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繁星》导学案 苏教版

发布时间:2019-06-13 01:57:5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 繁星

第一课时

名师导学

学习目标

1.掌握下列字词的音、形、义:半明半昧 静寂 霎眼 星群密布。

2.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3.欣赏文中描写的观看繁星的情景,领悟作者表达的感受。

4.热爱生活,学会欣赏身边的美。

学习重点

由景物引发的联想、感受。

学习难点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恰当的表达感情。

作者名片

巴金(1904 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27年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主要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文革”中,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获得多项国际荣誉,任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文题背景

这篇文章选自巴金的《海上杂记》。1927115日,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考察欧洲的社会活动。“向西方找真理”,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1月。而1927年的中国,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虽然北伐军节节取得胜利,但只不过是新旧军阀的代替,不久国民党反动派发动4.127.15反革命政变,中国又再次笼罩于恐怖和血腥之中。

吟诗作赋

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 唐·孟郊 《古意》)

赏析:前两句交代的是抒情对象织女星和牵牛星,这就让人联想起相关的民间传说,而后两句则是作者由此展开的丰富的想象“两人在银河两岸遥遥相望却无法相见”,于朴素无华的语言中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同情,“清浅”一词更是让人对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深思。

自主训练

基础积累

1.为下列点的字注音。

1 )眼 2 )眼

3)半明半 4)摇摇欲

5 )糊 6 )样

7)我 )乎觉得自己是个小孩子,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8)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 )的。

答案:(1shà(2zhǎ(3mèi4zhuì(5mó(6mú(7sì(8shì

2.选词填空

①星光在我们的眼里虽然 a.弱小 b.渺小 c.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所不在。

②渐渐的我眼睛模糊了,我好象看见无数的萤火虫在我的周围 a. 飞窜 b. 飞舞 c. 飞翔)。

③经他这一指点,我 a. 竟然 b. 居然 c. 果然)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

答案:① c b c

3.本文作者 原名 现代 家。

答案:巴金 李尧棠、字芾甘 文学家 思想家

4. 辨字组词

味( 荧( 堕( 篮(

昧( 萤( 坠( 蓝(

答案:味道 暧昧 荧光 萤火虫 堕落 坠下 篮球 蓝色

例题引路

1.仿造例句的格式和修辞手法造句。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春天的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春天的花是鲜艳的,是浓郁的,是张扬的。

点拨:这句里用到的修辞手法有两种:排比,通感。排比突出气势,琅琅上口,层次分明,让人感觉生动。通感则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夜,本身是无形的,柔和是转化以触觉,寂静是转化以听觉,而梦幻是升华了两者后的融合感。通感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2.关于巴金的《繁星》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 “从前”、“三年前”、“如今”三个词语实际记写了三个人生阶段。

B.“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与“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中“母亲”同义。

C.“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一句使用了拟人和比喻。

D.“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一句富有想象力。

答案:B

点拨:第一个“母亲”指的是自己的母亲,而第二个母亲指的是给人母亲一样感觉的繁星。

3.选出下列没有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是……………………………(

A.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了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

B.山这边,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浪头。

C.春风送来了沁鼻的花香,满天的星星都在眨眼欢笑。

D.秋雨在微风中飞舞吟唱。

答案:B

点拨:B选项使用的是比喻。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得和人 一样。A项中风“推”云“爬”,C项中星星“眨眼笑”,D项中秋风“吟唱”,都被赋予了人的特征,读来十分生动形象。

4.选出与“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形成对偶的一句……………………(

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

B.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风华正茂生意气

D.刺贪刺佞入木三分

答案:D

点拨:对偶句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似,并表现相关或相反的意思或用两个对称语句加强语言效果。从相对应的词性及表达的意思可以知道答案。

拓展探究

1. 【理解能力的拓展】参考下列关于本文的背景材料,指出作者写“繁星”的意图。

背景材料: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115日,为“向西方找真理”,考察欧洲的社会运动,他乘邮船离沪赴法。219日,巴金抵达巴黎。在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1月。

1.繁星是光明的,希望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光明的追求,对救国真理的探寻,对祖国未来的希望。(意思对即可。)

2.【写作能力的拓展】由于环境污染严重,特别是城市,已经很难看到满天的繁星了。请你以某中学初一(3)班班委会的名义写一份倡议书,呼吁大家保护环境,让天空恢复蔚蓝,让星空重现灿烂。(至少200字)

环保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自然万物的生长需要雨露的滋养,校园美好环境的存在需要每个人的维持。我们的生活环境归根到底是靠大家,与每个人的心态、生活习惯紧紧联系在一起。因此,初一(3)班向全校师生倡议:

1.以节水为荣——随时关紧水龙头,别让水空流。

2.以节电为荣——离开教室应关闭电扇和饮水机。

3.以节粮为荣­——爱惜粮食,让节俭美德代代传。  

“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的贡献不是言辞,而是行动。”虽然我现在做的只不过是一些微小的事,但是我坚信要是我们人人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心,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携手保护我们的家园,自然会给人类应有的回报。在温暖的摇篮——草原上小憩;在慈祥的笑脸——天空下成长,在爱的源泉——河流中沐浴。

倡议人:初一(3)班班委会

X XX

3.【仿写能力的拓展】仿照画线的句子,发挥想象续写两句。

人在生命的旅途中,不能没有朋友的祝福。你的祝福如春天里的一缕清风,为我送来芬芳如寒夜里的一团火焰,为我送来温暖。如 ;如 。我将带着你的祝福,去搏击人生的风雨,拥抱绚丽的彩虹。

3.示例:如久旱时的一场甘霖,为我送来凉爽;如沙漠里的一片绿洲为我带来希望。

第二课时

名师导学

主题归纳

《繁星》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巴金先生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

写作借鉴

1.虚实的结合,是本文写作上显著的特点。在描写时,作者先写观察情景,后写感受。观察仔细,抒情真切。如第三段中前三段写海上看到的夜景是实写,从第四句开始则侧重写仰望星空产生的种种奇妙的感受,以及由生发的联想和想像。这是虚写。

2.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在文中作者把星星比成萤火虫,把星座比成巨人,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富有情趣;而在描写看星星的感受时则写星星有眼睛、有嘴巴、有思想,和我交谈,在奇妙的想像中人和自然融为一体,这是用的拟的人的修辞手法。而在描写海上的夜时的一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则是用的排比的修辞手法。渲染了海上极静的氛围,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3.结构的清晰:文中共描写了四次在不同时间、地点(其中后两次都在船上但时间不同)看星星的情境和感受,内容同中有异,情感不断加深,童年时看星星就有一种如在母亲怀里的感受,长大后在在海上看星星仍然有这样的情怀。相同的是都有一种温馨的感觉,不同的是曾经的依恋演化成今天对美好生活,光明世界的追求。

写星星的诗句

1.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七夕》)

2.夜长无睡起阶前,寥落星河欲曙天。(白居易 《独眠吟二首》)

3.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李商隐 《常娥》)

4.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 《旅夜书怀》)

自主训练

例题引路

阅读下面的课内评估语段,回答问题。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有一夜,那个在哥伦波上船的英国人指给我看天上的巨人。他用手指着:那四颗明亮的星是头,下面的几颗是身子,这几颗是手,那几颗是腿和脚,还有三颗星算是腰带。经他这一番指点,我果然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答案: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点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要用语简洁,概括全面准确。

2.选文第1节状写“我”在海上每晚看繁星所产生的种种美的感受。这一段文字按照怎样的思路逐步展开的。请分别用两字填在下面的框内。

答案:仰望、欲睡、沉睡。

点拨: 既然是“我”观看繁星的感受,知道“我”的状态自然可以了解作者的思路。

3.选文第1节中“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里的“悬”能不能换成“挂”,为什么?

答案:不能换,“悬”是“浮”的意思,这里作者仰望星空时所产生的动感和距离的贴近感,同时与下文的“摇摇欲坠”相呼应。

点拨:每个字都有其不同的意义和效果,带给读者不同的阅读感受。可以想象一下作者所处的环境,理解“悬”字使用的含义。

4.“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这句中“看”与“呢”两个字有什么作用?

答案:一个“看”字,起到呼唤读者、感情上与读者直接交流、更能引人注意的作用;一个“呢”字,表示动作正在继续,显得更加生动。

点拨:语气词更能表达作者当时的心情。

5.“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这句中的“那个巨人”指的是什么?“跑”字的使用有什么好处?

答案:“那个巨人”指的是巨人星座;“跑”既写巨人星座的形状,又暗示船在前行,表露了作者涌动的激情。

点拨:在这个短短的句子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感情,为什么有这样的效果?还需仔细揣摩作者遣词用句的妙处。

课内精读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关于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关于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1.“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案:“我也爱星天”开篇点题,并且表露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为第2句引出作了铺垫。

2.“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 这一句交代了第一次看星星的哪些信息?

答案:交代第一次看星星的时间、地点。

3.“回到母亲怀里”表达作者怎样的感受?

答案:“回到母亲的怀里”为全文定下了感情的基调。状写“我”望星天时的感受,表达了作者望星天产生的甜蜜、温馨之感和依恋之情。

4.请指出“静寂”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答案:近义词:寂静、安静、平静。反义词:喧闹 热闹 嘈杂。

5.为什么星光微小,作者却认为是“光明无处不在”?

答案:此时的“我”很年轻,充满幻想,充满朝气,所以能在“微小”的星光中产生“光明无处不在”的感受。

6.作者为什么会把星星称为自己的朋友?

答案:进一步写“我”最爱看繁星的情趣和收获。表达了作者与星星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感。

类文美读

海上日出

德富芦花

①撼枕的涛声惊破了睡梦,起身敞开窗门。时间是明治二十九年十一月四日的黎明,地点在铫子的水明楼,楼下紧临着浩瀚的东海。

2)虽是凌晨四时已过,海上仍然是一片黑暗,只闻涛声高喧。眺望东方的天空,沿水平线横卧着一条熏桦木色的长带。在它的上面,是深蓝色的天空,一痕弦月宛如金色的弓悬挂在天幕上。那清澈的光辉,好似在守护着东海。左边黑黝黝的探出物是犬吠岬,岬顶上设着灯塔,灯光划着白色的光环,连接起陆地和海面。不久,冷冷的晓风横扫过黛色的大海,夜的衣裙从东方渐渐脱起,踏着青白色的“报晓“的波浪,一点点地逼来,其状伸手可掬。雪白的浪涛拍打着黝黑的岩石,这壮景也越来越看得分明。抬头仰望,那宛若金弓般的月亮已变成了一弯银钩,熏黑色的东方也逐渐染上了清澄的淡黄。在浩淼的大海上奔涌的波涛,腹部黝黑,脊背雪白,夜的梦虽然仍在海上徘徊,东方的天空却已启动了眼睑,太平洋之夜就要在此时醒来了。

②曙光自然而然地宛如花蕾初绽、如波环散漫,在天空和水上扩展开去。水越显得白,东方的天空越显得黄,弦月也好,灯塔也好,都淡离我而去,虽然相距有限,却不得见了。此时,一列尚未忘记使命的候鸟拖曳着啼鸣,从海面上掠过,于是大海的每一道波涛全都翘足而立,一起回首东方。一种有所期待的私语——无声之声在四周弥漫。

③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东方的天空喷射出金光,忽然间,一点猩红从大海的边际浮起,可惊可叹!太阳出来了。不容生得此念,呼吸已紧紧地屏住,只见那擎日的海神之手一动不动,那浮出水面的红点就在一瞬间拉成了金线,拱成了金梳,又收成了金蹄。随后是无所留恋地将身体一摇,跳出了水面。就在它告别大海而升起的时候,缓缓地将万斛黄金嗒嗒嗒地滴下,瞬间万里。当意识到那金光宛如长蛇迅跑过浩浩大洋,向这里涌来时,眼下的岩石骤然间卷起了二丈黄金雪。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黑(   )背(   ) (   )拖(   )足(   )

答案:yǒu jǐ jiǎn yè qiáo

2.本文按照________________顺序来写的,第1段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时间顺序,交待了观看海上日出的时间与地点。

3.在具体描写海上日出前,还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案:还写了日出前海面奇妙的景象,烘托了日出前海上壮观的场面,为下文写日出作铺垫。

4.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大量运用了比喻与拟人等修辞手法,试着分别举一例,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答案:比喻:如“曙光自然而然地宛如花蕾初绽、如波环散漫,在天空和水上扩展开去。”将“曙光”比作“花蕾”“波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曙光的形态与色彩之美。拟人:如“随后是无所留恋地将身体一摇,跳出了水面。”这句将太阳人格化,使人感到亲切,“无所留恋”“跳出了水面”写出了日出时充满活力的特点。

5.同样一个“金色”,作者在最后一段却用了很多词语来形容它,请找出这些描写性的词语,并体会其作用。

答案:如动词“拉”“拱”“收”“摇”“跳”等,名词 “红点”“金线”“金梳”“金蹄”,不仅写了日出变化之快,也写出色彩之绚丽。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324d4aa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f7.html

《配套K12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繁星》导学案 苏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