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格式范文

发布时间:2018-09-23 01:39:0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格式范文

会计档案案卷格式(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会计档案卷盒及其有关表格的项目设置,规格,质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 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标准. GB/T 9705-88 文书档案案卷格式 财会字32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3 会计凭证封面格式 会计凭证封面外形尺寸 封面尺寸规格采用 245mm×130mm(×) 245mm×150mm(×) . 封底尺寸同封面尺寸. 会计凭证封面项目 封面项目包括单位名称,会计凭证名称,时间,册数,册次,记帐凭证起止号,记帐凭证数, 附件数,会计凭证总数,会计主管,装订人,装订时间,备注.各项目具体位置,尺寸. 封面项目的填写方法 单位名称:填写形成会计档案的单位名称,必须用全称或通用简称.如寸. 正面项目的填写方法 单位名称,凭证名称,时间,册数,册次,记帐凭证起止号,附件数,会计凭证总数,

起止时间根据记帐凭证封面的有关项目对应填写,填写方法与记帐凭证封面一致.  归档时间:填写单位内财务部门向档案部门移交会计档案的年月日. 立卷人:填写整理本盒会计凭证的人员姓名. 保管期限:根据财政部和国家档案局 1998 年颁布的《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表》确定填写

该案卷的保管期限. 全宗号:填写档案馆给立档单位编制的代号.企业可填写表达单位的汉语拼音代字. 目录号:填写全宗内案卷所属目录的编号,在同一个全宗内不允许出现重复的案卷目录

,企业或参照《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试行规则》编制分类方案的单位,可填写类别特征代码. 案卷号:目录内案卷的顺序编号,在同一个案卷目录(或分类体系的最低一级类目) 不允许出现重复的案卷号. 会计凭证盒盒脊项目及填写方法

2

会计凭证盒盒脊项目包括全宗号,目录号,案卷号,年度,月份,册数,册次,保管期限, 其排列格式尺寸. 盒脊项目与正面有关项目对应填写. 制成材料质量 会计凭证盒宜采用 340 克以上箱板纸制作. 5 会计档案盒格式 会计档案盒外形尺寸 会计档案盒的外形尺寸采用 310mm×220mm 310mm×260mm(×) ,盒脊厚度可根据需要设 20mm,30mm,40mm . 会计档案盒项目及填写方法 会计档案盒正面项目

会计档案盒正面项目包括全宗名称,案卷题名,时间,卷数,张数,保管期限,全宗号, 录号,案卷号,盒号.各项目具体位置,尺寸. 正面项目的填写方法 全宗名称: 全宗名称相当于立档单位的名称, 填写时和会计凭证盒正面上的 号或案卷起止号,在案卷起号和止号之间用卷题名,填写要求与会计档案盒上的关部门及其管理人员填写并

盖章签字.  监交人:由监督办理接交档案手续的人员签名. 移交时间:填写办理会计档案移交手续的年月日. 备注:填写移交范围的会计档案中需标明的情况.

6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会计档案用盒及表格格式

:mm :1:2

A1( 会计凭证封面格式一 A1(a) 会计凭证封面格式一

7

:mm :1:2

A1( 会计凭证封面格式二 A1(b) 会计凭证封面格式二

8

9

:mm :1:2

A2( A2(b) 会计档案凭证盒正面格式

10

D = 30,40,60 :mm :1:2

A2( A2(c) 会计档案凭证盒脊格式

11

12

:mm :1:2

A3(c) 会计档案盒正面格式

:mm :1:2

A3(b 会计档案盒正面格式 面格式一 A3(b) 会计档案盒正面格式一

13

:mm :1:2

A3(c 会计档案盒正面格式二 A3(c) 会计档案盒正面格式二

14

D = 20,30,40 :mm :1:2

A3(d A3(d) 会计档案盒脊格式

15

:mm :1:2

A4(a) 帐簿启用及接交表正面格式

16

:mm :1:2

A4(b) 帐簿启用及接交表背面格式

17

:mm :1:2

A5 会计档案目录格式

18

:mm :1:2

A6 卷内目录格式

19

:mm :1:2

A7 卷内备考格式

20

:mm :1:2

A8 会计档案移交清单格式

2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工程总承包合同示范文本》(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函

_ ___ _ 

—— —— —  黼 

— —

 

隧 

_ -   I

未列入节能清单的产品不属于政府优先采购和强制 

农业部强调 要大力支持旱区农民购买抗旱机 

采购的范围。已经确定实施 的政府集中采购协议供  具。根据抗旱保苗农业生产需要 按规定将水泵喷灌机械设备等抗旱急需机具纳  当按照本期节能清单重新组织协议供货活动或进行  人农机购置补贴范围 ,加大节水灌溉机具设备的补  调整。   贴力度 满足抗旱救灾需要 通过补贴调动农民购买 

工程项 目应 当严格执行 节能产 品政府优先采  抗旱机具 的积极性 ,在安排补贴资金时要 向受旱灾  购和强制采购制度。 在确定工程总包单位时 采购人  区倾斜 并优先保证农民购买抗旱机具 提高抗旱保  及其委托的采购代理机构 明确 落实节能政策  苗农业机械装备的支撑能力   要求。   农业部要求 加强抗旱机具质量价格监管。 严格  执行补贴机具选型制度, 严把抗旱机具选型质量关。  

住房和城乡建设 发布《 工程总承包 

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向有关部门发出  

采取 措施, 禁机 涨价, 抗旱   有效 具乱 所有 机具

同示范文本》 征求意见稿 求意见函  格不 意见的  

该征求意见函指出 ,积极推行工程总承包 是  程建设管理水平、 保证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 规范建 

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实施 

国土资源部 出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  办法》 规定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 应当坚 

深化我国工程建设项 目组织实施方式改革、提高工  审查办法》 以下简称《 主要内容如下:  

筑市场秩序的重要措施 。为规范工程总承包合 同管  持政府组织 专家领衔 部门合作 公众参与、 科学决  理, 促进工程总承包发展 该部起草 了《 工程总承包  策的工作方针。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前 由国土资  同示范文本》 征求意见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出卖人和买受人在平等、自愿、公平、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就商品房预售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第二章

  第一条项目建设依据商品房基本状况

  1、出卖人以【出让】【转让】【划拨】方式取得坐落于_________地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该地块【国有土地使用证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土地使用权面积为:___________,买受人购买的商品房(以下简称该商品房)所在土地用途为:___________,土地使用年限自________________日至_________________日止。

  2、出卖人经批准,在上述地块上建设的商品房项目【地名核准名称】【暂定名】为:_________,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号为:___________,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号为:_________

  第二条预售依据

  该商品房已由_____________批准预售,预售许可证号为:___________

  第三条基本情况

  1、该商品房的规划用途为【住宅】【办公】【商业】【________】。

  2、该商品房所在楼栋的主体建筑结构为:_____________,建筑层数为:__________层,其中地上___________层,地下___________层。签订本合同时该商品房所在楼栋的建设工程进度状况为【基础挖槽】【正负零】【地下_____层】【地上_____层】【结构封顶】。

  3、该商品房为第一条规定项目中的_________【幢】【座】第__________________单元___________号,房屋竣工后,如房号发生改变的,以房屋所有权证登记的地址为准。房号的变化不影响该商品房的特定位置。该商品房的平面图及位置图见附件一。

  4、出卖人委托预测该商品房面积的房产测绘机构是__________,其预测建筑面积共___________平方米,其中套内建筑面积___________平方米,共用部位与共用房屋分摊建筑面积___________平方米。该商品房共用部位及设施具体见附件二。

  该商品房层高为:________,______个阳台,其中________个阳台为封闭式,________个阳台为非封闭式。

  第四条抵押情况

  与该商品房有关的抵押情况为:___________

  1、该商品房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及在建工程均未设定抵押。

  2、该商品房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已经设定抵押,抵押权人为:

  ____________,抵押登记部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抵押登记日期为:_____________

  3、该商品房在建工程已经设定抵押,抵押权人为:__________________,抵押登记部门为:___________________,抵押登记日期为:________________

  抵押权人同意该商品房预售的证明及关于抵押的相关约定见附件三。

  第五条房屋权利状况

  1、该商品房没有权属纠纷和债权债务纠纷;

  2、该商品房没有销售给除本买受人以外的其他人;

  3、该商品房没有司法查封或其他受到限制交易的情况;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该商品房权利状况与上述情况不符,导致买受人不能办理预售合同登记备案、房屋登记或发生债权债务纠纷的,买受人有权解除合同。买受人选择解除合同的,应当书面通知出卖人。出卖人应当自解除合同通知送达之日起30日内,将买受人已付房价款及利息退还给买受人,买受人有权要求出卖人支付不低于已付房价款一倍的赔偿金。

  第三章商品房价款的确定方式及总价款、付款方式、付款时间

  第六条计价方式与价款

  出卖人与买受人按照下列第_________种方式计算该商品房价款:

  1、按照套内建筑面积计算,该商品房单价为每平方米_________元,总价款为:_________________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整。

  2、按照建筑面积计算,该商品房单价为每平方米________元,总价款为:________________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整。

  3、按照套(单元)计算,该商品房总价款为:_________________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整。

  4、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该商品房总价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整。

  第七条付款方式及期限

  买受人采取下列第____种方式付款。

  1、一次性付款。买受人应当在____________日前支付全部房价款。

  2、分期付款。买受人应当在____________日前分_____期支付部全部房价款,首期房价款金额____元,应当于____________日前支付。

  3、贷款方式付款:【公积金贷款】【商业贷款】【___________】。买受人首期支付全部房价款的_____%,其余价款向【___________】借款支付。

  如因买受人的原因造成不能贷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他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商品房价款的计价方式、总价款、付款方式及期限的具体约定见附件四。

  第八条预售资金监管情况

  出卖人承诺商品房预售资金,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监管使用,用于有关的工程建设。

  根据本地商品房预售款监管的具体办法规定,该商品房的预售资金监管机构:账号为:,预售资金监管账户名称为。,第九条逾期付款责任

  买受人未按照约定时间付款的,双方同意按照下列第______种方式处理:

  1、按照逾期时间,分别处理(和不作累加)

  (1)逾期在_____日之内,买受人按日计算向出卖人支付逾期应付款万分之_____的违约金,并于实际支付应付款之日起_____日内向出卖人支付违约金,合同继续履行。

  (2)逾期超过_____日项中的日期相同)后,出卖人有权解除合同。出卖人解除合同的,应当书面通知买受人。买受人应当自解除合同通知送达之日起_____日内按照累计的逾期应付款的_____%向出卖人支付违约金,并由出卖人退还买受人全部已付款。买受人愿意继续履行合同的,经出卖人同意后,合同继续履行,买受人按日计算向出卖人支付逾期应付款万分之_____项中的比率)的违约金,并于实际支付应付款之日起_____日内向出卖人支付违约金。

  本条所称逾期应付款是指依照第七条及附件四约定的到期应付款与该期实际已付款的差额;采取分期付款的,按照相应的分期应付款与该期的实际已付款的差额确定。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章商品房交付使用条件及日期、交接手续

  第十条交付时间和条件

  出卖人应当在____________日前向买受人交付该商品房。

  该商品房交付时应当符合下列第12、列条件:

  1、该商品房已取得建筑工程竣工合格证明文件;

  2、有资质的房产测绘机构出具的该商品房面积实测技术报告书;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商品房为住宅的,出卖人还需提供《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以及《住宅工程分户验收表》。、、、项所

  第十一条本项目内相关设施、设备的交付时间与使用条件

  城市基础设施

  1、上水、下水:____________日达到________________

  2、供电:____________日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供暖:____________日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燃气:____________日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电话通信:交付时线路敷设到户;

  6、有线电视:交付时线路敷设到户;

  7、宽带网络:交付时线路敷设到户。

  以上第4567项需要买受人自行办理开通使用手续。

  如果在约定期限内未达到交付使用条件,双方同意按照下列第____种方式处理:

  以上设施中第1234项在约定期限内未达到交付条件的,出卖人按本合同约定承担逾期交付的违约责任;第5项未按时达到交付条件的,出卖人按日向买受人支付_______元的违约金;第6项未按时达到交付条件的,出卖人

  按日向买受人支付_______元的违约金;第7项未按时达到交付条件的,出卖人按日向买受人支付_______元的违约金。出卖人向买受人一次性支付相当于房屋总价款

  采取措施保证相关设施于%的违约金,并日之内达到交付条件。届时仍不能达到交付条件;。的,买受人有权要求解除合同和给予赔偿,出卖人赔偿数额为

  公共服务及其他配套设施

  1、公共绿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区内非市政道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业管理用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医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幼儿园:_____________日前竣工;

  6、学校:_____________日前竣工;

  7、会所:_____________日前竣工;

  8、购物中心:____________日前竣工;9

  10、;。

  以上设施如果在约定期限内未达到交付使用条件或者未竣工的,双方同意按照下列第种方式处理:%的违约金,并出卖人向买受人一次性支付相当于房屋总价款

  采取措施保证相关设施于日之内达到交付条件。届时仍不能达到交付条件

  ;的,买受人有权要求解除合同和给予赔偿,出卖人赔偿数额为

  每逾期一项,出卖人按日支付

  元违约金于买受人;。公共服务设施与其他配套设施,没有明确约定交付使用时间的,其竣工时间不迟于本项目最后一期竣工交付的时间。

  关于本项目内相关设施、设备的具体约定见附件六。

  第十二条交接手续该商品房达到第十条约定的交付条件后,出卖人应当在交付日的日前,书面通知买受人办理交接手续的时间、地点以及应当携带的证件。买受人未收到交付通知书的,以本合同约定的交付日期届满之日为办理交接的时间,以该商品房所在地为交接手续办理地点。

  双方进行房屋交接时,出卖人应当出示满足第十条约定的证明文件。出卖人不出示证明文件或者出示的证明文件不齐全,不能满足第十条约定条件的,买受人有权拒绝接收,由此产生的逾期交付责任由出卖人承担,并按照第十三条处理。

  查验房屋

  1、买受人应在收到书面通知后日内,办理该商品房的交接手续。

  2、双方办理交接手续前,买受人有权对所购买的该商品房进行查验,出卖人不得以缴纳相关税费或者签署物业管理文件作为买受人查验该商品房的前提条件。

  3、查验该商品房时,买受人对以下除该商品房主体结构和地基基础外的房屋质量缺陷提出异议的,由出卖人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工程质量的规范和标准自查验该商品房之次日起_____日内负责修复,并承担修复费用,修复完成后再行交付。因质量缺陷给买受人造成损失的,出卖人应当予以赔偿。

  屋面、墙面、地面渗漏;

  墙面、顶棚抹灰层脱落;

  地面空鼓开裂、大面积起砂;

  门窗翘裂、五金件损坏;

  管道堵塞;

  洁具开裂、漏水;

  灯具、电器开关失灵;

  防盗及对讲系统失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房屋质量严重影响买受人对房屋的正常使用的,出卖人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工程质量的规范和标准自查验该商品房之次日起_____日内负责修复,并承担修复费用,由此产生的逾期交房责任由出卖人承担,并按照本合同第三条处理。修复后或经多次维修仍存在严重影响买受人正常居住使用的质量问题,买受人有权解除合同。买受人选择解除合同的,应当书面通知出卖人,出卖人应当自解除合同通知送达之日起______日内退还全部已付款,并按照___________利率付给利息,给买受人造成损失的由出卖人承担赔偿责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验该商品房后,买受人对出卖人所交付的商品房无异议,双方应当签署商品房交接单。由于买受人原因,未能按期交付的,双方同意按以下方式处理:;

  。

  第十三条逾期交付责任

  除不可抗力外,出卖人未按照第十条约定的期限和条件将该商品房交付买受人的,按照下列第______种方式处理:

  1、按照逾期时间,分别处理(、和不作累加)

  (1)逾期在_____日之内项中的期限),出卖人按日计算向买受人支付已交付房价款万分之_____的违约金项中的比率),并于该商品房实际交付之日起_____日内向买受人支付违约金,合同继续履行。

  (2)逾期超过_____日项中的期限相同)后,买受人有权解除合同。买受人选择解除合同的,应当书面通知出卖人。出卖人应当自解除合同通知送达之日起_____日内退还全部已付款,并按照买受人全部已付款的_____%向买受人支付违约金。买受人要求继续履行合同的,合同继续履行,出卖人按日计算向买受人支付全部已付款万分之______项中的比率)的违约金,并于该商品房实际交付之日起_____日内向买受人支付违约金。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章

  第十四条面积差异处理面积差异处理方式

  该商品房交付时,出卖人应当向买受人出示其委托的房产测绘机构出具的商品房面积实测技术报告书,并向买受人提供该商品房的面积实测数据。实测面积与第三条载明的预测面积发生误差的,双方同意按照第________种方式处理。

  1、根据第六条按照套内建筑面积计价的约定,双方同意按照下列原则处理:

  (1)套内建筑面积误差比绝对值在3%以内(3%)的,据实结算房价款;

  (2)套内建筑面积误差比绝对值超出3%时,买受人有权解除合同。

  买受人选择解除合同的,应当书面通知出卖人。出卖人应当自解除合同通知送达之日起30日内退还买受人已付房款,并按照____________利率付给利息。

  买受人选择不解除合同的,实测套内建筑面积大于预测套内建筑面积时,套内建筑面积误差比在3%以内(3%)部分的房价款由买受人补足;超出3%部分的房价款由出卖人承担,产权归买受人所有。实测套内建筑面积小于预测套内建筑面积时,套内建筑面积误差比绝对值在3%以内(3%)部分的房价款由出卖人返还买受人;绝对值超出3%部分的房价款由出卖人双倍返还买受人。

  团队境内旅游合同(示范文本)(征求意见稿)

  GF-2016-2401

  团队境内旅游合同

  国

  制定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使

  1、本合同为示范文本,供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旅行社与旅游者之间签订团队境内旅游合同时使用。

  2、双方当事人应当结合具体情况选择本合同协议条款中所提供的选择项,空格处应当以文字形式填写完整。

  3、双方当事人可以书面形式对本示范文本内容予以变更或者补充,变更或者补充的内容,不得减轻或者免除应当由旅行社承担的责任。

  4、本示范文本由国家旅游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共同制定、解释,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使用。

  团队境内旅游合同

  合同编号:

  旅游者:     等   人;

  旅行社:                   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第一章 定义和概念

  第一条 本合同词语定义

  1、旅行社,指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经营旅游业务的企业法人。

  2、旅游者,指与旅行社签订包价旅游合同,参加境内旅游活动的内地居民或者团体。

  3、地接社,指接受旅行社委托,在旅游目的地接待旅游者的旅行社。

  4、履行辅助人,指与旅行社存在合同关系,协助其履行本合同义务,实际提供相关服务的法人、自然人或者其他组织。

  5、团队境内旅游服务,指旅行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旅行社条例》等法律、法规,组织旅游者在中华人民

  共和国境内旅游,代订公共交通客票,提供餐饮、住宿、游览等两项以上服务活动。

  6、旅游费用,指旅游者支付给旅行社,用于购买本合同约定的旅游服务的费用。

  旅游费用包括:

  (1)交通费;

  (2)住宿费;

  (3)餐费;

  (4)旅行社统一安排的景区景点门票费;

  (5)行程中安排的其他项目费用;

  (6)导游服务费;

  (7)旅行社的其他服务费用。

  旅游费用不包括:

  (1)旅游者投保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费用;

  (2)合同未约定由旅行社支付的费用,包括但不限于行程以外非合同约定活动项目所需的费用、自行安排活动期间发生的费用;

  (3)行程中发生的旅游者个人费用,包括但不限于交通工具上的非免费餐饮费、行李超重费,住宿期间的洗衣、电话、饮料及酒类费,个人娱乐费用,个人伤病医疗费,寻找个人遗失物品的费用及报酬,个人原因造成的赔偿费用。

  7、自由活动,指《旅游行程单》中安排的自由活动。

  8、自行安排活动期间,指《旅游行程单》中安排的自由活动期间、旅游者不参加旅游行程活动期间、每日行程开始前、结束后旅游者离开住宿设施的个人活动期间、旅游者经领队或者导游同意暂时离团的个人活动期间。

  9、不合理的低价,指旅行社提供服务的价格低于接待和服务费用或者低于行业公认的合理价格,且无正当理由和充分证据证明该价格的合理性。其中,接待和服务费用主要包括旅行社提供或者采购餐饮、住宿、交通、游览、导游等服务所支出的费用。

  10、具体购物场所,指购物场所有独立的商号以及相对清晰、封闭、独立的经营边界和明确的经营主体,包括免税店,大型购物商场,前店后厂的购物场所,景区内购物场所,景区周边或者通往景区途中的购物场所,服务旅游团队的专门商店,商品批发市场和与餐饮、娱乐、停车休息等相关联的购物场所等。

  11、旅行社责任保险,指以旅行社因其组织的旅游活动对旅游者和受其委派并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人员依法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

  12、旅游者投保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指旅游者自己购买或者通过旅行社、航空机票代理点、景区等保险代理机构购买的以旅行期间自身的生命、身体或者有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短期保险,包括但不限于航空意外险、旅游意外险、紧急救援保险、特殊项目意外险。

  13、离团,指团队旅游者经导游同意不随团队完成约定行程的行为。

  14、脱团,指团队旅游者未经导游同意脱离旅游团队,不随团队完成约定行程的行为。

  15、转团,指由于未达到约定成团人数不能出团,旅行社征得旅游者书面同意,在行程开始前将旅游者转至其他旅行社所组的境内旅游团队履行合同的行为。

  16、拼团,指旅行社在保证所承诺的服务内容和标准不变的前提下,在签订合同时经旅游者同意,与其他旅行社招徕的旅游者拼成一个团统一安排旅游服务的行为。

  17、不可抗力,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因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引起的,如自然灾害、战争、恐怖活动、动乱、骚乱、罢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府行为。

  18、已尽合理注意义务仍不能避免的事件,指因当事人故意或者过失以外的客观因素引发的事件,包括但不限于重大礼宾活动导致的交通堵塞,因飞机、火车、班轮、城际客运班车等公共客运交通工具延误或者取消,景点临时不开放。

  19、必要的费用,指旅行社为保证合同的履行所支出的费用,包括乘坐飞机等交通工具的费用、饭店住宿费用、旅游观光汽车的人均车租等。

  20、公共交通经营者,指航空、铁路、航运客轮、城市公交、

  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经营者。

  21、黄金周,指通过调休将春节、十一3天法定节日与前后公休日相连形成通常为7天的公众节假日。

  第二章合同的订立

  第二条 旅游行程单

  旅行社应当提供带团号的《旅游行程单》,经双方签字或者盖章确认后作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行程单》应当对如下内容作出明确的说明:

  旅游行程的出发地、途经地、目的地、结束地,线路行程时间和具体安排;

  地接社的名称、地址、联系人和联系电话;

  交通服务安排及其标准;

  住宿服务安排及其标准;

  用餐服务安排及其标准;

  旅行社统一安排的游览项目的具体内容及时间;

  自由活动的时间;

  行程安排的娱乐活动;

  《行程单》用语须准确清晰,在表明服务标准用语中不应当出现×星级豪华仅供参考××为准××同级等不确定用语。

  第三条 订立合同

  旅游者应当认真阅读本合同条款、《行程单》,在旅游者理解本合同条款及有关附件后,旅行社和旅游者应当签订书面合同。

  由旅游者的代理人订立合同的,代理人需要出具被代理的旅游者的授权委托书。

  第四条 旅游广告及宣传品

  旅行社的旅游广告及宣传品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其内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要约规定的,视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对旅行社和旅游者双方具有约束力。

  第五条 合同效力

  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持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之日起生效。

  第三章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

  第六条 旅行社的权利

  1、根据旅游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及相关条件决定是否接纳旅游者报名参团;

  2、核实旅游者提供的相关信息资料;

  3、按照合同约定向旅游者收取全额旅游费用;

  4、旅游团队遇紧急情况时,可以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和紧急避险措施并要求旅游者配合;

  5、拒绝旅游者提出的超出合同约定的不合理要求;

  6 要求旅游者对在旅游活动中或者在解决纠纷时损害旅行社合法权益的行为承担赔偿责任;

  7、要求旅游者健康、文明旅游,劝阻旅游者违法和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

  第七条 旅行社的义务

  1、按照合同和《行程单》约定的内容和标准为旅游者提供服务,不擅自变更旅游行程安排,不降低服务标准;

  2、向合格的供应商订购产品和服务;

  3、不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

  组织、接待旅游者,不指定具体购物场所,不安排另行付费旅游项目,但是,经双方协商一致或者旅游者要求,且不影响其他旅游者行程安排的除外;

  4、在出团前如实告知具体行程安排和有关具体事项,具体事项包括但不限于所到旅游目的地的重要规定、风俗习惯;旅游活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安全避险措施、旅游者不适合参加旅游活动的情形;旅行社依法可以减免责任的信息;应急联络方式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应当告知的事项;

  5、按照合同约定,为旅游团队安排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的持证导游人员;

  6、妥善保管旅游者交其代管的证件、行李等物品;

  7、为旅游者发放用固定格式书写、由旅游者填写的安全信息卡;

  8、为其组织、接待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旅游者,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

  9、旅游者人身、财产权益受到损害时,应当采取合理必要的保护和救助措施,避免旅游者人身、财产权益损失扩大;

  10、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

  11、提示旅游者投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12、向旅游者提供合法的旅游费用发票;

  13、依法对旅游者个人信息保密;

  14、要求委派的导游引导旅游者健康、文明旅游,劝阻旅游者违法和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

  15、积极协调处理旅游者在旅游行程中的投诉,出现纠纷时,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损失扩大;

  16、采用拼团方式出团的,签订本合同的旅行社承担本合同约定的责任和义务。

  17、旅游行程中解除合同的,旅行社应当协助旅游者返回出发地或者旅游者指定的合理地点。

  第八条旅游者的权利

  1、要求旅行社按照合同和《行程单》兑现旅游行程服务;

  2、拒绝未经事先协商一致的转团、拼团行为;

  3、有权自主选择旅游产品和服务,有权拒绝旅行社未与旅游者协商一致或者未经旅游者要求而指定购物场所、安排旅游者参加另行付费旅游项目的行为,有权拒绝旅行社的导游强迫或者变相强迫旅游者购物、参加另行付费旅游项目的行为;

  4、在支付旅游费用时要求旅行社开具发票;

  5、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得到尊重;

  6、在人身、财产安全遇有危险时,有请求救助和保护的权利;人身、财产受到侵害的,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7、在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向有关部门投诉或者要求旅行社协助索赔;

  8、《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赋予消费者的其他各项权利。

  第九条旅游者的义务

  1、如实填写《旅游报名表》、游客安全信息卡等各项内容,并对所填的内容承担责任,如实告知旅行社工作人员与旅游活动相关的个人健康信息,所提供的联系方式须是经常使用或者能够及时联系到的;

  2、按照合同约定支付旅游费用;

  3、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不在旅游行程中从事违法活动,不参与色情、赌博和涉毒活动;

  4、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旅游目的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尊重旅游服务人员的人格,举止文明,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不在景观、建筑上乱刻乱画,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遵守《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

  5、对国家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暂时限制旅游活动的措施以及有关部门、机构或者旅游经营者采取的安全防范和应急处臵措施予以配合;

  6、妥善保管自己的行李物品,尤其是现金和贵重物品,不将现金和贵重物品夹带在行李中托运;

  7、在旅游活动中或者在解决纠纷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损失扩大,不损害当地居民的合法权益;不干扰他人的旅游活动;不

  损害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不采取拒绝登机、拖延行程或者脱团等过度维权行为;

  8、自行安排活动期间,应当在自己能够控制风险的范围内选择活动项目,遵守旅游活动中的安全警示规定,并对自己的安全负责;

  9、在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要求旅行社协助索赔时,提供合法有效的凭据。

  第四章 合同的变更与转让

  第十条 合同的变更

  1、旅行社与旅游者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本合同约定的内容,但应当以书面形式由双方签字确认。由此增加的旅游费用及给对方造成的损失,由变更提出方承担;由此减少的旅游费用,旅行社应当退还旅游者。

  2、行程开始前遇到不可抗力或者旅行社、履行辅助人已尽合理注意义务仍不能避免的事件的,双方经协商可以取消行程或者延期出行。取消行程的,按照本合同第十五条处理;延期出行的,增加的费用由旅游者承担,减少的费用退还旅游者。

  3、行程中遇到不可抗力或者旅行社、履行辅助人已尽合理注意义务仍不能避免的事件,影响旅游行程的,按以下方式处理:

  合同不能完全履行的,旅行社经向旅游者作出说明,旅游者同意变更的,可以在合理范围内变更合同,因此增加的费

  用由旅游者承担,减少的费用退还旅游者。

  危及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的,旅行社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因此支出的费用,由旅行社与旅游者分担。

  造成旅游者滞留的,旅行社应采取相应的安臵措施。因此增加的食宿费用由旅游者承担,增加的返程费用双方分担。

  第十一条 合同的转让

  旅游行程开始前,旅游者可以将本合同中自身的权利义务转让给第三人,旅行社没有正当理由的不得拒绝,并办理相关转让手续,因此增加的费用由旅游者和第三人承担。

  正当理由包括但不限于:对应原报名者办理的相关服务不可转让给第三人的;无法为第三人安排交通等情形的;旅游活动对于旅游者的身份、资格等有特殊要求的。

  第十二条 不成团的安排

  当旅行社组团未达到约定的成团人数不能成团时,旅游者可以与旅行社就如下安排在本合同第二十四条中做出约定。

  1、转团:旅行社可以在保证所承诺的服务内容和标准不降低的前提下,经事先征得旅游者书面同意,将旅游者转至其他旅行社所组的旅游团队,并就受让出团的旅行社违反本合同约定的行为先行承担责任,再行追偿。旅游者和受让出团的旅行社另行签订合同的,本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

  2、延期出团和改变线路出团:旅行社经征得旅游者书面同意,可以延期出团或者改变其他线路出团,因此增加的费用由旅

  游者承担,减少的费用旅行社予以退还。需要时可以重新签订旅游合同。

  第五章合同的解除

  第十三条 旅行社解除合同

  1、未达到约定的成团人数不能成团时,旅行社可以书面形式解除合同,旅行社在行程开始前7日以上提出解除合同的,不承担违约责任,旅行社向旅游者退还已收取的全部旅游费用;旅行社在行程开始前7日以内提出解除合同的,除向旅游者退还已收取的全部旅游费用外,还应当按本合同第十八条第1款的约定,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2、旅游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旅行社可以解除合同:

  患有传染病等疾病,可能危害其他旅游者健康和安全的;

   携带危害公共安全的物品且不同意交有关部门处理的;

  从事违法或者违反社会公德的活动的;

  从事严重影响其他旅游者权益的活动,且不听劝阻、不能制止的;

  在行程中脱团的;

  法律规定的影响合同履行的其他情形。

  旅行社因上述情形解除合同的,应当书面通知旅游者,按照本合同第十六条相关约定扣除必要的费用后,将余款退还旅游者。

  第十四条 旅游者解除合同

  1、未达到约定的成团人数不能成团时,旅游者既不同意转团,也不同意延期出行或者改签其他线路出团的,旅行社应及时发出不能成团的书面通知,旅游者可以解除合同。旅游者在行程开始前7日以上收到旅行社不能成团通知的,旅行社不承担违约责任,向旅游者退还已收取的全部旅游费用;旅游者在行程开始前7日以内收到旅行社不能成团通知的,按照本合同第十八条第1款相关约定处理。

  2、除本条第1款约定外,在旅游行程结束前,旅游者亦可以书面形式解除合同。旅游者在行程开始前7日以上提出解除合同的,旅行社应当向旅游者退还全部旅游费用;旅游者在行程开始前7日以内和行程中提出解除合同的,旅行社按照本合同第十六条相关约定扣除必要的费用后,将余款退还旅游者。

  3、旅游者未按约定时间到达约定集合出发地点,也未能在出发中途加入旅游团队的,视为旅游者解除合同,按照本合同第十六条相关约定处理。

  第十五条因不可抗力或者已尽合理注意义务仍不能避免的事件解除合同

  因不可抗力或者旅行社、履行辅助人已尽合理注意义务仍不能避免的事件,影响旅游行程,合同不能继续履行的,旅行社和旅游者均可以解除合同;合同不能完全履行,旅游者不同意变更的,可以解除合同。合同解除的,旅行社应当在扣除已向地接社或者履行辅助人支付且不可退还的费用后,将余款退还旅游者。

  第十六条 必要的费用扣除

  1、旅游者在行程开始前7日以内提出解除合同或者按照本合同第十三条第2款约定由旅行社在行程开始前解除合同的,按下列标准扣除必要的费用:

  行程开始前6日至4日,按旅游费用总额的20%

  行程开始前3日至1日,按旅游费用总额的40%

  行程开始当日,按旅游费用总额的60%

  2、在行程中解除合同的,必要的费用扣除标准为:

  旅游费用×行程开始当日扣除比例+,造成项目减少、旅游时间缩短或者标准降低的,应当依法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3、旅行社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旅游者有权在旅游行程结束后30日内,要求旅行社为其办理退货并先行垫付退货货款,或者退还另行付费旅游项目的费用:

  旅行社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的;

  未经双方协商一致或者未经旅游者要求,旅行社指定具体购物场所或者安排另行付费旅游项目的。

  4、旅行社违反合同约定,中止对旅游者提供住宿、用餐、交通等旅游服务的,应当负担旅游者在被中止旅游服务期间所订的同等级别的住宿、用餐、交通等费用,并向旅游者支付旅游费用总额30%的违约金。如果因此给旅游者造成其他人身、财产损害的,还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5、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擅自将旅游者转团、拼团的,旅游者在行程开始前得知的,有权解除合同,旅行社向旅游者退还已收取的全部旅游费用,并按旅游费用总额的15%支付违约金;旅游者在行程开始当日或者行程开始后得知的,旅行社应当按旅游费用总额的25%支付违约金,旅游者要求解除

  合同的,旅行社退还已收取的全部旅游费用;如违约金不足以赔偿旅游者的实际损失,旅行社应当按实际损失对旅游者予以赔偿。

  6、与旅游者出现纠纷时,旅行社应当采取积极措施防止损失扩大,否则应当就扩大的损失承担责任。

  7、旅行社具备履行条件,经旅游者要求仍拒绝履行本合同义务,造成旅游者人身损害、滞留等严重后果的,旅游者还可以要求旅行社支付旅游费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赔偿金。

  8、旅行社委托的第三方违反本合同约定,视同旅行社违约,旅行社应当按照本合同约定承担违约责任。

  第十九条 旅游者的违约责任

  1、旅游者因不听从旅行社及其导游的劝告、提示而影响团队行程,给旅行社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旅游者超出本合同约定的内容进行个人活动所造成的损失,由其自行承担。

  3、由于旅游者的过错,使旅行社、履行辅助人、旅游从业人员或者其他旅游者遭受损害的,旅游者应当赔偿损失。

  4、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或者在解决纠纷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损失扩大,否则应当就扩大的损失承担相应的责任。

  5、旅游者违反安全警示规定,或者对国家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暂时限制旅游活动的措施、安全防范和应急处臵措施不予配合,造成旅行社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十条 其他责任

  1、由于旅游者自身原因导致本合同不能履行或者不能按照

  约定履行,或者造成旅游者人身损害、财产损失的,旅行社不承

  担责任。

  2、旅游者在自行安排活动期间人身、财产权益受到损害的,

  旅行社在事前已尽到必要警示说明义务且事后已尽到必要协助

  义务的,旅行社不承担赔偿责任。

  3、由于第三方侵害等不可归责于旅行社的原因导致旅游者

  人身、财产权益受到损害的,旅行社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因旅行

  社不履行协助义务致使旅游者人身、财产权益损失扩大的,旅行

  社应当就扩大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4、由于公共交通经营者的原因造成旅游者人身损害、财产

  损失依法应承担责任的,旅行社应当协助旅游者向公共交通经营

  者索赔。

  第七章 协议条款

  第二十一条 旅游时间

  出发时间    ,结束时间   ,共 夜。

  第二十二条 旅游费用及支付

  成人: /人;儿童: /人;

  其中,导游服务费:   /人;

  合计:    元。

  旅游费用支付方式:        

  旅游费用支付时间:      

  第二十三条 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旅游者   委托旅行社办

  理旅游者投保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保险产品名称:

  保 人:

  保 额:           元人民币

  保 费:           元人民币

  第二十四条 成团人数与不成团的约定

  最低成团人数:    人。

  如不能成团,旅游者是否同意按下列方式解决:

  1、   转至    旅

  行社出团;

  2、   延期出团;

  3、   改变其他线路出

  团。

  第二十五条 拼团约定

  旅游者   采用拼团方式

  出团。

  第二十六条 黄金周特别约定

  黄金周旅游高峰期间,旅行社和旅游者对取消出团及行程开

  始前退团的提前通知时间、违约金支付及必要的费用的扣除约定

  如下:

  第二十七条 争议的解决方式

  本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亦可向合同

  签订地的旅游质监执法机构、消费者协会、有关的调解组织等有

  关部门或者机构申请调解。协商或者调解不成的,按下列第    种方式解决:

  1、提交       仲裁委员会仲裁;

  2、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十八条 其他约定事项

  未尽事宜,经旅游者和旅行社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列入补充

  条款。

  旅游者代表签字:   旅行社盖章:

  证件号码:         签约代表签字:       住  址:         营业地址: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传  真:         传  真:

  邮  编:         邮  编:

  电子信箱:         电子信箱:

  签约日期:   年  月 日签约日期:

  签约地点:

  旅行社监督、投诉电话:

  省  市旅游质监执法机构:

  投诉电话:

  电子邮箱:

  地  址:

  邮  编:

  附件1:旅游报名表

  旅游线路及编号         旅游者出团时间意向

  附件2:带团号的《旅游行程单》

  旅游者:

  旅行社:经办人:年 月日          

  附件3

  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

  营造文明、和谐的旅游环境,关系到每位游客的切身利益。做文明游客是我们大家的义务,请遵守以下公约:

  1、维护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和口香糖,不乱扔废弃物,不在禁烟场所吸烟。

  2、遵守公共秩序。不喧哗吵闹,排队遵守秩序,不并行挡道,不在公众场所高声交谈。

  3、保护生态环境。不踩踏绿地,不摘折花木和果实,不追捉、投打、乱喂动物。

  4、保护文物古迹。不在文物古迹上涂刻,不攀爬触摸文物,拍照摄像遵守规定。

  5、爱惜公共设施。不污损客房用品,不损坏公用设施,不贪占小便宜,节约用水用电,用餐不浪费。

  6、尊重别人权利。不强行和外宾合影,不对着别人打喷嚏,不长期占用公共设施,尊重服务人员的劳动,尊重各民族宗教习俗。

  7、讲究以礼待人。衣着整洁得体,不在公共场所袒胸赤膊;礼让老幼病残,礼让女士;不讲粗话。

  8、提倡健康娱乐。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拒绝黄、赌、毒。《概率安全评价报告的标准格式和内容》(征求意见稿)

序号 1 1-1 建议修改内容 提出意见 单位代号 处理意见 拟不采纳 拟不采纳 拟不采纳 拟不采纳 拟部分采纳,改为清楚给出每个发生频率 大于截断值的序列终止状态标记符;…; 经计算事故序列发生频率明显小于截断值, 对该事故序列终止状态可以不进一步仔细 研究,但应在报告中给以适当的说明拟不采纳 拟采纳

项目内部或外部阶段评审不是强制性规定, 是根据项目具体 1 的发展需要而由项目组自行决定是否进行,其时间、内容等 目前也无具体明确的要求,所以建议去掉此项内容。 建议将此两章合并, 且在主报告中只扼要介绍各类事故的电 1 厂响应、重要结果。其余在附录 E 中介绍。

2 3 4 5

59  5-2 5-2 5-3

建议将详细的成功准则、时间窗口等放在附录 E 中介绍。 建议将此节放在附录 E 中介绍。

1 1

清楚给出每个事故序列的终止状态标记符,建议对于经 1 计算发生频率小于截断值的事故序列,其后果不必仔细考 虑。

6 7

附录 E 引言

建议将此附录改为事件树分析。

1

本技术文件适用范围在引言中明确为一级 PSA 报告,对 2 二级和三级 PSA 不适用,所以建议题目改成一级概率安全 评价报告的标准格式和内容从文件结构上看,建议在前言后增加目录,然后是 2 “引言,因为引言是本技术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文中 目录其实是一级 PSA 报告的目录,建议删去。同时,

8

拟采纳 目录字体已统一

1

序号

建议修改内容 目录部份的字体不统一,有部分为斜体字,建议一致。

提出意见 单位代号 拟采纳,已修正 拟采纳,已修正 拟采纳,已修正

处理意见

9 10 11 12 13

5 节、

设备可靠性参数的贝叶斯估计正文和目录的编号错 2 了,应改为“” 5 章第九行中,原文支持性材料都可得、 2 可追溯建议改为支持性材料都可获得、可追溯 节中的样表 中的累计要求可用时间”“平均要 2 求可用时间两项中举例的数据少了时间单位小时 节中的样表 中的点估计值项中举例的部分数 2 据少了时间单位“/堆年 节、 节中谈到边界条件的设置通过条件门或房 2 型事件等逻辑开关实现,

据经验, RS PSA Professional 分析软件中有些边界条件是通过在边界条件集中直接设置 中间门的状态实现的 。建议相应表格中应说明边界条件的设 比如样表 中的 辑开关名中放入对中间门的设置就不太合适了。 附录 A,按照一般系统分析中边界划分的习惯,前沿系统与 2 支持系统的边界一般划分在支持系统中向用户提供水、电、 气等的母管 ,母管以下的阀门、开关等划分在 各自的前沿系统中, 这些设备往往在前沿系统的流程图中无 法体现,附录 A 中未明确这部分设备该如何体现。 系统组成及简化流程图中,本节还应说明 2 系统在其各种运行模式下设备所处的状态建议修改为 节还应说明系统在其备用工况下设备所处的初始状态

拟不采纳 其他数据是概率,没有单位 拟采纳,已修正

14

附录 A

拟讨论

15

拟讨论

2

序号 16

建议修改内容

提出意见 单位代号

处理意见 拟采纳 第一章、第九章给出的是最终结果, 即考虑 恢复行为后的结果。

附录 节中,若该序列考虑了恢复行为,则应单独给 2 出采取恢复行为后的详细定量结果……” 一句中单独给出语义不明确。 建议明确指出给出一个结果 还是给出两个结果 ,并应 明确指出在第一章和第九章中的结果是给不考虑恢复行为 的,还是给考虑恢复行为后的结果。 尽管附件 I 提供了常用英文缩写及中、英文术语对照表,但 3 还是有部分正文中使用过的英文缩写没有列出, FTA HFE TRUE/FALSEAC/DC 等,我们建议大部分英文缩写可直接用 中文术语替代;如果不打算使用如 PRA 这样的术语,则建议 将其从对照表中删除; 术语的使用应保持前后一致, FMEA 有的地方写为故障模式和效应分析,有的地方写为 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我们建议写为 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 另外术语的使用应和 HAF/HAD 中的说法保持一致, TS 文件称为技术规范,但 HAF/HAD 中称为运行技术规格 为更好地规范概率安全评价报告编写, 建议增加一些重要术 3 语的定义 本文件对于进一步促进和规范国内核电站概率安全评价工 作有重要指导意义,建议在批准实施前组织一定范围的研 讨。 3

17

拟采用: 1 增加对英文缩写的说明 2 保留文中采用的大部分英文缩写 3 同意将 PRA 从对照表中删除 4 FMEA 统一为失效模式和效

应分析” 5 TS 称为运行技术规格书

18 19

拟不采用, 本文件暂不增加术语定义,可以 在以后增加 拟讨论

20

总体意见

关于一级 PSA 评价的风险量与目标 4 在该文件中,把一级 PSA 评价的风险量规定为电厂损伤状 态的频率,而一般国内外的一级 PSA 都把堆芯损

拟采纳: 电厂损伤状态改为堆芯损伤状态 CDS 发生的

3

序号

建议修改内容 伤频率 CDF 作为评价的风险量。建议参考国际惯例。

提出意见 单位代号 频率为 CDF

处理意见

21

总体意见

关于与 NNSA 的文件的一致性 4 与上一条意见相关的是,在正式发布的 NNSA 文件新建核 电厂设计中的几个重要安全问题的技术政策 作了如下规定:“…可采用下述定量的概率安全目标:-每 堆年发生严重堆芯损坏事件(CDF)的频率低于 1E-5…” 此,把堆芯损伤频率作为一级 PSA 评价的风险量 可能更符合 NNSA 的要求。 关于文件的定位 4 在这一版中没有明确其适用范围是新建核电站还是运行核 电厂的问题。但这两者的 PSA 还是有区别的,至少在电厂 特定数据的采集与应用方面还是不同的。 从后续有关章节来 看,文件主要是适用于运行核电站。此外,这一版的目的中增加了提供技术要求的说法。但有些技术要求还有值得 商榷的地方 ,而且文件的技 术要求比较笼统,作为一份技术标准而言过于简单。另,既 然文件包括了技术要求,建议文件名称改为概率安全评价 的研究内容、技术要求与报告的标准格式,并明确各技术 要素的要求。 关于电厂损伤状态 4 由于文件把一级 PSA 评价的风险量定位为电厂损伤状态的 发生频率,因此,文件中多次提到电厂损伤状态 能否在文件中解释电厂损伤状态的含义。国际上,电厂损 伤状态是专用名词,有专门的含义,在 ASME

拟采纳,见 20 回答

22

总体意见

拟讨论 1 该文件既适用于运行电站,也可以适用 于新建电站。对于新建电站,特定数据 部分可以少写或不写 2 文件中增加了技术要求,但不是技术标 准,因此我们并不想修改文件的名称

23

总体意见

拟采纳,参见 20 回答: IAEA 25 号安全报告的一级 PSA 部分, PDS 的一些规定和描述, 是为了一级和二 PSA 可以有一个很好的接口。 我们会在本 文件中删除 PDS 的有关要求, 但不反对电站

4

序号

建议修改内容 PSA 标准中对其有定义, 是指在事故进展、 安全壳和专设安 全设施可用性方面具有类似特征的事故序列终态组。一般

PSA 工作中,PDS 是要进行专门的 PDS 分析才能确定的, 这实际上已超出了一级 PSA 的范畴。

提出意见 单位代号

处理意见 在进行一级 PSA 时就考虑 PDS 的一些情况。

24

总体意见

关于文件的要求与知识产权 4 文件中的有些要求过多过高,而且涉及到知识产权的问题。 例如引言中要求提交完整的电子版模型;在数据分 中要求列表给出全部设备类的信息,应说明对电厂全 部定期试验规程/预防性维修规程的检查情况;在附录 B 而这些并不属于 PSA 要求给出设备基础信息手册等等。 范畴。上述这些信息有些是电厂内部的非公开信息。 关于文件的结构 4 该文件的结构在有些章节不是很合理。 例如, 把功能与系统、 系统与系统之间的相关性及成功准则 都归入了始发事件确定和分组中。这些内容分别 放入第 6 系统分析及第 5 序列分析中可能更合理些。 会使 5 章包括了除定量化以外的事件序列分析全部内容, 得这一章篇幅过于庞大。 另外, 把电厂损伤状态的定义 放在第 4 始发事件确定和分组的第 放射性释 放的来源和条件中,把设备的共因失效分析放在 数据分析中似乎也不很妥当。 关于文件中所使用的术语的一致性问题 4

拟不采纳

25

总体意见

拟不采纳,讨论

26

总体意见

拟采纳,讨论

5

序号

建议修改内容 为了便于交流和评审,在 PSA 报告编写过程中采用统一的 术语是有必要的。因此,建议 NNSA 出版一份关于核能领 域的技术术语标准的文件。

提出意见 单位代号

处理意见

27 28

总体意见 引言

章节的标题使用中文可能比使用英文缩写语更好,如 3 PSA 方法论

4

拟采纳,见 32,已修正 拟讨论采用

关于本文件的适用范围。在引言部分,对本文件的适用范 4 围做出了规定:适用于满功率运行下内部始发事件的一级 PSA”低功率和停堆工况下内部始发事件的一级 PSA 报告 格式可参照本文件执行,而且附件 II 还给出了低功率和停 PSA 中应考虑的若干问题,是否可以明确本文件的要求 也适用于低功率与停堆 PSA 第一章 研究的主要结果还是放到 报告的结构” 4 之后为好。各始发事件组的贡献分布情况的具体含义可否在文中予 以说明。同一个始发事件组中可能包含有多个 PDS。这里 是否指这些 PDS 频率之和及其所占的份额?如何理解不同 PDS 的频率之和的物理意

义? 此外,支配性事故序列是否需要列出前 50 位?也可以列出 大于某一发生频率或某一份额的事故序列。 第一章 节要求各阶段审评的具体意见应有条理地整理 4 成文,作为报告的附录之一。该部分内容太多,而且也不 应该作为 PSA 报告的内容。建议仅仅作为评审的附件,不 作为报告附件。

29

第一章

拟讨论 1 节和 节的位置不变 2各个始发事件组的贡献分布情况 各个始发事件组对所定义的堆芯损 伤状态的贡献分布情况” 3 对于支配性事故序列,需要列出前 50 位,电站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以 列出大于某一发生频率或某一份额的 事故序列。 拟不采纳 文件中已经说明, 各阶段审评的具体意见可 以不作为 PSA 报告的内容,可以单独成册 备审评者查阅

30

第一章

6

序号 31

2

建议修改内容

提出意见 单位代号

处理意见 拟不采纳 详细介绍不能代替 节的系统概述 拟采纳,需讨论 标题改为研究方法综述

2 节要求简要地描述电厂系统的一般性设计概念 4 和功能。实际上在第 6 章及附录 A 中都有这方面内容的详 细介绍。因此建议删去该节。 3 章标题为“PSA 方法论 实际上本章的内容主要是说明 4 这一 PSA 项目中所采用的方法, 并不涉及对 PSA 方法的研 究以及如何使用这些方法的原则,应该不属于方法论的范 畴。 3 节的标题及内容中出现多个定量化,是否在文 4 中说明定量化的含义。

32

3

33

3

拟采纳,已修正为定量化包括事故序列定 量化和系统可靠性评估的定量化。 本节应给 出进行定量化的过程中所经过的阶段 ,以及定量化过程中 一些问题的考虑,如环路、任务时间、成功 /失效分支、截断值的选择等。拟采纳,讨论

34

3

3 节在附录中已经有了, 而且编码虽然是保证 PSA 分析正确的重要一环,但与方法论关系不大,放在此处不 合适。

4

35

4

4 本章的分析还应包括对每个始发事件或每个始发事 4 件组的年发生频率的估计,始发事件组的年发生频率的提 法不明显,这里的年是指堆年还是公元年? 4 章标题中的分组与后面正文中的归组是否能统一? 4

拟采纳 改为始发事件组的发生频率 拟采纳 统一采用分组拟不采纳 本小节中需要说明 PSA 所要分析的放射性

36 37

4 4

4 节,本节为放射性释放源,但并没有清楚地 4 解释对放射性释放源的分析、 确定电厂损伤状

态及堆芯损伤

7

序号

状态的关系。

建议修改内容

提出意见 单位代号

处理意见 释放源,对于压水堆的一级 PSA 而言,主要 分析的是堆芯损伤的贡献。 拟不采纳 本文件也适用于低功率和停堆工况

38

4

4 节中列出的放射性释放源中有换料水池。在 4 功率运行工况下,换料水池似并不存在; 即使存在换料水池,它的放射性释放源还是堆芯中的核燃 料。 在第 4 节中要求给出电厂运行工况清单。 4 在功率工况 PSA 中一般不用 POS 的概念。而且 POS 的中 文名称电厂运行工况容易混淆,建议改为电厂运行状态

39

4

拟部分采纳 对于满功率工况,一般不再细分状态,但也 不排除有些电站进行细分的可能性。POS 翻译为电厂运行状态” “电厂运行模式 可讨论 拟采纳,参见 20 的回答 1 对于堆芯损伤状态,可以分成 CD OK 两种,也可以细分成多个状态,可以结 合具体的堆型来进行。 2 这一节改成堆芯损伤状态的定义 3 堆芯损伤状态定义不同,PSA 的结果会 有很大的区别,主要是哪几种状态属于 “CD”的区别。

40

4

4 电厂损伤状态的定义中要求,应给出本 4 PSA 报告中电厂损伤状态的 明确定义, 如是否根据堆芯损伤的程度分成多个等级的后果 等。首先,如前所述,PDS 分析一般不属于一级 PSA 的范 畴;第二,若如此,建议先给出堆芯损伤的定义; 第三,堆芯损伤的程度、等级应如何衡量。而在 PSA 中实 现这种划分可能是很困难的,而且一般 PDS 也不是根据堆 芯损伤程度来划分等级的; 第四,这一节放在 中似乎也不太妥当。 此外,能否在文中说明电厂损伤状态的定义不同,PSA 析的最后结果会有很大的区别的含义,这里的最后结果具体是指什么? 4 节中多次提到电厂损伤,能否在文中说明这 4

41

4

拟采纳,修改为放射性释放

8

序号

建议修改内容 电厂损伤的含义及其与电厂损伤状态的异同。

提出意见 单位代号 拟不采纳

处理意见

42

4

4 节中提到具体运行经验案例的详细分析可以放 4 在附录中,…”。这些案例的详细分析涉及到电厂非公开信 息与知识产权,而且也不属于 PSA 的范畴 4 节提到本方法不太可能发现低发生频率的始发 4 事件,但它可以显示一些共同的始发事件 能否在文中说 明什么是共同的始发事件 4 节样表 中把小破口与中破口都归入始发事 4 件组破口

中,这与一般 PSA 中的处理方法不相符合。 4 节中成功准则也可以定义在...结构、设备…” 4 ..... 能否在文中说明其含义 4 节始发事件分组方法中所列出主逻辑图、 FMEA 4 等方法, 能否在文中说明这些方法如何用于始发事件的分组 4 节中样表 虽然删除了前一版本中备注的内 4 容, 但是安全壳内给水管道破口和安全壳内蒸汽管道破口的 安全功能不同, 至少蒸汽管道破口要考虑由于过冷而引入的 正反应性,将它们归为一组似乎不妥 4 章样表 均有缩写一栏,建议改为编码 5 章标题事故序列分析建议改为事件序列分析 4 4

43

4

拟采纳,修正为但它可以显示一些有潜在 共性的始发事件, 如在其他电厂发生过维修 人员走错隔间导致误操作而引发停堆的始 发事件。拟不采纳 拟说明,修改为: 构筑物、设备 拟采纳, 增加说明 拟采纳 说明: 这个表格举例只是一个示例, 为了简 化,有些电站将这两个始发事件归为一组, 也是可行的 拟采纳,已修正 拟不采纳 拟采纳,增加脚注说明可以直接放在 PSA 报告中, 也可以以参考 资料的形式给出文献信息, 不论采取何种方

44 45 46

4 4 4

47

4

48 49 50

4 5 5

5 事故序列中每个关键安全功能的各项组成成功准 则的支持性材料都可得、可追溯 能否在文中说明其含义

9

序号

建议修改内容

提出意见 单位代号

处理意见 式,都应依据审评人员要求提供完整资料

51

5

5 节要求应首先说明事故序列分析的目的、方法、 4 所涉及的范围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 然后说明本报告中所 分析的范围、所采用的方法…”,能否在文中说明这两者的 异同。有了后一说明,前一说明是否还有必要? 5 节文中及样表中多处出现题头的逻辑结构 4 “内部逻辑结构,但实际上样表 中并没有给出逻辑结 ,而只是题头类型和输入。 5 节中事件序列中失效时间和顺序的描述 4 否在文中说明其含义。 5 事件树展开中要求清楚给出每个序列的终 4 止状态标记符,如堆芯损伤或已达到某稳定安全状态。在 前面第 4 节要求定义 PDS 而并没有要求定义堆芯 损伤 ,并且整个文件几乎都是按 PDS 来展开的,文 件前后似乎有些不匹配。 5 章,事故序列终止状态应明确定义,并 4 具备支持 1 /2 P

SA 之间接口的能力。若不进行二级 PSA 或一级加 PSA,好像不可能具备这样的能力。 5 章篇幅过于庞大。 报告部分是对所进行工作的概括和总 4 结,应该简洁明了。建议事件序列详细分析放到附录中,本 章只是对事件序列分析主要内容的概括, 目的是为了让其他 人员在阅读了本章后,对事件序列分析有一 个比较清晰的轮廓。

有必要, 是一般情况和本报告分析情况的关系

52

5

拟不采纳, 内部逻辑结构处给出了类型和具 体输入,即给出了可追溯的逻辑结构定义 拟修改表述为: 描述事件序列中各个失效发生的时间和顺 拟修改前面第四章相应描述

53

5

54

5

55

5

拟讨论,拟去掉具备支持 1 /2 PSA 之间接口的能力拟不采纳

56

5

10

序号 57 58

6 6

建议修改内容

提出意见 单位代号 拟采纳,已修正

处理意见

6 章系统分析中故障树方法是否改为““故障树分析方 4 6 节中列了两种方法, 并提到无论采取哪种方法, 4 均应清楚地给出各子树的顶事件名、说明、条件门等逻辑开 关的名称及取值 及各个子树的评价结果 否在文中说明这里子树的含义。 对方法 1 是多个故障树, 而不是子树;对方法 2 ,由不同逻辑开关产生的不同结构 的故障树是否就是本文件的子树?此外,能否在文中说明条件门的含义。 6 节样表 中把点估计值与 EF 值并列在一 4 起列出,似乎并不合理。这两者并不配套, 值与均值才配套,这些值在不确定性分析后才能得到。 7 人员错误操作建议改为人员失误 4 因为除了错误操作外,还有应该操作而未操作的情况。 7 章,、、 节标题建议改为对始发事件前 4 “ 引起始发事件的人因失误的分析 的人因失误的分析对始发事件后的人因失误的分析 8 节关于设备类的级别, 正文中为总类别分类 4 “子类别,而在样表 中为总类别子类设备类 两者不一致。如电动阀,正文中列为分类,样表中列为 ,而正文中的子类却是电动调节阀。 8 节,通常设备的失效模式可分启动失效、运行 4 失效两大类中,启动失效不合适,因为有些设备需要改变

拟修改子树改为故障树

59

6

拟采纳,修改样表

60 61

7 7

拟采纳 改为:人

员失误 拟修改为 始发事件前的人员失误分析 引起始发事件的人员失误分析 始发事件后的人员失误分析 拟修改,统一说法

62

8

63

8

拟修改

11

序号

建议修改内容 状态,但不是启动,例如逆止阀的拒开。建议改为需求失 。相应的解释也需要修改。

提出意见 单位代号

处理意见

64

8

8 设备失效的共因分析要求尽可能采用先进的分 4 ... 析模型,能否在文中说明先进的含义。一般只要采用 确的分析模型即可,而且共因失效分析放在数据分析 似乎也不太妥当。

拟讨论,先进改为合适

65

8

8 节要求应总结给出全部设备//系统的纠正性 4 .. 维修不可用度和平均维修时间,能否在文中说明这一要求 的含义。对不可修部件,给出这些参数似乎没有什么意义, 而且这也涉及电厂的非公开信息。

拟修改:全部修改为“PSA 模化的

66 67 68

8 8 8

8 章样表 中均值 γ、均值 λ 的单位建 4 议进行规范化? 8 章样表 中出现“CCF order”,是否能用中文名?又, 4 表的标题建议改为设备共因失效参数 .. 8 章样表 中给出的不可用度值,建议校核其正 4 确性。 8 章样表 中缺少分母-要求可用时间,纠正性维修 4 不可用度的值似乎得不出来。 9 节。能否在文中说明事故序列分析怎么得到电 4 厂损伤状态发生频率。不同的 PDS,它们的频率怎么比较, 怎么求和? 9 节。设备停役频率和持续时间是求取试验维修 4

拟讨论 拟采纳,已修正 CCF order 改为共因阶数 拟修改 注,所列举的例子,对同一系统 AB 列分 开算不可用度不合适,建议取平均值 拟不采纳, 样表中只需给出部分信息 拟修改,电厂损伤状态修改为堆芯损 伤状态拟采纳

69 70

8 9

71

9

12

序号

建议修改内容 不可用度时的原始数据,一般不直接用于事故序列定量化。

提出意见 单位代号 拟不采纳

处理意见

72

9

9 节要求这些计算机程序必须通过全面的确认和 4 验证。对于国际通用的商用程序,似无此必要,建议核安 全局列出所认可的程序的清单。 9 节。核安全局规定的概率安全目标是一般理解的 4 CDF LERF,而本文件中要求给出的是 PDS 发生频率的 总估计值。能否在文中说明怎么进行这两者的比较。 9 节。能否在文中说明每个始发事件组对电厂损 4 伤状态发生频率的贡献分布的含义。 10 节中要求详细描述计算不确定性的计算方法 4 这似乎无必要。这些计算一般都由程序自动实现,对计算方 法似乎只需作简要描述即可。 10 节,能否在文中说明 PDS 发生频率的总估计 4 值的不确定分析的含义。这实际上似乎只有把所有 PDS 作同一个事件,然后才有它们的频率的总估计值,才能进行 相应的不确定性分析。 10 节要求给出各个始发事件组导致电厂损伤的 4 不确定性分析结果,这里的电厂损伤是否指 PDS,同一 IE 可能导致多个 PDS,是否对这些 PDS 的频率都进行 不确定性分析,还是把这些 PDS 看作同一个事件,然后求 出它们的频率之和,并进行相应的不确定性分析。 10 节要求给出支配性事故序列的不确定性分析 4

73

9

已经进行修改

74

9

已经进行修改

75

10

拟采纳,已修正

76

10

已经进行修改

77

10

已经进行修改

78

10

拟不采纳

13

序号

建议修改内容 结果,这似乎意义不大。

提出意见 单位代号 拟采纳,已修正

处理意见

79

10

10 节, 要求给出均值、 中值、 5%和 95%分位值、 4 散差因子,以及概率密度函数以及概率分布函数的图形,后 一项要求过高。另外,5%和 95%分位值、散差因子中,给 出两个即可,建议给出 5%和 95%分位值。即只给出均值、 中值、5%和 95%分位值。散差因子与一般的说法不一致。 11 重要度分析中重要度指标致险价值减险价值” 4 这两个中文名称并不常见,建议改为习惯使用的风险增加 风险减少值。此外,是否有必要给出各个始发事件、 各个系统的重要度分析结果。 11 重要度分析重要度分析的目的是确定电厂损伤 4 状态发生的总频率、 各始发事件分别导致的电厂损伤状态发 生频率以及系统不可用度中各贡献者,包括始发事件、事故 .. 序列、设备失效、共因失效、人误事件等的重要性,事故 .. 序列不是基本事件,一般在重要度分析中不作为贡献者出 现。

80

11

拟讨论

81

11

拟讨论

82

11

11 节、 节的标题含义不是很明确,建议用更 4 确切的标题。 12 始发事件的敏感性分析 是否有必要对 4 始发事件进行敏感性分析。如前所述,一个始发事件会 导致多个 PDS,这时文中的敏感度 S 应如何定义?此外, 敏感性因子用 FPDS 的发生频率用 FPDSi,两者都用 F

拟修改为 总堆

芯损伤频率 各始发事件导致的堆芯损伤频率 拟讨论 需要对定量化分析中的全部始发事件进行 敏感性分析 频率统一改为小写 f

83

12

14

序号

易混淆。

建议修改内容

提出意见 单位代号

处理意见

84

12

12 基本事件的敏感性分析要求给出敏感度排 4 序前 20 位基本事件的敏感性分析结果。由于同一个基本事 件可能出现在多个 PDS 的最小割集中,因此对于不同的 PDS,同一个基本事件可能有不同的文中所定义的敏感度 S。这样,敏感度排序就无法实现。即使是把敏感度定义 为所有 PDS 的总频率之比,实际上这还是要求对所有基本 事件都进行敏感性分析。 只有这样才能得出它们的敏感度排 序,才能确定哪些是 20 。这样做似乎没有必要。样 中要求给出基本事件的无效度,而对有些基本事件, 输入量是失效率 λ 12 人误事件的敏感性分析中所列的要求也有 4 节类似的问题 称为发生概率,而不称为无效度。 12 可靠性参数的敏感性分析中所列的要求也 4 有与 节类似的问题。 样表 中, 出现有 PDSU PDSD 其含义不明,且与前两个样表不一致。此外,表中的无效 一词对失效率 λ 这类参数而言似不合理。 12 节,能否在文中说明评价分析结果对涉及 4 的分析目标值……的影响、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的含义。 12 章样表 ,该表的表题似乎不太合理,与表中内容 4 似乎也不一致。 12 章中要求计算的不确定性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内容过 4

PDS—CDF 应该给出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 基本事件的 输入为失效率时, 需要根据任务时间进行计

85

12

PDS――CDF 同意修改为发生概率

86

12

PDSUPDSD 修改为 FPDSi-U FPDSi-D 无效度改为取值

87 88 89

12 12 12

拟不采纳 拟采纳 拟不采纳,讨论

15

序号

建议修改内容 多,这样会显著增加 PSA 分析的工作量,而且其中有很多 分析的意义好像也不大。

提出意见 单位代号

处理意见

90

附录 A

附录 A 节,能否在文中说明系统的管线及仪表 4 仪表及控制图的异同。 所列的这些资料似乎作为分析 人员工作中参考查找就可以了。 附录 A 节,对于不考虑的失效模式也应逐一予 4 以说明似无必要。 附录 列出与该系统相关的应急规程,文件中也 4 提到,由于应急规程主要针对事故,所以,这

一要求似乎 无必要。 附录 A 节,用于保护系统使其不发生其它失效 4 …”,能否在文中说明这里其他失效是指什么?是相对于 什么失效而言的? 附录 A 节所列的失效模式中,许多都以“XXX 4 的形式来表示。末尾的失效一词容易引起误解。例如,保持开失效是指不能保持开,那么拒开失效是否指不能 拒开呢? 附录 A 节、 节,文中出现有共因失效” 4 共因故障共因事件组共因设备组,建议将它们统 一一下。 附录 A 节标题中定性和定量化分析建议改为定性 4 和定量分析,其中 RAWRRW 的中文名是否与前面第 11 章的统一。

拟讨论

91

附录 A

拟讨论,拟修改为:对于不考虑的失效模式也应逐一予以说 明,或者在某处进行统一说明拟讨论, 文件中只是建议列出…” ? 删除用于保护系统使其不发生其它失效 拟采纳,已修改

92

附录 A

93

附录 A

94

附录 A

95

附录 A

拟采纳,已修正

96

附录 A

拟采纳 统一说法

16

序号 97 98

附录 A 附录 B

建议修改内容

提出意见 单位代号 拟讨论 拟讨论

处理意见

附录 ,故障树的不确定性分析结果似无给出的必要。 4 附录 B“数据分析,对这一部分总的意见是要求给出的信息 4 太多,有些涉及电厂的非公开信息及知识产权 ,且不属于 PSA 的范畴。 附录 B 样表 及其注 1,无论是作贝叶斯处理还是直接 4 用电厂特定数据,电厂特定数据都是必不可少的。 附录 B 节,应对可供选择的多个数据源进行比较分 4 。通用数据源很多,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似无必要,只 要说明所采用的通用数据的适用性即可。 附录 B 节,样表 的内容在样表 中已经有 4 了,此表似无必要再列出。 附录 B 、、 、、 都是参考资 4 ,是否可合并? 附录 B,在 中提到备用失效概率 γ” 能否在文中说 4 明其含义。 节要求详细描述运用贝叶斯估计方法,还 要包括对不同参数、不同先验分布的描述。对此,似乎一般 说明一下即可,不必详细描述。此外,文中有两个 节, 后一个应为 节。 附录 具体的需求和运行失效数据采集报告以及相应 4 的运行数据采集报告应单独整理成册,作为附属资料备查 后面若干节均有此说法, 能否在文中说明附属资料的含义, 建议明确规定这些报告只作为 PSA 报告的参考文件,不作 为报告的附件。

99

附录 B

拟采纳 对于采用贝叶斯处理的,

是否需要先给出电 站特定数据 拟讨论 重点是要说明为什么选择某个数据源 拟不采纳 拟讨论 参考资料是否需分节显示? 拟讨论 备用失效概率――-启动失效概率? 我们认为需要详细描述运用贝叶斯估计方 拟讨论

100

附录 B

101 102 103

附录 B 附录 B 附录 B

104

附录 B

17

序号 105

附录 B

建议修改内容

提出意见 单位代号

处理意见 拟讨论,参数和模型是对应的, 不能单独讨 论参数问题

附录 BB4 共因失效参数分析,应区分分析的是共因失 4 效参数还是共因失效事件的发生概率。文中,、 似是前者,而 似是后者。此外, 的次序 是否调换一下? 附录 B,样表 。请检查表中数据是否匹配。 附录 B,样表 试验编号试验名称这两列是否应 向左移? 4 4

106 107 108 109

附录 B 附录 B 附录 B 附录 C

数据只是示意说明 拟讨论,看重点是设备还是试验信息 拟采纳,已修正 拟不采纳 各个电站的 HRA 差异较大, 应该提供一个合 理的实施程序,供审查人员进行分析评价 拟讨论 提供 ASEP HRA 方法的来源 拟修改,已修正

附录 B,样表 、、 是否也应列出各设备的 4 要求可用时间? 附录 C,要求给出 HRA 分析的实施程序是否有必要?。 4 而且 PSA 的其他任务 均没有类似要求。 附录 C 节中所列的一些内容是否可放在 节对各 4 具体人误事件的分析中?此外, 文中出现的 ASEP 应有中文 说明。 附录 D,前言部分第点,支持性分析中关于堆芯损伤 4 的定义应与 PSA 研究中的定义一致。但在 节中给出的是 PDS 的定义,文件前后不一致。 附录 D,前言部分第点,用于确定后果的具体电厂参数和相应的允许限值要非 常明确,选取尽可能现实的计算参数并符合目前的国际惯 例, 计算结果与计算程序适用的计算限值之间要确保有足够 的裕度。由这些电厂参数是否就能确定电厂损伤状态? 附录 D 前言部分第点,在具备计算分析的条件下,应 4

110

附录 C

111

附录 D

112

附录 D

拟修改,已修正

113

附录 D

拟修改为:

18

序号

建议修改内容 尽最大可能不用专家判断,即将专家判断的应用最小化 如此要求热工水力的工作量太大,很难满足要求。

提出意见 单位代号

处理意见 应合理利用专家判断结果, 在具备计算分析 的条件下,应进行计算分析; 拟采纳,已修正

114

附录 D

附录 D 前言部分第点,尽量避免用

过于保守或乐观的 4 假设建议改为尽量避免用乐观或过于保守的假设 保守是 允许的,只是要避免过于保守,但乐观就不允许了。 附录 D,前言部分第点,电厂损伤状态分为多 4 个,使序列结束在相应的电厂损伤状态上 能否在文中说 PDS 的确定与热工水力分析的关系。 附录 DD1 节要求说明在进行热工水力计算分析和其他确 4 定论分析中所使用到的核电厂总体参数和主要性能参数 这些参数太多,作为 PSA 报告的附录似不必要,在有关的 热工水力分析报告中列出即可。 附录 EEx 节的标题某始发事件定量化结果容易被误解。 4 所定量化的并不是始发事件, 而是这一始发事件所导致的事 件序列。此外,文中的该事故建议改为该始发事件 附录 F,建议单独列一节编码原则 4 附件 1 中有些项值得商榷。 ASEP HCR SLIM THERP 4 应给出中文;HVAC 暖通空调;NPSH 净正吸入压 头;POS 电厂运行状态等。 附件 II,建议前面部分定义文件的适用范围,是内部事件一 4 级,还是包括了外部事件和二级的部分内容? 附件 II电厂运行工况建议改为电厂运行状态 4 因为它们是对低功率和停堆工况进行细分后得到的,两者

115

附录 D

拟修改,已修正

116

附录 D

拟讨论

117

附录 E

标题拟不修改该事故改为该始发事件拟讨论 拟讨论修改

118 119

附录 F 附件 I

120

附件 II

拟讨论

121

附件 II

拟讨论,模式状态

19

序号

建议修改内容 都称为工况容易混淆。

提出意见 单位代号

处理意见

122

附件 II

附件 II 节中列出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停堆工况,能否在 4 文中说明这三种是否都要进行低功率和停堆 PSA。文中 却系统建议改为反应堆冷却剂系统

拟讨论 这三种不同类型的停堆工况,是否 需要分析?case by case 分析还是 类似电站有一个统一标准? 已经采纳修改 拟讨论 参见上面问题的答复

123

附件 II

附件 II 节中提到如果低功率和停堆 PSA 中包括了非 4 计划但可预见的停堆, 定义 POS 时要考虑导致停堆的原因 由于没有明确低功率和停堆 PSA 是否要同时考虑本节中列 出的三种不同类型的停堆工况, 还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停堆工 况分别进行低功率和停堆 PSA 如果按照前者来做的话, POS 的确定会很复杂,操作起来很困难。能否在文中说明 这三种停堆工况进行低功率和停堆 PSA 的方式和区别。 附件 II 节中提到

最终确定的 POS 应包括所有在满功 4 PSA 中没有包括的运行模式,还应考虑了乏燃料输运和 存储,以及其他涉及放射性废物的活动。第一,有些运行 模式由于风险很小 似乎没有必要 包括在 POS 里;第二,能否在文中说明其他涉及放射性废 物的活动的含义。 附件 II 节中是否应明确列入均匀与非均匀硼稀释这类 4 始发事件?此外,文中燃料机械是否改成换料机械 附件 II 3 节。能否在文中说明将事件树的结束点按照电 4

124

附件 II

拟讨论 有些运行模式风险很小,可以不在 POS 中考虑,但必须进行说明其他涉及放射性废物的活动

125

附件 II

拟采纳,已修正

126

附件 II

拟讨论

20

序号

建议修改内容 厂损伤状态 PDS 进行归组用这套方法 对某些事故序列可能不能很好描述,需要特 别注意的含义。

提出意见 单位代号

处理意见 是否有必要在本文件里就给出定义 PDS 的章节? 例如,放射性不是来自燃料或堆芯 拟修改 导则改为 说明

127

附件 II

附件 II 4 系统分析中提到前面关于满功率 PSA 系统 4 分析方法的导则和第 6 人员可靠性分析中提到满功率 PSA 中关于人员可靠性分析和相关人误概率的导则 能否 在文中说明这些导则是指什么,以及导则与本文件的关系。 附件 II 5 节标题相关性失效的分析是否改为相关性分 4 相关失效分析?文中,共因发生的可能性是否改为共因失效发生的可能性 附件 II 节。能否在文中说明平均堆芯损伤频率 4 平均频率的含义,它们是指哪种意义上的平均。同时,文 件中前面、后面出现的都是 PDS 频率,而不是堆芯损伤频 率。此外,这一节条中的内容似乎不完整。 附件 II 8 重物坠落 能否在文中说明文件中特别单 4 独列出重物坠落的原因。在不同的大修过程中,需要吊起 的重物也可能是不同的。 附件 II 9 定量化。建议在该节标题中明确是什么的定 4 量化。 附件 II 10 节最后一段。其中,例如压水堆反应堆冷却剂 4 系统排空到主管道中平面水位, 以便进行蒸汽发生器传热管 检查与前文有何关系?又,所列的措施似乎与降低错 误发生的可能性没有什么关系。

128

附件 II

拟采纳,已修改

129

附件 II

拟采纳,已修改

130

附件 II

拟不采纳,讨

131

附件 II

拟不采纳 定量化在附件 II 中应该是比较明确的,可 以理解为 LPSA 的定量化 拟讨论 这是停堆 PSA 得到的关键人员行为 的一个例子 措施 4 和降低错误没有直接关系

132

附件 II

21

序号 133

建议修改内容

提出意见 单位代号 拟采纳,讨论

处理意见

按照国内外通常的做法及 IAEA 发布的有关 PSA 的文件, 5 PSA 的主要结果是给出堆芯损伤频率 。而本文件 几乎将所有原本是堆芯损伤的地方都用电厂损伤 代了,这种做法欠妥。建议改回堆芯损伤。如要强调 厂损伤,则在一级 PSA 的最后添加一节,专门介绍一、二 PSA 的接口分析的内容和要求。 PSA 标准格式的适用范围。第(1)(2)项中提及的 5 功率运行条件下……” ,确切地应定义为功率运行条件 ……” 。因为有些事件树中可能会考虑到部分功率。 电子文档和模型。 有关提交电子版模型问题有待商榷, 5 因为: a . 直接提供所采用的电子版模型进行抽样校核,实际上只 是校核程序( RiskSpectrum)的使用,并未起到真正的校核 作用; b . 如已有纸质版的事件树和故障树模型,要建立电子版文 件并非难事,关键是要校核建模的合理性; c . 考虑 PSA 方面先进国家的经验,核安全局应建立自己的 较为适用的电厂 PSA 模型, 以能真正校核具体核电厂的 PSA 分析。 ,第 2 事故分析工作,似应修改为事故序列分 5 ;第 5 行中的日后两字可以删除。 ,由于引言中已定义功率运行条件下,因此 节的放射性释放源和 运行工况已经确定,故建议此两 节应予以改写。 5

134

拟讨论

135

拟讨论

136

拟采纳,已修正 拟不采纳

137

22

序号

建议修改内容

提出意见 单位代号 拟采纳,已修正

处理意见

138

,一级 PSA 并不一定要做电厂损伤状态,因为它属于 5 一级与二级的接口。由此,建议该节可以修改为事件序列的 终结状态定义。 节最后一行参考现有清单运行经验反 这两种方法为基础……建议修改其中的/ ,因为 IAEA 文件中仅建议以一种方法为主。 5

139

拟不采纳 IAEA 25 号安全报告明确指出应包括这两种 方法 拟不采纳 拟删除样表 中的一根控制棒弹 事故 拟采纳修改

140

因为 节中描述的清单是在上节分析基础上获得, 5 只是上节分析的结果, 故建议合成一节为宜。 此外, 样表 中的一根控制棒弹棒事故并入哪个始发事件组尚未定论, 作为正式文

件不宜列入。 ,建议修改 节第 1 行中对安全功能的定义,因为: 5 a .事故已发生,预防措施已失效; b. 既然堆芯损伤,对一级 PSA 而言已无法缓解。故建议简 化为“……缓解事故后果的安全功能 ,样表 中定义的仪表气,与现电厂通常提法不 5 一致,建议修改为:仪表压空”“仪表压缩空气 表空气 ,图为成功准则与事件树的各序列密切相关,故不宜在 5 4 章中定义。建议此部分转至 节,实际上,该节中 原本并没有实质性内容。 节倒数第 4 行,涵盖包络是同义字,建 议仅用一个即可。 ,样表 中至少有以下两条需修改: a . 一根控制棒弹棒(详见上述第 8 个问题); 5 5

141

142

拟采纳,修改为:仪表压空拟不采纳

143

144 145

拟删除涵盖拟采纳

23

序号

建议修改内容 b. 安全壳内二回路破口事故不可能会成为一个始发事件组, 特别是表中所指出的给水管和蒸汽管破口。

提出意见 单位代号

处理意见

146

节第一段最后一行括号中丧失冷源,建议修改 5 丧失热阱”“气源修改为压空压缩空气源 节和 节建议合在一起予以说明,其内 5 容可由 的特定电厂数据, 故障树等分析方法, 和其它如通用数据,管道破裂数据等内容组成。 ,样表 中第一行内容中,可以弥补建议修改为 5 “可以补偿 ,第 5 章标题建议修改为:事件序列分析,文中内容亦 依此修改,因为有时事故序列另有专门定义。 5

拟采纳 拟讨论 可以采纳 拟采纳 拟不采纳,全文统一成事故序列分析拟采纳 拟讨论 拟采纳,已修改 拟采纳,已修改 拟采纳,已修改 拟采纳,已修改 拟不采纳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正文第 3 堆芯损伤(电厂损伤)” ,建议修改为 5 芯损伤,因为电厂损伤定义可能更为广泛。 ,正文第 11 行,建议终止状态修改为终结状态” 5 并删去后半句。 ,正文第 14 行,建议细节和基础修改为依据” 5 节最后一句,建议修改为:本文件只以事件树方 5 法为例予以说明 节最后一句,建议修改为:缓解功能和系统( 5 )的讨论,包括系统(部件)的成功准则。 节第一句括号中,建议修改为: “(系统或部件/ 人因等)” 5

节第 3 段有关房型事件内容应移至故障树分析 5 中, 事件树中仅定义题头, 及其成功准则, 以及题头代码等。

24

序号

议修改内容

提出意见 单位代号 拟采纳,已修改

处理意见

157 158 159 160 161

节第 7 对安全系统功能影响,建议修改为 5 “对系统影响对缓解系统影响,因为事件树中并非 都是安全系统。 ,第 1 行中内容应明确指出由专门分节进行描述。 5 ,第 10 行中不能停堆的预期瞬态不规范,国内基 5 本统一为:未能停堆预期瞬态 有关事件序列分析章内容,特别是事件树展开,仅由要点表 5 示欠妥, 也应与其它章节一样, 分列出分节和规定分节内容。 P6-1 节,建议将附录 A 的概述放在这里讲。包括模型 5 建立中的假设,以及系统分析中的总体考虑。 P7-2 节最后一段,包括对应的人员动作、 影响的系统、 5 发生概率、数据来源等。建议改为包括人因事件的编码、 对应的人员动作、影响的系统、发生概率、数据来源等。本页 节的倒数第二段也作同样修改。 P8-4,样表 中,建议删去边界示意图,并将样表 5 合并。 P8-2 设备失效的共因分析最好放在专门的 5 关性失效分析章节中。相关性失效分析是 PSA 中一项重 要的内容,应该有专门的章节来描述所进行的 PSA 中对相 关性失效是如何考虑的。 P8-3,关于维修不可用度分得太细,建议 节与 5 合并为维修不可用度。相应的 PB5-2 的修改。 P11-1,建议 RAW-Risk Achievement Worth 翻译成风险增 5 加价值” RRW-Risk Reduce Worth 翻译成 风险减少价值

拟讨论 拟采纳,已修正 拟讨论 拟讨论 拟采纳,已修改

162

163

拟讨论 拟不采纳

164

165 166

拟不采纳 拟讨论

25

序号

建议修改内容

提出意见 单位代号 拟讨论

处理意见

167

P11-1,第 2 自然段,重要度大小列表给出前 50-100 个事 5 ,建议改成重要度大小列表给出前 50-100 个事件或 Fussel-Veseley 重要度大于 1%的事件。因为有时事件数很 多,但二、三十个事件后,F-V 重要度都小于 1%了,有两 个给出重要事件的准则较合适。 PAx-1,建议将附录 A A1 的内容移到 节中,因为 Ax 5 中的“x“一般都是数字编号,例如 A1 就是某个系统分析。 PAx-1信息来源是系统分析的必要准备,不必 5 特设一节,建议删去。

168

拟讨论 可以采纳 拟不采纳 必针对每个系统,单独列节进行说明,可以 清晰说明分析中所使用的系统设计数据的 来源 拟讨论

169

170

PAx-2 系统设备,建议包括文字说明和列表,列 5 表的内容最好简明扼要。有关在 FTA 中是否考虑、失效模 式的考虑等及其考虑的原因放在文字说明中。 PAx-2

行模式,关于应急规程会在人员可靠性 分析中详细列出,这里可不涉及,建议删去该节的第 2 自然 段。 5

171

拟讨论 可以删除 拟不采纳 拟讨论 拟讨论 拟采纳,对系统本身可靠性评估要求有关

172 173 174 175

PAx-3,建议将 的标题改为系统故障树模型;将 5 的标题改为故障树模型建立中的假设 PAx-2 设备失效的模化,该节的大部分内容应该 包含在数据分析章节中,建议删去这些内容。 5

PA-5 节的基本事件清单中还应列出各基本事件所 5 对应的故障树 PA-6 节规定对每个顶事件给出不确定性分析结果欠 5

26

序号

建议修改内容 妥, 建议改为对系统本身可靠性有关的顶事件给出不确定性 分析结果。其实在 PSA 中,对系统级的故障分析可以不进 行不确定性分析。 当然对前沿系统或有可靠性要求的系统作 此要求也是合适的。

提出意见 单位代号

处理意见 的顶事件给出不确定性分析结果

176 177

PB1-1,第五个黑点的最后,建议将细节和基础改为 5 PB1-1,,建议删去设备边界示意图。 5 PB2-1,建议样表 的编排中将数据来源后移,样表 5 如下: 样表 电厂 PSA 设备可靠性通用数据

拟采纳 拟不采纳 拟采纳 未修改

178

179

PB4共因失效参数分析 B6“始发事件发生频率数据 5 和参数分析分别在各自相应的章节中有描述,建议在附录 B 中删去。 PC2-1 节,根据 AP1000 NUREG/CR-4550 第三卷 5 Surry 的人因分析报告,建议在可考虑的筛选标准中增加以 下两点:1)控制室中有阀位报警;2)试验之处出现并且在 确认系统可运行性前必须恢复到正确位置的阀门的错位可 不考虑。

拟不采纳

180

第一点,需要讨论,需要考虑阀位报警出现 在什么时候, 在文中已经列出了类似的标准 第二点没看懂?

27

序号

建议修改内容

提出意见 单位代号

处理意见 拟不采纳,这一点文件中已经有

181

PC2-2 节,根据 NUREG/CR-4772,在可以考虑的恢 5 复因子部分建议增加第二个人用书面校对单直接对部件进 行校核 PC4-1,最后一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定量化,应考虑认 5 知失误和执行失误两个方面建议改为选择合适的方法进 行定量化,应涵盖认知失误和执行失误两个方面,因为在 一些第二代方法中, 没有人为地把认知失误和执行失误分开 考虑。 PC4-2 第一段,响应的复杂程度、完成响应所需时间和可 5 用时间、考虑情景所带来的压力影响建议改为响应的复 杂程度、任务最大允许时

间和完成动作所需的时间、考虑情 景所带来的压力影响因为在 HCR 方法中就以不响应概率 来表示没有成功诊断的概率,所以完成响应所需时间和可 用时间容易误解为完成诊断的所需时间和可用时间; 另外, 根据 NUREG/CR-4772 的原文 “the maximum allowable time” 也是译成最大允许时间比较好。 PD1-1,几处文字修改建议: 5 ,按电厂的通常提法为运行规程 a . 6 操作规程” b . 711 行的电厂损伤状态的提法,建议删除。理 由见第 5 章的建议; ,通常应为 c . 10 行括号中 ” PD1-1,第 11 行括号中的如热点温度,提法欠妥。因为 5 在热工上,热点是有专门定义,即全堆芯最热的点,通 常位于热棒中。而对于 PSA 而言,并不需要考虑热棒的行

182

拟不采纳 第二代方法有很多, 是哪种方法没有区分? 况且, 依据目前 HRA 分析水平, 考虑到认知 失误和执行失误两个方面是合理的。 拟采纳

183

拟采纳,已修正

184

拟采纳,已修正

185

28

序号

建议修改内容 为,而是平均棒。此外,温度也不确切,是包壳外表面、 内表面、或者是燃料表面,中心处的温度。由此,建议修改 为:如燃料棒包壳最高温度

提出意见 单位代号

处理意见

186

PD1-1,所列应注意的问题中第(7)项,最后所述的根据缓 5 解功能的成功准则,……”是无法实现的,建议删去。 PD1-1 所列应注意的问题中第(8)项是依据美国 ASME 标准 5 而来,从目前几个已完成的电厂 PSA 的报告来看,是难以 执行的,建议暂先删去。 PD3-1,所列的页码是否合适,建议对于附录的编码是:附 5 录字母顺序页码。即此页应 D-3 D-4 等。 PD3-1D2 节中已有程序的条件信息描述,故在 中已不必再列入分析程序说明 5

拟讨论 拟不采纳

187

188 189 190

拟不采纳 拟采纳,已修正 拟采纳,已修正 拟讨论

PD3-1 节最后“……注明图表名称,建议修改为: 5 “……注明图表编号和/或名称 PEx-1,附录 E 事故序列的定量化,不应仅仅列出定量化结 5 果, 还应包括定量化过程。 针对每棵事件树 建议编写的内容包括: 事件树题头的成功准则/失效准则 事件树题头定量化的输入 的故障树的说明,序列故障树中逻辑环路的检 查和系统边界条件的设定等。 事件树定量化中的后处理 事故序列定量化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I,对于该附件表中的中文术语,有如下修改建议: 原术语 建议术语 未能停堆的预期瞬态 未能停讨论稿(征求意见)

  讨论稿

  11

  第一组 清洁区安排

  4人扫多媒体教室前(袁晓泉 赵佳成 佟钢  杨意雨)

  2人收垃圾 3人扫寝室后过道 2人扫多媒体教室后

  2人捡 两个花坛垃圾 打扫花坛中间过道)

  1人扫食堂前过道

  2人扫教学楼前过道

  12

  第一组  清洁区安排

  4人扫多媒体教室前(袁晓泉 赵佳成 佟钢  杨意雨)

  2人收垃圾 3人扫寝室后过道 2人扫多媒体教室后

  2人捡 两个花坛垃圾 打扫花坛中间过道)

  1人扫食堂前过道

  2人扫教学楼前过道

  1

  第一组  清洁区安排

  4人扫多媒体教室前王智玮 张诗雨 谭章林 王凯端)

  2人收垃圾 3人扫寝室后过道 2人扫多媒体教室后

  2人捡 两个花坛垃圾 打扫花坛中间过道)

  1人扫食堂前过道

  2人扫教学楼前过道

  11

  4人扫多媒体教室前

  2人收垃圾 2人扫寝室后过道

  2人扫多媒体教室后

  2人捡 两个花坛垃圾 打扫花坛中间过道

  1人扫食堂前过道

  2人扫教学楼前过道

  12

  4人扫多媒体教室前

  2人收垃圾 2人扫寝室后过道

  2人扫多媒体教室后

  2人捡 两个花坛垃圾 打扫花坛中间过道

  1人扫食堂前过道

  2人扫教学楼前过道

  1

  4人扫多媒体教室前

  2人收垃圾2人扫寝室后过道

  2人扫多媒体教室后

  2人捡 两个花坛垃圾 打扫花坛中间过道

  1人扫食堂前过道

  2人扫教学楼前过道

  注   每个人都要收垃圾   还没有安排的人定在下学期 有误的地方到翁雨涵出修改095征求意见稿

1.请介绍《办法》修订的背景。

答:本轮金融危机表明,现行的银行资本监管国际规则存在一系列重大缺陷,导致所计提的监管资本不能充分吸收危机期间的损失。为此,201612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第三版巴塞尔协议,强化了资本工具的损失吸收能力,扩大了资本覆盖风险的范围,提出了一系列应对系统性风险的资本措施,提高了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并设置了流动性和杠杆率监管的国际标准,以进一步增强金融和经济环境不利情况下银行体系的风险承受能力。

xx2月,银监会出台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初步建立了审慎资本监管制度,确立了资本监管在审慎银行监管中的核心地位。在银监会的监管引导下,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国内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明显提高,资本约束机制不断健全。20166月末,311家国内银行全部达到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达到%,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强大的资本实力为国内银行抵御本轮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奠定了坚实基础,确保了国内银行体系的稳健运行。同时,较高的资本充足率和资本质量也为进一步完善资本监管制度提供了前提条件。

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信贷高速扩张,信贷投向集中度有所上升,贷款期限趋长,中长期贷款占比提高,系统性风险有所上升,潜在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同时,随着商业银行跨业、跨境业务的逐步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和新型风险不断增加。借鉴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成果,完善我国银行业资本监管制度,构建适度前瞻、反映国情、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银行资本监管框架,是推动银行业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应对内外部冲击能力、维护银行体系长期稳健运行的重大战略选择。

2.《办法》起草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答:《办法》起草坚持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和第三版巴塞尔资本协议统筹推进,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同步实施,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有机结合,国际标准与国内实践兼顾的总体思路。

《办法》全面引入了第三版巴塞尔资本协议确立的资本监管最新要求,涵盖了最低资本要求、储备资本要求和逆周期资

本要求、系统重要性商业银行附加资本要求、第二支柱资本要求以及资本质量标准,确保银行资本充分覆盖银行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和个体风险。《办法》整合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和第三版巴塞尔资本协议在风险加权资产计算方面的核心要求,坚持资本计量的审慎性,扩大了风险覆盖范围,提高了监管资本的风险敏感性,合理设计各类资产的风险权重体系,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采取内部评级法计量信用风险资本要求,同时要求所有银行必须计提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资本要求。同时,《办法》还明确了第二支柱下资本监管要求,包括商业银行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资本充足率监管检查的主要内容,并且银监会有权在第二支柱框架下增加高风险资产组合和高风险银行的资本要求,并依据资本充足率水平对商业银行实施分类监管,采取一整套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差异化监管措施。

《办法》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在总体上遵循并达到国际标准的前提下,依据国内相关法规,充分考虑国内银行经营管理实践和所面临的突出风险,坚持国内资本监管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明确了相关监管要求,体现在资本定义、各类资产信用风险权重体系、操作风险资本要求、第二支柱资本要求、商业银行分类标准和分类监管措施等方面。

3.《办法》为什么采取正文和附件的架构?

答:鉴于资本监管在银行监管中的核心地位以及技术要求较高,为保证审慎性、全面性、敏感性和可操作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和第三版巴塞尔资本协议确立的资本监管国际规则体系庞大、内容繁多。为此,《办法》采用了分层结构,包括正文和16个附件,正文包括10章,162条。

《办法》正文总体上符合三大支柱的资本监管框架,突出总体性、原则性和制度性要求,除总则和附则外,其余八章内容分别是资本充足率计算和监管要求、资本定义、各类风险加权资产计算、商业银行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内容和监管措施,以及信息披露等。

《办法》附件包括支持正文的具体技术性要求,包括风险暴露分类、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的监管要求、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法监管要求、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法监管要求,以及对于国内银行不太重要的其他几类风险的资本计量方法,如专业贷款、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和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等。

4.《办法》关于资本监管要求有哪些新规定?

答:现行资本监管规则仅明确了商业银行的最低资本要求,即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办法》参考第三版巴塞尔资本协议的规定,

将资本监管要求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最低资本要求,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5%6%8%;第二层次为储备资本要求和逆周期资本要求,包括%的储备资本要求和%的逆周期资本要求;第三层次为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为1%;第四层次为第二支柱资本要求。《办法》实施后,通常情况下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不得低于%%。多层次的监管资本要求既符合第三版巴塞尔资本协议确定的资本监管新要求,与资本监管国际规则保持一致,又增强了资本监管的审慎性和灵活性,确保资本充分覆盖国内银行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和个体风险。

5.《办法》关于监管资本的定义有哪些新规定?

答:本轮金融危机的突出教训之一就是欧美银行资本工具的损失吸收能力严重弱化,相当一部分资本工具不能在危机时期用于吸收损失,从而扩大了危机的负面影响。为此,第三版巴塞尔资本协议大幅度提高监管资本工具的质量要求,包括各类资本工具合格标准、资本扣除项目等。从国内实践来看,银监会长期坚持资本数量和质量并重的原则,国内银行资本质量明显高于欧美银行。因此,第三版巴塞尔资本协议提高资本质量标准对国内银行的影响很小。《办法》根据国内银行资本结构,按照第三版巴塞尔资本协议的相关规定,对现行监管资本定义进行调整,维护国内银行资本工具的损失吸收能力。一是审慎界定各类资本工具的合格标准;二是从严规定资本扣除项目,继续沿用部分国内现行规定比第三版巴塞尔资本协议更加严格的处理方法。三是对目前不合格的资本工具给予了10年过渡期,以缓解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

6.《办法》对各类资产的风险权重有哪些新规定?

答:国内现行资本监管规则对各类资产风险权重的设定主要依据1988年资本协议。《办法》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信用风险标准法的规定,并考虑国内银行实际,细化了各类资产风险权重体系,提高信用风险资本要求的敏感度;同时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计量信用风险资本要求。与现行方法相比,在权重法下资产风险权重体系的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境外债权的风险权重,以债务人的外部评级为基础;二是取消了对境外和国内公共企业的优惠风险权重;三是对工商企业股权风险暴露不再采用简单的资本扣除方法,而是区分不同性质的股权风险暴露,给予不同的风险权重;四是小幅上调了对国内银行债权的风险权重;五是下调了对符合

条件的微小企业债权的风险权重;六是下调对个人贷款的风险权重;七是对住房抵押贷款区分一套房和第二套房给予差别风险权重,一套房抵押贷款风险权重为45%,第二套房抵押贷款风险权重为60%。在坚持审慎监管原则的同时,风险权重体系的调整还体现了公共政策导向,降低了中小企业贷款、零售贷款的成本,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局面,并推动商业银行经营转型。

7.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含义是什么?商业银行使用资本计量高级方法应达到什么条件?

答:本《办法》所称的资本计量高级方法包括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法和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法。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允许商业银行采用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目标是提高监管资本要求的风险敏感度。为防止商业银行使用模型进行资本套利,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和第三版巴塞尔资本协议对商业银行使用资本计量高级方法设定了一系列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这些合格标准为国内银行审慎使用风险计量模型、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提供标杆。

为确保资本计量的审慎性,《办法》借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和第三版巴塞尔资本协议的相关要求,并结合国内银行实践,对使用各种资本计量高级方法提出了详尽的合规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办法》附件34591113中,并且明确了商业银行使用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申请审批和持续监管程序和标准,以推动商业银行不断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8.《办法》对商业银行分类标准和分类监管有哪些新的规定?

答:按照资本充足率水平对商业银行实施分类监管是行之有效的监管实践。我国现行资本监管规则将商业银行分为资本充足、资本不足和资本严重不足三类,三分类方法主要是基于xx年初国内银行资本充足率普遍不达标的实际而确定的。鉴于目前国内银行资本充足率已远高于最低资本要求,《办法》对商业银行分类标准和分类方法进行较大修改,依据资本充足率水平将商业银行分为四类,分别为:第一类银行;第二类银行;第三类银行。《办法》还明确了随着资本充足率水平下降监

管力度不断增强的一整套监管措施;《办法》实施后,商业银行若不能达到最低资本要求,将被视为严重违规和重大风险事件,银监会将采取严厉的监管措施。新的分类标准标志着我国资本监管的重点将转向达到最低资本要求但未满足全部监管资本要求的商业银行。

9.《办法》与银监会之前发布的一系列新资本协议实施监管指引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办法》在原《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整合了xx-2016年间银监会发布的11个新资本协议实施监管指引,包括《商业银行实施新资本协议申请和审批指引》、《商业银行市场风险资本计量内部模型法监管指引》、《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指引》、《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信息披露指引》、《商业银行资本计量高级方法验证指引》、《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监管资本计量指引》、《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监管资本计量指引》、《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缓释监管资本计量指引》、《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监管指引》、《商业银行银行账户信用风险暴露分类指引》和《商业银行专业贷款监管资本计量指引》,形成一整套具有前瞻性的、反映我国银行业实际、与国际标准接轨资本监管总体框架。《办法》发布实施后,相关新资本协议实施监管指引将同步废止。

10.《办法》确立了新的资本监管标准,如何保证新旧监管标准之间的平稳过渡?

答:资本监管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重要外部约束条件之一,并将影响银行体系的信贷供给能力,进而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影响。为实现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统筹兼顾,《办法》要求各类银行自201611日开始实施新标准,原则上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应分别于2016年底和2016年底前达标,给予了2年和5年的过渡期;对于个别有困难的银行,经银监会批准,可适当推迟达标期限,但系统重要性银行不得晚于2016年底,非系统重要性银行不得晚于2018年底。过渡期内,商业银行应制定资本充足率达标规划并报银监会备案。此外,为缓解引入操作风险资本要求以及贷款损失准备处理方法变化的影响,《办法》还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特定过渡期安排。

61215征求意见稿

  ICS F 02

  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

  Crystalline silicon terrestrial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Design qualification and type approval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目  次

  前  言 ............................................................................. III 1 范围和目的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抽样 ................................................................................. 2 4 标志 ................................................................................. 2 5 试验 ................................................................................. 2 6 合格判据 ............................................................................ 2 7 严重外观缺陷 ........................................................................ 3 8 报告 ................................................................................ 3 9 重新鉴定 ............................................................................ 3 10 试验程序 ........................................................................... 5

   外观检查 ................................................................................................................... 5 最大功率确定 ............................................................................................................ 6 绝缘试验 ................................................................................................................... 6

   温度系数的测量......................................................................................................... 7 电池标称工作温度的测量........................................................................................... 8 标准测试条件和标称工作温度下的性能.....................................................................14 低辐照度下的性能 ....................................................................................................15 室外曝晒试验 ...........................................................................................................15 热斑耐久试验 ...........................................................................................................16 紫外预处理试验 ......................................................................................................20 热循环试验 .............................................................................................................21  

  湿-冻试验 ...............................................................................................................22 湿-热试验 ...............................................................................................................23 引出端强度试验 ......................................................................................................23 湿漏电流试验 .........................................................................................................24

   机械载荷试验 .........................................................................................................25

   冰雹试验 ................................................................................................................26 旁路二极管热性能试验 ...........................................................................................28

  附录 A IEC 61215第二版对第一版修改 ................................................. 30

  图 1 鉴定试验程序

  图 2 标称工作温度校正因子 3 参考平板

  图 4 用参考平板法测量标称工作温度 5 风速校正因子 7 A类电池的热斑效应 8 反向特性

  图 9 B类电池的热斑效应

  4 12 13 14 14 17 17 18

  图 10 串联-并联连接方式

  图 11 串联-并联-串联连接方式 12 热循环试验 13 湿-冻循环 14 冰雹试验设备 15 撞击位置示意图

  表 1 试验条件一览表 2 冰球质量与试验速度 3 撞击位置

  18 19 21 22 27 27 5 26 27

  前  言

  本标准等同采用IEC 61215ed2xx 《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

  《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是光伏发电系统中的一项基础标准,我国已在1999年正式出版了等同采用IEC 61215第一版。为适应我国迅速增长光伏组件生产能力及出口贸易的需要,尽快等同采用IEC 61215第二版标准,转化为我国标准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

  本标准中的术语与有关标准协调一致。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太阳光伏能源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昆明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

  CRYSTALLINE SILICON TERRESTRIAL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DESIGN QUALIFICATION AND TYPE APPROVAL

  1 范围和目的

  本标准规定了地面用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的要求,该组件是在GB/T 中所定义的一般室外气候条件下长期使用。本标准仅适用于晶体硅光伏组件,适用于薄膜光伏组件为已经出版的GB/T 18911

  本标准不适用于带聚光器的组件。

  本试验程序的目的是在尽可能合理的经费和时间内确定组件的电性能和热性能,表明组件能够在规定的气候条件下长期使用。通过此试验的组件的实际使用寿命期望值将取决于组件的设计以及它们使用的环境和条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了本标准的条文。标注日期的标准,仅引用的版本有效。未标注日期的标准,可使用最新版本标准。

  GB/T 2421-1999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总则 (idt IEC 60068-1: 1988)

  GB/T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U:引出端及整体安装件强度 (idt IEC 60068-2-21)

  GB/T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方法 (eqv IEC60068-2-78: 2001)

  GB/T 2829-1987 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查) GB/T 电工电子产品自然环境条件 温度与湿度

  GB/T 晶体硅光伏器件I-V实测特性的温度和辐照度修正方法 (idt IEC 60891: 1987)

  第1号修正

  GB/T 光伏器件 1部分:光伏电流电压特性的测量

  GB/ 光伏器件 2部分 标准太阳电池的要求 (idt IEC 60904-2: 1989)

  GB/T 光伏器件 3部分:地面用太阳光伏器件的测试原理及标准光谱辐照度数据

  (idt IEC 60904-3:1989)

  SJ/T11209-1999 光伏器件 6部分 标准太阳电池组件的技术要求(idt IEC 60904-6:1994) IEC 60904-7: 1998 光伏器件 7部分:光伏器件测试中引入的光谱失配计算 IEC 60904-9: 1995 光伏器件 9部分:太阳模拟器性能要求 IEC 61853: 地面光伏组件的性能试验和能量分级 注:正在考虑中的标准

  ISO/IEC 17025: 1999 实验室试验和校准的一般要求

  ————————————————————————————————————————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X-XX-XX批准             200X-XX-XX实施

  3 抽样

  从同一批或几批产品中,按GB/T2829规定的方法随机地抽八个(如需要可增加备份)组件用于鉴定试验。这些组件应由符合相应图纸和工艺要求规定的材料和元器件所制造,并经过制造厂常规检测、质量控制与产品验收程序。组件应该是完整的,附带制造厂的贮运、安装和电路连接指示,包括系统最大许可电压。

  如果不能接触到标准组件中的旁路二极管,应准备一个特殊的样品来做旁路二极管的热性能试验,旁路二极管的安装应与标准组件相同,并将要求的热传感器安装在二极管上。该样品不需要进行图1所示程序的其他试验。

  如果被试验的组件是一种新设计的样品而不是来自于生产线上,应在试验报告中加以说明(见第8) 4 标志

  每个组件都应有下列清晰而且擦不掉的标志:  制造厂的名称、标志或符号;  产品型号;  产品序号;

  引出端或引线的极性(可用颜色代码标识)

  组件允许的最大系统电压;

  制造的日期和地点应注明在组件上,或可由产品序号查到。

  5 试验

  在开始试验前,要将所有组件,包括控制组件,在开路状态下在实际阳光或模拟阳光下照射,使累计

  -2-2

  辐射量达到5kWh·m kWh·m

  把组件分组,并按图1所示的程序按往下的顺序进行鉴定试验。图中每个方框对应本标准的一条。具体试验的方法和要求,包括所需要进行的初始和最终的测试,都在第10章中详细规定。

  注1:在试验过程中,一个试验的最终测试作为下一个试验的初始测试时,不需要重复,该试验的初始测试可省略。

  在试验中,操作者应严格遵照制造厂关于组件的贮运、安装和连接的要求。如该类组件的已经经过或计划进行未来IEC 61853标准检测,则本标准的、、或的测试可省略。

  试验的条件汇总见表1

  注1:表1的试验要求是作为鉴定的最低要求。如果实验室和组件制造商同意,可以按更高的要求进行试验。

  6 合格判据

  如果每一个试验样品达到下列各项判据,则认为该组件设计通过了鉴定试验,也通过了定型。 a) 在标准测试条件下,组件的最大输出功率衰减在每个单项试验后不超过规定的极限,在每组试验后的不超过8%

  b) 在试验过程中,无组件呈现断路现象;

  c) 无第7章中定义的任何严重外观缺陷; d) 试验完成后满足绝缘试验要求;

  e) 每组试验开始时和结束时,湿热试验后满足漏电流试验的要求; f) 满足单个试验的特殊要求。

  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组件达不到上述判据,该设计将视为达不到鉴定要求。如果一个组件未通过任一项试验,取另外两个满足第3章要求的组件从头进行全部相关试验程序的试验。假如其中的一个、或两个组件都未通过试验,该设计被判定达不到鉴定要求。如果两个组件都通过了试验,则该设计被认为达到鉴定要求。

  7 严重外观缺陷

  对设计鉴定和定型,下列缺陷是严重的外观缺陷:

  a) 破碎、开裂、或外表面脱附,包括上层、下层、边框和接线盒;

  b) 弯曲、不规整的外表面,包括上层、下层、边框和接线盒的不规整以至于影响到组件的安装和/或运行;

  c) 一个电池的一条裂缝,其延伸可能导致超过一个电池10%以上面积从组件的电路上减少; d) 在组件的边缘和任何一部分电路之间形成连续的气泡或脱层通道;   e) 丧失机械完整性,导致组件的安装和/或工作都受到影响。

  8 报告

  通过定型后,试验机构应给出符合ISO/IEC17025要求的鉴定试验报告证书,该证书应包括测定的性能参数,以及任何第一次试验未通过测试和重新试验的详细情况。报告应包含组件的详细规格,每一份证书或试验报告应至少包含下列信息:

  a) 标题;

  b) 实验室的名称、地址和完成试验测试的地点; c) 证书或报告的每一页均有独特的标识; d) 需要时有客户的名称和地址; e) 试验完样品的描述和鉴定; f) 试验样品的特点和条件;

  g) 需要时标注收到试验样品的日期和试验日期; h) 所用试验方法的鉴定; i) 相关的取样;

  j) 对试验方法的任何偏离、附加或排除,相关特殊试验的任何其他信息,如环境条件;

  k) 有适当图表和照片支持的测量、检查和推论,包括短路电流、开路电压和最大功率的温度系数,额

  定工作温度,额定工作温度、标准测试条件及低辐照度下的功率,预紫外辐照试验所用灯的光谱,所有试验后最大功率的衰减,任何观察到的失效; l) 试验结果估计不确定度的申明;

  m) 签名和标识,或等效识别试验员,其对证书或报告的内容及颁发日期负责; n) 对试验仅与相关试验项目结果的申明;

  o) 未经实验室的书面许可不能对证书或报告部分进行复制,可以全部复制的申明。

  制造厂应保存一份证书留作参考。

  9 重新鉴定

  在组件的设计、材料、元器件或工艺作任何改变时,可能需要重新进行部分或全部鉴定试验来确保产品定型的有效性。

  GB/T XXXX—200X

  注:

  1、如果IEC 61853已经测试,可省略。

  2、如组件不是设计为敞开式支承架安装,在标准中可用太阳电池的平均平衡结温代替标称工作温度。

  图 1 鉴定试验程序

  表 1 试验条件一览表

  注1:如果这类组件已经未来的IEC 61853试验,这些试验可以省略。

  10 试验程序 外观检查

   目的

  检查组件中的任何外观缺陷。

   程序

  在不低于1000 lx的照度下,对每一个组件仔细检查下列情况:  开裂、弯曲、不规整或损伤的外表面;

  破碎的太阳电池;有裂纹的太阳电池;

  互联线或接头有缺陷;

  太阳电池相互接触或与边框接触;粘合连接失效;

  在组件的边框和电池之间形成连续通道的气泡或脱层;在塑料材料表面有粘污物;引出端失效,带电部件外露;可能影响组件性能的其它任何情况。

  对任何裂纹、气泡或脱层等的状态和位置应作记录和/或照相记录。这些缺陷在后续的试验中可能会加剧并对组件的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要求

  对定型来说,除第7章中规定的严重外观缺陷外,其它的外观情况是允许的。

   最大功率确定

   目的

  确定组件在各种环境试验前后的最大功率。试验的重复性是最重要的因数。 装置

  a) 一个光源;

  b) 一个符合IEC 60904-2IEC 60904-6的标准光伏器件。如果使用B级模拟器,标准光伏器件应为

  标准光伏组件,该组件应采用与测试样品同样技术制造并且同样尺寸大小; c) 一个合适的支架使测试样品与标准器件在与入射光线垂直的相同平面;

  d) 一个监测测试样品与标准器件温度的装置,要求温度测试精度为±1,重复性为± e) 测试测试样品与标准器件电流的仪器,精度为读数±%

   程序

  按照GB/T 的方法,使用自然光或符合IEC 904-9B级或更优的模拟器,测试组件在特定辐照度和温度条件下的电流电压特性。如组件是为特定条件下工作而设计,可以采用与预期工作条件相近的温度及辐照度水平进行测量。为了比较同一个组件在环境试验前后的一系列测试结果,可根据GB/T 规定作温度和辐照度的修正。为了减少修正幅度,应努力使最大功率的测量尽可能在相同工作条件下进行,即对一个特定组件应在尽量相同的温度和辐照度下进行最大功率的测量。最大功率测量重复性必须优于±1%

   绝缘试验

   目的

  测定组件中的载流部分与组件边框或外部之间的绝缘是否良好。 装置

  a) 有限流的直流电压源,能提供500V1000V加上 c)规定两倍组件的最大系统电压的电压; b) 测量绝缘电阻的仪器。 试验条件

  对组件试验的条件:温度为周围环境温度(GB/T 2421),相对湿度不超过75% 程序

  a) 将组件引出线短路后接到有限流装置的直流绝缘测试仪的正极。

  b) 将组件暴露的金属部分接到绝缘测试仪的负极。如果组件无边框,或边框是不良导体,将组件的周边和背面用导电箔包裹,再将导电箔连接到绝缘测试仪的负极。   c) 以不大于500V·s-1的速率增加绝缘测试仪的电压,直到等于1000V加上两倍的系统最大电压(

  由制造商标注在组件上的最大系统电压)。如果系统的最大电压不超过50V,所施加的电压应为500V。维持此电压1min

  d) 降低电压到零,将绝缘测试仪的正负极短路使组件放电。

  e) 拆去绝缘测试仪正负极的短路。

  f) 以不大于500V·s的速率增加绝缘测试仪的电压,直到等于500V或组件最大系统电压的高值。维持此电压2min。然后测量绝缘电阻。

  g) 降低电压到零,将绝缘测试仪的正负极短路使组件放电。

  h) 拆去绝缘测试仪与组件的连线及正负极的短路线。

  注:如果组件无金属边框,也没有上玻璃层,应将金属板如)放在组件的正面上重复绝缘试验。 -1

   试验要求

  在步骤c)中,无绝缘击穿或表面无破裂现象。

  2— 对于面积小于的组件绝缘电阻不小于400M

  对于面积大于的组件,测试绝缘电阻乘以组件面积应不小于40M ·m2

   温度系数的测量

   目的

  从组件试验中测量其电流温度系数(α)、电压温度系数(β) 和峰值功率温度系数。如此测定的温度系数,仅在测试中所用的辐照度下有效; 参见IEC 60904-10对组件在不同辐照度下温度系数评价。

   装置

  需要下列装置来控制和测量试验条件:

  a) 后续试验继续使用的光源;

  b) 一个符合IEC 60904-2IEC 60904-6的标准光伏器件,已知其经过与绝对辐射计校准过的短

  路电流与辐照度特性。

  c) 能在需要的温度范围内改变测试样品温度的设备。

  d) 一个合适的支架使测试样品与标准器件在与入射光线垂直的相同平面;

  e) 一个监测测试样品与标准器件温度的装置,要求温度测试精度为±1,重复性为± f) 测试测试样品与标准器件电流的仪器,精度为读数±%

   程序

  有两种可接受的测量温度系数的程序。

   自然光下的程序

  a) 仅在满足下列条件时才能在自然光下进行测试:

  总辐照度至少达到需要进行测试的上限;

  瞬时振荡引起的辐照度变化应小于标准器件测出总辐照度的2%

  风速小于2m·s-1

  b) 安装标准器件与测试组件共平面,使太阳光线垂直(±5°)照射二者,并连接到需要的设备上。

  注:以下条款描述的测试应尽可能快地在同一天的一、二小时内完成,以减少光谱变化带来的影响。如不能做到则可能需要进行光谱修正。

  c) 如果测试组件及标准器件装有温度控制装置,将温度设定在需要的值。

  d) 如果没有温度控制装置,要将测试样品和标准器件遮挡阳光和避风,直到其温度均匀,与周围环境温度相差在±1以内,或允许测试样品达到一个稳定平衡温度,或冷却测试样品到低于需要测试温度的一个值,然后让组件自然升温。在进行测量前,标准器件温度应稳定在其平衡温度的±1以内。

  e) 记录样品的电流电压曲线和温度,同时记录在测试温度下标准器件的短路电流和温度。如需要可在移开遮挡后立即进行测试。

  f) 辐照度G0可根据GB/T 从标准光伏器件的短路电流(Isc)测试值进行计算,并修正到标准测试条件下的值(Irc)。使用标准器件特定的温度系数(αrc)进行标准器件温度Tm的修正。

  G0

  21000Wm 2 IscIrc 1 rcTm 25oC 式中αrc251000W/m下的相关温度系数。

  g) 通过控制器或将测试组件交替曝晒和遮挡来调整组件的温度,使其达到和保持所需的温度。也可让测试组件自然加热,如d)条款所描述的数据记录程序在加热过程中周期性的应用。

  h) 在每组数据记录期间,确保测试组件和标准器件的温度稳定,其变化在±1以内;由标准器件测

  2量的辐照度变化在±1%以内。所有数据记录应在1000 W/m或转换到该辐照度的值.

  i) 重复步骤d)h),组件温度在至少30所关心的温度范围内,至少有四个相等温度间隔。每个试验条件至少进行三次测试。

   太阳模拟器下的程序

  a) 根据GB/T 确定组件在室温及要求的辐照度下的短路电流。

  b) 将测试组件安装在改变温度的设备中,安装标准光伏器件到模拟器光束内,连接到使用仪器上。 c) 将辐照度设定在如a)条款确定测试组件的产生短路电流上。使用标准光伏电池使整个试验期间的辐照度维持在该水平。

  d) 加热或冷却组件到感兴趣的一个温度,一旦组件达到需要的温度就进行Isc, Voc和峰值功率的测量。在至少30感兴趣温度范围上,以大约5的温度步长改变组件的温度,重复测试Isc, Voc和峰值功率的测量。

  注:在每个温度可测量完整的电流电压特性,以确定随温度变化的最大工作点电压和最大工作点电流。 计算温度系数

  a) 绘制Isc, VocPmax与温度的函数图,建造最小二乘法拟合曲线,使曲线穿过每一组数据。

  b) 从最小二乘法拟合的电流、电压和峰值功率的直线斜率计算短路电流温度系数α,开路电压温度系

  数β和最大功率温度系数δ

  注1:根据IEC 60904-10确定试验组件是否可以认为是线性组件。

  注2:使用该程序测量的温度系数仅在测试的辐照度水平上有效。相对温度系数可用百分数表示,等于计算的αβδ除以25时的电流、电压和最大功率值。

  注3:因为组件的填充因子是温度的函数,使用αβ的乘积不足以表示最大功率的温度系数。

   电池标称工作温度的测量

   目的

  测定组件的标称工作温度(NOCT)

   导言

  标称工作温度定义为在下列标准参考环境(SRE),敞开式支架安装情况下,太阳电池的平均平衡结温:

  倾角:  与水平面夹角45o

  总辐照度:800W·m-2

  环境温度:20

  风速:  1m·s-1

  电负荷: (开路)

  系统设计者可用标称工作温度作为组件在现场工作的参考温度,因此在比较不同组件设计的性能时该参数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参数。然而组件在任何特定时间的真实工作温度取决于安装的方式、辐照度、风速、环境温度、天空温度、地面和周围物体的反射辐射与发射辐射。为准确预测组件的性能,上述因素的影响应该考虑进去。

  测定标称工作温度两种方法的描述:

  第一种称为基本方法,能普遍用于所有光伏组件。在组件不是设计为敞开式支架安装时,用制造厂所推荐的方法安装,基本方法仍可测定其在标准参考环境中平衡平均太阳电池结温。

  第二种称为间接方法,比第一种方法更快,但仅能应用于与试验时所用的参考平板有同样环境(在一定的风速和辐照度范围内)温度响应的光伏组件。带有前玻璃和后塑料的晶体硅组件属于此类。参考平板的校准采用与基本方法相同的程序。

   基本方法

   原理

  在标准参考环境所描述的环境条件范围内,该方法收集电池试验的真实温度数据。数据给出的方式,允许精确和重复地确定标称工作温度。

  太阳电池结温(TJ)基本上是环境温度(Tamb)、平均风速(V)和入射到组件有效表面的太阳总辐照度(G)的函数。温度差(TJ-Tamb)在很大程度上不依赖于环境温度,在400W·m的辐照度以上,基本上线性正比于辐照度。在风速适宜期间,试验要求作(TJ-Tamb)相对于G的曲线,取辐照度为标准参考环境辐照度800W·m-2值时的(TJ-Tamb)值,再加上20,即可得到初步的标称工作温度值。最后把依赖于测试期间的平均温度和风速的一个校正因子加到初步的标称工作温度中,将其修正到201m²s时的值。 装置

  需要下列装置:

  a) 敞开式支架,它以特定方式()支撑被试验组件和辐照度计。该支架应该设计为对组件的热传导最小,并且尽可能小地干扰组件前后表面的热辐射。

  注:如组件不是设计为敞开式支架安装,应按制造厂推荐的方式安装。 -1-2

  b) 辐照度计,安装在距试验方阵内组件的平面上。

  c) 能测量至²s-1风速和风向的设备,安装在组件上方,距组件靠东或西处。   d) 一个温度传感器,具有与组件相近或更短的时间常数,安装在遮光通风良好且靠近风速传感器之处。

  e) 电池温度传感器,或国家标准认可的测量电池温度的其它设备,焊在或用有良好导热性能的胶粘在每一个试验组件中部两片电池的背面。

  f) 具有测量温度精度±1的数据采集系统,在不大于5s的间隔内,记录下列参数:

  辐照度;

  环境温度;

  电池温度;

  风速;

  风向。

   试验组件的安装

  倾角:使试验组件前表面面向赤道,与水平面的倾角为45°±5°

  高度:试验组件的底边应高于当地水平面或地平面以上。

  排列:为了模拟组件安装在一个方阵中的热边界条件,试验组件应安装在一个平面阵列内,该平面阵列在试验组件平面的各个方向上延伸至少。对于随意固定,敞开式安装的组件,应该用黑色铝板或其它同样设计的组件来填充平面阵列的剩余表面。

  周围区域:在当地太阳正午前后4h内,组件周围没有遮挡物,可以得到充分的太阳辐照。安装组件的周围地面应是平坦的,或是试验架位于坡顶部,并且对阳光无特殊的高反射率。在试验现场周围有

  草、其他植物、黑色的沥青或脏迹等是允许的。

   程序

  a) 按的要求,安装组件等装置,确保试验组件开路。

  b) 选一无云、少风晴朗的天,记录下列参数为时间的函数:电池的温度、环境温度、辐照度、风速和风向。

  c) 剔出在下列情况下记录的数据:

  -2    辐照度低于400W²m

  10min期间记录辐照度变化从最大值到最小值超过10%以上之后10min间隔;    风速在1 m²s-1± m²s-1范围以外;

  环境温度在20±15范围以外,或变化超过5

  在风速超过4m²s的疾风之后10min内;

  风向在东或西±20°范围内。

  d) 至少选10个可采用的数据点,覆盖300W²m-2以上的辐照度范围,确保包含当地正午前后的数据,作(TJ -Tamb)随辐照度变化的曲线,通过这些数据点用回归分析做拟合。

  e) 确定在800W²m-2时的(TJ-Tamb)值,加上20即给出标称工作温度的初步值。

  f) 使用可采用的数据点,计算平均环境温度Tamb,平均风速V,并从图2中定出适当的修正因子。

  -1  g) 修正因子与初步的标称工作温度之和即为组件的标称工作温度值,它是校正到201m²s

  时的值

  h) 在另外二天重复上述程序,取三个标称工作温度的平均值即得到每个试验组件的标称工作温度。

   参考平板法

   原理

  本方法的原理是在相同的辐照度、环境温度和风速条件下比较标准参考平板和试验组件的温度。在标准参考环境下参考平板的稳态温度由所描述的基本方法测定。

  先把试验组件和参考平板的温度差修正到标准参考环境,再将此值加上标准参考环境下参考平板的平均稳态温度,即得到试验组件的标称工作温度。实验已证明,温度差对辐照度的涨落、环境温度和风速的小的变化不敏感。

   参考平板

  参考平板由硬质铝合金制成,尺寸见图3,前表面应涂刷亚光黑漆,背表面应涂刷亮光白漆。应有达到准确度要求的仪器测量参考平板的温度。采用两组热电偶进行测量的方法见图3,将距热电偶结点25mm内的绝缘材料去除后,用导热性能好的电绝缘胶粘剂将热电偶分别粘入刻出的槽内,最后将两个热电偶剩余部分粘入一个槽内。

  至少应制备三块参考平板,并用所描述基本方法进行校准。所测定的稳态温度应在4650范围内,三个平板温度相差不大于1。一个参考平板应该不用而作为控制参考。在进行标称工作温度测量之前,应将参考平板在 c)所规定的条件下的稳态温度和控制平板进行对比,以探察它们之间热性能是否有变化。如果测得参考平板的温度相差超过1,在试验标称工作温度之前,应调查其原因,并作相应的修正。

   试验地点

  选择一周围建筑、树木和地形地貌对风几乎不干扰的平整的地点,应避免试验平板背后地面或物体的不均匀反射。

   装置

  需要下列装置(见图4)

  a) 参考平板的数量按规定(比同时试验的组件数目多一个)

  b) 一个辐照度计或标准太阳电池。

  -1

  c) 一个敞开式支架,支承试验组件、参考平板和辐照度计,使试验组件前表面面向赤道,与水平面的倾角为45°±5°。每个组件的两侧紧挨着参考平板,组件的底边距地面约为1m。该支架应该设计为对组件和参考平板的热传导最小,并且尽可能少地影响组件前后表面的热辐射。

  d) 能测量至²s-1风速和风向的设备,安装在组件上方,距组件靠东或西处,如图4所示。

  e) 一个环境温度传感器,具有与组件相近或更短的时间常数,安装在遮光、通风良好的盒内、靠近风速传感器之处。

  f) 电池温度传感器,或国家标准规定的测量电池温度的其它设备,焊在或用有良好导热性能的胶粘在每一个试验组件中部两片电池的背面。

  g) 具有测量温度精度±1的数据采集系统,在不大于5s的间隔内,记录下列参数:

  辐照度;

  环境温度;

  电池温度;

  风速;

  风向;

  参考平板温度。

  准确度:标称工作温度的总准确度为±1K

   程序

  a) 如图4所示,安装好装置、组件和参考平板,确保试验组件开路。

  b) 选一无云、少风、晴朗的天,记录下列参数为时间的函数:试验组件的电池的温度、参考平板的温度、辐照度、环境温度、风速和风向。

  c) 剔出在下列条件中,或该情况发生后15min之内记录的数据:

  辐照度低于750W²m,或高于850W²m

  一个数据记录时辐照度变化超过±40 W²m-2

  

  

  

  — 2m²s-1以上的风速持续30s以上; 风速低于²s-1 时; 风向在东或西±20°范围内; 参考平板之间温度差超过1时。 -2-2

  d) 对选定期间的数据点,计算所有参考平板的平均温度TP

  e) 对每一个组件,对选择期间内的每个数据点:

  1) 取电池的平均温度为TJ,并计算 TJP=TJ - TP                        „„„„„„„„(1) 如果 TJP的变化超过4,则不能采用参考平板法,应采用所描述的基本方法。 2) 取所有 TJP的平均值,即给出 TJPm 3) 作如下的计算,将 TJPm 修正到标准参考环境:

   TJPm(已修正的)= (f / B R)² TJPm(未修正的)         „„„„„„„„(2)

  式中:

  f:辐照度校正因子,等于800除以所选定时间内的平均辐照度;

  B:环境温度校正因子,从所选定的时间内的平均环境温度Tamb,利用下表而得到(利用平均

  环境温度和校正因子的线性关系,来推算B是允许的)

  R:风速校正因子,从所选定的时间内的平均风速,利用图5来得到。

  4) 用下式计算试验组件的标称工作温度 标称工作温度 = TPR + TJPm(已修正的)

  „„„„„„„„(3) 式中TPR是参考平板在标准参考环境下平均稳态温度。

  g) 在另外二天重复上述程序,取三个标称工作温度的平均值即得到每个试验组件的标称工作温

  度。

  平均环境温度 Tamb

  图 2 标称工作温度校正因子

  图 3 参考平板

  图 4 用参考平板法测量标称工作温度

  图 5 风速校正因子

   标准测试条件和标称工作温度下的性能

   目的

  在标准测试条件和标称工作温度和辐照度为800 W²m,且满足GB/T 的标准太阳光谱辐照度分布条件下,确定组件随负荷变化的电性能。

   装置

  a) 光源;

  b) 一个符合IEC 60904-2IEC 60904-6的标准光伏器件。如果使用B级模拟器,标准光伏器件

  应为标准光伏组件,该组件应采用与测试样品同样技术制造并且同样尺寸大小;

  c) 一个合适的支架使测试样品与标准器件在与入射光线垂直的相同平面;

  d) 一个监测测试样品与标准器件温度的装置,要求温度测试精度为±1,重复性为± e) 测试测试样品与标准器件电流的仪器,精度为读数±%

  f) 测试测试样品与标准器件电压的仪器,精度为读数±%

  g) 能将测试样品温度设定到所测试的标称工作温度的设备。

  -2

   程序

   标准测试条件

  保持组件温度在25,用自然光或符合IEC 904-9 要求的B级或更优模拟器,按照GB/T 的规定,在1000 W²m辐照度(用适当的标准电池测定)下,测量其电流-电压特性。

   标称工作温度

  -2  用自然光或符合IEC 904-9 要求的B级或更优模拟器,按照GB/T 的规定,在800 W²m

  辐照度(用适当的标准电池测定)下,将组件均匀加热至标称工作温度,测量其电流-电压特性。

  如果标准电池的光谱响应与测试组件不相同,用IEC 60904-7的方法计算光谱失配修正。

  -2

   低辐照度下的性能

   目的

  依据GB/T 的规定,在25和辐照度为200 W²m(用适当的标准电池测定)的自然光或符合IEC 904-9要求的B级或更优模拟器下,确定组件随负荷变化的电性能。

   装置

  a) 光源;

  b) 一个符合IEC 60904-2IEC 60904-6的标准光伏器件。如果使用B级模拟器,标准光伏器件

  应为标准光伏组件,该组件应采用与测试样品同样技术制造并且同样尺寸大小;

  c) 一个合适的支架使测试样品与标准器件在与入射光线垂直的相同平面;

  d) 一个监测测试样品与标准器件温度的装置,要求温度测试精度为±1,重复性为± e) 测试测试样品与标准器件电流的仪器,精度为读数±%

  f) 测试测试样品与标准器件电压的仪器,精度为读数±%

  g) 能将测试样品温度设定到所测试的标称工作温度的设备。

   程序

  依据GB/T ,在25±2和辐照度为200 W²m-2(用适当的标准电池测定)的自然光或符合IEC 904-9要求的B级或更优模拟器下,测量组件的电流-电压特性。用中性滤光器或其它不影响光谱辐照度分布的技术将辐照度降低至特定值。

  -2

   室外曝晒试验

   目的

  初步评价组件经受室外条件曝晒的能力,并可使在实验室试验中可能测不出来的综合衰减效应揭示出来。

  注:由于试验的短时性和试验条件随环境而变化,对通过本试验组件的寿命做出绝对判断时应特别小心,这个试验

  仅只能作为可能存在问题的指示。

   装置

  a) 太阳辐照度仪,准确优于 5%

  b) 制造厂推荐的安装组件的设备,使组件与辐照度仪共平面;

  c) 一个组件在标准测试条件工作于最大功率点附近的合适负载。

   程序

  a) 将电阻性负载与组件相连,用制造厂所推荐的方式安装在室外,与辐照度监测仪共平面。在试验前应安装制造厂所推荐的热斑保护设备。

  b) GB/T 所规定的一般室外气候条件下,用监测仪测量,使组件受到的总辐射量为60kWh²m-2

   最后试验

  重复、和的试验。

   要求

  无第7章规定的严重外观缺陷;

  最大输出功率衰减应不超过试验前测量值的5%

  绝缘电阻应满足初始试验的同样要求。

   热斑耐久试验

   目的

  确定组件承受热斑加热效应的能力,如这种效应可能导致焊接熔化或封装退化。电池不匹配或裂纹、内部连接失效、局部被遮光或弄脏均会引起这种缺陷。

   热斑效应

  当组件中的一个电池或一组电池被遮光或损坏时,工作电流超过了该电池或电池组降低了的短路电流,在组件中会发生热斑加热。此时受影响的电池或电池组被置于反向偏置状态,消耗功率,从而引起过热。

  图6描述了由一组串联电池构成的组件的热斑效应,该组件中电池Y被部分遮光。Y消耗的功率等于组件电流与Y两端形成的反向电压的乘积。对任意辐照度水平,在短路时消耗的功率最大,此时加于Y的反向电压等于组件中其余(S-1)个电池产生的电压,在图6中用Y的反向I-V曲线和(S-1)个电池的正向I-V曲线的映象的交点处的阴影矩形来表示最大消耗功率。

  由于不同电池的反向特性差别很大,有必要根据其反向特性曲线与图7所示的试验界限区的交点,把电池分成电压限制型(A)或电流限制型(B)两类。

  图6所示的一个损坏或遮光电池的最大功率消耗的情况属A类,这种情况发生在反向曲线和(S-1)个电池的正向I-V曲线的映象在最大功率点相交。

  作为对比,图8表示一个B类电池在完全遮光时的最大功率消耗。应该注意,此时消耗的功率可能仅是组件总有效功率的一部分。

   电池内部连接的分类

  光伏组件中的太阳电池可以以下列方式之一进行连接:

  串联方式:s个电池呈单串串联连接(6)

  串联-并联连接方式:即将p个组并联,每组s个电池串联(9)

  串联-并联-串联连接方式:即b个块串联,每个块有p个组并联,每组s个电池串联(10)

  如果有旁路二极管,由于限制了其所连接电池的反向电压,因此也算做被试验电路的一部分。每一种结构需要一种特殊的热斑试验程序。组件短路时其内部功率消耗最大。

  注:当保护电路元件二极管被短路时,其的内部消耗功率最大,此时通常伴随整个组件被短路。如果组件无旁路二极管,应检查制造商的指南,是否有安装旁路二极管前可串联使用的最大组件数量。如果推荐的可串联使用的最大组件数量大于1,则本部分后续试验应该采用推荐的串联组件来进行,此时在5h曝晒过程中,应将提供功率电流设定在IMP

   装置

  a) 辐射源1,稳态太阳模拟器或自然光,辐照度不低于700W²m-2,不均匀度不超过 2%,瞬时不稳定度在 5%以内。

  b) 辐射源2C(或更好)的稳态太阳模拟器或自然光,其辐照度为1000W²m-2 10%。   c) 组件I-V曲线测试仪。

  d) 一组对试验太阳电池遮光增量为5%的不透明盖板。   e) 如需要,加一个适当的温度探测器。 程序

  在组件试验前应安装制造厂推荐的热斑保护装置。

  图 6 A类电池的热斑效应

   串联连接方式

  a) 将不遮光的组件在不低于700W²m的辐射源1下照射,测试其I-V特性和最大功率点的电流IMP

  b) 使组件短路,用下列方法之一选择一片电池:

  1) 组件在稳定的、辐照度不低于700W²m-2的辐射源1照射下,用适当的温度探测器测定最热的电池。

  2) 在步骤a)所规定的辐照度下,依次完全挡住每一个电池,选择一个或其中一个,当它被挡住时,短路电流减小最大。在这一过程中,辐照度的变化不超过5%

  c) 同样在步骤a)所规定的辐照度(±3%)下,完全挡住选定的电池,检查组件的ISC是否比步骤a)所测定的IMP小。如果这种情况不发生,就不能确定在一个电池内产生最大消耗功率的条件。此时,继续完全挡住所选择的电池,省略步骤d)

  -2

  图 7 反向特性

  图 8 B类电池的热斑效应

  d) 逐渐减少对所选择电池的遮光面积,直到组件的ISC最接近IMP,此时在该电池内消耗的功率为最大。

  e) 用辐射源2照射组件,记录ISC值,保持组件在消耗功率为最大的状态,必要时,重新调整遮光,使ISC维持在特定值。在此过程中组件的温度应该在50±10

  f) 保持此状态经过5h的曝晒。

  图 9 串联-并联连接方式

   串联-并联连接方式

  a) 将不遮光的组件在不低于700W²m-2的辐射源1下照射,测试其I-V特性,假定所有串联组产生的电流相同,用下列方程计算热斑最大功率消耗时对应的短路电流ISC(*)

  ISC(*) ISC

  

   p 1 /p IMP/p                   „„„„„„„„(4)

  式中:ISC ——不遮光组件的短路电流;

  IMP ——不遮光组件最大功率点的电流; p ——组件的并联组数。

  b) 使组件短路,用下列方法之一选择一片电池:

  1) 组件在稳定的、辐照度不低于700W²m-2的辐射源1照射下,用适当的温度探测器测定最热

  的电池。   2) 在步骤a)所规定的辐照度下,依次完全挡住每一个电池,选择其中一个,当它被挡住时,短路电流减小得最多。在这一过程中,辐照度的变化不超过5%

  c) 同样在步骤a)所规定的辐照度(±3%)下,完全挡住选择的电池,检查组件的ISC是否比步骤a)所测定的ISC(*)小。如果这种情况不发生,就不能确定在一个电池内发生最大消耗功率的条件。此时,继续完全挡住所选择的电池,省略步骤d)

  d) 逐渐减少对所选择电池的遮光面积,直到组件的ISC最接近ISC(*),此时在该电池内消耗的功率为最大。

  e) 用辐射源2照射组件,记录ISC值,保持组件在消耗功率为最大的状态,必要时,重新调整遮光,使ISC维持在特定值。在此过程中组件的温度应该在50±10

  f) 保持此状态经过5h的曝晒。

   串联-并联-串联连接方式

  a) 将不遮光的组件短路,并在不低于700W²m-2的稳定辐射源1下照射。随机取组件中至少30%的单体电池,依次完全挡住每一个电池,用热成像仪或其他适当的仪器测量该电池的稳定温度。   b) 完全挡住步骤a)所发现的温度为最高的一个电池。

  c) 在连续监测电池温度时,逐渐减少对该电池的遮光面积,来确定该电池达到最高温度的条件。   d) 保持步骤c时的遮光状态,用辐射源2照射组件。在此过程中组件的温度应该在50±10

  f) 保持此状态经过5h的曝晒。

  图 10 串联-并联-串联连接方式

   最后测试

  重复、和的试验。 要求

  应满足下列要求:

  无第7章中规定的严重外观缺陷;

  最大输出功率的衰减不超过试验前测试值的5%

  绝缘电阻应满足初始试验同样的要求。

   紫外预处理试验

   目的

  在组件进行热循环/湿冻试验前进行紫外(UV)辐照预处理以确定相关材料及粘连连接的紫外衰减。 装置

  a) 在经受紫外辐照时能控制组件温度的设备,组件的温度范围必须在60±5

  b) 测量记录组件温度的装置,精度为±2。温度传感器应安装在靠近组件中部的前或后表面,

  如果同时试验的组件多于一个,只需监测一个代表组件的温度。

  c) 能测试照射到组件试验平面上紫外辐照度的仪器,波长范围为280nm320nm320nm385nm,精度为±15%

  d) 紫外辐射光源,在组件试验平面上其辐照度均匀性为±15%,无可探测的小于280nm波长的辐射,能产生根据规定的感兴趣光谱范围内需要的辐照度。

   程序

  a) 使用校准的辐射仪测量组件试验平面上的辐照度,确保波长在280nm385nm的辐照度不超过250W·m-2,且在整个测量平面上的辐照度均匀性到达±15% b) 安装开路的组件到在步骤a)选择位置的测量平面上,与紫外光线相垂直。保证组件的温度范围为60±5

  c) 使组件经受波长在280nm385nm范围的紫外辐射为15kWh·m-2, 其中波长为280nm320nm

  的紫外辐射为5kWh·m-2,在试验过程中维持组件的温度在前面规定的范围。

   最后测试

  重复、和的试验。 要求

  应满足下列要求:

  无第7章中规定的严重外观缺陷;如果有不属于严重外观缺陷的严重损坏,在2个额外电池重复试验,如果在这两个电池周围没有严重损坏,则组件定型通过热斑耐久试验;  最大输出功率的衰减不超过试验前测试值的5%

  绝缘电阻应满足初始试验同样的要求。

   热循环试验

   目的

  确定组件承受由于温度重复变化而引起的热失配、疲劳和其它应力的能力。 装置

  a) 一个气候室,有自动温度控制,使内部空气循环和避免在试验过程中水分凝结在组件表面的装置,而且能容纳一个或多个组件进行如图11所示的热循环试验。

  b) 在气候室中有安装或支承组件的装置,并保证周围的空气能自由循环。安装或支承装置的热传导应小,因此实际上,应使组件处于绝热状态。

  c) 测量和记录组件温度的仪器,准确度为±1。温度传感器应置于组件中部的前或后表面。如多个组件同时试验,只需监测一个代表组件的温度。

  d) 在试验过程中,对组件通以等于标准测试条件下最大功率点电流的仪器。   e) 在试验过程中,监测通过每一个组件电流的仪器。

  图 11 热循环试验

   程序

  a) 在室温下将组件装入气候室。如组件的边框导电不好,将其安装在一金属框架上来模拟敞开式支承架。

  b) 将温度传感器接到温度监测仪,将组件的正极引出端接到提供电流仪的正极,负极连接到其负极。在200次热循化试验中,对组件通以等于标准测试条件下最大功率点电流±2%。仅在组件温度超过25时保持流过的电流。50次的热循化试验不要求通过电流。

  c) 关闭气候室,按图11的分布,使组件的温度在-40±2+85±2之间循环。最高和最低温度之间温度变化的速率不超过100/h,在每个极端温度下,应保持稳定至少10min。除组件的热容量很大需要更长的循环时间外,一次循环时间不超过6h,循环的次数见图1相应的方框。

  d)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记录组件的温度,并监测通过组件的电流。

  注:在有并联开路的组件分支会引起电压的不连续,但不会导致到零。

   最后试验

  在至少1h的恢复时间后,重复,和的试验。

   要求

  应满足下列要求:

  在试验过程中无电流中断现象;

  无第7章中规定的严重外观缺陷;

  最大输出功率的衰减不超过试验前测试值的5%绝缘电阻应满足初始试验同样的要求。

   湿-冻试验

   目的

  确定组件承受高温、高湿之后以及随后的零下温度影响的能力。本试验不是热冲击试验。 装置

  a) 一个气候室,有自动温度和湿度控制,能容纳一个或多个组件进行如图12所规定的湿-冻循环试验。

  b) 在气候室中有安装或支承组件的装置,并保证周围的空气能自由循环。安装或支承装置的热传导应小,因此实际上,应使组件处于绝热状态。

  c) 测量和记录组件温度的仪器,准确度为±1。如多个组件同时试验,只需监测一个代表组件的温度。

  d)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监测每一个组件内部电路连续性的仪器。

  图 12 湿-冻循环

   程序

  a) 将温度传感器置于组件中部的前或后表面。

  b) 在室温下将组件装入气候室。   c) 将温度传感器接到温度监测仪。

  d) 关闭气候室,使组件完成如图12的所示的10次循环。最高和最低温度应在所设定值的±2以内,室温以上各温度下,相对湿度应保持在所设定值的±5%以内。

  e)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记录组件的温度。 最后试验

  在2h4h的恢复时间后,重复的试验,再重复和的试验。 要求

  应满足下列要求:

  无第7章中规定的严重外观缺陷;

  最大输出功率的衰减不超过试验前测试值的5%绝缘电阻应满足初始试验同样的要求。

   湿-热试验

   目的

  确定组件承受长期湿气渗透的能力。 程序

  试验应根据GB/T 并满足以下规定:   a) 预处理

  将处于室温下没有经过预处理的组件放入气候室中。

  b) 严酷条件

  在下列严酷条件进行试验:   试验温度:85±2   相对湿度:85%±5%

  试验时间:1000h

   最后试验

  组件经受时间为2h4h恢复期后,重复和的试验,再重复和的试验。 要求

  应满足下列要求:

  无第7章中规定的严重外观缺陷;

  最大输出功率的衰减不超过试验前测试值的5%绝缘电阻应满足初始试验同样的要求。

   引出端强度试验

   目的

  确定引出端及其与组件体的附着是否能承受正常安装和操作过程中所受的力。 引出端类型

  考虑三种类型的组件引出端:

  — A型:直接自电池板引出的导线;   — B型:接线片、接线螺栓、螺钉等;   — C型:接插件。

   程序

  预处理: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1h的测量和试验。

   A型引出端

  拉力试验:如GB/T Ua的试验所述,满足下列条件:

  所有引出端均应试验;

  拉力不能超过组件重量。

  弯曲试验:如GB/T Ub的试验所述,满足下列条件:  所有引出端均应试验;

  用方法1实施10次循环(每次循环为各相反方向均弯曲一次) B型引出端

  拉力和弯曲试验:

  a) 对于引出端曝露在外的组件应与A型引出端的试验一样,试验所有引出端;

  b) 如果引出端封闭于保护盒内,则应采取如下程序:

  将组件制造厂所推荐型号和尺寸的电缆切为合适的长度,依其推荐方法与盒内引出端相接,利用所提供的电缆夹小心将电缆自密封套的小孔中穿出。盒盖应牢固放置原处,再按A型引出端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转矩试验:如GB/ Ud的试验所述,满足下列条件:所有引出端均应试验;  严酷度1

  除永久固定的指定设计外,螺帽、螺丝均应能松启。 C型引出端

  将组件制造厂推荐型号和尺寸的电缆切为合适的长度与接插件线盒输出端相接,然后按与A型引出端相同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最后试验

  重复试验和。 要求

  应满足下列要求:  无机械损伤现象;

  最大输出功率的衰减不超过试验前测试值的5%绝缘电阻应满足初始试验同样的要求。

   湿漏电流试验

   目的

  评价组件在潮湿工作条件下的绝缘性能,验证雨、雾、露水或溶雪的湿气不能进入组件内部电路的工作部分,如果湿气进入在该处可能会引起腐蚀、漏电或安全事故。

   装置

  a) 一个浅槽或容器,其尺寸应足够大到能将组件及表框水平放入其中的溶液,盛有符合以下要求

  的水或溶液

  电阻率: 不大于 3500 ·cm

  表面张力:不大于 3Nm 温度:  22 3

  溶液深度应有效覆盖所有表面,不要泡到没有为浸泡而设计的引线盒入口。 b) 盛有相同溶液的喷淋装置。

  c) 可提供500V或组件系统电压的较大值、有电流限制的直流电源。 d) 测量绝缘电阻的设备。

  -2

   程序

  所有连接应代表推荐现场安装接线情况,并小心确保漏电流不起源于连接组件的仪器设备。

  a) 在盛有要求溶液的容器内淹没组件,其深度应有效覆盖所有表面,不要泡到没有为浸泡而设计的引线盒入口。引线入口应用溶液彻底喷淋。如果组件是用接插件连接器,则试验过程中接插件应浸泡在溶液中。

  b) 将组件输出端短路,连接到测试设备的正极,使用适当的金属导体将测试液体连接到测试设备的负极。

  c) 以不超过500V·s的速度增加测试设备所施加的电压直到500V,保持该电压2min,测试绝缘电阻。

  d) 减低电压到零,将测试设备的引出端短路,以释放组件内部的电压。 要求

  应满足下列要求:

  对于面积小于的组件绝缘电阻不小于400M

  对于面积大于的组件,测试绝缘电阻乘以组件面积应不小于40M ·m

  2

  2

  -1

   机械载荷试验

   目的

  确定组件经受风、雪或覆冰等静态载荷的能力。

   装置

  a) 一个能使组件正面朝上或朝下安装的刚性试验平台,并能使组件在加上负荷时能自由偏转。

  b) 试验过程中监测组件内部电路的连续性的仪器。 c) 合适的重量或压力,能逐渐均匀增加负荷。 程序

  a) 装备好组件以便于试验过程中连续监测其内部电路的连续性。

  b) 用制造厂所述的方法将组件安装于一坚固支架上。(如果有几种方法,采用最差的一种,其固定点间距离为最大。)

  c) 在前表面上,逐步将负荷加到2400Pa,使其均匀分布。(负荷可采用气动加压,或覆盖在整个表面上重量,对于后一种情况,组件应水平放置。) 保持此负荷1h。   d) 在背表面上重复上述步骤。   e) 重复步骤c)和步骤d)三次。

  注:对于阵风安全系数32400Pa对应于130km²h-1风速的压力(±800Pa)。若要试验组件承受冰和雪重压的能力,则本试验最后一次循环,加于组件前表面的负荷应从2 400Pa增至5 400Pa

   最后试验

  重复、和的试验。 要求

  应满足下列要求:在试验过程中无间歇断路现象;  无第7章中规定的严重外观缺陷;

  标准测试条件下最大输出功率的衰减不超过试验前测试值的5%

  绝缘电阻应满足初始试验的同样要求。

   冰雹试验

   目的

  验证组件能经受住冰雹的撞击。 装置

  a) 用于浇铸所需尺寸冰球的合适材料的模具。标准直径为25mm,对特殊环境可用表2所列其它尺寸。

  b) 一台冷冻箱,控制在-10 5范围内。

  c) 一台温度在-4 2范围内的储存冰球的存储容器。

  d) 一台发射器,驱动冰球以所限定速度(可在 5%范围内)撞击在组件指定的位置范围内。只要满足试验要求,冰球从发射器到组件的路径可以是水平、竖直或其他角度。

  e) 一坚固支架以支撑试验组件,按制造厂所描述的方法安装,使碰撞表面与所发射冰球的路径相垂直。

  表 2 冰球质量与试验速度

  f) 一台天平来测定冰球质量,准确度为 2%

  g) 一台测量冰球速度的设备,准确度为 2%,速度传感器距试验组件表面1m以内。

  作为一个例子,图13示出一组适合的装置,包括:水平气动发射器、垂直支承组件的安装和测速器(用电子技术测量冰球穿过两光束间距离所用时间来测量其速度)。其他设备如弹射器、弹簧驱动装置等能象该例子成功的使用。 程序

  a) 利用模具和冷冻箱制备足够试验所需尺寸的冰球,包括初调发射器所需数量。   b) 检查每个冰球的尺寸、质量及是否碎裂,可用冰球应满足如下要求:    肉眼看不到裂纹;

  直径在要求值 5%范围内;

  质量在表2中相应标称值 5%范围内。

  c) 使用前,置冰球于储存容器中至少1h

  d) 确保所有与冰球接触的发射器表面温度均接近室温。

  e) 用下述步骤g)的方法对模拟靶试验发射几次,调节发射器,使前述位置上的速度传感器所测定的冰球速度在表2中冰雹相应试验速度的 5%范围内。

  f) 室温下安装组件于前述的支架上,使其碰撞面与冰球的路径相垂直。

  g) 将冰球从储存容器内取出放入发射器中,瞄准表3指定的第一个撞击位置并发射。冰球从容器内移出到撞击在组件上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60s

  h) 检查组件的碰撞区域,标出损坏情况,记录下所有看得见的撞击影响。与指定位置偏差不大于10mm是可接受的。

  j) 如果组件未受损坏,则对表3中其他撞击位置重复步骤g)h),如图14所示。

  图 13 冰雹试验设备

  图 14 撞击位置示意图

  表 3 撞击位置

   最后试验   重复,和的试验。

   要求

  应满足下列要求:

  无第7章中规定的严重外观缺陷;

  最大输出功率的衰减不超过试验前测试值的5%

  绝缘电阻应满足初始试验的同样要求。

   旁路二极管热性能试验

   目的

  评价旁路二极管的热设计及防止对组件有害的热斑效应性能相对长期的可靠性。

  注:如果不能接触到试验组件类型的旁路二极管,应准备一个特殊的样品来做本试验,旁路二极管的安装应与试验的标准组件相同,但可以在试验过程中对该二极管进行温度测量。试验将照常进行。该样品不需要进行程序的其他试验。 装置

  a) 能加热组件75±5的装置。

  b) 测量和记录组件温度的仪器,准确度为±1

  c) 测量组件提供的任何旁路二极管温度的装置,应注意尽量减少对二极管特性或热传导途径的改变。

  d)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对组件通以等于标准测试条件下短路电流倍电流,并监测通过组件电流的仪器。

   程序

  a) 短路组件中安装的任何阻塞二极管。

  b) 从商标或说明书中确定组件在标准测试条件下的短路电流等级。

  c) 在试验过程中准备好测量旁路二极管的温度。

  d) 采用制造商推荐的最小规格的导线连接组件的输出端,按制造商推荐的方法与接线盒相连,盖上接线盒盖。

  注:有的组件安装有重叠的旁路二极管,此时需要一连线以确保电流只流过一个二极管。

  e) 加热组件到75±5,对组件施加等于标准测试条件下短路电流±%的电流,1h后测量每个

  旁路二极管的温度。利用二极管制造商提供的信息从测量的表观温度计算结温,利用下列方程计算二极管消耗的功率:

  Tj Tcase RTHjc U

  式中:

  Tj是二极管的结温; D ID Tcase是二极管的测量表观温度; RTHjc是根据表观温度制造商提供的对应结温

  UD是二极管电压

  TD是二极管电流

  注:如果组件包含特殊的二极管热沉设计来降低二极管的工作温度,本试验可在热沉在1000W·m-2辐照度下达到的

  温度进行,无风的环境温度为43±3,而非75

  f) 增加通以组件电流到标准测试条件下短路电流倍,同时保持组件的温度在75±5,保持

  通过组件电流1h

  g) 验证二极管仍能工作。

   最后试验

  重复,及的试验。

   要求

  应满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384d473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a5.html

《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格式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