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知识讲解(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发布时间:2020-07-10 21:19:4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知识讲解

梳理运用

作者与背景

【高清课堂:动物世界(下)】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清代文学家。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热衷于功名,19岁时接连考取县、府、道的第一名,名震一时,但后来屡试不第,直到71岁时才做了贡生。他一生穷困潦倒,世称聊斋先生

【高清课堂:动物世界(下)】《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心血的结晶,共收集了短篇小说491篇,是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也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聊斋是他书屋的名称,是记述的意思,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以谈狐说鬼的形式,揭露当时现实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恶,对科举制度和礼教也有所批判,并以同情的笔调描绘了青年男女相爱的故事。它语言简练,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故事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被称为“我国古代短篇小说之王”。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

在科举考试和官宦仕途上,蒲松龄屡屡受挫,他便一边教书,一边开始了文学创作。从20岁起,蒲松龄就开始收集、写作志怪小说。科场仕途的失败使蒲松龄满腔悲愤,一生的穷困潦倒使他接近和熟悉劳苦平民,身不在官场,反而使他对科举和官场的黑暗腐败有了深刻的认识。他满腹实学,却屡不中举,他牢骚满腹,却无处可发,于是他把牢骚悲愤寄托在《聊斋志异》的创作中,这本书就成了蒲松龄“触时感事”“以劝以惩”的孤愤之书取义孤独、悲愤

知识积累

重点实词

1.(tú):这里指屠户,即以宰杀牲畜为职业的生意人。

2.(zhuì):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3.行:走。

4.惧:害怕。

5.止:停止。

6.从:跟从。

7.至:到,这里指跟了上来。

8.驱:追赶。

9.(jiǒng):困窘,处境危急。

10.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11.积(xīn):堆积柴草。

12.(shàn)蔽:覆盖、遮蔽。

13.奔:跑。

14.倚:靠着。

15.:放松,这里指卸下。

16.:拿起。

17.(dān):注视的样子。

18.径去:径直走开。

19.(míng):闭眼。

20.暇:空闲。

21.毙:杀死。

22.股:大腿。

23.(kāo):屁股。

24.(mèi):睡觉。

25.(xiá):狡猾。

26.变诈:作假、欺骗。

重点虚词

1.甚:很。

2.矣:语气词,相当于“了”。

3.而:转折连词,可是。 (后狼止前狼又至)

4.并:一起。

5.如:像。

6.故:旧、原来。

7.大:非常。

8.向:对着、朝着。 (眈眈相

9.于:在。 (其一犬坐前)

10.(shǎo)时:一会儿。

11.久之:过了一会儿。

12.暴:突然。

13.方:刚、将。

14.qǐng刻:一会儿。

15.耳:罢了。

通假字

“止”通“只”,只有。 (有剩骨

古今异义

1.

古义:大腿。 (屠自后断其

今义:量词,或屁股。

2.盖

古义:原来。 (以诱敌)

今义:覆盖,盖子。

3.几何

古义:多少。 (禽兽之变诈哉)

今义:“几何学”的简称。

一词多义

1.

神情,态度暇甚)

企图,打算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止

只,仅有剩骨)

停止 (一狼得骨

3.敌

攻击 (恐前后受其

敌人,对方 (盖以诱

4.前

动词,上前 (狼不敢

5.之

代词,它,指狼 (又数刀毙

助词,的 (禽兽变诈几何哉)

助词,用在形容词后,不译 (久

助词,位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而两狼并驱如故)

6.其

代词,指两只狼 (恐前后受敌)

代词,指麦场 (场主积薪中)

代词,指积薪 (屠乃奔倚下/一狼洞中)

代词,指屠户 (意将隧入以攻后也)

代词,指狼 (屠自后断股)

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打洞一狼其中

2.隧

名词作状语,从柴草堆中打洞。 (意将入以攻其后也)

3.敌

名词作动词,敌对,攻击。 (恐前后受其

4.前

名词作动词,上前。 (狼不敢

5.犬

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其一坐于前)

重点句式

1.省略句

一屠晚归 (省略数词后边的量词,应为“一个屠晚归”。)

投以骨 (省略动词“投”后边的宾语,应为“以骨投之”。)

顾野有麦场 (省略主语,应为“屠户顾野有麦场”。)

一狼洞其中 (省略介词“于”,应为“一狼洞于其中”。)

复投之 (省略状语,应为“复以骨投之”。)

2.倒装句

投以骨 (状语后置,应为“以骨投之”。)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状语后置,应为“而两狼之如故并驱”。)

考题例析

(2012 江西南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5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

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

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亦毙

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其一犬坐于前

A.其一犬/坐于前 B.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 D.其一犬坐/于前

2.解释文中加红词语的意思。

(1)敌( ) (2)股( )

3.翻译下面句子。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

解析:第1题考查文言文句读,第2题考查文言文重点实词解释,第3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第4、5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和主旨的把握。

1.B(明确重点字词和句意,方可做出正确划分。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2.(1)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2)大腿

3.骨头已经扔尽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4.开始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了两块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又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杀死了它。

5.狼的形象:贪婪、狡诈、凶狠;这则故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或者认为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课文讲解

理解主旨

本文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同时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理清结构

写作特色

1.结构紧凑,情节曲折

本文篇幅短小,但结构紧凑,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交代得很清楚。文章情节曲折,随着情节的波澜起伏,生动地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以及屠户心理、行动的变化。

2.通过动作、神态描写刻画形象

本文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表现了狼的狡诈;“惧”“投以骨”“复投之”等,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顾”“奔倚”“弛”“持”等,表现了屠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也表现了他的机智;“暴起”“劈”“毙”“转视”“断”等,表现了屠夫的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把握重点

1.在这个故事中,狼和屠户,谁是主要“人物”?为什么?

狼是主要“人物”。理由有:(1)课文是从狼自取灭亡的角度来归结故事主旨的,从最后一节的议论可以看出;(2)是以狼来叙事的,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狼处于主导地位;(3)屠户处于被动地位,迫不得已自卫反击。

2.我们可以从这则故事中受到哪些启发?

示例: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对待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不能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遇到危险不必惊慌失措,要冷静下来想办法解决;不要被假象所蒙蔽,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否则有可能会一失足成千古恨。

3.本文中狼是一种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做些分析。

表现狼的贪婪和凶狠:“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

表现狼的狡诈:“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

4.屠户对狼的态度前后是否有变化?请你结合课文有关内容加以概括说明。

刚开始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所以他“投以骨”“复投之”;当两狼紧紧跟随着他的时候,屠户只能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弛担持刀”做好抵抗的准备;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暴起”“劈”“毙”“转视”“断”。

在线阅读

电子课文【高清课堂:动物世界(下)】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参考译文

  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很窘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正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也把狼杀死。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拓展阅读

旷世奇才蒲松龄

对于蒲松龄和他的《聊斋志异》,人们也许并不陌生。但凝结在蒲松龄身上的矛盾和迷惑,却似一道无解的方程式,找不到答案。

  蒲松龄一生热衷于科举,孜孜以求出将入相,光宗耀祖,但现实却是屡试不第,备尝酸辛,一直被摈斥于仕官门外,“潦倒于荒山僻隘之乡”;他生于农村,长于农村,老死于农村,但他始终不是农民;他是封建时代的文人,但他与农民同病相怜,对农民的疾苦有深切了解,同情农民;论社会地位,可谓卑微,72岁高龄才成为岁贡生,得一“候选儒学训导”的虚衔,《清史稿》中对他无一字提及,但他的知名度却大得惊人,数百年来,不用说读者中皆知他的伟名,就是目不识丁的野老村妇以及引车卖浆者流,不知道聊斋故事的又有几个?

  应该说命运之神既恶作剧般嘲弄了这位大文学家,同时也成全了蒲松龄。

  因此,进一步了解蒲松龄的生平,将更有助于理解他和他的《聊斋志异》。

  蒲松龄出生在一个世代耕读之家,蒲姓虽然在当地是一个望族,但蒲松龄的祖上几代都没有做过官。毕竟是书香门第的蒲松龄,自幼就跟着科举失意弃儒经商的父亲读书,“经史皆过目能了”,因而他在兄弟四个中最受父亲钟爱。19岁时,“初试童子试,即以县、府、道三第一补博士弟子员。”踌躇满志的蒲松龄对通过科举考试来实现人生理想充满了信心,然而在以后的几十年里,却屡试不第,直到70多岁才援例成为岁贡生。

  蒲松龄30岁的时候,应他的朋友同邑进士、新任宝应知县孙蕙的邀请,南下江苏,做了一年的幕宾。因蒲松龄与孙蕙有同乡、同学之谊,二人相处融洽,彼此也没有什么顾忌,孙蕙出外视察灾情、河工,或者到府城所在的扬州,蒲松龄时常相随,使他亲眼目睹了宝应一带严重的水灾和老百姓的悲惨遭遇及达官贵人不顾人民死活,依旧花天酒地的糜烂生活,窥见了县府官吏怒如虎狼的凶残面目和贪赃受贿的丑恶嘴脸。这更增加了他对清统治者的不满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故而他只在此待了一年就愤懑返乡,此后的蒲松龄便在家搜集整理自己写的小说。1678年,39岁的蒲松龄再赴济南去应乡试,又一次落榜后,他怀着郁郁的心情用一年时间把自己写的400多篇小说整理完毕,定名为《聊斋志异》。

  为了生计,40岁的蒲松龄应户部尚书毕自严的儿子、比蒲松龄大18岁的毕际有(清顺治二年拔贡,曾任江南扬州府通州知府)之邀,开始设馆于王村东一里的西铺毕家教书,这一住就是30年。在这里,蒲松龄结识了清初诗坛盟主、新城显宦王士祯,得到了王士祯的赏识鼓励和支持,两人成为了文学上的知己。

  在毕家,蒲松龄不仅在此阅读了大量过去难以读到的书,而且在“小说难登大雅之堂”的世俗偏见面前,毕际有不歧视写狐鬼花妖小说的蒲松龄,而且还给予极大的支持和赞赏。毕家的绰然堂、石隐园,为蒲松龄提供了驰骋幻想,与友人谈论奇闻异事和结撰狐鬼花妖故事的良好场所。

  蒲松龄撤帐归家时,正值古稀之年。这时的蒲松龄家道已臻小康之境,加之四个儿子的劝归,蒲松龄以年老体弱为由,谢绝了毕家的挽留,归卧蓬窗,安度晚年。

  蒲松龄在他74岁的时候,与他感情笃深的结发妻子刘氏不幸病逝,身体日渐衰弱的蒲松龄遭此致命一击,身体更坏。第二年(1714)春天,蒲松龄的两个孙子因患天花,相继夭折,他哀痛到了极点。在蒲松龄父亲忌日的那天,即1715年的正月初五,蒲松龄不顾阴冷的天气,坚持亲自去墓地祭奠,回来后咳嗽、气喘、肋痛,饮食大减。到了上元节,蒲松龄想起了四弟蒲鹤龄。蒲鹤龄由于性情懒惰,非常贫穷,晚景更惨,蒲松龄感到以前没有尽到做兄长的责任,心中颇觉不安,便让儿子将弟弟搬来,兄弟连床,团聚几日。正月二十二日清晨,蒲鹤龄去世。同天晚上,蒲松龄“倚窗危坐而溘然以逝”,终年76岁。在一首诗中蒲松龄这样写道:“落拓名场五十秋,不成一事雪盈头。腐儒也得宾朋贺,归对妻孥梦亦羞。”可谓是对自己一生经历与心境的概括。

  一代旷世奇才就这样走完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7856720cd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58.html

《《狼》知识讲解(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