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反馈铸就高效课堂

发布时间:2018-09-29 03:36:2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有效反馈铸就高效课堂

  【摘要】教学反馈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各种信息的相互传递和相互作用。它的输出和回授、增强和减弱、顺应和调节都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

  【关键词】反馈高效课堂

  教学反馈是师生共同参与教与学的必然结果和客观存在,不管什么“式”、什么“法”的教学,都应通过各种反馈信息来评估,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改革都会受反馈信息的制约。因此,获得及时而准确的反馈信息,不断调整教学行为,使学生的学习全过程处于最优化状态,是铸造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

  一、重视情感反馈,有效调控

  课堂上学生各种不同的情绪上或知识上的反映,不论是热情的期待,或是不安的议论,不论是由衷的折服,或是极度的反感,都会直接地影响教学活动。因此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用敏捷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及时地加以分析、判断和调控。以学生的眼神为例:明亮有神,表示他们专心致志、心领神会,这就说明教学内容有吸引力,教师可以按教学预设继续教学;如果呆板凝滞,表示他们遇到疑难、百思不解;游移不定,表示他们思想开小差,心不专一。如果属于个别学生的现象,只需用适当的方式点拨或提醒一下即可;如果属于多数学生的现象,教师就得考虑自己的讲述是否有问题,或者讨论的问题是否恰当,甚至要检查自己的教学用语是否确切、通俗,从而及时予以调整改正。一个不会体察学生的“目中无人”的教师,正如不会诊断病人不同病源的“胸中无数”的医生一样,无论他的知识多么渊博,医术多么高明,都不能把病人治好。因此教师要想创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就必须注重学生的情感反馈,做到“心中有书,目中有人”。

  二、注重及时反馈,深化认知

  及时反馈就是指对学生的反馈给予及时的评价。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使学习的态度和手段得到加强,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同时通过反馈又能看到自己的缺点,激起上进心,树立克服缺点的决心,继续前进。因此解答问题时的正确与错误,以及学习成绩的好坏,均可激发起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很多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就是因为教师忽视了教学反馈,未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偏差并进行矫正和补救,以至给以后的学习造成了困难。

  有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设计了这样一道挑战题:从069这三个数字中选两个数字组成最大的两位数,是多少?组成最小的两位数呢?第一个学生回答最大的两位数是69。教师未做任何评价,就请第二个学生发言,第二个学生说最大的两位数是96,最小的两位数是60,教师很高兴地评价说:“很好!”随之就结束了这个环节的教学。

  在上述教学,当学生反馈错误的答案后,教师并没有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是另请学生发言。在得到正确的答案后,教师也没有追问学生的想法,更没有关心其他学生是怎样想的。无论是说错的还是答对的,都只是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这样学生就没有充分认识自己所学知识在实验中应用的成效,对其他学生而言,也只是收获了一个正确的答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针对学生不同个体的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掌握评价的时机和策略,因势利导,促使优生和差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加强导向反馈,自主建构

  为了提高反馈的正确程度,使反馈起正效应作用,因势利导抑制负效应,注意反馈的导向性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面对各种反馈信息,老师应艺术性地有意识地有序列地给予学生有效的价值引导和点拨,为顺利解决“症结”开出良方,或提供思考方向,提供新旧知识节点等,再次把学生引下海.扬帆启航,直至达到知识的彼岸,亲身体验搏击“惊涛骇浪”后获取成功的快乐。

  例如在教学“认识小数”一课时,教材的素材是:

  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1毫米。1毫米是1/1000米,还可以写成0.001米。7毫米、15毫米写成分数和小数各是多少?

  教学时,师生共同完成了如下的表格

  1毫米7毫米15毫米1/10007/100015/10000.0010.0070.015米其他环节都很顺利,但是15毫米写成小数时,有一位学生写成了1.005米,还有学生写成了0.0015米,教师进行了如下的教学处理。

  师:×××,你把15毫米写成1.005米,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7毫米是0.007米,我想15毫米是5毫米加上10毫米,5毫米是0.005米,10毫米就要向前进1,所以是1.005米。

  师:你说的有道理!但是,请再想一想,向哪一位进1呢?

  生:噢!向前一位进1,应该是0.015米。

  师:那,你能告诉大家,1.005米是多少米多少毫米吗?

  生:我知道了,是15毫米。

  ……

  师:0.0015米是几位小数?它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取其中的15份?

  生:是把1米平均分成了10000份,而15毫米是把1米平均分成了1000份,取其中的15份。

  师:0.0015米不是15毫米,谁能告诉大家是多少毫米吗?

  生:0.0015米是1.5毫米。因为0.001米是1毫米,所以0.0015米是1.5毫米。

  师:真了不起!

  老师对学生的错误理解,既没有不了了之,也没有一带而过,而是抓住“错误”不放,做足了文章!首先,刨根问底,掌握学生错误的原因;其次,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自行纠错;再次,利用反例,迂回反照;最后,适度引申,对比巩固,为学生建立正确而深刻的概念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珍视差异反馈,拓展提升

  虽然课堂教学内容对全体学生是统一的,而学生的智力水平、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接受能力等又是有差异的,所以反馈回来的信息不可能是同质的,是有差别的。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允许学生“胡思乱想”,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地灵活思考问题,对于错误,不要急于给以断然否定,而要提炼其“闪光点”,因势利导,拓展提升数学认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我在教学“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时,安排了这样一道练习题:配制一种药液,药粉和水的比是1?U24,要配制6千克的药液,需要药粉多少克?学生很快就想出了两种思路:(1)把6千克药液平均分成(1+24)份,药粉是这样的1份,6÷(1+24=0.24(千克)。(2)把药液看作单位“1”的量,药粉的重量是药液的11+246×11+24=625(千克)。我提问:“还有其他的解法吗?”有位学生举手说:“可以用比的基本性质来解答。”学生们一听,感到很新奇,不过正合我意,不过这位同学接下来的回答却让我有点大跌眼镜,他的算式1?U24= ?U6。我没有立即给予评价,而是让学生来分析他的解题思路,经过短暂的小组讨论后,大家明白这是根据“药粉?U=1?U24”来思考的,但是算式中( ?U6中的后项却是药液的重量,而1?U24的后项却是水的重量,随即得出应该运用“药粉?U药液=1?U1+24)”来列式,正确的算式是:1?U25= ?U6

  教者敏锐捕捉到了有效信息,组织学生讨论后给予评价,虽然这种解法不正确,但其中的闪光点经过师生的交流和点评恰似点石成金,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热情,深化了对比的理解,并渗透了比例的知识,为后续教学做了铺垫。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有强烈的反馈意识,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有效加以调控,使群体智力得以互补,实现师生心智对接,同时能帮助不同类型的学生增强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特别是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主动地、全面而有差异地发展,促进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养成,进而实现高效能课堂教学。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52b1335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06.html

《有效反馈铸就高效课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