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6套)

发布时间:2020-05-31 12:31:1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古文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俟矣。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君子亦谱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躐席而起,曰: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两骖如舞。善御之谓也。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选自《韩诗外传》,有删节)

御:马夫 ②厩(jiù)人:马棚的差役。③躐(liè):超越。④趣:同“促”。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⑥组:编织。

5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死于槽枥之间 骈:

(2)之不以其道 策:

(3)寡人曰 乡:

(4)昔者舜于使人 工:

51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的一项是( )

A定公不悦,告左右 策之不其道(《马说》)

B定公躐席起 由是则生有不用也(《孟子·告子上》)

C不识吾子何以知 手指不可屈伸,弗怠(《送东阳马生序》

D舜不穷真无马耶(《马说》)

5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53两篇文章都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甲文借千里马的悲惨遭遇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讽刺,乙文说明了统治者要______________的道理。

【答案】

50①胼:两马并驾

②策:驱使

③乡:同“向”,从前

④工:擅长

51C

52①想要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能够,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②不一会儿,马棚的差役把东野毕驾驭的马跑了的事禀报给了鲁定公。

53 托物寓意、 体恤百姓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文)晋平公浮西河,中流而叹日:“嗟乎,安得贤士与共此乐者?”船人固桑进,对曰:“君言过矣!夫剑产于越,珠产江汉,玉产昆山,此三宝者,皆无足而至。今君苟好士,则贤士至矣。”平公曰:“吾门下食客者三千余人,朝食不足,暮收市租;暮食不足,朝收市租。吾尚可谓不好士乎,”固桑对日:“今夫鸿鹄高飞冲天,然其所恃者六翮耳。夫腹下之毳,背上之毛,增去一把,飞不为高下。不知君之食客,六嗣邪?将腹背之毳也'”平公默然而不应焉。

(乙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君言

(2)平公默然而不

(3)才美不外

(4)且欲与常马不可得

6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B皆无足至   伯乐不常有

C贤士至矣   然何时而乐耶

D夫腹下毳   马千里者

70请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君苟好士,则贤土至矣。

(2)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71(乙文)中韩愈讽刺了“假伯乐”一类的统治者,你觉得(甲文)中晋平公属于这一类人吗?结合选文说一说。

【答案】

68(1)错误 ,不正确(2)回应,回答 (3)通“现”,显露出来 (4)等同,一样

69C

70(1)如果您真的爱好人材的话,那么贤士名人自然都会投到您的门下。(2)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

71是,晋平公认为自己对三千门客尽心尽力就是爱惜人才,而固桑指出他根本没有真正的去识别人才,天下有才能的人到处都有,关键在于统治者是否要真心获得他们。不去识别人才,所以晋平公是一个“假伯乐”。

(三)古文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衹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①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③捐:白白费掉。

13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执策而之: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报君:___________________

13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133(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述它们的不同之处。

【答案】

131 面对。 同“返”,返回。

132(1)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2)死马尚且花五百金购买,何况活马呢?

133【甲】文中的“千里马”因为不能得到统治者的赏识、任用,最终不能“以千里称”。【乙】文中的“千里马”因为君主渴求并能够采纳正确的建议,而得以脱颖而出。

(四)文言文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隋文帝时,大宛献千里马,鬃曳地,号曰狮子骢。惟郎将裴仁基能驭之,朝发西京,暮至东洛。隋后不知所在。

唐太宗敕天下访之,同州刺史宇文士及访得其马,老于朝邑市面家,挽硙,骏尾焦秃,皮肉穿穴,及见之悲泣。帝自出长乐坡,马到新丰,向西鸣跃。帝得之甚喜,齿口并平。饲以钟乳,仍生五驹,皆千里足也。后不知所在。

(节选自张鷟《朝野佥载》)

注:①敕:帝王的诏书命今②挽硙(wèi):拉磨。③齿口并平:指马老了

8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___________

(2)之不以其道 策: _________

(3)执策而之 临:___________

(4)鬃地 曳:___________

(5)以钟乳 饲:___________

90翻译下列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帝得之甚喜。

91与(甲)文“策之不以其道”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

B唐太宗敕天下访

C辍耕垄上

D中间力拉崩倒

92简答题。

①(乙)文体现狮子骢有“千里之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②(甲)、(乙)两文既谈“千里马”,也论“伯乐”。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伯乐”的重要性。

【答案】

89 (1)祗:只,仅仅 (2)策:用马鞭驱赶 (3)临:面对 (4)曳:拖 (5)饲:喂养

90 (1) 想要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都不能办到,又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2)唐太宗得到它非常高兴。

91 B

92 ①朝发西京,暮至东洛。②伯乐重要,因为没有伯乐的话,那么千里马的才能就会被埋没、被摧残。

(五)文言文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鹿畏貙,貙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持弓矢罂火,而即之山。为鹿鸣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虎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搏裂而食之。

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柳宗元《罴说》)

(注解)(1)貙(chū):一种像狐狸而形体较大的野兽。(2)罴(pí):哺乳动物,体大,肩部隆起,能爬树、游水。亦称“马熊”“人熊”。(3)被(pī)发:披散毛发。被,同“披”。(4)绝:极。害:伤害。(5)为:模仿。(6)寂寂:悄悄地。罂火:装在瓦罐中的灯火。罂(yīng):一种小口大肚的罐子。火:燃烧。(7)为:模仿。(8)感:召唤,引诱。(9)因:于是。(10)为:模仿。(11)亡:逃跑。(12)捽(zuó):揪住。搏:搏击,抓、扑。(13)挽:拿来。(14)善内:改善内部。

135下列加横线字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而即

B祗辱于奴隶人

C南有猎者

D投诸渤海

13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其至 (等候)

B而至 (小步快走)

C且欲与常马不可得 (等同,一样)

D一食尽粟一石 (或者)

137下面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寂寂持弓矢/罂火

B罴/闻而求其类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138根据文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道出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

B(甲)文开篇即点明伯乐对于千里马的命运所起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了识马的重要性,概括了全文的主旨。

C(乙)文讽刺了那些没有真正本领却只凭侥幸混日子的人,并直接影射当时的社会现实。

D(乙)文告诉我们猎者要学会比罴更厉害的动物的声音才能摆脱被食的命运。

139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答案】

135 A

136 D

137 A

138 D

139 ⑴鞭打它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饲养它却不能(使它)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⑵罴的形状,披着长长的头发能像人一样站立,非常有力而且对人伤害极大。

【解析】

135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A项“之”是动词“到,往”的意思,其他三项“之”均为助词“的”。故答案为A

136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D.“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或”是“有时”的意思,不是“或者”。故答案为D

137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A.“寂寂持弓矢/罂火”的意思是:悄悄地拿着弓、箭、装火的瓶子和火种。正确的句读应该是:寂寂持/弓矢罂火。故答案为A

138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篇文章写一个猎人企图用竹管吹奏出鹿鸣的声音来诱杀鹿,结果反而招来其他猛兽,最终被罴所食。文章讽刺了那些没有真正本领却只凭侥幸混日子的人,并直接影射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依据“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可知,D项“乙文告诉我们猎者要学会比罴更厉害的动物的声音才能摆脱被食的命运”的理解是错误的。故答案为D

13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1)句中的“策(鞭打)、以(按照)、道(方法)、食(喂养)、材(才能)”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状(形状)、被(同‘披’)、甚(很)”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点睛】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

【甲】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乙】鹿害怕貙,貙害怕虎,虎又害怕罴。罴的样子为头上披着长发,好像人一样站着,非常有力气而且害处非常大。

楚国的南部有个打猎的人,能用竹笛模仿出各种野兽的叫声。他悄悄地拿着弓、箭、装火的瓶子和火种来到山上。模仿鹿的叫声来引诱鹿出来,等到鹿一出来,就用火种向它射去.貙听到了鹿的叫声,快速地跑过来了,猎人见到貙很害怕,于是就模仿虎的叫声来吓唬它。貙被吓跑了,虎听到了同类的叫声又赶来了,猎人更加惊恐,就又吹出罴的叫声来,虎又被吓跑了。这时,罴听到了声音就出来寻找同类,找到的却是人,罴就揪住猎人,把他撕成碎块吃掉了。

现在那些没有真正的本领,却专门依靠外部力量的人,没有一个不成为罴的食物的。

(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②之不能尽其材        B. ①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②乃放老马随之,遂得道
C. ①而不能通其意               ②蚁冬居山阳,夏居山之阴        D. ①老马之可用也                 ②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3)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甲】文作者以千里马________,在韩愈看来,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________。【乙】文管仲最后遂得道,是因为他相信________(填写一个成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

【答案】(1D
2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现在的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太过分了吗?
3)人才;根本原因是不知马;老马识途;要善于向动物、自然学习,掌握自然规律。

【解析】【分析】【甲】选自《韩愈文选》。作者:韩愈。年代:唐。【乙】选自《韩非子》。作者:韩非。年代:战国。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的掌握情况。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A意思分别是通假字,通,喂养的意思;B分别表示转折顺承C分别是代词结构助词的用法;D都是聪明的意思。(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尚且的意思,相同的意思,怎么的意思,聪明、智慧的意思。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写法的分析能力。通读原文可以知道,甲文作者以千里马人才,通过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一句得知,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是不知马;乙文管仲最后遂得道,是因为他相信老马识途,本文由老马找到归路、蚂蚁找到水告诉要善于向动物、自然学习,掌握自然规律。
故答案为:(1D
2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现在的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太过分了吗?
3)人才;根本原因是不知马;老马识途;要善于向动物、自然学习,掌握自然规律。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正确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要掌握的能力。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由本义引申为文中的意思。所要提醒的是,古文中有的字词在单独解释和翻译句子里意思往往略有差别,翻译句子要求句子通顺连贯,而字词解释则要求解释本义。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2)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中翻译句子的能力。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疏通文意,反复阅读选文,整体感知文本,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内容来分析。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f53924257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fa.html

《《马说》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6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