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堂文化建设 -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使命》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5-06-25 21:54:4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读《新课堂文化建设——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使命》有感

《新课堂文化建设——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使命》中提出:教育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而文化充盈于课堂之内、渗透于师生之间,是课堂的重要养分,离开文化,课堂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课堂中面临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文化的问题。在课堂中,教师拥有主导权,因而,教师也必然是课堂文化建设的引领者、建设者,建设新的课堂文化也就必然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重要使命。

课堂文化是指在长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并为师生所自觉遵循和奉行的共同的课堂精神、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课堂文化是课堂教学的“土壤”,是课堂教学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元气”,是课堂教学的活力之“根”和动力之“源”。没有课堂文化的重建,课堂教学改革必将走向形式化,最终无功而回。

新课堂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要献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一个开放的课堂,一个探究的课堂,一个生成的课堂,一个感悟的课堂,一个快乐的课堂。

新课堂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1.课堂精神文化(理想信仰)——使课堂生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活。2.课堂环境文化(物理空间)——使教室体现出崇高的教育意义和审美价值。3.课堂教学文化(教学范型)——使教学成为师生共同经历和享受美好生活的过程。4.课堂行为文化(互敬互爱)——使教与学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活动。5.课堂教师文化(追求幸福)——使教师的生命在课堂里发光。

一、建设课堂精神文化

课堂教学精神文化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这一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在教与学的互动中进行接触、交流、对话而构建的价值体系及行为方式 ,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

1教师当建立新教学观——把教学视为自己的生命活动。

新课堂精神文化建设中,教师应把教学视为自己的生命活动,把课堂当成不断净化自己灵魂、挑战自身能力、激发自身智慧,不断促进自身成长变化的场所,把“教”得是否幸福、愉快当作一种教学生活追求目标。面对学生就充满了智慧和激情,主要取决于在“教”的过程中能否体现人的本质力量,能否体现人的创造性!

2.教师当建立新的师生观——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而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开展教学的重要前提,和谐的师生关系表现在师生的平等互信、相互尊重。教师蹲下来与学生对话、给学生送去微笑与和蔼的目光、给学生以鼓励和鞭策,视学生为己出,从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施以这样的心理暗示:你能行,你是一个很有个性、与众不同的人。以此赢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与敬重。

3.教师当建立新的课堂交往观——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过程。

教学是教与学交往、互动的过程,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它是一个发展的、增值的生成的过程。重视生成,教师的课堂教学才增加了“苟且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可能。

二、建设课堂环境文化

课堂环境文化指依据当代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营造适合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有利于实现高效课堂的和谐的环境氛围。其文化内涵是自由、开放、赏识、宽容、激励。在硬件方面军,包括课室内的墙壁布置、高雅的读书角、有特色的名人名言等。在软件方面军,主要指班级建设,例如:一个班级应该有班名,有班徽、班歌,直至班级誓言。所以这些,都从课堂环境的角度为课堂文化的整体构建提供前提和物质保障。

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优美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1教室的净化。教室卫生是班级的窗口,是文明的标志。要保持干净的教室环境,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制订严格的卫生制度,人人参与,加强检查和监督,保持教室的清洁和美观。

2.教室的绿化。绿色象征青春和活力,代表着希望。在教室的前面和后面摆放一些绿色的植物,如盆景、花草等,让教室充满绿色,充满青春的气息。

3.教室的美化。发动学生精心设计,巧妙布置,力求教室和谐、高雅。教室布置包括:班级发展目标;班级文化宣传内容(板报、班训、名人名言、学习园地等)。

三、建设课堂教学文化

教学文化是一种持久成形的教学传统、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的类型或范式,是教学背景下师生的课堂生活方式。它是一种课堂的文化、一种活动的文化、一种关系的文化、一种显性与隐性交融的文化。

课堂教学文化的建设方法有:

第一,让课堂充满文化意蕴。文化是课堂的养分,课堂是传播文化的主要场所。这些被传播的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是人类智慧的主要结晶。在课堂上,这些文化主要是通过教材这一载体,才构成了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而课堂教学的形式应与课堂教学的内容紧密相连、和谐统一;同时还要实现传播文化的方法与手段的一致性和有效性。这样,课堂教学便可充满文化的意蕴。

第二,在活动中凸现课堂文化。在活动中学习,是课堂教学的最基本形态,也是教与学的最基本需要,这也正是课堂文化的体现。富于文化意蕴的课堂活动,应是“雅”与“乐”的真实结合。为了实现“雅”,课堂活动应精心设计,设计得精致而巧妙;为了实现“乐”,课堂活动应与现实生活相贴近,让学生在心灵中获得生命的快乐。如此,科学与生活相交融,心灵与心灵相契合,课堂文化便会油然而生。

第三,实现课堂文化价值观的整合。课堂文化的创生,还需要对课堂文化价值观进行多方面的整合,主要是:实现文化选择性价值观与文化创造性价值观的整合;实现文化开放性价值观与文化主体性价值观的整合;实现科学性文化价值观与人文性文化价值观的整合。

四、建设课堂行为文化

行为是行为主体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课堂行为文化是课堂文化建设的关键。无论课堂教学改革基于何种新理念,课堂(课前、课上、课后)的全部运行都是由行为来支撑的。其文化内涵主要是民主、平等、尊重、信任、包容、和谐。课堂行为文化可区分为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师生互动行为。

教师行为是课堂行为的主导。教师在课堂上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是学生,是关爱、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状态以便激发其兴趣,关注学生的差异以便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困难以便循序渐进,这就是当代课堂的学生观。

学生行为。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其行为应是自主的、主动的、能动的,是动态生成的。学生行为应体现为一种生命的活力和生命的体验,在体验中生成新的认知。

师生互动行为。师生互动行为强调教师要走出“讲”的误区,让学生在“问、答、问”“练、讲、练”的互动过程中,学会知识、夯实基础、增长能力。

教师课堂行为文化建设要求:

1课堂语言的要求:(1)常用礼貌语;(2)不粗暴地打断学生发言;(3)不说粗话侮辱学生的人格;(4)批语学生恰如其分。

2.课堂体态礼仪。

3.教师表情大忌:一忌面无表情式;二忌横眉立目式;三忌冤家路窄式;四忌阶级斗争式。

4.批改作业礼仪:(1)精心挑选和布置作业;(2)作业要求预先说明;(3)处理要及时;(4)任课教师应坚持自己批阅作业;(5)批阅符号要规范;(6)字迹要工整美观;(7)善于使用评语。

五、建设课堂教师文化

教师文化是在特定的社会和学校中生成的,某一个群体的教师所共享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和行为模式。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

教师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健康的心理状态;开阔的人文视野;精深的专业功底;领先的教育理论。

教师文化建设的具体途径有:第一,塑教师之魂。可用四种精神品格来描述:一是智慧性精神品格,二是道德性精神品格,三是创新性精神品格,四是进取性精神品格。即“求真”“至善”“审美”“践勇”。第二,立教师之本。主要包括确立教师的根本职责和建立教师的人本管理模式。就前者来说,在新课条件下,对教师的根本职责具有新的要求:教师不但对学生“传道”,而且还要引导其体验;不但对学生“授业”,而且还要引导其建构;不但对学生“解惑”,而且还要引导其探究。就后者来说,教师文化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一种管理战略,它客观地渗透于学校管理的全过程,因而,建立教师的人本管理模式,也就是把教师置于学校管理的最高位置,重视文化与管理的结合。

课堂文化建设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学校文化建设中一项长期的重要的任务,需要教师积极参与,身体力行,持之以恒,不断探索,不断总结。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2aa36f0168884868662d639.html

《《新课堂文化建设 -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使命》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