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17-12-04 08:42:4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教学大纲汇编

2013版)

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

《中学思想政治教材教法》教学大纲 4

《伦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15

《中共党史》课程教学大纲 2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40

《法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61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教学大纲 82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教学大纲 87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104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127

《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142

《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 152

《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166

《西方哲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181

《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学大纲 188

《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197

《政治学》课程教学大纲 230

《〈资本论〉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256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278

《经济学说史》课程教学大纲 290

《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309

《中国政治制度史》教学大纲 348

《伦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课程编码:

时:56 学分:4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

先修课程:

教学手段:板演和讨论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掌握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具备基本的道德理论知识,增强分析、判别、评价和选择善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掌握教师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为适应社会对未来人民教师的人文素质和德育能力的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伦理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以马克思伦理思想为中心内容,使学生具备从事思想道德教育和为人师表的道德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辨别社会道德是非的能力;提高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觉悟,奠定他们教书育人、为人处世的一定思想道德基础,培养他们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建功立业的理想情操。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

伦理学是研究道德的科学(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伦理学研究方法,掌握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教学重点: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和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重点

教学难点: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难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伦理学的研究方法伦理学的使命

第一章 道德的本质、特点与社会作用(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道德和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关系,掌握道德的含义、本质、特点和社会作用,以及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对道德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道德的本质、特点、社会作用

教学难点:道德的本质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道德的本质道德与生产力、科学技术道德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道德的特点及其社会作用

第二章 道德的起源及其发展规律(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把握科学的道德起源说,了解道德各种历史类型的特点,弄清道德的历史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道德的起源的条件和发展规律

教学难点:道德起源的条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道德的起源道德的历史类型道德发展的规律性道德遗产的批判继承

第三章 社会主义道德的形成、结构与道德建设(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在本章的学习中,使学生掌握社会主义道德的含义、形成的条件和作用,把握社会主义道德的结构,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明确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培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道德的作用、社会主义道德结构、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核心、集体主义的原则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道德形成条件、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核心、集体主义的原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社会主义道德的形成与社会作用社会主义道德的结构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

第四章 教师职业与教师职业道德(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教师职业的价值、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把握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

教学重点: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及作用

教学难点: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教师职业的价值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发展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教师道德的社会功能

第五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与基本构成(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与基本构成,从而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教学重点: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基本构成

教学难点: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教师职业道德的一般本质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本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

第六章 教师职业关系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教师职业关系的特点和内容,进而明确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及其它人际关系,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教学重点: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及“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教学难点:教师职业关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职业关系与教师职业关系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

第七章 社会公德(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社会公德的特征和意义,掌握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社会公德的意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社会公德的特征和意义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第八章 恋爱、婚姻和家庭道德(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爱情的涵义和特征,婚姻家庭道德的历史演变,掌握恋爱和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要求。

教学重点:恋爱和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要求

教学难点:恋爱道德,婚姻家庭道德的历史演变及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要求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恋爱道德婚姻家庭道德

第九章 个体道德品质与个性心理品质(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在本章的学习之中,使学生了解社会道德的内化的条件和过程,掌握个体道德、社会道德的含义、特点以及了解个体道德品质的含义与特点,把握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外在表现,及大学生应具备的优良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个体道德品质的含义与特征、个性心理品质的外在表现

教学难点:道德的内化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个体道德与社会道德社会道德内化个体道德品质个性心理品质

第十章 道德行为与道德行为选择(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道德行为选择的含义、机制,了解道德行为选择实现的过程。把握道德行为的本质与特征以及道德行为的区分,道德行为选择的自由与责任。

教学重点:道德行为的本质与特征以及道德行为的区分

教学难点:道德行为选择的机制、道德选择的自由与责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道德行为的本质与区分道德行为选择的机制道德行为选择的自由与责任道德行为选择的实现

第十一章 社会道德调控与个体道德修养(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调控机制的构成、作用,掌握社会道德教育、道德评价、道德修养的含义及道德教育的过程、途径与方式、道德评价的标准与依据、道德修养的本质、途径及其方式。

教学重点:社会道德教育、道德评价、道德修养的含义及道德教育的过程、途径与方式、道德评价的标准与依据、道德修养的本质、途径及其方式。

教学难点:社会调控机制的构成,道德评价的标准与依据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社会道德调控机制社会道德教育道德评价道德修养

第十二章 人生观、人生价值与人生理想(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人生观的含义与类型,人生价值观的含义以及人生价值的基本内容,人生价值的实现,正确对待人生境遇,掌握理想的含义与实现。从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科学的理想。

教学重点:人生观的含义及正确人生观的确立,人生价值的基本内容及人生价值的实现,人生理想的实现。

教学难点:正确人生观的确立,如何面对人生境遇,人生理想的实现。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人生与人生观人生价值观人生价值的选择与实现人生理想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掌握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具备基本的道德理论知识,增强分析、判别、评价和选择善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掌握教师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为适应社会对未来人民教师的人文素质和德育能力的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学时分配:

《伦理学》,共计56学时,其中理论讲授42学时,实践教学14学时。

周次

章目

教学学时

累计学时

1

导论 第一章 道德本质、特点与社会作用 第一节 道德的本质 

4

4

2

第二节 道德与生产力、科学技术

第三节 道德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 

第四节 道德的特点及其社会作用

4

4

3

第二章 道德的起源及其历史发展

4

12

4

第三章社会主义道德的形成、结构与道德建设

第一节 社会主义道德的形成与社会作用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德的结构

4

16

5

第三节 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 

4

20

6

第四章教师职业与教师职业道德 

4

24

7

第五章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与基本构成

第六章 教师职业关系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第一节 职业关系与教师职业关系

4

28

8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第三节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

4

32

9

第七章 社会公德

4

36

10

第八章 恋爱、婚姻与家庭道德

4

40

11

第九章 个体道德品质与个性心理品质

4

44

12

第十章 道德行为的选择

第十一章 社会道德调控

第一节 社会道德调控机制 第二节 社会道德教育

4

48

13

第三节 道德评价 第四节 道德修养

第十二章 人生观与人生价值 第一节 人生与人生观

4

52

14

第二节人生价值观

第三节 人生价值的选择与实现

第四节 人生理想

4

56

五、课程习题要求:每章后的思考题按要求认真完成,计入总成绩。

六、课程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

《新编伦理学教程》,李春秋,高教出版社,20027月第一版。

2.参考书目

《伦理学》,罗国杰,人民出版社,19891月。

《道德概论》,苗相甫,杨浩文,高教出版社,19996月。

《徐特立教育文集》,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思想道德修养》,罗国杰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中国传统道德》,罗国杰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课程编码

学时:120 学分:8

开课学期:第一、第二学期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没有先修课程的要求,但应了解中国近现代史和当代史。

教学手段板演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高等院校各专业必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本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与实践的教育,使学生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更好地以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的头脑,着力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各自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坚定大学生在党的领导下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发展和确立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发展历程,深刻理解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掌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容和重大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教学重点: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发展和确立及其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容和重大意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教学难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发展和确立及其重新确立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及其意义,认识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教学重点:近代中国国情和两大历史任务的关联;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对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教学难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道路和基本经验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形式及历史经验;使学生懂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走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

教学重点: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及经验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怎样看待其失误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理论成果和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曲折发展,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特别是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以及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以前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成果和认识的曲折发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之所以发生“文化大革命”等“左”的错误,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缺乏科学的、清醒的认识,制定的政策超越了发展阶段;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发展、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国的最大实际,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发展战略。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了解改革开放提出的历史背景和必然性,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掌握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弄清这些问题,对全面认识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教学难点: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坚定不移的推进全面改革毫不动摇的坚持对外开放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了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方针。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过程,理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容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明确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帮助学生分清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理论在国家和法的理论上的根本区别,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容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能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和多党制制度;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教学难点:不能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和多党制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党的各代领导人对先进文化建设的理论贡献,理解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和基本方针政策。

教学重点:文化、精神文明、先进文化、和谐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及关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建设和谐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和基本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建设和谐文化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引领学生了解对和谐社会的探索和追求的历史发展,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特殊背景、科学内涵、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重要意义,掌握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教学重点: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教学难点: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建国50多年来党和政府对台方针政策经历了“解放台湾”到“和平统一”的两个重要历史过程;理解党和人民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坚定信念和决心,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立场、战略策略和方针政策,掌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基本内容和重大意义,及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使学生明确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教学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战略构想的一贯性和连续性;党在新形势下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

教学难点: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解决台湾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发展及其基本特点,理解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条件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明确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和信心,掌握中国共产党在外交方面的基本原则、方针和政策。

教学重点:战后国际形势和时代主题;和平发展的道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发展、基本原则、目的宗旨。

教学难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曲折发展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的力量,理解建设这项伟大事业,必须坚定地依靠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必须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必须加强人民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社会变革的基本力量,树立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把自己融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

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靠力量”理论的提出及其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党和国家“四个尊重”的方针;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教学难点: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建设发展的光辉历程,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深刻理解坚持立党为公和执政为民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是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是党始终恪守的政治立场;掌握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特别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重大意义,引领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领导,永远跟党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努力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成为“两个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密切联系群众;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教学难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课,课程所包含的内容是高校学生应当具备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课程主要内容是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和最新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教学内容设计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通过讲授,帮助学生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了解它们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学习本课程,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条件入手,要从总体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要认真学习《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同志有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论述、胡锦涛同志有关科学发展观的论述和党的重要文献,坚持历史与逻辑,理论与现实,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四、课程学时分配: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共计12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90学时,实践教学30学时

章目

教学内容

学时数(含讨论课时)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2(讨论2课时)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8(讨论2课时)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8(讨论2课时)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4(讨论2课时)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8(讨论2课时)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8(讨论2课时)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8(讨论2课时)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8(讨论2课时)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8(讨论2课时)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8(讨论2课时)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8(讨论2课时)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8(讨论2课时)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8(讨论2课时)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8(讨论2课时)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8(讨论2课时)

合计

120(讨论30课时)



五、课程习题要求:

每章后思考题,按要求认真完成,计入总成绩

六、课程选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选用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主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材编写课题组

高教出版社 20106月第3

课程主要参考书:

1、《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

1、《邓小平文选》第一、二、三卷,人民出版社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8.3、江泽民同志有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论述。

4、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的相关原著

5、建国以来的有关文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代会报告

6、世界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

7、相关政策文件、期刊杂志

8、《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9、《科学发展观读本》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教学大纲

(适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课程编码:

时: 32 学分2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中共党史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与多媒体教学以及组织学生讨论等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有科学的科学认识;认识掌握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基本特点、主要理论和历史经验;继承发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认真学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能自觉运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

论(2学时)

本章的教学目的: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任务、内容、目的和方法。

教学重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目的

教学难点: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与多媒体

教学内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研究对象、任务内容介绍、学习要求和方法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立(3学时)

本章教学目: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思想政治教育创立的关系。

教学重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条件

教学难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条件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内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的形成工人阶级的崛起和工农运动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阶级基础的具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基础的建立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中的思想政治工作(3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革命的极端重要性。掌握黄埔军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

教学重点:黄埔军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特点、经验

教学难点:黄埔军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教训

教学方法:讲授与多媒体

教学内容:黄埔军校的创办黄埔军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及其特点黄埔军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黄埔军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训

第三章 人民军队创建过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3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革命军队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掌握《古田会议决议》的主要内容和精神。

教学重点:1.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熟的标志

教学难点: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革命军队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教学方法:讲授与多媒体

教学内容:人民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立《古田会议决议》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形成思想政治工作在红军长征中的“生命线”作用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成熟与实践创新(3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不同阶级阶层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认识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异。了解和认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的思想教育工作的展开及其成效,吸取成功经验。

教学重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熟的标志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的思想教育工作

教学方法:讲授与多媒体

教学内容:“两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基础的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的思想教育《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成熟

第五章 延安整风与全党范围的思想政治教育运动(3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掌握对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和重要性,掌握《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的内容和意义。

教学重点:延安整风的原因、条件、意义

教学难点:延安整风运动的基本经验

教学方法:讲授与多媒体

教学内容:延安整风的原因、条件延安整风运动的发展历程延安整风运动的基本经验延安整风运动的历史意义

第六章 解放战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举(3学时)

本章的教学目的:了解连队教育工作的主要形式,了解对广大农民和国统区人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解放战争胜利的关系。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要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

教学重点:思想政治教育与解放战争胜利的关系

教学难点:思想政治教育要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

教学方法:讲授与多媒体

教学内容:基层连队政治工作的“三把钥匙”高树勋运动与瓦解敌军中的政治工作党内政策和纪律教育

第七章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曲折发展(3学时)

本章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了解新中国初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特点,掌握《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内容和意义,把握党在社会主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形成。了解和和认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受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所遭受的挫折。

教学重点: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

教学难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严重挫折

教学方法:讲授与多媒体

教学内容:新中国初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特点《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与党在社会主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严重挫折

第八章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拨乱反正与改革探索(3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了解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主要内容、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新时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探索。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内容和形式创新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教学难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方法:讲授与多媒体

教学内容: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与新时期思想解放大潮的兴起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伟大转折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

第九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和实践(3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内容和形式创新的重要性。把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内容和实质,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邓小平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

教学难点:把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内容和实质

教学方法:讲授与多媒体

教学内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形成与发展邓小平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第十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全新探索(3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自觉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子。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新探索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新探索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内容: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子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

结合专业课自身特点,充分利用和发挥我党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资源优势,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融入和渗透到本课程的教授和学习过程之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同时,在思想政治素质和治学精神与方法上也有所提高或创新。

四、课程学时分配:

共计32学时,十章内容,每章3课时,绪言2学时

周次

章节及教学内容

学时

分配

累计学时

1

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研究对象、任务

2

2

2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立

2

4

3

第一章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2

6

4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2

8

5

第三章 人民军队创建过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

2

10

6

第三章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成熟与实践创新

2

12

7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成熟与实践创新

2

14

8

第五章 延安整风与全党范围的思想政治教育运动

2

16

9

第五章 第六章 解放战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举

2

18

10

第五章 第六章 解放战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举

2

20

11

第六章 第七章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曲折发展

2

22

12

第七章 第八章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拨乱反正与改革探索

2

24

13

第八章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拨乱反正与改革探索

2

26

14

第九章 精神文明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和实践

2

28

15

第九章 第十章 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全新探索

2

30

16

第十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全新探索

2

32

五、课程习题要求:

每章课后练习思考题,要求学生通过书面作业、讨论或提问的方式完成,计入平时成绩

学习参考书

1、教材:张耀灿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张腾霄主编,《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教育》(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4 月版。

3.高新民、张树军著,《延安整风实录》,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年版。

4.肖效钦、钟兴锦主编,《抗日战争文化史》,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 年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课程编码:

128 学分:8

开课学期:第三、四学期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

教学手段:多媒体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哲学理论基础

二、课程基本内容

导论 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哲学的性质和特征、哲学的研究对象,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以及哲学的基本派别;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实现的伟大变革,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

教学重点:哲学观,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学难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和课堂讨论

教学内容: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章 物质与世界(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以及世界以怎样的存在形式和固有属性存在着和发展着,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物质同一性的学说。

教学重点: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意识的起源、本质、结构和功能;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物质观,时空观,意识的起源和本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和课堂讨论

教学内容:物质及其存在形式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从物质到意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第二章 实践与世界(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实践的本质、运行机制以及实践与世界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与实践观的统一,唯物辩证地理解和把握人与世界、人类活动的能动性与世界的物质性的关系。

教学重点: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的结构,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实践与世界的二重化;实践的世界观意义。

教学难点:实践的本质;实践的世界观意义。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 课堂讨论

教学内容:实践的本质和结构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实践与世界的二重化

第三章 社会及其基本结构(1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人类社会独特的本质及其整体性,理解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文化结构,在实践观的基础上科学揭示社会同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点: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文化结构。

教学难点: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阶级;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和课堂讨论

教学内容:社会的本质和整体性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的政治结构社会的文化结构

第四章 个人与社会(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人的个体存在与社会存在的关系、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关系,深入理解社会创造人与人创造社会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教学重点:现实的个人与现实的社会,人的价值,社会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人的本质。

教学难点: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关系,人的本质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和课堂讨论

教学内容:人的个体存在和社会存在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社会创造人与人创造社会

第五章 联系与发展(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理解联系的普遍性与发展的永恒性以及联系和发展规律性,理解发展的方向性和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了解客观辩证法、主观辩证法与实践辩证法的关系。

教学重点:联系的普遍性与复杂性,系统,“为我而存在的关系”运动、变化、发展的方向性,辩证决定论,规律及其实现,唯物辩证法核心规律。

教学难点:系统、“为我而存在的关系”、辩证决定论。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和学生练习

教学内容:联系的普遍性和发展的方向性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第六章 发展的基本规律(1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具体内容和方法论意义。

教学重点:质、量、度;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矛盾论与系统论;“否定性的辩证法”

教学难点:适度原则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辩证的否定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和课堂讨论

教学内容: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第七章 历史规律与社会形态的更替(1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历史运动规律的特殊性及其实现途径,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和选择性、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经济基础上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形态的更替的决定性和选择性、统一性和多样性。

教学难点:社会基本矛盾 科学技术革命 社会形态的更替及其多样性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和课堂讨论

教学内容:历史运动的规律及其特殊性历史规律的实现途径社会形态的更替及其多样性

第八章 认识与实践(1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深入理解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了解人类认识的发生,掌握认识的本质和认识的结构及其演化。

教学重点:实践是认识发生的基础,认识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的发生 认识的本质 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同构性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和课堂讨论

教学内容:认识的发生认识的本质认识的结构

第九章 认识形式与认识过程(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主体观念地把握客体的基本形式和认识的辩证过程及其内在机制,了解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反思、建构、虚拟,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教学难点:认识的理性形式及其本质 反思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和课堂讨论

教学内容:主体观念地把握客体的基本形式认识的过程及其内在机制

  第十章 认识活动与思维方法(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结合哲学史理解辩证法、认识论与方法论三者的一致,掌握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及其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

教学重点:辩证法、认识论和方法论三者的一致;辩证思维的四个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辩证法、认识论和方法论三者的一致 从抽象到具体 逻辑的与历史的一致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和课堂讨论

教学内容:认识活动中的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及其与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

第十一章 真理与价值(1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真理的客观性与具体性,深入理解实践是检验人们的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和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教学重点: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价值的主体性特征,真理与价值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

教学难点:真理的具体性 价值的主体性特征 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和课堂讨论

教学内容:真理价值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第十二章 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1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进步的含义及其标准,正确认识社会进步过程中的代价,掌握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和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的内涵,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的科学论述。

教学重点:社会进步的含义、代价与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人的异化及其扬弃,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的转变。

教学难点:社会进步的代价与标准 人的异化及其扬弃 自由王国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和课堂讨论

教学内容:社会进步及其标准人的发展及其历史进程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

三、教学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的重要方法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要有科学的态度和认识,必须把继承与坚持同发展与创新统一起来。首先要学习,弄懂和把握其基本原理与方法,要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重要文献有机结合起来;结合哲学自身的学科特点,向学生讲授正确的逻辑思维方法,紧密结合科技发展趋势和社会发展热点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四、课程的学时分配

《马克思主义哲学》共计128学时,其中理论讲授96学时,实践教学32学时。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学期

周次

章节及教学内容

累计学时

1

导论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4

2

导论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

第三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8

3

第一章 物质与世界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第二节 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12

4

第一章 物质与世界

第三节 从物质到意识

第四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6

5

第二章 实践与世界

第一节 实践的本质和结构

第二节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20

6

第二章 实践与世界

第三节 实践与世界的二重化

24

7

第三章 社会及其基本结构

第一节 社会的本质和整体性

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

28

8

第三章 社会及其基本结构

第三节 社会的政治结构

32

9

第三章 社会及其基本结构

第四节 社会的文化结构

36

10

第四章 个人与社会

第一节 人的个体存在和社会存在

第二节 人的个体存在和社会存在

40

11

第四章 个人与社会

第三节 社会创造历史与人创造社会

44

12

第五章 联系与发展

第一节 联系的普遍性和发展的方向性

48

13

第五章 联系与发展

第二节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52

14

第六章 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质量互变规律

56

15

第六章 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

60

16

第六章 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三节否定之否定规律

64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四学期

周次

章节及教学内容

累计学时

1

第七章 历史规律与社会形态的更替

第一节 历史运动的规律及其特殊性

4

2

第七章 史规律与社会形态的更替

第二节 历史规律的实现途径

8

3

第七章 历史规律与社会形态的更替

第三节 社会形态的更替及其多样性

12

4

第八章 认识与实践

第一节 认识的发生

16

5

第八章 认识与实践

第二节 认识的本质

20

6

第八章 认识与实践

第三节 认识的结构

24

7

第九章 认识形式与认识过程

第一节 主体观念地把握客体的基本形式

28

8

第九章 认识形式与认识过程

第二节 认识过程及其内在机制

32

9

第十章 认识活动与思维方法

第一节 认识活动中的思维方法

36

10

第十章 认识活动与思维方法

第二节 辨证思维方法及其与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

40

11

第十一章 真理与价值

第一节 真理

44

12

第十一章 真理与价值

第二节 价值

48

13

第十一章 真理与价值

第三节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52

14

第十二章 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

第一节 社会进步及其标准

56

15

第十二章 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

第二节 人的发展及其历史进程

60

16

第十二章 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

第三节 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

64

五、课程习题要求: 每章后的思考题按要求认真完成,计入总成绩

六、课程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

李秀林等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1月第五版。

2.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肖前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1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陈先达主编,中国人大出版社,19991月版。

《历史唯物主义教程》,赵家祥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7月版。

《纯粹理性批判》,康德,商务印书馆,19603月第1版。

《小逻辑》,黑格尔,商务印书馆,19807月第2版。

《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毛泽东,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选集》第2卷,列宁,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恩格斯: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20.选集》第4卷,恩格斯,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马克思,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课程编码:110021307X

学时: 128 学分: 8

开课学期:三、四学期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

教学手段:板演和多媒体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内容,涉及社会经济形态的本质、矛盾和发展规律,涉及现代社会经济、包括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基本问题。学习本课程是为了使学生懂得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懂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和运动变化规律,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总趋势。从而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对于解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重大指导作用,为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阶段、根本任务、运行机制和经济体制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

导论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阐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学习本章重点在于把握:一是政治经济学为什么要以生产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二是政治经济学如何研究生产关系;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四是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和阶级性。

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生产关系的概念和内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理论的理解;对生产关系内容的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

教学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科学方法

第一篇 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

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阐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历史史实。学习本章重点要把握:一是生产力自身内在的矛盾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二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更替的基本规律。

教学重点: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原理产权和所有权

教学难点: 产权和所有权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

教学内容: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所有制与产权;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

第二章 商品和价值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阐述商品经济一般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货币理论和关于价值规律的理论。学习本章关键是理解和把握:一是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二是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含义与关系;三是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四是价值规律及其运用。

教学重点: 劳动二重性理论

教学难点: 科技和管理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

教学内容:商品及其内在矛盾价值量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阐述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学习本章要着重把握:一是资本价值形式的发展;二是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三是货币流通量规律。在此基础上理解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产生的原因。

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教学难点: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

教学内容: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的形式;货币流通量

第四章 资本和资本运动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阐述 资本的一般属性及其运动,学习本章要着重把握:一是资本的涵义与基本特点;二是资本的生产过程的特点;三是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条件;四是资本周转速度及其影响其快慢的因素;从而更深刻的了解资本的本质

教学重点: 资本的含义及特点; 资本积累与资本经营;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教学难点:资本经营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

教学内容:资本及其价值增殖资本积累和资本经营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第五章 社会再生产和市场实现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阐述社会再生产及其社会总资本的运动。主要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和服务的实现问题。学习本章要着重把握:一是社会总产品与社会生产部门的构成;二是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三是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在此基础上认识社会供给与需求平衡的实现应该是其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的统一。

教学重点: 社会资本及其运动;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 社会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社会扩大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教学难点: 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

教学内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社会扩大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供求平衡与市场实现

第六章 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阐述信用与信用制度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虚拟资本与虚拟经济。学习本章要着重把握:一是商业资本与银行信用的联系与区别;二是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的关系;三是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的区别与联系。在此基础上,认识信用制度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的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 信用的产生及形式; 银行和银行资本; 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的关系;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

教学难点: 虚拟资本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

教学内容:信用及其功能;信用制度;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

第七章 竞争与垄断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阐述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与垄断的经济现象。分析垄断与竞争的关系及其作用。学习本章要着重把握:一是竞争与垄断的类型及其成因;二是过度竞争或过度垄断的恶果;三是如何实现有效竞争反对垄断。

教学重点:竞争的特征与功能; 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类型及特点; 有效竞争、过度竞争与反垄断

教学难点:有效竞争、过度竞争与反垄断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

教学内容:竞争引起垄断不完全竞争市场有效竞争与反垄断

第二篇 资本主义经济

第八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剩余价值的生产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阐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的历史过程及其本质特征,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的特点及其本质。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生产的二重性,即一方面是商品生产,另一方面是剩余价值的生产,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是只是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根基。学习本章要着重把握:一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二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三是剩余价值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四是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意义。

教学重点:竞争的特征与功能; 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类型及特点; 有效竞争、过度竞争与反垄断

教学难点:有效竞争、过度竞争与反垄断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

教学内容: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特征;货币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第九章 资本主义的分配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阐述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和剩余价值表现出来的各种具体形态,中心是剩余价值的分割问题。学习本章着重把握:一是剩余价值在产业部门的转化和实现形式;二是商业资本的作用、借贷资本的来源及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参与剩余价值分割的方式;三是土地所有权的实现以及地租的形式;四是工资的本质。在此基础上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

教学重点: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实质;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和联系及其划分意义;3、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教学难点: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及其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

教学内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和地租

第十章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阐述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历史及其企业所有制与产权的关系。学习本章重点要把握:一是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特征;二是资本主义企业的组织形式;三是正确理解资本主义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

教学重点: 企业; 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历史演进; 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组织与治理结构。

教学难点: 科技革命与企业组织结构的创新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

教学内容:企业和资本主义企业制度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历史演进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组织与治理结构

第十一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阐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表现形式,以及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学习本章着重把握:一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的必然性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二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原因、表现形式、实质和双重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的实质。

教学重点: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和实质; 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手段。

教学难点: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

教学内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和实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第十二章 经济全球化与现代资本主义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阐述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要现象——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及其作用和后果。学习本章着重把握:一是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其形成;二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影响;三是经济全球化的矛盾及其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认识国际经济关系的整体格局的重要变化

教学重点: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影响和矛盾

教学难点: 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协调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

教学内容: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及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矛盾;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国际协调

第十三章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阐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垄断阶段的新发展及由此决定的资本主义必将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必然性。学习本章着重把握:一是资本主义内部矛盾的发展及其表现;二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特点所决定的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长期性。在此基础上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增强实现最高理想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重点: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基本矛盾

教学难点: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

教学内容: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基本矛盾;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第三篇 社会主义经济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阐述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的曲折道路。学习本章要着重把握:一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第一次飞跃其关键是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两个伟大发现;二是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其关键是认识社会主义革命率先在落后国家发生并取得成功;三是正确认识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从而既坚定走社会主义的决心又明确发展社会主义的方向。

教学重点:在于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客观必然性与过程

教学难点:在于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客观必然性与过程。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

教学内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与艰巨性从实际出发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阐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主要矛盾、根本任务以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方式。学习本章要着重把握: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与特征、本质和任务;二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及其必然性、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问题;三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及其形式。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关系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关系

教学难点: 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分配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

教学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规定性及其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体制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阐述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和市场经济体制。学习本章要着重把握:一是市场经济及其共性;二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及其运行机制;三是改革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机制与市场体系

教学难点: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

教学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机制与市场体系;深化改革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的特征及企业行为,进而分析国有企业的改革。学习本章要着重把握:一是社会主义企业的规定性及其地位、特征;二是企业经营机制的基本内容;三是如何认识国企改革的重要性与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教学重点: 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内涵; 国有企业改革

教学难点: 国有企业改革的制度创新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

教学内容: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居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国有企业改革

第十八章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阐述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的均衡问题,主要分析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矛盾运动。学习本章要着重把握:一是什么是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二是总需求总供给的规模与结构的决定;三是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平衡的条件。在此基础上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可能性与形式,认识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平衡的条件

教学难点: 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平衡的条件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

教学内容: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可能性和形式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研究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问题。学习本章要着重把握:一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二是经济发展中的结构变化与结构优化;三是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重点:1、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2、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途径4、优化产业结构的途径5、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6、可持续发展战略

教学难点: 1、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2、科技进步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3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4、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

教学内容: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与科学发展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

第二十章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研究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问题。学习本章要着重把握:一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我国对外开放的形式与战略;二是我国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方略与政策;三是对外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 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 开放条件下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平衡的条件。

教学难点: 开放条件下社会总供求的平衡条件,失衡原因及经济结构的调整。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

教学内容:全球化条件下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及理论依据和基本方略;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

第二十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及宏观调控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和改善政府对国民经济的调控问题。学习本章要着重把握: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二是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模式、目标与手段;三是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措施、目标和手段。

教学难点: 转变政府职能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

教学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及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经济波动宏观调控的模式、目标与手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

1.首先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及其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2.要注意对概念、范畴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

3.要注意整个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上所体现的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关系。

4.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论述的基本原理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问题。

5.要注意听老师讲课与自主学习的关系

四、课程学时分配:

《政治经济学》,共计128学时,其中理论讲授96学时,实践教学32学时。

周次

授课

时数

讨论

时数

累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上)

1

导论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3

 1

4

第一篇 

政治经济学的一般理论

 

2

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3

 1

8

3

第二章

商品和价值

3

 1

12

4

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

3

 1

16

5

第四章

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

3

1

20

6

第五章

社会资本再生产和市场的实现

3

1

24

7

第六章

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

3

 1

28

8

第七章

竞争和垄断

3

1

32

第二篇

资本主义经济

 

9

第八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剩余价值生产

3

1

36

1011

第九章

资本主义分配

6

2

44

12

第十章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

3

 1

48

13

第十一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3

 1

52

14

第十二章

经济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

3

 1

56

15

第十三章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3

 1

60

16

导论——第十三章疑难问题

3

1

64

总计

导论-13

48

16

6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下)

第三篇

社会主义经济

 

 

12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6

 2

8

34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

6

 2

16

56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

6

2

24

78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6

 2

32

910

第十八章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

6

 2

40

1112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6

 2

48

1314

第二十章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

6

 2

56

1516

第二十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及宏观调控

6

 2

64

总计

14-21

48

16

64

共计

导论-21

96

32

128

五、课程习题要求:每章后的思考题按要求认真完成,计入总成绩。

六、课程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政治经济学》第3, 逄锦聚等,2007.3

2.参考书目:

《资本论》第123 ,马克思,人民出版社1975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 陈征,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现代政治经济学》,程恩富,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10

《政治经济学》,谢地等,高教出版社,20083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课程编码:1100213080

时: 64 分:4

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

先修课程:

教学手段:板演、多媒体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最主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开设本课程主要是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系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为将来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通过本课程教学,使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等,并能够结合实际比较熟悉的运用这些原理解决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问题。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 绪论(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学习目的、学科发展规律及其特点。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意义和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自阶级形成和国家产生以来,这项实践活动就是一种客观存在。历史上每一次更替的各阶级社会,都以各种形式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用以维护本阶级的统治。与此相适应,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不过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它往往包含在伦理学、哲学、教育学、政治学等科学知识体系中,并未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在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的努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把握该课程的研究对象,正确的把握和区分思想政治教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不同的概念及其关系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要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就要用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建设。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无产阶级唯一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武器,当然便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用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学科建设。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6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要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始终定位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上。

教学重点: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地位、功能

教学难点:思想政治教育与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

教学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熟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基本要求。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体系。

教学重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

教学难点: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的和具体目的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

教学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5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正确认识和理解教育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影响,以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完成教育任务,达到教育目的。熟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构成要素,了解宏观环境、微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学会在实践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教学重点: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难点:学会在实践中如何优化教育环境,学会采用正确的方法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

教学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概述宏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微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7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人的思想品德结构形成与发展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和规律。熟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基本环节。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阶段和特点。

教学重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及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

教学难点: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和规律,如何把握这些矛盾和规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点及基本环节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和规律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科学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意义、方法,青年学生的特点。熟悉工人阶级、农民的新变化和特点。认识领导干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

教学重点:科学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意义、方法,重点掌握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

教学难点:在教育过程中学会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关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

教学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者;科学地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关系

第八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7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及各方面教育内容的内在联系。了解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的含义、意义。熟悉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的主要内容及如何进行教育。

教学重点:让学生熟悉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教育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学会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教育。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

教学内容: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政治观教育道德观教育法制观教育

第九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牢牢,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确立的依据。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概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

第十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艺术(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施方法和主要艺术。熟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艺术的特点和要求。深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让学生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艺术的特点和要领。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正确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艺术。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

教学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

第十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5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有哪些?如何运用它们。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载体各有什么功能。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对载体的运用提出了什么要求。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有哪些。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

教学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概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

第十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和管理(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者领导的含义和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管理的内容,熟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如何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

教学重点: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者领导的含义和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管理的内容。

教学难点:应如何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含义和特征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管理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

1.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系统地、全面给学生讲述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学科内容,力求在讲授中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学生实际特点,为学生讲授学科知识。

3.教学过程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充实教学内容。

四、课程学时分配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共计64学时,其中理论讲授48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

章节

课堂讲授

实践

累计学时

第一章

绪论

4

4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4

8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地位和功能

4

2

14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4

2

20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4

1

25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

4

3

32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

4

2

38

第八章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4

3

45

第九章

思想政治课教学原则

4

49

第十章

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艺术

4

2

55

第十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4

1

60

第十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4

64

五、课程习题要求:每章后的思考题按要求认真完成,计入总成绩。

六、课程主要参考书

1. 选用教材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张耀灿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参考书目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一版), 陆庆壬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邓小平文选》(第一版),人民出版社 1994

《邓小平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学习摘要》,学习出版社,199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概论》,张蔚萍著,红旗出版社,1993

《中学德育理论与实践》张耀灿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罗国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课程编码 1100213090

64

开课学期: 学期 学分4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

先修课程: 马克义思主哲学

教学手段: 板演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学习本门课程,使学生了解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宋元明清、以及近代中国哲学的发展演进历史及其主要内容,对中国博大精深的哲学精华有所领域与把握;增强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为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 先秦诸子之学2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使学生了解先秦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儒家、道家、墨;家 、名家、阴阳五行家等哲学思潮、流派和人物,把握其各自理论重心与特色。

教学重点:各哲学流派的思想体系。

教学难点:各哲学流派的特征。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儒家道家墨家 名家《易传》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

第二章 秦汉时期哲学1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了解秦汉时期哲学与先秦时期哲学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汉初时期的统治思想与后期的不同

3.使学生掌握董仲舒与王充哲学思想的特色

教学重点:董仲舒天人感应论思想和王充天道自然思想。

教学难点:董仲舒对原始儒家思想的改造。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儒学定于一尊董仲舒王充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哲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哲学在这一阶段进一步的发展,掌握玄学的基本精神和主要特征

2.使学生了解玄学的产生与发展

3.使学生了解佛教的产生、发展和基本理论

教学重点:玄学的主题和佛教基本理论。

教学难点:玄学的有无之辩。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贵无论玄学竹林玄学独化论玄学佛教初传时期的基本哲学思想禅宗

第四章 宋元明清时期哲学1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了解理学是儒释道三教融合的结果

2.使学生了解程朱理学的理论体系

3.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理学与心学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点:三大学派各自的思想特色。

教学难点:三大学派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王夫之气学

第五章 近代哲学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了解古代哲学向近代哲学的转变以及近代哲学的特征

2.使学生认识康有为的变易哲学以及康有为复杂而矛盾的宇宙论以及进化的历史观

3.使学生了解孙中山革命哲学,掌握孙中山具有唯物主义特征的进化论的宇宙论以及唯心主义进化的历史观,知行观。

教学重点:康有为变易哲学的特征和孙中山革命哲学的特征。

教学难点:孙中山知行观。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康有为;孙中山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要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哲学,学习哲学理论与了解历史相结合。

2.研读哲学著作和其他历史文献、著作相结合。

3.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4.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5.第一课堂的教学与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的教学相结合。

四、学时分配

《中国哲学史》,共计64学时,其中理论讲授48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

章节

章节题目

课堂讲授

实践

累计学时

第一章

先秦诸子之学

16

6

22

第二章

秦汉时期哲学

10

3

35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哲学

10

3

48

第四章

宋元明清时期哲学

8

2

58

第五章

近代哲学

4

2

64

五、课程习题要求:每章后的思考题按要求认真完成,计入总成绩。

六、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资书

选用教材:《中国哲学教程》(第1版), 郑万耕主编,高等教育出社,200211

参考书:《简明中国哲学》(第1版),郭齐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

《中国哲学史》(第1版),郭齐勇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第1版),匡亚明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9

《中国哲学发展史》(第1版),任继愈主编,人民出版社,19852

《西方哲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课程编码:1100213120

时:48 学分:3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

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

教学手段:板演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政教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其研究对象是欧美各国,其中主要是西欧国家从公元前7世纪到19世纪中叶哲学思想的历史发展及其一般规律。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西方哲学思想发展演进的内在脉络和精神实质,把握不同时空背景中呈现出来的主要哲学派别及其主要哲学思想,培养学生用哲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

绪论(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绪论教学使学生了解西方哲学史发展演进的内在脉络及发展阶段,掌握其研究对象及意义。

教学重点:欧洲哲学史的研究对象,内在脉络以及发展阶段,学习欧洲哲学史的意义。

教学难点:欧洲哲学史的研究对象。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西方哲学史的研究对象;西方哲学史的主要发展阶段和基本特点西方哲学史的研究方法学习西方哲学史的意义

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哲学(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方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历史条件,理解人类文明的摇篮古希腊罗马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的哲学思想。掌握德谟克利特的原子唯物论,柏拉图的唯心主义理念论,掌握亚里士多的主要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鼎盛时期的希腊哲学是本章的重点。

教学难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是本章的难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古希腊哲学概述早期希腊哲学鼎盛时期的希腊哲学希腊哲学的衰落

第二章 中世纪基督教哲学(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基督教的产生与演变,“三位一体”,“两城” 理论,实在论与唯名论的斗争,掌握奥古斯丁和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教学重点:“两城”理论,奥古斯丁上帝存在的证明,实在论与唯名论思想的斗争。

教学难点: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思想。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概论教父哲学经院哲学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哲学(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西欧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和基本思想内容;理解宗教改革思想。

教学重点:人文主义思潮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宗教改革思想。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概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第四章 近代英国经验论哲学(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近代英国经验论哲学的产生和发展,了解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休谟的因果观;掌握培根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科学归纳法思想和洛克的认识论和社会政治思想。

教学重点:培根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科学归纳法及洛克认识论和社会政治思想

教学难点:洛克的认识论思想。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早期经验论哲学晚期经验论哲学

第五章 唯理论哲学(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近代唯理论哲学,莱布尼茨的单子学说和斯宾诺莎的实体思想,掌握笛卡尔的理性演绎法和二元论世界观及斯宾诺莎的身心平行论和伦理学说。

教学重点:笛卡尔的理性演绎法和二元论世界观及斯宾诺莎的实体学说和身心平行论。

教学难点:笛卡尔的理性演绎法和斯宾诺莎的实体思想。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笛卡尔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

第六章 18世纪法国哲学(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爱尔维修、狄德罗和伏尔泰的主要哲学思想。掌握孟德斯鸠的自然法思想和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

教学重点:孟德斯鸠的自然法思想和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

教学难点: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概论法国自然神论者法国唯物主义者

第七章 德国古典哲学(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德国古典哲学的形成和发展,理解康德的批判哲学、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行动哲学”、谢林的客观唯心主义“统一哲学”及黑格尔哲学的逻辑学和应用逻辑学的主要思想。

教学重点:康德的批判哲学,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行动哲学”、黑格尔的逻辑学和应用逻辑学。

教学难点:康德自在之物和现象及康德的批判哲学、黑格尔的应用逻辑学。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概论康德费希特和谢林黑格尔哲学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西方哲学思想发展演进的内在脉络和精神实质,把握不同时空背景中呈现出来的主要哲学派别和及其主要哲学思想,培养学生用哲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学时分配:

西方哲学史》,共计48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2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

周次

章次

章目

教学时数

累计学时

1

绪论

绪论

2

2

123

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哲学

6

8

345

第二章

中世纪基督教哲学

6

14

56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哲学

4

18

789

第四章

近代英国经验论哲学

8

26

91011

第五章

唯理论哲学

8

34

12-13

第六章

十八世纪法国哲学

6

40

14-16

第七章

德国古典哲学

8

48

五、课程习题要求:每章后的思考题按要求认真完成,计入总成绩。

六、课程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

《西方哲学史》(第一版),邓晓芒主编,高教出版社,20054月。

2.参考书目

《西方哲学史》(第一版),杜志清主编,高教出版社,20016月。

《古希腊哲学》苗力田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西方哲学史新编》苗力田主编,人民出版社,199012月。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卢梭著,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1af9d7c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8e.html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