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最新高考试卷分类汇编 - 文学类

发布时间:2010-04-21 12:30:3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广西各地区2009届高三语文最新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专题

广西桂林市200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

五、(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

荒野的雪地

1)凡中国西部真正了解的人都知道,“草原”词汇绝非“翠绿”和“茂盛”的同义语。有一种草原叫荒漠草原,沙地面,浅草稀疏,几乎不长树木。荒漠草原呈一派高寒、荒凉气。青海玉就是这样的荒漠草原。那儿的城,往往只是几排平房。

2)二十世九十年代我南北穿青海省的候,玉的荒凉同柴达木盆地一样让我吃惊,天野茫茫,罕有人烟。

3)一九九九年,一位挪威小伙子身来到玉荒原上的甲乙小学真地藏族牧民的孩子当起教来。几平房的小学坐落在辽远的雪地上。位白皮、高鼻梁的异国教色黝黑的少年一起起地踢着足球。他同孩子一起去河里冰取水,把水背回来。星期天他开车带孩子们去城玩。他努力向孩子。如今他使用的名竽是藏多吉,是一个正的藏族名字。

4藏多吉的家乡在挪威农村,他让母亲和乡亲们亲手做了三百双小袜子寄到遥远的中国青海玉树。他发现他的藏族学生中多人没穿袜子。

5)一年多以后,我们在陕、甘、宁、青电视台联合播出的节目中见到了他同孩子们在雪地上踢足球的画面。他也孩子般地喊叫着,头上冒着汗。森林之国挪威的青年、中国荒凉远野的雪地、足球欢乐的腾飞,这是动人的一幕。

6)画面的背后上:挪威人藏多吉必须学会吃中国藏族的,喝中国藏族的酥油茶,还必须学会在冷飕飕的房子里用牛粪生火。

7)其实在中国的内蒙古草原、青海湖边的毡房里,在川、滇深山老林的村寨中,像尕藏多吉这样来自异国的青年志愿者绝非独例。一对美国情侣在青海湖边自搭毡房办学,一位金发碧眼的女子站在桂林山间一所小学的讲坛上,我们都知道白求恩、柯糠华、路易·艾黎的故事,今天的藏多吉们正充实发展着他们不朽的事迹。

8)中国边远地区的人均收入可能不到西方国家的百分之一,有的地方还没有电,可能连一段能骑自行车的平路都没有。这些异国的小伙子和姑娘,为什么要抛却富贵和安逸来自讨苦吃?谚语说:“条条大路通向城市的广厦和花园”,他们为什么要选择荒凉漫长的路径?

9)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我目睹过万马嘶鸣着扬鬃飞驰的场面,那景象是异常壮观的。不过,在塔克拉玛干发生的另一幕更令我难忘:一峰骆驼,步履缓慢又坚韧地走着,昂着头,---骆驼的头总是昂着的,朝着它的一片孤独的绿洲。

10)其实还有一句话本应深刻铭记的谚语,人们往往不愿意集注它,因为这句谚语似乎蕴含着不富贵不显赫甚至只是单纯苦涩的味道。这句谚语是:为了看到人生微弱的灯火,你必须走进最深的黑暗

11)藏多吉是挪威人而非中国青年,是耐人味的

14.文章开头写了玉树高原的荒凉,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5.请结合上下文,解释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6分)

1)条条大路通向城市的广厦和花园。(3)

答:

2)为了看到人生微弱的灯火,你必须走进最深的黑暗。(3)

答:

16.文中第9自然段,描绘了两副画面,寓意是什么?说明了怎样的人生道理?(6)

答:

17尾“藏多吉是挪威人而非中国青年,是耐人味的”一句,作者的用意是什?(6)

答:

五、(22)

14(4)让读者了解玉树的荒凉,(1)为下文叙述尕藏多吉的感人事迹作铺垫。(3)(意思对即可)

15(6)(1)生活中,人们选择怎样的人牛道路(1),都可以过上舒适、寓足的生活(2)(2)为了追求人生中难以实现的目标(1),必须经受艰难困苦的考验(2)

16(6)万马竞栩飞驰的场面寓意这顺境中的人生追求(1),一峰骆驼的画面寓意为逆境中的人生追求(1)。说明了顺境中的奋斗追求固然可贵(2),但在艰苦环境中,甘于寂寞,不懈追求的人生更令人感动(2)

17.(1)包含着作者对尕藏多古等外围青年人追求的赞美。

2)作者列‘中阁当代部:分青年好逸恶劳的消极人生态度,表示了隐忧。(每点3)

广西柳州铁一中2008200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

感谢生命

①那是一个万物复苏的春天,我漫步在北京朝阳门外大街上,忽然发现天空中浑然不觉地飘着许许多多纤维状的白色物,一大片一大片,像下雪似的,但又比雪花更绵薄更柔软,纷纷扬扬,连天扯地。

②我没见过这种东西,不觉诧异,还以为是附近有什么工厂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不由得吃了一惊。但看到街上的人们穿行在这种漫天漫地的乳白色雾中,一副毫不介意泰然处之的样子,任它轻轻地飘在身上缓缓地从身边擦过,静静地落在脚边的地上,漫不经心地挂在林

荫道的树枝上。一时间,大街上像披上了一层薄如蝉翼的白纱。

③后来,有人告诉我,这是杨絮,依靠风力在传播种子。

④这是我第一次亲眼见到植物自己播种生命的方式,我完全被震撼了。

我的心里简直承受不住这份欣喜和敬仰之情。我无比喜悦地伸出一只手,只一瞬,便有一片悄悄地落入我的手心,像一朵小小的白云,载着希冀的梦幻。我不忍惊扰它美好的梦境,松开手,让它随风飘去。我看见它像一羽洁白的翎毛,在风中纷飞旋舞,一会儿上,一会儿下,一会儿左,一会儿右.像在向我招手,又像在微笑。很快地,它与天空中无数羽毛交融在一起,带着一粒种子的希望,飘向它梦幻的草地与湖畔,去撇下一地可见的生命。

⑥因为有了它,这世界才变得如此盎然,充满着活力和勃勃生机。

⑦谁见了这种场面也不会无动于衷,谁都不能不被这种生命不计成本,不惜一切代价的付出和投资所感动。在它辛劳的飘散中,仿佛听见有一种声音在殷切地呼唤,那是它在呼唤每一粒种子落入黑乎乎的泥土,绽出一枚嫩绿的新芽,在春天里疯长,散发着生命的芬芳这是它的心愿。但是这些成千上万飘飞着的杨絮,也许只有一颗种子能够遇到一片沃土,助它生根、发芽,长成一株浓荫蔽日的参天大树。而其余的种子,因为土地的贫痔,尽管艰难 地生长,终究无法蔚然成阴,便早早地夭折在胚胎中。但它依然如故,年复一年,像候鸟一样,在这个季节从不失约地如期而至,自始至终不间断地潜心这项浩大的生命工程的创造与劳动,只管耕耘,不问收获。

⑧我在想,杨絮日日夜夜不知倦怠地飘送,是因为它生命本能使然,还是一种强烈生命意识的觉醒,想在创造中使自己的生命得以延伸,葆有一份永恒?是它深谙生命的无常,才将自己所有的精髓毫无保留地撒向人间,最大限度地展示一种生命过程,还是它将生命的价值隐逸在这令人感泣的茫茫无际的生命绝唱和制造者?

⑨我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人类的生命史。

⑩《圣经》上说,人类最早的祖先是亚当和夏娃。耶和华用地上的尘土造出亚当,又从亚当身上取下一条肋骨造成夏娃。因为他们在伊甸园偷吃了禁果,才繁衍了人类,夏娃是众生之母。而唯物论者认为,人是由类人猿演变而来。人类的生命究竟是以何种形式转化而成,“我们从何面来”这己成为千古之谜,不得其解。尽管截至今天,世上已有无数学者写下皇皇巨著对生命的奥秘这个深奥的问题进行最权威的论证和阐释,却没有一种答案能够令人完全满意和毫不置疑地信服。

其实,对于人类生命的起源,不是人类学家的我们,是应不在这件事上刨根问底缠不休

的。真正值得我们深思的命题在于:在大自然生命的启悟下,我们应该懂得怎样感谢生命、

珍惜生命、把握生命。

由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对生命投以虔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畏。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

而且只有一次。即使在人生的道路上,事业、前途、爱情、家庭都如泡沫一样破灭了,也不

必悲观,不要绝望,只要一息尚存,一切都会慢慢地好起来。要知道,生存本身就是一种资

本,一种幸运,一种对不公命运的勇敢挑战和蔑视啊

感谢生命赋予我像杨絮一样纯洁而质朴、异常珍贵而不懈追求的存在。

(选自《散文选刊》)

14、第⑤段说:“我的心理简直承受不住这份欣喜和敬仰之情。”作者景仰杨絮什么呢?(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为什么说杨絮“不计成本、不惜一切代价的付出和投资”?请结合原文回答。(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的题目为“感谢生命”,可作者为什么要写上《圣经》这一段,探讨人类的起源,

这在本文中起什么作用?(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为什么说要感谢生命?作者认为应该怎样感谢生命?请结合原文分别回答。(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 杨絮带着种子的希望,撒一地生命(或依靠风力传播种子)

(2) 杨絮使世界变得盎然,充满活力和勃勃生机。

15(1)成千上万的杨絮,也许只有一颗种子能得到生命,其余的便早早天折了。

(2)但他们仍如期而至,只管耕耘,不问收获。

16(1)我们也许不必太在乎生命的起源,我们应该做的只是生活好每一天。即把握、珍惜生命。

(2)人类生命的起源是神秘莫测的,古今中外多少英才俊彦曾为之迷惑、为之倾倒、为之癫狂时至今日,人们仍不忘对人类这一亘古之谜的追寻和叩问。这种对待生命、探究生命的态度本身,一方面也是出于对生命的敬畏,另一方面也是承接古人的追问,显示出人类一直以来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3)结构上承上启下,由对人类生命起源的探索转入对生命感谢之情的抒发。

17(1)因为生命给了我们纯洁而质朴、珍贵而不懈追求的资本。

(2)①最大限度地展示生命的过程。②不悲观,不绝望,快乐地生活。⑧对不公的命运勇敢地挑战和蔑视。④在平常的生活中创造生命的最大价值。

广西2009届高考适应性练习八校联考试题

五、(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

明亮的河

卢一萍

这是我见到的第二条澄明之极的河流。第一条是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河。它是至美的帕米尔的组成部分,它与那景象是协调的。而叶尔羌河却在大荒凉中保持着自己的品性。只有褐色的岩石和山顶的千年积雪与它相伴,深蓝的河流得不到大地的呼应,只有黄羊偶尔去饮几口水,只有走单的狼不经意到了河边,在水里一照自己孤独的脸面;呼应它的只有湛蓝的天空———白昼里的天空和有月色星光的天空。
    在这无边的荒凉中,流动的河是唯一能使人感觉到生命存在的物象。它在鹰飞翔的高度,以其蜿蜒的身姿、孤寂的流水以及它没被沾污的源自天空的深蓝,足以让人感动并得到安慰。
    我特意到了河边,掬起一捧水来,饮下,然后把凉而湿的双手捂在脸上。水润着我的肺腑,清醒着我的头脑,而我的口中留下了河水忧郁的味道
    这种忧郁的味道缘自孤独吗?

不是的。因为它从一条溪流成长为一条大河,一直在孤独地战斗。
    我曾去过这条河的源头,除了零星的草甸,稀少的红柳,就只有亘古荒凉。

孤独是它与生俱来的东西,是它已有的品性。

这忧郁来自它对自己命运的无奈。
    在这土地与河流构成的大地上,土地一直是个现实主义者,它坚守着自身的原则,有什么便向世界提供什么———食物和美、丑陋和贫穷;而河流却是个理想主义者,它以飘逸的流动之姿,以不停的歌唱,毫不停止地奔波,直到自己应该到达的宽度和广度之中。
    而这条以不可想象的力量,劈开了喀喇昆仑的河流,却在山下的大漠中消失了。
    它到达大海的梦想肯定破碎过,但它的追求却是永恒的。
    沙漠不让河流本身死亡,而让它的理想泯灭。
   这种活着无疑是受刑、受辱。它是沙漠的囚徒。 不到达海,这条河流就只能说是在苟且偷生。
    然而,它具有成为一条大河的条件,帕米尔和喀喇昆仑是它的源头。假如没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就会有一条横穿新疆、经蒙古,奔东北或华北而入太平洋的大河。果真如此,这片大地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呀,它又会孕育出什么样的文明呢。
    但具有劈山之力的它,却被尘沙囚禁了不知多少年。现在,它没有前进,反而不得不退却。
    我终于明白,它的忧郁是一个理想破灭者的忧郁,它仅仅是一个遥望大海怅然哀叹的囚徒。
    难怪它的流水声里夹杂着叹息。
    我以为我理解了这条河,至少看出了它明澈之中包含的忧伤。不想当我重新前行,因困顿而迷迷糊糊入睡之际,却听到一个十分宏亮的、从远处传来的声音说: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结束的方式。在外力让它结束的地方,河流才真正开始。你要认识它,只有成为它的养子,在它的岸边垒一间石屋,住下来,听它的语言。
   “这么说,这条河流连忧郁都没有了?我小心地在睡梦中问道。
   它是一条明亮的河,像没有云彩遮蔽的天空一样明亮。
   “哦,明亮的河……”我一遍遍喃喃自语。
   “它知道自己前景绝望,但它不愿放弃它岸边的一棵草,一株树,一垄庄稼,一个村庄,一片绿洲,它为此前往,认为完全值得,认为那每一种在它浇灌下生长着的生命本身就是一片大海,所以这河有一颗母亲那样明亮的心。
    当我醒来,我眼里噙着泪水。我在心里情不自禁地吟出了布罗茨基《切尔西的泰晤士河》中的诗句----
    空气有自己的生活,与我们不同,

不易理解,那是蓝色的风的生活,

起源于上方的天空,腾飞而上,

不知在什么地方告终……

(原文发表于《中国作家》2008年第一期,转摘自《读者》)

14.第一段说叶尔羌河却在大荒凉中保持着自己的品性,阅读开头两段,指出叶尔羌河与塔什库尔干河的不同之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解释下列语句在文中的含义:(6分)

1)我的口中留下了河水忧郁的味道。

2在外力让它结束的地方,河流才真正开始

16.作者为什么认为叶尔羌河是一条明亮的河?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感想?(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仔细阅读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7)

(1)文章结尾引用布罗茨基《切尔西的泰晤士河》中的诗句有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表现手法别出心裁,根据你的理解,简要分析其中一种表现手法,指出它的表达效果。(4分)

答:

14.塔什库尔干河与周边环境协调。叶尔羌河流淌于大荒凉之中,蜿蜒、孤寂,让人感动并得到安慰。(能分别答出两条河的特点,得4分)

15.(6分)

1)作者认为它的忧郁是一个理想破灭者的忧郁,来自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它有理想,渴望到达大海,并为之不懈追求,它不畏孤独,不怕冷落,曾劈开喀喇昆仑,结果它的理想在沙漠中泯灭,它的生命被沙漠囚禁。这其实是作者对叶尔羌河的一种误解。(能答出理想破灭命运的无奈,得1分;有恰当的分析,得2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2)意思是河流奉献自己的生命,浇灌了大地,换来大地盎然的生机,成就自己的根本意义在于成就其他生命。

16.(5分)

因为叶尔羌河具有宽广的胸怀和自我牺牲精神。明知理想无法实现,仍然浇灌着岸边的一草一木,它认为成就自己的根本意义就是在于成就其他生命。

感想示例:人活着,应该为理想而奋斗,更应该对他人有所奉献。

(第一问3分。能答出自我牺牲精神,得1分;能答出成就自己的根本意义就是在于成就其他生命,得2分,意思对即可。第二问2分。应从为理想而奋斗有所奉献两个角度回答,每个角度1分,共2分。)

17.(7分)

1))一方面表明我们对人生的理解,还有许多未知和误解,不要被表相所迷惑,应进行深刻、理性地思考。另一方面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强调对事物的理解应当从事物本身出发,不能凭主观判断。(3分)

2)(4分)本文表现手法主要有:托物言志(或象征),内心独白(心灵对话),认识的前后对比等等。说出表现手法得1分,有分析得1分,指出表达效果2分)

2008学年秋季学期南宁市高中09届高三11月语文月考题

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17 题。

梧桐树

       丰子恺

①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呢,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②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梧桐可爱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③在夏天,我又眼看见梧桐树叶子变化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嶂,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繁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④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的另一种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子便开始辞枝 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头,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扰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它,但因对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⑤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所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选自《丰子恺散文集》,有删改)

14. 文章第①段说:“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联系全文看,作者写了梧桐树的哪几种“容貌”?请简要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文章的②③两段极力写了梧桐树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全文自始至终表露了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请具体说明作者情感的变化。(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文章第④段写“梧桐的另一种的光景”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①新桐初乳(或:春尽夏初,梧桐生叶)②绿树成阴(或:夏季时分,绿树成阴)③梧桐叶落(或:秋冬时节,梧桐叶落)(一点2分,共6分)(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纵观全文,不难发现,作者描述了三个时节的梧桐树貌,文中①②③④段首,分别有提示语,对其进行概括即可)

15.极力描写了梧桐树叶之多之大,绿意之浓之深。(2分)这样写,既可以为下文写梧桐的另一种光景蓄势,(或:为了与下文写梧桐的另一种光景作对比,反衬出作者看到叶落时的无奈和悲伤之情),又为作者抒发“人生无常”的感概作铺垫。(2分)(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用意”的回答应该在分析具体语从段的同时,要联系全文的主旨。)

16.发现“新乳”“绿叶成阴”时的欣喜,看见“梧桐叶落”时的无奈、伤感,领悟自然、人生和艺术真谛时的平静、淡然。(一点2分,共6分)(本题考查评价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作答时应该纵观全文,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的脉络)

17.①比拟,“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成群地飞下了一大批来”,写出了梧桐树不忍落下又不得不落下的情态。②比喻,“好象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沟通了树与人的联系,形象生动。③引用,引用古诗,拓宽了意境,满含作者失而不可复得的伤感。④对比,将“落花”与“落叶”对比,突出“落叶”象征的悲哀之情之深。(每答出一种手法得2分:手法1分,举例简析1分。答出三种手法得6分)

2008学年秋季学期南宁市高中09届高三12月语文月考试题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庄周的燕子

     格致

今天的燕子,两千多年前就已飞入庄周先生的视线,并引起他的注意。看来他不仅仅仅喜爱蝴蝶。他看着围着茅屋飞进飞出的燕子,低头思索了一会儿说:鸟都怕人,所以巢居深山、高树以免受害;但燕子特别,它就住在人家的屋梁上,却没人去害它,这便是处世的大智慧!
庄周先生说到这儿就不说了,其实,这后边是有一大段空白的。庄子惜墨。几千年前,庄子辞了那个小官,生活可能十分困难,头脑里的思想又像春天怒放的花,一层层一簇簇,一齐挤着向外怒放。庄子写不尽它们,手里钱少,买笔买墨都要算计。有个思想,只能几笔画个轮廓,细节就顾不上了。像采花的蝴蝶,它要去光顾下一朵花。所以,庄周的身后是狂草的墨迹,存在着大量的飞白。那是庄周的思想一路飞奔留下的空白。

庄周的燕子直到今天还活着,仍重复着庄周时代的伎俩,未被人类识破。人类是见着什么鸟都举枪便射,却对身边萦绕的燕子视而不见。燕子的叫声可谓婉转,却没一个人将燕子放到笼子里,以听它的叫声取乐。有许多珍禽异兽在人类的追杀中灭绝了,这也怨不得人类,实在是因为那些物种比人类还要愚蠢。

燕子智慧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距离。人类是一种你不能离他太远、又不能离他太近的动物。比如珍禽猛兽害怕人,躲得远远的,人便结伙去深山猎捕它们,这是因为离人类太远。家畜因完全被人豢养和左右,人便可随意杀戮,这是因为离人类太近,近得没有了自己的家园。只有燕子看懂了人类,摸透了人类的脾气。又亲近人又不受人控制,保持着自己精神的独立。于是人便像敬神一样敬着燕子。
说到底,燕子是最狡诈的动物,它控制着人类的第一招就是信任。信任是对付多疑的人类的最尖锐的武器。因为人类不信任别人,对来自别人的信任受宠若惊。燕子将自己最脆弱的那一环——巢及卵放到了人居住的屋檐上。你一抬手就可以捣坏,这是最彻底的信任。没有任何一种鸟敢于这样信任人类,于是人类被感动,像从人海中找到一个相知的朋友一样对待燕子,就差不能同燕子拥手相抱。但燕子第一招奏效之后,马上智慧地拉开了同人类的距离。它马上把自己从同人类的亲密接触中抽身出来,落到了人类够不到的树枝上,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因为它知道,人类能容忍它把巢建在屋梁上,却未必容得了它在人类生活空间里长时间地没大没小。它绝不嬉皮笑脸地落到人家的饭桌上、手上、肩上做亲昵状。这样小心还不够,它在人类的私生活领域求生存,担心这样时间长了会出问题,于是,住上几个月,便举家搬迁。人类刚刚有些厌烦了燕子的飞进飞出,乳燕动不动声嘶力竭的大叫,正要发作,想不到燕子就在这时知趣地搬走了。于是人的所有怒火平息了,又念起燕子的好来。你看它们也不伤害小鸡,也不啄食园子里的菜。过了几个月,人类已经开始思念燕子来,燕子也就在这个时候又回来了。燕子巧妙地循着人类情绪的起落而安排自己的生活节律。
还有一种敢于亲近人的鸟是麻雀。它也将巢建在人的屋檐下。但它们的蛋被顽童任意毁坏,成鸟被大量捕杀。原因何在?其一,麻雀鬼鬼祟祟,不信任人类,却又不远离人类,这不是找死吗?它进进出出很小心,怕被人发现,这种做法激怒了人类:小小的鸟,竟敢在我的眼皮底下玩花样,你以为我是瞎子?麻雀的这种做法,极大地伤害了人的自尊心。其二,既防着人,又不远离人,整天围着人聒噪,而且一旦住下,就再也不走了,惹得人烦不胜烦。
是有人将燕子比做剪刀的,这就是外形说的,可燕子从形到神都是一把锋利的刀。它一刀插入人类精神深处,游刃有余地在人的精神脉络中出神入化地游动,既不伤人类,也没让人类坚硬的骨骼碰伤自己,在不知疼痛的情况下,人类已被小小的燕子大卸了八块。

选自《7个人的背叛》,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略有改动)
14.从全文看,庄子从燕子的身上领悟到了什么样的处世的大智慧?(4分)

15.结合第二自然段,理解庄周的身后是狂草的墨迹,存在着大量的飞白这句话的含意?(4分)

16.同样是与人类一起居住,燕子和麻雀有哪些不同?(6分)

17.根据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1 分析文中加粗的伎俩”“狡诈表达的情味和效果?(4分)

2 怎样理解燕子从形到神都是一把锋利的刀这句话的内涵?(4分)

五、(22分)

14.(4分)亲近人又不受人的控制,保持自己精神的独立。
15.(4分)庄子惜墨,只用几笔来勾画思想的轮廓;庄子飞奔的思想不会去顾及细节的表述。
16.(6分)虽然都和人类相处,但它们在距离的处理上有着不同:燕子对人类是彻底的信任;而麻雀是鬼鬼祟祟,不信任人类,又想占人类的便宜。燕子注意拉开和人类的距离,保持自己的独立;懂得循着人类情绪的起落安排自己的生活。麻雀不远离人类,爱占人类的小便宜,不考虑人类的情绪,一旦住下来就再也不走了。
17.(1)(4分)这两个词语是贬词褒用,突出了燕子的睿智,赞扬了燕子对自由与尊严的维护,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4分)这是比喻的说法,从形来看,燕子像一把剪刀;从神来看,燕子在与人相处的时侯表现出了超人的智慧,它摸清了人类的心理和情绪,其智慧就刀一样深入到人类的灵魂深处。

广西南宁二中2008—2009学年高三综合测试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922题(20分)

河声如梦来

从小习惯了身边伴着这样一条河流,习惯每天出门都看得见它,每个晚上枕边都听得见它。太习惯的事务常常会熟视无睹,对于这条河,你却不会。黄河这条河,自来有一种冲击心神的力量,不管你是不是在意它那些历史性的内容,你都不可能面对黄河而无动于衷。

在我们的那个城市,黄河的走势并不峭拔,河面也不宽阔,没有危岩裂石惊涛拍岸,也没有细腻的沙滩和柔媚的垂柳。一览无余的河床上,波涛是浑黄湍急的,有些热切和率性,又有些心不在焉,仿佛不想成为一道完整成熟的风景,只是由着内心蓬勃的冲动,由着无需理由的情绪,倾泻出毫无城府又让你把握不定的什么。对于黄河,母亲是一个最为普通的说法,但我熟悉的那段黄河,令人无论如何联想不起母亲,它太散漫自在也太生涩娇吟了些,怎么看都完全是阳刚气质、少年心性的。

你远远听到的涛声不同。尤其在静夜,那涛声在什么地方若有若无喧响着,不停地喧响着,渐渐地越来越强烈和宏大,也越来越沉着和专心致志。你在梦里听着,不能不深深惊奇并激动起来。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入海流最沛然的诗意和哲理对黄河而言,都显得自作聪明了。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问得笨拙幼稚,答得不着边际。

河五百年一清,圣人作。你不会知道,古人这个庄严的宣言,是有根有梢的经验之谈,是自有玄机的预测,还是一个天真而夸张的期盼?河清与圣人出世,又是谁感应着谁?专注着人世的风声雨声,圣人作会让我们心跳;俯仰厚地高天,却还是河清更让我们不能不心跳。送水人拉着一辆板车,夏天吱吱呀呀碾过黄土飞扬的街道,冬天吱吱呀呀碾过冰雪覆盖的街道。夏天和冬天,板车永远如期而至,停在每个院落的门前,送水人抽掉大水桶的木塞,浑黄的河水便注入小水桶,这水担进院子,倒进一只只水缸,这里的人们吃的用的便全是它了。

那是一个大有深意,值得人遐想不尽的场景。送水人的车辙,牵着活生生的黄河,直接湿润了黄土高原上每个干燥的日子。车辙这一端,持家的女儿把叫作明矾的东西投进水缸,搅动几下,就眼看着泥汤似的水一点点透明,到完全清澈了,缸底便沉淀下厚厚的泥沙。你要是愿意,可以相信这简直就是盘古开天地的具体而微,盘古假如没有一把明矾,他又是拿什么分离开了混泡?车辙另一端,啊,可就是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的旷古黄河了。黄水奔流向东方,几千年一如既往。千年的木制水车如同巨大的轮盘,半浸在水半悬在空,地老天荒慢吞吞转动,水车的背景上,千年的羊皮筏子让千年的筏子客绷紧肌肉深躬腰背,一步步走过卵石遍布的河滩。

童年的黄河,只有梦里的河声永远真切,永远动情如故。也许在黄河的梦里,昨天的水车和筏子注定消逝,正如今天,烟囱之上的火炬注定在退还一片蓝天的新世风中悄然引退。一切都是瞬息,黄河和它的水声,穿越海升陆沉的思虑,也穿越人间有对有错的历史,只是奔流而去,后面是清清浊浊的亘古记忆,前面是永不止息的时间与希望。

19.在第一段中,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写黄河的魅力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

20.作者认为,他所在的那个城市,黄河具有什么样的个性?(4分)

答:

21.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最沛然的诗意和哲理对黄河而言,都显得自作聪明了。

答:

2)河清与圣人出世,又是谁感应着谁?

答:

22.作者认为送水的场景具有什么样的“深意”?又是经过怎样的“还想”来阐述这一“深意”的?(6分)

答:

19.答案:第一问(4分):从熟悉程度方面:即使再熟悉,也不会对黄河熟视无睹;从自然力量方面:即使不考虑它的历史内容,也会被黄河感动。

第二问(2分):强调黄河自身的伟大;确立了全篇叙事的基调。

20.答案:(4分)具有少年心性,热情率真;具有阳刚气质,雄浑壮美。

21.答案:(l)(2分)在阅尽沧桑的黄河面前,人类的想象和哲思终究还是渺小的,不足以解读这条大河。(2)(2分)对河清圣人作的关系提出疑问,对河五百年一清,圣人作这一古老的传说提出质疑。

22.答案:第一问(4分):送水车的车辙连接了黄河与黄土高原上的百姓生活,活生生的黄河滋养了黄土高原上的人民;今天黄土高原上持家的女人明矾净化黄河之水,从某种意义上说也算是实现了河清的梦想,说不定当初盘古分离天地用的也是这种方法。

第二问(2分):从空间上展开联想;从时间上展开想象。

广西贺州实验中学200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五、(27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1题。

西拉沐伦河漂流 张抗抗

我见到的西拉沐伦,已是中下游地段。水势略减,趋于平缓,灰黄的河水,坦然自若地穿过两岸苍郁的灌木。河道时宽时窄时隐时现,在岸边的高地远望,像一条林中密道。
  我独自一人浮在水面,悠悠然顺河而下。
  前后左右都是水,急促而安稳地流淌。触手可及筏子外沿冰凉的河水,倾耳是流水汩汩的哗响;我闻到了河面上飘来弥漫着青草和湿土的甘甜气息,清洁着我的呼吸;隔着充满弹性的橡皮筏子底部,能感觉到水在暗处使劲。整条河像是一个巨大的漩涡,无休止地旋转着,就连天空也已消失在水里……
  西拉沐伦,你从哪里来,带我去哪里?
  没有帆,也没有罗盘,我是一座移动的孤岛,或是一块南极崩裂的浮冰,在水上漫步。
  那一天下午,阳光早早隐没,从草原上吹来的风已有凉意;河面上没有闪烁的光斑,水是朴素平淡的本色,甚至显得有些冷漠。橡皮筏子下水的那一刻,只觉得身上的热气忽地被河水吸走了大半;波浪起伏,筏子颠簸起来,身子晃了晃,人就晕了,睁眼闭眼都是流淌的水。阴郁的河面,如同一条狭长的陷阱,会把人吸进去。心倏然抽紧,生出几分恐惧。  
   6 8

四周空无一人,孤独感渐渐袭来,在水面上形影相吊。
  那是一个宽阔的河湾,弯曲的河道延伸至此,水中突起一滩金色的沙洲,像是一个问号下面被放大了的点儿。筏子一往无前,撞向沙滩的边缘,悄然搁浅,无人能来搭救。用木桨撑住河底,胡乱地用力,听见橡皮筏搓擦着沙滩的声音,像是要揩去水中的痕迹。反复挣扎全然徒劳,筏子像一块磁铁被牢牢吸在河床上。忽而,却又轻轻一颤,猛地弹了出去,迅即将沙洲甩在了后头。却不是桨的力量,而是水流突然改变方向,将我重新送入河道的主流。
  水流逐渐加快,如轻舟过峡,一泻数里。眼见河面朝着前方倾斜下去,形成水的梯级坡度。水势忽猛,溅起团团浪花,水下似乎布满阴谋诡计,埋伏着无数道沟壑岔口,路径纠缠纠结,像是隐形的魔爪,拽着筏子一会儿往左、一会儿往右,全然没有方向可言。人在水上,对于水下却一无所知,那水看似温情脉脉,转瞬就凶相毕露。束手无策地看着自己的筏子往岸边直冲过去,一头插入密集的柳茆丛,让粗韧的柳条一根根从头顶掠过,任其拍击鞭打,却无从躲避动弹不得。几回心惊胆战,自以为山穷水尽,流水无情,只能任其戏弄摆布了。绝望之中,水下的魔怪突然大动恻隐之心,那筏子似有神助,只一个华丽转身,自行掉头突出重围,卷入另一股劲流,如同冰上速滑,瞬息间蹿出老远。等到回过神来,人已在河的中央——天高水阔,水平如镜,筏子稳稳地朝着下游航行,一时畅通无阻……如此三番四复,每一次都在险情绝境中侥幸脱逃。再一次误入歧途时,只需坦然用手轻轻撩开树枝,等着撞击河岸那一瞬的力量,将其顶开——旋转——踮脚——凌空——落地时,已在新的起点上。那一套连贯的动作,完成得如此圆熟爽利,像配合默契的双人华尔兹舞步,在河面上一圈一圈地纵情奔放。圆舞曲的乐声从空中传来,微风、鸟鸣、流水声声……
  漂流着,无拘无束。若是遇到浪花翻滚的激流险滩,索性松开水中的木桨,身子一动不动,任随筏子从容漂去——它一个顺势鱼跃,从水瀑上灵巧翻过,稳稳落在水梯的下一层平缓处,衣衫上竟连水花儿都不溅一朵……
  目光疑惑地透入水下,似乎隐隐看见了有关命运的昭示,或是另一种解读
  很多时候,人生,生活,就像漂流本身——当水流具有足够的运力时,顺其自然是最好的选择。水下(或是命运)潜藏着我们无法透视的规律,要说随波逐流,其实也就是循着波浪和水流的动向,借力前行而已。
  那是一段平缓的河道,几乎感觉不到水的流动。我独自一人悠荡在河上,把身子放平,躺下来,头发几乎垂在水面。雾气洇湿了我的眼睛,水声充盈着我的耳廓,水滴从我的脸颊上滚落:枕河——那一刻我的脑中跳出这两个字。我就这样枕着西拉沐伦河,摇曳、晃动、眩晕……我的身体蜷缩起来,躲藏在一个透明的水箱里,像是回到了母亲的子宫,羊水丰盈而温暖。于是,半个世纪前,曾经在母腹里的种种感受,都被一一记起并重新经历。那时初有人形,在黑暗中分分秒秒地膨胀,寻找生命的出口。就像在河心漂流,只等着那股暖流把你送去人世间……
  潺潺水声对我耳语:漂流是流,漂泊是泊;不是漂泊,而是漂流……
  我抬起头,头发在滴水,不知是雨是泪。青青的河岸上,有一匹剽悍的白马在低头饮水,

7 8

忽而扬起脖颈,嘶声辽远;岸边的灌木丛,苍老的根部一大半浸在水里,依然牢牢地抓着河岸的泥土;一大丛紫色的雏菊开得明艳,细小的种子落在水里,也将会去漂流。远处的山峰逶迤,山顶上悬着一团浓云,莲花般地展开几片花瓣,山尖上一棵枝叶清晰的小树,深色的树影,恰好镶嵌在云朵里,似莲花的花蕊,吉祥而超脱……
  我藏匿于水中,融化在西拉沐伦河的怀里。
  真想这样无休无止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地漂流下去,直到天荒地老。在漂流的途中,每一滴水都是起点;在漂流的路上,每一寸堤岸都可到达终点。(本文有删节)

18. 在整个的漂流过程中,作者的情绪感受有何变化?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写到情绪感受的变化?(4分)

19. 画线句子“目光疑惑地透入水下,似乎隐隐看见了有关命运的昭示,或是另一种解读”中的“命运的昭示”“另一种解读”指的是什么?(4分)

20. 画线句子“漂流是流,漂泊是泊;不是漂泊,而是漂流”、“在漂流的途中,每一滴水都是起点;在漂流的路上,每一寸堤岸都可到达终点”的深层含义分别是什么?(4分)

1

2分)

2

2分)

21. 从下列四项中任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15分)

(1) 鉴赏本文的主题思想;

(2) 鉴赏本文的构思技巧;

(3) 鉴赏本文的表达技巧;

(4) 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

18、第一问:刚开始时是迷惘、恐惧、孤独,(1分)水势忽猛时是心惊胆战、无奈和绝望,(1分)最后无论是面对激流险滩还是平缓的河道,她都表现出一种坦然、从容和超脱。(1分)

第二问:这样写是为了通过漂流的情绪感受的变化来写出自己在生活、人生和命运中的心态的变化,借此抒发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从而深化文章的中心。(1分)

19、人生、生活就像漂流,当水流具有足够的运力时,顺其自然是最好的选择,(1分)水下(命运)潜藏着我们无法透视的规律,(1分)我们只能循着波浪和水流的方向,(1分)借力前行。(1分)

20 1)漂泊是被动的随波浮动或停泊,是消极的承受,(1分)而漂流是指顺应水力寻找生命的出口,借力前行,是积极的进取。(1分)

2)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一个阶段都是你的起点,(1分)每一种外力都可以助你到达成功的终点。(1分)

21、略

2008学年第一学期河池市二高高三语文模拟试卷

五、阅读理解(本大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长夜如歌

栾中惠

①夜深沉,丈夫的鼾声如一支歌。

②歌儿任意挥洒,一会儿滚滚而来,如惊涛奔涌;一会儿飘忽而去,如雾霭游移;一会儿起伏跌宕,如山峦连绵;一会儿戛然而止,如路断悬崖。韵律有高有低,节奏有急有缓——有时慢三,有时快四。丈夫用他的鼾声支起一座夜的舞台:晶莹的月光是舞台的灯光,蓝色的天宇是舞台的幕布,微风中摇曳的红玫瑰是其伴舞,喧哗不已的梧桐叶是忘情的掌声……这是一种热烈的静谧,又是一种静谧的热烈!丈夫夜夜都睡得这么踏实,这么香甜。

③而我,却迟迟难以入梦。失眠人的夜是个黑幽幽的陷阱。各种各样的追忆,各色各等的希冀,像蝴蝶、像落叶、像雪花、像穿雨的燕子,在眼前翻飞,在脑海中飘洒,使人神经突跳,头晕目眩,思绪纷乱……辗转反侧,无可奈何,我摇摇他。

④“怎么?”丈夫似醒非醒地问。

⑤我述说了我的苦衷。

⑥“白天——你太累了。”丈夫咕哝道。

⑦也许我真的太累了。为实现一个小小的承诺,我挖空心思绞尽脑汁;为获得一点小小的成功,我竭尽全力奋而拼搏;为一次无关紧要的小挫折,我唉声叹气怨天尤人;为一丝突发的奇想,我心驰神往乐此不疲……每时每刻,都会有不同的欲望萤火虫般明明灭灭地昭示我,我则像投火的飞蛾,为捕捉到每一个燃烧的亮点,义无反顾地付出惨重的代价。

⑧我仿佛是穿上了魔鬼的红舞鞋,在一刻不停地追逐、旋转……丈夫从不这样。他说,欲望不多,烦恼就少。在待人接物上,他喜欢“君子之交淡如水”;在事业上,他信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志向上,他崇尚“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在个人品格上,他追求“寒不减色,暖不增华”……心境至此,还参与什么世事纷争?功名利禄哪能撼动他半点?白天,他勤勤勉勉地做人,夜晚,他安安然然地入睡。

⑨我嫉妒他,说,你太超脱了,成不了大家!他笑笑,说,你呀,太在意,也成不了大家!看来,在“大家”上我们是殊途同归了。

⑩在我累到极处,也恼到极处时,就想试着走进丈夫的舞台,扯一段鼾声给他做和弦,说一通梦话给他当台词……这很难。

哲人说,夜晚是白天的延续。梦境是心境的映衬。若想有个好梦境,首先得有好心境。

我希望有个轻松的白天。

我学着丈夫,尽量用理智的明矾来沉淀混浊的脑海,尽量用意志的堤坝来拦截感情的潮水,什么亲戚朋友、婚丧嫁娶、利益争执、友谊得失,什么体育比赛、影视轶闻全不闻不问不管,也不喜不怒不哀,家庭、单位、幼儿园三点连成一条线,机械般按轨迹运行。

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夜歌——可惜自己听不到。但我从丈夫的笑意里琢磨得出,从自己映在梳妆镜中的清澈眼波中捕捉得住。

可是,我的梦并不美。在寒冷的冰山上孤零零地开放着一朵雪莲——那就是我;在狂暴的风雨中有一只离群的小鹿在拼命奔逃——那也是我;在干涸的田野里有一棵枯萎的嫩苗——那也是我……孤寂的梦和梦的孤寂,压得我喘不过气。我觉得我的灵魂在孤寂中萎缩,徒剩一具空空的躯壳了。

揣摩我的梦境,方知丈夫的鼾声一发而不可遏制的原委了。丈夫鼾声的那种滚滚而来,也许就是灵魂在搏斗;那种飘忽而去,也许就是灵魂在逃逸;那种起伏跌宕,也许就是灵魂的挣扎;那种戛然而止,也许就是灵魂的失落……那种人为的自身压抑所造成的深层次的痛苦,在白天得不到宣泄,在梦中也只有凄惨了!我想,人活在世上谁都不容易,超脱只不过是一种表象,或者说是沉重的另一种形式罢了。就连那些跳出三界外的出家人,哪个身后没有一段辛酸的故事?无花果也并非真的无花,植物学家说,它的花生在花托内,是一簇隐藏的淡红。对花来说,这是一种悲哀!与其这样躲躲闪闪地偷生,还不如月季大起大落任凭风吹雨打去!结果,虽能界定人生的价值,却无法表明人生的滋味儿。

我终于品出丈夫鼾声的苦涩和无奈,也终于意识到自己仿效的盲目与愚笨了。

丈夫的超脱与旷达是以支付人生情致为代价的。

人生苦短,去日苦多,生活的表象多姿多彩,生活的内涵繁纷复杂,一个人用全部的心力去应付尚不能周全一二,用全部的感情去体验尚不能经历万一,何必将自己紧紧包裹起来,用超然的姿态躲避人生的酸甜苦辣呢?哭当淋淋漓漓地哭,笑当痛痛快快地笑。心扉洞开了,心情舒畅了,我又恢复了本来的我,该追求的追求,该参与的参与,该苦恼的苦恼……坦直而率真,充实而酣畅。白天没有什么遗憾,晚上竟也能入梦!丈夫问我怎么回事,然后愕然。

又是如歌的长夜。

“叭”的一声,壁灯亮了,这次失眠的不是我,是丈夫。他摇醒我,像我过去对他那样对我述说失眠的苦恼。他很矛盾,原先他以为自己找到了生存的方式,想不到却失去了自我;如今觉得找到了自我,又不知是否应当摆脱这种生存方式……我想,该轮着他听我的夜歌了。

我的夜的舞台是什么样子?也是热烈的静谧抑或静谧的热烈吗?我才不去想它呢!

(选自Internet,有删改)

14.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我”和“丈夫”失眠的原因。(6分)

答:①起初“我”失眠的原因是:

②后来“丈夫”失眠的原因是:

15.第②段写的是什么内容?对下文起什么作用?(6分)

16.结合文意,说说你对“与其这样躲躲闪闪地偷生,还不如月季大起大落任凭风吹雨打去”这一句话含义的理解。(4分)

17.你同意第⑨段画线句子的观点吗?请联系实际分别说出你的理由。(6分)

答:①太超脱了,成不了大家:

②太在意,也成不了大家:

14.①白天过得太累,各种各样的追忆,各色各等的希冀,在眼前翻飞,在脑海中飘洒,使得神经突跳,头晕目眩,思绪纷乱。

②他很矛盾,原先他以为自己找到了生存的方式,想不到却失去了自我;如今觉得找到了自我,又不知是否应当摆脱这种生存方式。(只要能讲出“丈夫”超脱背后的苦涩与无奈即可得分。)

15.第②段以丰富的想象描绘了丈夫的鼾声所带来的静谧与甜美的境界,包含了“我”的无限羡慕之情。“丈夫”的酣睡与“我”的“辗转反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下文写“我”对生活的反思作了重要的铺垫。

16.与其以支付人生情致为代价去追求所谓的超脱与旷达,不如恢复自我,坦直而率真、充实而酣畅地去生活。

17.本题主要看考生能否围绕观点自圆其说,答案要涉及到表现和实质两个方面。答案示例如下:①“太超脱”的人,欲望不多,对生活缺乏热情,工作缺乏创造性,主张淡泊宁静,一切顺乎自然,不能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一个逃避现实、与世无争的人不会成为受社会尊崇的“大家”。 “太在意”的人,往往会为一点“蝇头小利”,或“为实现一个小小的承诺”,或“为获得一点小小的成功”,而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在小的挫折面前,总是唉声叹气,怨天尤人;生活没有方向,不会权衡轻重……总为生活琐事所累,没有眼光,缺乏大度,囿于世俗中的人不能成为“大家”。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ef201791711cc7931b716e1.html

《语文最新高考试卷分类汇编 - 文学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