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五节学业水平达标 新选修6 精品

发布时间:2019-03-23 16:01:2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下列关于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多种多样,世界范围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都存在

B.青藏高原人类活动较少,所以没有生态环境问题

C.南方丘陵山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生物多样性锐减

D.生态环境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解析:选D。世界范围的生态环境问题大部分在我国存在,故A项错;青藏高原受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故B项错;南方丘陵山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严重,而不是生物多样性锐减,故C项错;生态环境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如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锐减。

   (2018年徐州联考)我国局部区域示意图,完成23题。

2.两地区在区域发展中,面临的共同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森林破坏 B.土壤侵蚀

C.草地退化 D.生物多样性锐减

3.针对上述生态环境问题采取的防治措施中,提高生态环境效益的最好做法是(  )

A.大力推广生活用煤

B.大力发展水电建设

C.提高炉灶技术水平

D.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

解析:第2题,首先确定两地区的具体地理位置,左图是黄土高原地区,右图是东南丘陵地区,两地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第3题,黄土高原地区虽有大量的煤炭资源,但燃烧煤炭会造成环境问题。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不适合发展水电。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既可充分利用生物能,又能减轻环境污染。

答案:2.B 3.D

4(2018年长春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中国国土面积广阔,区域差异显著,生态环境问题区域差别较大,生态防治应因地制宜。

材料2:我国环境问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示意图。

(1)图中表示发生在我国的比较严重或发展比较快的三种环境问题,请按序号填出各图例代表的环境问题: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问题与当地自然背景关系很大,请予以表述。

(3)缓解环境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双选)(  )

A.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我国能源消费将用水能和天然气取代煤炭

B.减少人均能源消费量

C.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发展低污染或无污染产业

D.提高利用清洁能源的技术水平

解析:发生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在黄土高原、云贵高原比较典型,主要集中在南方工业发达、降水丰富地区。根据中国环境问题分布特点可知:为荒漠化,为水土流失,为酸雨。西北地区降水条件、地表物质、风力条件都为风沙活动提供了保证。酸雨的产生主要与煤炭的使用,SO2气体的过量排放有关,应当寻找清洁的替代能源。

答案:(1)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酸雨

(2)大风日数多且比较集中;降水少,地表为戈壁、沙漠;地表多疏松沙质沉积物。 (3)CD

一、选择题

   (2018年桂林检测)读下图,完成13题。

1.该区域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森林破坏       B.草场退化

C.生物多样性锐减 D.土壤侵蚀

2.与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无关的因素是(  )

A.夏季多暴雨 B.黄土土质疏松

C.植被破坏严重 D.春季多大风

3.近年来,该区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风沙危害严重

B.林草种植面积扩大

C.矿产开采规模加大

D.自然保护区面积扩大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空间定位能力及黄土高原生态问题。第1题,根据经纬度位置和河流特征可以确定该地为黄土高原,其地形特征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第2题,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加上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非常严重,与春季多大风关系不大。第3题,为保持水土,改善环境,该区域林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致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答案:1.D 2.D 3.B

   (2018年徐州联考)下图是我国历史时期森林植被遭破坏地区分布图。读图,完成46题。

4.图中秦代以前和西汉时期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化 B.兴修水利

C.战争破坏 D.营造帝王宫殿和陵墓

5.关于下列地区森林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区为次生林比重最大的地区

Bb地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Cc地区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d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

6.图中e地区与森林破坏有关的常见生态问题是(  )

A.沙尘暴 B.泥石流

C.水土流失 D.台风

解析:由图可知,秦和西汉时期的森林破坏主要是在北方的华北和黄土高原地区,此时帝王宫殿和陵墓建造非常盛行,对黄土高原的森林破坏非常严重。b地区是我国的南方林区,该林区的森林主要以人工林和次生林为主。e地区是我国西南的云贵高原,地表崎岖,降水多,森林破坏以后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注意泥石流是自然灾害不是生态问题。

答案:4.D 5.B 6.C

   (2018年海口调研)下表中的甲、乙、丙、丁分别代表我国的三北防护林、长江流域防护林、沿海防护林以及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的林地利用情况,读表,完成78题。

7.表中能代表沿海防护林体系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选C。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四个防护林中,甲的面积最大,为三北防护林;乙次之,为长江流域防护林;丁的面积最小,应为珠江流域防护林。据此可得出答案。

8三北防护林在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作用,其中经过华北地区的防护林最主要的作用是(  )

A.防风固沙 B.水土保持

C.保护农田 D.涵养水源

解析:选A。华北地区植被覆盖率较低,加上春旱现象严重,沙尘暴现象时有发生,因此该地的防护林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

9.下列关于我国生态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四川盆地内酸雨危害严重的原因是工业发达和盆地地形

B.青藏高原地势高,人口稀少,因而没有生态环境问题

C.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

D.大兴安岭西侧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们过垦、过伐、过牧造成的

解析:选D。四川盆地的酸雨危害属于环境污染,不是生态环境问题;B项青藏高原南部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草地退化和土壤侵蚀;C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草地退化和土壤侵蚀;D项大兴安岭西侧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森林破坏、土壤侵蚀、草场退化,主要是由过垦、过伐、过牧造成的。

二、综合题

10.甲图为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图,乙图为八五末期我国部分省区贫困人口数量图。甲图和乙图的关联性体现如丙图所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此关联图发生在图甲中的A处,则丙图空格中表示________表示________,其主要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此关联图发生在图甲中的B处,则丙图空格中表示________表示________

(3)图乙中贫困人口最多的三个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甲中C处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主要防治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地理区位的判读能力。贫困与生态环境问题相联系,贫困使人们为了生存的需要,往往不顾及生态环境保护,对资源盲目开发和利用,导致粮食需求量增加,为了获取较多的粮食而过度开垦荒地,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而生态环境恶化又反过来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剧贫困,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由图中ABC的位置可判断其所在地区,即A为内蒙古高原东部,B为黄土高原区,C为横断山区,然后结合三地的自然条件及人类活动判断其生态环境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丙图所示的含义。

答案:(1)土地荒漠化 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农牧业生产受损,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水土流失 破坏植被、轮荒

(3)云南省 贵州省 四川省 森林破坏 土壤侵蚀 生物多样性锐减

(4)森林破坏 土壤侵蚀 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采育结合

11.关注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追求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新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中生态环境极危急区与该地区人口的分布有何关系?试说明原因。

(2)地和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简要分析造成两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环境问题与人口分布的关系、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及原因以及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1)根据图和图对比观察,生态极危急区分布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因为这些地区人口多,对环境的影响大,极可能对环境造成破坏。分析其原因应结合当地的生产状况,根据经纬度或轮廓,该地区为我国的东北地区,生态极危急区是黑龙江南部和吉林中部,该地区工业发达,城市集中,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频繁,排放废弃物多,从而产生环境问题。(2)①地区为大兴安岭东部,该地出现的问题是森林资源破坏问题,主要原因是过度砍伐、毁林开荒、居民烧柴等。地区为大兴安岭西部,该部因降水较少,植被为草原,主要从事的农业活动为畜牧业,因此该地主要的生态问题是草场退化,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和开垦耕地。

答案:(1)该地区生态极危急区主要分布在人口密度大于100人的地区。因为这些地区人口、城市集中、工业发达,人类生产生活频繁,产生废弃物多,加之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环境影响大,从而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2)①地环境问题是森林资源破坏,地的环境问题是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

造成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采育失调,毁林开荒,过度砍伐,森林火灾,居民生活用柴等。造成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开垦耕地,使草场破坏严重,甚至导致土地荒漠化。

12.读下图,分析回答问题。

(1)①地区沙漠化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防治西北地区土地的沙漠化,我国正在这些沙漠化严重的地区进行的巨大林业生态工程是____________

(2)②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地区出现酸雨危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④地区出现水土流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治理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地区营造的林业生态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我国环境问题的地区分布;其次要明确环境问题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再次,根据环境问题的地区分布和特点,可知已经采取的防治措施。

答案:(1)过度垦殖、放牧,使植被破坏严重 三北防护林工程

(2)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

(3)该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大量排放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造成酸雨危害

(4)黄土疏松,植被破坏,夏季多暴雨,土地遭流水侵蚀作用强烈 植树种草,搞好农田基本建设,走农、林、牧相结合的道路

(5)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

精品推荐 强力推荐 值得拥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fc74305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5f.html

《最新-2018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五节学业水平达标 新选修6 精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