘托出;另一种是取含蓄隐晦、引而不发,显而不漏。楠园是建筑、山水、花木组合成的综合

艺术品。园中的楠木、竹子、芭蕉,假山皆用石灰石叠出,或大或小,或高或矮,错落有致,浑然天成。它们之间互

相遮

挡交织,结合各自的塑景能力,亭藏于山后,花草挡石前,模山范水,天然成趣。园内水随山转,山因水活。 4)园中

植物的配置 

    园中的花木丰富空间层次含蓄景深,树干、枝叶稠密交织,不但形成一种境界,而且可起到限定

空间的作用。楠园的植物,多为土生土长,植本土植

物,成活率高,成长得快,几年可茂然成林。园内水随楠园内外多处

植竹,匠心独运。使用竹子有其深刻用意,竹子是最能反映四季不同的植物,表面看竹子四季如一,其实变化多端,春夏

秋冬,其竹杆颜色不同,落叶多少各异,生长速度相差。 

好比楠园的粉红色的樱花,冬季开放,可谓万绿丛中一点红。

再如入口门洞旁的白玉兰整株开满白花,无一绿叶,妙哉!假山上的光叶子花也是如此,桃红色的花攀爬在看是花无生机

的加上的,为假山增添了一丝活力。 

庭中还布置汀步、栽植芭蕉,每逢雨天雨打芭蕉的意境丝丝入心,配以杜鹃、

竹等树木花卉,以创造一种清静、淡泊的情趣。 

5)假山叠石的风范与理水三法    楠园的假山叠石属于写意山水

风,采用高度概括、提炼手法,改造山石的真实尺度,瘦皱漏透的感觉虽没太湖石的质感好,却因为采用了本土石材,融

入了本地文化,虽为缩影,却力求体现自然山峦的形态神

韵。比起自然主义的模仿在思想上要更为先进。    

楠园理水有三法——掩、隔、破。 1)掩。通过山石和植物的配合将池

岸掩映,廊亭等架空打破岸边视线局限,

临水布蒲草、杂木迷离,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角印象; 

2)隔。园中或架曲折石板小桥,或隔水净廊可渡,或涉

水点上汀步。增添了空间层次和景深,使水面有幽深感。 

3)破。楠园中心景池,乱石为岸,怪石纵横,并植配

以细竹野藤、朱鱼翠藻,令人觉得有深邃山野风致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7ee5913cc17552707220822.html

《楠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