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知识归纳说课材料

发布时间:2020-04-06 02:06:0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河中石兽》知识归纳


河中石兽

一、实词解释

1、沧州南一寺临:靠近 2、山门圮于河:倒塌

3、二石兽沉焉。一起。 4十余岁 经历了

5二石兽于水中: 寻找 6不可得:终于

7数小舟: 划船 8、一讲学家寺中:讲学

9 推究 10事物的道理。

11非木柿: 12于沙上:埋没

13、渐沉渐深。:语气词,表示罢了 14、不亦乎:通“癫”,疯狂

15沙为坎穴:侵蚀,冲刷 16、石必倒掷坑洞

17、转转不停止 18于是

19、反逆上:逆流 20按照 他的话去做

21 22、可据理臆断:主观地判断

二、虚词:

“之”的用法和意思

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笑曰 代词,它,这件事

2、岂能为暴涨携去? 代词,代石兽

3、沿河求,不亦颠乎? 代词,代石兽

4、一老河兵闻 代词,讲学家的话

5、当求于上流 代词, 代石兽

6、其反激 助词,

7、至石 助词,

8、求下流,固颠 代词, 代石兽

9、求地中代词, 代石兽

10、然则天下事…… 助词,的

“于”的用法和意思

1、山门圮(pǐ) 介词,在 2、求石兽水中 介词,在

3、湮(yān)沙上 介词,在 4当求之上流 介词,从,

5、必石下迎水处 介词,在 6、果得数里外 介词,在

“其”的用法和意思

1反激之力:代词,水 2、但知一,不知二者多矣:其中

、问题探究。

1、本文针对找石兽这件事,有什么提出了哪些寻找方法?他们各自依据是什么?这些方法有用吗?为什么?

①庙僧在原地寻找,“不可得”,因为他没有考虑石性、沙性和水流的关系。

②庙僧顺流而下寻找,依据:以为顺流下矣,结果“无迹”,因为他没有考虑石性和沙性,只考虑水流。

③讲学家提出原地沙下找,依据:以为石头会“渐沉渐深”,不可能找到,因为他只考虑石性、沙性,不考虑流水。

④老河兵提出逆流而上找,依据:河水冲击石头,石兽反而逆流而上。“果得于数里外”,因为他不仅考虑到石性、沙性,还考虑了水流关系。

2、如何理解庙僧、讲学家、老河兵这三个人物形象?

庙僧代表的是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人;讲学家代表的是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主观臆断”的人;老河兵代表的是能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因素,符合实际,实事求是的人。

3、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

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4、文章中写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讲学家的“笑”,是自以为懂得“物理”,嘲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老河兵的“笑”,则是因为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

5、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文中找出原句回答。

然则天下之事,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6、如何理解“然则天下之事,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①嘲讽了那些据理臆断,自以为是的人;②用反问强调要根据实际经验,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不能主观臆断。③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3cc9c1747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76.html

《《河中石兽》知识归纳说课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