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市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 20202035 年) 2019 11 为贯彻《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办发〔 20177 号)等文件精神,充分对接和融入国家 “一带一路”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切实把握开发 区改革创新等重要机遇,大力推动市产业兴市战略实施,提 升在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加快市开发区的规划建设,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范围为市纳入 《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 2018 年版)的开发区、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和省有关部门认定的经 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转移工业园等各 类开发区,并对各类开发区的增设、扩区、调区等进行科学 谋划。 市规划建设开发区主要包括: 广东工业园区 (含初城工 业园、健康医药产业园、安塘石材基地等)、高新技术产业开 发区、广东新兴县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佛山顺德 <兴新成 > 产业转移工业园) 、广东省郁南县产业转移工业园 (郁南产 转移工业园) 、广东罗定市产业转移工业园区 (罗定产业转移 工业园)、循环经济工业园 市云安区产业转移集聚地)、佛 山()产业转移工业园、广东金属智造科技产业园、信息技术 应用创新产业园、 广州现代物流产业园。 划近期至 2022 年, 中期至 2025 年,远期至 2035 年。 本规划是指导市开发区建设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编制 I
相关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目录 一、规划背景和依据 .............. 1 (一)规划背景 ............... 1 (二)规划依据 ............... 1 (三)规划范围 ............... 3 (四)发展成效 ............... 3 (五)规划期限 ............... 10 二、发展基础及战略意义 ............ 10 (一)发展基础 ............... 10 (二)不足与挑战 ............. 15 (三)战略意义 ............... 16 三、总体要求 . .............. 17 (一)指导思想 ............... 17 (二)基本原则 ............... 18 (三)战略定位 ............... 18 (四)目标任务 ............... 20 四、总体布局及发展方向 ............ 20 (一)开发区数量及功能定位 ........ 20 (二)区域布局及区域间协调 ........ 22 (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方向 ........ 23 I
(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29I
(五)省级产业工业园 ............ 32 五、转型升级路径 ............... 50 (一)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50 (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 50 (三)创新帮扶模式,提升一体化发展水平 ... 52 (四)深化区域合作,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 53 六、基础设施建设 ............... 54 (一)构建立体化交通运输体系 ........ 54 (二)强化能源设施建设 ........... 56 (三)统筹市政设施建设 ........... 57 (四)增强区域综合防灾能力 ......... 58 七、生态环境保护 ............... 59 (一)加强生态管控,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 59 (二)强化环境保护,健全环境联防联控 .... 61 (三)优化经济发展,保护与发展共赢 ..... 65 八、体制机制改革 ............... 67 (一)加强能力建设,提高组织管理水平 .... 67 (二)深化改革创新,健全管理体制机制 .... 68 (三)提升政策创新,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 69 九、安全风险评估 ............... 71 一)现状评估 ............... 71 II
二)存在问题 ............... 72 (三)应对措施 ............... 72 十、保障措施 . .............. 74 (一)加强组织领导 ............. 74 (二)加强统筹协调 ............. 75 (三)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四)强化规划实施 ............. 附件 1:规划环境影响说明 .......... 附件 2:水资源论证报告 ............ 75 76 77 82........... II
一、规划背景和依据 (一)规划背景 1984 年设立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我国各类 开发区发展迅速。开发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排 兵”,已成为推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 重要平台,对促进体制改革、改善投资环境、引导产业集聚、发 展开放型经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针对近十多年来我国开发区发展出现的一些新情况, 2016 以来,根据国务院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 科技部、 国土资源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海关总署会同各地区开展了《中国 发区审核公告目录》修订工作。 2018 2 月,经国务院同意,国 家发展改革委等 6 部委印发 2018 年第 4 号公告,发布《中国开 发区审核公告目录》( 2018 年版)。该《目录》包括 2543 家开 发区,其中,国家级开发区 552 家,省级开发区 1991 家。市的 广东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东新兴县产业转移工业 园区、广东郁南县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广东罗定市产业转移工业 园区等 5 家开发区纳入《目录》。 2017 7 月,为贯彻落实国务 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办 发〔20177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 商务厅、 经济和信息化委、 科技厅制定出台《广东省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要求各地市要结合新版《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修订工作, 编制本地开发区发展规划。 (二)规划依据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 1
见》(国办发〔 20177 号) 2. 广东省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粤发改发 电〔 2017 95 号) 3. 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粤发 2013 9 号) 4. 促进粤东西北地区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工作方案》(粤办 [2013]22 号) 5. 《广东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总体规划》 (粤经贸工业 2008 385 号) 6. 广东省促进粤东西北地区产业园区提质增效若干政策措 施的通知》(粤府〔 2016 126 号) 7. 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府﹝ 2016 35 号) 《广东(粤 8. 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粤府 [2012]120 号) 9. 粤东西北省产业园发展“十三五”规划》(粤经信园区 2017 27 号) 10.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各 专项规划 10. 《市各县(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 规划纲要》 11. 新区发展总体规划》( 2013-2030 年) 12. 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 2
13. 市城市总体规划》(云府〔 201387 号) 14. 市域城镇开发边界划定》 初稿 15. 市各开发区相关规划资料 16. 各有关单位提供的其他文件数据等 (三)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市纳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 2018 版)的开发区、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和省有关部门认定的经济技术 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转移工业园等各类开发区, 并对各类开发区的增设、扩区、调区等进行科学谋划。市规划建 设开发区主要包括:广东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东 金属智造科技产业园、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园、 广州现代物流产 业园、佛山()产业转移工业园、佛山顺德(新兴新成)产业转 移工业园、罗定产业转移工业园、郁南产业转移工业园、循环经 济工业园 市云安区产业转移集聚地)。 (四)发展成效 1. 市各主管部门认定和管理的各类开发区情况 目前,市经省政府、省、市有关部门认定、管理的开发区主 要有三大类共 10 家,分别是: 第一类,经济技术开发区。 由商 务部门主管, 1 家,广东工业园区。 第二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区。 由科技部门主管, 1 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第三类,省 级产业工业园(产业集聚地)。 由工信部门主管, 8 家,分别是: ⑴佛山()产业转移工业园(包括主园区、新区依托省产业转移 工业园带动产业集聚发展区域、云城区依托佛山()产业转移工 业园带动产3
业集聚发展区域〈市云城区产业转移集聚地、健康医 药产业园〉);⑵佛山顺德(新兴新成)产业转移工业园;⑶罗 定产业转移工业园;⑷郁南产业转移工业园;⑸循环经济工业园 (市云安区产业转移集聚地);⑹广东金属智造科技产业园;⑺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园;⑻广州现代物流产业园。 近年来,市以开发区为主载体,切实做好招商引资、项目建 设、产业发展等各项工作,有效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保持稳中有 发展。开发区经济占全市工业经济 5 成以上,已成为我市经济 展的重要引擎、助推各类产业成长的主要平台。 按照省、市各有关主管部门认定和管理情况,市各类开发区 主要情况如下: 1)广东工业园区(原初城工业园、市初城民营科技园) 开发区位于市云城区河口街道。分别纳入《中国开发区审 核公告目录》 2006 年版)、《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 2018 版)。主要发展石材加工、服装、机械等产业。目前基本已开 发完毕。面积 750 公顷,四至范围:东至安塘街格木桥,南至河 口街初城村连洲围山边, 西至河口街永丰桥, 北至三茂铁路支线。 2)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该开发区位于市云城区河口街道,是广东工业园区中的部分 区域。纳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 2018 年版)。主要发 展石材、 装备制造、 建材等产业。 前基本已开发完毕。 面积 300 公顷,四至范围:东至东一路,南至河口街初城村委会莲洲围山 边,西至河杨公路、红光路,北至广梧高速(红线从西向东接西 4
二路、北二路)。 3)佛山()产业转移工业园 该开发区位于市河口街道、安塘镇、思劳镇、腰古镇、都杨 镇,是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三网融合应用示范产业),佛山两市共建产业园、对口帮扶主 平台。总面积 3039.5 公顷(其中省核准面积 2741 公顷),包括 主园区、新区依托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带动产业集聚发展区域(简 称新区产业集聚地)、云城区依托佛山()产业转移工业园带动 产业集聚发展区域(即市云城区产业转移集聚地或健康医药产业 园)。其中,主园区共 1210 公顷,分云城片区(即广东工业园 区〈原初城工业园〉 ,为园中园) 和都杨片区 (即原佛山禅城 〈都 杨〉产业转移工业园) 2 个片区;新区依托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带 动产业集聚发展区域共 1411 公顷,分南片区和北片区 2 个片区; 云城区依托佛山()产业转移工业园带动产业集聚发展区域共 418.5 公顷,其中省核准 120 公顷。上述 5 个片区的面积、四至 范围、产业发展等情况分别主要如下: 云城片区 (广东工业园 〈原 初城工业园〉): 位于市云城区河口街道,面积 750 公顷。四至 范围:东至安塘街格木桥,南至河口街初城村连洲围山边,西至 河口街永丰桥,北至三茂铁路支线。主要发展石材加工、服装、 机械等产业。 目前基本已开发完毕。 都杨片区 (即原佛山禅城 〈都 杨〉产业转移工业园): 于市云安区都杨镇,面积 460 公顷。 四至范围:东至都杨镇大播村委会、南至联合村委会、西至三合 村委会、北至石巷村委会。主要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 药、云计算及信息服务等产业。 5
新区产业集聚地南片区(即思劳 片区): 位于市云城区思劳镇、腰古镇,东至腰古、白诸交界处, 南至腰古新兴江,西至思劳城村,北至思劳都老村。主要发展氢 能源产业、环保装备产业等。 新区产业集聚地北片区: 位于市云 安区都杨镇,东至汕湛高速,南至南广高铁,西至大涌河,北至 石巷村。主要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云计算及信息 服务等产业。 市云城区产业转移集聚地(市健康医药产业园) 位于市云城区河口街道,东至马岗村委尘沙围往上山地,南至河 口敬老院,西至新屋村,北至云安区都杨镇交界处。主要发展健 康医药等产业。 4)佛山顺德(新兴新成)产业转移工业园 该开发区位于市新兴县新城镇、东成镇。纳入《中国开发区 审核公告目录》 2018 年版)。是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专业性园 区,并于 2016 年获省批准将信息产业园、红木家具园纳入省产 业集聚地,享受省产业转移有关政策。总面积 804 公顷,包括主 园区、依托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带动产业集聚发展区域(分东园 〈信息产业园〉、北园区〈红木家具园〉)。上述 3 个片区的 积、四至范围、产业发展等情况分别主要如下: 主园区: 面积 616 公顷,四至范围:东至平南路、南至振兴三路、西至鸡公楼 顶山,北至新兴江。主要发展金属制品、通信电子设备、医药制 等产业。 东园区(信息产业园): 面积 91 公顷,四至范围: 东至江罗高速连接线、南至 S113 线、西至慧园西路、北至都斛 村。主要发展信息产业。 北园区(红木家具园,现为新材料产业 园): 面积 97 公顷,四至范围:东至省道 S276,南至三茂铁6
路、 西至黄岗村、北至永昌机械。主要发展新材料、家具制造产业。 5)郁南产业转移工业园 该开发区位于市郁南县都城镇、大湾镇。 2015 5 月,郁南 产业集聚地获省批准,享受省产业转移相关政策; 2018 2 月, 纳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 2018 年版); 2018 6 月, 被省确认为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独立开展园区日常管理、绩 评价和享受省产业转移政策。 主要发展化工、 电气、 机械、 轻工、 医药等产业。面积 285.56 公顷(省核准面积),分 2 区块, 四至范围如下: 区块一(都城片区): 东至承平村,南至三环路, 西至广梧高速封开连接线,北至九星大道。省核准面积 133.16 公顷, 2018 年版《目录》核准面积 111.03 公顷。 块二(大湾 片区): 东至榃贡、上水口村,南至南江河边,西至大湾镇区, 北至磨都坑尾。省核准面积 152.25 公顷, 2018 版《目录》核 准面积 146.97 公顷。 6)罗定产业转移工业园(市罗定市产业转移集聚地、罗 定双东环保工业园) 该开发区位于罗定市双东街道、 附城街道。 2013 年,(罗定) 工业园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广东省第二批循环经济工业园。 2015 5 月,在此基础上申报罗定产业集聚地,获省批准,享受省产 业转移相关政策; 2018 2 月,纳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 2018 版); 2018 6 月,确认为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独立 开展园区日常管理、绩效评价和享受省产业转移政策。7
主要发展 电子、纺织、日用品等产业。面积 762.95 公顷(省核准面积), 分双东片区和附城片区,四至范围如下: 双东片区 :东至双东街 道双东村委会罗寨村,南至罗定火车站和站前路与环市东路交接 处,西至双东水电站边, 北与郁南县大湾工业园接边。 附城片区: 东至罗定市中小型企业创业基地,南至罗定江流经罗定城区段, 西至附城街道大旁街村委会,北至罗岑铁路沿线。 7)循环经济工业园(市云安区产业转移集聚地) 该开发区位于市云安区六都镇。是广东省第一批循环经济工 业园、第一批省产业集聚地。 2011 6 月,获省批准成立建设循 环经济工业园; 2015 5 月在此基础上申报云安产业集聚地, 省批准,享受省产业转移相关政策。主要发展环保建材、精细化 工、港口物流等产业。面积 931.69 公顷(省核准面积),四至 范围:东至富强村;南至广梧高速六都出口;西至南乡工业园; 北至云安城区,临近西江。 8)广东金属智造科技产业园 广东金属智造科技产业园于 2019 年获省批准建设、规划, 并将位于云城区腰古镇、思劳镇、安塘街道等区域划出约 30000 亩土地进行建设。该产业园区以生产优特钢为主导产品,并于 2019 年引入金晟兰短流程优特钢项目(计划投资 150 亿、产能 800 万吨)、唐山东海钢铁项目 (计划投资 80 亿、产能 400 万吨), 并以两个钢铁企业为基础,谋划带动一批与金属智造产业关联上 下游产业。 9)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园8
市于 2019 11 月获省政府批准建设“省市共建信息技术应 用创新产业园”(规划面积约 10000 亩,规划产业用地约 5000 亩),并获得 3 亿元资金用于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万洋众创 集团已顺利入园并开始招商,华为、龙芯中科、同方、安可云、 宏等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其中,年产 120 万台全国产计算机的 方项目已顺利投产。引进工信部电子五所综合保障平台广东区 域分中心、深之度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生态研发中心两大研发服务 平台项目。目前,我市已在 179 个党政机关部署应用近 4000 国产安全可靠终端,成为全国政务外网国产办公设备应用规模最 大、应用成效最好的地市之一。 10)广州现代物流产业园 广州现代物流产业园, 首期工程在 2020 年动工, 规划建设 积约 750 亩;二期工程约 1500 亩,力争在 2021 年动工; 三期工 程约 11000 亩,力争在 2022 年动工。产业园按照“一核五区” 的规划推动建设,其中一核:指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配送 中心;五区 : 一是氢能汽配物流区,二是金属制品物流区,三是现 代商贸交易展览区,四是综合科技服务区,五是综合配套服务区。 2. 市开发区纳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情况 经国务院同意, 国家发改委、 科技部、 国土资源部、 住建部、 商务部、海关总署于 2018 2 26 日印发 2018 年第 4 号公告, 布《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 2018 年版)。市的广东工业 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东新兴县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广 5 9
郁南县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广东罗定市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等 10
家开发区纳入 2018 年版《目录》。 2-1 市开发区纳入 2018 年版《目录》情况表 <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序号 代码 开发区名称 核准面积 批准时间 (公顷) 主导产业<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1 2 3 S449068 广东工业园区 2006.5 石材加工、电力、热 569.79 力、机械装备 云计算及信息服务、 300 建材、装备制造 金属制品、通信电子 578.3 设备、医药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S448108 2010.11 广东新兴县产业转 S449109 2016.05 移工业园区 14 广东郁南县产业转 电器机械器材、农副 S449110 2015.06 258.01 移工业园区 食品、医药 25 广东罗定市产业转 S449111 2015.05 移工业园区 3726.06 电子、纺织、日用品 (五)规划期限 规划近期至 2022 年,中期至 2025 年,远期至 2035 年。 二、发展基础及战略意义 (一)发展基础 1. 位条件优势明显,区域交通日趋完善 市地处广东省中西部, 西与广西梧州接壤, 东邻佛山、 庆, 与广州相距 140 余公里,北临西江,与肇庆市的封开县、德 1 原佛山顺德(云浮新兴新成)产业转移工业园 2 原云浮市郁南县产业转移集聚地。 3 原云浮市罗定市产业转移集聚地。 11
庆县 隔江相望,是珠三角与粤西北、大西南乃至东盟地区沟通联系的 喉与要塞,是珠江—西江经济带、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的重要节 点城市,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 地位突出。在《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市位于“一群、三 区、六轴” 的网络化城市发展战略格局中的城镇发展副轴; 四区、 两带”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中的北部山地生态农业区中的北部 地生态农业区;“两屏、一带、一网”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 格局中的广东北部环形生态屏障及以西江、北江、东江、韩江、 鉴江以及区域绿道网为主体的生态廊道网络体系。云城区、新兴 县位于省级重点开发区域中的粤北山区点状区域;云安区、郁南 县、罗定市位于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中的粮食主产区。 市拥有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立体化综 合交通网络不断完善,重要交通节点地位日益显现。南广高铁带 融入 “珠三角 1 小时核心经济生活圈” 。广梧高速、 江罗高速、 汕湛高速、三茂铁路、国道 324 <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线等通道将与珠三角地区、12
大西 13
南地区乃至华中地区有效连接。 作为我国高等级航道体系 “两横” 之一,西江水道是我国西南水运出海大通道重要组成部分,区域 优良的内河港口资源——新港,与珠海港、南沙港形成良好的 合作基础。 2.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功能逐步加强 市把开发区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全力推进开发区 的规划建设。注重推进和完善开发区“七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 设,交通道路、水电管网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全市各类开发区 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100 多亿元,基本实现了内联外通 逐步建立健全了开发区管理机构、日常运作机制等,并全力做好 招商引资等工作。 3. 产业基础逐步夯实,佛山帮扶全面深入 在推进开发区规划建设中,我市坚持发展新兴产业与推动传 统产业转型升级并重。园区深入实施产业强市战略,新兴产业培 育壮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序;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畜 牧业已成发展亮点。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 <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交易所整体上市,中意()产业14
园获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 授牌,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等一批高端产业项目成功引进。依托 禅宗六祖资源兴起的特色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逐步壮大,文化产 业链正加快形成。 佛山对口帮扶在帮扶重点、方式和机制上逐步走向深入,成 立了两市合作的园区投资开发公司。两市联合印发《佛山对口帮 工作方案》,明确从 2014 年起,从园区对接合作、发展高效 代农业、城市开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四方面进行全面系统 扶。佛山()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佛山()产业 转移园思劳片区开发建设工作全面铺开,氢能源、环保新材料、 医疗器械、建筑家居等项目已开工。 4.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经济效益日渐明显 以开发区为主要平台,紧紧围绕云计算及信息服务、先进装 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健康养生旅游等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以 及石材、不锈钢制品、硫化工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大力抓好 招商引资,推动实体经济做大做强,加快构建有质量、有特色、 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云计算大数据 产业园成为首批省级大数据产业园。成功纳入珠江西岸装备制造 产业带,享受有关优惠政策。氢能等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爱德 克斯、高丘六和增资扩产等项目顺利落地建设。市健康医药产业 园、罗定市中药提取产业基地等专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香港衍 生集团、雷允上药业、一力药业等新项目陆续进驻。康美药业与 我市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5、产业培育初见成效,产业集聚加快形成 各开发区不断积极抓好新兴产业培育,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兴 产业项目落地建设, 15
快培育发展新动能。 目前, 诸如氢能产业、 云计算、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培育成效不断凸显。 产业集聚正在加速形成。佛山 ( 产业园云城片区依托中国石 材基地中心优势, 确立“发展健康医药产业, 培育新兴产业集群” 及“推动石材产业配套升级,实现转型提升集约发展”的主导 业共建方向 ; 都杨片区以发展云计算、机械装备、汽车零配件、 健康养生等产业为主,走产城融合道路 ; 思劳片区以氢能产业、 环保备产业为主导,引进氢能全产业链项目 21 个,获批筹建国 家级氢能产业技术标准创新基地 ; 佛山顺德 ( 新兴新成 产业园以 发展金属制品、机械制造产业为主,并依托广东省最大的不锈钢 餐所具生产基地和亚洲第一大现代农业企业广东温氏集团,打造 “智能制造、新型材料”产业园区 ; 市云安区产业集聚地利用全 国最大的硫化工生产基地资源优势, 打造“循环经济、 绿色日化” 产业集聚区 ; 罗定产业园依托热电联供和南药种植资源优势,重 点打造“高新电子、生物制药”产业集聚区 ; 郁南产业园依托化 工产业良好基础和土地资源优势,重点打造“新型化工、电子电 池”产业集聚区。 6. 生态资源优势突出,文化底蕴较为深厚 市是广东省生态屏障,是著名的旅游风景名城,原始生态环 境保留完整。 2018 年,市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 92.3%,森林覆 盖率达 67.05%。文化底蕴深厚, 禅宗文化、 南江文化、 石艺文化, “岭南理学文化第一村”水东村、端仁里村潘氏宗祠等均具有很 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16
(二)不足与挑战 1. 理条件制约明显 是山区市,受地理位置、地形地势等条件影响,交通、物流 等方面没有优势,开发区招商引资难度较大,大项目、大企业落 户意愿总体不高。 2. 设资金投入有限 市自身财力薄弱,能够投入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有 限,各类服务配套设施尚不够健全。开发区开发建设一般是按照 土地开发、融资建设、滚动发展的运行模式进行的,但目前融资 渠道较窄,融资创新缓慢,资金紧张问题十分突出。规划好的一 些基础设施未能全面动工,个别已动工项目因资金支付进度问题 导致建设缓慢,吸引服务大集团、大企业前来投资的动力不足。 3. 设用地规模不足 不少开发区经核准的可开发面积已基本开发完,目前又无法 及时补充所需土地,导致不少进区项目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扩区 呼声日益高涨。建设用地规模不足,开发区用地指标不足与节约 集约用地水平偏低现象并存,这些影响了开发区建设项目的安 排,制约了经济发展。 4. 业人才较为紧缺 开发区建设尽管有相关管理机构负责组织、管理、协调、服 务等,但规划建设、经济谈判、专业招商、资本经营、市场运作 方面的专业人才,以及企业所需人才较为紧缺。 (三)战略意义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泛珠三 角、大珠三角、“一核一带一区”、珠江 - 西江经济带、粤桂黔 17
高铁经济带、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等区域经济地域联盟日益发 展,交通联系日趋紧密,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有序竞合、 共赢发展已逐渐成为共识。当前,国家、省重大发展战略叠加为 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是珠江 - 西江经济带、粤桂黔高铁经济带 的叠加区域、区域性中心城市,已逐步成为港澳和珠三角地区通 往西南地区及东盟各国的桥头堡。广东省全面实施以功能区为引 领的区域发展新战略,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推 动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产业共建,深化泛珠三角和粤桂黔 区域合作,拓展大西南和东盟腹地等重要发展战略部署,都为市 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新的重要机遇和发展空间。随着区域一体 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开发区的规划建设迎来了更新、更多的发展 机遇。 加快市开发区规划建设,有利于大力实施产业兴市战略,推 动市经济持续增长,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在加快转型升级中推 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打造环珠三角经济带发展新引擎; 有利于为市打造合作平台,创新区域合作模式,深化佛山对口帮 扶,提升在市各开发区资源整合能力,在产业合作、旅游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谋求新的发展机会进一步拓展空间;有利于 吸引高端资源要素集聚,为市经济发展和绿色崛起提供持续不断 的生机与动力,提升在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的 地位和作用,更好地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有利于更 好的融入珠三角经济圈,特别是借力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 带建设发展,推动市产业结构优化。 三、总体要求 18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 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 战略,认真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决策部署, 紧紧围绕统筹推进 “五 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结合实际,充分 发挥优势,坚持“东融西联、集聚优势、生态引领、产业兴市、 共同缔造” 的总体思路, 以开发区为主载体, 切实做好招商引资、 项目建设、 产业发展等各项工作, 提升产业创新力和区域竞争力, 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对各类开发区的 统筹规划,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促进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完 善开发区管理制度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增强开发区功能优势,把 各类开发区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引领区、高水平营商环境 的示范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集聚区、开放型经济和体制创新 的先行区,带动市产业跨越式发展,把建设成为环珠三角经济 发展新引擎。 (二)基本原则 1. 筹谋划,合理布局 加强统筹,科学谋划,推动形成布局合理、错位发展、功能 完善的开发区空间布局和数量规模,依法规划并推进开发区有序 健康发展,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2. 革创新,转型升级 强化开发区精简高效的管理特色,创新开发区运营模式,建 立健全开发区科技创新体系,以改革创新激发新时期开发区发展 的动力和活力。 19
3. 聚集约,绿色发展 完善公共设施和服务体系,引导工业项目向开发区集中,促 进产业集聚、资源集约、绿色发展,切实发挥开发区规模经济效 应。 4. 确导向,加强街接 构建促进开发区发展的长效机制,以规范促发展,做好与其 他规划的衔接协调, 重点加强与省、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市城市总体规划等的 衔接,努力探索开发区发展新路径、新经验。 (三)战略定位 依托区位优势,借助广州、佛山的龙头地位和辐射效应,以 项目为抓手,主动对接珠三角核心区、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广东 省其他开发区,构建市对外开放窗口,探索推进我市各开发区在 资源、经贸、产业、文化等领域全方位提升和互补,统筹“引进 来”和“走出去”,努力构建符合法治化、国际化、市场化要求 的投资和监管模式,打造特色的开放合作战略平台,为市中长期 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切入点和战略引擎,为全面提升市的综 实力提供有力支撑。 以“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创新驱动、创业引领,产业升级、 质量并举,产城融合、低碳生态、绿色发展”为发展原则,重点 出“一二四”战略发展思路: 围绕一个目标 :坚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加快培育发展 新兴产业并重。着力推进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突出信息化提 升、专业化发展、品牌化带动、绿色化改造,走“立、改、废” 路子。着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培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 展战20
略,坚持长短结合优化布局,借力大湾区建设加快拓展,推 动产业向价值链不断攀升。积极建设华南乃至全国有名的云计算 产业聚集地,打造生态“云谷” ; 深入实施“制造 2025”战略, 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打造省级智能化制造产业基地 , 培育一 批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 ; 打造广东一流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扎 实推进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 ; 加快传统产业转移基地专业园 区建设;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 实施双轮驱动战略: 创新驱动、转型升级驱动。 实现四个升级: 建设传统产业集聚区,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 级;培育新兴产业集聚区,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加快中心 城区建设,实现城市升级;加强改革创新,实现服务升级。 (四)目标任务 1. 期目标(至 2022 年) 初步形成市各开发区优势互补的框架体系,形成较为完善、 科学、高效的开发区管理模式,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完善,各开 发区服务功能显著增强,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与珠三角、 粤港澳的联系进一步紧密。 2. 期目标(至 2025 年) 市开发区各区域联动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对全市经济社 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日益突显。开发区——城——乡实现统筹 联动发展,开发区内部及周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面实现,与广 佛肇等地实现联动融合发展,营商环境与国际逐步接轨,成为联 动北部湾、 珠三角、 西南地区、 港澳和东盟地区发展的重要节点, 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重大跨越。 3. 期目标(至 2035 年) 战略定位全面实现,建成经济繁21
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 产业与区域协同发展的现代化开发区,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社 会加快发展。 四、总体布局及发展方向 (一)开发区数量及功能定位 1. 开发区数量 综合考虑市开发区各主管部门认定情况、 各地各管理机构实际 规划建设实际,以及个别存在一区多园、 一区多牌、 园中有园等情 况,为更好地推进市开发区的规划建设, 有必要结合本地实际, 据开发区对市经济、资源、 环境等要素的影响和辐射, 优化开发区 总体布局,推动集聚发展,构筑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结合市的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按照各开发区实际管理情况, 优化整合后,市规划建设开发区共 10 家,分别是:省级高新技术 产业开发区 1 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1 家, 广东工业园区;省级产业工业园 8 家,分别是:佛山()产业转移 工业园、佛山顺德(新兴新成)产业转移工业园、罗定产业转移工 业园区、郁南产业转移工业园、循环经济工业园 云安产业园)、 广东金属智造科技产业园、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园、 广州现代物 流产业园。 2. 功能定位 结合市各开发区所处发展阶段,统筹优化全市开发区空间结 构,引导产业按照区域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区位交通等情况合 理布局,将全市开发区产业功能定位划分为县(市、区)域经济 发展增长极、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等三大 类型,形成差别竞争、有序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22
1)县(市、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 以广东工业园区、佛山()产业转移工业园、佛山顺德(新兴 新成) 产业转移工业园、罗定产业转移工业园区、 郁南产业转移工 业园、广东金属智造科技产业园等 6 家开发区为主载体,以石材 加工销售、电力、机械装备、金属制品、电子轻工、化工、生物 制药、新能源等为主导产业,着力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打造发展 传统优势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的主战场,成为县(市、区)域经济 的重要支撑。 2)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 以循环经济工业园 云安产业园)、广州现代物流产业园为 载体,以新型环保建材、精细化工、现代物流、现代港口物流等 主导产业,着力推动产业循环、集聚、集约和节约发展,大力发 循环经济,争当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3)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 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园为主载体, 云计算及信息服务、 建材、 装备制造等为主导产业, 增强产业创新 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打造全市高新技术产 业引领区,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二)区域布局及区域协调发展 1. 区域布局 结合市各开发区现状,统筹优化全市开发区空间布局和结 构,引导产业按照区域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区位交通等条件合 理布局,将全市开发区产业功能定位划分为不同类型,形成差别 竞争、有序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2. 区域协调发展 实现全域覆盖。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市各县23
(市、区)分别 1-2 家省级开发区,实现全市 5 个县(市、区)省级开发区全 覆盖。 强化统筹发展。围绕产业兴市课题,尊重各县(市、区)发 展现状与诉求,结合现阶段的情况,深入剖析各家开发区的发 基础和发展机遇,对开发区原有产业体系进行系统科学的梳理和 论证,并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以产业体系为骨架,以产业链为 线条,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全面推进全市开发区的规划建设。 3. 区调区规划 各家开发区分别结合自身实际, 谋划扩区、 调区, 适当扩大、 调整规划建设范围,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方向 1)基本情况 广东工业园区 位于市河口街道、安塘街道、腰古镇。 管理机 构:广东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管辖面积: 1507.04 公顷。 面积: 省核准面积 988.3 公顷。其中,初城工业园 750 顷、市 健康医药产业园 238.3 公顷( 2018 11 月,在经省经信委于 2016 11 月核准范围上扩区)。而 2018 年版《目录》中的广东工业 园区,核准面积共 569.79 公顷,分 6 个区块,其中的区块一、 二、三共 189.58 公顷包含在此处的广东工业园区,区块四、五、 六共 380.22 公顷包含在此处的佛山()产业转移工业园。 区块 数量: 4 24
四至范围: 区块一(初城工业园): 东至安塘街格木桥,南至河口街初 城村连洲围山边,西至河口街永丰桥,北至三茂铁路支线。管辖 750 公顷,省核准面积 750 公顷。即纳入 2006 年版《目录》 的原广东工业园区(初城工业园)。与佛山()产业转移工业 的区块一完全重合。 纳入 2018 年版《目录》 的广东工业园 (共 6 个区块)中的区块一、二、三(核准面积分别是 24.02 58.63 106.93 公顷),以及高新区的 300 公顷核准面积也在该范围内。 (注:存在一区多园、一区多牌、园中有园情况。) <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25
区块二(市健康医药产业园): 东至马岗村委尘沙围往上山 地,南至河口敬老院,西至新屋村,北至云安区都杨镇交界处。 辖面积 238.3 公顷,省核准面积 238.3 公顷。 <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26
区块三(安塘石材基地): 东至思劳镇城村村,南至安塘 街大云村小学、安塘区排粉厂处,西至河口街初城莲洲村处, 北至安塘上白村、罗胜村一带。管辖面积 193.36 公顷。 区块四(佛山〈〉产业园转移工业园腰古片区): 东至芙蓉 村与腰古村交界处,南至云表村与黄鱼塘村处,西至牛头村,北 至铁 三处 五局<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六队 带。管 辖面 325.38 公顷<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27
2)发展方向 该开发区结合区位、能源、资源结构、产业基础,分层次、分 板块、分结构科学布局,重点发展重点发展石材加工销售、电力、 先进装备制造业、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产业,主要分为五大功 能区:综合服务区、综合产业区、工业展销区、工业加工区和预 留发展区。 初城工业园: 通过把党的建设与园区管理相融合,健全环卫 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和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推进环卫设施建 设,健全联合执法联动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狠抓环境 污染整治,加大石材行业管理力度,健全全民参与机制,把初城 工业园建成一个党建引领、环卫管理到位、石材行业转型升级发 展、社会治安防控好、交通管理有序、商铺经营有序的示范工业 园区。 市健康产业园: 充分整合热蒸汽、土地、水电、交通等资源 优势,重点引进现代生物医药、中高端医疗器械、保健品、健康 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企业为主, 并辅以引进物流仓储、 研发质检、 医疗教育培训、医疗康复等相关配套企业,形成健康医药产业集 聚发展,推动区域相关产业转型升级。 安塘石材基地: 重点以安塘石材(转移)基地、夏洞石材 城、银河投资基地等为载体,实现“企业整合入园集聚发展、 境污染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监督综合管理”等于一体的综合 营,打造云城区石材等主导产业搬迁集聚重要平台,推动全 区经济社会建设的可持续绿色发展。 28
佛山()产业园转移工业园腰古片区: 以培育发展先进装备 制造业、特优钢项目为主,致力打造云城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 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和综合利用,走发展循环经济之路,实现主导 产业的可持续绿色发展。 近期目标: 2022 年,大力推动开发区传统石材产业转型 级,并加快发展健康医药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等新产业、特 钢等新产业,并全面推进园区内生活及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中期目标: 2025 年,基本完成基础市政设施和产业服务 台的建设 , 形成配套完善、体系健全、服务到位的集聚区功能 构。引进和培育一批年销售额超 10 亿元的工业项目。石材产 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市健康医药产业园进驻企业基本建成投 并产生经济效益,建成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医药产业园区。安塘 材基地片区落户企业基本饱和,整个园区具有一定的管理和运 能力。 远期目标: 2035 年,开发区功能与管理服务全面拓展和 , 在省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较强竞争力。其中,安塘石材基 片区将全面完成石材产业升级改造;市健康医药产业园将全面 造成为广东省一流的健康产业、食品产业、中医药产业、医药 械生产基地。开发区将促进云城区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产业 争力进一步提升、 城市形象进一步改善、 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基本情况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位于市云城区河口街29
道、思劳和腰古 镇、云安区都杨镇、六都镇。管理机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 理委员会。 管辖面积: 3342.33 公顷。 批准面积: 省核准面积 300 公顷; 2018 年版《目录》核准面积 300 公顷。区块数量: 5 四至范围: 区块一(高新区): 东至东一路,南至河口街初城村委会莲 洲围山边,西至河杨公路、红光路,北至广梧高速(红线从西向 东接西二路、北二路)。面积 300 公顷( 2018 年版《目录》核 的高新区面积,原广东工业园区部分区域 , 实际由广东工业园 地管辖)。 区块二(新区): 东至汕湛高速,南至南广高铁,西至大 河,北至云城区都杨镇石巷村委会。 面积 760 公顷。(包含 山〈〉产业转移工业园都杨片区 460 公顷和新区依托佛山〈〉 <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30
业转移工业园带动产业集聚发展区域的北片区 300 公顷,已经 省核准;高新区拟扩区管理的范围,由高新区属地管辖)。 区块三(云城分园): 东至白村村,南至白村村和初城村, 西至白村村,北至白村村。面积 106.93 公顷。(纳入 2018 《目录》的广东工业园区〈共 6 个区块〉中的区块三〈核准面 106.93 公顷〉 与广东工业园区区块一、佛山()产业转移 业园区块一部分重合,创建国家高新区扩展范围,由工业园属 管辖)。 区块四(思劳腰古分园): 东至腰古、白诸交界处,南至腰 古新兴江,西至思劳城村,北至思劳都老村。面积 1111 公顷。 (即新区产业集聚地南片区,范围包含了 2018 年版《目录》中 的广东工业园区〈共 6 个区块〉中的区块四、五、六〈核准面积 分别是 129.55 193.20 57.47 公顷〉在内 , 与佛山()产业转 移工业园区块三完全重合 , 创建国家高新区扩展范围,由佛山() 产业转移工业园管辖 区块五 (云安分园) :东至富强村, 南至广梧高速六都出口, 西至南乡工业园,北至云安城区、临近西江。面积 931.69 公顷。 (与循环经济工业园 市云安区产业转移集聚地)完全重合,创 建国家高新区扩展范围,由云安集聚地管辖)。 2)发展方向 该开发区以构建“一体两翼”创新发展格局为重点任务,创 新“双区合一 +一区多园”发展模式,以新区为核心发展轴,以 思劳腰古分园、云城分园为联动发展东翼,以云安31
分园为联动发 展西翼,加强统筹规划,整合空间资源,构建定位明确、优势互 补的“一体两翼”创新发展格局, 形成产业高度集聚、 特色突出、 各片区协同发展,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强大引擎和核心载体。主导 产业方面,打造“ 3+1”创新型产业集群,构建以“以氢能源为 特色的新能源产业、以云计算大数据为特色的信息服务业、以南 药为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为“ 3”,以“以石材机械为特色的 先进装备制造业”为“ 1”的主导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一批创新 型产业集群。该开发区致力于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集聚 高端创新创业资源,积极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 粤北地区乃至全省较具活力的创新高地。省市共建信息技术创新 应用产业园建设全面加快,逐步构建云服务产业、三维大数据产 业、国产自主可控产业鼎足发展的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发展模式。 近期目标: 2022 年,开发区总产值达 300 亿元,增加 70 亿元。 中期目标: 2025 年,开发区总产值达 400 亿元,增加 90 亿元。 远期目标: 2035 年,开发区总产值达 500 亿元,增加 110 亿元。 (五)省级产业工业园 1. 山顺德(新兴新成)产业转移工业园 1)基本情况 32
该开发区位于市新兴县新城镇、东成镇。 管理机构: 佛山顺 德(新兴新成)产业转移工业园管理委员会 。管辖面积: 2270.3 公顷。 批准面积: 省核准面积 804 公顷,其中主园区 616 顷, 东园区(信息产业园) 91 公顷,北园区(红木家具园) 97 公顷; 2018 年版《目录》核准面积 578.3 公顷。 区块数量: 4 四至范围: 区块一(主园区): 东至平南路、南至振兴三路、西至鸡公 楼顶山, 北至新兴江。 管辖面积 616 公顷,省核准面积 616 顷, 2018 年版《目录》核准面积 578.3 公顷。 区块二(东园区): 东至江罗高速连接线、南至 S113 线、 西至慧园西路、北至都斛村。管辖面积 346.7 公顷,省核准面积 91 公顷。 区块三(北园区): 东至省道 S276,南至三茂铁路、西至黄 岗村、北至永昌机械。管辖面积 1066.7 公顷,省核准面积 97 顷。 区块四(南园区): 东至二环西路、南至六祖屋宅、西至六 祖帛村、北至金台山。管辖面积 240.9 公顷。 2)发展方向 该开发区坚持“绿色增长、加快发展”目标,重点发展金属 33
制品、生物制药、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红木家具等主导产业, 加速优质产业聚集和优化整合,延伸完善产业链条,积极吸引高 新技术和新兴产业进驻发展,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进一步推 动新兴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主园区 以金属制品、机械制造、电 子轻工、生物制药为主导产业。 东园区 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产 业,致力打造“云计算电子商务信息产业集群”、“中国信息科 技文化产业城”。 北园区 以新材料、纺织、家具制造、医药制造、 橡胶和塑料制品、金属制品和皮革皮具业为主导产业。 南园 现代农牧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 2. 南产业转移工业园 1)基本情况 该开发区位于市郁南县都城镇、大湾镇。 管理机构: 郁南县 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管辖面积: 371.16 公顷。 批准面积: 省核 准面积 285.41 公顷; 2018 年版《目录》核准面积 258.01 34
2 区块数量:<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35
四至范围:<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区块一(都城片区): 东至承平村,南至三环路,西至广梧 高速封开连接线,北至九星大道。管辖面积 133.16 公顷,省核区块二(大湾片区): 东至榃贡、上水口村,南至南江河准面积 133.16 公顷, 2018 年版《目录》核准面积 111.03 边, 西至大湾镇区,北至磨都坑尾。管辖面积 238 公顷,省核准面积 152.25 公顷, 2018 年版《目录》核准面积 146.97 公顷 2)发展方向 该开发区重点发展化工、 电气、机械、 食品加工等产业。 36 <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片区 以轻工、机械制造为主导产业,以新型环保电池、先进装备 制造为重点发展方向。同时,规划建设食品加工示范基地,引进 饮品、薯类制品、肉类制品以及果蔬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培育 一批绿色食品产业化龙头企业,把郁南打造成为两广的绿色生态 食品生产基地。 大湾片区 以精细化工为主导产业,适度发展环境 友好型的涂料化工、胶粘剂化工、树脂化工等精细化工产业,接 纳矿产深加工产业。 近期目标: 2022 年,开发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 300 顷以内;入园项目达 60 家,投产工业企业 30 家,规上企业达到 20 家;实现工业总产值达到 15 亿元以上,财税收入 0.7 亿元;充 实完善现有管理机构, 向上申请有扩大园区开发规模, 开展智慧园 区建设,将园区逐步建设成信息化、产业化的优势特色工业园区。 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基础设施先行、环境建设先行, 土地利用率达到 70%以上;完善开发区生活配套区,为开发区内各 个企业提供办公场所、 居住、 日常服务以及休闲活动服务, 为生产 提供基础服务,即商业设施、市政设施等。 中期目标: 2025 年,开发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 400 顷以内;入园项目 80 家,投产工业企业 50 家,规上企业达 30 家;实现工业总产值达到 30 亿元,财政收入 1.5 亿元;进一步拓 展开发区生活配套区,开发区所需的文化、教育科研、体育、医疗 卫生、社会福利设施等其他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主要依托开发 区生活配套区进行配套服务, 为开发区提供各种基础设施, 满足开 发区发展的基本需求; 初步打造创新服务和金融服务体系, 为各个 园区的相关企业提供各种软件服务和金融、 法律等各方面的全面支 撑。 37
远期目标: 2035 年,开发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 500 顷以内;入园项目 100 家,投产工业企业 60家,规上企业达 40 家;实现工业总产值达到 50 亿元,财政收入 2.5 亿元;园区立足 本县特有的资源,进行产业链的衍生和开发,建成以高科技能源 利用为特色的集研发、试验、教育、示范、展示、生产为一体的 现代化高科技产业基地;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有序推进云计算、 数字新媒体、移动互联网等高科技研发孵化。 3. 定产业转移工业园 1)基本情况 该开发区位于罗定市双东街道、附城街道。 管理机构: 罗定 市双东环保工业园服务中心。 管辖面积: 1266.51 公顷。 批准 积:省核准面积 762.95 公顷;2018 年版《目录》 核准面积 762.06 公顷。 区块数量: 2 四至范围: 区块一(双东片区): 东至双东街道双东村委会罗赛村南至 罗定火车站和站前路与环市东路交接处;西至双东水电站边:北 郁南县大湾工业园接边。管辖面积 912.51 公顷,省核准面积 762.95 公顷, 2018 年版《目录》核准面积 762.06 公顷。 区块二(附城片区): 东至罗定市中小型企业创业基地南至 九龙公园:西至罗定江边,北至罗岑铁路沿线。管辖面积 354 顷。 38
2)发展方向 产业空间布局:依据产业布局原则,结合园区发展特征、资 源特色和产业基础,与上位规划等相衔接,围绕“融入珠三角、 通大西南、建设粤桂边工业新城”的发展定位,重点构建“一 区两片多组团”的产业空间格局,最终在空间上形成有机联结、 功能协调、有效互动的产业空间布局,将园区打造成特色突出、 分工合理、集约高效、绿色环保的现代省级经济开发区。 产业发展重点:园区加强产业链条设计,依托电镀环保、热 电联产基础产业,优先发展高新电子、日用化工、生物医药、先 装备四大主导产业, 重点提升发展南药 (肉桂) 特色加工产业, 围绕主导产业、特色加工产业着力培育发展外围产业,鼓励发展 产性服务业,形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梯度合理的现代产业 系。 产业支撑平台:一是积极推进企业成长平台,以广东省中小 <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企业创业基地(附城)为核心,重点鼓励行业领军企业、投资39
构等各类创业服务主体,利用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创新型孵化器, 重点布局、以点带面,形成一批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 化的新型企业成长平台。 以禅城· 罗定产业孵化基地项目为载体, 吸引中小微企业进驻孵化,强化服务管理平台,以提高存活率和 成功率。以肉桂产业高新技术孵化基地为产业服务载体,为国内 外肉桂技术人才开展创业提供服务,培育大批具有较强竞争力、 持续创新能力的技术企业和大批高素质的肉桂技术专业人才。二 是加强构建技能培训平台,以罗定职业技术学院的职业技术教育 为依托,充分发挥学院的设备、场地、人力资源等优势,切实加 强校企对接合作,形成与区域产业动态对接的专业人才培养和社 会服务局面。构建技能培训平台,针对企业对员工技能的需求, 究开设多种针对性技能培训项目,提升企业员工的岗位技能, 推进校企合作深度。与园区内企业共建大学生协同创新育人基 地,培育适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 才。依托广东药科大学校区,为园区提供中医药健康产业人才, 为医药的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及产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重点加 快肉桂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提高包括肉桂选种、选栽、培育 方式、按品质要求规模规划规范种植、合作社建立、仓储物流管 理、深加工工艺、品牌建设、国际贸易等技能水平,为国内肉桂 产业发展输送优秀的人才。 近期目标: 2022 年,开发区产业承载明显增强,园区基 础设施完善,功能定位明确,初步建成粤桂边工业新城主平台、 珠三角产业转移承接地、跨区域产业共建新载体。产业格局持续 化,以热电联产、电镀环保为支撑,以高新电子、日用化工、 生物医药、 先进装备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持续发展, 以南药 (肉桂) 加工为核心的特色产业明显提升。创新驱动不断增强,以企业为 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基本形成,规 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 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 入比重达 6%。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总数 15 个。产业规模持续提 40
升,园区工业总产值规模年均增长 10%,园区工业总产值占罗定 市工业总产值比重稳步提升,四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 320 亿元。 中期目标: 2025 年,产业链条逐步成熟,围绕主导产业 和特色产业,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梯度合理的上下游产业链条 步成熟。产业规模显著提升,园区工业总产值规模年均增长 12%,园区工业总产值占罗定市工业总产值比重力持续提升,四 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 480 亿元。 远期目标: 2035 年,园区工业总产值占罗定市工业总产 值比重力持续提升,四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 630 亿元。 4. 环经济工业园 市云安区产业转移集聚地) 1)基本情况 该开发区位于市云安区六都镇。 管理机构: 市云安区循环经 济工业园管理委员会。 管辖面积: 1776 公顷。 批准面积: 核准 面积 931.69 公顷。 区块数量: 1 <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41
四至范围: 循环经济工业园 (市云安区产业转移集聚地) :东至富强村, 南至广梧高速六都出口,西至南乡工业园,北至云安城区、临 西江。管辖面积 1776 公顷。省核准面积 1064.4 公顷。 2)发展方向 该开发区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和循环经济发展的需 要,协调新型环保建材、精细化工、现代港口物流等三大产业与 绿色日化产业的联系,全力打造百亿产值现代建材、绿色日化产 业集群,辐射带动云安区产业集聚发展,促进云安区经济社会的 全面发展。该开发区重点发展环保建材、精细化工、港口物流 产业。 近期目标: 2022 年,云安产业集聚区域建设成效显著。 环保新型建材、精细化工和现代物流等方面的地位不断提高,示 作用不断提升。基本建成环保新型建材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合 理、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完善,精细化工产业科技人才高度集聚、 生态环境优良、营商环境优良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环保新型建材、 细化工、 现代物流产业基地。 实现工业总产值达 180 亿元以上, 实现年创税 7 亿元以上 <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中期目 2025 年,开发区内环保新型建材、精细化工 和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间形成完整循环经济体系,建成环保新型 材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合理、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完善,精细化 工产业科技人才高度集聚、生态环境优良、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环 保新型建材、精细化工、现代物流产业基地;建成完整的绿色日 用化工产42
业链,绿色日化产业园在全国享有盛誉。实现工业总产 值达 250 亿元以上,实现年创税 10 亿元以上。 <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远期目 2035 年,开发区建成现代化循环经济示范产 业园。环保新型建材、精细化工和现代物流等方面在全国范围内 有较高的地位,示范作用明显。建成环保新型建材产业结构与 空间布局合理、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完善,精细化工产业科技人才 高度集聚、生态环境优良、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环保新型建材、现 代物流产业基地。精细化工、实现工业总产值达 实现年创税 14 亿元以上。 350 亿元以上, 5. 山()产业转移工业园 1)基本情况 该开发区位于市云城区河口街道、思劳镇、腰古镇,云安区 都杨镇。管理机构:佛山()产业转移工业园管理委员会。管辖 面积: 3219.94 公顷。批准面积:省核准面积共 2859.94 公顷; 2018 年版《目录》核准面积共 869.8 公顷 <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43
区块数量: 5 范围如下: 区块一(初城工业园): 东至云城区安塘街格木桥,南至河 口街初城村连洲围山边, 西至河口街永丰桥, 北至三茂铁路支线。 管辖面积 750 公顷, 省核准面积 750 公顷。即纳入 2006 年版《目 录》的原广东工业园区(初城工业园)。与广东工业园区的区块 一完全重合。纳入 2018 年版《目录》的广东工业园区(共 6 区块)中的区块一、 二、三(核准面积分别是 24.02 58.63 106.93 公顷,小计共 189.58 公顷),以及高新区的 300 公顷核准面积 也在该范围内。存在一区多园、一区多牌、园中有园情况。) 区块二 (都杨片区) :位于云安区都杨镇, 东至大播村委会、 南至联合村委会、 西至三合村委会、 北至石巷村委会。 460.64 公顷, 省核准面积 460.64 公顷。与高新区的区块二完全重合,是 原佛山禅城〈都杨〉产业转移工业园。 区块三(新区产业集聚地南片区): 位于云城区思劳镇、腰 古镇, 东至腰古、白诸交界处, 南至腰古新兴江, 西至思劳城村, 北至思劳都老村。管辖面积 1471 公顷,省核准面积 1111 公顷。 范围包含 2018 年版《目录》中的广东工业园区(共 6 区块) 中的区块四、五、六(核准面积分别是 129.55 193.20 57.47 公顷,小计共 380.22 公顷)) 区块四(新区产业集聚地北片区): 位于云安区都杨镇,东 44
至汕湛高速,南至南广高铁,西至大涌河,北至石巷村。管辖面 300 公顷,省核准面积 300 公顷。与高新区的区块三重合。 区块五 (市云城区产业转移集聚地 〈市健康医药产业园〉 ): 位于云城区,东至马岗村委尘沙围往上山地,南至河口敬老院, 西至新屋村,北至云安区都杨镇交界处。管辖面积 238.3 公顷, 省核准面积 238.3 公顷。( 2018 11 月,在经省经信委于 2016 11 月核准范围上扩区)与广东工业园区的区块二重合。 佛山()产业转移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实际主要管理和规划建 设区块三,即新区产业集聚地南片区。 2)发展方向 该开发区将充分把握佛山对口帮扶等机遇,借力粤港澳大湾 区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外溢效应,全面融入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 产业带发展,主动承接大湾区先进制造业的辐射和转移,努力将 园区建设成为深度合作省级示范性产业园区、市域工业发展主要 载体、产城融合互动发展重要平台。重点培育发展氢能产业,全 力打造氢能小镇特色产业生态圈,建设成为大湾区重要的氢能源 45
产业配套区、 产业承接区, 打造国家级产业标准创新生产基地 (氢 能)、“中国氢谷 . 国际氢能创新中心”。 近期目标: 2022 年,开发区总产值达 100 亿元,增加值 年,开发区总产值达 125 亿元,增加值 2025 年,开发区总产值达 150 亿元,增加值 2035 20 亿元。 中期目标: 25 亿元。 远期目标: 25 亿元。 6、广东金属智造科技产业园 1)基本情况 广东金属智造科技产业园于 2019 年获省批准建设、规划, 并将位于云城区腰古镇、思劳镇、安塘街道等区域划出约 30000 亩土地进行建设。该产业园区以生产优特钢为主导产品,并于 2019 年引入金晟兰短流程优特钢项目(计划投资 150 亿、产能 800 万吨)、唐山东海钢铁项目 (计划投资 80 亿、产能 400 吨), 并以两个钢铁企业为基础,谋划带动一批与金属智造产业关联上 下游产业。 2)发展方向 产业建设规划:广东金属智造科技产业园于 2019 年获省批 建设、规划。目前在建设规划方面上主要做好一下三方面:一 是加快规划建设广东金属智造科技产业园。即以科学、智能、生 态、宜业为目标去建设高标准“产城融合”模式的金属智造产业 园区,并积极探索区块链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路径,以智能制造 为重点,充46
分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大园 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配套,提升园区产业承载能力;二是加大 园区土地收储力度。在云城区腰古镇、思劳镇、安塘街道等区域 划出约 30000 土地建设广东金属智造科技产业园,抓紧做好 土地征收、拆迁、安置、补偿、报批等工作,尽快确定广东金属 智造科技产业园具体用地范围,将园区规划纳入新一轮国土空间 规划并明确园区土地功能布局;三是规划建设金属智造科技产业 物流中心。需做到坚持错位竞争,拓展钢材仓储、物流配送、金 融质押、交易市场等一站式配套服务,打造以废钢回收利用,服 务钢铁产业集群生产、生活发展所需为主要目的,并辐射粤西北 地区的区域性钢铁产品贸易物流中心。 产业发展重点:广东金属智造科技产业园发展重主要有以下 几方面:一、积极布局金属智造产业,加快重大钢铁项目建设; 二、推动现有企业优化升级,推进绿色智造进程;三、提升交通 通达水平,信息基础设施水平,逐步完善生活配套,强化生产要 素保障;四是重视科技创新,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引进和培育 金属智造产业人才。 产业支撑建设:加快金晟兰优特钢项目、东海钢铁精品钢 项目、国际现代农牧装备产业项目、新豪轩智能系统门窗生产项 目、德驰(新兴)电器有限公司厨房小家电生产项目、广东吉源 铝业有限公司铝合金制品生产加工项目、海天弹簧罗定生产基地 项目(二期)、碧桂园(郁南)新型材料产业基地项目、爱德克 47
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二期扩建项目、广东凤铝铝制品及金 属加工项目等一批金属智造项目建设进度,促使项目尽快建成投 产。加强对接,促成宝武钢铁智能型短流程网络钢厂项目、新兴 县永昌机械有限公司(汽车配件项目)、佛山市海沃设备制造有 限公司铝型材设备等项目尽快落地。谋划发展一批与金属智造产 业关联的汽车零部件、电梯、铝型材、稀有金属等项目,推动我 市金属智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期目标: 2022 年,引进培育若干家国内领先的金属智 造龙头企业,金属智造生产加工体系基本成型,产业链上下游集 聚效应初步显现,产业规模新增 600 亿元左右, 力争金属智造产 业在省内初具影响力。 中期目标: 2028 年,产业链条逐步成熟、产业规模显著 提升,实现产业规模新增近 1000 亿元。 远期目标: 2035 年,产业链条完全成熟、产业规模大幅 度提升,实现总产值规模年均增长 12%,产业规模新增近 2300 亿元。 7、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园 1)基本情况 市于 2019 11 月获省政府批准建设“省市共建信息技术应 用创新产业园”(规划面积约 10000 亩,规划产业用地约 5000 亩),并获得 3 亿元资金用于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万洋众创 集团已顺利入园并开始招商,华为、龙芯中科、同方、安可云、 云宏等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其中,年产 120 万台全国产计算机的 48
同方项目已顺利投产。引进工信部电子五所综合保障平台广东区 域分中心、深之度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生态研发中心两大研发服务 平台项目。目前,我市已在 179 个党政机关部署应用近 4000 国产安全可靠终端,成为全国政务外网国产办公设备应用规模最 大、应用成效最好的地市之一。 2)发展方向 在全省“一核一带一区” 区域发展新格局中找准定位, 坚持“应 +制造 +服务”的发展思路, 全力推进市信创产业高质量发展, 造集研发、制造、电子商务、孵化、生产生活配套、金融服务和智 慧园区管理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信创产业基地。 产业培育方面, 依托 省市共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园,支持优质企业(项目)落地, 引进信创上下游产业企业 (项目)落户, 推动信创产业集聚协同发 展,并以信创产业为抓手和突破口, 努力向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延伸。 服务支撑方面, 推进信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研发创新平台建 设,突出加快信创综合保障平台、 态研发中心等产业服务支撑平 台建设。应用方面,实现市、县、镇三级信创办公设备全面推广应 用,同时向教育、医疗、金融等行业延伸,努力推动市的信创应用 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近期目标: 2022 年,引进不少于 30 个信创上下游产业 企业(项目)落户,推动信创产业集聚协同发展,带动年产值超 100 亿元。 中期目标: 2028 年,产业链条逐步成熟、产业规模显著 升,实现总产值规模年均增长 12%,产业规模新增近 200 亿元。 49
远期目标: 2035 年,产业链条完全成熟、产业规模大幅 度提升,实现总产值规模年均增长 15%,产业规模新增近 530 亿 元。 8、广州现代物流产业园 1)基本情况 广州现代物流产业园, 首期工程在 2020 年动工, 规划建设 积约 750 亩;二期工程约 1500 亩,力争在 2021 年动工; 三期工 程约 11000 亩,力争在 2022 年动工。产业园按照“一核五区” 的规划推动建设,其中一核:指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配送 中心,打造成为大湾区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肉案子的供应 地,工程建设包括展贸展销区、 产品冷链仓配集散区、 产品分拣区、 食品加工区、海关检验检疫区、配套办公区等。五区 : 一是氢能汽 配物流区, 依托佛山氢能汽车和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 建设集氢 汽车及汽车零配件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等一体氢能 汽配物流区;二是金属制品物流区, 依托云表片的优特钢循环产业, 发展金属制品下游产业,建设集金属制品储存、包装、装卸、流通 加工、 配送等一体金属制品物流区; 三是现代商贸交易展览区, 引本地及大湾区优质专业市场与优质产品进驻, 共同进行展示、 贸交易、价格指数发布、电商等现代商贸模式;四是综合科技服务 区,依托物流大数据平台, 提供创新企业孵化及研发、 科技信息服 务、人工智能物流、 数字物流、 金融等服务, 构建高效科技服务区; 五是综合配套服务区,优化完善50
原有腰古镇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提供居住、教育、医疗、文体、金融等服务,促进产城融合。 2)发展方向 现如今广州现代物流产业园面临的重点工作一是加快构建 物流体系,包括推进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商贸物流网络建设、构 建市内物流快递网络等;二是打造互联互通交通枢纽,包括联通 粤港澳大湾区“ 123 交通圈”、调整优化多式联运交通运输网络 等;三是培育壮大物流主体和支持物流人才引培,包括培育发展 本地物流企业、强化物流产业专项招商、定向培育物流人才、引 进高级物流人才等;四是优化升级物流产业服务,包括优化物流 产业营商环境、加强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强化物流信息化建设 等。广州现代物流产业园发展方向是依托广州产业合作契机,以 粤港澳大湾区 “菜篮子” 配送中心建设为切入点, 结合产业特色, 在腰古片区规划建设 1.4 万亩的现代物流产业园, 并着力产业园 按照“一核五区”的规划推动建设,即打造优质农产品供应中心、 氢能汽配物流区、金属制品物流区、现代商贸交易展览区、综合 科技服务区、综合配套服务区。把新港、东站与物流配送产业园 统筹起来、整体筹划,共建“信誉农场”等认证机制,走标准化、 品牌化、规模化、国际化的供应路子,着力打造大湾区北岸综合 物流配送基地。充分发挥广州现代物流产业园的辐射带动作用, 推动云安区打造港口集散中心,罗定市打造南药加工和农副产品 交易集散中心,新兴县打造不锈钢制品保税物流仓,郁南县打造 农副产品集散中心,构建市“一核多星”的物流园区格局。 51
近期目标: 2022 年,一、二期工程基本完成,三期工程 稳步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产业承载明显增强、新驱动 不断增强、产业格局持续优化。 中期目标: 2028 年,围绕现代物流产业为主导,重点突 出、特色鲜明、梯度合理的上下游产业链条逐步成熟。 远期目标: 2035 年,产业链条完全成熟,物流产业带动 市产业发展程度大幅度提升。 五、转型升级路径 以开发区为产业发展主载体,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并重,构建产业高质量发展新体系。 (一)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石材产业集聚升级,促进企业向园区集聚,着力加快石 材产业转移基地专业园区建设,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擦亮石材 世界级品牌。推动不锈钢产业抱团发展,推动不锈钢产业从劳动 密集型向现代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转型。推动硫化工产业延 长产业链,加快完善硫化工产业创新和服务体系,不断提高附加 值。推动电力产业向清洁低碳转型。 (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大力培育发展云计算及信息服务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生 物医药产业和健康养生旅游产业等新兴产业。 1. 计算及信息服务产业 加快建设智慧“一中心三平台”,建设华南乃至全国有名的 云计算产业聚集地,打造生态“云谷”。 52
2. 进装备制造业 深入实施“制造 2025”战略,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打造 若干个省级智能化制造产业基地 , 推进现代农牧装备、环保装备、 石材装备、氢能源汽车及汽配等产业集群,依托珠江西岸先进装 备制造产业带发展机遇,培育一批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以广 东温氏食品集团为龙头,发展现代农牧机械产业基地,建设国际 现代农牧装备产业园。发展石材加工全过程种类机械设备,重视 研发制造高端产品,建设石材机械制造基地。与佛山市联手发展 以氢燃料为代表的新能源开发和应用产业,进一步完善包括氢能 汽车制造、氢燃料电池研发生产、加氢站、氢能公交车示范运行 等在内的氢能产业链。 3. 物医药产业 打造广东一流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罗定中药提取产业基 地。与广东药科大学在办学、 技术、 研发、 业等领域开展合作, 共同建设人才高地、研发高地和产业高地。发挥南药传统种植和 “热电联产”蒸汽清洁能源优势,加快市健康医药产业园和罗定 市中药提取基地建设,着力建设现代特色南药示范区。 4. 康养生旅游产业 发挥禅宗文化以及生态、温泉等资源优势,打造全国知名的 健康产业高地、休闲养生目的地。 5. 代特色农业 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为平台,以 龙头品牌为带动,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优化服务为保障,以农 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 着力推进新兴县国家现代农业 (畜禽种业) 产业园、市(云城)南药产业园、市南53
药(罗定肉桂)产业园、 温氏新兴优质鸡产业园、云安区肉牛产业园、郁南现代无核黄皮 产业园、罗定丝苗米产业园、新兴生猪产业园等现代农业产业园 建设,推动“互联网 +现代农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加快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打造全国粮食(水稻)生产加工流 通重要集散地、全国畜牧业一体化发展中心、全国林果(南药、 花卉苗木)经济生态发展示范区、全国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示范基 地。 (三)创新帮扶模式,提升一体化发展水平 以产业转移工业园为抓手,深化佛山、区域联动发展和产业 协同创新,创新佛山帮扶模式,提升一体化发展水平。以产业转 移工业园为纽带,进一步强化佛山、对口帮扶和人才交流合作, 推动佛山创新研发平台和资源优先向开放。建立并逐步完善产业 协同发展机制,深化两市产业链合作和项目衔接,探索两市联合 招商引资和利益共享机制,支持佛山为谋划和培育特色新兴产 业,推进两市环保装备、氢能运用、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一体化 发展,形成产业发展新动力。继续完善两市农业“产、佛山销” 模式,在产业基地、产销对接、农业科技、农产品监管体系、扶 贫开发、招商引资等领域加强帮扶合作。以佛山()产业转移工 业园现有股权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为基础,拓宽产业转移工 业园开发建设的融资渠道。 (四)深化区域合作,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拓宽与奥地利、瑞士、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合作领域和空间, 在经贸合作、产品销售、先进设备引进等方面率先取得突破。以 中国()国际石材科54
技展览会、中国()石文化节等为载体,促 进石材行业更高层次、更广范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交流合作。 以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发展为依托, 探索开展面向港澳、 东南亚离岸数据服务。依托北京网库互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阿 里巴巴国际站首批中国供应商合伙人——广东菁橙汇电子商务 有限公司等重要企业,提升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搭建面向东 盟国家的跨境电子商务及物流信息共享平台, 促进与“一带一路” 沿线区域信息互联互通、货物通关和人员往来便利化。深入贯彻 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政策,抢抓《内地与香港(澳门) CEPA 务贸易协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纲要》实施等机遇,充分 发挥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示范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争取 广东自贸区相关政策在市开发区复制和推广。支持市开发区在拓 宽企业融资渠道、促进投资便利化、国际高新技术和高层次人才 引进等方面先行先试,积极探索省内外不同层次高校人才订单培 养模式,从体系性上满足人才需求。提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的核心竞争力和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抢抓粤港澳大湾区、珠江 - 西江经济带、粤桂黔高铁经济带、 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建设和佛山对口帮扶等机遇,以开发区为承 接区域产业转移和推进对外招商引资主平台,充分利用贵广、南 广高铁和西江黄金水道、广昆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设施带来的人 流、物流、 资金流和信息流, 加强产业协同发展, 深化区域合作。 高起点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转移,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加强 与广州、佛山、肇庆、梧州等城市开展跨区域产业合55
作,积极探 索共建产业园区、 飞地经济等新模式。 积极构建包括政府、 部门、 企业间的多层次沟通交流机制。着力完善互联互通的区域交通网 络。 六、基础设施建设 (一)构建立体化交通运输体系 加快战略性交通设施建设,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构建“两纵 四横六廊” 骨架通道, 打造水—陆—空联动立体化交通运输体系, 形成对内紧密连接各市县,对外全方位对接珠三角的一体化综合 交通运输体系。 1. 快高铁门户枢纽建设 切实推进东站枢纽工程建设,联合南江口站、郁南站、广湛 高铁新兴南站,承担粤港澳大湾区面向西部地区、佛山对口帮扶 地区、融入珠三角经济圈和粤西北陆海大通道的客流以及城际客 流。加快推进城际轻轨交通建设, 构建集高铁、 城际轨道、 公路、 水运等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完善东站集疏运交通接驳建设, 加强高铁站与主城区和港口区之间的快速路建设,强化高铁站作 为沟通泛珠区域、佛山对口帮扶的重要交通枢纽作用。 2. 化对外交通连接 依托东站, 构建对接广西、 湖南等周边省区的铁路和公路网, 加快西江水道、江罗高速、汕湛高速等骨干交通网络建设,形成 以轨道交通、黄金水道、高快速路为主骨架,层次分明、布局合 理、 衔接畅顺的 “两纵四横六廊” 综合交通网络。 加快推进铁路、 轨道交通发展,重点建设罗岑铁路、佛肇云高速公路、国道 324 线改线、罗信高速,积极开展区56
域性枢纽机场及南深高铁的规划 和前期论证,加强广湛高铁(新兴段)、(罗定)机场的建设和 开发,进一步增强各开发区沟通大西南联系珠三角的能力,逐步 实现全面融入珠三角核心区 1 小时生活圈。加快推进西江大桥建 设,增强对外沟通特别是对江北德庆县等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 依托“西江黄金水道”, 推进西江航道扩能升级, 加快新港建设, 打造粤西北地区江海联运的重要枢纽,加快水、陆、铁交通运 体系的融合,建设好珠三角沟通大西南的大通道。 3. 完善内部交通体系 根据开发区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内部道路系统建设,特别 是环园路、快速产业通道等项目建设,实现园区与高速公路、国 道、市政道路的无缝对接。综合景区、商业核心区、河道绿带、 特色街区等公共活动、休闲游憩设施和生活休闲娱乐需求,打造 山水特色慢行交通系统,塑造方便、舒适慢行交通环境。 57
(二)强化能源设施建设 1. 善能源保障体系 以电厂、华润西江发电厂、能源抽水蓄能电站(郁南)为主 要电源点,推进大型燃煤发电机组建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 强燃气供应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近期以液化天然气,远期以西气 东输二线长输管线气源为主气源,以管道天然气为主导燃气系统 的燃气供应体系。大力推广热电联产及集中供热项目应用,重点 推进工业园区热电联产及集中供热项目建设。推进太阳能与地下 水源热泵应用,合理开发小水电,提升能源保障稳定性、可靠性 和高效性。 2. 化能源结构网络 稳步推进变电站及其配套线路工程建设,加快新建都杨站、 都杨 2 站等 220KV变电站,新建布务站、码头站、方平站、石材 站、思劳 2 站等 110KV变电站,扩建园区站、都骑站、思劳站、<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58
港区站等 110KV变电站。加强主干网建设,预留连接华润西江发 电厂的 500 千伏高压走廊。科学优化网络建设,各级电网满足 N-1”的供电安全准则。加快天然气输配系统建设,适时推进 杨、思劳、六都 LNG气化站、汽车加气站的建设。构建以中压 网为框架的供气网络,建立供应充足、储配灵活的安全供气系 统。 (三)统筹市政设施建设 1. 快重大供水设施建设 加强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用水结构和用水总量控制, 提高用水效率。加强供水工程和配套管网建设,重点推进水厂等 工程建设,有效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加强西江干流等水源地 水质保护,以东风中型水库水质为备用水源,以迳尾水库、云龙 水库、大洞水库以及新建洞坑水库为应急水库,建立多水源的供 水系统。完善水源地保护管理体系及水源地预警预报体系,形成 安全、稳定、经济的供水保障体系。 2. 升污水综合处理能力 加快污水深度处理及再生利用,配套建设生活污水再生利用 设施,推进建设工业废水集中处理设施,有效提升污水综合处理 能力。加快新建西江新城第二、西江新城第三、西江新城第四, 思劳、云安污水处理厂,扩建西江新城第一污水处理厂。进一步 完善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大力推进雨污分流排水系统建 设,新建设区均采用雨、污完全分流体系。对已形成的雨污合流 区域,根据城市发展、环境要求、道路改造和经济投入等情况, 59
逐步改造为雨污分流制污水系统。 3. 统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动各开发区智能化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传统信息 基础设施向云计算模式转型,大力推进“云谷”建设。合理布局 电信端局、移动通信局、邮政支局等信息基础设施,深化电子商 务、电子政务应用与信息资源整合,推进综合性信息共享基础平 台和各类便民服务网络建设,构建数字化、综合化、宽带化、智 能化、 个性化的现代化通信网络。 快智慧城市、 智慧园区建设。 (四)增强区域综合防灾能力 完善综合防治应急系统,加强防洪排涝系统建设,增强区域 内治涝体系建设,全面完成规划内的中小河流治理、小流域综合 治理和农村重点易涝区整治工程建设任务, 重点消除水库、 水闸、 堤防等水利基础设施的安全隐患。按 100 年一遇防洪标准加固西 江干堤、新兴江干堤和南山河西江出口段堤防,抵御外洪;按 50 年一遇防洪标准新建大涌河、 蟠咀河等堤防, 提高内水防洪标准; 建设北湖湿地蓄洪区,调蓄雨洪。完善综合防灾应急体系,建立 三防指挥调度系统。结合园区产业特点,将城乡消防安全设施等 方面建设与其他市政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同步发展, 完善城市消防体系。建设防震指挥中心,加强重大灾害监测预警 和应急服务平台建设。建设避难场所和避难通道,保障开发区安 全。 60
七、生态环境保护 秉承“科学用山、智慧用水”的环保理念,根据市开发区生 态环境承载力,严格落实生态空间管控、生态资源建设,加强环 境保护,对多种污染联防联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构建开发区岭南山水之韵的生态美景。 (一)加强生态管控,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1. 于生态保护红线加强生态空间管控 根据广东省生态严格控制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修订要求, 识别市开发区法定保护区及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和生态敏感、脆弱 的区域,规划市开发区生态保护红线,科学划定林业生态红线, 重点明确耕地、林地、水系及重点生态功能区边界。在遵循生态 严格控制区管理措施的基础上,根据市开发区实际情况制定细化 和针对性强的管理措施,有效加强生态环境空间优化管理工作。<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61
实施以“集中连片管控、疏通生态廊道、分区分类管理”为重点 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策略,在确保开发区生态服务功能规模化的 基础上,统筹红线区域外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和红线区域内社会民 生发展。严禁控制区内进行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无关的开发活 动。 2. 自然资源为主导打造特色生态景观格局 依托市丰富的森林资源,大力推进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力培育森林资源,在开发区构建“两脉三块、四廊多楔”的生 态景观格局,重点打造大金山和西江两条山水生态脉络,围绕南 山森林公园、阿婆髻山森林公园和大石岭森林群落斑块,打造开 发区重要生态板块,维护区域生态多样性。以自然山体、水体为 载体,沿南山河、大涌河、南广高铁及主要高速公路、城市快速 路等两侧构筑四条主要生态廊道。做好河杨公路、新城快线两旁 环境整治和部分地块的绿化美化工作,加快推进东山森林公园、 北湖启动区等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建设。在市开发区各组团之间以 及组团内各功能分区之间建设绿楔,在各功能片区之间形成缓冲 区,与外部生态系统构成良好的生态网络。 3. 态优先为导向开展生态资源建设和保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多部门联合,共 同做好自然保护地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满足市开发区生 态文明建设需求。依托市开发区自然山水优势,建设一批城市公 园、森林公园、生态休闲型绿地和生态景观型绿地等生态节点, 以发展乡土树种为主体,丰富园林植物的种类,营造环境优美、 生态和谐的景观形象,完善其观光体验、休闲旅游、科普教育等 62
功能,建立健全开发区生态系统。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和河流两侧 的绿化带植物的配置应以乡土植物和地带性植物为主,兼顾观赏 性和城市景观,保持自然资源特色。加强山体保护,治理水土流 失、禁止破坏森林资源或者擅自砍伐、移植树木。加强对森林公 园、风景名胜区以及古村落、文物古迹、文物保护单位等历史文 化资源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分别建立山体、森林资源、景观 资源、生态廊道、主要河流两岸、植物植被保护制度。加强河湖 水生态建设,以南湖、北湖为主体,实施控闸调水、生态湿地、 防洪排涝等工程,提高市开发区水资源配置能力和综合利用效 率。 (二)强化环境保护,健全环境联防联控 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源头治理与末端治理 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开发区内部及与周边区域的环境保护联防联 控,通过对重点流域、 土壤、 大气及固体废弃物等进行综合治理, 提升市开发区生态环境综合质量。 市开发区环境功能区划如下表所示,开发区全年空气质量达 到Ⅱ类空气标准。周边西江、洞坑水库、大洞水库作为饮用水水 源保护区,水质目标要达到 II 类水质标准;南山河、大涌河及 其他地表湖库、水系需具备景观娱乐、农业灌溉等功能,水质目 标要达到 III 类水质标准。各组团根据发展重点和功能用途,执 行相应的声环境控制标准。 63
7-1 广东省市开发区环境功能区划 <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环境功能 功能分区 地区 分区执行标准 区划 二类空气环境 一类空气环境质量功能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大气环境 质量功能区 区以外的其它地区 (GB3095-2012》二级标准 西江、洞坑水库、大洞《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饮用水水源保 (GB3838-2002 II 类标护区 库等 旅游景观用水 大涌河、南山河等 水环境 功能区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Ⅲ类标准 农业灌溉用水 安塘河、杨梅水 功能区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旅游景观用水 思劳河 功能区 (GB3838-2002》Ⅳ类标准 亚婆髻山、大石岭等森 公园;及市开发区居《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1 类噪声环境 民住 宅、医疗卫生、文质量功能区 3096-2008 1 类标准 化教育、 研发设计、行政办公等公 共区域 市开发区居住、商业混2 类噪声环境 区域,商业金融、集《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声环境 质量功能区 3096-2008 2 类标准 市贸 易区域 思劳片区的各类产业园 3 类噪声环境 区及其他工业生产、仓《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质量功能区 3096-2008 3 类标准 物流区域 4 类噪声环境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城市交通干线道路两侧 质量功能区 3096-2008 4 类标准 1. 强水环境保护 对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禁止开发区或限制开发区 内的工业企业进行清理,重点加强西江、洞坑水库、大洞水库及 南沙河、大涌河、思劳河等水系保护,确保饮用水安全。开展市 开发区内河涌整治工程,采用河涌彻堤、修建排污渠、清淤等措 施,开展整治工程。将不锈钢、水泥、化工等水污染重型行业集 中布局,实施污染集中控制与治理,从“源头 - 过程 - 末端”实 64
多种措施来控制污染物,实现废、污水达标排放,提高开发区企 清洁生产与污染治理水平。加快开发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 进西江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区、佛山()产业转移工业园主要污水 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建设,强化拓展区主要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和循 环利用设施建设,完善市政污水管网和雨污分流建设,有效提高 园区污水集中处理率、工业废水综合利用效率和达标排放率。加 强市开发区重点产业发展环境影响评估,控制用水总量,提高用 水效率,确保对区域水资源的环境风险在可控范围内。确保市开 发区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保持在 100% 100%,工业企业废水处理率 2. 加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健全市开发区与郁南、罗定、新兴等县及肇庆、佛山等地区 大气污染联防联治机制,依托市开发区大气污染监测网络建设, 强化市开发区大气污染全局监测和联动防治。在开发区内积极开 发利用地热能、 风能、太阳能、 生物质能, 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对水泥、 硫化工、 陶瓷、 石材、造纸、金属制品等重点行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提高企业 准入门槛,对污染严重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强制审核,针对节能减 排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要求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 装备,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重点强化水泥石材企业对粉尘、 可吸入细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推进开发 区集中供热供气,淘汰落后产能,建设以能源高效利用为基础的 生态工业园区,逐步淘汰分散燃煤锅炉,对于不能实施集中供热 的园区企业要推行使65
用清洁能源。积极发展绿色公共交通,开发 区首先要发展热点线路和热点区域的公共交通,逐步扩大公共交 通覆盖范围,加强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 3. 加强声环境保护 强化噪声污染的整体防治,加强声环境分区管制,开发区建 设布局中应使固定噪音源远离敏感区域,逐步改变城区厂区混合 存在的局面,工业区、交通干线与居民区文教区之间应设有一定 距离的防护隔离带,优化交通路网,配合加强管理及工程措施, 降低交通噪声对住宅的影响。严格控制开发区各类噪声源,对于 工业企业噪声源, 采用安装防震橡胶垫、 弹簧等减少振动传播率, 对车间厂房使用隔音门窗,对排气系统安装消声设备,对重污染 企业车间内安置吸声顶,增加围护结构的隔音量,鼓励使用低 声工具及设备。对建筑施工噪声,加强对工地的施工监管,加强 夜间施工噪声管理,严格控制夜间施工噪声污染,各施工单位必 做到文明施工,采取隔音、屏蔽措施,严格控制建筑施工噪声 扰民。对于交通噪声,加大高铁、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交通噪 声污染控制力度,采取拓宽路面,增大道路空间和路面平整度, 严禁车辆超速,在敏感区域路段采取禁鸣喇叭等措施降低开发区 内交通干道噪声污染。对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商务办公、休 闲娱乐场所应确保其边界噪声达到国家、省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 标准。 4. 推进固体废物绿色循环处理 建立工业固体废物分类收集、 再利用、 安全转运的管理体系 对开发区垃圾宜分类备案,逐步建立园区废物回收交换与管理 统,引进固体废物的绿色循环处理技术,形成废物利用上66
下游产 业链,拓展资源化利用途径,研发石粉、碎石补等的有效再利用 途径和技术。对于建筑垃圾,强化对余泥渣土的管理,统一建立 余泥渣土受纳场和储运站,保证余泥渣土的有序处置。重点强化 危险固体废物的监管,建立开发区危险废物和严控废物产生元管 理动态档案,加强危险废物贮存期间的环境风险管理,建立和完 善突发危险废物环境应急预案。推进危险废物经营企业信用管理 制度建设,鼓励拥有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优质诚信企业落户开 发区,开展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理处置。完善生活垃圾“分类 收集、集中处理”体系,在市开发区周边乡镇,按照“户分类、 村收集、镇中转、组团处理”模式,建立三级一体的垃圾收集处 理体系,形成适应市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需要的生活垃圾清运与 处理网络。 5、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落实“谁损毁,谁恢复;谁受益,谁治理”的要求,做好水 土流失治理。特别是对开挖山体和堆填区的边坡治理。”因为各 园区生态保护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按要求治理边坡,造成塌 方多、水土流失严重,严重影响园的景观。 (三)优化经济发展,保护与发展共赢 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基于资源条件和承载能力,优化工 业空间布局。考虑相关产业政策,结合我市产业发展现状、未来 发展趋势和资源优势等,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产业空间布 局。佛山()产业转移工业园、广东工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区、佛山()产业转移工67
业园大力发展机械制造、汽车零配件、 石材加工产业、新能源产业,形成石材机械制造基地,汽车零部 件制造业配套基地,以氢燃料为代表的新能源开发和应用产业。 推动石材产业集聚升级,促进企业向园区集聚,着力加快石材产 业转移基地专业园区建设,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擦亮石材世界 级品牌。在佛山顺德(新兴新成)产业转移工业园形成金属制品 特色产业,推动不锈钢产业抱团发展,推动不锈钢产业从劳动密 集型向现代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转型。罗定业转移工业园围 绕生物制药、日用化工,打造中药提取产业基地。循环经济工业 园(云安区产业园)推动精细化工、港口物流业发展。郁南县产 业转移工业园发展精细化工、 新型建材、 电池、 食品药材等产业, 打造全国林果(南药、花卉苗木)经济生态发展示范区、全国现 代特色农业发展示范基地。 在开发区调整优化能源结构,逐步提高市开发区天然气、氢 能、太阳能、地下水源热泵等清洁能源消费比重。积极推进管道 天然气建设,在主要工业园区适时建设热电联产系统,有效提升 节能减排降碳水平。积极推广绿色低碳建筑,政府投资项目积极 推广太阳能热水和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利用地下水源作为公 共建筑空调的冷源。按照“公交优先、山水特色、城乡一体”的 绿色交通理念,推广使用氢能源公交汽车,大力发展智能交通和 城市慢行系统,西江新城着力打造以高铁场站为核心的公共交通 导向型交通体系。加快重点园区循环化改造,深化云安国家循环 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进一步 68
探索建立碳汇交易平台,促进市开发区绿色发展。 八、体制机制改革 进一步解放思想,先行先试,从更高层面创新符合市开发区 实际和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为市开发区规划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和有效保障,提升市开发区对全市经济的引领辐射作用。 (一)加强能力建设,提高组织管理水平 1. 确开发区管理职责 开发区管理部门主要职能是园区经济开发、协调、规划和管 理、为入园企业提供服务等,实施行政许可事项“一站式”受理 及审批,具体包括园区内的规划设计、工程建设报批、投资立项 审批、土地开发利用、林地使用等内容。其余行政与社会事务交 由属地管理。 2. 实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市开发区建设工作协调机制,强化部门协调和上下联 动,研究解决涉及各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重大事项和重大问 题,明确各阶段产业园区的重点工作。在项目落地、基础设施配 套项目规划建设与管理等方面形成联动机制,避免重复建设、无 序发展。 3. 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建立市开发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 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 域。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 惩戒失信,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鼓励中小企业和非公 69
经济发展, 确保中小企业及非公有制企业在市场准入、 财政税收、 信用担保和投融资等方面,与国有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大力实施 企业成长计划,推进重点产业集群建设。 (二)深化改革创新,健全管理体制机制 1. 建立“多规互促”的协调机制 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加强市开发区发展总体规划、城 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规划的有效衔接,统筹编制基 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形成“多规互促”的规划体 系,推动城市交通、水系及防洪排涝、电力等方面的相互衔接。 以战略思维、长远眼光和可持续性谋划发展,有效协调局部利益 与全局利益、当前任务和长远目标、产业布局和人口集聚、新区 开发和现有城区扩容提质等之间的关系,推进开发区有序发展。 2. 创新投融资体制 拓展市开发区投融资渠道,创造条件鼓励发展产业投资基 金,吸引产业投资基金支持产业发展。规范发展民间金融,合理 引导民间资金流向,推动民间金融的正规化合法化,拓宽民间资 本投资渠道。在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规定的情况下,鼓励开 BOT BT融资租赁等多种形式的项目融资。结合园区所在城镇 “三旧”改造、配套设施建设等,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PPP)模式,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 共服务供给,推动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创新开发区投融资方式, 大力开展担保方式创新,拓宽贷款担保物范围,积极开展应收账 款质押贷款业务, 探索开展土地使用权、 林权使用权抵押及股权、 专利权质押融资试点。支持园区内龙头企业70
申请发行企业债券, 推动重点园区和重大项目建设。建立健全诚信体系,广泛开展企 业信用评级和信用企业建设,营造重信用、讲诚信的社会风气。 3. 优化跨区合作机制 积极打造对外开放合作平台,建立市开发区各园区产业发 展、招商引资、项目布局一体化推进机制,深入推动与泛珠三角 联动发展机制,在园区建设、产业转移、资金扶持、政策互通、 国际合作等方面具体开展沟通交流和项目合作。积极与省目前已 设立的支持产业发展方面的基金相对接,共同出资设立子基金, 积极申报项目争取支持。探索建立与广东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 心( OTC)的合作模式,深化与佛山金融合作,通过金融资本吸 引外地企业和项目落户市开发区,促进开发区资本市场的联动发 展,实现共赢。 (三)提升政策创新,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市开发区在重大项目建设、土地、财政金融、人才等方面加 大政策支持,积极推进先行先试。 1. 重大项目政策 对市开发区重点发展和承接的产业以及西江大桥、新港、湛 肇广河客运高铁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先给予引导和扶 持;对市建设国际农业合作示范园区、农产品大宗交易中心等重 大项目予以支持;对云城区创建广东省石材产业外贸转型升级示 范基地予以支持 2. 土地管理政策 针对片区工业和建设用地紧张的问题,深化城乡建设用地增 减挂钩,鼓励复垦空心村、废弃工矿土地获取建71
设用地指标,倾 斜下达挂钩周转指标,缓解建设用地指标压力;探索通过城镇三 旧改造,盘活存量土地,保障建设用地空间;支持市开发区开展 低丘缓坡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拓展建设用地空间,严 格控制开发区占用耕地,特别是水田,确需占用耕地和水田的, 须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占水田补水田,市在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 标方面对市开发区予以倾斜。支持市开发区内重大项目纳入省重 点项目,并据此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控制征占林地,依 法办理使用林地和采伐林木许可手续。 3. 财政金融政策 省财政结合实际,加大对市开发区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省 级融资担保机构为市开发区融资提供担保支持,支持根据产业发 展需要,由社会资本出资,通过市场化手段设立产业投资基金。 大力培育发展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鼓励地方建立担保风险基金, 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发展,加 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探索高速公路、码头、电 力等资产证券化。 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 中期票据、 短期融资券、企业集合债券和上市融资。 4. 人才政策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对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 研究出台更有吸引力、适合市情的人才政策体系。对符合条件的 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协助其申请广东省人才优粤卡,解 决医疗保健、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建立健全人才分 类评价机制,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加快完善人才公 共服务体系,推进“人才驿站、博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 地”等平台建设,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服务。72
坚持柔性引才,加 强国际人才交流, 推动“国际人才交流与创新中心区域中心” “国 际创新院”在落地。着力实施重大人才工程。聚焦重点产业、新 兴产业和重点项目需求,鼓励和支持企业对接“珠江人才计划” “扬帆计划”“广东特支计划”,引进培养各类“高精尖缺”领 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促进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科技 链深度融合。全面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深化技工院校内涵发 展,打造高水平技师学院。围绕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积极实 施职业教育提升计划、“十百千万”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南粤 工匠”培养计划,结合产业发展需要,推动技工院校与产业园区 “共建、共研、共育”,扩大技能人才有效供给,为推动产业振 兴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九、安全风险评估 (一)现状评估 全市各家开发区能认真贯彻落实好各级关于安全生产和社 会稳定的一系列部署要求,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责任体 系建设,强化部门协调联动,加大隐患排查整治,安全生产和社 会稳定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市各家开发区没有发生较大以上生 产安全事故、重大社会稳定问题,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二)存在问题 尽管我市各类开发区发展迅速,有效发挥了对区域经济的窗 口、示范、 辐射和带动作用, 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同时还存在个别开发区内企业及开发区管理者安全生产和社 会稳定意识不够强烈、安全生产责任不够到位73
等问题。对此,各 家开发区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加强开发区 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安委办明电〔 201421 号)、《市人民 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的通知》(云府 办〔 201641 号)等文件精神,加强开发区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 工作,坚决遏制开发区各类事故特别是较大以上事故发生,促进 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三)应对措施 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在推进开发区规划建设时,要综合考虑 产业聚集、功能定位和安全风险等因素,做好开发区的规划选址 和产业布局。要统筹管理和整体评估开发区安全风险,着力防范 安全风险叠加,使开发区规划与地区发展相协调,开发区功能与 其他主体功能相适应,努力将开发区生产安全与周边居民生活安 全相互影响降到最小。 2. 完善管理机构,明确安全责任 加强开发区安全管理机构建设,明确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开 发区应明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安全生 管理人员,落实相应的办公设施、安全检查装备和工作经费。 有条件的开发区可建立安全生产专职执法机构,赋予执法主体资 格;也可由设立开发区的政府相关部门依法委托执法,或由设立 开发区的政府相关部门派驻执法。明确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安委 会及其他职能部门和生产经营建设单位的安全生产职责,建立健 全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体系,积极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目标、任务 考核、责任落实及指标控制体系建设,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和重 点任务,加强安全生产考核和奖惩,重视对安全生产考核结果的 运用,严肃事故查处,全面落实开发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和 安全生产事故责任倒查制度。 74
3. 严格准入制度,完善退出机制 严格生产经营单位准入和退出。开发区要建立生产经营单位 准入和退出制度,严格生产经营单位入园条件,严格高风险项目 建设安全审核把关,严禁不符合产业政策、不符合最低规模、采 用国家明令禁止或淘汰的设备和工艺的项目进入开发区。依法搬 迁或关闭安全距离不符合要求和达到国家淘汰落后标准的生产 经营单位。 4. 推进安全标准化,健全安全诚信体系 推进开发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安全诚信体系建设。有条 件的开发区应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开展对危险化 学品、冶金等企业的诚信登记进行评定、 公示、 上网和分级管理, 落实激励、严惩措施。 5. 现风险评估制度化,确保决策科学性 在开发区内普遍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化解制度。在项目、 措施和其他事关开发区及周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项目实施前、 实施中、实施后,认真组织开展风险评估,尽可能增强决策的科 学性,尽可能避免和减少因决策失误或时机不成熟而给社会稳定 带来的冲击。 6. 善应急能力,应对突发危险 强化开发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有重大危险源的开发区应单 独建立应急救援队伍,配备满足实际需求的应急救援装备。其他 类型开发区应建立满足本开发区要求的微型消防站,充分利用开 发区企业应急救援资源,以公安消防队(站)为主,依托重点企 业建立开发区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监督指导企业按照相关法规 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强化各救援队间的应急联动和影响能 75
力。 十、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开发区规划建设采取“省、市指导,县(市、区)政府、 开发区管理机构为主”的模式,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 理机构要切实担负起开发区规划建设的主体责任,按照规定程序 建立健全开发区管理机制,负责组织实施开发区的规划建设。根 据规模、产值、规划发展等因素,合理确定各开发区管理机构的 人员编制,避免因编制不够影响开发区正常工作的开展。建立市 直相关部门和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理机构共同参与的协 调机制,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按照规划任务和方向,制 定具体实施方案,编制重点领域专项规划,做好项目储备和项目 前期工作,健全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并在有关部门指 导下,抓紧探索建立推动绩效考核和奖惩激励措施,积极推进规 划落实。 (二)加强统筹协调 市直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进一步加强对各家开发区规 划建设的指导,在规划编制、政策实施、项目安排、体制创新等 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同时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指导和 帮助县(市、区)、开发区管理机构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 问题。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理机构要按照“理顺关系、 权责一致、执行顺畅、提高效能”的原则,制定年度实施总体方 案,细化分解目标任务,科学推进开发区的规划建设;要重视城 76
市规划的引导作用,加快完善城乡总体规划,统筹、协调好各类 专项规划,及时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切实保障开发区 规划建设依法、有序、从容推进。 (三)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本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做好各项工 作和政策措施落实的督促检查工作,组织开展规划实施评估,研 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建立规划实施考核评价体 系,强化监督考核。完善社会参与和监督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 与规划实施,形成规划实施合力。 (四)强化规划实施 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本规划的组织实施和任务分解工作, 确工作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工作机制,形成推进规划实 的强大合力。要在发展总体规划指导下,抓紧编制城市总体规 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并保障经费。开发区管理机构要会同有关部 门,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做好项目建设和政策措施 落实的督促检查工作。建立年度考核和评估制度,检查规划落实 情况,分析规划实施效果,提出规划实施对策建议。采取多种形 式多种渠道,加强规划宣传,增进政府与公众的沟通互动,及时 公开规划实施的相关信息,接受全社会监督。77
附件 1:规划环境影响说明 (一)环境影响预测 开发区总体规划的实施对促进开发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 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但规划在实施过程中,由于不同类型的企业 入驻,会产生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会对环 境带来一定的影响。本说明对实施后可能对各环境要素带来的影 响进行了预测分析,涉及重要环境因子预测分析如下 : 1. 环境 根据《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2011 年)》,市境内地 表水共划分了 57 个水环境功能区,包括河流型功能区和水库型 功能区。河流型功能区 46 个,其中水质目标为Ⅱ类 19 个,Ⅲ类 25 个,Ⅳ类 2 个;水库型功能区 11 个,其中水质目标为Ⅰ类的 1 个,Ⅱ类的 10 个,整体水质目标较高。因此,需根据各开发区 的主导产业定位及发展规划,对各园区污水排放严格要求,积极 建设污水收集、截污及处理设施,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保护水环 境。 2. 气环境 “十二五”期间,城区及各县(市、区)政府所在地城镇环 境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根据各开发区的 主导产业定位及发展规划, 开发区内主要的大气环境污染物 SO2 NO2PM10,空气质量与现有背景值比较,大气质量改变值相对 较小,因此预测只要对开发区的建设开发及主要大气污染企业做 好管理工作,并采取有效的污染减缓措施,在开发区的发展中, 污染物的排放量在满足评价要求的情况下,能够达到相关空气质 量标准要求。 78
3. 环境 开发区的噪声来源施工噪声、工业设备噪声、交通噪声,如 能加强声环境的规范管理,各功能区的环境噪声,可以满足城市 区域噪声控制标准的要求。 4. 体废物 随着开发区的发展,一方面开发区产业企业会产生工业固体 废弃物,另一方面随着区内人口数量增加,生活垃圾产生量呈上 升趋势。各开发区内暂不规划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置场所。因此, 各开发区所在县 (市、 区)在规划和实施垃圾无害化处置场所时, 需统筹考虑开发区的垃圾处理量的需求。开发区经垃圾规范化处 理、处置后,不会给环境带来较大影响。 5. 态环境 开发区的建设严格按照《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三五” 规划》中市生态功能区划,实行采用差异化管控措施,按照相关 法律法规要求实施限制开发,切实保护林地、草地、水域和湿地 等生态用地,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积极发展生态工业建。开 发区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小。 6. 会经济 规划实施后,开发区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功能逐步得到提 高,主要体现在土地利用、人口、基础设施、社会生活等方面; 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强,经济活力进一步体现;有利于市城市结构 和功能调整,有利于市的经济发展。 (二)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与对策 严格执行“水十条”、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广东省地表 水环境功能区划》水质目标要求,加强开发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力 度。从源头有效控制污染物的产生量,加大减排力度。通过建设 79
城市污水厂,配套铺设排水管网,企业内部建立污水处理站等措 施处理城市生产和生活污水,实现达标排放;通过铺设截污管道 和排水管道减少直接排入自然水体的污染排放量。 2. 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针对工业大气污染源,各开发区要制定产业准入门槛,明确 相应产业的环保准入要求,对于污染较重的行业要进一步提高环 保准入门槛。通过调整能源结构,提倡清洁生产;通过提高能源 利用率,合理控制能源消耗总量;强化污染源治理,防止新污染 源产生;加强工业企业废气排放末端治理措施;实施总量控制等 措施。 对生活污染源提出提高开发区燃气气化率;加强饮食娱乐服 务行业管理,减轻油烟污染等措施。 对施工、交通和地面扬尘污染提出加强建筑施工和道理道路 扬尘治理;加强机动车尾气综合治理;合理布置绿化区域,扩大 绿化面积等措施。 3. 声影响减缓措施 对道路噪声综合整治,提出了完善道路两侧绿化隔离带,加 强道路交通管理等交通噪声综合整治的措施。对于工业噪声综 整治,提出合理布局、控制噪声源、加强管理等措施。此外,对 施工噪声、社会噪声等制定相应对策和措施。 4. 体废物处置和管理对策 针对开发区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工业固废、 建筑垃圾等制定管理要求和方式,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到生活垃圾 无害化处置场进行规范化处置;倡导企业制定循环经济和清洁生 80
产方案,降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对于危险工业固废实行 全过程管控;建筑垃圾运至制定场所资源化处理。 5. 绿化美化措施 通过每家企业一个责任单位形式, 督促企业实施绿化、 亮化,改善企业环境,确保提升成效。使开发区的企业建设为花 园式的现代工厂,规范有序的作业现场,从而提升整个园区的园 容园貌。 美化、 6. 要产业污染防治措施 针对开发区内可能产生较大污染和存在环境风险的主要产 业,提出环境保护措施。例如:针对主要大气污染企业,安装烟 气脱硫脱硝装置;食品、药品加工企业主要关注废水处理等,相 应制定合理的环保措施,并制定风险防范和应急预案,同时推行 清洁生产,强化污染治理。 (二)总体评价结论 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和实施后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一定的环境 问题,但严格遵循规划及布局,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并进 行跟踪评价和跟踪监测,适时地采取改进措施,规划实施的不利 环境影响可一定程度上得到减轻或减免。因此,市开发区总体规 划的实施可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目标,在环境 保护方面是可行的。81
附件 2:水资源论证报告 一、总论 1.1 编制论证报告书的目的 为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保障《市开发区总 体发展规划》 项目的合理用水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取水许可管理办法》、《水利产业政策》和《建设项目水资源 论证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及文件规定,制定了相应的水资源论 证。对于《市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项目供水工程的水资源论证 工作,水源区水量与的水质及对其它取水户的影响程度是论证的 关键。本项论证工作将根据市的水文水质资料,采取数理统计等 评价方法进行水量水质分析论证,并评价《市开发区总体发展规 划》项目取水后是否对其它取水户产生影响,为取水许可审批提 供决策的科学依据。 1.2 编制依据 <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016 修正);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 正); 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2016 修正); 4《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 2017 例》 正) 5《取水许可管理办法》( 2008); 6《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2017 正); 7《水利产业政策》( 1997); 82
8)《广东省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 2018 修正); 9)《广东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2015)。 10)《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11)《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 12)《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 CJ3020-93 ); 13)《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DB4426-2016); 14)《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282-2016); 15)《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318-2017); 16)《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14848-2017 ); 17)《广东省用水定额》( DB44T1461-2014); 18)《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2011); 19)《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 20)《广东省取水许可制度与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 2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1.3 论证总体思路 本次论证工作总体思路为:进行市社会经济、水资源开发利 用、河流水质现状及水文特征的调查与评价,并在对水文水质调 查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水源水量与水质可行性分析,并进行取水 退水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提出相应的水资源保护措施。 1.4 水资源论证范围 83
根据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的需要确定水资源论证范围,论证 范围要统筹考虑规划区域、以及规划取水、用水以及取水、退 有直接影响的区域,并结合流域与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需要综合 确定。 本次《市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规划范围为市行政辖区范 围即市所辖的云城区、新兴县、云安县、郁南县和罗定市五个县 市区域。本次水资源论证范围与《市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范围 一致,为《规划》中各类开发区涉及的西江、南山河、大涌河、 新兴江等大小干支流和水库、水源保护区等。 1.5 水平年 现状水平年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年份,一般取开展规划论证 时最近的年份,并考虑水文情势和资料条件,避免特枯水年和特 丰水年,其水文情势尽可能选取接近多年平均的情况。根据资料 显示市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1490.6 毫米。根据 2018 年鉴取 2015 年为水平年, 2015 年降雨量为 1459.5 毫米,水资源总量为 58.17 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 2354.15 立方米,用水总量为 16.16 亿平方米。 二、市概况 2.1 自然环境状况 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 西江中游以南。 东与肇庆市、 江门市、 佛山市交界,南与阳江市、茂名市相邻,西与广西梧州接壤,北 临西江,与肇庆市的封开县、德庆县隔江相望。市区距肇84
60 公里,距广州 140 多公里,水路距香港 177 海里,上溯广西梧州 60 海里。全市在北纬 22°22′~ 23° 19′,东经 111° 03′~ 112°31′的范围内, 总面积 7779.1 平方公里。 2010 年耕地面积 152.36 万亩,水田面积 103.93 万亩。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市内主要河流罗定南江、新兴江均大致呈西南——东北流向。西 部、西南部、东南部与邻区、邻市俱以山岭为界,唯北部以西江 为界。丘陵是市的主要地貌,多沿山地边缘发育,高丘陵海拔 250 450 米之间,低丘陵海拔 100 250 之间。低丘陵坡度平 缓,多为 15 度~ 20 度。 2.2 社会环境状况 根据市 2019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2019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 254.52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1.83 万人,其中, 城镇常住人口 109.24 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 化率)为 42.92%比上年末提高 0.68 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 27055 人,死亡人口 13985 人,自然增长人口 13070 人。 2019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921.96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72.50 亿元,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 13.5%;第二产业 增加值 286.08 亿元, 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 38.3% 三产业增加值 463.38 亿元,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 48.2%。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 18.7 : 31.0 : 50.3 。民营经济85
加值 670.98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 72.8%。人均地区生产总 达到 36354 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 5271 美元。 2.3 市水资源概况 市地处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 光照充足。时空分布不均匀。市区域内降雨多集中在每年的 4~9 月,且降雨有明显的前后汛期之分,前汛期( 4~6 月)一般为峰 面雨,后汛期( 7~10 月)一般为台风雨,汛期( 4~10 月)降雨 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 80%。易造成洪涝灾害。年降水量的年际变 化也很大,最大为 2015.6mm,最小为 980.7mm,最大最小年降雨 量之比为 2.06 1 降雨:市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1490.6 毫米,折合年降水 总量为 115.95 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 687284 万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总量为 202819.6 万立方米。全市水资源的特点:降 水充沛,水资源较丰富。 水资源利用程度低:由于全市地处粤西山区,降水常以暴雨 形式出现,河川径流也常以洪水形式出现,造成水资源利用程度 不高,降水白白的流走。 过境客水量大:市的过境客水量达到 2235 亿 m,而占本地 水资源量 70%以上的罗定江和新兴江的多年平均水资源量才 43 亿 3m源,过境客水量为本地水资源总量的 36 倍多,仅西江的过境客 386
水量就达到 2227 亿 m。大量的过境客水量为市境各地带来灌溉、 发电、供水、 航运及水环境稀释之利, 从而缓和了水的供需矛盾。 32019 年水资源总量 68.1 亿立方米。 年平均降水量 1666.8 米。年末全市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 2.1 亿立方。 三、项目取用水的合理性、可靠性与可行性 3.1 水源水量可行性分析 市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1490.6 毫米,折合年降水总量为 115.95 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 687284 万立方米,地下水 资源总量为 202819.6 万立方米。全市水资源的特点:降水充沛, 水资源较丰富。根据 2018 年年鉴所录 2005 年、 2010 年、 2015 年、2016 年的年降雨量、水资源总量、人均水资源量与用水总量 (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用水)绘制下表 3-1 序号 1 2 3 4 4.1 4.2 4.3 4.4 项目 3-1 各年水环境统计信息表 <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单位 2005 2010 2015 2016 毫米 亿立方米 立方米 / 亿立方米亿立方米 亿立方米 亿立方米 亿立方米 1347.7 70.79 3022.5 15.69 8.52 2.26 1.46 0.17 1569.7 66.85 2832.51 15.99 9.95 1.84 1.43 0.07 1459.9 58.17 2364.15 16.16 12.4 1.79 1.84 0.14 1859.2 74.52 3003.87 14.21 10.42 1.74 1.68 0.37 降雨量 水资源总量 人均水资源量 用水总量 农业用水 工业用水 生活用水 生态用水 根据上表水资源总量与用水总量进行对比,市水源水量充 87
足,对《市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项目进行供水工程不对其它用 水户产生影响,因此对项目进行供水工程具有的合理性、可靠性 与可行性。 3.2 水源水质可行性分析 根据《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2011 年)》,市境内地 表水共划分了 57 个水环境功能区,包括河流型功能区和水库 功能区。河流型功能区 46 个,其中水质目标为Ⅱ类 19 个,Ⅲ类 25 个,Ⅳ类 2 个;水库型功能区 11 个,其中水质目标为Ⅰ类的 1 个,Ⅱ类的 10 个,整体水质目标较高。 开发区周边西江、洞坑水库、大洞水库作为饮用水水源保护 区,水质目标要达到 II 类水质标准;南山河、大涌河及其他地 表湖库、水系需具备景观娱乐、农业灌溉等功能,水质目标要达 III 类水质标准,如表 3-2 。因此对《市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 项目水质用水要求符合。 3-2 开发区周边水环境分析表 <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西江、洞坑水库、大洞《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饮用水水源保 (GB3838-2002 II 类标护区 库等 旅游景观用水 大涌河、南山河等 水环境 功能区 农业灌溉用水 安塘河、杨梅水 功能区 旅游景观用水 思劳河 功能区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Ⅲ类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Ⅳ类标准 88
四、项目取水退水情况及水资源保护措施 4.1 项目取水退水情况 《市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项目规划建设开发区主要包括: 广东工业园区(含初城工业园、健康医药产业园、安塘石材基地 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东新兴县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佛 山顺德 新兴新成 产业转移工业园)、广东省郁南县产业转移 业园(郁南产业转移工业园) 、广东罗定市产业转移工业园区 (罗 定产业转移工业园)、循环经济工业园 市云安区产业转移集聚 地)、佛山()产业转移工业园,会产生一定的取水用水和退水 排污情况,因此需要采取相关的水资源保护措施。但因本规划仅 为对全市各类开发区发展的统筹规划,不涉及具体开发区的取水 和退水安排,因此各 开发区相关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详细部署和 水资源论证等工作留待各开发区编制本开发区发展规划时进行 4.2 水资源保护措施 1、对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禁止开发区或限制开 区内的工业企业进行清理,重点加强西江、洞坑水库、大洞水 及南沙河、大涌河、思劳河等水系保护,确保饮用水安全。 2、开展市开发区内河涌整治工程,采用河涌彻堤、修建排 渠、清淤等措施,开展整治工程。将不锈钢、水泥、化工等水 染重型行业集中布局,实施污染集中控制与治理,从“源头 - - 末端”实行多种措施来控制污染物,实现废、污水达标排 89
放,提高开发区企业清洁生产与污染治理水平。 3、开发区在施工期内,应采取措施减少施工期废水排放影 响。①施工上,尽量求得土石工程平衡,减少弃土,做好各项排 水、截水、防止水土流失的设计;②在施工场地,开挖边沟、边 坡时要用石块铺砌,填土场的上游要设置导流沟,填土作业尽量 避开暴雨期;③工程场地内需构筑相应容量的集水沉砂池和排水 沟,以收集地表径流和施工过程产生的泥浆水、废污水。 4、加快开发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西江新城高新技术 业区、佛山()产业转移工业园主要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建 设,强化拓展区主要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和循环利用设施建设,完 善市政污水管网和雨污分流建设,有效提高园区污水集中处理 率、工业废水综合利用效率和达标排放率。 5、加强市开发区重点产业发展环境影响评估,控制用水总 量,提高用水效率, 确保对区域水资源的环境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确保市开发区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保持在 100%,工业企业废 水处理率达 100% 除此以外,《市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项目还应以提高水的 利用效率为核心,建立节水型开发区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重 点抓好高用水行业的节水工作。在合理调整布局,加快产业结构 调整,通过用水计划管理,加强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系统节水 90
改造及非常规水源利用等措施,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主要 节水措施有: 1加大工业污水处理力度,实现污水资源化。开发区企 业应该逐步建立再生水回用系统,企业冲洗地面及绿化用水等尽 能使用再生水,提高污水处理深度,最大限度地使再生水返回 生产过程。 2安装合格的计量测水设施,严格定额用水。为进一步 加大工业节水,开发区企业应按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用水效率考 核指标的要求,安装合格的计量测水设施,严格定额用水。 3强化节水管理。开发区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严格 执行“三同时、四到位”制度,即节水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 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入运行,用水单位要做到用水计划 到位、节水目标到位、节水措施到位、管水制度到位;积极开展 创建节水型活动,指导用水企业落实各项节水措施;制定设备用 水标准和限额,完善节水标准体系;建立和完善节水指标体系; 规范用水统计报表制度。 4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加大开发区污染源治 理力度,实现重点企业工业废水全面达标排放,把推行清洁生产 同结构调整、技术革新、节能降耗、循环利用等结合起来,实现 从治污到防污的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 用率。 五、结论与建议 91
5.1 结论 根据对市水环境水源水量与水源水质进行分析,对《市开发 区总体发展规划》项目进行供水工程存在水源水量完全充足、水 源水质符合用水要求及对其他用水用户并不产生影响的三方面 况下,《市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项目取用水的具有一定合理 性、可靠性与可行性。 5.2 建议 由于市整体水质目标较高,因此,需根据各开发区的主导产 业定位及发展规划,对各园区污水排放严格要求,积极建设污水 收集、截污及处理设施,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保护水环境。 9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0032a0b63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88.html

《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